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自然地理学多媒体3课件_第1页
现代自然地理学多媒体3课件_第2页
现代自然地理学多媒体3课件_第3页
现代自然地理学多媒体3课件_第4页
现代自然地理学多媒体3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气圈第五章大气圈与气候分异规律第一节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第二节

大气运动第三节物质输移第四节能量传输第五节气候分异规律第六节大气与人类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圈的组成:地球表面的大气主要由氮(N2)、氧(O2)、氩(Ar)等气体组成。大气圈的结构:整个大气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以及高空的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对流层大气的最底层,它的底界是地面。对流层有三个主要特征: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空气的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平流层从对流层顶以上到50~55km高度为平流层。中间层自平流层顶到80~85km左右为中间层。暖层自中间层顶到800km高空为暖层,又称热层。散逸层暖层以上的最高层大气称为散逸层,又称外层。

第五章大气的组成成分氮(N2)氧(O2)氩(Ar)二氧化碳CO2)氖(Ne)氦(He)氪(Kr)氡(Rn)氙(Xe)甲烷(CH4)一氧化二氮(O2)成分臭氧(O3)体积混合比体积混合比0.209470.000351.82X10-60.009340.780830.5X10-65.2X10-61.1X10-61.7X10-60.1X10-60.3X10-6(10~50)X10-8表大气的组成地球大气主要是由氮和氧等组成。目前,人们关心最多的含量较少、寿命较短的微量和痕量成分,如二氧化碳、臭氧、水汽及气溶胶等。这是因为尽管他们的浓度很低,但他们在大气中的浓度均有较大的时空变化,对地气系统热量的收支、大气温度的垂直结构及人类有着明显的影响。第五章大气的主要气体成分、含量及分子量分子量主要气体成分空气中的含量/按体积%平均滞留期/年氮(N2)氧(O2)氩(Ar)二氧化碳(CO2)臭氧(O3)甲烷(CH4)水汽(H2O)78.0820.950.930.03(可变)0.000001(可变)0.000165可变10610410915?710天28.0232.0039.9444.0048.0016.0418

地球大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主要是由氮和氧组成,他们共占大气体积的99%,其中,氮占大气体积的78%,氧占21%。此外还有氢、二氧化碳、臭氧、水汽和固体杂质等,他们的气体含量极少,其总和约占大气体积的1%。表大气气体的主要成分及含量第五章大气臭氧浓度随高度的变化(引自《大气科学辞典)臭氧的浓度随高度的分布,具有不连续或突变现象。大气中O3主要存在于10~50km的大气层中,绝大部分集中在平流层,对流层只占了10%左右。近地面层臭氧含量少,从10km高度开始增加,到20~30km高度浓度达到最大值,称为“臭氧层”,再往上逐渐减少,到50Km以上就极少了。这是由于不同高度上O3的形成条件不同造成的。

据观测,大气中CH4的增加将引起对流层O2的增加,而N2O和CFCs的增加将引起平流层O3的减少。第五章大气臭氧的季节变化和纬度分布(引自《大气科学辞典》)

大气臭氧的分布随纬度和季节的不同而不同:对纬度而言,臭氧总量的极小值在赤道附近,极大值在南北纬60o附近;就季节而言,春季出现极大值,秋季出现极小值。第五章大气的运动水平气压梯度力:在存在着气压梯度的地方,空气分子受到力的作用,驱使着空气沿着和气压梯度相同的方向移动的力,它是促使空气从静止到运动的原动力。地转偏向力(科里奥利力):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表面运动的物体都会发生运动方向的偏转。导致地球表面运动物体方向偏转的力。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地表运动的物体,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向左偏转。大气的辐合:在低压中心附近,大气由周围向中心集中。大气的辐散:在高压中心附近,大气向周围散开。气旋、反气旋:旋转着的向低压中心辅合的大气系统叫做气旋,旋转着的由高压中心向外辅散的大气系统叫做反气旋。由于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气旋、反气旋旋转的方向正好相反。第五章科里奥利力与地面运动物体方向的偏转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表面运动的物体都会发生运动方向的偏转。在北半球运动物体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则向左偏转。导致地球表面运动物体方向偏转的力,叫做地转偏向力,又叫做科里奥利力。地转偏向力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这个力只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不改变物体的运动速度;(2)这个力的作用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垂直;(3)这个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线速度成正比;(4)这个力的大小与纬度的正弦成正比,在赤道处为零,向两极地区逐步增大第五章气流的辐散和辐合、气旋和反气旋的相互关系

