面向高新科技时代 促进文学艺术发展--技术之网的反生态倾向与_第1页
面向高新科技时代 促进文学艺术发展--技术之网的反生态倾向与_第2页
面向高新科技时代 促进文学艺术发展--技术之网的反生态倾向与_第3页
面向高新科技时代 促进文学艺术发展--技术之网的反生态倾向与_第4页
面向高新科技时代 促进文学艺术发展--技术之网的反生态倾向与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面向高新科技时代促进文学艺术开展--技术之网的反生态倾向与【编者按】由本刊编辑部与文艺报社、武汉大学中文系结合主办的“高新技术产业化时代文艺的开展问题〞学术研讨会于2001年11月1日在武汉大学召开。来自全国高校及科研机构的50余名专家学者,针对高新技术时代文艺的开展方向及其特征、网络文化及信息技术革命对文艺功能的深化影响、时代与艺术开展的矛盾关系等问题进展了广泛研讨。本期除以笔谈形式刊发的一组文章外,还重点发表了中共中央党校龚育之教授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毛崇杰教授的两篇专题论文,前者在对于科学技术开展所进展的人文考虑中阐述了“科学主义〞在中国的开展及意义,后者从哲学的角度对艺术进步的概念、高新技术时代艺术形式的变化及其对人类精神影响等问题,进展了深化的分析。【摘要题】科技与文艺【正文】一、反生态的技术之网我们生存在一个被技术覆盖的时代。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博得有关人士的青睐与崇拜,同时又暴露出致命的反生态倾向,构成人类无法回避的“技术圈〞或“技术网〞。现代生态学家将地球生态环境逐一划分为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土壤圈、生物圈、文化圈、技术圈等。人类生存在技术圈之中,就像依存于大气、水土一样。例如?只有一个地球?的作者提出,地球上的人类“在技术圈中共存〞〔注:〔美〕芭芭拉·沃德、勒内·杜博斯:?只有一个地球?,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46页。〕。所谓“技术圈〞盖指构成群体共同生存根底的技术体系;在我看来,也就是覆盖人类生态的技术之网。在当代世界上,技术之网无孔不入地操纵着人类的衣食住行、消费建立、经济贸易、文化娱乐各个方面,乃至武装战争、走私贩毒,确实就像一张宏大的罗网覆盖着人类,因此技术圈也就是一种技术网。现代人广泛地使用技术,依托技术网而生存,特别是现代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加大了技术网的强度。人们在观念上或者过分迷恋技术,或者以为技术不过是一种手段,往往忽略了技术网的另一面。其实天下事物皆有阴阳或正反两面,技术也不例外,它既有有利于人类生存的一面,也有反生态的另一面。我们不妨以网罗技术为例来反思这种利于生存与反生态的两重性。渔猎用的网,是人类早期创造的技术之一。“网〞,或“罗〞,合称罗网、网罗、网罟〔罔罟〕等。网罗技术一开场出现,就具有利于生存和反生态的两重性。传说伏羲创造网罟。?周易·系辞?记载,伏羲“作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在半坡等新石器文化遗址出土的网坠证明网的使用至少有七千年历史〔注:刘岱主编:?永久的巨流?,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37页。〕,其时期大致与传说的伏羲时代相应。先民处在原始蛮荒之中,出自生存本能的需要,创造了网罗技术,极大地进步了捕捉鸟兽虫鱼的才能,局部地改变了原始生态,对人类的生存开展作出了奉献,这是了不起的创造。因此人们颂扬伏羲说:“羲皇之初,天地开元。网罟禽兽,群黎以安。〞〔晋代傅玄?羽龠舞歌?〕高度肯定了网罗技术对人类生存的意义。