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教师编制考试教育理论基础心理学专项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1教师编制考试教育理论基础心理学专项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1教师编制考试教育理论基础心理学专项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1教师编制考试教育理论基础心理学专项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0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I教师编制考试教育理论基础心理学专项题库(含答案解析)

心理学概述部分ー、单项选择题1.表达人的心理过程内容的是()A.认知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B.情绪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C.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D.个性、情感过程和认知过程2.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ー门独立的科学。A.冯特B.桑代克C.华生D.特曼.心理学成为ー门独立的学科,是以德国学者冯特于()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为标志的。1879189717891798.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A.桑代克B.斯金纳C.华生D.布鲁纳.同看一部电影或同上一堂课,不同的人其感受也不同。这种现象说明人的心理具有()A.客观性B.主观性C.现实性D.能动性.心理学是ー门研究()的科学。A.心理过程B.心理现象C.个性心理D,认识过程.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基本单位是()A.突触.神经元C.反射D.反射弧.弗洛伊德是()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A,构造主义B.机能主义C.精神分析D.人本主义.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高级之处在于()A.人能识字B.人会计算C.人会使用文字工具D.人会交往10.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书名为()A.《教育心理学大纲》B.《教育心理学讲义》C.《教育心理学》D.《教育心理概论》.下列选项中,哪项不属于心理过程?()A.记忆B.意志C.兴趣D.情绪.吃过梅子的人ー见到它的外形,闻到香味,就有望梅止渴的反应。这是一种()B,无条件反射D.生来的A.非条件反射C.条件反射.小学生具有鲜明的心理特征,表现在其()A.注意力具有强烈的兴趣、直观性和感情色彩,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力B.思维水平从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水平过渡,逐渐发展成为抽象思维C.想象一般需要某种具体实物的支持,具有简单再现和直观、具体的特点D,感情活动的最大特点是独立性较强、情感的实践性和持续性较差14.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B.马斯洛和罗杰斯A.冯特和铁钦纳C.华生和斯金纳D.詹姆士和杜威.格式塔学派是西方主要的心理学流派之一,其中“格式塔”的含义是()A.行为B.精神C.整体D.人本.个性心理特征是在()的基础上形成的。A,认知过程B.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狗最初对圆形和椭圆形做出同样的反应,经训练后仅对圆形做出该反应,这都是条件反射的()A.获得B.消退C.泛化D.分化.下列心理学家与后面的理论相匹配的是()A.布鲁纳〜联结说B.奥苏伯尔〜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C.加涅〜顿悟说D.班杜拉〜符号学习理论19.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是()B.桑代克A.班杜拉C.斯金纳D.巴甫洛夫.个体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源泉是()A1认知B.客观现实C.个性D.需要.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A.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B.弗洛伊德和华生C.弗洛伊德和斯金纳D.弗洛伊德和康德22.用所谓内省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试图找出构成人的心理的基本元素的心理学派是()A.神经心理学B.构造心理学C.认知心理学D.社会心理学23.第二信号系统的提出者是()A.马斯洛B.巴甫洛夫C.孟德尔D.摩尔根.开放式课堂模式的理论基础是()A.信息加工B.人本主义C.建构主义D,认知主义.心理状态是从心理过程向个性心理特征的()环节。A.开端B,中间C.终端D.外部.主持“教学与发展”实验研究15年之久的前苏联心理学家是()A.凯洛夫B.巴班斯基C.赘科夫D.卡普捷列夫.根据研究目的,改变或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这种心理活动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办法,称为()A.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问卷法.一个人心理面貌本质属性的独特结合是()A.能力B.性格C.气质D.个性.狗听到主人唤它的名字就跑过去是()A.无条件反射B.