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琉璃光岛》开启聪明之门_第1页
精华《琉璃光岛》开启聪明之门_第2页
精华《琉璃光岛》开启聪明之门_第3页
精华《琉璃光岛》开启聪明之门_第4页
精华《琉璃光岛》开启聪明之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华]《琉璃光岛》开启聪明之门我在阿兰•科恩的书《完美和喜悦在我心中》上读到的故事:斯沃芬修士在《神奇修道院的故事》中,描述了这么一个令人愉快经历:当我第一次去(那个神秘的修道院)的时候,我忘了带圣经。我问负责招待访客的修士是否可以借给我一本《圣经》,他说:“你为什么不去写你自己的“圣经”呢,”“你的意思是什么,”“嗯,写你自己的“圣经”„„应该比仅仅阅读别人的《圣经》有意思得多。你也可能学到更多的东西。于是,我开始去写作。它花了我一个月的时间。我从来没有从官方的《圣经》上面学到如此多的东西。当我写完之后,他建议我将它带回家,并且试着按上面所写的生活一年„„一年之后,我恍然大悟。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花费这么多的精力和心思实践《圣经》里的理念。我也从来没有如此集中注意力去进行每天的冥想。当我为了下一次的静修返回那儿的时候,他非常热情地欢迎了我,他将我的“圣经”和日记放到手中,非常尊敬地吻了它们一下,并且告诉我说我可以在保存圣火的大厅内度过两天两夜的时光。在那年的最后一个夜晚,我应该将我写的那两本书投入火焰。一年的智慧和劳动被投入了圣火之中。随后他让我再去写另外一本“圣经”。就这样年复一年,在过去的40年中,我每年都写一本新的“圣经”,一本新的日记,然后在岁末的时候一一将他们投入火中。受这个故事的启发,诞生了这后面的故事。【第一章本来面目】“到底什么是最高原理呢,”我急切地问到。“在了解这个原理之前,你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东西。在自然科学里,有一些无法被证明的公理,作为推断其他结论的前提。如果没有这些公理,所有的结论都无法得出。这是逻辑学里最基本的推断论。或者从另一个角度说,这些公理或原则,是用来检验我们所遇到的一些‘新鲜事物',以便对它做出回应来。简单的说就是起一个筛子的作用。“你也的确经历了这样的阶段。那就是,当你见识了更多的东西后,你开始发现,其实人们都各执己见,完全互不包容的意见广泛存在着。”“是的,曾经好多次,我偶然读到一本书,就会因为作者一段巧妙而新奇的论述,而改变了我曾经对一件事情的认定。我发现自己仿佛是墙头的芦苇一般,只要一阵微风,就能撼动我的根基。仿佛人生中没有什么是可以确定的,是可以依靠和坚信的。”我长久以来的困惑体验,现在一股脑儿都喷薄出来。也正应了一句话说的“我们内心长久以来的想法,被一个路过的陌生人一句漫不经心的话语道破了。”“是的。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理论。大多数人是后天习得的。少数人是自己依着自己的智慧和某些其他因素形成了自己的理论。然而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所有的理论都只对理论的建立者有意义。所以,不论你之前对一件事情的认定是如何,以及看了某人的论述之后,改变了你的认定,这些都是无关紧要的。就像你感受到的那样,似乎人世间没有什么是可以坚定不移确信和依靠的那样。真的是这样。这就是佛陀教导的无常。然而你对无常毫无办法。你无法去依靠无常。你唯一可以坚定确信的是你知道一切都是无常。同时你无法依靠它。”“然后呢,这种无依无靠的不确定感真让人难受。我到底可以依靠什么呢,”“你看,你已经把你的症结说出来了。你为什么不问自己:‘到底谁需要依靠,为什么需要依靠,”我思量着巴克的反诘。但还是弄不明白。只因为我还深陷在自己有限的思维迷宫里。“这些问题的缘起在于你不清楚自己的真正本质是谁,也就是禅宗里常说的‘你的本来面目'。就是说,你要明白你那个永恒不变的本质是什么。任何变动不居的都不会是你真正的本质。因为如果它还在变,就不是本质的东西。再者,你看,如果我告诉你你的本来面目是谁,这就将成为一种知识,累积在你的记忆里。而记忆也是常常被扭曲的。这也是非本质的。而如果你没有亲自揭开你的本来面目,你还是无法从一个答案里获得你要的真正结果。既然给予的答案没有效,你就需要自己解答自己了。”巴克说完,在一张纸上写了一些句子。找到自己的本来面目(那个如如不动的)身体是我嘛,情绪是我嘛,思维是我嘛,巴克写完,把纸递给我,还说给我三天时间,让我每天只问自己一个问题就可以了。三天结束后再来找他。一开始我心里还嘀咕着,这么简单的几个问题,要得了三天时间去思考嘛,但是为了体验到巴克之前说的那种真正面目。我还是很有耐性地接受了他的提议。第一天,我一醒来就想到这个问题。自从巴克教我要觉知后,我开始非常留心我的每一个念头。我发现我从梦里出来,到醒来在现实世界里,仿佛只是一种过渡。意识上从来没有停止过。但是很显然的是,当我一开始醒来,我在第一时刻是忘记了自己到底是谁,到底在哪里。只是之后,看到了自己所处的环境,我才开始回忆起来自己是谁,自己在哪里。然而这个自己是谁,不过就是,我是男性,叫伍明,身高175米,体重65千克...但这些不过是我过去的记忆而已,是一些身体的属性,一个代号而已。现在的科技已经可以让男的的变成女的,女的换作男的。名字更是可以随便换。身高体重都不过是身体的特征而已。而且,一天之中身高要伸缩几厘米。白天由于重力影响,人的脊柱会被压缩几厘米,晚上休息后又会恢复到自然伸展的状态。体重更是没准,你多吃点东西就重一些,排一次尿就少一些,起伏不定。更何况,从有记忆开始,我的这个身体从八斤半重,到现在的一百三十斤重,变化大着呐。如果有什么是那个确定的我,祂肯定不是身体。第一天我算是把这个问题想得非常彻底。我还发现,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最难忘记的就是对身体的认同。我们生活的每一天,甚至到每一刻都免不了为身体操劳用心。第二天,顺着那个重大的发现:凡是在变化的,都不是我的本来面目。我很快认定,情绪也不是我。不论是愤怒、忧虑、恐惧、悲伤、嫉妒、仇恨,还是快乐、兴奋、喜悦都是来来去去。从来没有一个是可以长久存在的。更多的时候,我们有的只是平静。第三天,我很快就认定,思维不是我。为什么。因为我们的思维从来就没有一个是固定的。一个念头接一个念头的,像瀑布一样磅礴不息。但是往往我们就是顺着这个瀑布一落千丈,进入了一种沉浸在思维迷宫的失心状态。既然否定了这三大迷思。我仍然没解开自己的本来面目。第四天早上,我迫不及待地去找巴克。巴克在山头开阔向阳的地方做着早操。他的动作舒缓流畅,动静相继。时而有开阖天地的大气,时而有蜻蜓点水的温柔。飘逸中带着浑厚,旋转中有着定性。只要你看了,肯定也会沉醉其中。我远远地看着他做,慢慢地走上前去。等他合十收功了,我也离他只有几米远了。“早上好巴克。”边说着,我也合什向巴克敬礼。“我想明白了。身体不是我。情绪不是我。思维不是我。但是我还是不知道什么是我。”我汇报三天的结果。“刚才是谁在说话,”巴克及时反诘。“我。”我开始留心了。“谁在说:‘我',”“还是我。”“谁在说:‘还是我',”我还来不及说,巴克一个快手,用他的右手食指和中指,以夺人双目的手势向我正面袭来,接着一个变手掐住了我的鼻子。用大拇指扣着我的下巴。我双眼一闭,顿时透不过气来。人也顿时蒙了,哪里还想到要回答什么问题。一片空无寂静。稍后,我听到自己的心跳声,跟雷鸣般轰鸣。巴克才放手。我喘了口气,正想发问。巴克又一个快手,点了点我的眉心处,我一回转心意,才看到自己又起念头了。“知道了嘛,”巴克问。“还是不知道。”我还不敢明确自己知道什么。“哈哈,这句话倒有点苏格拉底的味道。他有句名言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什么都不知道。'