尽管网罟在古代的消费与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是我们发现,网罟出如今古代歌谣中极少是正面形象,而常常是一种危害生命的凶险处境的代名词。例如?国语·周语?引民谣说:“兽恶其网,民恶其上。〞南北朝诗人鲍照的?代空城雀?诗写道:“高飞畏邸鸢,下飞畏网罗。〞这是由于网罗捕杀了大量的生物,并且被势力者效法而造出一种治人的权术,因此成了人与动物畏惧、仇恨的对象。唐代诗人杜甫曾在诗中指出:“前王作网罟,设法害生成。〞〔注:杜甫:?早行?,?杜诗详注?第五册,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962页。〕揭露了网罗反生态的危害性。那么我们是否还需要网罗,是否还需要技术呢?古往今来一直有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是技术限制论,认为滥用技术会破坏生态,主张有限制地采用技术到达功利的目的。例如在大禹的时代就有了限制网罟的措施。古代?逸周书?记载:“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入夏三月川泽不网罟,以成鱼鳖之长。〞要求适时渔猎,保护自然生态。再如?国语·鲁语上?载有春秋时期鲁国大夫里革断罟的故事。其中说:“宣公夏滥于泗渊,里革断其罟而弃之。〞鲁宣公在禁渔的夏季派人在泗水下网捕鱼,里革闻讯赶去阻止,斩断了网罟,并以古训批评宣公,被称赞为“良罟〞。儒家学者孟子和荀子都主张按自然季节禁网和适当地用网,使“鱼鳖不可胜食〞〔?孟子·梁惠王上?〕。从根本上说,他们并不反对网罗技术。时至今日,所谓“环保〞机构仅仅对明显污染环境的技术作有限的限制,根本上是沿袭这种功利的主张。另一种看法是技术否认论,认为技术本质上是反生态的,因此从根本上否认人为的技术。中国古代反对技术的代表人物是道家老子和庄子。老子连车船技术都反对,说:“虽有舟舆,无所乘之。〞庄子把网罗技术称为“网罟之患〞或“网罗机辟之患〞。他站在动物的立场质问道:“夫丰狐文豹……且不免于网罗机辟之患,是何罪之有哉?〞〔?庄子·山木?〕庄子替遭受网罟之患的动物申诉不平,批判了网罗的反生态性。网罗技术的终极目的是捕捉一切生灵,使之丧失自由,失去生态。近代工业技术与高新技术破坏生态的严重性远远超过古代的网罗,使人更清醒地意识到技术与生态的对立。现代生态主义者认为:“新技术得到开展的同时,必然会引起公害或者肉眼所能看到的危害。〞〔注:转引自〔日〕岩佐茂:?环境的思想?,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年版,第18页。〕代表了否认技术的观点。但是,技术限制论限制不了技术的过度扩张,技术否认论也否认不了技术的存在。在现代工业飞速开展的形势下,20世纪中叶在西方出现技术决定论,认为技术可以革新资本主义,带来全民幸福。于是高新技术被尊为无冕之王,人们不断创造新的技术,实行技术专利,构筑技术网罗;影响普及开展中国家,争先恐后追逐高新技术以之作为现代化的标志。当高新技术使人类的许多梦想成真的时候,当白领们追随富豪空前地享受繁华的时候,恐怕难以承受技术反生态的观点。但是不久前发生的恐惧袭击美国的9.11事件粉碎了技术决定论的梦想,使技术的反生态性暴露到极致。美国的世贸中心摩天大楼正是现代高新技术反生态的代表作,一是由于它的建造消耗了宏大的自然资源;二是它的存在加剧了金融垄断和社会畸形;三是如此摩天危楼将数万人一层层地隔绝在百丈高空,这三点都是对人类生态的破坏或扭曲。而这两座以现代技术违背生态而建造的摩天大楼,偏偏遭到反生态的现代飞行技术的恐惧袭击,一朝酿成千万人的悲剧,形成宏大的生态灾场,“具有超越灾区殃及全局的危害性质,具有惊人的穿透力和震撼力〞〔注:齐长明:?用灾场学说看金融风暴?,1998年8月27日?人民日报?。〕。这场灾难给人类的打击将成为一个永久的话题。于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引起人们深思:为什么这场生态灾难借助了高新技术,并且引发继续破坏生态的高新技术大战。为什么人类自己编织了技术罗网,又不幸落入网中,而自食技术的苦果。