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文言虚词课件_第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文言虚词课件_第2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文言虚词课件_第3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文言虚词课件_第4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文言虚词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虚词用法及推断技巧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文言虚词用法及推断技巧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1——高考必考的18个文言虚词与其之乎者也,何假设于所为?且焉因乃那么而以!要求在阅读材料中,根据上下文语境,具有懂得并能加以解释的能力,而不要求凭空历数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常见文言虚词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高考必考的18个文言虚词与其之乎者也,2整合1而、何、乎、乃、其、且一、【而】(一)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1.表示并列关系。蟹六跪而二螯。(不译或译为“又〞)2.表示递进关系。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而且)3.表示承接关系。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不译或者译为“然后,于是〞)●●●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整合1而、何、乎、乃、其、且一、【而】●●●第三页,编34.表示转折关系。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却,但)5.表示假设关系。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如果)6.表示修饰关系。吾尝终日而思矣。(不译或者译为“地〞)(二)代词。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通“尔〞,你的)(三)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罢了)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4.表示转折关系。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4小贴士以“而〞还“而〞某秀才作文好用“而〞字,主考官见其文中“而〞字泛滥,极不恰当,便批阅:“当而而不而,不当而而而,而今而后,已而已而。〞短短18字,用11个“而〞字,精妙至极。意思是:应当用而字时却(而)不用而字,不应当用而字时却(而)用了而字,从(而)今以(而)后,算了(已而)算了(已而)。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小贴士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5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德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弗得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一丝而累,以至于寸儿妾食麦而已而翁长铨,迁我京职,那么汝朝夕侍母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转折承接并列修饰语气词代词,你练一练假设,如果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德转折承接并列修饰语气词代词,你练一练假设6二、【何】(一)疑问代词。1.单独作谓语,问原因,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为什么)2.作宾语,主要代处所和事物,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前置。大王来何操?(什么)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什么)(二)副词。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为什么)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多么)●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二、【何】●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71.解释以下语句中的“何〞字。

A.隐隐何甸甸,便会大道口B.如太行、王屋何?C.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D.豫州今欲何至?E.作计何不量?F.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G.何不试之?H.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A语气助词,相当于“啊〞;H通“呵〞,呵问。G副词,怎么;F代词,为什么;E副词,怎么;D代词,哪里C代词,什么;B怎么样,把……怎么办;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1.解释以下语句中的“何〞字。A语气助词,相8三、【乎】(一)助词。1.助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儿寒乎?欲食乎?(吗)2.助测度语气,可译为“吧〞。王之好乐甚,那么齐其庶几乎?(吧)3.助感慨语气,可译为“啊〞“呀〞等。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啊)4.助反问语气。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吗)5.用在句中,舒缓语气。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不译或者译为“呀〞)6.形容词词尾,有时相当于“地〞。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地)(二)介词。相当于“于〞。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在)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三、【乎】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9小贴士巧改对联明末陕西总督洪承畴的门联是“君恩似海,臣节如山〞,是一副表白自己、歌颂皇恩的对联。洪承畴后来投敌卖国,遭人唾弃,便有人在原联句尾添此“矣〞“乎〞二字,成了“君恩似海矣,臣节如山乎〞,其意即大相径庭,成为一副绝妙的挖苦联。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小贴士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10四、【乃】(一)副词。1.表承接。良乃入,具告沛公。(就)2.表条件。臣乃敢上璧。(才)3.表转折。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却,竟然)4.表限制。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才,仅仅)5.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假设事之不济,此乃天也。(是,就是)(二)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你的)●●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四、【乃】●●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11指出以下各句“乃〞的意义〔1〕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2〕至七月,乃扶病入觐〔〕〔3〕羽复引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4〕良乃入,具告沛公〔〕〔5〕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6〕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竟然才仅再你的是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指出以下各句“乃〞的意义竟然才仅再你的是第十二页,12五、【其】(一)代词。1.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事物,可译为“他〞“她〞“它〞“他的〞“她的〞“它的〞(包括复数)。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他的)秦王恐其破璧(他)2.活用为第一人称。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视句意译为“我〞或“我(自己)的〞。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我)3.指示代词,表远指。作定语,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如:那么或咎其欲出者。(那个)4.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其中的)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五、【其】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13(二)语气副词。1.表揣测语气。其皆出于此乎?(大概)2.表商量、命令、期望等语气。

