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秋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过关检测A卷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1页
2022年秋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过关检测A卷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2页
2022年秋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过关检测A卷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3页
2022年秋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过关检测A卷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4页
2022年秋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过关检测A卷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第1章过关检测(A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调查到的种群密度都是估计值B.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提高保护区内珍稀动物种群的K值C.直接影响野生生物种群密度变化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D.防治害虫时,应该在某种群数量达到K/2之后再进行捕杀答案:D解析:取样调查法通常有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得到的数据都是估计值,A项正确。种群的K值大小与环境条件有关,环境条件得到改善,种群的K值就会增大,B项正确。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种群密度变化的决定因素,C项正确。对害虫的防治应该在种群数量小于K/2时进行,D项错误。2.下列关于种群特征与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B.与单子叶植物相比,样方法更适用于调查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C.呈“S”形增长的种群在数量达到K值时,增长速率为0D.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K值逐渐增大答案:D解析: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项正确。单子叶草本植物常常是丛生或蔓生的,从地上难以分辨是一株还是多株,而双子叶草本植物则容易辨别个体数目,所以样方法更适用于调查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B项正确。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时,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在K/2时增长速率最大,在K值时增长速率为0,C项正确。“J”形增长曲线没有K值,D项错误。3.图甲表示某一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乙是某时期该鱼类种群的年龄结构曲线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乙为图甲C点后该经济鱼类年龄结构曲线图B.为提高经济效益,在捕捞中最好把种群密度控制在D点C.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D.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答案:D解析:图乙表示衰退型年龄结构,图甲中CD段(不包括D点)增长率大于0,为增长型,A项错误。D点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种群数量达到K值,在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因此在捕捞中最好把种群密度控制在K/2,B项错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和种群大小的直接因素,此外性别比例、年龄结构等也影响着种群密度和种群大小,因此,仅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并不能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C项错误。D点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即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达到K值,D项正确。4.科学工作者为了监测和预报某草原鼠害的发生情况,对该地区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调查,发现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5%。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研究者通常采用标记重捕法估算某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B.最初一个月内,田鼠种群增长模型可构建为Nt=N0λt,其中λ为1.015C.最初一个月内,田鼠的生存环境空间充裕、食物充足、气候适宜D.数月之后,当田鼠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期答案:D解析:数月之后,当田鼠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不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期,有害动物的防治应在种群数量达K/2前。5.下图为自然界中某动物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2000只B.t2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C.t1时以该种群为食的天敌数量最多D.t1~t2种群数量变化与食物等因素有关答案:D解析:环境容纳量指的是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由曲线的变化趋势可知,该动物的数量并没有维持在2000只左右,A项错误。t2后一段时间内,该种群的数量在增加,说明t2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B项错误。如果绘出该动物与其天敌构成的捕食曲线,其天敌的数量变化曲线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其峰值的出现滞后于该动物,二者不是同步的,C项错误。在一定时间内,种群数量的变化与食物、天敌、气候、疾病等因素有关,D项正确。6.