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云学新高考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湖北省云学新高考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湖北省云学新高考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湖北省云学新高考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湖北省云学新高考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云学新高考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在《红楼梦》,那可说而未经人说的就是那悲剧之演成。悲剧为什么演成?辛酸泪的解说在哪里?曰:一在人生见地之冲突,一在兴亡盛衰之无常。我们先说第一个。“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余者皆无大异。”仁者秉天地之正气,恶者秉天地之邪气,至于那第三种却是正邪夹攻中的结晶品。《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便是这第三种人的基型。普通分三种人为善恶与灰色。悲剧之演成常以这三种人的互相攻伐而致成,惟《红楼梦》之悲剧,不是如此。《红楼梦》里边,没有大凶大恶的角色,也没有投机骑墙的灰色人。悲剧之演成,既然不是善恶之攻伐,然则是由于什么?曰:这是性格之不同,思想之不同,人生见地之不同。在为人上说,都是好人,都是可爱,都有可原谅可同情之处,惟所爱各有不同,而各人性格与思想又各互不了解,各人站在个人的立场上说话,不能反躬,不能设身处地,遂至情有未通,而欲亦未遂。悲剧就在这未通未遂上各人饮泣以终。这是最悲惨的结局。在当事人,固然不能无所恨,然在旁观者看来,他们又何所恨?希腊悲剧正与此同。国王因国法而处之于死地,公主因其为情人而犯罪而自杀,其妹因其为兄长而犯罪而自杀。发于情,尽于义,求仁而得仁,将何所怨?是谓真正之悲剧。善恶对抗的悲剧是直线的,显然的;这种冲突矛盾所造成的悲剧是曲线的,令人失望的。《红楼梦》写悲剧已奇了,复写成思想冲突的真正悲剧更奇,《红楼梦》感人之深即在这一点。(摘编自牟宗三《〈红楼梦〉悲剧之演成》)材料二:鲁迅先生曾经说,“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有意义的人生一定建立在对某些价值的相信之上,正因为如此,价值的毁灭才构成真正的悲剧。以曹雪芹笔下的金陵十二钗为例,她们认同不同的价值,选择不同的生活,但所有的这些价值最后都无一例外地落空。《红楼梦》描述的毁灭,针对的不是某一种价值或人生,而是几乎所有的价值和人生。不是某一个人的毁灭,而是大观园的灰飞烟灭。《红楼梦》被视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悲剧作品,原因正在于这种彻底的毁灭。构成悲剧的诸要素中,不幸和死亡一定是不可或缺的。在欧洲,最早的古希腊悲剧表现了命运的不可抗拒,基于神的意志和人的性格,无奈或者悲惨的结局都无法避免。同时,其中蕴含的人对于自由、正义和伦理的追求,与命运的冲突和抗争,让悲剧充满了崇高的意味。而在莎士比亚的悲剧中,人世间内在于人性和社会的矛盾,无一例外把罗密欧和朱丽叶、奥赛罗、安东尼和克里奥佩特拉等主人公带入死亡。比较起来,《红楼梦》似乎更接近于莎士比亚作品,虽然有一个神话的背景,但整部小说描述的不过是处在欲望、情感、秩序、伦理、宗教之间的心灵冲突和生命挣扎,不幸和死亡贯穿其中。十二钗中,元春、迎春、秦可卿、王熙凤、林黛玉的生命各个不同,却都无法躲过香消玉殒的结局。而在十二钗之外,作者不断地安排着冯渊、贾瑞、林如海、宝珠、秦钟、秦业、金钏儿、尤三姐、尤二姐、睹雯等的死亡,让那些刻意营造的戍功或者欢乐显得非常苍白和脆弱。