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史前.古猿现代人类与大猩猩的共同祖先,现已发现的古猿有埃及古猿、森林古猿、腊玛古猿、保山古猿、南方古猿。科学界一般认为,埃及古猿是人类与猿类的共同祖先,一支通过森林古猿进化为现代的黑猩猩、大猩猩;一支通过腊玛古猿、南方古猿进化为现代人类,保山古猿是腊玛古猿与南方古猿之间的中间环节。.禄丰古猿1975-80年发现于云南禄丰县石灰坝煤场的第三纪褐煤地层内。经过多次的发掘,发现不少腊玛古猿化石,包括一具残头骨、若干个颌骨和I:百颗牙齿。其形态比腊玛古猿进步,更接近于人类的早•期形态。这种古猿化石在世界I:尚属首次发现。与古猿化石共生的有三趾马、剑齿虎、无角犀、河猪等中新世和I:新世的动物化石.化石所在地层的时代,为中新世的晚期或上.新世的早期,距今约800万年。.旧石器时代人类历史的最早阶段,时间大体与地质上的更新世相”3中国的旧石器时代开始于大约250万年以前,在大约•万多年前结束。其主要特徵是人类的生产工具主:要为打制石器,更为先进的细石器和磨制石器尚未出现。这一时代是人类自身发展的时代,从猿人进化为直立人,经过早期智人,再进化为晚期智人,最后成为现代人。这一时期人类的生活来源主要是捕猎野兽、鱼类和采集果实,农业和畜牧业还没有产生。在婚姻形态方面还处了男女关系松散的杂婚状态。中国普遍发现有这一时代的人类化石和文化遗物,如著名的北京人化石和西侯度遗址文化。现己发现的人类化石有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证明中国是人类的主要起源地之一。.直立人人类发展的早期阶段,已经能够直立行走并且制造石器。北京人、蓝田人、邮县人等都属于直立人。它仍带有猿类特徵,如头盖骨低平,眉骨粗壮,吻部前伸。但比猿人阶段要进步许多,脑量也增大很多,北京人的脑量平均为1043毫升,蓝田人的脑量为780毫升。其生存年代为更新世,距今约八十万年至五十万年..元谋人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属直立人。1965年发现于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附近。发现的有元谋人左右上内侧门齿,属同一青年男性个体,是中国早期直立人的代表。后来在元谋人化石所在的褐色粘上层内,发现了刮削器等石器、大量炭屑和烧骨。此外还发现二十九种哺乳动物化石,其中有爪蹄兽、剑齿虎等第二纪动物和云南马、山西轴鹿等动物。时代为早更新世晚期,据古地磁测定,距今约170万年。1986-1987年,考古学家再于元谋县发现古人类牙齿化石,估计距今约250万年。.那县人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属直立人。1975年在湖北省邮县龙骨洞中发现,化石为四枚牙齿。它们的特徵与北京人相似,说明哪县人属于直立人。一起的动物化石有嵌齿象、桑氏编鬣狗和小猪,代表的地质年代要比北京人的动物群要早,因此邮县人存在的时代可能要比北京人早,可能为早更新世。.蓝田人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属宜立人。分别发现于陕西蓝田县的公王岭和陈家窝两地。公王岭的蓝田人化石有头盖骨、鼻骨、右上颌骨和三颗臼齿,同属于一个成年人,可能是女性。头盖骨低平,额部明显倾斜,眉脊骨粗壮,骨壁厚,脑量小,估计为780毫升,吻部向前突出,表现出较为原始的形态。在蓝田人化石的层位中发现有大尖状器、砍砸器、刮削器和石球等石器。加工方法为简单的锤击法,石片一般未经第二步加工即付诸使用。共生的动物群有四十•种,其中包括大熊猫、东方剑齿象、毛冠鹿,带有强烈的南方动物群的色彩.陈家窝的蓝田人化石有下颌骨,属于一个老年女性。公王岭蓝田人距今大约80-75万年,陈家窝蓝田人距今约53万年。8.北京人旧石器时代早期,属直立人.1921年发现于北京房山县周口店龙骨山,以后经过多次发掘,发现5个头盖骨、头骨碎片、面骨、卜颌骨、股骨等化石,其中在1929年发掘到第一个北京人的头盖骨化石,震动全球考古界。可惜这些珍货标本在1941年遗失。1949年以后,经多次发掘乂发现了•些头盖骨和其他人骨化石.这样前后共发现六个头盖骨,和大量的人类骨骼化石,大体属于四十个个体。北京人的头盖骨低平,额向后倾,比猿人高。脑量平均为1043毫升,大于猿人,牙齿较猿人弱小简单,说明它们比猿人进步。但头盖骨较厚,眉脊粗壮,向前突出,面部较短,吻部前伸,牙齿比现代人粗太,说明它们保存有浓厚的原始形态,北京人生活的年代为距今约50万年。9.智人人类发展的晚期阶段,分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早期还保存较多的猿类特徵,生存时代为旧石器时代中期,距今五十万年至十万年.长阳人、丁村人、大荔人及尼人都属于早期智人,大荔人的脑量为1120毫升。晚期智人的猿类特徵己经退化,体质特徵接近现代人.山顶洞人、柳江人、资阳人及克人都属了晚期智人.山顶洞人的脑量为1300-1500毫升,男性身高达一米七四,女性身高为一米五九。他们制造的石器较为先进,并开始制作装饰品。墓葬也开始出现,如山顶洞人在尸体周围撒一些赤铁矿粉,说明他们已有了宗教和审美观念。其生存时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五万年至一万八千年。10.丁村人1口石器时代中期人类,属早期智人。距今约12万年。1953年发现于山西襄汾丁村,以后在汾河两岸发现有二十几处地点。化石有属尸一个十二、三岁少年的三枚牙齿和一个大约两岁儿童的右顶骨化石。