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清代的短篇小说与《聊斋志异》课件_第1页
第七章-清代的短篇小说与《聊斋志异》课件_第2页
第七章-清代的短篇小说与《聊斋志异》课件_第3页
第七章-清代的短篇小说与《聊斋志异》课件_第4页
第七章-清代的短篇小说与《聊斋志异》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

清代的短篇小说与《聊斋志异》李渔的成就及拟话本的衰落蒲松龄的家世生平与创作落拓书生的写心之作幽冥世界的诗意再造其他文言小说第七章清代的短篇小说与《聊斋志异》李渔的成就及拟话本的衰第一节李渔的成就及拟话本的衰落李渔(1611—1680)字翌鸿,号翌翁,浙江兰溪人。一生不仕,以组织戏剧演出、图书出版为生。著作有《李翌翁一家言全集》《闲情偶寄》与戏曲、小说多种。小说方面的代表作是拟话本小说集《无声戏》《十二楼》,另外如中长篇小说《肉蒲团》《织锦回文传》也多认为出自李渔的手笔。李渔画像第一节李渔的成就及拟话本的衰落李渔(1611—1680)字【小说内容】(一)写男女爱情、风情,如《谭楚玉戏里传情刘藐姑曲终死节》《寡妇设计赘新郎众美齐心夺才子》以及《十二楼》中的《合影楼》《夺锦楼》《夏宜楼》《拂云楼》等;

天地间越礼犯分之事,件件可以消除,独有男女相慕之情,枕席交欢之谊……莫道家法无所施,官威不能摄,就使玉皇大帝下了诛夷之诏,阎罗天子出了缉捕之牌,山川草木尽作刀兵,日月星辰皆为矢石,他总是拼了一死,定要去遂了心愿。——《合影楼》【小说内容】(二)较为广泛地反映了社会各阶层普通民众(主要是市民阶层)的悲欢离合,以及他们的喜怒哀乐、理想愿望。(三)反映李渔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情趣,典型作品是《三与楼》《闻过楼》,两篇小说的入话部分都直接引用了李渔自己的诗歌,刻画的人物形象也颇具自喻性质。李渔雕像(二)较为广泛地反映了社会各阶层普通民众(主要是市民阶层)的【特征】戏剧化:重视结构的安排,“结构第一”(《闲情偶寄》);情节曲折有致;以大团圆结局,在艺术风格上则带上了明显的谐谑色彩:其一,故事谐谑化。其二,人物形象的谐谑化。其三,小说语言的谐谑化,叙述语言诙谐风趣,富有造型能力,而人物的语言也贴切地表现了自己的实际身份。【特征】《清夜钟》,署薇园主人著,原书16回,现存10回,刊于顺治初年。《豆棚闲话》,署艾衲居士著,全书12回,作品对明末吏治腐败、世俗浇薄的现象有所揭露。《西湖佳话》,古吴墨浪子著,全书16则,题材来源于史传、杂记和民间传说。增评全图《西湖佳话》《清夜钟》,署薇园主人著,原书16回,现存10回,刊于顺治初第二节蒲松龄的家世生平与创作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淄川(今山东淄博)人。

遍游沧海,知己还无;屡问青天,回书未有。惟是安贫守拙,遂成林壑之痴;偶因纳税来城,竟忘公门之路。漫竟竟以自好,致落落而难容。膏火烧残,欲下牛衣之泪;唾壶击缺,难消骥枥之心。归雁衔芦,畏霜自蔽;寒蝉抱木,吊影行吟。——蒲松龄《上健川汪邑侯启》蒲松龄像第二节蒲松龄的家世生平与创作蒲松龄(1640—1715),蒲松龄一生著述颇多。除《聊斋志异》外,还有诗九百余首、文近五百篇、词百余阕,合编为《聊斋文集》;戏三出、通俗俚曲十四种;此外还有《农桑经》《药祟书》《日用俗字》等农村普及读物。据胡适等考证,长达百万言的世情小说巨著《醒世姻缘传》,可能也出于蒲松龄之手。蒲松龄雕像蒲松龄一生著述颇多。除《聊斋志异》外,还有诗九百余首、文近五【版本】铸雪斋抄本青柯亭刊本注解本和评点本“三会本”《聊斋志异》“三会本”书影【版本】《聊斋志异》“三会本”书影第三节落拓书生的写心之作《聊斋志异》中的爱情故事往往带有理想化色彩,在这些爱情故事中,才情乃是爱情的前提与基础。如《连琐》《香玉》《连城》等;《聊斋志异》爱情故事的女主角,基本上都有这些特点:容貌美丽,有着良好的知识素养,能够发现书生的才华并加以重视,有一颗细腻的心,……总之,这些女人是专门为像作者这样的寒微士子所设计的,她们几乎是全方位地满足了他们对个人价值的认定。《聊斋志异》插图(民国刊本)第三节落拓书生的写心之作《聊斋志异》中的爱情故事往往带有理《聊斋志异》所歌颂的理想爱情,不少已突破了“郎才女貌”的传统模式,突破了门第观念,强调以双方的志趣相投、互相尊重、患难相扶为基础的“知己”之爱,如《瑞云》《乔女》《连城》《晚霞》等。封建社会是典型的男权社会,作为特定时代的产物,《聊斋志异》也有着那个时代鲜明的烙印。如《邵女》《妾击贼》等都写了妾对妻的一味忍让,以德报怨。批判科举制度,如《叶生》《司文郎》《素秋》等。对压抑、埋没主体价值的环境的批判。《聊斋志异》所歌颂的理想爱情,不少已突破了“郎才女貌”的传统对能赏拔自己于众人之中的伯乐、名士们自然是感激涕零,拳拳图报。