每个人的悲剧被安放得自然而然又合情合理,更突出了生命和世界之间无法克服的矛盾。(摘编自王博《〈红楼梦〉的悲剧让美好的东西获得根基》)材料三:我认为《红楼梦》是康、雍、乾三朝的社会生活、社会矛盾、历史趋向的一个艺术的总概括和总反映。《红楼梦》里写了两种毁灭,一种是新生事物的毁灭,这就是贾宝玉、林黛玉爱情的毁灭;另一种是古老的荣国府、宁国府的毁灭。前者的毁灭是新的生命由于它还未成熟,经不起狂风恶浪的摧折而毁灭,但它健壮的根系和茁壮的幼芽仍在适宜的土壤里保存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只要有适当的气候,它会继续生长,最终长成大树;而后一种毁灭,是腐朽加腐烂,是生命的尽头,最终是化为粪壤,永远成为过去、不可能再生。所以这两种毁灭,具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意义。前者反映的是历史前进的客观趋势,后者反映的是由荣、宁二府象征的那种腐朽势力的必然死亡。曹雪芹的笔是非常狡狯的,他一再声称此书“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表面上说得非常好听,都是对封建皇帝和朝廷的歌功颂德,但一开头他就写了一桩贪赃枉法的人命案,同时带出了炙手可热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此开头,也就开始了他对封建社会的大揭露,大批判。贪赃枉法的贪官贾雨村,是全靠贾府一手提拔起来的,他枉断了薛蟠所犯的人命案以后,还直接向贾府和王子腾报告,这说明一切横行不法的事,都与“四大家族”有关。通过对这个具体的“贾”府的描写,也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这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具体情况,而且“各省皆然,倘若不知,一时触犯了这样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连性命还保不成呢!”这就是封建社会政治势力的一张关系网。所以“葫芦僧乱判”一案,实际上是对封建社会、封建官场的一个总揭露和总批判。当然《红楼梦》最最动人之处,是贾宝玉、林黛玉的生死不渝的爱情和他们的爱情悲剧,《红楼梦》是以宝、黛的爱情悲剧来贯通全局的。这个爱情悲剧的内涵是誓死捍卫爱情和婚姻的自主、自择权,主张爱情和婚姻的自由。(摘编自冯其庸《读<红楼梦>》)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红楼梦》之悲剧不以善恶与灰色三种人的互相攻伐而致成,而是因为性格不同,思想不同,人生见地不同。B.金陵十二钗追求的价值和生活最后都落空,让那些刻意营造的成功或欢乐现得苍白脆弱,体现了小说的悲剧性。C.曹雪芹在《红楼梦》创作中虽假意规避“伤时骂世”,表面上对封建朝廷歌功颂德,但仍有较强的批判意味。D.《红楼梦》的悲剧与希腊悲剧并无不同,都是人生见地的冲突和兴亡盛衰之无常,所体现的悲剧无不是曲线的。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红楼梦》的悲剧和希腊悲剧相同,都是各人性格、思想、见地、立场等方面上的冲突矛盾所造成的情有未通、欲亦未遂的真正的悲剧。B.正因为古希腊悲剧蕴含着人在面对不可抗拒的命运时所表现出的对自由、正义和伦理的追求,与命运的冲突抗争,才赋予悲剧崇高意味。C.十二钗的悲剧虽各有不同,但从根本上看都突出了生命和世界之间无法克服的矛盾,这与最早的古希腊悲剧所反映的命运悲剧完全不同。D.宝黛爱情的毁灭,反映了新生事物在历史前进中难逃摧折的客观趋势,荣宁两府毁灭象征着腐朽势力的必然死亡,二者的社会意义不向。3.根据材料,下列选项中与《红楼梦》体现的“真正之悲剧”相同的一项是(