两枚门齿齿冠舌面仍有明显的舌面隆突和指状突,但不如北京人的复杂,齿冠舌面均为中部低陷、呈铲形,与现代黄种人相接近。臼齿的咬合面的纹理也不如北京人复杂,说明他们比北京人进步。儿童的顶骨壁较北京人的小孩顶骨薄,也是人类体质进步的反映。丁村人使用的工具有砍砸器、石球、三极大尖状器、鹤嘴形厚尖状器和刮削器。其中三棱大尖状器和鹤嘴形厚尖状器富有特色,个体均厚重,它们代表的是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文化的另一个传统「河套一「村系」。11.金牛山人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届早期智人,时代为中更新世末期。1984年发现于辽宁营口金牛山。化石为一个头骨、五个脊椎骨、二根肋骨以及其他部位的骨头,全部属于一个成年男性个体,年龄为三十岁至四十岁之间,脑量为1390毫升。金牛山发现的这批化石资料之完整,在我国尚属首次。同时还发现了一些灰堆,里面有烧土、炭屑和烧骨,可能是金牛山人烧食之处.在灰堆旁边分布着大量的动物碎骨,其中有的骨头还可以看到人工敲砸的痕迹。12.大荔人中国华北地区IFI石器时代的早期智人化石,为现代蒙古人种的祖先.1978年发现于陕西省大荔县解放村附近的洛河第三阶地砂砾层中,故名。与大荔人同时出土的有石制品和哺乳动物化石,时代为中更新世末期,距今年代大约为20余万年.大荔人化石为一不足三十岁的男性头骨(缺下颌骨),其体质特徵介于直立人和早期智人之间,头顶低矮,前额扁平,上方有一横沟(这些表现出直立人的原始特徵),但吻部不甚突出,颔弓细弱,颍骨鳞部不呈三角形而呈圆鳞状,面部扁平,脑容量为1120毫升,这些是智人的进步特徵13.许家人I日石器时代早期末或中期初的人类,属直立人向早期智人过渡的类型。1973年发现于山西省阳高县许家村和河北省阳原县侯家村之间。发现的人骨化石有三个顶骨和其它骨骼化石,分别属了十几个男妇老幼不同的个体,既有七岁的幼儿,也有年过半百的老人,平均寿命大约二十岁。体质特徵有的比较原始,与北京人接近,有的较为进步,与尼安德特人类似。因此一般认为它具有从直立人向早期智人过渡的特性。据铀系法测定,他们生活的时代为距今10万年左右。许家人的一些石器如短身圆头刮削器,刃部经过细致的加工,带有细石器的特点,这在当时是代表进步的因素。另外,这里也有许多细小石器,后来华北的些细石器即发源于此。.中石器时代介于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间,生产工具仍以打制石器为主,但细石器开始盛行。这时人类生活仍然依赖于渔猎和采集,农业和畜牧业还没有出现。其年代开始于一万年以前地质上的全新世时代,延续时间很长。当黄河和长江流域等地区已经进入新石器时代,一些边远的地方如东北、内蒙古、新疆、西藏还停留在中石器时代。目前这个时代的遗址发现不多,陕西的沙苑文化、河南的灵井文化是其中的两个。.山顶洞人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人类,属晚期智人。1930年发现于北京房山县周口店龙骨山,以后经过数次发掘,发现了人类化石和一些文化遗物,时代为距今约1.8万年•人类化石共八个个体,既有婴儿,也有少年和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体质特徵已接近现代人,脑量也达到1300-1500毫升,与现代人相一致。石器有砍斫器,加工方法与北京人相同。但骨角器中的骨针是我国最早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缝纫工具。有的骨针直径只有3.3毫米,上面钻出细孔,技术已相当先进。此外,山顶洞人还出现了墓葬。在三具完整的人头骨和一些躯干骨周围,发现有散布的赤铁矿粉末和一些随葬品。这些装饰品和墓葬的出现,说明山顶洞人已经有了审美观念和宗教信仰。.氏族原始社会中以相同的血缘关系结合的人类社会群体,其成员出自一个共同的祖先。大约产生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他们往往用一种动物或植物作为本氏族的图腾标记。在氏族中,婚姻有一定的规定,禁止长辈与晚辈之间的通婚,也排斥兄弟姐妹之间的婚配,甚至禁止与母方最远的旁系亲属婚配。氏族成员的地位平等,集体劳动,平均分配,财产共享。公共事务由氏族首领管理,重大事务由氏族成员组成的氏族会议决定。氏族社会先后经过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大约在铜石并用时代由于私有制的发展而解体。17.母系氏族社会氏族社会的早.期阶段,这一时期,女性在社会中享有很高的地位,掌握氏族的领导权。世系按女性继承,子孙归属母亲。一般认为中国的仰韶文化处于母系氏族社会阶段.美洲印第安人的易洛魁氏族是典型的母系氏族社会.氏族成员死后,其财产归同氏族的人所有。同氏族的人有互相援助、保护和共同复仇的义务.氏族首领是推选出来的,一个是负责公共事务的酋长,一个是军事首领。.新石器时代这一时代的基本特徵是畜牧业和农业的产生。也就是说,人类不再完全依赖自然的赐予,开始生产自己生存所需的食物。另一重要特徵是,这一时期的生产工具出现一个大飞跃,开始磨制石器,形状规整,便于使用。与此同时,陶器、纺织、玉器出现,手工业也逐渐专业化。人类社会也发生了全新的变化。婚姻形态方而,由杂婚转变为一夫一妻制;人类群体由小规模的人群发展为规模较大的氏族社会,临漳姜寨的村落遗址就是最好的见证。一般来说,这一时代开始于一万年以前,延续时间也很长,像距今4500至2500年的美洲玛雅文明就仍属于新石器时代。