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3如何提高学生的写景能力——亲近自然抒写真情正文:写景,顾名思义,就是要写出自然在我们心中的印象,从而更好地表达内心的感受。因为自然是人类生活的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类不仅在物质上需要大地母亲的哺育,而且在精神上也需要向自然寻求依托。当知时节的春雨飘落大地时,当秋风吹来诱人的果香时,感到喜悦、幸福的不仅仅是农民。过去的政治家、文学家,每当失意的时候,就会寄情山林;就是我们现在的中学生,当不堪学习重负,感到身心疲惫的时候,去野外踏青,不是也能愉悦身心吗可以说人对自然的情怀是与生俱来的。但是不同的人,对自然的感情深浅不同,情趣有高下之分。“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感悟,“大漠孤烟直”的审美,不是人人都能有的。从学习写作的角度看,自然的范围极其广阔,培养对自然的情怀,可以大大丰富我们的写作内容。那么,在平时的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该怎样培养学生的写景意识,指导学生写出优秀的写景文章,提高学生们的写景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从教材中欣赏名家笔下的精彩景物描写。人在接触自然的过程中,由于相互间有某种联系,常常会产生一定的感悟和联想。看到流逝的江水,会想到时光的一去不复返;看到再生的小草,会想到生命力的顽强;在寂静的山林里,会平息烦躁的心情,面对暴风雨,会释放被压抑的情感。单是一个秋天,就会给人带来许多不同的感受。它的萧瑟,会带来寂寞和感伤;它的成熟,会带来喜悦和满足;它的悄然而至,会使人联想到生命的代序。下面是我们熟悉的不同作者在不同时代对秋的独特感受: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欧阳修《秋声赋》)欧阳修对秋天的感受是清爽和冷峭。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在毛泽东的眼里,秋天却是另一番景象,生机勃勃,不似春光,胜似春光。他借此抒发了自己的豪情壮志。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里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郁达夫《故都的秋》)郁达夫在故都的秋天里感受到的是清、静与悲凉。同一个自然,不同的情感,这其中的情趣值得我们用心玩味。二.借鉴课内,比较课外,体会名家笔下写景的妙处。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还应该让学生通过课内和课外的比较阅读,强化学生对自然景物在不同人物内心的不同感悟的认识和理解。如在学习马致远的散曲时,就可以和他同题材的另一首散曲进行比较欣赏,体会其写景的独特。
天净沙秋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细观二曲,我们不难发现,二者可谓题材相同、体式相同,技巧相近,甚至连用语也相近。然而,马致远的[越调]《天净沙•秋思》极负盛名,被誉为“纯是天籁”,而白朴的《天净沙•秋》却知之者甚寡,几乎湮没无闻,其奥妙何在俄国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简单地谈一下这两支散曲对秋景的不同艺术处理,我们会从中体味出作者不同的情感取向,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美学风格。白朴不愧散曲大家,所排列的景物都自有特点:村是孤的,霞是残的,烟是轻的,树是老的……从动静上看,“村、霞、树”是静的,而“日、烟、鸦”是动的,彼此映衬,既有落日余辉的明亮,又有深秋晚景的暗淡,明暗对比,增强了画面的视觉效果。此曲的叙述视角是从远处的“孤村落日”写到近处的“老树寒鸦”,这显现出作者较为开阔的视野,开篇是充满辉光的“落日残霞”,这种较亮的背景底色,使其后的“老树寒鸦”更似实景绘写。自然有了人的活动更加充满了生机,也加强了画面所传达的感情色彩。马致远以“枯藤老树”起笔,一开始便注入了沉抑不可或解的灰色情结,组织排列的意象对比强烈“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动静结合,冷暖对比,和谐地组合成一幅深秋夕照图。与《天净沙•秋》相反,《天净沙•秋思》的叙述视角,是从眼前的“枯藤老树”写到远处的“流水人家”,这是一种以诗人文体为中心的孤独压抑的叙述视角。在这个叙述视角下,这一意象群便成了一幅藏情于景的逼真画面,虽不言情,但情藏景中,则更显得情深意浓。曲的前句充满了肃杀悲凉的意味,后句则洋溢着温馨的家庭气息,散发着某种人情味。前面萧瑟的景色让人满目凄凉,兼之以安详、温馨的“小桥、流水、人家”作反衬,使愁情更为深切,悲伤更为强烈。写景之妙尽妙于此。诗歌的创作,意象的选择是第一步,意象的组合则是第二步。白朴的“一点飞鸿影下”,此句在静景中写动,使画面充溢动感,“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五种炫目之色扑面而来,将秋日胜景写至佳处。这是与传统的“悲秋”大主题背道而驰的立意。马致远却在继续营造他的灰暗境界,“古道西风瘦马”,诗人为深秋画卷上增添了人物形象:古道尘绝,西风正紧,羁旅他乡的游子,牵着一匹瘦马,踽踽前行。马致远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收结,营造出一种苍凉无边的氛围。如果说《天净沙秋》的“轻烟”暗示了人的活动,那么《天净沙。