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 15-51-2020 广东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_第1页
DBJ 15-51-2020 广东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_第2页
DBJ 15-51-2020 广东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_第3页
DBJ 15-51-2020 广东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_第4页
DBJ 15-51-2020 广东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标准

DBJ15-51-2020备案号J10999-2020广东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esignStandardforEnergyEfficiencyofPublicBuildingsinGuangdongprovince(预览版)2020-09-28 发布 2021-02-01 实施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广东省标准广东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esignStandardforEnergyEfficiencyofPublicBuildingsinGuangdongprovinceDBJ15-51-2020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10999-2020批准部门: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实施日期:2021年02月01日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发布广东省标准《广东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公告粤建公告[2020]64号东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为广东省地方标准,编号为DBJ15-51-20204.3.1202121省实施细则》(DBJ15-51-2007)同时废止。本标准由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主编单位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并在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门户网站()公开。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20年9月28日前 言根据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发布<2016年广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粤建科函[2016]3007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以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为依据,对原广东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DBJ15-51进行修订。本标准在修订过程中,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外先进标准,并广泛征求意见。本标准包括10章及附录。主要内容有: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建筑与建筑热工;5.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6.给水排水;7.电气;8.可再生能源应用;9.超低能耗建筑;10.建筑节能设计审查。本标准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在最新修订的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4.3.1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计标准》编制组(121510500)。