中国新石器时代开始于万四千年以前,到大约五千年前结束。.杂婚早期人类还保持的一种动物特性,即群体内部男女成员之间实行杂乱的性交关系。此时尚未形成婚姻制度,每一个女子属于每一个男子,每一个男子也同样属于每一个女子.这种杂婚现在己经不存在,但在古代传说中可以找到一些痕迹..血缘群婚人类的早期婚姻形态。这种婚姻是在家庭内部,•群直系与旁系的兄弟姐妹互相通婚。典型的形式是•对配偶的子孙中每一代都互为兄弟姐妹,也互为夫妻。在亲属称谓上,无母系父系之分,祖父与外祖父、姑母与舅母等都用相同的称呼。它排斥了祖辈与孙辈、父母辈与子女辈的通婚,较人类原始的杂嫡状态要进步得多。这种婚姻现已绝迹。但卜九世纪七十年代,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在夏威夷群岛上还看到了一些残迹。.对偶婚母系氏族社会的•种婚姻形式。若干同胞的•群姐妹与同胞的•群兄弟集体通婚,男女关系并不固定,男子多妻,女子多夫,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这种形式称为「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婚是它的发展形式,其特点是男女结合短暂而不稳定,男女双方仍分属于自己的氏族,没有固定的同居生活,也没有独立的家庭经济,所生子女均属母亲所有。对偶婚本身也有很多形式,一种是双方都住在自己母亲的氏族中,通常是丈夫去女方家;一种是双方都到专为他们建筑的公房中过夫妻生活;一种是丈夫搬到妻子家中居住,称从妻居。到父系氏族社会,从妻居最终被从夫居取代。.父系氏族社会原始社会后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男子在生产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掌握了社会财富,母系氏族社会便转化为父系氏族社会。其特徵是,氏族由一个男性祖先和他的子女以及他的男性子孙的后代组成,F孙皆归属父亲。世系由男性传递,财产也按父系继承。中国的龙山文化即处于父系氏族社会阶段。.一夫一'妻制由对偶婚发展而来。它是在父系氏族社会中产生的,建立这种婚姻的口的在于确保所生的子女出自一个父亲,以继承家庭的财产。在远古的时代,•夫•妻制比较固定,不过丈夫可以解除婚姻关系,而妻子没有这种权利。中国的龙山文化就出现了一夫一妻的合葬墓。.部落由于人口的繁殖,氏族的一部分人向外开拓新的生存空间,于是产生了新的氏族。几个新老氏族结合在一起,便形成了一个部落。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名称与领上,具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经济、共同的宗教与祭祀仪式。部落内各氏族地位平等,部落最高首领称为酋长,由各氏族推选产生,公共事务由各氏族首领组成的部落议事会讨论决定。.部落联盟原始社会后期形成的部落联合组织,通常由若干近亲或近邻部落组成,结成联盟的主耍目的在了共同合作出征或自卫等军事行动。中国占代也曾出现过这样的部落及部落联合组织,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在同炎帝和蚩尤作战时,曾训练熊、黑、魏、舞、、虎六种野兽参加战斗,实际上这是用六种野兽命名的六个氏族,它们组成一个部落联盟。黄帝为有熊氏,说明熊氏族在这个联盟中居于首领的地位。部落联盟可以是血缘或近亲关系部落之间的联盟,也可以是不同部落之间的联盟。这为后来国家的出现准备了条件。.马家浜文化江浙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因1959年在浙江嘉兴马家浜首先发现而得名,其年代约与中原仰韶文化同时,主要分布在浙江北部、江苏南部和上海市,重要遗址是马家浜、青浦松泽、常州珏墩、吴兴邱城和钱山漾等。陶器以夹沙红陶和表红胎黑、外红里黑的泥质红陶为主,未见彩陶。早期有釜,晚期多鼎。石器磨制较精。晚期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大汶口文化新石器时代晚期黄河下游的•种文化,年代约为公元前4300-前2400。因1959年首先发现于山东泰安大汶口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山东半岛和鲁南,南达苏皖北部,西到河南平顶山、偃师、郑州,北达辽东半岛。根据大汶口文化内涵的不同特点,一般分为早、中、晚三期。生活用品主要是陶器,盛行三足和圈足器,早期全系手制,多红色,晚期出现轮制,多黑色和灰色。早期只见单色黑彩,中期彩陶增多,红、白、黑、赭等色均有,几何纹是其彩陶的主要图案。生产工具以磨制石器为主,早期制造粗槽,中期以后磨制精致,并用琢钻和管钻法打孔。装饰品做工精致,中期以后出现雕刻镶嵌技术。葬式以俯身直肢为主:,所土坑竖穴,晚期流行二层台结构。早期出去母系氏族社会,晚期出现男女合葬,己确立父系家长制,出现贫富分化。大汶口文化的前身是以滕州北辛遗址为代表的文化,到约公元前2400年发展为山东龙山文化。.仰韶文化距今约5000〜6000年,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文化,于1921年因在河南淹池县仰韶村发现而得名,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上游地区的陕西、河南、山西、甘肃等省。