吾其还也。(还是)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一定,应当)3.表反问。

其孰能讥之乎?(难道)(三)连词。1.表选择。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是……还是……)2.表假设。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臭水),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如果)(四)助词。凑音节,不译。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不译)●●●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二)语气副词。●●●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14六、【且】(一)连词。1.表示递进关系或并列关系。河水清且涟猗。(又)且相如素贱人。(况且)2.有时相当于“尚且〞。先让步,后推进一层。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尚且)(二)副词。1.相当于“将〞“将要〞。不出,火且尽。(将要)2.相当于“暂且〞“姑且〞。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六、【且】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15

1、解释以下“且〞字的意思〔1〕不出火且尽〔〕〔2〕兽相食,人且恶之〔〕〔3〕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4〕而所杀伤匈奴亦不下万余人,且引且战〔〕〔5〕昔者先王以为东盟主,且在邦域之中〔〕〔6〕且行千里,其人不知〔〕将尚且暂且一面---一面并且况且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

16整合2假设、所、为、焉、也、以一、【假设】(一)代词。1.表对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那么译为“你的〞。更假设役,复假设赋。(你的)2.表近指,“这〞“这样〞“如此〞。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假设人!〞(这)(二)连词。1.表假设关系。天假设有情天亦老。(如果,假设)2.与“夫〞“至〞结合,组成“假设夫〞“至假设〞,放在一段或另一层意思的开头,表示他转。假设夫(像那)霪雨霏霏……至假设(至于)春和景明……(三)助词,形容词或副词的词尾。桑之未落,其叶沃假设。(……的样子)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整合2假设、所、为、焉、也、以一、【假设】第十七页,编辑17指出以下“假设〞的用法和意义〔1〕假设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再拜君赐〔〕〔2〕开天辟地以来,随寿而死假设寿夭而亡---〔〕〔3〕假设翁廉,假设辈得无苦贫乎〔〕〔4〕假设是其甚与〔〕〔5〕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假设也〞〔〕连如果连或代你们动像动如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指出以下“假设〞的用法和意义连如果连或代你们动18二、【所】(一)用作助词。1.经常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短语,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如果“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那么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如: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思念的人)生,亦我所欲也。(想要的东西)余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遭遇到的情况)夜那么以兵围所寓舍。(住宿的)2.在有些句子中,“为〞和“所〞照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不译)(二)复音虚词“所以〞。“所〞和“以〞连用,文言中也常见。1.表原因。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原因)2.表手段或凭借。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用来……的礼仪)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是用来……或者靠他来……)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二、【所】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19三、【为】(一)介词。1.表被动。吾属今为之虏矣。(被)2.表对象,可翻译为“给,替〞或者“向,对〞。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替)缺乏为外人道也。(对)3.表原因。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因为)4.表目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为了)(二)助词,助疑问语气。何辞为?(呢)(三)“为〞作动词、名词时意义很多,且不属于虚词范畴,兹不赘述.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三、【为】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20解释以下句中的“为〞字〔1〕贾家庄几为巡缴所陵迫死〔〕〔2〕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3〕如姬为公子泣〔〕〔4〕为人谋而不忠乎?〔〕〔5〕今为穷乏者得我而为之〔〕〔6〕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被替对给因为呢练一练先前〔有人为了大义〕宁肯死也不愿接受〔一箪食一豆羹〕,现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感谢自己却接受了〔万钟俸禄〕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解释以下句中的“为〞字被替对给因为呢21四、【焉】(一)助词。1.可以助疑问、感慨等语气,有时也用在句末,可不译出。于是余有叹焉。(不译)万钟于我何加焉!(呢)2.“焉〞在句中,作形容词、副词词尾,相当于“然〞。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的样子)(二)代词。1.相当于“之〞。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它,指作者自己所写的这篇文章)2.疑问代词。译为“什么〞“哪里〞等。且焉置土石?(哪里)(三)兼词。相当于“于是〞“于之〞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四、【焉】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22指出以下“焉〞的意义〔1〕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2〕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3〕天下之父母归之,其子焉往〔〕〔4〕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啊于之哪里于之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指出以下“焉〞的意义啊于之哪里于之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五:23五、【也】(一)语气助词,经常用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1.助判断语气。廉颇者,赵之良将也。(不译)2.助陈述语气。自古及今,未之有也。(不译)3.助疑问语气。为天下笑者,何也?(呢)4.助感慨语气。苛政猛于虎也!(啊)(二)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不译)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五、【也】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24六、【以】(一)介词。1.表工具。请以剑舞。(用)2.表方式。余船以次俱进。(按照)3.表凭借。以资政殿学士行。(凭……身份)4.表处置。今以钟磬置水中。(把)5.表原因。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因为)6.表时间。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在)7.表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和)欲以客往赴秦军。(率领)(二)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1.表并列或递进关系。夫夷以近,那么游者众。(又)2.表承接关系。遂拔以击荆轲。(不译)3.表目的关系。作?师说?以贻之。(来)4.表因果关系。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因为)5.表修饰关系。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不译,或者译为“着〞)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六、【以】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25整合3因、于、与、那么、者、之一、【因】(一)用作介词。1.表原因。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因为)2.表凭借。变法者因时而化。(根据)3.表对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二)用作连词。1.表示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便〞。因拔刀斫前奏案。(于是)2.连接分句表原因。祥符中,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因为)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整合3因、于、与、那么、者、之一、【因】第二十六页,编辑26二、【于】“于〞是介词,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一)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由于〞等。