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有()①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②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试管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③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用吸管从试管中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④在血细胞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边缘多余培养液⑤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⑥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可依据“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计数⑦早期培养不需取样,培养后期每天取样一次A.①②③④⑥B.②③④⑥⑦C.①②③⑥D.②③⑤⑥答案:D解析:①培养酵母菌时,不能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④应该在盖上盖玻片之后滴培养液;⑦早期培养也要取样观察。7.下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B.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C.若C点时增加食物、减少天敌,C点可能继续上升D.CD段,东亚飞蝗的出生率远小于死亡率答案:B解析:从东亚飞蝗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看,O点到B点所对应的时间段,种群的增长大致呈“S”形,A点的种群数量大约为K/2,此时蝗虫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故防治时间应在A点之前,A项正确。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逐渐减小,但种群数量及种群密度在不断增加,B项错误。若C点时增加食物、减少天敌,则东亚飞蝗的数量会增加,C点可能继续上升,C项正确。CD段,东亚飞蝗的数量越来越少,其出生率远小于死亡率,D项正确。8.下列有关生物种群的说法,错误的是()A.预测野生北极驯鹿种群数量将减少的主要依据是其出生率<死亡率B.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C.一般可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D.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答案:A解析:年龄结构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依据,所以预测野生北极驯鹿种群数量将减少的主要依据是年龄结构。9.在分析某野生生物种群的年龄结构时,将种群分为生殖前期(甲)、生殖期(乙)及生殖后期(丙)三个年龄层,统计各年龄层的成员数目所占比例。当年龄结构处于下列哪种情况时,预示该种群需要加强保护?()A.甲>乙>丙B.丙>乙>甲C.乙>甲>丙D.甲=乙=丙答案:B解析:当丙>乙>甲时,老年个体较多,年龄结构为衰退型,此时该种群需要加强保护。10.资源的合理使用是使产量最大化,但又不影响资源的持久利用。自然种群数量增长呈“S”形曲线,假设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K,N表示种群数量。据表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曲线上的点N(K-N)/KA200.90B500.75C1000.50D1500.25E1800.10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D点之后B.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C点时进行C.渔业捕捞后需控制鱼群剩余量在C点D.(K-N)/K为0.90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答案:C解析:在种群数量变化的“S”形曲线中,环境阻力始终存在,A项错误。由题表中数据可知,在C点时该种群(K-N)/K为0.50,即N=K/2,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对蝗虫等害虫的防治,需将其数量控制在K/2(C点)以下,最好是在A点,B、D两项错误。为了获得最大利润,渔业捕捞时,应使捕捞后的剩余量维持在K/2(C点)左右,C项正确。11.某岛屿引入外来物种野兔,研究人员调查了3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并据此绘制了λ值变化曲线(如右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这30年中,该种群数量最少的年份是第15年B.第20~30年间种群以稳定的速率增长C.该种群在这30年间的增长符合“S”形增长曲线D.第20年该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答案:D解析:由于第10~20年间λ<1,种群数量越来越少,故这30年中,该种群数量最少的年份是第20年,A项错误。第20~30年间λ=1,种群数量不变,B项错误。“S”形增长曲线的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少为0,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基本不变,与题图描述不符,C项错误。第20~30年间该种群数量不变,说明第20年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D项正确。12.下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为200只。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一直呈“J”形增长B.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400只C.导致第5年到第9年这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下降、种群数量减少的原因主要包括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D.如果该种群为东方田鼠,则将其数量控制在200只左右可有效防治鼠患答案:B解析:题图表示种群增长速率与时间的关系,第1~5年,种群增长速率不断增大,种群数量增加得越来越快;第5年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增加最快;第5~9年,种群增长速率虽然逐渐减小,但种群数量依然在增加。由此可知,图示时间内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但未达到K值)。由于第5年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此时该种群数量为200只,等于K/2,故理论上K值(环境容纳量)为400只。防治鼠患时,若将其数量控制在K/2左右,则鼠种群具有最大的增长速率,很快就会恢复到较大的数量,所以应将其数量控制在200只以下。13.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下图是某藻类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种群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环境容纳量随环境温度不同而改变B.19.8℃条件下环境容纳量最小C.24.8℃条件下,第5天左右种群增长速率最大D.33.6℃条件下种群数量将维持在K值恒定不变答案:D解析:由题图可知,不同温度下环境容纳量不同,A项正确。19.8℃条件下K值最小,B项正确。