生产工具以较发达的磨制石器为主,有较发达的农业,作物为粟和黍。饲养家畜主:要是猪,并有狗。也从事狩猎、捕鱼和采集。制作陶器时,红陶器上常有彩绘的儿何形图案或动物形花纹,是仰韶文化的最明显特征,故也称彩陶文化。.龙山文化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因1928年首先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城子崖而得名。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南、陕西、山西、河北和安徽北部等地区。陶器多是轮制,少数手制,质料有细泥、细沙和粗沙三种;陶色有黑、灰、红和少数白色,火候较高,质地坚硬。除有素面磨光外,纹饰有弦纹、划纹、附加堆纹和镂孔等。器形复杂,种类繁多,盛行三足、圈足或平底,常见器有盆、豆、杯、盘、罐、鼎、鬲等。黑陶是最早发现的龙山文化的典型陶器,质地细腻,造型美观,过去乂有“黑陶文化”之称。生产工具以磨制石器为主:,有孔半月形石刃和石铲是此文化中出现的新工具.居住主要是半地穴式的圆形房屋,也有长方形,单间居多。墓地多在住地附近,多单人仰身宜肢,亦有少数男女合葬。龙山文化经历时间长,分布辽阔,各地区有不同特点与类型,一般分为山东龙山文化(约前2500—约前2000)、河南龙山文化(约前2600—约前2000)、陕西龙山文化(约前2300—约前2000)等,又各分为若干类型。龙山文化的人们已处于父系氏族社会,已出现城堡,到晚期又出现铜器。.良渚文化良渚文化因浙江余杭良渚遗址得名,主要分布在太湖地区,距今约4000年到5300年。良渚文化的玉器制作在同一文明进程的原始文化中,表现出突出的特色。良渚文化的居民以农耕生产为主要营生手段,主要作物是水稻。它是黄江下游古代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和东方早期文明的主要代表之一..河姆渡文化是中国长江卜游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因1973年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而得名,分早晚两个发展阶段,它的年代为公元前5000〜前3500年。谈文化种植和饲养经济比较发达,骨器制作比较进步。在河姆渡遗址中出土釉稻遗存,是世界土较早的人工栽培水稻,这对了研究中国水稻栽培的起源及其在世界稻作农业史上的地位,具有重大意义。河姆渡文化最具特色的是一种栽桩架板高于地面的干栏式建筑,另外,应注意在遗址中发现的水井遗迹,是中国目前所知最早的水井遗迹..红山文化距今五六千年间一个在燕山以北、大凌河与辽河上游流域活动的部落集团创造的农业文化。因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赤峰红山后遗址而得名。“女神庙”、祭坛、“积石冢”的发现,充分展示了我国北方地区史前文化的最高成就,把中华文明起源史的研究,从四千年前提早到五千年前,把中华古国的研究,从黄河流域扩大到西辽河流域。同时也规定和影响了中华礼制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格局,在中华文明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军事民主制美国民族学家摩尔根首用此术语,指古希腊荷马时代(英雄时代)部落及其联合(联盟)的组织机构。包括:议事会,由氏族长老组成:人民大会,由氏族成年男子组成;其军事首长,即“巴塞勒斯”,尚不享有阶级社会中国王的权力。古罗马人、日耳曼人、西徐亚人(斯基泰人)等,一般均经历过军事民主制。历史学上有时也用以指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个阶段。.农村公社原始社会解体过程中形成的、以地域性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二重性,即同时存在私有制和公社所有制为特征的社会组织。狭义专指具仃这一特征的农业公社;广义还包括具有这一特征的游牧公社和游猎公社。又称农民公社、毗邻公社、地域公社、农民村社,简称村社。世界各地普遍经历了农村公社发展阶段。.图腾崇拜将某种动物或植物等特定物体视作与本氏族有亲属或其他特殊关系的崇拜行为,是原始宗教的最初形式,大约出现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图腾为印第安语totem的音译,意为'‘他的亲族”或“他的氏族”,相当于是整个部族的标记。许多氏族往往以它命名。图腾崇拜的动物是不能捕杀的,只能在特殊的场合举行祭祀时才能杀死它。.禅让传说古代实行的举荐贤能之人为首领继承人的•种制度。据文献记献:有尧举舜,舜举禹,禹先举皋陶,皋陶死禹乂举益等历史故事。讲述他们登上部落首领位置后,选贤与能,把贤能者举荐为自己的继承人,并在生前就让他们辅佐自己处理政务,死后便让他正式登上首领的位置.炎帝又作赤帝,相传为上古帝王,居于姜水(即岐水),以姜为姓,为少典之子,其德火纪,以水名官,故称炎帝。曾与黄帝战与阪泉,被打败.一说即神农氏0.大禹治水传说尧舜统治时期天下洪水为害,尧命有崇氏首领鳏治水。鳏用堵塞的方法,结果失败,被舜殛死。舜乂命鳏之子禹治水。禹接受了父亲失败的教训,改用疏导的方法。禹治水期间,在外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了治平了洪水。