其实呢,你已经知道了,只是你还不知道你知道了。当你处在那个空无寂静的时刻,你什么都没有想,但是你还是意识清明,对吧,”我点点头。“记住啦。那就是你的本来面目〜”巴克的右手食指顶着我眉心的地方说。“可是,那是什么呢,”我问到。“你想认为那是什么呢,古今中外给这个本来面目取的名字可不少。但是我的看法是,你只要知道祂就可以了。并不需要给一个特定的名字来标示。我还希望你以后可以抛弃给事物贴标签的习惯。当你能第五百次看一朵花跟第一次看到它那样新鲜,你就算是做到了。”“这好像是佛陀的一个典故吧,”“是的。只是单纯地看,不要任何更多的东西。”我看了看四周的风景,哇,树更绿了,水更清了,天更蓝了,太阳也更明亮了,我的呼吸也更深厚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良久。巴克看着我,直到我好不容易从周围的惊奇中醒出来,看着他时,他问到:“还记得我们谈到本来面目之前的话题嘛,”我的思绪又开始倒转到谈论本来面目之前。本来面目...依靠...理论...筛子...准则...啊,是最高原理。【第二章身体的本来面目】“是最高原理。”“对啦。”“你不提醒,我还真是忘了。原来人这么容易迷失啊〜”“那是。既然你已经知道了你的本来面目。让我们再来一一化解之前的困惑。”“好。”我早已迫不及待了。“这么说吧,你的本来面目既然不是什么具体的事物,而是那个无形无相,不可言说的清明意识。我们不妨称之为‘觉知'。好了。现在再来看看,你还想知道什么,”显然,我早就不记得之前的忧虑是什么了。人还真是健忘啊。“我好像没问题了。”“哈哈,看你转变真快。之前还有一大堆的问题和烦恼。现在都没了嘛,看来要我来帮你回忆回忆了。之前你说,你感觉自己是跟墙上芦苇,你认为这个世上没有可以依靠的东西。”“对啊〜”我猛然想起。“现在,既然知道了你的本来面目。你又怎么看呢,”我沉思良久,自己琢磨来琢磨去,发现,如果我的本来面目是觉知,那还要依靠什么呢,要依靠的是身体,是精神,是一种背后琢磨不透的东西。巴克显然已经知道我心里想的。他便开始说,“是的。需要依靠的是身体,是精神,是那个说不出来的东西。可以说,那是一个感觉脆弱、没有安全感、孤独寂寞和渺小的事物。那是什么呢,心理学上定名为'自我'或'小我',是英文里的ego。它可是一个集大成体。是它让你会不由自主地想要去谋求确定感。安全感。满足感。优越感。控制感。当这一种种感觉被描述出来时,我身体不由得震颤了几下。自己过去不都是这样嘛。周围的每个人不都是这样嘛。原来每个人都有自我。这倒是毫无例外。“每个人都有自我。这是生存的本能。倒不是什么应该苛责的事情。好,我们回到之前的问题上。要求依靠的是自我。是你的生存本能。你真正的本来面目是不需要这些的。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好处理问题了。”“但是这能处理什么问题呢,”“你等着瞧吧。我只是在给你已经知道的东西,加入一条新的排列顺序而已。不论你读到什么理论。其实都无关紧要。哪怕是他人宣称说,那是多么神圣或殊胜的一本书。你大可当作耳旁风。因为对于你的本来面目来说,你根本不需要那些人造的东西来撑腰或喂养。觉知是不需要东西来养活,也不需要什么来支持。祂只是意味着观察。但用的不是眼睛。而是心眼。很多时候,我们只有在闭上眼睛的时候才能看得更加清楚。”此时,我也不由自主地闭上眼睛。巴克也沉默许久。周围一片宁静,连那澎湃的海浪声也是那么的宁静。海风抚来,海水的味道直冲鼻孔。那股海的味道流入胸腔。全身为之一振。全身的毛孔仿佛都同时打开。它们好像也随着海浪声,一呼一吸着。然而很快,我就想到了我经历的海难,我的家人,他们会多么担心我。或许他们还不知道我已经遇难生还了...“哈哈哈...”巴克笑出声来。“怎么啦,”“你又在播放陈旧的磁带了。”我一想,还真是的。这段担心的思绪自我出水醒来,都不知道重复多少遍了。然而至今仍然抽空就播放。然而,我为什么就是空不掉呢,巴克看着我。但是他还是不说话。我也盯着他的眼神看。除了慈祥,还有一种温和的光芒从他的眼里透射出来。我的意识被他的眼神所吸引。接着他说了一大段话。或许是因为我被他催眠了。至今记忆犹新。之后,当我回过神来,已经都到了正午时候。我们去岛中心的会餐厅吃午饭。食物仍然是岛上四季盛产的麻拉果。这一次,我开始细细品味,像看花那样不再附加任何的概念上去,结果吃起来真是非常甘美。细细咀嚼之后,麦芽糖的细腻由内而外渗透出来。这真是我人生中最甜美的一次午餐。想来,我到岛上已经有大半个月了。已经习惯了这里日中一食的风俗。然而我仍然有些担心,如果我老是吃同样的食物,会不会营养不良呢,饭后,我跟着巴克散步到了岛南部的大榕树下。我把心中的疑惑一下子吐了出来。还没说完,巴克就开始哈哈大笑。这倒让我感觉有些窘迫了。巴克以健美先生的摆式,在我面前秀了一下,问我到。“你看我这身体是否营养不良呢,”听他这么一说。我倒是留意起来。岛上的居民几乎个个都是体型健美的样子。他们不提倡骨感。女子都是丰满的身姿。男性则是壮硕。真的很难相信,单单就靠麻拉果,就能养育出这么多美丽健康的人来。“你有想过,你关于营养不良的想法是哪里来的嘛,”巴克一针见血。我顿时醒悟。是啊,我又忘记了。我的本来面目是不需要营养的。只是我的身体需要,我的身体真的需要嘛,这倒是个大难题。虽然我早就耳闻很多瑜伽师能做到那种不吃不喝,只要太阳和空气就可以生存的境界。然而没有亲眼见过,即使见过,自己做不到,也还是对身体到底需不需要营养存疑很多。“你仍然深陷在过去的观念里。”巴克恰到好处地插了一句。我点点头。但是仍然得不出一个关于身体是否需要营养的正确结论来。“这样你需要对身体、乃至整个宇宙的构成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此时,我脑子里立刻开始搜索以前学到的各种关于宇宙构成的资料。然而,除了还记得古人的五元学说“金木水火土”以及佛教里的“地水火风空”之外,就是现在物理学里的能量和超弦了。对于能量还能想到不少东西。对超弦就知道名字了。难道巴克也知道这些,巴克微笑着说,“你知道的我全知道,你不知道的我也都知道。”听到这话,我只好甘拜下风。虚心求教。“古人的五元论和现代的物理观其实都是在试图描述宇宙。但是你或许会问,古人的五元论和现代的一元观怎么差别那么大呢,其实,所谓的金木水火土,只能算三类,就是地水火,佛教里的地水火风四大更接近宇宙真实性。然而,地水火风最终都归于空。但是这个空并非表示什么都没有。比如空气。哈哈,说空杯子吧,空杯子只是表示它没有装东西,但并不表示它没有。这个空代表着无限可能。也就是说,它只是表示那个无限可能的一个标签而已。但是由于语言的多义和流变性,现代人已经不大能直接读懂古人的语言了。而这个无限可能的空,并非等同于现代物理里的能量。因为能量也是它的一种体现而已。甚至超弦,这个人们试图用来表示宇宙最基本元素的东西也不是它。其实,说穿了,这个空,跟你的本来面目没什么两样。”“你是说,所有的这一切,都是我的本来面目变幻出来的,”我惊讶到。“不可思议嘛,事实上就是这样。准确的说,并没有什么你的本来面目,我的本来面目。这个本来面目只是一个。而你的自我认同为自己的。我的自我认同为我的。每个人的自我也都这么认同了。既然这样,想想看,你的身体到底需不需要营养呢,”我震惊了。在我认识到我的本来面目是那清明的觉知时,我已经知道,它是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来支持和喂养的。然而,我不知道我的身体也是由它而来。可是这怎么能让我信服呢,怎么可能,我的思维卡在这里了。显然巴克洞察到了我的想法。“好吧,既然你不相信。我就证明给你看。首先问你。你相信什么,”我刚要脱口“我看见的,我听到的...”但是突然一想,这是个陷阱,海市蜃楼就是天空中虚幻的景象,第一部电影片段是火车夺面而来的情景,结果让那些看的人都拔腿而逃。还有,常常幻听到父母老师的教诲,如人在侧。都是眼见不能为实,耳听更是为虚的铁证。“我不知道。”我只好老实回答。