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构主义的《计算机网络》实验敏捷教学研究_第1页
基于建构主义的《计算机网络》实验敏捷教学研究_第2页
基于建构主义的《计算机网络》实验敏捷教学研究_第3页
基于建构主义的《计算机网络》实验敏捷教学研究_第4页
基于建构主义的《计算机网络》实验敏捷教学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建构主义的?计算机网络?实验敏捷教学研究〔〕:

摘要:通过分析?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特点和存在问题,文章指出传统实验教学存在的局限性,提出运用敏捷教学,通过实验内容的快速迭代与考核形式改革,帮助学生对复杂知识的理解,培养其解决复杂问题的理论才能。

关键词:建构主义;敏捷教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

本文引用格式:郭伟.基于建构主义的?计算机网络?实验敏捷教学研究[J].教育现代化,2022,6(81):158-159.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重要的根底课,也是非计算机专业重要的选修课【1】。然而,?计算机网络?课程复杂的概念、原理,使得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2】。本文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指导,讨论在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中采用敏捷教学,通过实验内容的增量迭代与评价形式改革,帮助学生对复杂知识的理解,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理论才能。

一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特点和难点

〔一〕实验教学特点

作为一门涉及计算机软硬件、数字通信及电子技术等众多领域的课程,?计算机网络?较强的理论性需要学生借助实验理解和掌握其复杂的概念、原理与通讯机制。此外,如何在实验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方法和技能建构计算机网络〔或系统〕,这种来源于理论的经历也有着自己的知识内涵。因此,实验教学既是计算机网络才能培养的重要组成,也是一个知识整合与理论创新的过程。这意味着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更注重知识的转化、应用与理论,强调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应用特征与适用场景,需要选择更符合实验逻辑的教学法来组织实验教学。

〔二〕实验教学难点

1.理论性强。?计算机网络?课程通常根据OSI或TCP/IP体系构造模型分层次展开教学。由于构成数据传输形式和协议所涉及知识体系庞大而复杂,使得学生往往疲于知识的记忆,而无视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络,难以理解更无法在实验中正确运用相关知识。

2.实验难度大。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分析和解决计算机网络存在问题需要一系列高度关联的操作,学生难以从中获得对网络运行机制直观的感性认识,更多是依靠想象来理解。由于无法有效培养其分析、设计、解决网络问题的综合才能,导致学生成就感低而容易产生畏难情绪,难以达成通过实验强化其对计算机网络认知的教学目的【3】。

3.教学组织困难。与程序类课程不同,计算机网络实验经常需要团队的沟通与合作。此外,计算机网络实验环境(网络设备配置、实验平台搭建)需要大量时间准备,而技术的快速更新,新理论、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涌现,促使?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和实验内容不断更新,给实验教学组织造成较大困难。

二基于建构主义的敏捷教学形式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场景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借助别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帮助,获取知识的过程。因此,课程教学应是基于真实场景下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以缩短知识与现实问题间的间隔。如何将问题置于尽可能真实的任务场景下,并为学习者提供必要帮助,使学习者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自主构建知识来达成教学目的,是建构主义教学的核心与重点。

敏捷开发〔AgileDevelopment〕以用户需求进化为根底,通过快速迭代,循序渐进完成工程的开发。在敏捷开发中,工程被划分为多个可独立开发又逐步进化的子工程,整个工程的开发流程由子工程的开发顺序构成。敏捷教学〔AgileTeaching〕就是将敏捷开发快速迭代、循序渐进的思想引入教学,通过教学内容快速迭代,帮助学生逐步建构起完好的知识体系【4】。

三基于敏捷教学的?计算机网络?实验理论

VLAN技术是?计算机网络?教学的重难点之一,利用敏捷教学将其实验分解为快速迭代的过程,对探究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改革具有现实意义。

〔一〕教学目的与内容设定

掌握VLAN工作原理及配置方法,运用敏捷教学,实验周期〔含实验评价〕4学时。为强化学生沟通与合作,采用分组实验,组内和组间成员分工合作完成实验。

〔二〕实验环境准备

教师创设实验教学所需实验环境、拟定实验中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教授学生掌握相关信息获取方法,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获取与储藏。

详细包括:

1.迭代方案:根据实验操作的重复与进化迭代所涉及知识的互相联络,将实验依次分解为单交换机VLAN通信、跨交换机VLAN通信、单臂路由实现VLAN间通信和利用三层交换机实现VLAN间通信四个模块,每个模块实验周期根据难度设为30-60分钟。

