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典诗词表达技巧鉴赏(一)
修辞手法考点导读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表达技巧1、整体了解表达技巧。2、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效果。学习目标:修辞手法
比喻、借代、夸张、对偶、
比拟、排比、设问、反问、
起兴、双关、叠词、互文等;表现手法:
文艺表现方法虚实结合、用典、联想想像、衬托(正衬或反衬)烘托、渲染、象征、对比、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对写法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动静结合、多角度描写、细节描写、渲染、白描篇章结构先景后情、先情后景、以景结情、重章叠句、卒章显志、抑扬、
伏笔铺垫、照应、以小见大、对比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双关叠词互文练习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洞庭君山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比喻能将抽象化为具体,能将无形化为有形。比喻思考:
你能想起哪些“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的诗句?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踏莎行》)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不直接说出要表达的事物,而借用相关事物代替。
用借代的手法可以使语言简练、含蓄,同时,能突现描写对象的特征,引发读者联想。2、借代“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李贺的《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吴钩",古代吴地生产的一种弯刀。这里代指精良的武器。借代①诗中以“丝竹”代音乐;
②诗中的“鞍马”代客人;
③诗中以“杜康”代酒。①“终岁不闻丝竹声”
------白居易《琵琶行》
②“门前冷落鞍马稀”
------白居易《琵琶行》③“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曹操《短歌行》借代“长安”原为汉唐的都城,后世也作为其国都的代称。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借代3、夸张
为了表达某种强烈的感情,突出事物的某个特征,作者借助于想象,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夸张诗中的“三万里”“五千仞”“上摩天”“泪尽”都是夸张,正是这些夸张描写,把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对苟且偷安、不去收复失地的求和派的愤懑,以及对遗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是指把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的两个句子或短语对称地排列在一起。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4、对偶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能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还可使诗人的表意更加丰富。5、比拟山园小梅[1]众芳摇落独暄妍[2],占尽风情向小园[3]。疏影横斜水清浅[4],暗香浮动月黄昏[5]。霜禽欲下先偷眼[6],粉蝶如知合断魂[7]。幸有微吟可相狎[8],不须檀板共金尊[9]。【注释】[2]暄妍:明媚鲜丽,形容梅花开得茂盛美好。[4]疏影:疏淡的梅枝花影。[6]霜禽:依林逋“梅妻鹤子”之情趣,解作“白鹤”为佳[7]合:应。断魂:销魂,形容神往。[8]微吟:低吟。狎:亲近,抚爱。[9]檀板:檀木制成的拍板,此处指歌唱。金尊:金樽,精美的酒杯,此处指饮酒。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了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诗歌细腻生动地描绘了春夜雨景,并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夜雨的神奇,喜悦之情跃然纸上。比拟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清平乐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该词运用拟人的修辞,赋予抽象的“春”以具体的人的特征。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爱春惜春之情溢于言表,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比拟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6、排比这种修辞在诗词中称为“列锦”运用此修辞可达到的艺术效果是:
①凝炼美。如:陆游的《书愤》中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两句,诗人虽然省去了若干词语,只选取了几个关键名词,但并不影响意义的完整表达,语言凝练,意境开阔。列锦②含蓄美。含蓄,就是不把意思直接完全说出来,而是委婉地道出真意,从而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
北宋柳永的名篇《雨霖铃》中的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诗篇抒写的是恋人之间的离愁别恨。诗人选择了“杨柳岸”这个颇能惹人缱绻情思的场景,再把“晓风”、“残月”这两个色调上一清新、一凄惋形象剪接进去,自然而然地形成一个朦胧、深远又带点神秘意味的艺术境界。仔细品味,诗人诸多无法直言表达的情愫,全都寄寓在这些名词连成的画面中,使人可以“心领神会”,而且越咀嚼越觉得情致缠绵、余韵深长了。列锦③意境美。马致远的《天沙净·秋思》前三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叠用九个名词,写出九种典型事物,形象地展示了一幅野郊秋游图。这三句表面写景,实则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尤其是“枯、老、昏、小、古、瘦”等词的运用,有力地渲染出游子那种长期羁旅在外,不得与家人团聚的凄戚怅惆、郁闷悲苦的思想感情。情和景熔铸成一个浑然天成的艺术整体,创造出萧瑟苍茫、深沉隽永的意境,给人留下强烈而深刻的印象。难怪王国维赞曰:“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佳境。”(《人间词话》)列锦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或者故作疑问,自己不答,让读者去思索体会。作用: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7、设问“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设问