魂从知己,竟忘死耶?闻者疑之,余深信焉。同心倩女,至离枕上之魂;千里良朋,犹识梦中之路。而况茧丝蝇迹,呕学士之心肝;流水高山,通我曹之性命!嗟乎!遇合难期,遭逢不偶……一落孙山之外,则文章之处处皆疵。古今痛哭之人,卞和惟尔;颠倒逸群之物,伯乐伊谁?……人生世上,只须合眼放步,以听造化之低昂而已。天下之昂藏沦落如叶生者,亦复不少,顾安得令威复来,而生死从之也哉?噫!——《叶生》“异史氏曰”《叶生》插图对能赏拔自己于众人之中的伯乐、名士们自然是感激涕零,拳拳图报第四节幽冥世界的诗意再造在《聊斋志异》中,人鬼之间似乎没有什么不可超越的界限。如《小谢》《聂小倩》《莲香》等;文体方面:“用传奇法,而以志怪”(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诗化的叙事笔调。如《莲香》中的鬼女李氏,“质弱单寒”,“风流秀曼,行步之间,若往若还”;《连琐》中的连琐,“瘦怯凝寒,若不胜衣”。哀伤忧郁的情愫是《聊斋志异》所有涉及幽冥之爱的共同基调。电影《倩女幽魂》剧照第四节幽冥世界的诗意再造在《聊斋志异》中,人鬼之间似乎没有第五节其他文言小说纪昀(1724——1805)字晓岚,直隶献县(今属河北)人。乾隆进士,累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卒谥文达。任四库全书馆总纂官达十余年,纂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二百卷。有笔记小说《阅微草堂笔记》和《纪文达公遗集》传世。纪昀像第五节其他文言小说纪昀(1724——1805)字晓岚,直隶《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追录见闻的笔记体小说,包括《滦阳消夏录》《如是我闻》《槐西杂志》《姑妄听之》《滦阳续录》五种,共24卷,1196则,自乾隆己酉(1789)至嘉庆戊午(1798)历时10年陆续写成。嘉庆五年(1800),门人盛时彦将五种合刊,题为《阅微草堂笔记五种》,后通称《阅微草堂笔记》。纪昀在编纂《四库全书总目》时坚持传统目录学的观点,对“小说”概念正本清源。他把“小说”归纳为三类:(一)叙述杂事;(二)记录异闻;(三)缀辑琐语。他以真实性为原则,对那些“猥鄙荒诞,徒乱耳目者”一概“黜而不载”。《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追录见闻的笔记体小说,包括《滦阳消【内容】官场的争权夺利、互相倾轧和社会上尔虞我诈、勾心斗角,透过世态丑恶窥见人心诡诈,从而对伪道学给予有力的鞭挞。

有两塾师邻村居,皆以道学自任。一日,相激会讲,生徒侍坐者十余人。方辩论天性,剖析理欲,严词严色,如对圣贤。忽微风飒然,吹片纸落阶下,旋舞不止。生徒拾视之,则二人谋夺一寡妇田,往来密商之札也。——《滦阳消夏录》卷四第三十九则《阅微草堂笔记》揭露官场上的明争暗斗、排挤倾轧等丑行,谴责役隶爪牙的为虎作伥、刻剥百姓的罪恶,同时还有对道学家的讽刺揭露,对被压迫女性的同情,对各地社会弊端的描摹和揭发。【内容】《阅微草堂笔记》继承晋宋志怪的笔法,故而尚质黜华,以体例谨严、叙述简古见长。

惟纪昀本长文笔,多见秘书,又襟怀夷旷,故凡测鬼神之情状,发人间之幽微,托狐鬼以抒己见者,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间杂考辨,亦有灼见。叙述复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后来无人能夺其席,固非仅借位高望重以传者矣。——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阅微草堂笔记》书影《阅微草堂笔记》继承晋宋志怪的笔法,故而尚质黜华,以体例谨严“聊斋系列”邦额的《夜谭随录》、沈起凤的《谐铎》、乐钧的《耳食录》、屠绅的《六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