本能的反射C.第一信号的条件反射D.第二信号的条件反射30.在论述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时,提出“最近发展区”这一重要概念的是苏联心理学家()A.巴班斯基B.彼得罗夫斯基C.维果斯基D.斯米尔罗夫二、多项选择题1.冯特对心理学的历史功绩主要有()A.心理学的独立B.实验心理学的创立C.出版《生理心理学原理》D.建立心理学专业队伍E.教育心理学之父2.以下心理学派与代表人物对应正确的是()A.精神分析ー弗洛伊德B.人本主义ー艾利斯C.行为矫正一华生D.理性情绪疗法一罗杰斯3.个性心理包括()A.个性倾向性B.情绪、情感C.个性心理特征D.意志活动.关于心理测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学校心理测试可以是集体测试,也可以是单ー测试B.通过心理测试,可以进行科研,也可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C.心理测试的目的是为了筛查有问题的学生,做好预防D,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是为了做好学校的宣传工作.以下属于个性心理特征范畴的是()A.需要B.气质C.性格D.能力6.不属于心理现象中的动カ系统的是()A.性格B.气质D.思维第一章心理学概述参考答案ー、单项选择题C(解析)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部分。A(解析)威廉・冯特(18327920年),德国心理学家、哲学家,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创立者,构造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他的《生理心理学原理》是近代心理学史上第一部最重要的著作。1875年,任莱比锡大学哲学教授,1879年在该校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A(解析)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菜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D(解析)20世纪60年代初期,布鲁纳发起的课程改革运动促使美国教育心理学转向对教育过程、学生心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改进的探讨。B(解析)心理对客观现实的反映特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ー个是主观性,ー个是能动性。前者强调“人心不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理解的关键词是''不同"。后者强调人作为高级动物的能动性,理解的关键词在于“不是消极被动”“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规律”"预测”"改造”B(解析)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B(解析)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CC(解析)维果斯基指出,儿童在与成人交往的过程中,通过掌握高级心理机能的工具ー语言符号这一中介环节,使其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形成了各种新的心理机能。10.0(解析)190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这ー专著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所以本题答案选C..C(解析)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部分。记忆属于认知过程,兴趣属于个性心理。.C(解析)条件反射又称信号反射,是后天经过学习才能得到的反射,即所谓有意识学习得来的知识、技能、经验等。.B(解析)B项所述为小学生的心理特征。BC(解析)格式塔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根据其原意也称为完形心理学,完形即整体的意思,格式塔是德文“整体”的译音。D(解析)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D(解析)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狗经过训练后仅对圆形做出该反应属于刺激分化。18.B(解析)布鲁纳提出的是认知一发现学习理论,加涅提出的是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班杜拉提出的是社会学习理论,奥苏伯尔提出的是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B(解析)桑代克是美国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B(解析)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的源泉和内容,没有客观现实就没有心理A(解析)精神分析学派幼儿教育理论以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为代表,他们的理论非常重视人格的发展,而且强调婴幼儿阶段的生活经验是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基础,影响成年以后人的性格、人际关系,社会性行为和家庭生活。B(解析)构造主义心理学派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在研究方法上,该学派主张心理学应该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B(解析)巴甫洛夫把大脑皮层的功能分为第一信号系统活动和第二信号系统活动。