)(3分)A.《窦娥冤》

B.《哈姆莱特》C.《雷雨》

D.《水浒传》4.材料一和材料二在关于《红楼梦》悲剧的论述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5.材料一认为《红楼梦》悲剧产生的原因,一是人生见地之不同,二是兴亡盛衰之无常。请结合三则材料,谈谈人生见地之不同是如何造成“宝黛爱情悲剧”和“宝钗婚姻悲剧”的。(4分)(二)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仲尼之将丧冯

至仲尼自从春天去了以后,意味的阑珊,情绪的萧索,更甚于前年西狩获麟、《春秋》绝笔的时候了。那时他满心满意地想,世态是一年不如一年,我的《春秋》写到这里也尽够了。天啊!你总还可以多给我几年的生命吧;我要努力在我这未来的几年以内,把我们先哲传下来的一本《易经》整理一番;把我的哲学思想都借着这部古书表现出来,留给我的弟子们——咳,他们真是可怜,像是船没有舵,荒野浓雾中没有指南车呀。哪知到了现在,转瞬间就快要两年了,《易经》,一点儿没有着手;《春秋》,也有刻在竹板儿上的,乜有涂在一卷一卷的树皮上的,错错乱乱地在他的房里堆积着,向来不曾有过一个人来过问。就是那张古琴,伴着他流浪他乡,十四年总在身边的,现在挂在壁上,不但着了许多灰尘,并且结上许多蜘蛛网了。他每每在黄昏时节,倚着窗子望落日,领略着自然间的音乐,正在忘机物我、融会一切之际,房子里便会发出来一种苍茫的音调,使他回转头来,目光懒懒地落在那张琴上,他这般伤感地自语,不知说了多少次了:——当年从我困于陈蔡的故人们,死的死了,不死的也多半在远方,只剩下这张琴,寂寞无语的琴……二十年前,奔走齐鲁之间,追慕着古代的风光,正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实现在这乱世上最热衷的时期。一天独自一个人登上泰山的高峰,澄滓太清,齐鲁俱磅礴于茫茫大气之内,自己不觉得胸怀高朗:——啊,当初登上东山,觉得鲁小,现在立在泰山顶,天下并不大呀!现在呢,泰山依旧是那样嵯峨,可是旧日的气概一点也没有了,耳边只是缠绕着一个樵夫的哭声,凄凄婉婉地。心里忽地一片苍凉,宇宙都似乎冰化了一般,一个久已消逝了的豢山樵夫的影子,犹如白衣的神显现在黑漆的夜色中,又回到他的意念之内了。——樵夫啊,你是世间的至圣!当我们在泰山的幽径里相遇时,你哭得是恁般地苦闷,岩石为之堕泪,鸟兽为之惊心。我这愚蠢的人啊,我那时不但不能领会,还要问你为什么哭。樵夫啊,你说,你自伤,所以这般哀泣……茫茫天空,恢恢地轮……万物的无着无落,是这样锐敏地感动了你……你深入了人生的真髓、宇宙的奥秘;我直到今日,才能了解你!他的头脑眩昏,目光放出许多火花——泰山也似乎旋动起来,地在震动,远方的河水在沸腾…他颤着…——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杖,被掷在一边,颓然坐在阶上了。两手托着颐。——赐呀,你来了?来得怎么这么晚呢?他远远望见一个衣冠齐楚的人,渐渐辨别了知道是子贡以后,慈母见了远方归来的游子一般,两目射出消逝了的旧日的光芒,迎上去,紧紧地握着子贡的手。——赐呀,你来得怎么这么晚呢!——先生……——赐呀,你看这座泰山呀。你说它有时要崩颓吗?——先生……——寂寞呀……赐,你日日锱铢为利,你好久不到我这里来了……子贡本来是因为货殖的事,由这里经过,顺便看看先生,并且想问一问他近来对于政治上的意见。哪知出乎意料,先生说出这样悲痛的话,是他从来没有听过的。——先生,可是病……——我哪里有什么病,只是昨夜做了一个梦。咳,这样的梦也不止一次了。你说,前面的泰山,有崩堕的那一天吗?——先生,梦是无凭的;泰山是不会崩颓,如同哲人永不陨亡一样·——赐呀……仲尼皱纹消瘦的颊上,缀了两颗绿豆大的泪珠了。子贡慢慢地扶着先生又坐在台阶上,这时候太阳转到南方,被几片浮云遮护着。子贡站立在先生的身旁。等到浮云散开了以后,一只雄鸡高踞在树巅,叫起来了。——赐呀,这是什么在叫?仲尼低着头。一切都在白昼的梦里迷迷蒙蒙的。——先生,是一只雄鸡。——啊,一只羽毛灿丽的雄鸡呀!他抬起头,对着那只鸡望了许久。假如仲由还在,恐怕又要把它射下来,把它的羽毛插在他的冠上;把它的血肉来供我的馐馔。可怜他金星随着太阳一般,傍着我车尘劳碌于卫楚陈蔡的路上,一日不曾离开过我;同我一块儿受着隐士们的嘲笑、路人们的冷遇。我又何益于他呢?他终于很惨怛地死了!我抱着我的理想,流离颠沛,一十四年——卫呀,楚呀,陈呀,……没有一个地方能够用我一天,种种魔鬼的力恐吓着我,讽刺着我,压迫着我,四海之大,没有一个地方容我的身躯,终于不能不怀着惆怅回到我这儿时的故乡。故乡真是荒凉呵,乡音入在耳里,泪便落在襟前了。没有一个人不说我是陌生人,没有一个人对我不怀着一些异殊的意味。儿时的门巷变成一片瓦砾,生遍了鬼棘向我苦笑。防山侧父母的坟茔已经被人踏平。我哪里还有读易奏瑟的心情呢。我为什么回到这个故乡来呢?我早就应该……我为什么不死在匡人手里?为什么不死在陈蔡人的手里?那时候的死,是怎样地光荣!怎样地可以自傲!那个时候,有颜回在我身边,仲由在我身边,百十个弟子在我面前,在弦诵声中死去,韵调是怎样地悠扬,怎样地美丽呀!现在,不肯“先我死”的颜回也死了,勇健的仲由也死了,百十个弟子都各自走上自己的路了。死也要有死的时候。仲尼一气说尽了多少天积蓄着的抑郁,两目像着了疯狂,两手按胸,不住地咳喘,淤塞着,再也说不下去了。子贡想用旁的话路岔开,却找不出适当的词句。