本标准主编单位: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参编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广州市建筑节能与墙材革新管理办公室东莞市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办公室广东省建科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珠海兴业绿色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市设计院广东南海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杨仕超唐毅孟庆林廖坚卫赵立华江刚邢华伟曹伟陈建飚吴晓瑜邓秀梅罗多任俊李继路关旋晖张宇峰杨焰文郭勇唐辉强严淑珍刘鹏陈宇震杜文淳张景玲肖建平区燕琼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丁力行徐进郑爱军罗志焱徐晓宁朱宝峰何治新金勇强胡振球PAGE\*ROMANPAGE\*ROMANIV目录总 则 1术 语 2基本规定 6建筑与建筑热工 7一般规定 7建筑设计 7围护结构热工设计 10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定 14建筑和建筑热工节能设计一般步骤 15通风与空气调节 17一般规定 17冷源与热源 17输配系统 21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 22给水排水 27一般规定 27给水与排水系统设计 27生活热水 27计量与控制 287 电 气 30一般规定 30供配电系统 30照明系统 30谐波防治 32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32用电分项计量与能耗监测 33可再生能源应用 36一般规定 36太阳能光伏系统 36太阳能热水系统 37超低能耗建筑 38一般规定 38建筑设计优化 38系统能效优化 39建筑节能设计审查 41一般规定 41按照规定性指进行建筑围护结构审查 41按照权衡判断进行设计审查 42暖通空调审查 42给水排水审查 43建筑电气审查 43建筑节能设计查资料 44附录A外墙平均传热系数的计算 59附录B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 60附录C 围护结构统计方法规定 66附录D典型外墙构造的热工性能指标 67附录E典型屋面构造的热工性能指标 89附录F 建筑围护结构外表面吸收系数 100附录G建筑热工设计常用参数 101附录H 常用建筑材料性能计算 107附录I 空调系统的冷源系统能效系数计算 110附录J建筑物内空气调节水管的经济绝热厚 113本标准用词说明 115引用标准名录 116ContentsGeneralProvisions 12Basicregulation 6BuildingandEnvelopeThermalDesign 7Generalregulation 7ArchitecturalDesign 7BuildingEnvelopeThermalDesign 10BuildingEnvelopeThermalPerformance14GeneralStepsofBuildingandBuildingThermalEnergyEfficiency 15VentilationandAirConditionin. 17Generalregulation 17HeatingandCoolingSouse 17andDistributionSystem 22VentilationandAirConditioning23SupplyandDrainage 28Generalregulation 28SupplyandDrainageSystem 28Thermal28andMeasure 29Electric. 31Generalregulation 31PowerSupplyandDistribution31Lighting. 31HarmoniousControl. 33MonitorofBuildingEquipments. 33ElectricityItemizedMeasurementandEnergyConsumptionMonitoring. 34RenewableenergyApplication 37Generalregulation 37SolarPhotovoltaicSystem 37SolarHot38UltraLowEnergyBuilding. 39GeneralRegulation. 39BuildingDesignOptimization 39SystemEnergyEfficiencyOptimization 40BuildingEnergyEfficiencyDesignReview 42GeneralRegulation 42BuildingEnvelopeReviewBasedonPrescriptiveIndicators. 42DesignReviewBasedonPerformance43VentilationandAirConditioningReview 43SupplyandDrainageReview 44ElectricReview 44BuildingEnergyEfficiencyDesignReviewMaterials 45AppendixA CalculationofAeatCoefficientofExternalWall. 