24.8℃条件下,第5天左右种群数量为K/2,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项正确。种群数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K值附近波动,D项错误。14.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模型的说法,错误的是()A.种群呈现“J”形增长的前提条件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等B.呈现“S”形增长的种群,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增长所受的环境阻力加大C.种群增长数学模型的建构,通常包括以下步骤:观察并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建立模型、检验或修正模型D.种群增长的“J”形曲线有K值,只是K值较大,图中没有表示出来答案:D解析:种群呈现“J”形增长是一种理想条件下的增长,其前提条件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等,A项正确。呈现“S”形增长的种群,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密度增大,个体间由于争夺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导致种内竞争加剧,以该种群生物为食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种群增长所受的环境阻力加大,B项正确。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其建构的一般步骤包括:观察并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建立模型、检验或修正模型,C项正确。种群增长的“J”形曲线没有K值,D项错误。15.调查某种鼠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0只鼠,第二次捕获标记鼠10只,未标记鼠20只。则该种群的种群数量为()A.150只 B.100只C.80只 D.120只答案:D解析:该种群的种群数量=第一次捕捉被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捉的个体数÷第二次捕捉并被标记的个体数=40×(10+20)÷10=120(只)。16.右图是某非洲草原斑马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K1和K2不同可能是由于季节造成的草生长状态不同B.A点和C点种群数量相同,二者的年龄结构也相同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斑马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D.斑马在草原上种群数量的变化呈波动状态主要与非生物因素有关答案:B解析:K1和K2表示不同的环境容纳量,环境容纳量不同可能是由于季节造成的草生长状态不同,A项正确。A点之后种群数量增加,C点之后种群数量减少,因此A点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C点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二者的年龄结构不同,B项错误。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斑马种群数量减少,减少趋势与BC段相似,C项正确。草原环境因素如气候、温度等相对稳定,故斑马在草原上种群数量的变化呈波动状态,D项正确。17.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下列有关种群密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的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直接决定种群密度B.森林中各种群的种群密度均大于草原中的C.标记重捕法可用于调查蚯蚓的种群密度D.蚜虫、跳蝻的密度可用样方法进行调查答案:D解析: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结构可用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性别比例影响种群密度,A项错误。不能确定森林中各种群的种群密度是否大于草原中的,草原中还可能存在森林中没有的种群,B项错误。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不用于调查蚯蚓的种群密度,C项错误。样方法可用于调查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蚜虫、跳蝻)的密度,D项正确。18.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密度大的种群数量不一定多B.种群数量变化既受种群内部生物因素的影响,也受种群外部生物因素的影响C.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中处于繁殖期的个体数不一定大于衰退型种群中处于繁殖期的个体数D.样方法只能用于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答案:D解析: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密度大的种群,分布面积或体积小时,数量不一定多,A项正确。种群数量变化既受种群内部生物因素的影响,也受种群外部生物因素的影响,B项正确。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若增长型种群数量少,衰退型种群数量多,则增长型种群中处于繁殖期的个体数可能小于衰退型种群中处于繁殖期的个体数,C项正确。样方法可用于调查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的种群密度,D项错误。19.种群在理想和自然条件下分别表现出“J”形和“S”形增长。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种群“J”形增长模型(Nt=N0·λt)中,λ表示该种群的增长速率B.在自然条件下,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即K值)是固定不变的C.在鱼类养殖中,在接近K值时进行捕捞有利于该种群的可持续发展D.在“S”形曲线中,种群密度不可能同时具有相同的种群增长速率答案:D解析:在种群“J”形增长模型(Nt=N0·λt)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A项错误。在自然条件下,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即K值)会因环境的改变而改变,B项错误。在鱼类养殖中,在超过K/2时进行捕捞有利于该种群的可持续发展,C项错误。20.下图是对某地区鹿种群结构的调查结果,下列属于其种群发展趋势的是()A.总量将增加 B.环境阻力不变C.种群密度下降 D.保持稳定型增长答案:C解析:由题图可知,老年个体数多于幼年个体数,为衰退型的年龄结构,其种群的发展趋势是种群数量将降低,种群密度将下降。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0分)21.(5分)请根据下图所示的种群增长的坐标曲线,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马缨丹是一种生活在热带地区的有毒植物,为达到观赏目的,人们把它引种到夏威夷。一段时间后,马缨丹大量繁殖,对夏威夷的畜牧业造成严重威胁。图中曲线符合马缨丹的疯狂蔓延趋势。