得复见将军于此。(在)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向)故燕王欲结于君(跟、同)于其身也,那么耻师焉。(对、对于)(二)表比较。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比)(三)表被动。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被)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二、【于】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27解释以下“与〞的意义〔1〕与斗卮酒〔〕〔2〕桓侯知天下诸侯多与己也〔〕〔3〕颇与中国同俗〔〕〔4〕何其爽与?〔〕〔5〕不为者与不能者何异也〔〕〔6〕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7〕吾王庶几无疾病与?〔〕给予结交同欤呀同交往欤吗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给予结交同欤呀同交往欤吗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五:282、找出“与〞的用法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B、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C、相如闻,不肯与会D、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DD为“给〞其它为“同〞第二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2、找出“与〞的用法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DD为“给〞其它29三、【与】(一)连词。“和〞“跟〞“同〞。蜩与学鸠笑之。(和)(二)介词,“和〞“跟〞“同〞。竖子缺乏与谋。(和)(三)助词。通常写作“欤〞。1.助疑问语气。用法大致和“乎〞相同,但语气比较委婉。吾王庶几无疾病与?(通“欤〞,疑问中有推测,吧)2.助感慨语气。其可怪也欤!(啊)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三、【与】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30四、【那么】(一)连词。1.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便〞,或译为“原来是〞“已经是〞。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那么与斗卮酒。(于是,就)2.表示假设关系。入那么无法家拂士,出那么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那么,就)3.表示转折、让步关系。于其身也,那么耻师焉,惑矣。(却)4.有必要解释一种特殊用法,“那么〞表示并列关系。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那么〞连用,每个“那么〞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特别要注意不是表示两个词之间。可译为“就〞,或不译。位卑那么足羞,官盛那么近谀。(就)(二)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例如:此那么岳阳楼之大观也。(就是)第三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四、【那么】第三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31解释以下“那么〞的意义〔1〕项王曰:“赐之彘肩!〞那么与之一生彘肩(〕〔2〕芙蕖那么不然〔〕〔3〕非死那么徙耳〔〕〔4〕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那么行矣(〕〔5〕学而不思那么罔〔〕〔6〕?书?不云乎?好问那么裕〔〕〔7〕叩之寺僧,那么史公可法也〔〕〔8〕孔子,千古之那么〔〕于是却就是已经就就是典范第三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解释以下“那么〞的意义于是却就是已经就就是典范第三十二页,编322、以下句中的“那么〞与“良人出,那么必餍酒肉而后反〞的那么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诚如是,那么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B至那么无可用,放之山下C视其缶,而吾蛇尚存,那么弛然而卧D入那么无法家拂士A注释:表示假设关系的结果那么第三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2、以下句中的“那么〞与“良人出,那么必餍酒肉A注释:表示假33五、【者】(一)结构助词。1.附在别的词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的人)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用芽者自从本说。(……的草药)2.“者〞有时放在数词后边,可译为“个〞“样〞之类。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个方面)3.放在主语后,表判断。廉颇者,赵之良将也。(不译)4.放在后置的定语后面。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送之。(不译)5.放在时间副词或否认词之后。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不译)不者,假设属皆且为所虏。(……的话)(二)语气助词。放在疑问句句末,表疑问语气。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呢)第三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五、【者】第三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34六、【之】(一)作代词。1.人称代词。作?师说?以贻之。(他)2.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之二虫又何知!(这)(二)作助词。1.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假设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的)2.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不译)3.宾语前置的标志。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译)4.定语后置的标志。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不译)5.用在谓语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得)6.凑音节,不译。顷之,烟炎张天。(不译)第三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六、【之】第三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35苏回为郎,二人劫之其母就与之决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顷之,上行出中谓桥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代词主谓之间,去独助词时间名词后定语后置标志助词的代词练一练第三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苏回为郎,二人劫之代词主谓之间,去独助词时间名词后定语后置36一、看具体语境①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蒲松龄?促织?〕②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③颠而不扶,那么将焉用彼相矣〔?论语·季氏将伐颛臾?〕④圣心备焉〔荀子?劝学?〕语境是一只“青麻头〞〔蟋蟀〕藏匿在“针针丛棘〞之中。由此可推断“焉〞是兼词“于此〞。“伏焉〞即“伏在那里〞。语境是交代写文章的目的是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能够看到这篇文章。由此可推断“焉〞是代词,代文章。“得焉〞即“能够看到它〞。“焉〞用在疑问句中,表示责备的语气,由此可推断“焉〞是疑问代词,可译为“何、哪里〞。“焉〞用在陈述的语境里,是语气助词。文言虚词的用法比较灵活,要确定一个虚词的用法就必须联系语境作具体分析,做到“字不离句,句不离篇〞。第三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一、看具体语境①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蒲松龄?促织?〕语境是371、解释以下句中“于〞字的意义〔1〕乃设九宾礼于廷〔〕〔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3〕况于将相乎〔〕〔4〕而设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5〕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6〕长于臣〔〕〔7〕赵尝五战于秦〔〕在被对于向从比同跟第三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1、解释以下句中“于〞字的意义在被对于向从比同跟第三十八38“因〞和“乘〞处于对应位置,“乘〞是介词“趁着〞的意思,由此可推断“因〞也是乘着的意思。此句的“利〞“便〞也是对文,都是指有利的形势。二、看对应位置①舟遥遥以轻颺,风飘飘而吹衣。〔陶潜?归去来兮辞?〕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贾谊?过秦论?〕③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东山?〕“以”和“而”处于对应位置,“而”是表修饰的连词。“矣”和“思”处于对应位置,由“矣”是语气助词可推断“思”也是语气助词。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句构成的对文,其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由此可从句中熟悉的虚词的用法,推断对应位置的疑难虚词的用法。第三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因〞和“乘〞处于对应位置,“乘〞是介词“趁着〞的意思,由此39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放在句末,语气助词,表示测度.