59AppendixB BuildingEnvelopeThermalPerformance60AppendixC RegulationsonStatisticalMethodofBuildingEnvelope. 66AppendixD ThermalPerformanceIndexofExteriorWallEnvelope. 67AppendixE ThermalPerformanceIndexofRoofStructure. 89AppendixFAbsorbilityFactorofOuterSurfaceofBuildingEnvelope. 100AppendixG CommonParametersofBuildingThermalDesign 101AppendixH Performancecalculationofcommonbuildingmaterials… 107AppendixAppendixICalculationofEnergyEfficiencyCoefficientofColdSourceSysteminAirConditioningSystem. AppendixJEconomic Insulation Thickness of Air Conditioning Pipes Buildings. ExplanationinThisStandard 114ListofQuotedStandards 115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 117PAGEPAGE53总 则境,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建筑利用,降低建筑能耗,制定本标准。本标准适用于广东省内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应按专业分别说明该工程项目采取的节能措施,并宜说明其使用要求。150m200000m2项规定外,还应在方案阶段或初步设计阶段组织专家对节能设计进行专项论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广东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术 语openbuilding建筑正常使用时,围护结构不封闭且处于自然通风状态的建筑。透光幕墙 transparentcurtainwall可见光可直接透射入室内的幕墙。单一立面窗墙面积比singlefacadewindowtowallratio建筑某一个立面的窗户洞口面积与该立面的总面积之比,简称窗墙面积比。太阳得热系数(SHGC)solarheatgaincoefficient(门窗或透光幕墙(或透光幕墙得热量和太阳辐射被构件吸收再传入室内的得热量两部分。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buildingenvelopethermalperformancetrade-off称权衡判断。参照建筑 referencebuilding基准建筑。建筑遮阳系数 shadingcoefficientofbuildingelement(或透光围护结构部件外表面的两种情况下,接收到的两个不同太阳辐射量的比值。averageheattransfercoefficientofawindowinafacade建筑某一个立面的外窗的传热系数按各自面积加权平均的数值,简称外窗平均传热系数。传热系数(K)heattransfercoefficient位:W/(2²)。单层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K:K1/(R0.16)

(2.0.9-1)式中Rd(2.0.9-2)d——单层材料的厚度(m);λ——单层材料的导热系数[W/(m·K)]。多层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K:K1/1R2i6(2.0.3)式中iRdiii(2.0.9-4)di——单层材料的厚度(m);λi——单层材料的导热系数[W/(m·K)]。注:0.16(m2·K/W)为内外两个空气边界层的热阻值,其中外表面为0.05(m2·K/W),内表面为0.11(m2·K/W)。averageheattransfercoefficientofenvelope考虑热桥的影响后,屋面或不同朝向外墙等外围护结构(不含门窗)的传热系数。thermalinertia受到波动热作用时,材料层抵抗温度波动的能力,用热惰性指标(D)来描述。单一均质材料层的热惰性指标:DRS(2.0.11-1)式中:D——材料层的热惰性指标,无量纲;R——材料层的热阻(m2•K/W);S——材料的蓄热系数[W/(m2•K)]。多层匀质材料层组成的围护结构平壁的热惰性指标:DD1D2Dn

(2.0.11-2)式中D1、D2 Dn——各层材料的热惰性指标,无量纲,其中实体材料层的热惰性指标应按本标准公式(2.0.11-1)计算,封闭空气层的热惰性指标应为零。averagethermalinertiaindex考虑热桥的影响后,屋面或不同朝向外墙等外围护结构(不含门窗)的热惰性指标。计算由(三围护结构沿平行于热流方向按不同构造划分成若干块,再按下式计算:DA1A2An