“哈哈,你又忘记你的本来面目了。”“啊,”我还没能醒悟过来。“你的本来面目是觉知。它并不需要相信什么。需要相信的是你的自我。它需要确定感。需要安全和控制。所以它需要对发生的一切有所掌控。所以它发展出对外在的环境确定性的信条。而很显然,你的自我已经对你的身体,以及很多其他的东西,设置了太多的信条。以至于你仿佛在沉沉的浓雾里前行。你认为如果什么东西不符合你的自我设置的信条,那就该拒绝接纳。尤其是某些触动了你的最深信条时,你的自我还会奋起反抗。因为这样,所以我也迟迟不能给你讲最高原理。不过,既然我们让你上岛了。那么总也要送点礼物给你。”我开始纳闷了。难道我上岛是他们特别安排的,但是为表明心迹,我坦诚地说,“巴克,我真的是想知道。但是请你原谅我目前的水平。我真的想知道。请你教导我。”巴克夸张地举起他的右手,然后放在我头上摸了摸。欣喜地说,“我没怪你。我知道你准备好了。所以我也准备告诉你。”他的手依然放在我的头上,我感到一股暖流源源不断地传来。我感觉我的意识开始软化,我的身体开始轻盈。“现在体验一下你的身体。”巴克说到。我发现自己的清明意识还在,然而,身体开始透明,开始转变成光芒,以至于最后,我都无法感知到自己和周围世界的边界了。巴克抽开他的手。我的身体又开始慢慢回转。光芒开始黯淡,消失,最后身体开始实体化。我的身体又回来了。我吃惊地看着巴克。“这番体验怎么样,你的自我相信了嘛,”巴克微笑道。我已经吃惊地说不出话来。“现在你对于食物的看法,也有所转变了吧。在极端的情况下,身体可以什么都不需要,除了你为它指定的需求之外,它没有任何需要。毋宁把你的身体当作服务你的工具,因为它终有朽坏的一天,即使不朽坏,总有你用腻了,想要更换的一天。甚至说到底,这不过还是在一场磅礴的梦里的游戏。梦醒了,什么都没了。所以耶稣说:‘所以我告诉你们,不要为生命忧虑吃什么,喝什么,为身体忧虑穿什么。生命不胜于饮食吗,身体不胜于衣裳吗,'对于身体的担忧源于生存的自我意识。而这些担忧又是因为对世界缺乏必要的感知造成的。这个以后我们会继续谈到。”我早已震惊了。但是一层层的疑惑也升起来。虽然我的内在对巴克说的有一种共鸣,但是我的自我还是被这些超乎寻常的想法所震惊。“你应该吃惊地说不出话来〜这是超乎你的自我意识之外的。其实现代的物理学已经差不多能给出这样的证明了。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你知道嘛,”这一问到让我回过神来。我当然知道。于是点头确认。“你看,就这一个质能方程就让人们相信了,所有的一切都是能量。然而只要稍微变化一下方程的写法,你可以看到,质量m=E/c2,说明什么,说明物质是双重光的叠加。这个或许是将来科学会加以证明的。所谓的物质,不过是多维的光的叠加效应。它还说明,所有的一切都是光。”回想到刚才的神奇体验,我也不得不颔首认同。“说到爱因斯坦,真地不得不佩服这位天才人物。我的最高原理跟他的一件轶事有点关系。”“哦,”“有本书上记载说,当某人提出一个自己认为很让人信服和合理的意见时,爱因斯坦甚至懒得争论,只是说:‘啊,多么丑陋。'一旦他觉得某个公式很丑陋,那么他就对这个公式完全失去兴趣,而且无法理解为什么其他人还会愿意花时间在这上面。他坚定地认为,在寻找理论物理的重要成果时,美感是一个指导性原则。我的最高原理就好比是爱因斯坦坚持的美感原则一样。我说过那是一个筛子的作用。但是你还不知道我要用来筛什么。你猜得到嘛,”我想了想,还真是不明白巴克到底需要最高原理来做什么。“我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搞明白古今中外,所有的宗教,所有的哲学的最高指向是什么,已经如何通达那里。而为了了解这些,我需要研究的东西几乎是海量的。所以我需要一个精巧的筛子,从历史的庞杂资讯里挑选出我需要的资讯来。我想你一定很想知道我这副筛子是怎么来的吧,〜”巴克竟然会吊我胃口。我猛点头。“那就要向你透露更多关于我们这个岛的秘密。但是我知道你准备好了。所以我可以告诉你。跟我来。”【第三章巴克的最高原理】巴克矫健地走向岛西的密林里,我紧紧跟着,自上岛来,还没有逛过那里,生怕迷路。我们穿行了二十多分钟,在密林深处,我们走到一睹断崖前。然后绕过一个隐蔽的入口,我们进入了一个圆形的大厅里。里面有几个座椅,但是和我见过的任何一种都不同。它的材质看不出来。不是木材,也不是金属或者塑料。但有可能是两者的混合。周围还有一些莫名其妙的东西,都是言语难以描述的。巴克做到一张座椅上,也让我坐下来。不知巴克启动了什么,在我们的面前出现了一个球状的三维立体投影。这是现代化的科幻电影里常常出现的高科技。不知道这个小岛哪里来的。我仔细一看,投影的是一个细胞。然后,巴克说,“我是从这里的投影里学到了某些东西,帮助我找到了我的筛子——最高原理。”接着,三维立体投影自动变换着,我隐隐感觉应该还有解说的。但是就是没有声音。巴克开口了,“它是透过心电感应来传达意识的。我说给你听。”于是我边看着三维立体投影,边听巴克解说。原来,这个三维立体投影的内容在告诉我们一些生物学上的发现。根据研究,当把正常细胞里的DNA都用Y激光破坏后,只要细胞的生存环境适宜,细胞仍然继续正常存活,以至几乎不影响。但是如果环境发生变化,细胞就出现生存障碍。而对照组的细胞就开始启动细胞核里的DNA片段,制造出新的蛋白质,来完成对新的环境的反应。这个实验表明,细胞核DNA不是细胞的脑,即不是细胞处理环境刺激,处理信息的部位。而细胞的脑是细胞膜。一个显然的理由是,DNA无法自己开启和关闭自我复制的过程。而这一切都需要外界信号的参与。这又说明,细胞的成长离不开外界环境。同时这也说明了生命的起源所在:细胞的生存离不开外界信号的参与。也就是说,细胞的生存与外界环境是息息相关的。可以简单地说:环境造就生命。细胞膜上有两种蛋白。一种负责接收外界信号,可以称之为信号蛋白,一种负责管理内外物质交换进出的通道,可以称之为开关蛋白。外界的物质能否进入细胞,就看细胞膜上是否有相应的信号蛋白,如果有,那么这个信号蛋白就会通知相应的开关蛋白,让其开启通道,让物质进入。如果没有相应的信号蛋白,物质就被挡在细胞膜外对此我大为震惊,在我的记忆里,我们通常认为,细胞核是细胞的大脑,而DNA掌管了我们的一切。仿佛我们的命运都已经被注定。除非修改DNA。但那又谈何容易。今天又一次被颠覆。哦,我的本来面目。一想到这,我起伏的心平静下来。然而,又不得不对巴克的筛子有几分存疑。怕他的筛子也是建立在不实的根基之上。那还不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巴克微笑着,继续解说这接下来的投影内容。接下来的内容是对单细胞的生理研究。发现单细胞的生存模式只有两种。一种是在有害环境下形成的保护模式。此时的细胞封闭自己的细胞膜,几乎不和外界做任何物质交换。细胞不断萎缩,最后死亡。另外一种情况下,细胞在适宜的环境下,细胞的膜不断增大,与外界的物质交换非常频繁。细胞不断生长。如果调整有害环境下的细胞到适宜的环境下,细胞又会转换到成长模式,继续开始频繁的物质交换。最后,推及到人,人体是五十万亿左右个细胞的社群。而人体的生存模式也只有两种。一种是压力状态下的保护模式。一种是轻松状态下的成长模式。而压力状态下的保护模式让人的肾上腺素长期分泌过旺,引起了人的心跳加快,血液主要流向四肢,人体进入战斗或逃逸状态,身体最耗能的免疫系统也被迫关闭,导致人体免疫力急剧下降,最终引发了身体上的各种疾病。大脑的供血不足,致使人的智力低下,状态不佳。同时作为一个巨大的细胞社群,人体遵循着一些自己的生存原则。它们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生存原则。当整体受到威胁时,社群会考虑牺牲一小部分的细胞来摆脱这个威胁。而与单细胞不同的是,对于人来说,并非所有的细胞都同时处于一个模式里。身体的细胞是两种模式并存的,但有一种模式是占主导地位。而决定细胞采取何种生存模式的决定权来自与细胞的感知能力。即细胞对环境是否有害的解读。而感知能力又形成了细胞的信念系统。