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教案:诗歌鉴赏_第1页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教案:诗歌鉴赏_第2页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教案:诗歌鉴赏_第3页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教案:诗歌鉴赏_第4页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教案:诗歌鉴赏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班级备课时间上课时间课题期末古诗词鉴赏复习总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明白诗歌考试的几种形式。2、明白诗歌的意思,疏通其大意,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3、掌握诗歌赏析的基本方法,弄懂诗歌表达的情感。4、从容应对期末考试中的诗歌赏析题。教材及学情分析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第三学段)诵读古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第四学段)-------摘自《语文课程标准》教学过程设计二次备课情境导入二、问题导探:(一)过山农家顾况①

板桥②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莫嗔③焙茶④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注释】①顾况(727-815),唐代诗人,他提倡质朴淳厚的诗风,其诗清新自然,注重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②板桥:指横跨山溪的木板桥。③嗔:责怪,埋怨。④焙茶:用微火烘烤茶叶,使返潮的茶叶去掉水分。

1.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作者按走访顺序,依次选取了山行途中、到达农舍、参观焙茶等镜头。

B.“莫嗔”二字,从山农请客人不要责怪被烟熏的口吻中,表现了山农的爽直性格。

C.“却喜”二字,道出了山农对雨后天晴,能翻晒谷子的喜悦。

D.作者写出了亲自参加山乡养鸡、焙茶、晒谷等劳动的感受,表达了对劳动的喜爱。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亲自参加山乡养鸡、焙茶、晒谷等劳动的感受,表达了对劳动的喜爱”错,诗歌三、四句是说:山农陪伴我参观焙茶,深表歉意地说,不要埋怨被烟熏;到打谷场上,山农为天晴可以打谷而欣喜不已。由此可知,这几句诗生动地表现了山农的朴实与好客和雨后初晴之际农家的繁忙与喜悦,并不是作者亲自参加山乡养鸡、焙茶、晒谷等劳动的感受。

2.抖音微视频是当今很火爆的一种表现形式,小文同学想将这首诗歌前两句的意境,用抖音微视频的形式表现出来,请帮她完成下面的脚本。抖音脚本(部分)画面内容画面声音预期表达效果板桥人渡泉声山溪、木板桥、诗人①潺潺的流水声山间的幽静和诗人的心旷神怡茅檐日午鸡鸣茅屋、阳光、人、鸡悠长的鸡鸣声②田园的悠闲和诗人的闲适自在【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作者的思感情。“板桥人渡泉声”是说:山农家附近的一座桥,桥下有潺潺的山泉流过,人行桥上,目之所接,之所闻,都是清澈叮咚的泉色水声。由此可知,画声音是潺潺的流水声。“茅檐日午鸡鸣”是说:来到家门前,太阳已在茅檐上空高照,鸡在咯咯鸣叫,像在欢迎来客;鸡鸣声打破了山村的沉静,把一个远尘嚣、全家都在劳作中的山农人家特有的气氛传达出来,从而表达了诗人对农村风光的喜爱和悠闲的境。由此可知,预期表达效果是田园的悠闲和诗人闲适自在。(二)感遇①(其一)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②,桂华秋皎洁③。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④。谁知林栖者⑤,闻风坐相悦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注释】①此诗为张九龄遭谗被贬后所作。②葳蕤:茂盛。③皎洁:皎明洁净。④自尔为佳节:指兰、桂各自适应季节的特性。⑤林栖者:指隐居者。⑥闻风:借用典故。指林栖者由于闻到了兰、桂的芬香,因而对兰、桂产生了爱慕之情。

1.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D

)

本诗实写了“兰叶”“桂华”等意象,虚写了“春”“秋”“林栖者”“风”等意象。

B.本诗所描写的几个意象的共同特点是不畏强暴,生机勃勃。

C.本诗物人合一,情由物生,物为情困,共同表达了诗人遭贬之后的郁闷与超脱。

D.本诗借物寓意,诗人将人生志趣寄寓在对“兰叶”“桂华”等草木的赞美中。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与鉴赏诗歌。“兰叶”“桂华”既实写草木茎干,又虚写才德之士所具有的秉性旨趣。共同特点应是清雅高洁,生机勃勃。

诗中并没有流露出郁闷之情,应为被贬之后的恬淡从容。

2.诗人借“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表达了怎样的志趣?【答案】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运用反问和借物喻人的手法,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兰逢春而葳蕤,桂遇秋而皎洁,这是它们的本性,而并非为了博得美人的折取欣赏。诗人以此来比喻贤人君子的洁身自好,进德修业,也只是尽他作为一个人的本分,而并非借此来博得外界的称誉提拔,以求富贵利达。表现了诗人不肯廉价赢得美名的清高志趣。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情感的理解。解题时先分析这两句的具体含义,分析其运用的艺术手法,然后结合全文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本心”指的是自然呈现,并没有刻意展示;“何求”是反问,表明作者并非求他人赞赏,表现了自己的高洁志趣。三、典例导练:(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6分)村行①【唐】杜牧春半南阳西,柔桑过村坞②.娉娉垂柳风,点点回塘雨。