(2.0.12)式中 ——非匀质复合围护结构的热惰性指标,无量纲;1,2„n(m2);1D2„Dn(2.0.11-1)计算。输送能效比(ER) ratioofaxialpowertotransferiedcooling(heat)quanity空调冷热水循环水泵在设计工况点的轴功率,与所输送显热交换量的比值。无因次。冷源系统能效系数(EER-sys) energyefficiencyratioofcoolingsourcesystemintegratedcoefficientofperformanceofcoiling(heat)energy净输入功率之和的比值。Comprehensiveenergyefficiencyratioofheatandcoldenergy在热回收模式下空调(热泵)设备的制冷量与回收的冷凝热量之和与设备输入功率的比值。计量装置 metering devices用来度量电、水、燃气等建筑能耗的仪表、电流互感器、脉冲采集器等辅助设备的总称。用电分项计量 itemizedmeteringofbuildingenergyconsumption数据采集的计量方式。sortedmeteringofenergyconsumptionmonitoringsystemsforenergyconsumption的在线监测与动态分析功能的软件和硬件系统的统称。太阳能保证率 solarfraction太阳能供热水、采暖或空调系统中由太阳能供给的能量占该系统总消耗能量的百分率。中国加权效率 Chinaweightedefficiency逆变器不同输入电压下反应中国日照资源特征加权总效率的平均值。瞬时效率截距 instantaneousefficiencyintercept指按标准方法测试的用来衡量集热器效率的性能指标。总热损系数 overallheatlosscoefficient集热器中吸热体对环境空气的平均传热系数。超低能耗建筑 ultra-lowenergybuilding指建筑能耗指标达到地方规定的能耗指标引导值的公共建筑。基本规定本,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符合建筑节能的目标要求。墙面积比、遮阳立面设计,减轻热岛效应等。通设计协调冷热源、冷却塔或室外机的位置。或内保温,降低外门窗、玻璃幕墙、采光顶的太阳得热系数。计协调冷却塔或室外机的位置及散热条件。外新风;空调自控系统完善,室内温度传感器的位置设置合理。合理设置计量装置及水泵变频装置。管理的需求。可再生能源利用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并做好分项计量。给排水、电气、电梯、照明、动力设备、办公设备及其他配备设备的能耗。建筑的能耗指标不应高于广东省标准《公共建筑能耗标准》DBJ/T15-126的约束值。给排水、电气、电梯、照明、动力设备、办公设备及其他配备设备。建筑用电负荷指标应符合所在地相应建筑类型用电负荷指标的限值要求。建筑与建筑热工一般规定公共建筑分类应符合下列规定:300m2300m21000m2的建筑群,应为甲类公共建筑;300m2开敞式建筑为丙类公共建筑。公共建筑的围护结构应满足《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可不做节能设计和计算。4.1.3确定。表4.1.3 代表城市建筑工分区气候分区代表性城市夏热冬冷地区韶关夏热冬暖地区北区(A区)梅州(梅县区、平远县、兴宁市、蕉岭县、梅江区)、河源(东源县、连平县、和平县、龙川县、源城区)、清远(英德市、连州市、阳山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连南瑶族自治县、佛冈县)、肇庆(怀集县)南区(B区)广州、深圳、珠海、中山、汕头、汕尾、揭阳、佛山、惠州、东莞、云浮、潮州、江门、茂名、阳江、湛江、梅州(五华县、丰顺县、大埔县)、河源(紫金县)、清远(清新区、清城区)、肇庆(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区、四会市、广宁县、德庆县、封开县)和冬季日照。设置在正东和正西、西北方向,建筑的主要功能房间宜避开夏季最大日照朝向。满足室内热舒适需求;应结合围护结构隔热和遮阳措施,降低建筑的用能需求。热源机房宜位于或靠近冷热负荷中心位置集中设置。建筑设计甲类公共建筑各单一立面窗墙面积比(包括透光幕墙)0.50。单一立面窗墙面积比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凸凹立面朝向应按其所在立面的朝向计算,其计算面积为在该立面的投影面积;楼梯间和电梯间的外墙和外窗均应参与计算;外凸窗的顶部、底部和侧面的面积不应计入外墙面积;凸窗顶部和侧面透光时,外凸窗面积应按透光部分实际面积计算。0.400.400.30。建筑各朝向外窗(包括透光幕墙)合理采用各种固定或活动式等有效的建筑外遮阳措施,外遮阳应按下列要求设计:外廊、阳台、挑檐等应纳入遮阳设计中;东西向外遮阳宜为活动式,南向外遮阳宜为水平式;建筑物外遮阳装置应兼顾通风及冬季日照。13015°;23045°;6060°(6060°);7545°(7545°)。甲类公共建筑的屋顶透光部分面积不应大于屋顶总面积的10%时,必须按本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权衡判断。