信念系统又加强细胞的感知。如此成了一个牢固的循环。实验观察还表明,越聪明的细胞会变得越来越聪明,同时也让周围的细胞一起聪明起来好不容易看完这段神奇的细胞投影。巴克又领着我走出圆形大厅。外面的空气新鲜许多。知道振奋人心的时刻也要开始了。“好啦,我可以给你讲讲我的最高原理了。既然我的研究目的是宗教、哲学的最高指向,那么我就要从那些已经到达了这些最高处的人那里学习。这也是我们刚才看过的投影里的一个启发之一:聪明的细胞会更聪明,也会让周围的细胞更聪明。那么谁是已经到达了最高处的人呢,我怎么判断他就是呢,看这本身就需要筛子。通常我们把时间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尺。因为唯有亘古不变的真理才能历经时间的沧桑巨变而屹立不摇。然而时间本身就是个问题。这个以后有机会再告诉你。那么我该如何下手呢,幸好早有岛上的前辈探讨过,我很久以前跟他们学习到,如果我们的本来面目是觉知,那么就以觉知本身做为最高原理。哈,这个有点难以理解了。不过我会进一步解释。觉知本身作为最高原理,也就是说,如果谁是那有觉知的,知晓觉知的,并且保持和教导觉知的,那么我就可以向他们学习。这还意味着,我要对我学习的对象保持觉知。也就是说,我要在学习时,同时保持清明的意识,这意味着我需要一种不偏不倚的心态。然而更确切地说,我需要在每一个时刻都保有觉知。”我傻眼了。但又不知道该问些什么来搞清楚他在说什么。“那,那你怎么去筛呢,”好不容易我憋出一问句话来。“很简单,既然刚才说到,觉知是最高原理,即筛子,那么只要看看哪些宗教,哪些人是觉知的,在教导觉知,我就研究他们、他们的著作、言论或故事。而很显然,如果你知道‘佛陀'这个词语的本身意思就是‘有觉知的'那么你就不奇怪这是我会研究的第一个人。其次你看‘菩萨'的意思是‘觉有情'。这也纳入我的研究范围。但是光是这样还是不够的。要认出佛陀,得自己先成为佛陀。所以如何成为有觉知的,这才是第一位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刚才说觉知是最高原理。我要时刻保持觉知的意思。当我时刻保持觉知,我才会知道,一个时刻保持觉知的人会如何。然后我才能把他们辨识出来。所以这也是最最重要的一课,那就是:时刻保持觉知。如此,你才能体验到我说的真实性。否则就跟那些道听途说的理论没有什么两样。而且也会在以后的日子,遇到那些没有觉知的人写的东西而再一次成为墙上的芦苇。心中还会翻腾起新的波浪,感觉人生中无依无靠。觉知本身就是你的依靠,你要依靠是那清明朗朗的觉知,那无所依附的空洞。在内心深处,虚空极了,但是要无所畏惧。进入那深深的空洞。”我回想起来,曾经多少次我孤单一人,没有朋友,没有家人,在空旷的野外,在宽敞无人的房子里,我一个人静静地坐着,没有电视,没有书籍,心中也没有什么好挂念的,那种空无一物的深深虚无感油然而生。一种空洞在某个地方出现,然而每一次我都只是游离在它的周围,从来没有一次闯进去体验一番。似乎还恐惧着什么。之后便找一些事忙乎过去。既然巴克这么说了。下一次,当这种空洞再次出现时,我一定好好体验一下深入其中的感觉。因为觉知是我的本来面目,没有什么好怕的。“对于最高原理,不知道你还能想到什么更多的,”巴克问到。我想了想,似乎把握到一丝他的意识,“你是说,它能应用到人类社会的其它方面嘛,”巴克笑了笑,“是的,从最高原理,以及我的觉知本身,我们可以做出一些推理来。这里要说的是方法论。也就是研究上的方法的探讨。细胞是生物学研究也证实了我们谈到的最高原理。还记得那些关于聪明细胞的结论嘛,”我当然还记得。聪明的细胞会越来越聪明,还会让周围的细胞聪明起来。咦,“在方法论上,这个推论就是:研究卓越的人才能得到卓越的结果。研究疾病并不能获得健康。研究愚蠢并不能让人聪明。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算是卓越的人呢,这又需要一把筛子。然而我们不是有最高原理嘛,显然,只有有觉知的人才是最卓越的人。”“那社会上那些取得巨大成就的人呢,那些取得了大多数人没能做到的卓越成就的人呢,”我不禁起疑。“是的,我知道你会这么想。这还是一个价值信念系统的问题。如果你们的定义是:那些生活中对自己的一切都很满意,很感恩快乐的人才是最有成就的人。你会怎么看,说到底,还是取决于你被教导去相信什么。也就是说,是你的自我被教育成那个样子。那是你们自我的生存策略。如果你有觉知,那么,显然可以抛开一切的观念束缚。然后看看什么是真实的。再者,因为我们的本来面目都是一样,或者只是一个,那么谁总是与本来面目连接的人,就是那拥有无限可能性的人。于是,我们要把这个最卓越的意思明确表达为,那最具无限可能性的人。无论如何,这些都是一些标签或称谓。只不过是为了区分出哪些是我要研究的对象来。回想一下我们之前看过的关于细胞膜的某些内容。”说到细胞膜,我当然还记得它是细胞的大脑,它有两种特别的蛋白。还有什么,“好吧。我们就从细胞的层面来说说卓越人士吧。卓越不卓越,我们就看其是否具有最强大的生命力,看其成长和发展的状态有多好。这一点毋庸置疑吧。你看,作为一个五十万亿个细胞的社群,最重要的是什么,”我想既然是这样,生存最重要,而生存模式决定生存与否。感知决定生存模式。“感知。”“对啦。感知决定生存模式。而唯有成长模式才能让细胞更好地成长和生存。那么,你想想,最卓越的人需要什么样的感知,”我想,当然是和谐、爱的感知认定才能开启成长模式。“他们需要有对环境有爱与和谐的感知。”“那么你认为谁是最有爱与和谐的,谁在提倡爱与和谐呢,”我想了想,佛陀提倡的是“慈悲喜舍”四大无量心,耶稣提倡的是“爱主、爱邻居的博爱”,孔子教导的是“仁爱孝悌”不可思议,原来在这些伟大而类同的教导背后,依循着深厚的生物学原理〜我再次惊讶。“你也想到了。唯有追求爱与和谐的人才能算是卓越的人,唯有那样,他们的细胞才能进入成长模式。同时,沉浸在爱与和谐里的细胞才能把成长模式发展下去。那些能持续活在爱与和谐里的人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才是最为卓越的人。这个你同意嘛,”显然,我已经彻底信服了。还有什么可争辩的呢,持续的成长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嘛〜我的脑海仿佛是千年暗室被一盏明灯照亮起来,许多的迷雾都渐渐消散,我好像还感觉到自己知道了什么。但是那是一种奇特的感觉,无法捉摸。我欣喜异常地看着巴克,为他这番巧妙又神奇的解释大为赞叹,我的眼睛也透射出光芒,再看看周围的一切,那种呼吸,仿佛我才刚刚诞生一般。“那,你说你研究的是他们的最高指向,那是什么,还有,就是如何到底呢,”我缓过神来问。巴克看着远处的斜阳,沉默不语,我倒是怕我刚才的话打扰了他。他沉浸在那种美妙的状态里。仿佛阳光和他融为一体。我看着那红彤彤的落日,一种暖意在心中升腾。似乎一切的问题和烦恼都那么地无足轻重了。大自然的美丽在每一个时刻都迸发出来。而我从前却没有好好体验这一切。今天可以说是我重生的日子。我重新体验到那种生生不息,那种蓬勃动力,那种心中源源不断的暖流。那种只有在孩童时候才有的,在孩童身上才看得见的强大生命力。【第四章成就卓越的奥秘】自那天经历了那种重生的体验后,我欣喜地度过了几天。同时也对巴克的研究更加好奇了。于是又想缠着他,问长问短。跟巴克相处这么久,我感觉他是老师又是朋友。是古人所谓的“亦师亦友”的那种。心中不免惬意。对我此番海难的看法又大为改观。我甚至感恩其这次海难。让我能经历这么一番奇妙的体验。“你好巴克〜”我又在他做早操的地方合什问候他。他见了我也很高兴。那是一种慈父见了孩子的喜悦感,又有一种多年不见的老友会聚时的热泪盈眶,豪情满怀的融合感。我的内在也跟着雀跃起来。“你怎么看这次海难,”巴克突如其来地问我。“海难啊,我现在很感恩这次海难,大海上难得的经历〜”我顽皮地回答到。“不错嘛。懂得调侃自己了。你转变挺快的。你准备得比我们预先估计的还要好。今天来找我什么事啊,”他不是明知故问嘛,“我们来复习一下那天的学习怎么样,”巴克提议到。