B(解析)人本主义的基本教学模式有:(1)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式;(②)开放式课堂模式;(③)自由学习的教学模式。B(解析)在整个心理活动中,心理状态是处于联系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的过度阶段C(解析)苏联教育家赘科夫在1957至1977年期间,以“教育与发展”为研究课题,进行了长达20年的教育实验和教改实验。著有《教学与发展》ー书。他的理论核心是“以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达到最理想的发展水平”。B(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实验法的概念。DC(解析)本题考查巴甫洛夫经典条件作用理论,第一信号系统: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物理性的条件刺激叫作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以语言为中介的条件刺激叫作第二信号系统。虽然主人叫狗的名字是以语言为中介,但对于小狗来说,它并不是因为理解语言的意义而产生反应,而是将这种语言作为ー种物理性条件刺激。C(解析)维果斯基在说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理论、他认为教学必须要考虑儿童已达到的水平并要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二、多项选择题ABD(解析)冯特的历史功绩是:心理学历史上出现的心理科学的独立、实验心理学的创立和心理学专业队伍的建立。AC(解析)B、D项对应的代表人物恰好相反。AC(解析)个性心理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即:个性倾向性与个性心理特征。AB(解析)心理测验是ー种特殊的测量,是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系统的程序。测验通过测量人的行为,去推测受测者个体的智力、人格、态度等方面的特征与水平。BCD(解析)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需要属于个性心理倾向性。ABD(解析)心理动カ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它包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故此题选ABD.第二章认知发展与教育ー、单项选择题1.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是在()A.幼儿期B.乳儿期C.少年期D.青年初期2.〇是指接受、加工、存储和应用信息的能力A.认知能力B.操作能力C.社交能力D.模仿能力.当ー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的ー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常常被肯定,这种现象被称为()A.晕轮效应B,首因效应C.近因效应D.社会刻板印象.“用进废退”与哪种遗忘观点相一致()A.记忆痕迹衰退说B.材料间干扰C.同化说D.检索困难.“按照一个人自己的兴趣和认知结构组织起来的材料,就是最有希望在记忆中“自由出入的材料’这句话来自()A.布鲁纳B,奥苏伯尔C.加涅D.维特罗克.“窥一斑而知全豹”是知觉的()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长时记忆的遗忘属于下列哪种障碍()A.生理性障碍.心理性障碍C.存储性障碍D.提取性障碍.在ー些国际会议上,同声翻译人员使用的记忆是()A.瞬时记忆.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无意记忆弱智儿童的明显特征是普通智力和()落后于同龄儿童。A,创造能力B.思维能力C.社会适应能力D.想象能力10.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进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效果的创造性训练方法是()A,发散思维训练B.头脑风暴训练C.推测与假设训练D.自我设计训练.学生记忆26个英文字母,发现中间难、两头易。这反映了哪ー现象()A.痕迹消退说B.动机说D,前位效应和近位效应C.同化说.看过《西游记》的人在头脑中都可以形成孙悟空的形象,这是()的心理活动。B.再造想象A.表象D.幻想C,创造想象13.”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属于()A.形象记忆B.动作记忆C.情绪记忆D.逻辑记忆.皮亚杰认为认知的本质是()A.学习B,模仿C.强化D.适应.教师ー边讲题,ー边观察学生的反应,属于()特征。A.注意的广度B.注意的稳定性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分散.“利用红色可以做什么”属于()的发散思维。A,用途扩散B,结构扩散C.形态扩散D.方法扩散.初中阶段的学生在思考、分析问题时极易钻牛角尖,甚至陷入其中难以自拔。这说明初中生的思维具有()A.片面性B.表面性C.深刻性D.广阔性18.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他的其他特征做出相似判断。这是()A.社会刻板效应B.晕轮效应C.近因效应D.投射效应.在寂静的夜晩,将钟放在ー个恰当距离,你一会儿能听到“嘀嗒”声,一会儿又听不到。这种象是()A.注意的不稳定B.注意的转移C.注意的起伏D.注意的分散.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这是发散思维的()A1流畅性B.变通性C.独创性D.特殊性.当我们在知觉ー个不熟悉的物体时,总是倾向于赋予其一定的意义,或者将其归为经验中的某类。这种现象被称为是()A.知觉的整体性B,知觉的选择性C.知觉的理解性D,知觉的恒常性.将一根木棒的ー截插入水中,看起来木棒变弯曲了。这是()A.感觉B.错觉C.动觉D.幻觉.遗忘规律的发现者是()A.博比特B.科尔伯格C.艾宾浩斯D.卢梭.