秋思》的“断肠人”则直逼人眼,伤心肠断,使得全篇皆化愁痕。“天涯”把倦游者的心绪推到了孤独悲苦的极致。观眼前之景,抒心中之情,景因情显。正是诗人的独特情感,将一个个互不相关甚至矛盾对立的意象组合在一起,从而构成一个富有生命力的有机整体,传递出诗人的思想感情。马致远一生潦倒,浪迹天涯,当悲苦郁结于心,日积月累,无以复加之时,便一朝迸发,遂为绝唱。《天净沙•秋思》之传诵千古正是在于其意蕴深沉,“景中生情,情中含景”。最绝处是在“马”之前下一“瘦”字,其妙在以写马之瘦衬出其人之瘦羸,由路途跋涉的艰辛而隐含求功名之困苦。让人读之而倍觉其苦,咏之而更感其心。这一点是表现力相仿的白朴《天浄沙•秋》所不及的。三.带领学生亲近自然,感悟自然,写好眼前景,表达心中情。人类与其他生物一样,都是大自然的孩子。我们要心甘情愿地当大自然的孩子,这样我们会感到其他生物都是我们的兄弟姐妹,我们会像对待兄弟姐妹那样关注它们,热爱它们,在乎它们,哪怕是它们的一点细微变化。这样,我们在写作时就总处于激动之中,总有文章可写。我们只有亲近自然,认识自然,欣赏自然,才能抓住景物特点,才能把景物具体地描绘出来。景物的描写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要写好景物,既要认真观察,对景物有准确的了解,又要找准景物与自己感情的契合点。只有这样才能写得情景交融。要写出优秀的写景文章,首先要观察四季,感受四季。地球上有人类生活的地方,大部分有四季之分,只不过有些地方明显,有些地方不那么明显罢了,但绝大部分地方不会一年四季只是一副面孔,所以我们要观察自己所在地方一年四季的山水江河、树木田野的变化,抓住其在不同季节的特点,并把它们记下来,欧阳修写醉翁亭周围的四季风物,仅用了“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短短二十一个字,不但精练,而且生动值得学习。写醉翁亭周围早晚景物变化的情况,“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其实就是云开云合,却简洁生动。亲近大自然,徜徉在优美怡人的环境中,学生一定想把自己游历所见的美景写出来。这时,教师就要引导他们,让他们知道要把游记写好,必须注意的几点:1抓住景物的特征对所写景物认真观察,抓住特点,是写好这类文章的前提。而能否抓住景物的特点,关键在于作者细心的观察,并将观察所得铭记于心。正所谓“静观默察,烂熟于心”。因此,要求在观察中,善于抓住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中景物呈现出的颜色、形态、声响、气味等方面特有的变化,善于通过眼、耳、口、鼻、舌、身等感官去观察、体会。这样才能抓住景物特征加以描写。为此,一要注意不同季节的特征。二要注意时间变化的特征。三要注意气候不同的特征。四要注意不同的地理特征。2.写景要为中心服务。很多同学是为写景而写景,总觉得一篇记叙文,没有段景物描写又怎么能行呢。要知道,除了游记类文章外,其他文章中是没有单纯景物描写的,或者是为了渲染气氛,或者是为了抒写心情,或者是为了暗示故事情节的发展等等,总而言之,都有一定的目的。“意在文先”,是说作者在下笔之前应当已经有了明确的立意,这是文章的灵魂。描写景物不能为写景而写景,那样写出来的景是没有生命力的。景物描写是为文章的主题服务的,只有根据文章的主题需要描写景物,才可能赋予景物灵魂。例如《雨中登泰山》,作者的主题是描写雨中泰山别具情趣的景物和雨中泰山的“独得之乐”,抒发热爱祖国壮丽河山和悠久文化传统的情怀。于是全文紧紧扣住“雨”字,细细描绘雨中泰山的山岚云烟、重峦叠嶂、飞泉流瀑、历史古迹,一幅奇美壮观的水墨山水画,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再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作者首先是“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给全文笼罩了淡淡的忧伤,因此,无论是月下荷塘的优美景色,还是荷塘上朦胧迷人的月色,都有一种凄美的感觉,水中的蛙声和树上的蝉声热闹得很,而作者只是觉得“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作者的淡淡的忧伤弥漫在字里行间,而有时也会露出点亮丽的色彩,但又随即立刻飘走,这不能不说是作者主观感受的展现。3突出有代表性的景物。中学生经常接触的写景文章大多为游记。写游记似乎十分简单,先游后记,游什么记什么不就成了吗但这样很容易写成流水账。试想,假如你去游动物园,观赏了几十种动物,如果一一写出来,那得用多少文字文章长了必会中心不够突出,将一些有趣的动物混同一般性动物来写,既不会生动,也不会使读者有阅读的兴趣。所以,要写好游记,必须善于对所游之处加以选择,在游记中详略得当、主次分明地记叙与描写景物。首先应该选择那些能有一定代表性的景物来写,任何风景都是有特色的,游记中必须以较大的篇幅刻画这一特色。4要选好观察的角度选好观察的角度,就要先确立好观察点。要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固定立足点。观察景物的方法,或远观,或近觑,或仰视,或俯瞰。同时要注意观察的顺序,是由近及远,还是由远及近是由下而上,还是由上而下这是指空间的变换。还可以以时间的变换和游览的先后为顺序。这样所描写的景物才不会杂乱无章。总之,要做多角度、多侧面的描写。5注重描写景物的顺序。为了让读者顺利地领悟景物特点,必须将所观察的景物有条不紊地描写出来。如果东一笔、西一笔地乱写,读者头脑中不能形成完整的鲜明印象,还谈什么“领悟景物特点”呢所以当我们通过脚踏实地的观察获得了对景物的丰富印象之后,执笔为文时,必须注意描写的顺序。景物描写的顺序一般分为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两种。