禹的声望日隆,舜死后拥戴为部落联盟的首领,由于平治了水七,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这也为奴隶制国家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禹贡《尚书》中的一篇,作者不详。一般认为是战国时的著作。禹贡将全国分为九州,说成是禹治水后的政区制度。九州中的名山大川也说成是禹所导治的。这是不对的。但《禹贡》是我国第•部科学价值很高的地理著作夏.大禹鳏之子。曾被舜任命为司空,并继承了人父的封邑与爵称。后因治水有功,舜举荐他当上了部落联盟的首领。.家天下谓帝王把国家当作一家的私产,世代相传。禹以前的社会是大同社会,那时,一切财产都是公共所有(天下为公),首领依其才能选举产生。禹以后的社会时,国家财产成了一家私产(天下为家),私有制已成合法。所以,家天下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世袭王朝世代承袭的王朝。自从夏禹之子破坏禅让制,实行传子制度之后,为历代统治者所继承,所以这些王朝,都是世袭王朝。各个朝代的世袭制均以父死子继为其特点,一般都是传于嫡长子,在特定情况3辅以兄终弟及的办法。但都严格限定在同血统范围内选定继承人..父死子继谓父亲死后,由其子继承其一切特权。这是古代实行世袭制的核心,多指帝王之王位及领地等的继承权。在有几个儿子的情况下,多由嫡长子直接承袭。其它子弟用分封领地的办法,给予土地和臣民。.天下为私大卜.为私是与天卜为公相对而说的。私有制的出现后,原始公社制度解体了,天下的财产成了一家的私产。天子之位传子而不传贤,并由子孙来承袭被认为是理所当然。.夏文化夏人活动区域内必E朝时期的居民留下来的物质文化遗存叫夏文化。夏文化的探索,是从早于商代的非商文化中去寻找。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二里头文化和河南龙山文化是主要研幽公以偃师二里头遗址命名的二里头文化包括四期遗存,不少学者指出:第三或第四期遗存中有商文化因素出现,已进入商代纪年,应属商文化范畴。大家对第一、:期遗存可能是夏文化的认识比较一致。但它们的年代跨度与夏代积年有差距,为此不少学者认为应从更早的河南龙山文化中去寻找早期的夏文化,因为龙山文化的晚期已进入夏代纪年之内。由于缺乏文字等确切的材料作证据,所以“前对叉文化的看法都属推论,也难以统一.这一课题的探索与研究,今后将继续进行下去..夏小正《大戴礼记》篇名。内容述从正月到十二月一年时令气候,宜时之农事等生产活动,相传是夏代历书,故名。为中国现存最古老之月令书。.二里头文化以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命名的考古学文化叫二里头文化.主要分布于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由于两地遗存的文化面貌有一些差异,后者被称为东下冯类型.二里头文化包含四期文化遗存,它们的年代均比郑州二里岗商文化要早。二里头遗址第一、二期遗存的特点是:炊器有实足的鼎和平底的罐:许多器类均以平底为主;装饰纹样为方格纹、篮纹和细绳纹。第三、四期中的炊器,出现了袋足的鬲、、等,器类以圜底器为主。这些因素与二里岗期商文化相一致。结合第三期遗存中发现的大型宫殿遗址,铸铜、制骨、烧陶作坊址,说明第二期时这里是个都邑。目前,学者们对二里头文化的看法尚不统部分学者认为第三、四期中出现了与二里岗商文化相•致的文化因素,所以它应是商代都邑,很可能是汤都西亳。狭义的二里头文化应专指二里头第一、二期遗存。部分学者则认为郑州商城是亳都,二里头遗址应是夏都斟,所以它的四期遗存均为夏代遗物。围绕二里头文化的性质的讨论,将继续进行下去。.太康失国「后羿代夏」启死,其子太康继位,沉湎于声色酒食之中,政事不修,促使内部矛盾日趋尖锐,外部四夷背叛。东夷族有穷氏首领后羿看到夏王朝内部矛盾重重,藉太康外出狩猎数月不归之时,乘机掌握了夏的政权。太康死后,其弟仲康继位,仲康微弱,当了傀儡。仲康死后,其子相继位。羿把相赶走,自己当了国王,这就是史书上称作「太康失国」和「后羿代夏」的故事。.少康中兴少康在夏的贵族靡的帮助卜趁寒淀代后羿、政局混乱之时,收抚逃散人众,整顿队伍,积蓄力量终于攻灭了寒混,重建了夏朝。这一事件,历史上称为「少康中兴J。.三星堆文化四川地区的古文化,以三星堆遗址为代表的文化,学者称为"三星堆文化”,自新石器时代晚期延续至商、周之际,分布于成都一带。陶器以夹沙褐陶为主,多手制,少数轮制,不见三足器:纹饰以绳纹为最多,至晚期出现云雷纹。生产工具主要是小型磨制石器.背铜器和玉石器造型夸张,成为三星堆文化的典型特征。.鸣条之战商汤灭夏之战役。夏朝末年,夏王桀生性暴虐,嗜酒好声色,聚敛百姓贵财,建宫殿。民不堪其苦。拒谏而诛杀大臣,任意伐灭诸侯,诸侯多叛夏。商汤在伊尹的协助下,出兵伐夏桀。夏商两军在鸣条会战前商汤举行誓师,誓词即《尚书》中的《汤誓》.交战后夏军即溃,桀被流放而死。夏王朝遂被灭亡.商.武丁中兴武丁即位前,曾生活在民间,比较了解社会下层的情况。即往后注意节俭,不敢荒废政事。任用了一批贤人,提拔傅说为相,对内修政行德,对外对四周进行了一系列的战争,并取得了胜利。武「时期的商朝,地理版图和政治影响空前强大。此时的商朝达到了鼎盛,史称“武丁中兴”。之后,商王朝逐渐衰落下来。53.甲骨文商周时契刻了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金文青铜器上的铭文。青铜器有铭文始于商代中期,商代青铜器铭文般文字较少,大多仅记器主族氏、名字及所祭先人等,寥寥数字,字数最多这亦仅四十余字。