老师问妙妙:“你有兄弟吗?”“有。''"兄弟叫什么名字?"“明明。"“明明有兄弟吗?”“没有。''按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妙妙的思维处于()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其他无关因素,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行为问题的表征是()A,发现问题B.理解问题C.提出假设D.检验假设.一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拥有的注意品质是()A.注意的广度B.注意的稳定度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转移.有的人判断客观事物时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A.冲动型B,沉思型C•场依存型D•场独立型.注意的两个最基本的特点是()A.指向性与选择性B.紧张性与集中性C.指向性与集中性D.紧张性与选择性.纸是学习中的必用品,写字时常常用,然而天气热的时候有的人将纸拿来来当扇子扇、这种情况属于思维的()A,流畅性B1灵活性C.独创性D.发散性.范老师看到“长城”ー词,便想起了他曾经参观过的长城。这种现象属于()A.想象B.表象C.回忆D.再现.“知之深,则爱之切”说明情感过程依附于()A.感知过程B.教育过程C,认识过程D.注意过程.小明想象カ丰富、观察敏锐、思维灵活,这表现了他的()A・知识B.技能C.能力D.思维.地理老师讲到地形时,使用彩色图片的效果比只用黑白图片的效果好,这主要体现了知觉的()A.整体性B.选择性D.恒常性C.理解性.教师突然中断讲课,引起分心学生的注意。这种注意是()B,无意注意A.有意注意D.随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进行计算。这种心理过程属于()B.知觉A.感觉C.记忆D.思维.记忆分为感觉登记、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阶段。在感觉登记阶段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的方法是()A.吸引学生的注意B.为复述留有时间C.帮助学生进行精细加工D.经常安排练习37.小孩子生病时去过医院,以后看见穿白大褂的人就害怕。这种心理活动是()A.记忆B.想象C.思维D.感觉38.能严格而精细地思考问题,冷静而客观地评价和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思维,不受到自己的情绪和偏爱的影响的思维品质是()A.广阔性B.深刻性C.独立性D,批判性39.小丽用记号笔把试卷上答错的题目标识出来,便于更高效的复习,这主要运用了知觉的()A.理解性B.恒常性C.整体性D.选择性.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过程包括:准备、酝酿、豁朗和()A.启发B.批判C.验证D,变通.教师讲课时,一位小学生一会儿听教师讲,一会儿翻书看,一会儿在本子上写什么。你认为这位小学生这时的注意状态是()A.稳定的B.起伏的C.转移的D,分散的.在教室里,面对着你的ー个窗户是方形的,其他几个窗户看起来不是方形的,可你仍感知到它们是方形的,这是()A.知觉的整体性B,知觉的选择性C.知觉的理解性D,知觉的恒常性.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的过程叫作()A1符号B概念C1命题D,连锁.感受器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引起感受性起伏变化的现象是。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C.感觉相互作用D.实践活动影响.黑人的牙齿总给人以特别洁白的感觉,这与“月明星稀”给人的印象一样,都属于感觉的()A.补偿B.适应C.同时对比D.继时对比.地理老师在黑板上绘制数学地图时,铁路用白色,公路用红色,河流用蓝色,学生便可清晰地将它们区别开来。该教学所体现的心理效应是感觉()A.后像B,对比C.适应D.相互作用.()是对字词、概念、规律和公式等各种概括化知识的记忆,它与一般的特定事件没什么联系。A.陈述性记忆B.程序性记忆C.情景记忆D.语义记忆.改变客观事物形象中的某一部分,突出其特点,从而产生新形象。这种想象的认知加工方式是()A.黏合B・夸张C.人格化D.典型化.知识直观的类型中,()可以不受时间、地点和设备条件的限制,广泛使用。A.实物直观B.模像直观C.言语直观D.符号直观50.教师答疑时能够迅速灵活地提取脑中知识,以解决学生当前的问题,这主要体现记忆品质的()A.准确性B.持久性C.敏捷性D.准备性.司机开车时,眼、耳、手、脑并用是注意的()特性的表现。A.分散B1转移C.分配D.范围.“距离等于速度与时间的乘积”所表达的内容在心理学上被称为()A.概念B.高级规则C.规则D.技能53.知觉的高级形式是()A.注意B.观察C.想象D.记忆54.“学生在课堂上ー边做笔记,ー边思考”描述的是()A.注意的分散B.注意的分化C.注意的转移D.注意的分配55.同不同下急速的流水。一会儿之后,你就会感觉到析在动。这种现象心理为()B.自主运动A.动景运动D.运动后效C.诱导运动56.总数入=500,样本容量=50,求出间隔5004~50=10,于是每隔10个抽取ー个样本,连续抽样50次。”这是采用()A.简单随机取样法B.分层随机取样法C.等距随机取样法D.多段随机取样法57.一般而言,学生注意力的发展特点是()A.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逐渐过渡B.注意的范围很广,稳定性强C.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一般较强D.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较强58.学生在课上一边听讲,ー边做笔记。这属于()A.注意的分配B.注意的选择C.注意的保持D.注意的调节.在一定)时间内,人不能感觉到所有的刺激,而仅仅感受能够引起注意的少数刺激,这就是知觉的()A.选择性B恒常性C.礼节性D.整体性.长系列的材料,中间部分记忆的效果差,两端部分记忆的效果。