如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开头一句,以问引起。祠堂何处?锦官城外,数里之遥,远远望去,早见翠柏成林,好一片葱葱郁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武侯祠所在了。这第一联,开门见山,洒洒落落,而两句又一问一答,自开自合。设问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金陵酒肆留别♦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8、反问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反问附:杜牧《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如“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李商隐的《锦瑟》),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
9、起兴再如: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开头这句既是起兴,又是作比。诗人因物起兴,以孔雀的美丽喻兰芝。“五里”表示大体的地段。“徘徊”犹豫不前,心怀悱恻,这一句既写了兰芝的心情,又表明全诗的主题,画龙点睛。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10、双关竹枝词(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析】这是作者摹仿民歌体写的恋歌。它写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微妙复杂的心理:她爱上了一位小伙子,可还没有确实知道对方的态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虑,既欢喜,又担忧。“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道是无晴却有晴”,也就是“道是无情却有情”。双关雾露隐芙蓉
见莲不分明“莲”暗指“怜”(即“爱”)。水中的芙蓉被一层轻纱般的薄雾遮掩着,隐隐约约,朦朦胧胧,恰似他那暧昧不明的态度。既形象地描绘出对方的神情意态,也揭示出自己又爱又怨的心理。诗的意境优美,含蓄。
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35:
我念欢的的,子行由豫情。
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春思(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析】李白有相当数量的诗作描摹思妇的心理,《春思》是其中著名的一首。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春”字往往语带双关。它既指自然界的春天,又可以比喻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诗题“春思”之“春”,就包含着这样两层意思。
开头两句:“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丝”谐“思”,“枝”谐“知”,这恰和下文思归与“断肠”相关合,增强了诗句的音乐美与含蓄美。双关
叠字叠词叠句作用:增强语言的音乐美(韵律感);起强调作用,使描述的对象更
加生动形象,使思想感情的表达更
为绵密曲折。11、叠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开头十四个叠字为全诗定下了一个残秋和孤独的感情基调,渲染了词人晚年孤苦无依的生活情景以及内心深处的凄凉。有些拟声词也属于叠词,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煜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杜甫2007湖南高考题湖南卷15.阅读下面的宋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5分)
示长安君
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1]
草草杯盘供笑雨,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注:长安君为王安石(1021—1086)的大妹,工部侍郎张奎之妻,封长安县君。些诗为王安石于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出使辽国前所作。此时他尚未拜相变法。
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请就中间两联逐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答:颔联:(1)“供笑语”表达了相逢的欢乐,“话平生”则道尽了人生的沧桑:二者相互映衬,更添一层悲凉况味(2)“草草杯盘”“昏昏灯火”营造了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更容易生发悲怆之情。(3)“草草”“昏昏”是叠词妙用。“草草”可见酒菜的简单,欢聚中有些许不足;“昏昏”则烘托了人物情感,暗示了将别的伤痛。
颈联:(1)“自怜”与“又作”贯通一气,诗人借此直抒胸臆,表达了心中的万端悲慨。
(2)“湖海”久隔,“尘沙”远赴,旦夕间重逢又别,且是出使不无艰险的辽国,时空的拓展将悲意又加深了一层。
(3)“三年”言时间之长,“万里”谓距离之远,以数字入诗,一纵一横,使悲情更为浓烈。(3)“草草”“昏昏”是叠词妙用。“草草”可见酒菜的简单,欢聚中有些许不足;“昏昏”则烘托了人物情感,暗示了将别的伤痛。12、互文出于字数的约束、格律的限制或表达艺术的需要,把两个事物在上下文中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即“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
理解这种互文时,必须把上下文保留的词语结合起来,使之互相补充、彼此映衬才能现出其原意,故习惯上称之为“互文见义”。
互文见义常见诗句:1、秦时明月汉时关。《出塞》
其中“秦”与“汉”互补见义。即明月仍是秦汉时的明月,关仍是秦汉时的关,以此来映衬物是人非。并非明月属秦关属汉。
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诗》)(其上句省略了“坐我东阁床”,下句省略了“开我西阁门”。两句表达的意思是:打开东阁门在床上坐坐,又打开西阁门在床上坐坐。表达回到家中的欢喜之情。不然既开的是东阁门,怎么会坐西阁床呢?)互文3、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其中“见”与“闻”互补见义。即“(当年我)常在岐王与崔九的住宅里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并非在岐王宅只见人而不闻歌;也并非在崔九堂只闻歌而不见人。)互文4、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5、主人下马客在船