(据Strahler改绘)辐散、反气旋辐合、气旋辐散、反气旋辐合、气旋对流层顶近地面大气的辐合、辐散与气旋、反气旋的关系及其在空间的联系如图所示:气旋对应于大气辐合,反气旋对应于大气辐散;地面辐合则高空辐散,高空辐合则地面辐散。第五章单圈环流在太阳辐射的直接加热作用下,地球高低纬度之间形成了从赤道向两极的温度梯度,结果使低纬赤道地区的大气不断增温而膨胀上升;而极地大气因不断冷却而收缩下沉。为保持静力平衡,上层大气必然出现向极地的气压梯度,气流由赤道流向极地;低层则出现指向赤道的气压梯度,气流由极地流向赤道。假设地球表面性质均一且地球不自转,那么,在赤道和极地之间就形成了一个单一的闭合的直接热力环流圈。第五章现在地球上的大气环流图(三圈环流)然而,空气一旦开始运动,地转偏向力就随之发生作用.正是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存在,就不可能存在一个单一的闭合的热力环流,而在全球近地面气层形成了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第五章北半球夏季(7月)近地面大气环流状况北半球夏季(7月)大范围区域盛行风随季节变化而发生有规律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季风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最主要的是由于海陆间热力性质的差异造成的,其次是由于行星风系的季节移动而形成的。第五章北半球冬季(1月)近地面大气环流状况第五章青藏高原与平均经向环流(Molnar,1993)高耸挺拔的大高原,由于它与周围自由大气的热力差异所形成的冬夏相反的盛行风系,称为高原季风。以青藏高原季风最为典型。冬季高原面上出现冷高压,气流从高原向四周流动;夏季高原面上出现热低压,气流从四周流向高原。高原季风对环流和气候的影响很大,尤其在东亚和南亚季风区。同时,在冬夏不同的季节,高原季风环流的方向与东亚地区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所形成的季风的方向完全一致,两者叠加起来,使得东亚地区的季风(尤其冬季风)势力特别强盛,厚度特别大。第五章山谷风(b)山风(a)谷风在山区,白天从谷地吹向山坡、夜间从山坡吹向谷地,以一日为周期的周期性风系,称为山谷风(见下图)。白天,因为山坡上的空气比同高度的自由大气增温强烈,空气从谷地沿坡向上爬升,形成谷风;夜间由于山坡辐射冷却,冷空气沿坡下滑,从山坡流入谷地,形成山风。第五章“城市热岛”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及交通工具每天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导致城市热力过程的总效应为:城市的温度一般高于周围的郊区和农村,城市尤如一个温暖的岛屿,称为“城市热岛”。这主要是城市上空通过乱流扩散从暖的建筑物得到显热,并且吸收城市表面和污染层放出的长波辐射的结果。由于热岛效应的存在,城市的年平均温度要比郊区高0.5~1℃。第五章物质输移水汽的输移:垂直传输;水平传输(高低纬间输送;海陆间输送)。气溶胶的输移:源地附近浓度大,逐渐向四周及上空扩散输移。

二氧化碳的输移:CO2从源区向四周及上层大气扩散输移。第五章热量输送和地球上的热量平衡(Strahler)

由赤道向极地的高低纬之间的热量传输,主要依靠全球性的大气环流(显热和潜热)及洋流来实现的,并随纬度和季节而异。从纬度看,全球能量的输送是从南北纬35o之间的辐射差额正值区向纬度高于35o的负值区输送,就平均而言,输送量以纬度40o附近为最大值。第五章气候分异规律气温分异:气温的分布主要受纬度、海陆、地形、海拔高度等因素的制约,其中纬度因素决定了气温的纬度地带性分异,而海陆、地形及海拔高度则成为气温非地带性分异的因素。

湿度和降水的分异:海洋上空水汽充沛,湿度大,而陆地上空相对缺乏,湿度较小。沿海地区,随着向陆地内部的逐渐过渡,湿度也逐渐减小。

气候分异:

纬度地带性:气候形成的主导因素是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加热不均,以及由此产生的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季节移动,导致气候类型普遍具有沿纬度更替的趋向。

湿度分带性:由于海陆分布的不同,引起了海陆间气温、气压、风向、降水等气候要素随季节的变化,使得同一纬度带内产生了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分异:

垂直带性:高大山体本身在不同高度上,气温和降水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水热特征,导致山地气候呈垂直方向的变化。第五章世界1月海平面气温(摄氏度)的分布第五章全球平均降水量分布(Moller,1951)第五章全球平均降水量分布(Moller,1951)第五章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的比较第五章长白山北坡的垂直气候带和自然带

高耸庞大的山地对气候的影响有两方面:一方面,高大的山地阻碍了气流的运动,成为气流运动的屏障,出现一山之隔气候迥异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山地周围地区气候的纬度地带性;另一方面,高大山体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