这是由于中间部分要受哪种抑制的干扰()A.前摄B倒摄C.单一D.双重.小学儿童玩游戏机的水平不亚于成人,这是因为他们注意的()有较好的发展。A.广度B.稳定性C,转移D.分配62.在记忆中,小学生善于()A.具体的词的记忆B.语词材料记忆C.抽象图形记忆D.具体形象记忆63.识记过的内容,因消退原因,完全不能再认或回忆是()A,暂时遗忘B.永久遗忘C.干扰遗忘D.逆向遗忘64.朱老师上课时,经常将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内容圈画出来,加强学生对这些重点内容的理解,这体现了知觉的()A.强度律B.差异律C.活动律D,对比律.“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A.味觉刺激B,听觉适应C.嗅觉刺激D.感觉适应.过度学习有利于记忆信息的保持,最佳的过度学习量是比刚刚记住再多学()10%50%100%200%.“足智多谋,随机应变”体现了思维的()A.广阔性B.独立性C1灵活性D.逻辑性.实验证明,当过度学习的程度达到50%时,记忆效果()A.最差B.一般C.最好D,不好不坏.短时记忆的容量是()3〜6个组块5〜9个组块6〜8个组块y个组块.我们背单词时,容易记住前面和后面的,中间的易忘记。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是()A.痕迹消退说B.同化说C.动机说D,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小明背诵一个英语单词,背诵8遍的时候正好记住。那么小明共背()遍才能使记忆效果更佳。891012.学生在看完《哈利•波特》系列丛书后,头脑中出现哈利・波特的形象属于()A.无意想象B,创造想象C.再造想象D.幻想.丈宾浩斯是记忆研究第一人,丈宾浩斯遗忘曲线反映的遗忘规律是()因此复习要采取()的策略。A.先快后慢及时复习B,先慢后快合理分配复习时间C.先多后少试图回忆与反复阅读相结合D.先快后慢以150%的学习程度追求记忆效果最佳.某生读6遍材料刚好能够记住,按照适当过度学习的要求,若要达到最佳的记忆效果,该生需再读()A2通B.3遍G6遍D.9遍.已有研究指出,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是()2岁4岁6岁8岁.人们偶然看到天上的朵朵白云会下意识地脱口说出它像棉絮、小山等,这种心理现象是0B,有意想象A,无意想象D.幻觉C.幻想.辨别汉字的偏旁部首结构,其知觉类型是()B,时间知觉A.空间知觉D.错觉C.运动知觉.技术工人在拆卸机器时,ー边操作一边思考,这ー过程的思维活动主要是()A,创作思维B.动作思维C.形象思维D.逻辑思维79.奥苏伯尔认为,学龄儿童获得概念的典型方式是()A.概念记忆B.概念同化C.概念理解D.概念运用80.有预定目的和意志努力的注意叫做()A.不随意注意B.随意注意C.随意前注意D.随意后注意.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主要特点是()A.由直觉动作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B,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C.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辩证逻辑思维D.由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到辩证逻辑思维.教师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这是为了培养学生的()A.聚合思维B.逻辑思维C,发散思维D.抽象思维.在注意的品质中,教师尤其擅长的是注意的()A.稳定性B1转移C.范围D.分配.教师授课时,通过板书的字体、颜色以及讲话的语音、语速等来吸引学生的()A.有意后注意B.无意后注意C.有意注意D,无意注意85.老师讲课时’‘抑扬顿挫”,语速时快时慢,容易引起学生的()A.无意注意B.有意注意C.随意注意D.有意后注意.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具有假设性、()和内省性。A1计划性B.概况性C.预计性D.目的性.学生在写记叙文之前在头脑中构思所要描述的场景。这属于()A.无意想象B.有意想象C.再造想象D.幻想.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具备初步逻辑思维的认知发展阶段是()A.前运算阶段B,形式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感觉运动阶段.看书时,用红色笔画出重点,便于阅读。这是利用了知觉的()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90.()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是目前发展心理学界最具权威的理论观点之一。A.皮亚杰B.科尔伯格C.维果斯基D.埃里克森91.()也称储存,指已编码的信息,必须在头脑中得到保存,在ー定时间后,才能被提取。A.保持B.编码C,提取D.记忆92.学生对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的愉快心情的记忆是0A.形象记忆B.情绪记忆C.逻辑记忆D.动作记忆.老师上课时,声调抑扬顿挫,就容易使学生〇A.分散注意B.集中注意C.转移注意D.分配注意.少年期的主导思维是0A•形象思维B.经验思维C.抽象逻辑思维D.辩证逻辑思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体现了知觉的()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96.儿童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等表现,一般称作()A.心理异常B.不适应表现C.不良表现D.问题行为97.()是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A.学习适应B.学习准备C.学习促进D.学习技能98.避免教学中的性别偏向有多个需要注意的方面。