2.实验分组:两人一组,相邻两组在实现跨交换机VLAN通信时合并为一组。组员自行确定分工、分析需求、拟定方案。教师以师生协作形式引导和控制教学进程,形成良性互动。

3.知识储藏:学生已完成实验涉及知识的学习,提供实验指导手册等辅助资料。

〔三〕实验教学过程施行

1.单交换机VLAN通信。①根据实验手册所给拓扑图连接网络,并为PC机分配相应IP地址(均配置在同一网段),完成后使用ping命令检测PC机间是否可以互相通信;②在交换机上创立2个VLAN,VLAN10和VLAN20;③将连接有计算机的网络端口参加VLAN中,其中PC1和PC2参加VLAN10,PC3和PC4参加VLAN20;④使用ping命令进展测试:PC1与PC2,PC3与PC4可以互相通信,其余不能通信。

2.跨交换机VLAN通信。单VLAN实验完成后,相邻两组学生合作进展跨交换机VLAN通讯。

①重复实验1①操作,根据实验手册所给拓扑图完成交换机及PC机的网络连接;②创立名为Test的VTP域,并将SW1设置为Server,SW2为Client;③将SW1和SW2互联端口配置为trunk端口;④重复实验1②操作,在交换机SW1上创立2个VLAN,VLAN10和VLAN20;⑤重复实验1③操作,将连接有计算机的网络端口参加VLAN中,其中PC1和PC2参加VLAN10,PC3和PC4参加VLAN20;⑥重复实验1④操作,检测各PC机之间的通信情况。

注:对实验1的增量操作是VTP域创立及交换机间的Trunk主干设置。

3.单臂路由实现VLAN间通信。完成单VLAN实验后,各组独立利用单臂路由实现单交换机不同VLAN间通讯。

①重复实验1①操作,根据实验手册所给拓扑图完成路由器、交换机及PC机的网络连接;②重复实验1②操作,在交换机上创立2个VLAN,VLAN10和VLAN20;③重复实验1③操作,将PC1和PC2参加VLAN10,PC3和PC4参加VLAN20,并为VLAN10中PC机分配192.168.1.0/24网段IP地址,为VLAN20中PC机分配192.168.2.0/24网段IP地址;④翻开交换机与路由器互联端口的中继形式,允许不同VLAN数据通过;⑤在路由器与交换机互联的端口上创立子接口,各子接口配置对应各VLAN网关地址,封装802.1Q协议;⑥重复实验1④操作,检测各PC机之间的通信情况。注:对实验1的增量操作是路由器及其接口设置。

4.利用三层交换实现VLAN间通信〔略〕。显然,迭代是敏捷教学的关键。实验教学目的、模块间的增量操作及其内在知识联络,是决定迭代顺序即实验教学进程的核心要素。

〔四〕实验成绩评定

实验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敏捷实验教学应客观评价学生在实验全过程所展现的自主学习、合作沟通、理论操作等方面才能,防止传统的单纯根据实验报告质量评定成绩。可参考以下指标【5】。

1.实验设计:是否正确理解实验目的及意义,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所设计方案具有可行性、实用性,并能选择恰当的技术和方法实现方案。

2.功能实现:操作是否标准、纯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否主动寻找解决方法,并最终达成实验结果。

3.创新性:对实验工程是否有独立考虑并提出有创造性的设计方案,是否选择最正确方法实现。

4.沟通协作:组内成员、组间成员是否能友好沟通,分工明确,互相协作,是否积极与教师互动交流。

5.时间管理:时间安排是否合理,是否按时完成所有迭代实验并提交成果。

6.文档质量:实验报告是否标准、准确并富有创意,是否能完好展示实验成果。

四结语

实验教学对于高等工程专业人才才能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开展实验教学改革、进步实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VLAN实验教学为例,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探究利用敏捷教学改革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通过快速迭代引导学生循序渐进主动探究达成实验目的,以利于学生理解计算机网络知识体系的复杂关系,培养其解决复杂网络问题的理论才能。

参考文献

【1】高彬.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讨论[J].实验室科学,2022,Vol.21(4):133-135.

【2】林雄.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22(35):152.

【3】朱立才,耿珍,黄津津.网络工程/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