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达标测试卷第七单元达标测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O:16S:32Ca:40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1~10题每题2分,11~15题每题3分,共35分)1.将石油加热炼制,不可能得到的产品是()A.煤焦油B.润滑油C.柴油D.煤油2.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A.油锅着火,用菜扑灭B.燃气泄漏,点火检查C.室内起火,开窗通风D.电器着火,用水浇灭3.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把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制焦炭 B.石油加热蒸馏出多种产品C.天然气生火做饭 D.煤燃烧4.下列化学变化中吸收热量的是()A.高温煅烧石灰石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C.锌和稀硫酸反应D.生石灰与水反应5.如图四支蜡烛都将熄灭,其中一支熄灭的原因与另外三支不同的是()6.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氢气是最理想的清洁能源B.使用乙醇汽油可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C.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能源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7.法国当地时间2019年4月15日,巴黎圣母院塔楼发生火灾,中空结构的木质塔尖剧烈燃烧而坍塌。下列关于该事件说法错误的是()A.木材是可燃物B.用水灭火前要先切断电源C.水能灭火是因为水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D.塔尖剧烈燃烧的原因之一是木材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大8.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是我们共同的愿望。下列做法与这种愿望不符的是()A.火力发电厂进行脱硫、控尘处理B.工厂废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C.出行尽量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坐公交车,减少使用私家车D.开发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9.近两年来国内发生了多起重大的化学品爆炸事件,严重危害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全民认识,管理危险化学品的常识刻不容缓。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A.随身携带浓硫酸乘坐公交车B.在运输烧碱的容器外张贴“腐蚀品”警告标志C.疑似天然气泄漏时开灯检查D.携带鞭炮乘坐地铁10.中学生应有一定的安全常识。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室内起火,立即打开门窗通风B.在山林中遇到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逃离火灾区C.夜间发现燃气泄漏应立即开灯查看并关闭阀门开窗通风D.被围困在火灾区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11.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燃烧时一定有火焰产生B.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C.燃烧一定放出热量D.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12.“化学链燃烧”技术是目前能源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氧化镍(NiO)作载氧体的“化学链燃烧”过程如图所示。相比直接燃烧甲烷,对该技术的评价错误的是()A.能量损耗少,利用率高B.较安全,减少爆炸风险C.消耗等质量甲烷,参加反应的氧气较少D.有利于分离和回收较纯净的二氧化碳13.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一定还伴随着能量变化B.凡是需要点燃的化学反应都属于吸热反应C.水与氧化钙固体混合后混合物温度降低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14.某同学用一系列实验探究物质的燃烧,得到下列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A.镁条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中均能燃烧,说明二氧化碳分子中有氧气B.玻璃棒不能燃烧而火柴棒可以燃烧,说明燃烧与物质本身性质有关C.蜡烛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说明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D.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需考虑两方面因素:反应物(内因)和反应条件(外因)15.某无色气体可能由H2、CH4、CO、CO2中的几种组成。将该混合气体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浑浊;将剩余气体导出,经干燥后点燃,罩在火焰上方的干燥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该混合气体的可能组成是()A.H2、CH4 B.H2、COC.H2、CH4、CO D.CH4、CO、CO2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34分)16.(6分)在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____________;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1)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实验图示和资料信息回答有关问题。资料信息: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①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烧杯中水的作用是一方面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了防止失火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加油站等场所常贴有下列图标,其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17.(6分)化学使人类能够物尽其用,如图是石油综合利用的示意图。(1)将石油加热炼制,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________不同,将它们分离可得到不同产品。(2)城镇家庭经常用罐装液化石油气做燃料,烹调食物时观察到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需要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烹调结束,关闭燃气灶阀门,利用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12分)合理利用燃料、正确运用燃烧与灭火的化学原理对生产、生活非常重要。(1)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煤、________、天然气等化石燃料。(2)如图所示为某品牌新型家用干粉自动灭火球。灭火球接触到火焰3~5秒后自动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燃烧物上使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3)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在空气不流通的空间里聚集到一定浓度后,一旦遇到明火就会发生爆炸,称为“闪爆”。下列物质可能会发生“闪爆”的是________。A.CH4B.CO2C.N2D.