在句中,在名〔代〕词前,做介词.放在形容词之后,做词尾.第四十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生乎吾前40三、看语气表达

有些文言虚词的用法可以根据语句所表达的语气来推断。

①以余之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②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③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以下例句中的“其”都是语气副词,但所表达的语气各不相同,因而用法也不同。“其”表反诘语气,可译为“难道”。“其”表商量语气,可译为“还是”。表命令语气,可译为“一定”。第四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三、看语气表达有些文言虚词的用法可以根据语句所表达的语气来411、解释以下句中虚词的意义①项脊轩,旧南阁子也。②公子畏死邪?何泣也?③吾真真不能忘汝也!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⑤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⑥雷霆乍惊,宫车过也。⑦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表判断语气表疑问语气表感慨语气句中,表停顿,表舒缓语气表肯定语气表陈述或解释语气表祈使语气课堂演练:第四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1、解释以下句中虚词的意义①项脊轩,旧南阁子也。表判断语气表42四、看句式特点有些文言虚词的用法,可以借助句式来推断。①多于南亩之农夫〔杜牧?阿房宫赋?〕②石之铿然有声者〔苏轼?石钟山记?〕③何以战〔?左传·曹刿论战?〕④竖子缺乏与谋〔司马迁?鸿门宴?〕⑤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蒲松龄?促织?〕要准确把握以下句中带点的虚词的用法,可根据句式特点进行推断。是介宾短语后置句,“于南亩之农夫〞介宾短语,“于〞是介词“比〞的意思。是定语后置句,“〞“石〞是中心语,“铿然有声者〞是定语,“之〞是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是宾语前置句,“何以〞即“以何〞,“以〞是介词“凭借〞的意思。是省略句式,“与〞后面省略了宾语“之〞,“与〔之〕〞是介宾短语,“与〞是介词“和、跟〞的意思。是被动句,“为〞表被动,是介词“被〞的意思。第四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四、看句式特点有些文言虚词的用法,可以借助句式来推断。①多于431、解释以下句中虚词的意义课堂演练:①君幸于赵王状语后置句,“于〞是介词“被〞的意思。被动句,“于〞表被动,是介词“被〞“受〞的意思。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句,“之〞是提宾的标志。③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④使不辱于诸侯。⑤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判断句,“也〞表示判断第四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1、解释以下句中虚词的意义课堂演练:①君幸于赵王状语后置句,441、分别比较以下两组句子中加线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飞骑因番请见仁杰乃引张释之高庙大理丞狄仁杰断善才罪止免官法是陛下法,臣仅守之A“因〞和〞乃〞相同,“止〞和“仅〞不同B“因〞和〞乃〞相同,“止〞和“仅〞相同C“因〞和〞乃〞不同,“止〞和“仅〞相同D“因〞和〞乃〞不同,“止〞和“仅〞不同B“因〞“乃〞:“于是〞