周代铭文字数显著增加,内容亦有发展,多说明做器原因和用途,包括些重要的事件,到战国中晚期,长篇铭文较少,多为“物勒工名”即记载监造者名、工匠名、器名、置于所在等。铭文多为铸成,自春秋时期起有刻成的,字体亦随时代变迁而有变化。.盘庚迁殷商朝中期以来,王室内部连续发生王位纷争,前后经历了五代九王,史称“九世之乱,在此期间商朝多次迁都。盘庚继位以后,政局混乱,阶级矛盾尖锐,他为了挽救政治危机,决定再次迁都于殷。但贵族平民都反对迁都,盘庚一面劝说贵族,一面恫吓人民,强行把都城迁到殷地。迁殷后,“行汤之政”,政局才稳定下来,社会经济和文化也随之迅速发展,从此,直到商亡的二百七十三年间再未迁都。6.九世之乱商朝中期王室动乱。自仲丁后,王朝中衰,连续发生王位纷争,又屡次迁都,诸侯离叛。这一动乱历经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九王,故名。.青铜文化即青铜时代创造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大约从夏代开始,中国进入青铜时代。到了商代,青铜器的应用儿乎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由于青铜工具的锐利远胜于石器,加以当时的铸造技术可以制作出适合于不同用途的各种手工工具和农具,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因此,拥有众多人口的都邑出现了。青铜工具用了采矿业,可以采出更多的矿石。冶炼业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促使青铜铸造业的发展。这种良性循环,使中国的青铜时代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它所创造的灿烂的青铜文化,在世界文化遗产中占有独特的地位。.牧野之战周灭商之战役。周文王死后,武王做灭商准备,孟津之誓后二年,纣王残暴更甚,武王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渡孟津伐纣,诸侯会集,庸、蜀、羌、微、卢、彭、濮等方国亦出兵助周.商纣发兵十七万拒敌。甲子日晨,两军会战于牧野,商军倒戈。纣见大势已去,登上鹿台,自焚而死。武王率兵入商都,商朝灭亡。周.古公亶父周族的杰出人物,受到国人的爱戴,后世尊之为“太王”。由于受到戎族的逼迫,在他的带领卜翻过梁山,渡过漆水,来到岐山之下。周人在这里定居下来,开垦农田,建立家室,修筑城郭,完全摆脱了戎狄习俗的影响,经济生活进步很快。同时还设立五官有司,治理人民,周族开始向建立国家过渡。.孟津之誓武王率师东观兵于孟津,诸侯不约而至孟津相会助周王八百。是•次”诸侯所由用命”的重要会盟,此后诸侯多听周王指挥,火商时机成熟。.三监周武王灭商之后,以商旧都封纣王子武庚,并以殷都以东为卫,由武王弟管叔监之,殷都以西为庸,由武王弟蔡叔监之,殷都以北为邺,由武王弟霍叔监之,管叔、蔡叔、霍叔总称三监。说武王以邺封武庚,以庸封管叔,以卫封蔡叔,以监殷民,称为三监..周公东征武王在克商后二年病逝。当时「天下闻武王崩而叛J,周公为了应付危难,一方而立武王的幼子诵为周成王;另一方面,白己又亲自摄政,结果引起了内部的争权斗争。管叔、蔡叔也乘机散布流言,引起了成王对周公的怀疑。最后成王开启金滕之箱,看见策文,周公才获得信任。于是管、蔡勾结武庚起兵反周.是时武庚利用战机,联络庸、奄、薄姑、徐戎、淮夷、熊(祝融)、盈(赢)诸族共图复国,声势远比新起而内部分裂的周强大。周公和"公」内弭父兄,外抚诸侯」,经过三年东征,平定了三监叛乱。《逸周炉作雒》篇说,武庚北奔,管叔自杀,蔡叔被囚:周公征服熊、盈之旅十七国,俘淮夷之族九邑。《孟子•滕文公》篇则说,其火国五十。地居河汾之东的唐也起事策应武庚的叛乱,后为周公诛火。这次战事是继武王灭殷之后,周公为彻底征服殷族及其同盟作出的最大功绩,周王朝的统治由此奠定下来。.国人暴动厉王任用荣夷公为卿土,实行专利政策,乂命令卫巫监谤,禁止国人谈论国事,违者杀戮。国人在高压政策下,「道路以目J。召公虎规谏厉王,但监谤更甚,国人忍无可忍,于公元前841年,举行暴动,攻入王宫,厉王仓皇逃奔彘,公元前828年,厉王死丁避。.共和行政西周厉王暴虐,被国人驱逐,流亡于彘(今山西霍州东北),由大臣召穆公、周定公主持政事,称为共和行政。共和元年(前841)为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之始。十四年(前828),厉王死,太子静被拥立,是为周宣王,共和行政结束。.平王东迁西周末年,周幽王立宠妾褒姒为后,以其子伯服为嗣,废申后行业太子宜臼.周幽王H"一年(前771)宜臼逃至中国母舅家,中侯遂联合缗国和犬戎伐周,杀幽王、伯服于骊山下,西周覆灭。申侯、鲁侯、许文公掘立宜臼为王,是为平王。次年,因镐京及王畿遭战争破坏,平王得晋、郑、秦和其他诸侯之助,东迁与雒邑(今洛阳),重建周王朝,为东周之始。.井田制井田制是商周时期的•种土地制度,因为土地区划形同井,故名.井田制是从氏族社会土地公有制演变而来的,始见《孟子•媵王公上》,此外《周礼》、《汉书》、《谷梁传》、《公羊传》等均有记载。周朝施行井田制,既作为诸侯百官的俸禄等级单位元,又作为控制奴隶的计算单位。井田制下的土地一律不准买卖,只能由同姓依照嫡庶的宗法关系继承。耕种井田的农业奴隶也随着土地同属于奴隶主阶级所有,终生不得离开土地,更不准转业。所谓“井田”,就是具有一定规划由积和疆界的方块田。一家百亩,长、宽各百步的方田叫一“田”,即一个劳动力耕种的上地。井田制度卜.