公共建筑的空调房间中,除对室内温度、湿度、风速有严格要求的特殊房间(如档案库、设置开启窗时,其有效通风换气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甲类公共建筑外窗(包括透光幕墙)10%。30%。外窗(包括透光幕墙)面积的较小值。(风。设置房间空调器的建筑,无集中新风系统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中、小学教室及幼儿园活动室、寝室应设置被动式通风装置;其他公共建筑宜设置被动式通风装置。措施,当有穿堂风时,宜设门斗。建筑中庭等公共空间宜采取自然通风降温措施,必要时设置机械排风措施。建筑室内房间宜采取风扇调风补偿热舒适措施。风扇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风扇应设置在承载力满足要求的构件上,且合理设置预埋件;风扇运行不应影响室内照明;宜根据风扇的流场分布特征设计风扇的安装位置和数量;风扇转速宜多档调节。光、反光等装置将自然光引入室内。4.2.14要求:4.2.13房间内表面位置可见光反射比顶棚0.7~0.9墙面0.5~0.8地面0.3~0.5员的需求,对遮阳装置、通风换气装置进行实时的控制。空气源空调机组的室外机位的设置应满足以下规定:应设置在通风良好、安全可靠的地方,并应方便人员安装、维修及清洗。4m6m的凹槽内。应远离高温或含腐蚀性、油雾等有害气体的排风。应避免机组的噪声、气流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90%以上。足够的进风面积,否则应设置为侧面进风。室外机架空,架空采用的构造物的形式及高度应有利于室外机进风。5.3.8条的要求。无外部召唤且轿厢内一段时间无预置指令时,自动转为节能运行模式的功能。自动扶梯、自动人行步道应具备空载时暂停或低速运转的功能。围护结构热工设计根据建筑热工设计气候分区,甲类公共建筑的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应分别符合表4.3.1-1和4.3.1-2的规定,当不能满足本条的规定时,必须按本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权衡判断。表4.3.1-1 夏热冬冷地甲类公共建筑围护构工性能限值围护结构部位传热系数K[W/(m2·K)]太阳得热系数SHGC(东、南、西向/北向)屋面围护结构热惰性指标D≤2.5≤0.40—围护结构热惰性指标D>2.5≤0.50外墙(包括非透光幕墙)围护结构热惰性指标D≤2.5≤0.60—围护结构热惰性指标D>2.5≤0.80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外挑楼板≤0.70—单一立面外窗(包括透光幕墙)窗墙面积比≤0.20≤3.5—0.20<窗墙面积比≤0.30≤3.0≤0.44/0.480.30<窗墙面积比≤0.40≤2.6≤0.40/0.440.40<窗墙面积比≤0.50≤2.4≤0.35/0.400.50<窗墙面积比≤0.60≤2.2≤0.35/0.400.60<窗墙面积比≤0.70≤2.2≤0.30/0.350.70<窗墙面积比≤0.80≤2.0≤0.26/0.35窗墙面积比>0.80≤1.8≤0.24/0.30屋顶透明部分(屋顶透明部分面积≤10%)≤2.6≤0.30注:1当屋顶和墙体所用材料的热工性能指标不在本标准附录中时,必须注明有关节能材料或产品的性能指标要求。2外墙和屋顶的隔热性能应能满足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的隔热要求。表4.3.1-2 夏热冬暖地甲类公共建筑围护构工性能限值围护结构部位传热系数K[W/(m2·K)]太阳得热系数SHGC(东、南、西向/北向)屋面围护结构热惰性指标D≤2.5≤0.50—围护结构热惰性指标D>2.5≤0.70外墙(包括非透光幕墙)围护结构热惰性指标D≤2.5≤0.80—围护结构热惰性指标D>2.5≤1.5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外挑楼板≤1.50—单一立面外窗墙面积比≤0.20≤5.2≤0.40/—窗(包括透光幕墙)0.20<窗墙面积比≤0.30≤4.0≤0.40/0.400.30<窗墙面积比≤0.40≤3.0≤0.35/0.400.40<窗墙面积比≤0.50≤2.7≤0.35/0.400.50<窗墙面积比≤0.60≤2.5≤0.26/0.350.60<窗墙面积比≤0.70≤2.5≤0.24/0.300.70<窗墙面积比≤0.80≤2.5≤0.22/0.26窗墙面积比>0.80≤2.0≤0.18/0.26屋顶透明部分(屋顶透明部分面积≤10%)≤3.0≤0.30注:1当屋顶和墙体所用材料的热工性能指标不在本标准附录中时,必须注明有关节能材料或产品的性能指标要求。2外墙和屋顶的隔热性能应能满足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的隔热要求。4.3.2-14.3.2-2的规定。