“止〞“仅〞:“只〞五、看代入检验

因为高考虚词的考查多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课内的例句多是一些较典型的用法,应是考生熟知的,所以我们只要知道课内例句中虚词的用法,将它代入另一句中去检验,就可以推断用法是否相同。第四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1、分别比较以下两组句子中加线的字的意思,判断正B“因〞“乃45解答虚词题的思路:检索该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识别课内语句的出处和意义、用法放回原文,结合较宽的语境加以代入、确认提醒:熟记常见虚词意义和用法是解题的前提,了解课文出处并理解正确是成功的关键。第四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解答虚词题的思路:检索该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识别课内语句的出处和46①以勇气闻于诸侯--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④那么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反响演练:1、解释以下句中以的意义凭用,拿来,连词用以,用来因为第四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反响演练:1、解释以下句中以的意义凭用,472、解释以下句中虚词的用法和意义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②、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③、固国不以山溪之险。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⑤、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⑥、登高而呼,声非加疾也。⑦、故木受绳那么直,金就砺那么利。⑧、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⑨、宋何罪之有?⑩、古之人不余欺也!⑾、吾尝终日而思矣。兼词:于此助词:的句末,表感慨介词:凭借助词:的句末,表感慨连词,表顺承连词,就连词,因为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连词,表修饰,地第四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2、解释以下句中虚词的用法和意义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48鲁定公问于颜回曰:“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乎?〞对曰:“善那么善矣,虽然,其马将必佚.〞定公色不悦,谓左右曰:“君子固有诬人也.〞颜回退后三日,牧来诉之曰:“东野毕之马佚,两骖曳两服入于?.〞公闻之,越席而起,促驾召颜回.回至,公曰:“前日寡人问吾子以东野毕之御,而子曰善那么善矣,其马将佚,不识吾子奚以知之?〞颜回对曰:“以政知之.昔者帝舜巧于使民,造父巧于使马,舜不穷其民力,造父不穷其马力,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今东野毕之御也,升马执辔,御体正矣,步骤驰骋,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尽矣,然而犹乃求马不已,臣以此知之.〞公曰:“善!诚假设吾子之言也,吾子之言,其义大矣,愿少进乎.〞颜回曰:“臣闻之鸟穷那么啄,兽穷那么攫,人穷那么诈,马穷那么佚,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公悦,遂以告孔子.孔子对曰:“夫其所以为颜回者,此之类也,岂足多哉.〞12.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鲁定公问于颜回曰勾践说于国人曰B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C善那么善矣此那么国人之罪D舜不穷其民力樊哙侧其盾一撞C第四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鲁定公问于颜回曰:“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乎?〞对曰:“善那么善49文言虚词用法及推断技巧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文言虚词用法及推断技巧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50——高考必考的18个文言虚词与其之乎者也,何假设于所为?且焉因乃那么而以!要求在阅读材料中,根据上下文语境,具有懂得并能加以解释的能力,而不要求凭空历数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常见文言虚词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高考必考的18个文言虚词与其之乎者也,51整合1而、何、乎、乃、其、且一、【而】(一)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1.表示并列关系。蟹六跪而二螯。(不译或译为“又〞)2.表示递进关系。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而且)3.表示承接关系。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不译或者译为“然后,于是〞)●●●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整合1而、何、乎、乃、其、且一、【而】●●●第三页,编524.表示转折关系。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却,但)5.表示假设关系。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如果)6.表示修饰关系。吾尝终日而思矣。(不译或者译为“地〞)(二)代词。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通“尔〞,你的)(三)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罢了)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4.表示转折关系。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53小贴士以“而〞还“而〞某秀才作文好用“而〞字,主考官见其文中“而〞字泛滥,极不恰当,便批阅:“当而而不而,不当而而而,而今而后,已而已而。〞短短18字,用11个“而〞字,精妙至极。意思是:应当用而字时却(而)不用而字,不应当用而字时却(而)用了而字,从(而)今以(而)后,算了(已而)算了(已而)。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小贴士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54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德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弗得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一丝而累,以至于寸儿妾食麦而已而翁长铨,迁我京职,那么汝朝夕侍母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转折承接并列修饰语气词代词,你练一练假设,如果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德转折承接并列修饰语气词代词,你练一练假设55二、【何】(一)疑问代词。1.单独作谓语,问原因,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为什么)2.作宾语,主要代处所和事物,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前置。大王来何操?(什么)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什么)(二)副词。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为什么)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多么)●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二、【何】●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561.解释以下语句中的“何〞字。