我还没来得及开口就被他抢断。不是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嘛,复习一下又何妨。看看能知道什么新东西。“你想做最卓越人士吗,”“当然。要不我想我也不会在这里了。”我肯定地说。“那么,从昨天我们对最卓越人士的探讨来看,你觉得,如果要做到最卓越人士,需要做些什么,或者说需要怎么样,”“恩,得追求爱与和谐,得让自己沉浸在爱与和谐里。要摆脱恐惧,从那些焦虑、不安、压力中解脱出来。”我一口气说了冒出来的想法。“还有呢,怎么去追求爱与和谐呢,如何沉浸在爱与和谐里呢,”巴克继续追问。“嗯...”我顿了顿,“追求爱与和谐,就是要...要去爱人、努力让自己处于和谐...”“如何爱人,”巴克不依不饶。“嗯,我想,就是给予别人关爱。多为他人服务,着想,做些事情吧。”我不太确定地说。“你曾经有这么去做嘛,”回想起来,我还真的很少那么去做。虽然曾经很多次深深地感觉到那种助人的快乐,但是自己还是很少去做那些可以再主动一些,如果世界不会更美好,但至少可以让我更开心,别人更快乐的事。想来,我还真有很多次非常懊悔自己没能伸手去做那定点的事。有一次在报刊亭,一个女生来买报纸,但是就缺两毛钱,卖报的硬是不肯少那两毛钱,那位可爱的女生只好空手走了。当时我兜里有不少硬币,顺手拿出来是毫无问题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当时就是那么木讷,直到晚上写日记回想起来,一个劲地后悔。但是也不知道自己在后悔什么。还有一次“哈哈你的故事真多啊〜”巴克打断了我的回忆。又是陈旧的磁带在播放。“为什么我这么说,却不这么去做呢,”我问到。“因为你的感知有限,因为你的自我不想跳出它的舒适区。”“那么,我该如何拓展我的感知呢,如果爱与和谐是让我们处于成长模式,那么怎么样才能让自己感知到爱与和谐呢,”我才发现问题的症结在这里。因为我无法感知到爱与和谐,所以我不愿意做出更多的帮助。“问得好。答案就在我们那天看过的三维立体投影里。”巴克说到。我回忆了半天,但是还是没有一个清晰的头绪。只好摇摇头看着巴克。“你只需要对那些讯息多一点联想和重新排序就可以了。这是人们探索自然最常用的方法。新的序列代表着新的可能性。也就是新的发明创造。而我们需要的是更多新的认识。而新的认识不过是对已知的认识重新排序而已。而往往这些重新排序后的序列给了我们巨大的冲击。这冲击来自于自我信念系统的认定。好了,谈到感知,我们当然要回溯到感知是如何被推理出来的。回想一下那段三维投影,不难回想起,是细胞膜上的信号蛋白决定了感知。而信号蛋白是由DNA解码合成的。也就是说,我们的感知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而三维投影里也告诉过我们,人的遗传因素并非单纯指的是父母的遗传物质,更多的是胚胎期和成长过程中父母的感知的后天影响。如果在胎儿期,父母的关系是和谐有爱的,那么这个婴孩的诞生将是非常健康幸福的,而且在婴孩长大到七岁,就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感知体系和信念系统。它参合了父母的感知体系和信念系统,已经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修正。也就是说,我们的早期生活深深地影响了我们一辈子的生活。”“三岁看到大,七岁定终生,〜”我想起一句俗话。“那几乎是对的。然而很奇妙的是,如果我们不迈出那么一步,我们也无法知道接下来的事情会是怎样。很多人早期形成的感知和信念系统几乎沿用了一辈子。所以就跳脱不出那个三岁看到大,七岁定终生的魔咒。然而唯有那些不断调整自己的感知和信念系统的人才能真正引导自己的命运。但是如果我们早已错过了早年的塑造期,那么该怎么办呢,还记得聪明的细胞嘛,”巴克滔滔不绝到。“记得,记得。我们就要向那些聪明的细胞学习。这是我们最快调整自己的感知和信念系统的方法〜”我仿佛发现新大陆。“是的,这就是为什么那些宗教和很多伟大的体系里都讲究师承。每个杰出的人士背后都有一个或多个杰出的老师。跟随成功者的脚步,是最快的捷径。同时,要记得,并非说,就是要模仿和效仿自己的老师。而是接受其指导,然后在适当的时机下,显化自己内在那独特的地方。而古人喻之为‘见过于师'。其实只不过是新的见解而已。至于哪些人才是我们应该找的老师,这个只要用最高原理一筛,就立马可以知道了。”“那么我怎么筛呢,怎么筛你呢,”我故意问到。同时也的确想知道答案。“哈哈,你倒会活用,很简单,保持你的觉知,同时了解我是否是有觉知的,是否在教导觉知。”“那么,如果以后我回去了,我又怎么一下子看出一个人是不是我的老师呢,”“不,我并非说要你能一下子看出来,这个对你来说还不太可能。但是藉由了解,你可以做出你的决定。”“可是,如果我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呢,”“没有什么正确或错误的决定。人生奇妙的是,不论你做了何种决定,最终都将把你带向某个特定的方向。或者换句话说,不论你认为你在进步还是在退步,你都将更进一步。也就是,哪怕你找到了一个看似错误的老师,也终将让你更进一步。这并非说让你更上一层楼。而是说,对你的意识和经历有了进一步的拓展。无论如何,你都走在你人生的道途上。”我感到巴克的话越来越难以理解了。但是依然耐心地听完。然而很快他扭转了话题。【第五章聪明的大脑开关】“我知道,我现在说的你还不大会懂。让我们继续复习关于感知的东西吧。除了跟聪明的细胞学习外,我们还要从细胞本身的结构上来探索一番。看看多么不可思议的一件事:我们整个身体,五十万亿个细胞,竟然是由一个细胞——受精卵分化成长而来。”巴克用那种特别夸张的语气和声调在调动我最深的情感。“是啊,多么不可思议啊〜”我不由自主应和到。同时心中升起了一股澎湃感。“当它不断分裂、分化,一个变多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人。同时细胞的智慧也发展出来,人类在亿万年来进化的遗传物质上,DNA根据环境信号而解码,制造适宜的蛋白质。器官和组织的分工也逐渐形成。一个拥有五十万亿细胞的社群形成了。它们的协调运作,才让一个人生存无碍,行动自如。你听说过自组织结构嘛,”“啊,”我突然被问住。“自组织,不知道。”“其实你看,整个人类社会的构成,跟细胞的智慧不是非常相像嘛〜现在的社会越来越需要精确的分工。自组织就是系统按照相互默契的某种规则,各尽其责而又协调地自动地形成有序结构。我们常常说,身体有它本身的智慧,只要我们的意识不做干预,我们的身体可以完美地运作。回归到我们的本来面目上。我们谈论身体到底是为了了解什么呢,再次回归到我的研究主题上。我在研究所有宗教和哲学的最高指向,以及找到如何通达它的途径。而我的研究表明,如果为了达到那个最高指向,我们脱离不了身体上的帮助。当然,我还没有告诉你那个最高指向。到底那个最高指向是什么呢,说出来你或许会大吃一惊。那就是醒过来。”“啊,〜”我的确吃了一惊。“看,你的确惊讶了。”“醒过来,到底是什么意思,”“它是意思是说,我们现在都在一个巨大的梦里。你、我、所有的这一切,整个大千世界都是一场梦。”“可是...可是我明明很清醒啊〜”我说到。“是的,这跟你在晚上做梦,以为自己在梦里经验的一切都是真的一样真实。”巴克停顿了一会儿。似乎在等我消化。“还记得我们之前谈论过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吧。”“记得。”“我说过,当变化一下公式的写法,我们就可以看出,这个世界的物质是光的叠加效果。就好比是电影院里放的电影那样。只是我们被放的电影是更高维度的。这是人脑的处理能力所难以理解的。但只是就左脑而言。”“为什么是就左脑而言,”我更奇怪了。“哈,我们终于谈到了这个人类最神奇的器官了〜”巴克得意地说。好像他在引导我往这里走。“是的,我早说过,我的研究表明,我们要通达最高指向,离不开身体的帮忙。