表4.3.2-1 夏热冬冷地甲类公共建筑围护构工性能高要求值围护结构部位传热系数K[W/(m2·K)]太阳得热系数SHGC(东、南、西向/北向)屋面围护结构热惰性指标D≤2.5≤0.32—围护结构热惰性指标D>2.5≤0.40外墙(包括非透光幕墙)围护结构热惰性指标D≤2.5≤0.50—围护结构热惰性指标D>2.5≤0.60单一立面外窗(包括透光幕墙)窗墙面积比≤0.20≤2.8—0.20<窗墙面积比≤0.30≤2.4≤0.30/0.300.30<窗墙面积比≤0.40≤2.1≤0.30/0.300.40<窗墙面积比≤0.50≤2.0≤0.28/0.300.50<窗墙面积比≤0.60≤1.8≤0.28/0.300.60<窗墙面积比≤0.70≤1.8≤0.24/0.280.70<窗墙面积比≤0.80≤1.6≤0.21/0.28窗墙面积比>0.80≤1.4≤0.19/0.24屋顶透明部分(屋顶透明部分面积≤20%)≤2.1≤0.24表4.3.2-2 夏热冬暖地甲类公共建筑围护构工性能高要求值围护结构部位传热系数K[W/(m2·K)]太阳得热系数SHGC(东、南、西向/北向)屋面围护结构热惰性指标D≤2.5≤0.32—围护结构热惰性指标D>2.5≤0.40外墙(包括非透光幕墙)围护结构热惰性指标D≤2.5≤0.70—围护结构热惰性指标D>2.5≤1.0单一立面外(幕墙)窗墙面积比≤0.20≤3.5≤0.30/—0.20<窗墙面积比≤0.30≤3.5≤0.30/0.300.30<窗墙面积比≤0.40≤3.0≤0.28/0.300.40<窗墙面积比≤0.50≤2.7≤0.28/0.300.50<窗墙面积比≤0.60≤2.5≤0.21/0.280.60<窗墙面积比≤0.70≤2.5≤0.19/0.240.70<窗墙面积比≤0.80≤2.5≤0.18/0.21窗墙面积比>0.80≤2.0≤0.14/0.21屋顶透明部分(屋顶透明部分面积≤10%)≤3.0≤0.244.3.3的规定。表4.3.3乙类公共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限值围护结构部位传热系数K[W/(m2·K)]太阳得热系数SHGC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屋面≤0.70≤0.90——外墙(包括非透光幕墙)≤1.0≤1.5——单一立面外窗(包括透光幕墙)≤3.0≤4.0≤0.52≤0.48屋顶透明部分(屋顶透明部分面积≤20%)≤3.0≤4.0≤0.35≤0.30注:1当屋顶和墙体所用材料的热工性能指标不在本标准附录中时,必须注明有关节能材料或产品的性能指标要求。2外墙和屋顶的隔热性能应能满足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的隔热要求。4.3.4的规定表4.3.4乙类公共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高要求值围护结构部位传热系数K[W/(m2·K)]太阳得热系数SHGC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屋面≤0.50≤0.70——外墙(包括非透光幕墙)≤1.0≤1.2——单一立面外窗(包括透光幕墙)≤3.0≤4.0≤0.30≤0.30屋顶透明部分(屋顶透明部分面积≤20%)≤3.0≤4.0≤0.25≤0.20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A的规定进行计算;(包括透光幕墙GB50176的有关规定计算;当设置外遮阳构件时,外窗(包括透光幕墙)的太阳得热系数应为外窗(包括透光幕墙(包括透光幕墙本身的太阳得热系GB50176的有关规定DE计取。暖时,其内表面温度不应低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及检测方法》GB/T7106-20084.1.2条的规定,并应满足下列要求:110层及以上建筑外窗的气密性不应低于7级;210层以下建筑外窗的气密性不应低于6级。建筑幕墙的气密性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幕墙》GB/T21086-20075.1.33级。光面积(门窗和玻璃幕墙)的15%,且应按同一立面透光面积(含全玻幕墙面积)均传热系数。当不能满足本条规定时,必须按本标准的规定的方法进行权衡判断。4.3.10-1取值。屋面、东墙、西墙宜采用通风隔热构造,或采取遮阳、绿化等措施;(4.3.10-24.3.10-3计算;钢结构等轻型结构体系,其外墙宜采用空气间层。表.3.101隔热措施的附加热阻值(2²K/)采取节能措施的屋顶或外墙附加热阻值(2²K/)用含水多孔材料做面层的屋面0.45屋面蓄水0.4屋面遮阳0.3东、西外遮阳墙体(透射比<0.5)0.3注:1、屋面种植植被层的附加热阻值见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2016表B.7.1;2、屋面种植、屋面遮阳等均指屋顶被植物、遮阳构件完全覆盖或遮挡的部分。表.3.102(2²K/)传热系数K[W/(m2•K)]污染修正后的太阳辐射吸收系数𝜌𝑒𝜌𝑒≤0.30.3<𝜌𝑒≤0.40.4<𝜌𝑒≤0.50.5<𝜌𝑒≤0.6夏热冬冷地区1.2<K≤1.50.190.160.120.071.0<K≤1.20.240.200.150.090.7<K≤1.00.280.230.180.11K≤0.70.400.340.250.16夏热冬暖地区(北区)2.0<K≤2.50.170.130.070.041.5<K≤2.00.210.170.090.06K≤1.50.290.220.120.07K≤0.70.610.480.250.16夏热冬暖地区(南区)2.0<K≤2.50.270.170.100.041.5<K≤2.00.330.210.130.06K≤1.50.440.290.170.07K≤0.70.950.610.360.16注:K为外墙或屋面未采用建筑反射隔热涂料的传热系数。