比如,在课堂上,教师要给予男女生同样多的注意,对男女生的提问次数、问题性质要差不多,对男女生所给予的反馈质量、数量也要相当。这里讲的是。A.教学材料和语言方面B.学科和兴趣方面C.课堂管理和活动方面D.课堂教学和互动方面99.下列哪个选项是影响深度知觉的双眼线索()B.空气透视A.线条透视D,视轴辅合C.运动极差.焦裕禄同志生前常在夜晚睡觉前,把一天经历过的事情想一遍,人物的音容笑貌、事物的具体形象历历在目,他称为“过电影’这是()A.想象B.记忆表象C.保持D.再认.小学生的思维()A.正处于具体思维与抽象思维并行的发展阶段B.正处于抽象思维向具体思维的过渡阶段C.正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D.完全属于具体思维阶段102.学生认为外表有魅力的老师教学能力强,这ー现象是()A,宽大效应B.首因效应C.近因效应D.晕轮效应103.儿童在有所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这是()提出的。A.奥苏贝尔B.布鲁纳C.劳伦兹D.维果斯基104.长时间地集中学习同一学科或同一类学科,使大脑皮层的同一部位接受同一种刺激,会导致()A.兴趣形成B.自发复习C.过度学习D.疲劳和厌烦105.“遗忘曲线”中遗忘的进程是()A,先快后慢B.先慢后快C.前后ー样快D.忽快忽慢106.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能分辨“你、我、他”“上、下、左、右”等概念。这些概念一般是通过()获得的。A.概念形成B.接受学习C.概念同化D.学校系统教学107.错觉是ー种()A.感觉B.知觉C.注意D.视觉108.对考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试卷题型的总结,正确的是()A.选择题和判断题主要通过重现解答B.填空题、问答题主要通过再认来解答C.人的重现记忆优于再认记忆D.能再认的不一定能重现.小学生根据课文描述想象出雷锋叔叔的模样,这属于()A.幻想B.空想C再造想象D・创造.王老师上课时,ー只小鸟停在窗台上啄玻璃,同学们部把视线转向它。这属于。A.不随意注意B.随意前注意C.随意后注意D.随意注意111.教师在课堂上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这种思维方法是()A.创造性思维B.聚合思维C,发散思维D.直觉思维112.小明早上起来,推开窗户发现地面全都湿了,由此他推断昨天夜里一定下雨了。他的这种推断体现了思维的()A.概括性B.间接性C.稳定性D.推断性113.“那个人长什么样我不记得了,但是再见面时我能认出他的模样。”这属于()A.回忆B.再认C.想象D.联想.我们聚精会神地看书,对周围有人走动或出现其他情况,往往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是()现象。A.兴奋B,负诱导C.正诱导D.抑制诱导.物理教师认为学习数学成绩好的学生物理学的一定好,并在日常教学中更加关注和赞许这类学生,该教师的看法属于()A.刻板印象B.认知失调C.扇贝效应D,从众心理.组块为单位来计算,短时记忆的容量大约是()4±25±26±27±2.“侧耳倾听”“举目凝视”“屏息”等现象反映的都是注意的()A1转移B.内在状态C.广度D.外部表现118.某学生在回答“什么是圆的”的时候,说出“气球是圆的"'‘宋祖英唱歌的时候嘴是圆的”。这主要体现了发散思维的()A,流畅性B.独特性C.综合性D.多维性119.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是利用知觉的()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想象基本形式的是()B.黏合A・创造D.典型化C・夸张.对语法规则、公式符号、法律条文等知识的记忆属于()A.情景记忆B.运动记忆C.形象记忆D.语义记忆.当刺激过强、过多或作用时间过久时,神经细胞不但不能引起兴奋,反而会产生抑制。这种现象被称为()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消退抑制D.超限抑制.人们根据已知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从给予的信息中得出逻辑的结论,反映的是下列哪种思维方式()A.聚合思维B,发散思维C.常规思维D.创造性思维.一位老师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说出报纸的用途,这是在考查学生创造性思维的()A1灵活性B,流畅性C.变通性D.独特性.儿童能借助小餐具玩过家家的游戏,且他们手中的小餐具被收回,游戏就无法进行下去,这些儿童的思维处于()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126.知觉的恒常性是0A.在一般情况下,人对任何事物都有根据已有知识和过去经验来理解和领会的B.在对当前事物的各种属性和各个部分的整体反应C.一定时间内人能感受到引起注意的ー些刺激D.知觉往往不随知觉条件的变化而变化127.直观动作思维所用的工具主要是()A.感知和表象B.表象和动作C.表象和概念D,感知和动作128.当物体移到100米远处,视网膜上的像相应缩小到距我们1米远时大小的1/100,但是我们知道该物体的大小没有太大变化,这种现象称为()A.大小恒常B.形状恒常C.颜色恒常D.亮度恒常.冬天在室内乍一走到室外,感觉很冷,不一会就不觉得冷了,这种现象是()A.感觉的对比B,感觉的适应C.感觉的相互作用D.感觉的后效.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材料的识记与回忆的干扰是()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正迁移D.负迁移131.丈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过程与()的关系。A.学习程度B.记忆方法C,时间D.记忆材料132.“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属于()A.注意分散B.注意起伏C.注意稳定D.注意分配133.下列哪ー项不是正确地描述了小学生想象发展的特点()A.