的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公田是由氏族社会公有土地演化而来的,保留公有的名义,实质上是贵族剥削农业劳动者的•种方式,公田上的收获全部交归国家。私田是村社成员的份地,这种份地不是固定不变的,公社成员必须按照制度定期交换份地,并跟着份地的变化而迁居,这说明劳动者对私田只有使用权、占有权,它和公田一样都归属于国家。而村社农业劳动者占有、使用私田是以在公田上无偿劳动为条件的。《周礼•地官•小司徒》述井田之制,只称“九夫为田”,不言公、私之分,说的是后期的井田制,与孟子所概括的早期情况不同,这一时期随着生产力提高,西周时三年换上易居的耕种法也逐渐取消,国家采取一次性授田,即所谓“爰田法”。共耕公田和定期重新授田之制的废止,意味着公社农业劳动者对土地私有倾向大大增强了,从而为战国时井田制最终消失理卜.伏笔。67.西周分封制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西周的分封制又称为“封建”、“分土封侯”制,即封邦建国。周灭商后,为了有效的统治被其征服的广大地区,大规模的分封诸侯,派遣王室子弟或其他贵族到各地去建设诸侯国,代表周天子行使对地方的统治权,以拱卫王室。相传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周初分封的诸侯有三类:一是王室子弟。这类诸侯国不仅数量多,所在位置也多为要冲之地,与王室关系密切,是西周诸侯国的主体部分。二是异姓诸侯。这些人虽不是王室子弟,但世代与周人有同盟关系,于是分封他们去建立诸侯国,以诸侯的身份继续为周王室效力,齐国和宋国就属于这种类型.三是古代帝王的后代。这类封国一般比较小,有的只是象征性的,在西周政治中作用不大。西周的封国,有的是原来就建立的,周重新明确了跟它们的关系,有的是经过一番开辟草莱的活动,建筑了城郭宗庙才开始建立起来的。诸侯对天子有隶属关系,有镇守疆土、捍卫王室、交纳赋税、朝觐述职的义务。诸侯在封国内是君主,初封时就是半独立状态,在封国内亦实行分封。国内土地的一部分归诸侯直辖,一部分土地作为采邑分封给他的卿大夫,卿大夫又以同样的情况分土地给士,士直接统治、剥削庶民。分封制也是与宗法制相结合的,就是嫡长子世袭制。从西向东,重要的封国在黄河北岸的是晋、卫、燕,在黄河南岸的许、蔡、陈、宋、曹、鲁、齐。东南最远的吴和建立较晚的秦和郑,后来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国。王室分封宗亲功臣的既定制度,辅以明确天子权力和诸侯义务的周礼约束,决定了王室和诸侯之间的内在关系,使中央王国对地方诸侯的纵向联系加强。同时,西周的诸侯国之间多有同宗共祖的宗亲关系或互通婚姻的姻亲关系,横向关系也较以前密切。从强化中央控制能力和促进地方之间联系两方面看,西周分封制在历史上具有积极意义。68.宗法制宗法制是古代贵族凭借血缘对族人进行统辖管理的制度,也成为统治者维护社会和政治秩序的•种重要手段。它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在商朝后期已经存在,到周朝变得更为典型和系统。狭义而言只施行与大夫、士阶层,其家族始祖一般为国君嫡长子之弟即别子,别子分出自立家族,成为该家族嫡长子继承系统的始祖,其嫡长子后裔则称为“大宗”,世袭下去,故百世不迁。始祖(别子)之庶子的子孙只继承其父,称为■■小宗”,超过五世就不再有丧服的,故五世则迁。广义而言,天子对诸侯为大宗。以此定权位,分亲疏。宗法关系的基本内容,实质上就是大宗和小宗依据自己的特殊身份,对不同范围内,包括直系和旁系亲属族人的管辖统治。宗法制与分封制相结合,亲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有效地起到了维系社会、政治秩序的作用,这就是周朝有别于•后世的一个重要特征。春秋时期,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复杂化,严格意义上的宗法制度难以维持,至战国最终瓦解。尽管宗法制C经崩溃,但宗法观念仍影响后世。.国野周代王都城郭以内称“国中”,距城百里之内称“郊”,“郊”以外称“野,一般说,“国”包括都城中及四郊之地,其居民称“国人”。“野”的居民称“野人”,或成“氓”、“野民”。各诸侯国与此类似。.西六师、殷八师西周在宗周镐京有六师,主要戍守西土,兵员来自周人,故称「西六师」。后来周公在平叛过程中,认为有必要扩建国家直属武装力量,于是,对三监的武装力量进行收编,又建立了一支八师的军事编制,兵员由周人、殷人组成,八师的戍守区在殷地,故称「殷八师」。后又因其长期驻守成周,故又称「成周八师J。71五礼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统称五礼。吉礼是对先祖与各种神只进行祈求福祥的礼节。凶礼是指哀邦国之忧的丧葬礼节,还包括对天灾人祸的哀吊。宾礼是诸侯对王的朝见、诸侯间的聘问和会盟等之礼节.军礼是战争、田猎、筑城等动员大量人力的活动的礼节,即大师之礼、大田之礼等。嘉礼是为了亲善万民的礼节,包括婚礼、冠礼、飨燕礼、庆贺礼、宾谢礼等。所有礼制,是法律的补充,强调贵贱等级的区分和贵族社会的正常运作。.周礼周礼相传由周公制定,其实是周公对夏商以来的礼乐进行增删、修改。周礼是等级社会的政治准则、道德规范和各项制度的总称。包括种种规则、典礼仪式和表示身分的舆服旌旗、宫室器用的规定等等。所谓周礼,是区分贵贱尊卑的等级教条。.