仲尼依然坐在门前。他怕走进房内,同怕阴森的坟墓一样。远远近近,静悄悄使人听到万籁中极细微的呼吸……正是傍午的时分。泰山的余脉,又蒙上一层薄薄的云霭了。(有删减)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在西狩获麟、《春秋》绝笔的时候,正是孔子踌躇满志、意气风发的时候与现在孔子的处境形成对比。B,泰山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与孔子形象相通,这一形象的设置可以让孔子在抒发自己的情感时更有依托。C.高踞树巅的雄鸡唤起了孔子对仲由的回忆,他为其命运悲叹,为自己没有给仲由带来什么好处而痛心。D.小说将回忆与现实交织,例如困于陈蔡,流离楚卫等回忆性片段,让读者更好地感受人物内心世界。7.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第一段的心理描写写出了孔子对生命将尽的感叹,及对许多未完成之事的担忧,同时也表达了无人过问的孤独。B.文中画横线的两处文字内容几乎相同,但前者是孔子的想象表现了对子贡到来的期盼,后者则是现实,有埋怨之意。C.“子贡本来是因为货殖的事,由这里经过,顺便看看先生”可以看出子贡重利的性格,与文中仲由的性格形成对比。D.孔子后悔回到故乡,主要是因为不肯“先我死”的颜回和勇健的仲由都死了,百十个弟子都各自走上自己的路了。8.文中“古琴”意象有怎样的意蕴?请简要分析。(6分)9.作者结合《史记·孔子世家》《论语》等相关记述进行再创作,使本小说达到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有机融合。请你结合本文分析作者如何做到两者的有机结合。(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岂非以其暴邪?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山东诸侯之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兵连祸接,曾无虚岁。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当苏秦之始出也,固尝欲用秦,而教之吞天下矣。惟其不用,而转而说六国以纵亲,彼岂不逆知夫纵约之不可保哉?其心特苟以弋一时之富贵,幸终吾身而约不败。其激怒张仪而入之于秦,意可见也,洹水之盟,曾未逾年,而齐、魏之师已为秦出矣。夫张仪之辨说,虽欲以散纵而就衡,顾其言曰,亲昆仲同父母,尚有争钱财,所以状衰世人之情,非甚谬也。彼六国相图以攻取,相尚以诈力,非有昆仲骨肉之亲,其事又非特财用之细也。乃欲责以长保纵亲,与相佐助,岂可得哉!所以然者,何也?则以误于欲为秦之所为也。六国皆欲为秦之所为,而秦独为之,而遂焉者,所谓得天助云尔。嗟夫!自春秋以未兵祸目炽迄平战国面生民之荼毒有不忍言者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六七君者,肆于人上,以终刈于虐乎?其必不尔矣!是故秦不极强,不能灭六国而帝,不帝,则其恶未极其恶未盈,亦不能以速亡。凡此者,皆天也,亦秦与六国之自为之也。后之论者,何厚于六国,而必为之图存也哉!曰:“若是,则六国无术以自存乎?”曰:“奚为其无术也。焉独存,虽王可也。盂子尝以仁义说梁、齐之君矣,而彼不用也,可慨也夫。”(李桢《六国论》,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自春秋以来/兵祸日炽迄乎/战国/而生民之荼毒/有不忍言者/B.自春秋以来/兵祸日炽/迄乎战国/而生民之荼毒/有不忍言者/C.自春秋以来/兵祸日炽/迄乎战国而生/民之荼毒/有不忍言者/D.自春秋以来/兵祸日炽迄乎/战国而生/民之荼毒/有不忍言者/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山东: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区,战国七雄之中,除秦国以外的六国都在崤函以东。B.洹水之盟:在张仪的建议游说下,齐国、魏国、秦国三国在洹水歃血盟誓。C.顾:看。与《出师表》:“先帝……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的“顾”意义不同。D.昆仲:指兄和弟,也作“昆弟”,昆为兄,仲为弟。也比喻亲密友好或同辈的人。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作者认为六国最终的灭亡是因为受到了秦国的欺骗,而且不采纳孟子的仁义主张。B.苏秦本想助秦国统一天下,然而未得秦王重用,他为自己一时的富贵,合纵伐秦。C.作者不同意后世的评论,认为他们评论的立场是:偏重六国,一定要六国存在。D.本文与苏洵的《六国论》在主旨上不同,但论证时都使用了假设论证和举例论证。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岂非以其暴邪?(4分)(2)奚为其无术也。焉独存,虽王可也。(4分)14.结合本文概括李桢认为秦国能灭六国的主要原因。(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春归

