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化师德教育论文_第1页
专业化师德教育论文_第2页
专业化师德教育论文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业化师德教育论文一、一般规范与专业要求的价值整合:师德教育的目的定位教师既作为社会中的个体,又作为特殊职业群体中的成员。这就决定了他们的行为实践活动一方面要自觉遵守社会公民道德规范,另一方面又要遵循教师专业的特殊规范要求。教师劳动对象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是所教学科方面的专业人员,同时也是教育领域的专家,因而教师执业所遵循的职业道德规范比其他任何行业都要高,唯有如此,方能胜任所从事的专业工作。师德素质也同一般品德一样是“知情信意行〞五要素根据一定的规律整合起来的整体,它是一般性规范〔公民道德〕与职业规范的统一,基础性道德规范与高尚道德理想的统一,一般职业规范与专业特殊规范的统一。加强师德教育,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必须给师德以完好的专业价值认同。〔一〕从专业角度认识师德规范的特殊性价值1.教师的“双专业〞特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存在的必然教师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专业。很多发达国家都对教师有详细的职业资格要求,有专门的机构进行严格的考试并认定职业资格。对于教师,目前,美国、日本、法国等国都在施行教师资格制度。1993年10月1日我们国家公布的〔教师法〕把教师身份界定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在职业道德方面,由于教师“双专业〞的特点,要求更高,由于教师职业有社会形象、社会影响,不仅对学生,对社会也应当以身立教、为人师表。2.教师劳动对象的可塑性特点——教师要时时处处做出表率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在于他们的劳动对象是可塑性强、模拟性强的青少年儿童。因而,教师要在各方面起表率作用,以本人的学识、才能、高尚的道德品质影响、培养学生。2014年9月9日,与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时,提出了“四有〞好教师标准,这就是“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的学识、要有仁爱之心〞。[3]在当今社会,教师要不断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加强修养,终身学习,努力实现教师角色的不断转型。在专业知识方面,那种以为“要教学生一杯水,本人必须有一桶水〞的观念已经过时。教师要实现由“一桶水〞向“长流水〞的转变,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为此,教师要做到治学严谨,博学多才,才能适应科技迅猛发展的形势需要。教师职业道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要求,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发挥着“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师的劳动对象的特点决定了教师职业具有较强的表率性,要请教师具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和道德品质,以此去影响、感化和教育学生。学生由于具有主观能动性,他们通过对教师的模拟、学习、借鉴,不断发展、完善本人。教师的职业道德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且长期地发挥着作用。虽然学生的成长是诸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但在学生整个十几年的学校生活中,有时关键的一两件事、教师的言行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教师的道德表现不仅对学生有教育作用,而且对社会风气有着引领和影响。因而,教师要自觉用职业道德规范约束本人的一言一行,时时处处做出表率。3.教师劳动经过的复杂性,劳动成果的合力性——教师要有仁爱之心,协作之长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不仅指教师天天面临处理教学资料、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还要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这些关系包括师生关系、学生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等。怎样处理这些关系,直接影响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师对上述关系处理能否妥当,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由于教师不但有教育学生的职责,还有以本人的学识和道德影响包括学生家长在内的其他社会成员树立良好社会风气的责任。要担当起这些责任,教师要热爱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弟子不必不如师〞,在当今时代,教师要树立“向孩子学习〞的教育观念,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教师要使学生个性全面发展,成为具有开拓精神的有用人才,仅靠单个教师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面对社会背景不同、智力基础各异、个性特点千差万别的学生,素质再高的教师,仅靠个人的努力也很难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再者,作为教育者本身的教师也是各有所长,各有特点,在他们身上都有每个人的闪光点,教师之间决不能“文人相轻〞,要有容人之量。要擅于取别人的长处,补己之短。如今,科研兴校已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要保证课题研究获得实效,保证教师校本培训在促进教育教学质量中的价值,更需要教师的团结协作。团结协作,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教师与其他行业相比,这一规范显得更为重要。4.教师劳动“产品〞的全面性和高质量——教师要博学多才,善待学生教师的劳动“产品〞——学生,是一种特殊“产品〞,在理论上不应当有“废品率〞。教育的目的是对不同性格、不同喜好、不同条件的学生实行因材施教,发展各种类型学生的个性,充分调动每位学生学习与探寻求索的积极性,使他们的特长能够得到充分发展。教师的劳动对象——学生即便“缺点〞再多,也不能将其列为“朽木不可雕〞“不可教也〞的“另类〞而置之不理,更不应抛弃对待。“发展〞,只要在师生平等交往、人格尊重、甚至是在欣赏学生、不厌弃另类的状态下才可能实现,学生的学习欲望也才能得以唤醒。因而,教师要运用教育规律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根据多元智能理论,用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挖掘他们的潜力;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使他们的优势智力领域得到充分而全面的发展。