空间顺序。一般是取一个固定的观察点,按照视线移动的顺序依次写出各个位置上的景物。还有一种空间顺序,不取固定的观察点,而随着观察者位置的转移来描写景物,这叫做移步换景。时间顺序。同一个地方在不同的时间里,其景物是有变化的,按一定的时段依次写来,可以表现出景物的丰富多姿,使人产生美的感受。时段有长短之分,长时段如春、夏、秋、冬,短时段如晨、午、暮、夜。选用哪一种时间顺序,应视描写对象的特点而定。一般来说,景物描写的顺序最常用的是自然顺序,这样写起来不但省力,而且容易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如前面提到的《雨中登泰山》,作者按照自己的游踪,从泰山脚下的景色写起,一直写到天街,中间的景点虽然很多,作者还是加以选择,精心构思,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壮丽的雨中泰山图;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也是以作者的行走顺序将景色展现,行云流水,妙得天成。6要把感情渗透到景物描写中去。清代国学大师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家眼中的任何景物都带上了作家本人的感情色彩,都印上了作者的情感。如《故乡的榕树》,天下榕树何其多,故乡的榕树与他乡的榕树并无太大的区别,但由于故乡的榕树寄托着作者一种深刻难忘的思乡之情,所以在作者笔下,故乡的榕树被描写出了与众不同的美好。再比如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作者将北平的秋天描写得十分清静和悲凉,有浓郁的秋天的味道,显示北平秋天的独特,但作者还是将主观的情感渗透在字里行间,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就可知道在当时的革命风暴中,作者内心的苦闷和压抑无法宣泄,精神颓废,思想混乱,这些感情给作者的审美都打上了浓郁的主观色彩。只要是作者眼中的景物,没有不带有主观感情的,也正像王国维先生的另一句名言:“以我观物,万物皆著我之色彩。”景物的描写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要写好景物,既要认真观察,对景物有准确的了解,又要找准景物与自己感情的契合点。只有这样,才能写得情景交融。那么,如何在景物描写中突出感情特点呢(1)深入自然,提高自己的领悟能力。正如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在《花未眠》里所说的那样,有的人能够欣赏艺术品里的美,但对生活中的美很麻木。他们能够欣赏《清明上河图》,但不能欣赏黄山之美。究其原因,这些人只有理论知识,而缺乏实践经验。因此,抓住景物的第一步就是要深入自然,用心去感悟自然独特的美。只有抓住所写景物与众不同之处,才能绘出它特殊的形象,写出它内在的韵味。而这唯一的办法就是多观察。只有多观察,并且加以比较和思考,才能找到别人没有的感受,将景物的特征新颖别致地描绘出来。因此,我们在学习、工作之余,要走进自然,把自己释放于其中,能与自然对话,日积月累,我们就能听得懂“山语”“水语”……净化你的灵魂。(2)善于借鉴,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说通俗一点,就是要从别人的作品里吸收“营养”。虽然人对大自然的情怀是与生俱来的,但是不同的人,对自然的感悟有深浅不同,情趣也有高下之分。对“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的审美不是人人都有,对“高峡出平湖”的胸襟也不是人人都能理解。前人的经验不是每个人都有,别人的经历也不是每个人都经历了的。所以,我们在走进自然的同时,还必须善于向别人借鉴,寻找共鸣之感。名家们给我们贮藏了可贵的精神食粮,许多写景名篇已经给人们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多读、多看这些作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嵌入式项目中的创新思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嵌入式系统考题的变化试题及答案
- 经济合同违约协议书范本
- 逻辑考试的思维模型分析试题及答案
- 挖机租赁协议书合同
- 2025年VFP考试信息集合试题及答案
- 租地延期合同协议书模板
-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真题库-13
- 预购房合同协议书模板
- 工程用工合同协议书模板
- 2025年临床药学科工作总结与新策略计划
- 焊工(初级)实操理论考试1000题及答案
- 校区无人机航测方案设计
-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水浒传整本书阅读交流课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工程造价咨询项目委托合同
- 小学生烘焙知识
- 《法律职业伦理》课件-第二讲 法官职业伦理
-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培训课件
- (一统)昆明市2025届高三“三诊一模”摸底诊断测试 化学试卷(含官方答案)
- 社区中心及卫生院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分析报告模板
- 个性化旅游定制服务设计与运营策略制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