A.隐隐何甸甸,便会大道口B.如太行、王屋何?C.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D.豫州今欲何至?E.作计何不量?F.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G.何不试之?H.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A语气助词,相当于“啊〞;H通“呵〞,呵问。G副词,怎么;F代词,为什么;E副词,怎么;D代词,哪里C代词,什么;B怎么样,把……怎么办;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1.解释以下语句中的“何〞字。A语气助词,相57三、【乎】(一)助词。1.助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儿寒乎?欲食乎?(吗)2.助测度语气,可译为“吧〞。王之好乐甚,那么齐其庶几乎?(吧)3.助感慨语气,可译为“啊〞“呀〞等。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啊)4.助反问语气。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吗)5.用在句中,舒缓语气。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不译或者译为“呀〞)6.形容词词尾,有时相当于“地〞。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地)(二)介词。相当于“于〞。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在)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三、【乎】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58小贴士巧改对联明末陕西总督洪承畴的门联是“君恩似海,臣节如山〞,是一副表白自己、歌颂皇恩的对联。洪承畴后来投敌卖国,遭人唾弃,便有人在原联句尾添此“矣〞“乎〞二字,成了“君恩似海矣,臣节如山乎〞,其意即大相径庭,成为一副绝妙的挖苦联。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小贴士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59四、【乃】(一)副词。1.表承接。良乃入,具告沛公。(就)2.表条件。臣乃敢上璧。(才)3.表转折。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却,竟然)4.表限制。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才,仅仅)5.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假设事之不济,此乃天也。(是,就是)(二)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你的)●●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四、【乃】●●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60指出以下各句“乃〞的意义〔1〕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2〕至七月,乃扶病入觐〔〕〔3〕羽复引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4〕良乃入,具告沛公〔〕〔5〕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6〕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竟然才仅再你的是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指出以下各句“乃〞的意义竟然才仅再你的是第十二页,61五、【其】(一)代词。1.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事物,可译为“他〞“她〞“它〞“他的〞“她的〞“它的〞(包括复数)。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他的)秦王恐其破璧(他)2.活用为第一人称。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视句意译为“我〞或“我(自己)的〞。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我)3.指示代词,表远指。作定语,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如:那么或咎其欲出者。(那个)4.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其中的)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五、【其】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62(二)语气副词。1.表揣测语气。其皆出于此乎?(大概)2.表商量、命令、期望等语气。

吾其还也。(还是)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一定,应当)3.表反问。

其孰能讥之乎?(难道)(三)连词。1.表选择。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是……还是……)2.表假设。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臭水),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如果)(四)助词。凑音节,不译。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不译)●●●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二)语气副词。●●●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63六、【且】(一)连词。1.表示递进关系或并列关系。河水清且涟猗。(又)且相如素贱人。(况且)2.有时相当于“尚且〞。先让步,后推进一层。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尚且)(二)副词。1.相当于“将〞“将要〞。不出,火且尽。(将要)2.相当于“暂且〞“姑且〞。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六、【且】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64

1、解释以下“且〞字的意思〔1〕不出火且尽〔〕〔2〕兽相食,人且恶之〔〕〔3〕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4〕而所杀伤匈奴亦不下万余人,且引且战〔〕〔5〕昔者先王以为东盟主,且在邦域之中〔〕〔6〕且行千里,其人不知〔〕将尚且暂且一面---一面并且况且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