------《琵琶行》6、烟笼寒水月笼沙------《泊秦淮》7、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杜甫《客至》如何理解下列诗句互文巩固练习(2007重庆卷)13.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惜牡丹花(唐)白居易惆怅阶前红牡丹,
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
夜惜衰红把火看。海棠(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
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烧高烛照红妆。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1)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4分)
(2)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2分)(1)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4分)(1)前二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花在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
后二句用了拟人手法,以花比人。(2)苏诗爱花之盛开,白诗惜花之将谢。(2007天津卷)16.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
黄氏延绿轩[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芜,丛生的草。
(1)“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2)“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参考答案(1)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富有韵律感,增强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2)表现了春光浓重,扑面而来,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2007山东卷)14.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
出关①
徐兰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2)①将馆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
②“桃花”与“雪”分别指代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200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一)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⑴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⑵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⑴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答:(1)修辞方法:对偶。“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阅读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回答问题问:“寸草心”、“三春晖”分别比喻什么?说明了什么?答:以小草比喻游子,以春天三月的阳光来比喻慈母的恩惠。说明慈母的厚爱,儿女是无法报答的。《长相思·其一》
作者: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注解】1、络纬:俗称纺织娘。2、金井阑:精美的井阑。3、簟色寒:指竹席的凉意。诗中反复抒写的似乎只是男女相思,把这种相思苦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美人如花隔云端”就不象实际生活的写照,而有比喻意味。我国古典诗歌又具有以“美人”喻所追求的理想人物的传统。而“长安”这个特定地点更暗示这里是一种政治的托寓,表明此诗的意旨在抒写诗人追求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说说你对这首诗主旨的理解。杜牧《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你如何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毛巾产品的生命周期评估考核试卷
- 社会心理学在人机交互设计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涂料配方设计考核试卷
- 电子元器件识别与应用考核试卷
- 社交心理学与消费者心理分析考核试卷
- 纺织机械的边缘计算服务发展趋势预测考核试卷
- 服装批发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考核试卷
- 禽类屠宰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考核试卷
- 海底设施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考核试卷
- 竹木材料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2025年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中考一模道德与法治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制造业自检自控流程优化计划
- 《人工智能的进展》课件
- 风湿免疫病患者结核病诊治及预防实践指南(2025版)解读课件
- 大建安-大连市建筑工程安全档案编制指南
- 上海2024-2025学年五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答案
- GB/T 45421-2025城市公共设施非物流用智能储物柜服务规范
- 2025年湖南韶旅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全国统一高考英语试卷(新课标Ⅰ卷)含答案
- 读书分享读书交流会《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课件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保障性住房建设标准(正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