面粉(4)我国南海海底埋藏着丰富的“可燃冰”,“可燃冰”主要为甲烷的水合物,是未来重要的能源。在点燃的条件下,4.8gCH4与xg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CO2、5.6gCO和一定质量的H2O,则x=________;若氧气充足时,C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10分)实验二中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针对家庭燃料的变迁,提出相关问题,请你参与讨论。(1)20世纪60年代以前,我国城市家庭是以“煤球”为燃料,在冬天,时有煤气中毒事件发生,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到了70年代,已用“蜂窝煤”取代了“煤球”,你认为这种变化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到了80年代,液化石油气和管道煤气取代了“蜂窝煤”。煤气中的主要成分CO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到了21世纪初,由于“西气东输”,天然气又取代了管道煤气,天然气中主要成分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已知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目相同,燃气灶是由灶体、进气管、进风管和电子开关等组成的,若将燃烧煤气改为天然气,则更换的灶具与原来的灶具相比,构造上最大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简答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6分)20.(8分)A~E均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1)若D为亮红色金属,C、E为无色气体且组成元素相同,则C的化学式为________,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通常状况下,A、B、D为气体,且B为单质,C、E为无色液体,则A的化学式为________,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8分)能源、环境、资源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请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目前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是煤、石油和________。(2)煤块粉碎成煤粉后燃烧会更充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化石燃料的燃烧会引发许多环境问题,如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你从减少二氧化碳产生的角度提一条减缓该环境问题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尝试通过多种途径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用的物质,如采用“组合转化”技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化学式C2H4),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探究实验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8分)22.(8分)下面是“燃烧的条件”实验活动的部分操作示意图:(1)仪器①的名称为________。(2)实验一加热片刻观察到A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二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________。(4)实验三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如图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填字母)。A.蜡烛燃烧需要氧气B.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C.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D.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为84%五、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7分)23.(7分)在煤中加入适量的生石灰制成供居民采暖用的“环保煤”,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减轻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环保煤”燃烧时生石灰吸收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为:2CaO+mSO2+O2=nCaSO4;请回答下列问题:(1)m的值是________。(2)若煤厂一次共加入含氧化钙80%的生石灰70t,则理论上最多可吸收二氧化硫多少吨?
答案一、1.A2.A3.B4.A5.B6.D7.C8.B9.B10.D11.C12.C点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消耗等质量甲烷,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不变,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也不变,故C错误。13.A点拨: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一定还伴随着能量变化,故选项A正确;并不是所有需要点燃的化学反应都属于吸热反应,如木炭燃烧需要点燃,属于放热反应,故选项B错误;水与氧化钙固体混合后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故选项C错误;人类利用的能量不一定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如利用太阳能,故选项D错误。14.A点拨:镁条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中均能燃烧,说明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也能支持燃烧,故A错误。15.D点拨:本题运用eq\a\vs4\al(实验现象分析法)解答。由实验现象可知,将气体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浑浊,证明气体中一定含有CO2;将剩余气体干燥后点燃,有水生成,证明气体中至少有H2或CH4中的一种。对照选项,含CO2的选项只有D。二、16.可燃物(1)①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②提供热量;隔绝空气(2)B17.(1)沸点(2)提供充足的氧气,使燃料充分燃烧;清除可燃物18.(1)石油(2)隔绝氧气(3)A、D(4)16;CH4+2O2eq\o(=,\s\up7(点燃))CO2+2H2O19.(1)通风不好,煤燃烧不充分,产生的CO使人中毒(2)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煤燃烧更充分(3)2CO+O2eq\o(=,\s\up7(点燃))2CO2(4)CH4+2O2eq\o(=,\s\up7(点燃))CO2+2H2O(5)进气管减小(或进风管增大)三、20.(1)CO;C+2CuOeq\o(=,\s\up7(高温))2Cu+CO2↑(2)CH4;C2H5OH+3O2eq\o(=,\s\up7(点燃))2CO2+3H2O21.(1)天然气(2)增大了煤(可燃物)与空气(氧气)的接触面积(3)温室效应加剧;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合理即可)(4)2CO2+6H2eq\o(=,\s\up7(催化剂),\s\do5(△))C2H4+4H2O四、22.(1)酒精灯(2)燃烧需要可燃物(3)乒乓球碎片;低(4)D五、23.解:(1)2(2)设理论上最多可吸收二氧化硫的质量为x。含氧化钙80%的生石灰70t中,氧化钙的质量为:70t×80%=56t,eq\f(112,56t)=eq\f(128,x),x=64t,答:理论上最多可吸收64t二氧化硫。