表.3.103(2²K/)传热系数K[W/(m2•K)]污染修正后的太阳辐射吸收系数𝜌𝑒𝜌𝑒≤0.30.3<𝜌𝑒≤0.40.4<𝜌𝑒≤0.50.5<𝜌𝑒≤0.6夏热冬冷地区0.8<K≤1.00.430.330.250.180.6<K≤0.80.540.420.310.220.4<K≤0.60.710.560.420.29K≤0.41.070.830.630.44夏热冬暖地区(北区)0.8<K≤1.00.670.430.250.180.6<K≤0.80.830.540.310.220.4<K≤0.61.110.710.420.29K≤0.41.671.070.630.44夏热冬0.8<K≤1.01.000.670.430.18暖地区(南区)0.6<K≤0.81.250.830.540.220.4<K≤0.61.671.110.710.29K≤0.42.501.671.070.44门窗型材宜采用隔热和力学性能优良的铝塑共挤、铝木复合、断热铝合金等复合型材;(Low-E膜等(Low-E膜等H。在室内装修设计中,空调房间的天花、墙面、地面宜采用轻质材料。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定筑不可组合成同一单体进行节能计算。4.2.64.3.94.3.1-14.3.1-2的规定时,必须按照本标准第4.4.3、4.4.4、4.4.6条的规定进行权衡判断。进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前,应对设计建筑的热工性能进行核查;当满足表4.4.3的基本要求时,方可进行权衡判断。4.4.3围护结构部位K[/(2²K)]太阳得热系数SHGC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屋面≤0.70≤0.90——外墙(包括非透光幕墙)≤1.0≤1.5——单一立面外窗(包括透光幕墙)0.40<窗墙面积比≤0.70≤3.0≤4.0≤0.44≤0.40窗墙面积比>0.70≤2.6≤3.0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应按照下列步骤进行:GB50176外窗玻璃的可见光透射比,使之满足本标准第4.2.3条的规定;根据设计建筑生成参照建筑;计算参照建筑和设计建筑在规定条件下的全年供暖和空气调节能耗;围护结构的总体热工性能符合节能要求;4.4.2、4.4.3节能耗不大于参照建筑的供暖和空气调节能耗。4.2.6条的规定时,参照建筑的屋顶透4.2.64.3.14.3.1(包括透光幕墙未作规定时,参照建筑外窗(包括透光幕墙)的太阳得热系数应与设计建筑一致。BC供相应的原始信息和计算结果。建筑和建筑热工节能设计一般步骤4.1.3条的规定确定建筑所在地的气候分区。1.0.4条规定范围内的建筑应在初步设计或方案设计阶段进行节能论证。在建筑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利用自然通风,满足本标准第4.1.4、4.1.6条的要求。4.1.5、4.1.6条的要求。4.1.7、4.2.15条的要求。4.3.1标要求。(透明幕墙(考虑外遮阳作用4.2.6、4.3.14.4夏热冬冷地区,还应对围护结构的内表面温度进行计算,核算其是否低于露点温度。(包括透光幕墙(包括透光幕墙4.2.7条的规定。4.3.7条、4.3.8条的要求。通风与空气调节一般规定甲类公共建筑的施工图设计阶段,必须进行热负荷计算和逐项逐时的冷负荷计算。用空调系统进行供暖,不宜另设独立的集中热水供暖系统。根据建筑功能需求,经过能效分析,选择适宜的空调系统。系统冷热媒温度的选取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的有关规定。在经济技术合理时,冷媒温度宜高于常用设计温度,热媒温度宜低于常用设计温度。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宜采用分散设置的空调装置或系统:全年所需供冷、供暖时间短或采用集中供冷、供暖系统不经济;需设空气调节的房间布置分散;设有集中供冷、供暖系统的建筑中,使用时间和要求不同的房间;需增设空调系统,而难以设置机房和管道的既有公共建筑。采用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时,应符合下列要求:式和新风除湿方式;宜考虑全年对天然冷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措施。机电设备用房、厨房热加工间等发热量较大的房间的通风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季室内计算温度宜按设备正常运行最大允许温度选取,且不应低于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度取值不宜低于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冷源与热源广东省的能源和环保政策的相关规定,按下列原则综合论证确定:有可供利用的废热或工业余热的区域,冷、热源宜采用废热或工业余热。