二、被网住的文学艺术众所周知,技术与艺术本是同根生,本来共同产生于原始人类的谋生活动。早期艺术混杂于技能,技术被视为巧艺。从人类学和字源文化的考察都可见二者的亲缘关系。从汉字来看,艺术的本字“艺〞的甲骨文像一个人精心栽培农作物。?说文解字?:“艺,种也。〞其本义既是种植技术,又是一种生态艺术。从拉丁语来看,“艺术〞一词本于工艺制作。海德格尔曾指出:“希腊人拿技术命名的,不仅是工艺的活动与技巧,还有心灵的艺术和美的艺术的活动与技巧。〞〔注:海德格尔:?人,诗意地安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02页。〕无论中国或西方,艺术和技术都有共同的渊源,都曾称为技艺,由于其主导倾向是合于自然生态的,因此可以说,早期技术是艺术化的技术。但是随着社会分工与文明演进,艺术与技术分道扬镳,在各自的领域拓展空间,逐渐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一个尖刻强硬,一丝不苟,实用重利,严厉无情;一个天真活泼,充满生气,婀娜多姿,顾盼生情。在残酷的政治和商贸战争中,柔美的文艺女神缪斯当然敌不过剽悍的匠神赫费斯托斯。于是,文学艺术逐渐陷入全球一体化的技术罗网。值得我们思索的是,什么因素造成了技术与艺术的分野?又是什么原因使文学艺术陷入罗网?我想,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曾经被无视的生态。由于不同的生态处境或者说面临环境的不同生态取向,使艺术与技术分道扬镳,技术的反生态倾向逐步突出,而艺术那么面临生态危机并陷入罗网。首先,文学艺术的传统形式发生危机。高新技术的手段不可阻挡地促使文学艺术变换形式,从制作到传媒,从表演到欣赏,几乎全被现代技术之网覆盖,诸如电影、电视、录音、摄像、电脑绘制、电子印刷、电子音乐、电动舞台、激光、遥感、卫星转播等,乃至生物基因技术都侵入文艺领域;而许多传统的文艺形式或被取代,或遭到严峻挑战。其次,文学艺术的定义发生危机。随着现代技术的产业化,带来了艺术的工业化、商品化、技术化和世俗化。资本垄断操纵着群众欣赏兴趣的变化。例如好莱坞的色情或恐惧大片,摇滚音乐、朋克族与狂欢派对等群众文化,直到电子游戏、网络世界,使窃窃私语的文学纳入全球一体化的罗网。文化工业的垄断者诱得一片沉醉和莫名其妙的叫好,却令人担忧文学艺术蜕变为反文学、反艺术。其三,参与文学艺术的人自身的危机。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航空技术、原子弹技术、生化武器技术、基因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化造成的全球生态危机引起人性的异化与精神失常。失去生态平衡的人们日益孤独、惶惑、无处栖身、无家可归。三、网络危机与生态诗学文艺的生态危机其实就是人类的生态危机,也是人类所创造的技术与网络的危机。当前最明显最流行最有代表性的高新技术之网可以说是计算机网络。这种新兴的网络技术是否也具有反生态倾向?怎样对待这种网络化的世界,是文艺学与生态诗学不可回避的课题。仅就流行的网络技术来说,目前大致有三种看法。一种看法以所谓“网络新新人类〞为代表,他们自称“网虫〞,认为网络是自足自律的世界,“网络给思想最大的自由〞〔注:?网络新新人类?,?畅销书摘?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2000年第9期第67页。〕。这不过是技术决定论影响下技术迷恋者的看法。另一种看法与之完全相反,认为“网络是人性的围墙〞,“是传统文化的杀手〞,甚至“建议如今就炸掉该死的网络〞〔注:?精神生态通讯?2001年第4期,摘自柏树林:?人类的天罗地网?,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这是技术否认论者的观点。第三种看法把计算机网络视为一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