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发展B.想象的内容逐渐接近现实C.想象中的幻想日益减少D.想象中的创造成分日益增多134.发散思维的三项特征是()A.变通性、灵活性和流畅性B.间接性、独立性和流畅性C.概括性、间接性和变通性D.变通性、独特性和流畅性.心理学研究表明,能使知识保持达到最佳效果的学习程度为〇50%100%150%200%.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的特征是〇A.注意的转移B.注意的分配C.注意的分散D.注意的稳定.儿童通过改变已有图式或形成新的图式来适应新刺激物的认知过程被称为()A.同化B.顺应C.平衡D.发展.一般而言,低常儿童智商低于()50607080139.PQ4R方法是ー种非常有效的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的学习技术,它的提出者是()A.布鲁姆B.托马斯和罗宾逊C.安德森D.施瓦布140.心理学家用“视崖实验”考察个体的()A.大小知觉B.运动知觉C.时间知觉D.深度知觉141.小学生容易把“b”写成“d”,这说明小学生的()还不成熟。A.感知能力B.注意能力C.记忆能力D.思维能力.对客观事物做判断时,常常利用内部的参照,自己对事物做出判断的认知方式属于()B•场独立型A•场依存型D,沉思型C.冲动型.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作用理论的巴甫洛夫是()B.美国心理学家A.苏联心理学家D.英国医生C.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144.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对象与活动上,这属于()A.注意广度B.注意分配C.注意稳定性D.注意转移.关于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处于皮亚杰的具体运算阶段B,形式逻辑思维处于优势地位C.辩证逻辑思维占主导D.创造性思维发展达到高峰期.学生一边记笔记,ー边听课。这是注意的()A.分散B1转移C.分配D.分心.某位数学教师在讲授“正角三角形”这ー概念时,不仅用常见的图示来说明,还用、等图示来说明。他在这里所运用的教学活动方式是()A.实物直观B.模像直观C,变式D.比较148.“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什么记忆()A.情绪记忆B.动作记忆C.逻辑记忆D.形象记忆149.“我走月亮走,我停月亮停”,这种儿童在特定阶段所表现的思维特点是()A.永久客体性B.不守恒性C.自我中心D.不可逆性150.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A,发散思维B.聚合思维C.分析思维D.直觉思维151.课程教学要求教师的语言要抑扬顿挫,符合感知的()A.强度律B.差异律C.活动律D.组合律152.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这是()A.举例C.比较B.变式D.归纳.从迁移的角度看,倒摄抑制属于()A顺向正迁移B,逆向正迁移C顺向负迁移D.逆向负迁移.上课过程中,突然有人推门进来,大家会不由自主地把头转向门开的方向。这种表现是()A元意注意B.有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观察注意.生通过观察、号脉能诊断出患者的病情,这属于下列哪种思维特征?()A直接性B.间接性C.广阔性D.创造性.我们坐在一列靠站停止的火车上,当相邻的一列火车开动时,我们会觉得是我们所坐的这列火车开动了。这种现象是()A真动知觉B.自主运动C.请导运动D.运动后效.丈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是:遗忘的进程不均衡,表现为()A,先慢后快B,先快后慢C,时快时慢D,均D递减.因为回忆某些痛苦的经历会使人感到不愉快,所以与之有关的时间可能更容易遗忘,解释这种遗忘现象的理论是()A.消退学说B.干扰学说C.压抑学说D.提取失败学说159.记忆的信息三级加工模型包括()、短时记忆、长时记忆。A.形象记忆B.情境记忆C.感觉记忆D.符号记忆160.在印象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A.定向作用B.首因效应C.光环效应D.印象管理.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指的是知觉的()A.选择性B恒常性C.理解性D.整体性.小丁智力年龄为10岁,实际年龄为8岁,其比率智商是()8085100125163.教师提问学生,要求学生列举砖头的各种用途。学生给出可能答案:建房子用的材料、打人的武器、用于垫高、用于固定某东西 这种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是()A,发散思维B.形象思维C.抽象思维D.直觉思维164.下列人物与作品对应错误的是()B.杜威一《我的教育信条》D.弗洛伊德一《梦的解析》A.桑代克一《教育心理学》.主持入议这ー个题目,某人迅维地按下抢答键答题,说明他具备定的()品质。B,敏捷性A.准备性D,持久性C.准确性.教师让学生即兴回答问题,这是为调动学生的()B,发散思维A.直觉思维D.逻辑思维C.常规思维167,系列位置效应常被看作是支持短时存储不同于长时存储的有效证据,可通过对单词的自由回忆测验获得。如果改变单词频率、单词呈现速度、单词系列长度,对系列位置效应最有可能造成的影响是〇A.对渐近线和近因效应有显著影响,但不影响首因效应B.对近因效应有显著影响,但不影响首因效应和渐近线C.对首因效应有显著影响,但不影响渐近线和近因效应D.对首因效应和渐近线有显著影响,但不影响近因效应.北京奥运会场馆“鸟巢”的设计者主要运用的是()A.常规思维B,创造思维C.动作思维D.逻辑思维.教师课件字不宜太小,这是运用感知规律的()A.差异律B.活动律C.强度律D.组合律.学生刚学习英语时,对26个字母的记忆两头容易、中间难,可以对这种现象做出理论解释的是()A.痕迹消退说B.动机说C.同化说D.干扰说.不管光线明与暗,我们都认为红旗是红色,这体现了知觉的〇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172.