蓑唱牧牛儿,篱窥茜裙③女。

半湿解征衫,主人馈鸡黍④。【注释】①这首诗是杜牧于开成四年(839年)二月,由宣州到长安做官时,途经南阳写下的。②村坞:村落。③茜裙:用茜草制作的红色染料印染的裙子。茜,茜草,多年生植物,根黄赤色,可做染料。④鸡黍:指村民为客人准备的丰盛饭菜。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半”交代了村行时间是春色烂漫的季节,“南阳西”交代了村行的地点。

B

.遍村柔桑,欣欣向荣。“过”写出柔桑生长姿态和鲜嫩的形状,活灵活现。

C

.诗人戴着蓑笠唱着牧歌,看见篱边穿裙子的农家少女,诗歌充满了乡野情味。

D

.主人摆出丰盛的饭菜招待客人,给人以味觉上的美感,表现了农村的人情美。

2.诗歌的颔联极其精妙,请简要赏析,并说明其在诗歌结构上的作用。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6分)

夜泊牛渚①怀古

【唐】李白

牛渚西江②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③。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④,枫叶落纷纷。

【注释】①牛渚:山名,在今安徽省当涂县西北。②西江:从南京以西到江西境内的一段长江,古代称西江。牛渚也在西江这一段中。③谢将军:东晋谢尚,今河南太康县人,官镇西将军,镇守牛渚时,秋夜泛舟赏月,适袁宏在运租船中诵已作《咏史》诗,音辞都很好,遂大加赞赏,邀其前来,谈到天明。袁从此名声大振,后官至东阳太守。④挂帆席:扬帆驶船。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首联开门见山,先点明“牛渚夜泊”,然后从细处着墨写牛渚夜景,寥廓空明的天宇,和苍茫浩渺的西江,在夜色中融为一体,显出境界的空阔渺远B

.颔联由牛渚“望月”过渡到“怀古”。一个“望”字,包含了诗人由今及古的联想,一个“忆”字,表明了诗人对与谢将军同游牛渚的怀念。

C

.诗人从谢尚与袁宏的交往中发现,对文学的爱好和对才能的尊重,可以打破身份地位的壁垒。他的思绪,又由过去回到现实,感叹自己也有卓然的文学才华,却无谢尚那样的人赏识。

D

.尾联实写了自己离去的情景。在飒飒秋风中,片帆高挂,枫叶纷纷飘落,作者以秋色秋声,进一步烘托出因不遇知音而引起的寂寞凄清的情怀。

2.请赏析颔联“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中“空”字的表达效果。(4分)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6分)

葛溪驿①[宋]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②,一灯明灭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注释】①皇裕二年(公元1050年)秋天,诗人从故乡江西临川赴杭州,途经弋阳葛溪驿,写下这首诗。这时,诗人正患着病,身体十分虛弱。②未央:未尽。

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诗歌选择缺月、孤灯、风露、疏桐等衰残的景象构成了一幅凄凉的秋景图。

B.尾联中的“行人”指的是与诗人一样身在旅程有着浓郁乡思、天涯倦怀的行人。

C.诗歌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颔联实写旅夜悲医叹苦境遇,虚写恍惚的梦境。

诗歌借自鸣得意,盲目乐观的“鸣蝉”这一形象,寄托了诗人对麻木浑噩的世人的悲悯,反衬出诗人内心的悲慨。

诗人的心绪主要表现在“乱”字上,结合全诗说说,诗人为何心乱。(4分)(四)、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6分)

送杜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唐】高适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青枫江上①秋帆远,白帝城②边古木疏。圣代③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注释】①青枫江:指浏水,在长沙与湘江汇合。②白帝城:在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东白帝山上,东:临巫山县。③圣代:封建时代称当代为“圣代”。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诗在题材上属于送别诗,在体裁上属于律诗。律诗在押韵、平仄、对偶上均有严格要求。

B.首联以深表关切的问句开始,“嗟”学和“问”炒表现了诗人与两位朋友的友情深厚,一开篇就以强烈的感情,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C.颔联中“巫峡猿啼数行泪”中的“猿”与《答谢中书书》中“晓雾将歇,猿鸟乱鸣”的“猿”渲染的氖围都是热烈欢快的。

D.中间两联情景相融,结合巧妙,描写李少府到了夔州、王少府到了长沙之后的情景,在写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