当采用可再生能源受到气候等因素的限制无法保证时,应设置辅助冷、热源。时,宜采用分布式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冷时,应采用冷热平衡的空调系统供冷供热。夏季需要供冷且冬季需要供暖的建筑,宜采用空气源热泵类型的机组作为空调冷热源。电网“削峰填谷”和节省运行费用时,宜采用蓄能系统供冷、供热。供热。宜回收利用空调冷凝热作为生活热水的热源。宜利用空调冷凝热作为空调除湿再热热源。除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外,不得采用电直接加热设备作为供暖热源及空气加湿热源:以供冷为主、供暖负荷非常小,且无法利用热泵或其他方式提供热源的建筑。夜间利用低谷电进行蓄热,且不在昼间用电高峰时段和平时段启用电热锅炉的建筑。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且其发电量能满足自身电加热用量或自身加湿用电量需求的建筑。冬季无加湿用蒸汽源,且冬季室内相对湿度控制精度≤±5%的建筑。锅炉供暖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锅炉的设计容量应根据供热系统综合最大热负荷扣除其他热源设备所承担的热负荷后确定;应根据建筑内对热源的多种需求和负荷变化,合理确定锅炉台数和单台锅炉容量的配置,单台燃油或燃气锅炉的负荷率不宜低于50%;确保锅炉在不同热负荷调节下能高效运行;除洗衣、蒸汽消毒等工艺需求必须采用蒸汽供热外,不宜采用蒸汽锅炉供热;应充分利用锅炉产生的多种余热。5.2.4的数值。表5.2.4名义工况和规定条件下锅炉的热效率(%)锅炉类型及燃料种类锅炉额定蒸发量D(t/h)/额定热功率Q(MW)D<1/Q<0.71≤D≤2/0.7≤Q≤1.42<D<6/1.4<Q<4.26≤D≤8/4.2≤Q≤5.68<D≤20/5.6<Q≤14.0D>20/Q>14.0燃油燃气锅炉重油8688轻油8890燃气8890(热泵528kW节性能优良的机型,并能满足建筑最低负荷的要求。5.1.11.1。(热泵能系数(COP应符合下列规定:水冷定频机组及风冷或蒸发冷却机组的性能系数(COP5.2.7中的数值;水冷变频离心式机组的性能系数(COP5.2.70.93倍;水冷变频螺杆式机组的性能系数(COP5.2.70.95倍;水冷定频机组及风冷或蒸发冷却机组的性能系数(COP)5.2.7求值。表5.2.7名义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冷水(热泵)机组的制冷性能系数限值(COP)类型名义制冷量CC(kW)性能系数限值COP(W/W)性能系数高要求值COP(W/W)水冷活塞式/涡旋式CC≤5284.404.66螺杆式CC≤5285.305.62528<CC≤11635.605.94CC>11635.806.15离心式CC≤11635.605.941163<CC≤21105.806.15CC>21105.906.25风冷或蒸发冷却活塞式/涡旋式CC≤503.003.18CC>503.203.39螺杆式CC≤503.003.18CC>503.203.39EER-sys5.2.85.2.8的高要I进行计算。表5.2.8空调系统的冷源系统能效系数限值(EER-sys)类型名义制冷量CC(kW)冷源系统能效系数限值EER-SYS(W/W)冷源系统能效系数高水冷活塞式/涡旋式CC≤5283.403.60螺杆式CC≤5283.703.92528<CC≤11633.904.13CC>11634.104.35离心式CC≤11634.004.241163<CC≤21104.104.35CC>21104.204.45风冷或蒸发冷却活塞式/涡旋式CC≤502.702.86CC>502.802.97螺杆式CC≤502.802.97CC>502.903.07注:本表为一级(次)泵系统的EER-sys限值。当冷/热水系统采用多级(次)泵时,当计算出的EER-sys值超过本表限值时,可根据本表推算EER-sys限值。表压力性能系数不应低于国家标准《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9576效限定值。不宜低于国家标准《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95762级的数值。空气源热泵机组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20%;冬季设计工况下,机组性能系数(COP)2.5;对于同时供冷、供暖的建筑,宜选用热回收式热泵机组。4.2.15条的要求。采用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时,其在名义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的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应符合以下要求:5.2.12的限值。5.2.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