唐庚东风定何物?所至辄苍然。小市花间合,孤城柳外圆。禽声犯寒食,江色带新年。无计驱愁得,还推到酒边。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中写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但由于愁绪作者觉得这些景象都是黯然失色的。B.颔联用工笔勾勒局部之景,画面渐渐收拢、移近,突出了“小市”“孤城”两个特写镜头。C.颔联和孟浩然《过故人庄》中:“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着色和氛围都大不相同。D.“禽声”“江色”是诗人所闻所见,再引出诗人潜结心绪,显“起承转合”之“转”之妙。16.本诗尾联愁绪的写法与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写法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17.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在《桂枝香·金陵怀古》中“

””两句,在景物取景构图上以曲线延绵与散点铺展相映成趣。(2)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

”向颜渊解释了什么是“仁”的疑惑,并强调一旦做到这一点,就能达到“

”的效果。(3)“舟”字早在裔代就已出现,舟这个意象在唐诗宋词中更是频繁出现,例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从踏入西安城门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进入了一座中华历史博物馆,这里有古朴沧桑、历经千年的青石砖墙,有“抖落黄尘举世惊”的秦兵马俑,还有见证着千年日升日落的雁塔……它们赋予了这座城市

①的气质。在一个又一个的历史坐标簇拥下,西安没有沉醉其中

而是无比自信地和着时代的节拍迈步走向未来。城墙南门洞里,西安的民间乐队“听南门说”,年轻人边弹吉他边唱,外地的游客纷纷举起相机,录下古老城市的时尚瞬间;昆明池景区的灯光秀和光影特效美轮美奂,如痴如醉,弥漫动人的浪漫;大唐不夜城步行街上,璀璨夺目的灯光、独具特色的老字号美食、金碧辉煌的仿唐建筑,再现盛世之长安……通过文化“牵手”旅游不仅让西安呈现出开放包容的亲和力还描摹出入们美好生活的图景。以往,人们来到西安,从一座座拔地而起的仿古建筑见证城市恢宏的气势,从珍贵的文物古迹品味沧桑的历史。如今,西安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姿态迎接着八方来客,以“千年古都,常来长安”的城市品牌而

。这座弥漫着历史人文气息的古老城市,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再次绽放青春活力!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它修改正确。(4分)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①

其实人是不能“看破”的,因为一旦看破,人就会很消极,无所作为。但也不能斤斤计较,不然就会时时不愉快,常常痛苦。那人要怎么样?我以为,人要“看开”,但不要“看破”。不过很多人分不清楚二者,

这是不正确的。“看开”就是说:我不会常常倒霉,这次的情境别人也碰到过,只是他碰到时,我不知道而已。这样大家就不会觉得怎么别人运气都那么好,只有自己这么倒霉了。有时大家看见一个人总是穿戴得整整齐齐,面带笑容,觉得这个人好像从来没有病过。其实他遭遇不幸时,他在家里受疾病折磨时,大家又何尝知道。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