而人脑是身体上最重要的一个器官。当然就要从它说起。”巴克显然很兴奋了。“人类对大脑最有突破性的发现是,人脑有两种大脑模式。简单称之为左脑模式和右脑模式。你应该知道不少吧,〜”我当然知道不少。早在初中的时候,为了让自己更聪明,我一放假就去逛小镇上的书店,在那里寻找让自己更聪明的各种方法。而很直觉的想法就是从那些介绍开发大脑的书籍开始。这些书籍里谈到最多的,也就是左脑模式和右脑模式。简单地说,左脑模式是:线性、连续性、分析、理性、语言化、抽象化。同时左脑的处理信息能力非常有限,大约是四十比特左右。计算机里二进制数一位所代表的就是一比特。也就是说,左脑能处理大约40个0和1组成的数字序列。右脑模式是:非线性、同时性、直觉性、空间化、形象化。它的特点是能在短时间内并行处理大量信息。然而知道这些有什么用呢,除了早期知道要多开发右脑,要左右脑平衡使用外,我并不知道别的。“你回忆起不少啦。我要引用的要点你也知道了。现在同样是在给你一个新的序列,让你对这些知识有一番全新的认识〜”“我洗耳恭听〜”我颔首到。“在谈论左右脑之前,我们要说点别的。只为了更好的理解和统合。还是回到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从这个方程的现实意义来看,那就是物质与能量是息息相关的。因为他们可以互相转化。也就是说,这个世界是物质与能量交缠着的宇宙。而对人来说,人是意识(能量)和身体(物质)交缠着的整体。为什么意识是能量呢,这个早有科学家对此做个精确的测量。好啦,与其告诉你一大堆实验,不如我们现在就直接做一个。”巴克随手从地上捡起一片落叶来。他让我坐到附近的石凳上。然后他将落叶放在靠我这边的石桌上。他坐在我的对面。然后他说:“注意看。”只见他闭上眼睛,大力深呼吸。虽然呼吸没有影响到落叶。但是落叶开始向他所在的方向移动。但是移动到石桌正中的时候,突然飘浮起来。然后一直停留在距石桌表面的空中一尺高的地方。我惊讶地无语。过去似乎也道听途说过这样神奇的事,但是当自己亲眼所见时,又是一番震惊。我无法解释这是怎么回事。巴克睁开眼睛,落叶也开始飘落下来。巴克说,“张开你的右手,试着去想象自己在吸引那片落叶。”我依言照做。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的手像吸尘器一样,手心是通风的管道一样。不断地把落叶吸引到我的手里来。我又张开眼睛,发现落叶已经移动到距我的手心很近的地方了。我不确定是不是我吸引来的。还是巴克在作弄我,趁我闭上眼睛的时候,放在我手边的。“哈,你竟然不相信自己也能做到。也不奇怪。你的左脑模式还是很顽固。”“告诉我,到底是怎么回事,”我有些焦急地问。“别急。我们要谈的东西还多着呐〜刚才是为了让你认识到意识是有能量的。如果你的左脑模式很强,我可以给你科学的解释:意识是一种大脑指令,是一组电信号。这个毋庸置疑。而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要么它是物质,要么他就是能量。物质本身可以转化为能量。那么归根结底,意识就是有能量的。”“是的。”我不禁同意。“其次要了解是,想想看,你能意识到你的意识。还有些你没去意识的意识。比如,你不需要在睡觉的时候担心自己会忘记呼吸。你的心脏也一天二十四小时跳动不息。这些都是需要指令,即意识来完成的。也就是说,我们其实除了有限的意识之外,我们还有那没有被意识到的意识,心理学上定名为:潜意识。也有的说是无意识,下意识等。”那就是说,我们有两种意识咯,意识和潜意识。”我总结到。是的。而你看,很奇妙的是,人们对左脑和右脑模式的研究结论,跟对意识和潜意识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有很多的相似之处。甚至可以等同之。”“哦,你是说,意识等同于其中的一种脑模式,潜意识等同于另外一个脑模式,”“嗯。差不多就是这样。你看,科学家研究分析人的意识的处理信息能力,竟然跟左脑模式一模一样。而研究右脑模式,发现它跟潜意识的快速大量处理信息能力也是一样的。但准确地说是,左脑模式连接到的是意识,右脑模式连接到的是潜意识。”“知道这些有什么用,”我好奇到。“作用很大啊。你看,如果一个人能让自己多处于右脑模式,即潜意识运作的状态里,那么他/她的能力就比在左脑模式下要来的强地多啊。也就是说,一个人在处于右脑模式的时候可以比处于左脑状态下更聪明。因为他/她是在用潜意识来处理信息。这个差别,就好像一个只会用结绳记事的人跟一个有超级计算机的人一样。”“哇,果然很有用,那么,我该怎么处于右脑模式呢,”“哈,这么快就想应用啦〜你看,之前我们谈到了潜意识的时候,我们提到的是你的呼吸,你的心跳。这些都是你身体的一部分。我的研究结果是,如果你把注意力转移到你的身体上,你就能与潜意识连接,即进入右脑模式。而最有效的方式是,透过留意你的呼吸来达到。”我不禁深深吸了一口气。“不论你把注意力投放在你的鼻子,还是大脚趾上,都是可以的。回想一下,其实历史上有很多关于连接身体而有了重大发现的趣闻。”巴克这么一提醒,我便努力回想,在历史长河里,我耳熟能详的,关于重大发现的故事,比如阿基米德洗澡是发现浮力定律。牛顿被苹果砸了一下而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但是这两个似乎跟他说的没啥关系啊。“不,如果你想象力再好一点,如果你现在就想象自己在洗澡,你拿着毛巾,擦拭着自己的身体,此时,你的注意力会在哪里,”“我会注意毛巾擦过的地方是否干了。”“也就是说,你会留意身体被毛巾擦过的那个部位的感觉,是嘛,”“是啊。”“那么...”“是啦。的确,如果这样,我就是处于右脑模式,跟潜意识连接的状态。”“对啦。只要体验一下你就知道了。那么你能体验一下牛顿被苹果砸一下的感受嘛,”我于是想象自己的头顶被苹果砸了个正着。我用右手捶了捶我的头顶,试着去体验头顶的那份痛感。显然,如果我被砸了,我是不会去想苹果,而是会留意到头顶有多痛。即使是痛,也让我处于右脑模式。但是我又想起来,似乎记载说,万有引力定律是在那之后的20多年里才被正式研究出来的。至于真正的史实就难说了。“但是,好像万有引力定律并非在被砸的时候想出来的啊,”我问到。“哈哈,你之前想到牛顿和他的苹果时,想到这个说法没有,”“没有。”“那么,你看,经过你这么一体验,你进入右脑状态,你的回忆能力也提升了。是吧,”我点点头。发现这真是不可思议。“那,牛顿被苹果砸了,到底带给他什么呢,”我问。“这是个不错的问题。你认为会带给他什么呢,”“我不知道。”“如果你知道呢,或许假设你就是知道,说说看。”“恩,他得到...了一个灵感,可是为什么还要研究20多年呢,不是一个灵感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嘛。”“通常,我们认为,似乎一个灵感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其实不然,在创造发明的过程中,灵感只是起到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但是要画龙之前,要得有画龙的这个想法。而这个想法,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前期的启发。或者叫初步灵感。而牛顿被砸的时候,得到的就是一个初步灵感,一个启发。也就是,他想到:到底是什么让苹果掉下来。这样一个启发。而后的二十多年,则是他探索和研究那个未知因素的过程。直到最后得出结论来。”“哦〜”我恍然大悟。但是为了更了解创造力,于是便问巴克到,“那么你能具体讲讲创造力的过程或步骤嘛,”“没问题。其实刚才在讨论牛顿跟他的苹果时,我们已经把几乎把创造的过程都涵盖了。第一步是:初步灵感,即启发。第二步:累积过程,收集资料、资讯等的过程。第三步:孵化阶段,重整资讯的过程,是对信息进行深化处理的过程,为酝酿新的认知序列做准备。第四步:灵感,一个新的认知序列诞生过程。