这也是教师职业道德中要求平等对待每位学生的基础。5.教育“生产〞周期长,教师劳动成效慢——教师要敬业乐业,无私奉献教育生产周期长的特点决定了对教师成果的测定比拟困难和复杂。教师的劳动成果和“效益〞难于完全量化。学生的分数只是教师劳动成果的一个方面。而且由于每位教师所面对的学生个体差异极大,难以与其他教师进行横向比拟。十分是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教师进行比拟就更困难。教师劳动的这些特点,决定了教师的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劳动的自觉性要比其他行业更为重要,职业道德的约束作用更明显。为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教师要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对学生发展负责的态度,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加强科研兴校意识,从减轻学生负担入手,敬业乐业,勇于创新,不断改良教育教学方法,向着既促进学生身心自由健康发展,又保证教师本身与学生一起创造性发展的目的而努力奋斗。〔二〕从生命角度认识师德规范的价值为人师者先做人。教师作为社会的公民,遵守基本的“做人之道〞不仅是个体生命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须对普通公民道德规范实现超越。研究表示清楚,新时期教师道德品质的主要范畴包括仁爱、公正、宽容的本体部分,勤奋、谦逊、节操的基础性部分和开拓与进取的前沿部分。这些新型教师道德品质是我们国家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关于教师道德品质研究精华要髓的继承,是对孔子的“有教无类〞“诲人不倦〞“不耻下问〞教师基本道德品质论,荀子的“尊严而惮〞“耆艾而信〞“知微而论〞教师道德品质论,徐特立、陶行知等教育家的“博爱〞“谦虚〞“勤奋〞“真诚〞品质论的发展与升华。教师每一种道德品质的构成都有六个最基本的要素,即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行为、道德习惯。其反映了教师道德品质具有下面基本特征,即道德品质是道德行为的积累,道德品质是道德行为的内在根据,道德品质是道德关系的具体表现出,道德品质是道德原则和规范的内化,道德品质是主体自觉意志的凝结,道德品质是行为整体的稳定特征。它们的构成与发展是个体生命发展经过道德品质生成主体因素、社会因素、实践因素交互影响与整合建构的结果,是主体自我完善、自我建构,人生价值与生活幸福的不断实现。[5]只要从生命发展需要的角度完美认识道德品质的本质特征及其构成与发展规律,教师才能主动自觉地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磨炼道德意志、建构道德信念、亲历道德实践、养成道德习惯,才能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到达不断实现师德素质的质性飞跃和教师队伍不断优化的目的。二、构建体系,重在落实在师德建设实践中,构建具体表现出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特征的师德教育运作体系,以尊重教师的需要为核心,不断改良师德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强烈呼唤。[6]1.构建师德教育的目的内容体系师德教育目的体系是师德建设的方向,选择本质性的教育内容至关重要。在总体上,学校应根据本人的实际,确立以学校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教育为主体的目的内容体系,分层次、有系统地详细制定学校公德、干部道德、教师道德教育细则。在操作上,要做到“五个统一〞,即坚持公民道德教育与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统一,普遍的职业道德教育与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统一,基础性道德教育与先导性道德教育的统一,传统道德教育与现代道德教育的统一,职前道德教育与职后道德教育的统一。2.构建师德教育的活动体系以实践为基本精神的道德,其达成不能没有活动的开展,活动是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师德教育同样如此,没有活动载体的师德是“美德袋〞式的教育,空袋是不能直立的。师德教育的经过就是在活动中学习师德知识、体验师德情感、内化师德信念、磨炼师德意志和养成师德习惯的经过。学校师德建设要根据本人的情况,构建各具特色的师德教育活动体系,如: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师德理论教育活动;以法制报告、英模报告会为主体的师德专题教育活动;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各种各样的文体教育活动;开展构建学校精神家园的环境建设活动;学校与社区行业道德联谊教育活动;中小学校与大学的合作教育活动;德育科研活动;等等。3.构建师德教育的管理体系师德教育管理体系是学校师德建设运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领导体制、机构设置、德育队伍组织、规章制度建立、德育环境创设。其基本职能是决策与规划、协调与监督、组织施行、总结调整,等等。为了保证整个体系的前后衔接、相互配合、有序运转,学校必须实行一把手责任制,即一把手亲身抓、分管领导详细抓、政工团妇研等部门配合抓、学校各级机构层层落实的领导管理体制——德育队伍是师德建设的主体,是获得总体实效的关键。学校必须树立全员育人的观念,建立骨干队伍〔学校的政领导、政治课教师、管理者、优秀教师、学生优秀分子〕、基础队伍〔各科任教师以及其他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社会气力〔社区、家庭、部队等方面的英模人物〕三位一体的师德建设队伍,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育人理念得到全方位落实;除此之外,建立健全的岗位责任制、工作制度、会议制度、赏罚制度、日常规则、师德评定方案等规章制度,创设包括基地、场所、设备及教育手段等硬环境与校园文化、校风等软环境相结合的师德教育环境,是保证师德教育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础性环节。4.构建师德教育的保障体系建立科学的师德教育运行机制是师德建设的重要保障,它包括鼓励机制、宣誓机制、反思机制、科研机制和监督机制等。〔1〕鼓励机制。建立鼓励机制,尊重教师生命发展的各种需要,根据不同价值选择、成就感,运用各种方式去鼓励先进、鼓舞高尚,进而加强广大教师进行师德实践的自信心与决心。鼓励包括典范鼓励、目的鼓励、成就鼓励和需要知足鼓励等。〔2〕宣誓机制。就是用宣誓的方法推进师德诚信的实践。宣誓有就职宣誓、入宣誓、决心书宣誓等,它是一种强调师德素质内化、唤起教师自醒的实践方式。〔3〕科研机制。在知识经济时代,师德建设面临新的课题,怎样创造性地解决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难题,促进教师队伍由数量型向质量提升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教育科研为先导,走内涵式发展之路,用科研成果推动教师道德的自主、自律、自由发展。〔4〕监督机制。要使师德教育真正获得实效,必须在师德建设规划与师德教育施行及成果达成之间建立监督机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