第七单元达标检测卷(100分,90分钟)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O—16S—32Ca—40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1~10题每题2分,11~15题每题3分,共35分)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把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制焦炭 B.石油加热蒸馏出多种产品C.天然气生火做饭 D.煤燃烧2.下列物质与空气充分混合后,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A.氮气 B.面粉C.镁粉 D.天然气3.近几年“纸火锅”逐渐流行起来。“纸火锅”是用纸张代替金属材料做容器盛放汤料,当酒精燃烧时纸张不会燃烧。对此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B.水蒸发时吸收热量,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C.纸张被水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D.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4.如图四支蜡烛都将熄灭,其中一支熄灭的原因与另外三支不同的是()5.对下列词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不合理的是()A.火上浇油——隔绝空气B.风助火威——为燃料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C.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D.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6.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氢气是最理想的清洁能源B.使用乙醇汽油可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C.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能源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7.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A.油锅着火,用菜扑灭 B.燃气泄漏,点火检查C.室内起火,开窗通风 D.高层楼房着火,乘电梯快逃8.下列使燃料充分燃烧,提高利用率的方法中,错误的是()A.外部不间断供应足量的氧气 B.把固体燃料粉碎C.提高燃烧的温度 D.把液体燃料喷成雾状9.2019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1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一定会燃烧B.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要严禁烟火C.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119D.为扑灭森林火灾,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10.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B.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C.可燃性气体中混有空气,遇明火一定发生爆炸D.易燃易爆物品不能与其他物品混存,必须隔离贮存11.鉴别H2、CO、CH4的最佳方法是()A.分别点燃后观察火焰的颜色B.分别检验三种气体燃烧后的产物C.分别闻三种气体的气味D.分别测三种气体的溶解性12.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B.面粉厂、加油站等场所应严禁烟火C.室内起火应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D.吹灭燃着蜡烛的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13.2019年4月15日是我国第四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煤矿的矿井要加强通风,防止发生爆炸B.点燃氢气前应检验氢气的纯度C.厨房天然气泄漏,可打开抽油烟机排气D.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要做灯火试验14.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提出了“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下列各组措施完全符合这一要求的是()选项空气污染的防治选项垃圾的回收与处理A①积极推广使用共享单车②工厂加高烟囱排放废气③城市限制、禁止燃放烟花爆竹B①减少焚烧城市垃圾②将各种电池分类回收,集中处理③重复使用塑料袋等塑料制品以减少“白色污染”选项燃料及能源的综合利用选项水污染的治理、化肥与农药的使用C①推广使用氢燃料电池②为治理雾霾,禁止使用化石燃料③利用廉价材料高效地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D①工业废水排放后再集中治理②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促进粮食生产③研究废水净化技术,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15.某无色气体可能由H2、CH4、CO、CO2中的几种组成。将该混合气体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浑浊;将剩余气体导出,经干燥后点燃,罩在火焰上方的干燥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该混合气体的组成不可能的是()A.H2、CO2 B.CO、CO2C.H2、CH4、CO2 D.CH4、CO、CO2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0分)16.(12分)“践行绿色生活”旨在向社会传播“生活方式绿色化”的理念。(1)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下列行为不会形成PM2.5的是________(填序号)。A.焚烧秸秆B.汽车尾气排放C.太阳能发电(2)为减少空气污染,汽车改用乙醇汽油为燃料。其中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随着全球能源使用的增长,化石燃料日趋枯竭,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科学家正在积极开发新能源,请写出一种有待开发、利用的新能源___________。(4)为从源头消除污染,人们在生产、生活中选择对环境影响小的燃料。随着科技发展,氢气将会成为主要能源之一,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比较分析选用氢气作为能源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就是“零排放”。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生成下列物质。其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这种产物可能是________。A.甲醇CH4OB.甲酸CH2O2C.乙醇C2H6OD.乙酸C2H4O217.(8分)《2015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中提出,全球能源结构正在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下列是我国能源结构变化的调整图,请回答相关问题:(1)化石燃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能源,但不可再生且燃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_______。(2)从2015、2030、2050年能源结构变化看,所占比例增加最多的是____________。(3)在新能源开发中,化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制出一种新型多功能复合催化剂,通过图2示意的Ⅰ、Ⅱ、Ⅲ三个环节,将二氧化碳成功转化为汽油(图中c、d是最终制得的汽油中所含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①在一定温度、一定压强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环节Ⅰ除生成CO外,还生成了一种化合物,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观察图中c和d两种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发现c和d的分子组成完全相同,但其分子结构不同,化学上将其称为同分异构体。