第五步:实证定论,将灵感付诸实践后得出相应结果或结论的阶段。”巴克的总结好像告一段落。不过他停顿了一会儿继续说到。“当然,除此之外,我发现还有很多状况可以促使灵感到来。”“哦〜还有哪些状况呢,”我的好奇心再次被勾起。心想,这真是个聪明的细胞群〜“通常是人们在参与极限运动的时候。比如高速冲浪、攀岩、飙车等时刻。你有没有听说那些著名的作曲家、作家是如何汲取写作灵感的,”我回忆了半天,依稀记得在一张报纸上看过中国的童话大王郑渊洁先生谈他创作灵感的事。概要的内容是,一开始他是骑自行车去找灵感,灵感像雨滴一样。之后有钱了,他骑摩托车找灵感,灵感像屋檐的雨线一样。在后来卖了吉普车,开车时,灵感像喷泉一样。后来又回想到那个唱《乡村路带我回家》的著名传奇歌手约翰•丹佛。他的很多灵感是在开直升机、滑雪的时候产生的。巴克又像往常那样,读取到了我的想法。于是他说:“是的。你看,有点神奇的是中文里的‘快乐'这个词。人在什么时候比较快乐呢,在‘快'的时候。开直升机、滑雪、冲浪、飙车,还有急速下降蹦极的时候。”我突然想起来,初中的时候,下了晚自习放学回家,由于时间比较晚,大街上都没有什么车和人了,于是我和同学都以那种超快的速度骑车回家。那一路的感觉真的是非常快乐。难怪当时回家都不累,而且要等磨蹭到平静了才能休息。原来如此啊〜但是我感觉这些状况似乎很极端,除了飙自行车外,其他的我都没机会参与。似乎大多数人也很少有那个机会去做。难道就没有点简单上手的方式嘛,“有的。”巴克读到了我的心思。“是什么,”“之前说过,你要做的,不过就是要让你的大脑模式处于右脑模式而已。此时,它会分泌一种叫大脑吗啡的物质,有些类似于兴奋剂,但它是让身体产生幸福感的健康物质。”巴克又停顿了一下,我似乎感觉到他在感受我当前的理解力,似乎在准备讲一些较为难理解的东西了。第六章“活在当下”的奥秘】“哈哈,你的感受力很好啊〜”巴克笑到。真拿他没辙。“是嘛,”我明知故问。“是的。既然是的,我就讲咯〜”“好啊〜”我应和到。“这里要讲的是左脑模式和右脑模式更为本质的运作方式。下面的内容可是我们岛上好几辈人研究的心血结晶哦。你可要仔细听了。”我猛点头。顿时也热血沸腾。“左脑模式,处理信息的能力非常有限。之外我们说过,大约就是四十比特左右。人脑有个奇特的运作功能是,它每次只能处于一种运作模式。而只有当左脑模式自动关闭的时候,右脑模式才能启用。那么我们的问题就是如何让左脑模式自动关闭。”巴克故意停住。我知道他在刺激我的思考能力。于是我就以我有限的想象力推理了一番。“那就是说,如果把左脑模式比作一套老旧的电脑操作系统的话,让它关机、或死机的方式是...让它超载,〜”我有点不肯定地说。“对〜你想到的这个比喻非常接近大脑真实的运作方式。超载左脑模式只是其中一种让它自动关闭的方式。而且还有一种,那就是让它处理重复的无意义指令。”“那是什么意思,”“好吧。我们一个个地说吧。先说超载。”我点头。“所谓超载,就是要让自己所要处理的信息超过左脑模式所能承载的最大值。也就是超过四十比特。”“我怎么知道什么时候是四十比特呢,”问得好。其实你不必要知道。你需要知道的是,这是一个非常容易就可以被超载的数字。”“真的嘛,”“是的。通常只有一种情况下,才会让人处于左脑模式。”巴克又顿了顿。“什么情况呢,”我急到。“你不问我也会说的。不要急。那就是沉湎于自己记忆的时候。”巴克又停顿良久。似乎在给我时间去理解这个结论。“那我们的想象呢,”我不禁想到。“其实也一样。你想想,如果没有记忆作为原材料,你的想象还可能嘛,”这么一说。倒也是。那么,沉湎于记忆就包含了回忆过去和构想未来咯。这个...“是的。你也想到了。沉湎于过去和憧憬未来用的都是左脑模式。”“那右脑模式是,活在当下,〜”我感觉没有其它的可能了。这个•••“这个不是禅宗的教导嘛,〜是不是想说这个〜”我唯有点头。似乎又看到了这个世界芸芸众生背后的大秘密〜啊〜原来•••“哈哈•••”巴克爽朗地笑开了。我也不禁开心起来。的确。简单地看,禅宗教导我们活在当下,就是让我们处于右脑模式,它与潜意识接通。这样,我们就能长期进入比左脑模式聪明地多的状态中。原来这是智慧之学。我感到这又是一个新的序列。一个新的认识。一个新的发现〜“光是这个就让你何不拢嘴啦〜”巴克笑到。我的确已经乐开花了。但似乎马上又感到自己并没有把握住“活在当下”的精义。“到底如何活在当下,”我问了出来。“看,连这样简单的问题也常常让我们不知所以。从字面意义看,那就是把你的注意力投注到当下这一刻。注意你听到的声音,你看到的事物,你身上的感觉。之前我们只谈到最后一种。”“可是,这和我们在回想一个声音,创造一个画面有什么不同呢,”“的确不同。就是那么一点小小的不同。在你做任何事时,也看着自己在做那件事。”“这是什么意思,我难道不是看着我自己在做事嘛,”我更好奇了。“不,通常你总是让你的潜意识来处理很多习惯性的动作。比如你早上起来穿衣服扣扣子,你根本看都不看,只要手摸到扣子和扣眼了,你的双手就能自动扣好。你刷牙,早就不记得牙膏的那股清新的味道。你吃饭,却从来没有品味出大米饭的香味来。你走路,从来不知道脚底下的感受为何...”我才开始感受我当下脚底的感觉,感受我全身的感觉,感觉我看着巴克的感觉。我才感觉,自己好像从来没有活过一样。难道这就是活在当下。但我好像还是没明白那微妙的不同。“这微妙的不同在于:你不但是做事的人,还是看着你做事的人。也就是说,你在意识你的意识。就像用电脑来比喻,你做事情是一个指令,你看着自己做事情是另外一个指令。当你看着自己在做事情时,你是在同时运行两个指令。而我们说过,左脑模式的是很容易被超载的。它无法同时允许两个指令。于是就超载了。自动关闭。右脑模式很容易就开启了。”“你是说,当我看什么的时候,我还要看着自己在看,当我听的时候,还要看着我在听,是这样嘛,”我似乎把握到了巴克要表达的意思。“是的。也就是,你的大脑要同时运作两个指令。其中一个指令是一直不变的,那就是在看着你自己。另外一个指令则是不断更替着处理你要处理的来自你的感官而来的信号。”“那不是有点精神分裂,”我似乎感觉这么做有些难受。“不,难受是让你的左脑模式超载的感觉。当你开始进入右脑模式,你就不会难受了。而是难以置信地好受。”他正说时,我感觉自己已经开始感觉一种内在的宁静升起。一种不动不摇的内在中心在显露。“啊,是的欸〜”我欣喜到。同时看着自己在说。“其实,这还只是超载的方式之一。”巴克又开始了新话题。“但这是最常用的方式之一。历史上的说法很多,比如:自我觉察,观照,警醒,临在,记得自己我才发现:很多过去看过的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区的大师的教导,原来都是一样的。“还有什么别的超载方式,”我突然想到巴克还没讲。“接下来的超载方式是针对右脑模式而来的。方法是,用你的注意力去觉知当下环境里的所有刺激。比如,如果你看,那么就把视觉范围内的所有东西都纳入眼帘,同时不去做具体的聚焦处理。再比如,你听周围的声音,要让所有的声音同时纳入你的注意力范围内,也就是你此时要听到我的说话声、海浪声、风声、树叶的婆娑声、鸟鸣声、你自己的呼吸声...”我的注意力处理不过来了。我发现自己早就丢失了自己看着自己的那条指令。巴克这么一提醒,我又重新开始用自己的听力来抓住周围所有的声音。“这是所谓的全面关注的超载方式。当你这样看,这样听,你就能轻易处于右脑模式。活在当下。”我全神关注于当下所有的声音。眼睛已经自动闭上,仿佛一张开,自己就要丢掉那难得的钥匙一样。我感觉自己怎么样无法做到看着所有的事物而不去聚焦。这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呢,还是用听的方式来吧〜“这种独特的方式,还有一种更深层的作用。那就是屏蔽你的信念系统。它让你平等的对待所有的声音。想想看,你现在其实主要在听我说话,如果你还去注意其他的声音,你的左脑肯定是无法处理的。这时候用看着自己在听的方式更好。”的确如其所说,我早就不能同时听他说,还要去听其它的声音了。似乎脑子真的就只能注意一种声音。这左脑模式真是小容量啊。