这话听起来很平常,但事实上很不平常。如果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能认为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保持一个平常的心态,这个人的情绪就会很稳定。21.下列句子中的“他”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他”,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最近事情太多,理不出个头绪,算了,先睡他一觉再说。B.你们三个人一块去的,怎么就你两个回来了?他呢?C.谁来保护环境,呵护我们的地球?是你,是我,是他。D.我们要有开阔的胸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在中华武术中,进与退都是策略。但人们看到的更多的是进攻的招式,其实武术中的退即躲闪避让,是极其重要的基本功,也是难以掌握的上乘功夫。不仅在武术中,在生活中我们亦常处在进退之间,对进与退的认识与把握,亦是我们的生活之道。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并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2年湖北云学新高考联盟学校高二年级10月联考语文参考答案1.CA.“而是因为性格不同,思想不同,人生见地不同。”错,以偏概全。根据原文“悲剧为什么演成?辛酸泪的解说在哪里?曰:一在人生见地之冲突,一在兴亡盛衰之无常。”可见,《红楼梦》之悲剧不仅仅是因为“性格不同,思想不同,人生见地不同”。B.“让那些刻意营造的成功或欢乐现得苍白脆弱”错,张冠李戴,原文“而在十二钗之外,……晴雯等的死亡”才“让那些刻意营造的成功或欢乐现得苍白脆弱”,而非金陵十二钗的价值毁灭。D.“都是人生见地的冲突和兴亡盛衰之无常”错,无中生有,原文“这是性格不同……希腊悲剧正与此同。”可知,相同点是人生见地之不同,而没有涉及到兴亡盛衰之无常。2.AB.“古希腊悲剧蕴含……的追求”错,范围扩大,原文“最早的古希腊悲剧表现了命运的不可抗拒”可知,主语是“最早的古希腊悲剧”而不是“古希腊悲剧”。C.“这与最早的古希腊悲剧所反映的命运悲剧完全不同”错,原文“在欧洲,最早的古希腊悲剧表现了……。而在莎士比亚的悲剧中……。比较起来,《红楼梦》似乎更接近于莎士比亚作品。”可知二者并不是完全不同。D.“难逃摧折的客观趋势”错,曲解文意。根据原文“前者的毁灭是新的生命由于它还未成熟,……只要有适当的气候,它会继续生长,最终长成大树”和“前者反映的是历史前进的客观趋势”可知,作者认为宝黛爱情的毁灭反映了新生事物虽遭摧折毁灭却仍会继续生长的前进的客观趋势。3.C根据材料一“……曰:这是性格之不同,思想之不同,人生见地之不同”分析可知,《红楼梦》的悲剧不是三种人的互相攻伐而致成,是性格之不同,思想之不同,人生见地之不同而造就的悲剧。《雷雨》中的悲剧源于社会以及个人之思想、性格、人生见地之不同,未涉及善恶之攻伐。A《窦娥冤》讲的是以窦娥为代表的善和社会黑恶势力的对抗。B.《哈姆莱特》讲的是克劳狄斯谋害了哈姆雷特的父亲,篡取了王位,并娶了国王的遗孀乔特鲁德,哈姆雷特王子因此为父王向叔叔复仇的故事。这涉及到了善恶之征伐。D.《水浒传》的主题是“官逼民反”,这也是善恶的对抗。4.①材料一总结了《红楼梦》悲剧演成的原因:一是人生见地之冲突,二是兴亡盛衰之无常,其中侧重论述了《红楼梦》悲剧的演成在于人生见地之冲突。这和希腊悲剧相同。②材料二侧重论述《红楼梦》是中国历史最伟大的悲剧作品在于价值的彻底毁灭,这种毁灭在于人性和社会的矛盾(生命和世界之间无法克服的矛盾),几乎更接近与莎士比亚悲剧。(每点2分,共4分)5.①宝、黛的爱情悲剧,主要源自于他们对自由爱情的追求与当时周围人的人生见地不同。贾府人看重封建大家族政治势力关系网的维系,而宝黛誓死捍卫爱情和婚姻的自主、自择权,主张爱情和婚姻的自由,最终的结局只能是毁灭。②宝、钗的婚姻悲剧,主要源自于宝、钗二人的人生见地不同。