65整合2假设、所、为、焉、也、以一、【假设】(一)代词。1.表对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那么译为“你的〞。更假设役,复假设赋。(你的)2.表近指,“这〞“这样〞“如此〞。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假设人!〞(这)(二)连词。1.表假设关系。天假设有情天亦老。(如果,假设)2.与“夫〞“至〞结合,组成“假设夫〞“至假设〞,放在一段或另一层意思的开头,表示他转。假设夫(像那)霪雨霏霏……至假设(至于)春和景明……(三)助词,形容词或副词的词尾。桑之未落,其叶沃假设。(……的样子)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整合2假设、所、为、焉、也、以一、【假设】第十七页,编辑66指出以下“假设〞的用法和意义〔1〕假设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再拜君赐〔〕〔2〕开天辟地以来,随寿而死假设寿夭而亡---〔〕〔3〕假设翁廉,假设辈得无苦贫乎〔〕〔4〕假设是其甚与〔〕〔5〕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假设也〞〔〕连如果连或代你们动像动如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指出以下“假设〞的用法和意义连如果连或代你们动67二、【所】(一)用作助词。1.经常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短语,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如果“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那么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如: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思念的人)生,亦我所欲也。(想要的东西)余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遭遇到的情况)夜那么以兵围所寓舍。(住宿的)2.在有些句子中,“为〞和“所〞照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不译)(二)复音虚词“所以〞。“所〞和“以〞连用,文言中也常见。1.表原因。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原因)2.表手段或凭借。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用来……的礼仪)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是用来……或者靠他来……)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二、【所】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68三、【为】(一)介词。1.表被动。吾属今为之虏矣。(被)2.表对象,可翻译为“给,替〞或者“向,对〞。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替)缺乏为外人道也。(对)3.表原因。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因为)4.表目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为了)(二)助词,助疑问语气。何辞为?(呢)(三)“为〞作动词、名词时意义很多,且不属于虚词范畴,兹不赘述.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三、【为】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69解释以下句中的“为〞字〔1〕贾家庄几为巡缴所陵迫死〔〕〔2〕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3〕如姬为公子泣〔〕〔4〕为人谋而不忠乎?〔〕〔5〕今为穷乏者得我而为之〔〕〔6〕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被替对给因为呢练一练先前〔有人为了大义〕宁肯死也不愿接受〔一箪食一豆羹〕,现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感谢自己却接受了〔万钟俸禄〕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解释以下句中的“为〞字被替对给因为呢70四、【焉】(一)助词。1.可以助疑问、感慨等语气,有时也用在句末,可不译出。于是余有叹焉。(不译)万钟于我何加焉!(呢)2.“焉〞在句中,作形容词、副词词尾,相当于“然〞。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的样子)(二)代词。1.相当于“之〞。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它,指作者自己所写的这篇文章)2.疑问代词。译为“什么〞“哪里〞等。且焉置土石?(哪里)(三)兼词。相当于“于是〞“于之〞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四、【焉】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71指出以下“焉〞的意义〔1〕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2〕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3〕天下之父母归之,其子焉往〔〕〔4〕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啊于之哪里于之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指出以下“焉〞的意义啊于之哪里于之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五:72五、【也】(一)语气助词,经常用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1.助判断语气。廉颇者,赵之良将也。(不译)2.助陈述语气。自古及今,未之有也。(不译)3.助疑问语气。为天下笑者,何也?(呢)4.助感慨语气。苛政猛于虎也!(啊)(二)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不译)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五、【也】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73六、【以】(一)介词。1.表工具。请以剑舞。(用)2.表方式。余船以次俱进。(按照)3.表凭借。以资政殿学士行。(凭……身份)4.表处置。今以钟磬置水中。(把)5.表原因。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因为)6.表时间。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在)7.表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和)欲以客往赴秦军。(率领)(二)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1.表并列或递进关系。夫夷以近,那么游者众。(又)2.表承接关系。遂拔以击荆轲。(不译)3.表目的关系。作?师说?以贻之。(来)4.表因果关系。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因为)5.表修饰关系。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不译,或者译为“着〞)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六、【以】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74整合3因、于、与、那么、者、之一、【因】(一)用作介词。1.表原因。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因为)2.表凭借。变法者因时而化。(根据)3.表对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二)用作连词。1.表示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便〞。因拔刀斫前奏案。(于是)2.连接分句表原因。祥符中,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因为)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整合3因、于、与、那么、者、之一、【因】第二十六页,编辑75二、【于】“于〞是介词,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一)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由于〞等。得复见将军于此。(在)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向)故燕王欲结于君(跟、同)于其身也,那么耻师焉。(对、对于)(二)表比较。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比)(三)表被动。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被)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二、【于】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76解释以下“与〞的意义〔1〕与斗卮酒〔〕〔2〕桓侯知天下诸侯多与己也〔〕〔3〕颇与中国同俗〔〕〔4〕何其爽与?