不过很奇怪,那为什么似乎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时候都是在用左脑模式〜这是为什么,“那为什么人们大多总是处在左脑模式呢,”“喔,这是人类社会化的结果。所谓社会化,就是人们在出生后,为了适应这个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而形成的自然适应结果。或者更彻底地说,这是个后天习得的习惯。还有一个原因是,左脑模式最擅长处理单条指令。单条指令通常让左脑模式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于是人们总是沉溺或认同于自己的思想。在这些因缘巧合下,人们就自然而然地会处于左脑模式。”巴克说完,领着我往他的书房走去。我预感将有重大的秘密会被揭开...【第七章重大空白】“你看那张图,”他说着,指着书房里的西墙上的一幅图画。我们走上前去。他抬头看着最上面的那个圆圈,说,“这个代表着我们圆满的自性。或者说,代表着我们最高的本质,我们的本来面目。它也代表这宇宙的起始。稍后我会告诉你更多。这幅图可以说是一张全息图。它能诠释宇宙间一切的学问。”我指着中间的等边三角形。还没开口,巴克又开始解释。“这个等边三角形,就我们个体来说,代表着我们的信念体系。但是如果落实到我们身上,就是大脑理解层次图。这个是美国的罗伯特•蒂尔茨受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图的启发而发能力厅为■层次图的启发而发能力厅为■作为环境「时阖、地点.展出来。”“说到马斯洛,我不得不说他是个非常了不得的人物。他似乎受到某种天启,在研究了多年病理学之后,他突然开窍,得到一个启示:研究病理并不能找到健康的钥匙。于是他转而去研究那些卓越的人士。也就是他称之为自我实现了的人。而他的研究对象就是他当年所在的大学里的几位德高望重、谦虚优雅的教授。他为他们的风度和学识以及人品所折服。于是不可思议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诞生了。这是心理学上重大的突破之一。好啦,让我们看看罗伯特•蒂尔茨,我们用之前的最高原理来检测一下他的杰作。”“我听说他是对NLP(神经语言程式学)贡献顶多的一个人。他发展出来的东西非常多。对啦,NLP本身也是研究所谓的卓越人士而发展起来的。看来,的确是越聪明的细胞越来越聪明〜”我插了一句。“是的。虽然如此,但是我们只要先看看他研究的对象就可以知道了。在他的《天才的策略》(分三册)里他的研究对象是:亚里士多德,歇洛克•福尔摩斯,沃特•迪斯尼,莫扎特(第一册),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第二册),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达芬奇,尼古拉•特斯拉(第三册)。他研究的范围可真广,从2000多年前的古人到虚拟的侦探都有涉猎。话说回来,比起我的研究,他这算是小巫见大巫了。”“哈哈,那是那是,在这点上你倒是毫不谦虚。”“哈哈,事实如此嘛。”“我们就拣那个最为人称道的‘眼球转动模式(或“眼球解读线索”)'说说吧。”“根据我的调查,他们的研究起始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在《心理学准则》里的一段话,大意说的是,他发现自己的某些用脑方式跟转动他的眼球有关。后来蒂尔茨在美国三藩市的一家大脑研究机构结合大脑成像仪,研究了他们随机请来的一些人,得出了用脑跟眼球转动模式直接相关的结论。具体的说,对于一个惯用右手的人,他的左上角跟视觉性回忆有关,右上角跟视觉性想象或创造有关,左侧跟听觉回忆有关,右侧跟听觉创造有关,左下角跟自我对话有关,右下角跟感觉有关。得出这样的结论就让很多人不由得赞叹:‘眼睛是灵魂的窗户'果然不错。然而这句话说得还为时过早了。”说着,他坐了下来,在石桌上的纸上画了一副人头的线描简笔画。然后划了一个“井”他把相关的简写填进了相应的格子。然后问我:“你看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嘛,”我盯着他说的图看了又看,就是没明白他到底要说什么。于是只要看着他摇摇头。巴克继续说到。“看咯,看看他们的研究遗漏了什么。”“哦,我知道了,九宫格有三处是空白的。没有内容。难道是他们没有研究到,”“对啦。总算聪明一回了。”说着他又在正中的一个格子里写上“凝视”二字。这样,九宫格里就只剩下两个格子是空着的。沉默了一会儿,巴克说,“你坐下来,让你的眼神沿着你的鼻尖看着前方的地面。”我于是在旁边的石凳上坐下来,按照巴克的指示,用那种奇怪的方式看着地面。顿时,我感觉自己进入了一种完全不一样的状态,我不知道该如何描述。视觉上,仿佛自己看到的一切都蒙上了一层纱一样。同时脑袋里一下子空静下来。我试着跟巴克去表达这种感觉。巴克看着我点点头。“现在知道了吧。他们遗漏了非常重要的东西。不过你也知道,为什么他们会遗漏。”“我想,之前你提到过,你说单是看他们研究的对象就知道结论会如何。他们是随机研究很多普通人得出的结论。而在之前,你告诉过我,那些真正卓越的人类,是很少被研究过的。这是你喜欢研究的。也就是说,他们的结论缺失了真正重要的,即你所谓的‘最卓越人士'的参考。”“是的。你能感觉那缺失是什么嘛,尽你可能得去感觉你现在感知到的信息。”我把注意力放回到我的身体上,我的腹部,丹田的位置。感觉呼吸的起伏。某些东西在我脑袋里跳出来。“他们缺失了平静,〜”巴克点点头,并在九宫格最下一行的空格里添加了一个词语“平静”。最后,九宫格剩下了最后一个空格。我盯着那个空白,感觉它放佛在预示着一个重大的秘密。巴克接着在那里画了一个竖着的眼睛。顿时,我仿佛接通了天地线。一幅幅佛菩萨的庄严法相在脑海里闪过,法相里最特别的,异于常人的地方,就是他们的眉心上下,所谓的第三只眼的地方,发出灿烂的光芒。原来我早就知道了。巴克还是点点头,显然,他已经知道我脑海里发生的一幕幕。“这就是他们遗漏的重大发现,〜”“恩。虽然古人说‘眼观六路',但这只是常人之语。要知道还有这两个重大的空白需要填补。一个是全观。一个是内视。”说着,他在平静下面写了个“全观”一词,又在竖着的眼睛附近写上“内视”一词。我再次用那种顺着鼻尖看地面的方式去看,发现,的确是,我视野里的一切都是均匀的,均匀地模糊,虽然我可以看到所有的一切,但是都不是很清晰。“你觉知到了什么,”这么一提醒,我突然发现,我的思维早就停顿了许久。脑袋里空空的。原来自己企及已久的“无念”状态,这么容易就达到了。我看着巴克,他又开始点头,我又切换到那种鼻尖式的眼神。他说,“如果你继续这么看,你知道会怎么样嘛,”我摇摇头。继续用那种眼神看着周围的一切。巴克突然开口了,“举起你的手指头,对着灰色的天空去看。”我依言而行。我的视野里出现了两根手指头,我知道,这是左右眼交叉观看的结果。“看着指头的边缘,以穿透手指的方式看过去,留意手指的边缘,看看你看到什么了。”远处灰色的天空成为背景。我看着暗淡光线下的指头,在盯了一段时间后,突然,指头周围出现一圈非常明亮的光线,轮廓跟指头的曲线完全吻合,但是又不在手指上,而是离手指有2到3毫米的距离。明亮的光芒闪现出来。我惊讶得说不出话来。巴克显然已经知道了。他又指示说,“看看远方的那棵树。看它的边缘。”我依言望去。只见树木的周围起了一层白雾状的东西。一种比树木轮廓更大一点的白色状的东西呈现出来。我转过头来看着巴克,想问他到底我看到的是什么。同时我以这种奇怪的眼神看着他的头的轮廓。巴克也盯着我看,“你看见的是能量,是物体发出的灵光。”

突然间,我看到了巴克头顶周围出现了淡蓝色的光晕。我脑海里又闪现出曾经看过的佛陀、耶稣的一些画像,他们的身体周围都有金色或白色的光芒,尤其是脑袋的四周有一圈圈的光晕。我想到了罗素说过的一句话:“世界上并不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