宝玉追求自由本真,厌恶仕途经济,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而宝钗却理性现实,是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支持者。二人志趣见地不同,最终也只能是悲剧。(每点2分,共4分)6.A在西狩获麟、《春秋》绝笔的时候,仍然是意味的阑珊,情绪的萧索。7.D孔子后悔回到故乡,主要是因为理想的受挫,对自己及当时现实的失望,以至于希望自己死在匡人或陈蔡人手里。8.①古琴是孔子人生的写照,是孔子为实现理想积极奔走却失败告终的见证。就是那张古琴,伴着他流浪他乡,十四年总在身边。②古琴是他理想受挫失落的慰藉。故人们不在身边,只剩下这张琴。③古琴的寂寞无语暗示孔子的孤独和理想的受挫。苍茫的音调使他目光懒懒让他伤感。(每点2分,共6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9.①历史真实:暮年的孔子及其所经历的事和著述;艺术真实:暮年孔子的所思所想,所见的具体场景及动作、语言、神态等画面。②心理描写的运用,把曾经经历的事或正在经历的事通过心理活动融合在一起。现在所见的意象引出回忆,通过回忆把自己经历的事和现在的感想结合,由见到的雄鸡想到仲由;由曾经所见的场景,想象现在见到的情景,由孔子曾经登临泰山,想象他现在登临泰山的心情。③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生动刻画历史中的孔子理想受挫回到鲁国的情景。(每点2分,共6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10.B自春秋以来,战祸一天天的严重;到战国,老百姓被残害的情况,有的(已经)到了不忍说的地步了。11.B由“洹水之盟,曾未逾年,而齐、魏之师已为秦出矣。”可推断,应该是齐、魏等国结盟对付秦国,而且是苏秦的推动不是张仪。12.A错在想做秦国所做的事,沉溺于武力攻打,习惯于尔虞我诈,而且没有得到上天的帮助。13.(1)后人憎恨秦国的原因,难道不是因为秦国统治者的残暴吗?(之所以,……的原因;恶,憎恨;以,因为;各1分。句意1分)(2)哪里是他们没有办法啊!岂止是保存下来,即使称王(也)可以。(奚,哪里或怎么;术,办法;虽,即使;各1分。句意1分)14.①地理优势(1分)②六国想做秦国所做的事(征服别国)而互相攻打,不行仁政。(1分),③有上天的帮助。(1分)译文:后人憎恨秦国的原因,难道不是因为秦国统治者的残暴吗?据我看来,那六国都想做秦国所做的事,未必只是因为秦国有罪。在这个时候,山东诸侯六国中,没有一个(诸侯国的实力)能超过秦国的啊,他们沉溺于武力攻打,习惯于尔虞我诈,弱肉强食,(这)与秦国相比没有什么不同。战争连续不断,战祸连年不绝。假使拥有的地理形势有利如秦国,并且得到上天的帮助,那么六国当中的一国也可以像秦国一样统一中国。只是他们最终没有能够做秦国所做的事,因此(六国)是自己削弱(自己),而导致灭亡的。当苏秦才出来(游说)时,本来曾想得到秦国所用,而希望秦国统一天下。只因他不被秦国所用,就转而游说六国合纵,他难道没有预料到纵散约败之后不能保住(自己)吗?他只是想暂且用这种方法获取一时的富贵,希望自己在世时合纵不散。他用计激怒张仪使张仪来到秦国,其意图是显而易见的,洹水之盟,还不过一年,齐国、魏国的军队已经替秦国出征了。张仪的辩说,虽说是只想使合纵离散而连衡成功,但看他说的话,即使是同一父母所生的亲兄弟,还有争夺钱财的,所以陈述衰微时代人们的情形,不是很错。那六国相互图谋相互攻取,相互欺诈相互威胁,(他们)没有兄弟骨肉之亲,他们的事又不只是财物用度的小事。你想要求长保合纵如亲,相互辅助,怎么可能啊!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为错在想做秦国所做的事。六国都想做秦国所做的事,而秦国独做了,而且成功了,这就是所说的得到了上天的帮助啊。唉!自春秋以来,战祸一天天的严重;到战国,老百姓被残害的情况,有的(已经)到了不忍说的地步了。上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