你认为c和d的化学性质是否完全相同?________(填“是”或“否”)。18.(12分)人类目前消耗的能源主要来自化石燃料。(1)石油是化石燃料之一,它属于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2)煤做成蜂窝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溪的燃气改造工程,使更多的居民用上了天然气。天然气主要成分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做好饭菜,关闭燃气阀门使火焰熄灭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天然气第一次通过管道送到用户时,必须先将管道内注满氮气,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已知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目相同,燃气灶是由灶体、进气管、进风管和电子开关等组成的,若将燃烧煤气改为天然气,则更换的灶具与原来的灶具相比,构造上最大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为避免发生火灾,在林场等场所要贴警示标志。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放易燃物”的是________。19.(10分)北京奥运会火炬、火种被送上海拔8848.43米的珠峰峰顶。象征着光明、和平、友谊、进步、和谐的奥林匹克圣火首次在地球之巅燃起,照亮了每个人的心灵之巅。而“奥运火航天芯”再次奏响了“科技奥运”的主题。(1)“祥云”火炬设计有回热管,即用铝箔将铜棒贴在燃料筒外侧,使火炬上下的热量能够交流,这主要是利用了金属铜的__________性。(2)根据火炬、火种所处的环境不同,各种奥运火炬、火种灯采用的燃料都不相同。①悉尼奥运会曾使用丁烷(C4H10)作为火炬的燃料,请写出丁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高原火种灯”使用的是航空煤油,它主要通过石油分馏获得,分馏属于____________(填“化学”或“物理”)变化;③珠峰火种灯选用了固体碳作燃料,并且完全采用了传统蜂窝煤煤炉的设计,即将固体碳做成碳柱,一节一节填充在容器内进行燃烧,这种设计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祥云”火炬的核心设计是“双火焰”燃烧系统,即使外部火焰意外熄灭时,内部火焰仍能使其迅速再次燃烧,此过程中,内部火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8分)A~E均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1)若D为亮红色金属,C、E为无色气体且组成元素相同,则C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通常状况下,A、B、D为气体,且B为单质,C、E为无色液体,则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探究实验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10分)21.(10分)图1所示是“燃烧的条件”实验活动的部分操作示意图:(1)仪器①的名称为________。(2)实验一加热片刻观察到A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二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________。(4)实验三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如图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填字母)。A.蜡烛燃烧需要氧气B.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C.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D.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为84%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5分)22.(5分)在煤中加入适量的生石灰制成供居民采暖用的“环保煤”,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减轻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环保煤”燃烧时生石灰吸收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为:2CaO+mSO2+O2=nCaSO4;请回答下列问题:(1)m的值是________。(2)若煤厂一次共加入含氧化钙80%的生石灰70t,则理论上最多可吸收二氧化硫多少吨?
答案一、1.B2.A3.B4.B5.A6.D7.A8.C点拨:提供充足的氧气及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使燃料充分燃烧。9.A点拨: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时,不一定就能燃烧,还需要与氧气接触,故A错误;油库、面粉厂、纺织厂等有可燃物,这些场所要严禁烟火,防止发生爆炸,B正确。10.D11.B方法规律:本题采用比较法解答,通过比较H2、CO、CH4三种气体燃烧的产物进行鉴别。H2燃烧的产物只有H2O,CO燃烧的产物只有CO2,而CH4燃烧的产物既有H2O又有CO2,因此可以通过检验燃烧的产物鉴别上述三种气体。12.B点拨:可燃物的着火点是固有属性,一般不能改变,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而灭火,A错误;室内着火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苏州市草桥中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3月月考物理试题(含解析)
- 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沂水县2025届高三第四次质量抽测物理试题含解析
- 江苏护理职业学院《信号与系统仿真基础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省莱山一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综合试题含解析
- 四川省绵阳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科英语试题试卷含解析
- 山西晋中理工学院《高级日语口译》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新疆省哈密地区2024-2025学年四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 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2025年五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答案
- 江苏省侯集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数学试题理试题含解析
- 渭南市白水县2024-2025学年小升初总复习数学精练含解析
- 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市公开课获奖课件
- 环境行政法律责任2
- 高中毕业证英文模板(可编辑修改word版)
- 幼儿园绘本故事:《我不知道我是谁》
- 桩基础负摩阻计算表格(自动版)
- “1+X”证书制度试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全名录
- 劳务派遣公司介绍ppt课件(PPT 35页)
- 47页数字孪生人脸识别轨迹分析电子围栏智慧工地解决方案.pptx (2)
- 全国中小学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理论知识测试试卷
- 呆滞物料的管理规定
- 喜来登酒店设施及面积分配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