〔〕〔5〕不为者与不能者何异也〔〕〔6〕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7〕吾王庶几无疾病与?〔〕给予结交同欤呀同交往欤吗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给予结交同欤呀同交往欤吗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五:772、找出“与〞的用法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B、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C、相如闻,不肯与会D、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DD为“给〞其它为“同〞第二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2、找出“与〞的用法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DD为“给〞其它78三、【与】(一)连词。“和〞“跟〞“同〞。蜩与学鸠笑之。(和)(二)介词,“和〞“跟〞“同〞。竖子缺乏与谋。(和)(三)助词。通常写作“欤〞。1.助疑问语气。用法大致和“乎〞相同,但语气比较委婉。吾王庶几无疾病与?(通“欤〞,疑问中有推测,吧)2.助感慨语气。其可怪也欤!(啊)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三、【与】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79四、【那么】(一)连词。1.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便〞,或译为“原来是〞“已经是〞。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那么与斗卮酒。(于是,就)2.表示假设关系。入那么无法家拂士,出那么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那么,就)3.表示转折、让步关系。于其身也,那么耻师焉,惑矣。(却)4.有必要解释一种特殊用法,“那么〞表示并列关系。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那么〞连用,每个“那么〞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特别要注意不是表示两个词之间。可译为“就〞,或不译。位卑那么足羞,官盛那么近谀。(就)(二)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例如:此那么岳阳楼之大观也。(就是)第三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四、【那么】第三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80解释以下“那么〞的意义〔1〕项王曰:“赐之彘肩!〞那么与之一生彘肩(〕〔2〕芙蕖那么不然〔〕〔3〕非死那么徙耳〔〕〔4〕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那么行矣(〕〔5〕学而不思那么罔〔〕〔6〕?书?不云乎?好问那么裕〔〕〔7〕叩之寺僧,那么史公可法也〔〕〔8〕孔子,千古之那么〔〕于是却就是已经就就是典范第三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解释以下“那么〞的意义于是却就是已经就就是典范第三十二页,编812、以下句中的“那么〞与“良人出,那么必餍酒肉而后反〞的那么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诚如是,那么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B至那么无可用,放之山下C视其缶,而吾蛇尚存,那么弛然而卧D入那么无法家拂士A注释:表示假设关系的结果那么第三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2、以下句中的“那么〞与“良人出,那么必餍酒肉A注释:表示假82五、【者】(一)结构助词。1.附在别的词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的人)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用芽者自从本说。(……的草药)2.“者〞有时放在数词后边,可译为“个〞“样〞之类。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个方面)3.放在主语后,表判断。廉颇者,赵之良将也。(不译)4.放在后置的定语后面。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送之。(不译)5.放在时间副词或否认词之后。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不译)不者,假设属皆且为所虏。(……的话)(二)语气助词。放在疑问句句末,表疑问语气。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呢)第三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五、【者】第三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83六、【之】(一)作代词。1.人称代词。作?师说?以贻之。(他)2.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之二虫又何知!(这)(二)作助词。1.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假设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的)2.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不译)3.宾语前置的标志。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译)4.定语后置的标志。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不译)5.用在谓语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得)6.凑音节,不译。顷之,烟炎张天。(不译)第三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六、【之】第三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84苏回为郎,二人劫之其母就与之决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顷之,上行出中谓桥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代词主谓之间,去独助词时间名词后定语后置标志助词的代词练一练第三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苏回为郎,二人劫之代词主谓之间,去独助词时间名词后定语后置85一、看具体语境①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蒲松龄?促织?〕②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③颠而不扶,那么将焉用彼相矣〔?论语·季氏将伐颛臾?〕④圣心备焉〔荀子?劝学?〕语境是一只“青麻头〞〔蟋蟀〕藏匿在“针针丛棘〞之中。由此可推断“焉〞是兼词“于此〞。“伏焉〞即“伏在那里〞。语境是交代写文章的目的是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能够看到这篇文章。由此可推断“焉〞是代词,代文章。“得焉〞即“能够看到它〞。“焉〞用在疑问句中,表示责备的语气,由此可推断“焉〞是疑问代词,可译为“何、哪里〞。“焉〞用在陈述的语境里,是语气助词。文言虚词的用法比较灵活,要确定一个虚词的用法就必须联系语境作具体分析,做到“字不离句,句不离篇〞。第三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一、看具体语境①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蒲松龄?促织?〕语境是861、解释以下句中“于〞字的意义〔1〕乃设九宾礼于廷〔〕〔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3〕况于将相乎〔〕〔4〕而设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5〕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6〕长于臣〔〕〔7〕赵尝五战于秦〔〕在被对于向从比同跟第三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1、解释以下句中“于〞字的意义在被对于向从比同跟第三十八87“因〞和“乘〞处于对应位置,“乘〞是介词“趁着〞的意思,由此可推断“因〞也是乘着的意思。此句的“利〞“便〞也是对文,都是指有利的形势。二、看对应位置①舟遥遥以轻颺,风飘飘而吹衣。〔陶潜?归去来兮辞?〕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贾谊?过秦论?〕③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东山?〕“以”和“而”处于对应位置,“而”是表修饰的连词。“矣”和“思”处于对应位置,由“矣”是语气助词可推断“思”也是语气助词。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句构成的对文,其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由此可从句中熟悉的虚词的用法,推断对应位置的疑难虚词的用法。第三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二十分。“因〞和“乘〞处于对应位置,“乘〞是介词“趁着〞的意思,由此88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