(2)自然界中种群增长通常表现为图中的曲线。

(3)若此图表示蓝细菌爆发时某湖泊中蓝细菌的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点后,增长速率基本为0。

(4)依据自然界种群增长的特点,人们在进行狩猎或海洋捕捞作业时,应在点后进行,原因是。

答案:(1)Ⅰ(2)Ⅱ(3)F(4)EE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解析:(1)马缨丹引入夏威夷后,环境适宜,缺少天敌,所以会呈“J”形增长。(2)在自然环境中,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所以种群数量应呈“S”形增长。(3)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基本为0。(4)为了获取持续的高产,应在E点之后进行捕捞,捕捞后使种群数量维持在E点,因为E点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22.(10分)桫椤是现存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极其珍贵,堪称国宝,被众多国家列为一级保护(濒危)植物。研究人员对桫椤种群生态学特性进行了调查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桫椤种群和所处群落的特征,可采用。在小溪流两侧各取一条调查带,用调查取样。

(2)科研人员调查了福建瓜溪三个种群中桫椤的树龄大小,绘制成下图。注:Ⅰ幼苗阶段,Ⅱ幼株阶段,Ⅲ小型植株,Ⅳ中型植株,Ⅴ中大型植株,Ⅵ大型植株。①研究种群的年龄结构可以预测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趋势,但需结合生物的生存环境具体分析。由图可以看出,桫椤种群甲、乙、丙的年龄结构分别属于、、。

②从图中可以看出桫椤种群死亡高峰出现在过程中,长此以往,桫椤种群的年龄结构将变成型。

③桫椤幼苗呈集群分布,随着幼苗的生长,幼苗间的及幼苗与其他植物间的都将会加剧,从而造成种群数量变动。

答案:(1)样方法等距取样法(2)①种群数量增长型衰退型增长型②幼苗阶段→幼株阶段衰退③种内竞争种间竞争解析:(1)桫椤是一种植物,调查植物或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样方法要求随机取样,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在宽阔的地带用五点取样法,若是狭长地带用等距取样法。在小溪流两侧取一条调查带,用等距取样法。(2)根据年龄结构可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种群密度的变化,年龄结构有三种类型:增长型(幼年个体数>老年个体数)、稳定型(各个年龄阶段个体数大致相同)和衰退型(老年个体数居多)。图甲和图丙中幼年个体数居多,所以是增长型,图乙中幼年个体数较少,中大型植株较多,所以是衰退型。由题图可知,从幼苗阶段到幼株阶段过程中,种群数量大幅度下降,此时出现死亡高峰,说明幼株阶段的成活率较低,而中大型植株到大型植株的数量变化并不明显,长此以往,幼年植株逐渐减少,中大型植株越来越多,年龄结构将变成衰退型。题图中显示幼苗阶段数量居多,到幼株阶段,数量大幅度下降,所以幼苗阶段的种内竞争最为激烈。导致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还可能是幼苗与其他植物之间的竞争。所以此时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种内竞争,二是种间竞争。23.(12分)种群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形成的集合,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右图表示某区域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该图显示,在一定的范围内,随样方面积的增大,物种数。调查该区域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m2。

(2)在控制条件下将生态和生理特征十分相似的两种农作物(甲和乙)混种在一起,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后,得到下图所示结果。①当播种比例甲∶乙=8∶2时,甲的产量较甲∶乙=6∶4时(填“多”或“少”),原因是。

②如果在该条件下农作物甲单独自然生长,则其种群将出现“”形增长,其K值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案:(1)逐渐增多,并在达到最大值后保持相对稳定S0(2)①少超过了密植限度,种内竞争加剧②S阳光、矿质元素、水分等解析:(1)由题图可知,物种数目随样方面积的增加而增加,当样方面积增加到S0时,物种数目达到最大值,此后物种数目不再随样方面积的增加而增加,这说明在一定的范围内,随样方面积的增大,物种数逐渐增多,并在达到最大值后保持相对稳定。物种数达到最大值时的最小样方面积为S0,此面积是调查该区域物种数的最佳样方面积。(2)①由题图可知,当播种比例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