人类心理活动的基础是()A.精神活动C.意识活动B.反射活动D.移情活动173.一年级小学生计算时往往扳着手指算,这种思维是()A.形象思维C.创造性思维B.动作思维D.抽象思维.动觉是复杂的内部运动知觉,它反映的是身体运动时各种肌肉活动的特征,如()A.协调性B,放松C.柔韧性D.应激性.医生通过“望、闻、问、切”来诊断病情是思维的()的体现。A.直接性B,间接性C.广阔性D.创造性.电影中活动的画面主要是利用了人的()A.感觉对比B,知觉选择C,感觉适应D.视觉后像.小李数学基础很好,对数学中的定理、公式很容易就能记住,这种记忆是〇A.形象记忆B.逻辑记忆G情绪记忆D.运动记忆.许多人利用早晨和晩上的时间学习和记忆,其效果优于白天。这是因为早上和晩上所受的是()的干扰。A.双重抑制B,前摄抑制C.单一抑制D.倒摄抑制.早晨起床记忆英语单词的效果比课间记忆英语单词的效果要好,这是由于()A.记忆的准确性B.记忆的恢复性C,无倒摄抑制D.无前摄抑制180.“ー题多解,演绎推理”是()A.再现思维B.求同思维C.辐合思维D,发散思维181.从整体上看,人类的智力分布基本呈现为()A.正态分布B.偏态分布D型分布L型分布182.对同一棵香樟树,植物学家把它看作是一种“双子叶植物”,而木匠则常将之作为“优质木材”这是()的表现。A.知觉整体性B.知觉理解性C,知觉选择性D,知觉恒常性.我们在解数学题时,通常是根据已知条件朝着目标方向进行分析与综合,最后寻求到答案。这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是()A.直觉思维B,发散思维C.常规思维D.辐合思维(或聚合思维).儿童在接触事物时摸一摸、看一看、听ー听、闻ー闻属于()A.丰富感受性B.丰富行动性C.丰富创造性D.丰富表面性185.遗忘就其实质来说,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这种观点的代表学说是()B.同化说A.痕迹衰退说D.动机说C.干扰说186.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B.前人经验A.感受与体验D.信息及其组织C.记忆的内容187.英语老师提倡同学们早晨起来记单词,这种做法可以避免的干扰是()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双重抑制D.多重抑制188.自问自答的言语活动属于()A.独白言语B.对话言语C.内部言语D.书面言语189.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维果斯基B.布鲁纳C.加涅D.桑代克190.比较固执、爱钻牛角尖。这是思维缺乏()的表现。A.深刻性B.批判性C.广阔性D1灵活性191.有的心理学家把表现为破坏课堂秩序、不遵守纪律和不道德等学生的行为称作()A.冲动型问题行为B.扰乱型问题行为C.多动型问题行为D.自律型障碍行为192.对初中生的心理教育,要以初中生的()发展水平和特点为基础。A.认知B.记忆C.思维D.感觉193.某些能力在大脑发展的某ー敏感时期最容易获得。对语言学习来讲,其关键期大约在16岁稍前的是()A.音韵学习B.书写学习C.语法学习D.语感学习.按照设计图想象自己未来家的样子,这属于()A.再造想象B,创造想象C.无意想象D.空想.看到一面红旗,人们立刻能认识它,这种心理活动主要是()A.感觉B.视觉C.色觉D.知觉196.下列选项体现记忆敏捷性品质的是()A.出口成章B.死记硬背C.博闻强记D.过目成诵.我们读到“离离原上草,ー岁一枯荣”时头脑中浮现出草原上一年四季不同的景象,这是()A.空想B.幻想C.再造想象D,创造想象.有预定目的,用专门方法的识记的是〇A.有意识记B,无意识记C.意义识记D.机械识记.红、橙、黄色使人产生暖的感觉,绿、青、蓝色使人产生冷的感觉,这种现象是()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C.联觉D.错觉200.未经逐步分析、迅速对问题的答案做出合理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是()A.逻辑思维B.直觉思维C.形象思维D.动作思维201.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证实了遗忘的()A.动机说B.痕迹衰退说C.提取失败说D.干扰说.王维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画家,苏轼评价他的诗画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苏轼这一思维过程属于()A.联想B.幻想C.理想D.想象.一些学生常在经过艰苦复习通过考试后立即忘掉了所学内容,这是因为他们想尽快摆脱伴随这些内容的令人不快的情绪。这种遗忘是()A.消退性遗忘B.干扰性遗患C.抑制性遗忘D.动机性遗忘.()由形象思维过度到抽象思维的关键期。A.小学二年级B小学四年级C.小学五年级D.初中二年级.我们熟悉的某位身材高大的人,不会因为他站得远,看上去矮小,就把他知觉为一位身材矮小的人。这是知觉的()A.意义性B.整体性。恒常性D.选择性206.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A.感觉B.注意C.记忆D.思维207.学生回答选择题时所使用的记忆过程主要是()A.识记B.保持C.再认D.回忆.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研究人的记忆规律绘制了“丈宾浩斯遗忘曲线”,想告诉我们()的重要性。A.及时复习B,爱好兴趣C.知识遗忘D.记忆.将事物的本质特征加以总结和归类,剔除不相同的其他特质叫()A.抽象B,辨别C.类化D,同化,0是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能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联系。A.规律B.思维C.知觉D.概念211.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A,智力技能B.思维品质C.思维程序D.能力或特性212.背ー个单词要10遍才能记住,为了防止遗忘,应该过度学习()20%50%/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