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项原则,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嫡长子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长子,西周天子的王位由其嫡长子继承,而其他的庶子为别子,他们被分封到仝国各重要的战略要地。由嫡长子继承的王位可以确保周王朝世世代代大宗的地位,庶子对嫡子的大宗来说,是小宗,而在自己的封地内又为大宗,其继承者也必须是嫡长子。两周的嫡尺子继承制口的在于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社会的统治秩序。.谶服制「畿」,是指王都周围的地方。西周宗周的王畿以镐京为中心,向四周延伸各四百里:东周王畿以洛邑为中心,西与宗周王畿相接,北不过淇县,东在商丘以东,南界在江汉地区。王畿以内有封国、采邑,有畿内采邑的多为王朝的公卿大夫,他们也称诸侯。畿内封国、采邑对维护周王的统治、保障王室的财政收入极为重要.而王畿以外的诸侯,少数为王的亲戚和功臣,多数为殷商旧国或先王先臣之后。畿外诸侯国是王朝管辖区域内的行政组织,其上要职责是拱卫王室,防止外敌入侵。畿内畿外诸侯都要服事于周王,史称「畿服」».卿事寮官署名,西周置。为王室处理国政的权力机关,在内任职者称卿事。《作册令尊铭》:“王命周公子明保尹三事四方,受卿事寮。”.太史寮西周王朝史官的官署名.与卿事寮同见于《番生霞》、《毛公鼎》.掌管册命、制禄、图籍、记录历史、祭祀、占卜、礼制、时令、天文、历法等,其长官为太史,亦称尹氏,位仅次与太师。.成康之治西周门武王火商、周公东征后,建立一套礼乐典章制度,巩固了统治。成王、康王两世四卜余年,政局稳定,社会安宁,相传“刑错四r余年而不用”,为西周最繁荣昌盛之时期,后世史家称“成康之治”。.《诗经》《诗经》是我国第•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二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最初称《诗》,被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也称《诗二百》。.《仪礼》《仪礼》是先秦典籍,共17篇,叙17种典礼。托名周公所作,一般以为它成书于春秋后期,可能经过孔子的改订,主要反映了周的社会风俗、国家关系、军队征伐、典章制度等等内容,而这些制度大体土都由西周延续到春秋,可以作为了解西周礼制的依据。.工商食官西周官营手工业制度。指当时的手工业者和商贾都是官府管的奴仆,他们必须按照官府的规定和要求从事生产和贸易。在这种制度下,周王室和诸侯都有官府管理的各种手工业作坊,属司空管辖。这些手工业作坊的各类生产者称为百工,他们既是具有一定技艺水平的工匠,又是从事手工业生产的管理者。春秋.北杏之会春秋时齐国主持的一次诸侯之会。齐桓公四年(前682),宋国内乱,大夫南宫万杀宋闵公。次年,齐桓公邀宋、陈、蔡、郑等国于齐北杏(今山东东阿)相会,商讨平定宋乱。为诸侯主持天下会盟之始。会后,宋背齐,齐即联合陈、曹,又请王师参见,讨伐宋国,迫宋屈服。2.葵丘之盟春秋时齐桓公主持的一次诸侯盟会。桓公在阻止戎狄、荆楚对中原侵犯和安定王室之后,于齐桓公三十五年(前651)邀集鲁、宋、卫、许、曹诸国君于宋之葵丘(今河南民权)会盟。周襄王命卿上宰孔莅会,赐齐桓公祭肉。盟约规定:凡同盟诸侯都要和好,不要乱筑堤坝壅塞水流,不要阻碍粮食流通,不要废黜太子,不要以妾为妻,不要让妇人参与政事,不要擅杀大臣,等等。.盂之会春秋时,宋褰公为图霸而举行的诸侯之会。齐桓公死后,宋襄公执意争霸,宋襄公十二年(前639)与齐、楚盟于宋地鹿上(今安徽阜阳),要求承认他为霸王,得楚允诺.是年秋,宋襄公邀陈、蔡、许、曹、楚等国君于盂(或作霍,今河南),欲在会上成为嘉主。会上楚废约执襄公,并以襄公为人质伐宋,因宋大夫坚守不降,加之诸侯请求,楚乃群襄公。.泓之战春秋时宋国、楚国之间的战役。宋襄公十三年(前638),郑文公朝楚,宋襄公率卫、许、滕等国伐郑,楚救郑伐宋。十一月,宋、楚会战石泓(水名,今河南),宋军已列阵,楚军还在渡河,宋司马子鱼以楚兵多而宋兵少,建议乘楚军半渡而击,襄公以君子不攻处于陷地之敌不从。楚军渡后尚为布阵,子鱼又建议攻击,襄公由不从。楚军布阵后,襄公才下令进攻,宋军大败,襄公受重伤,于次年死去,宋国争霸从而结束。.城濮之战春秋时晋国、楚国之间的战役。鲁僖公二十七年(前633),楚成王率兵攻宋,宋线晋求救。次年,晋文公伐楚盟国曹、卫,晋、楚两军对峙。楚成王命楚将子玉撤兵,子玉不听。晋文公退避三舍(九十里)。四月,晋军及宋、秦、齐军与楚、陈、蔡军战丁•城濮(今山东)。晋下军先击溃陈、蔡,楚右军随之而溃。晋栾枝率部佯退,诱楚中军追击.晋中军与上军击楚左军,左军亦溃,楚全军大败,晋文公遂成霸王.6.贱土之盟春秋时晋文公称霸之盟。晋文公五年(前632)四月,文公在城濮大败楚师,五月,邀诸侯于郑的贱土(今河南原阳)相会,井"周襄王在贱士朝见,行献楚俘之礼,褰王命文公为诸侯之伯。其后,晋文公率齐、鲁、宋、蔡、郑、卫诸侯结盟。盟约规定结盟各国协力辅助王室,不得相互侵犯。这次会盟,确立了晋文公的霸主地位。.般之战春秋时秦国、晋国之间的战役。鲁僖公三十二年(前628)冬,晋文公死后,戍守郑国的秦将杞子密告秦君,谓受郑命掌管郑都北门,若潜师而来,可得其国。秦穆公命孟明视率军袭郑。次年春,秦军因密谋泄露,灭滑后还师。晋布兵于骰(今河南三门峡)以待秦军。四月,秦军至,遭伏击,全军覆没,主帅孟明视等二人被俘。旋为晋襄公所释。.邠之战春秋时晋、楚之间战役。晋、楚长期争霸,晋景公三年(前597)春,郑国附晋。楚庄王攻郑,围城三月,攻入郑都。郑襄公肉祖牵羊,向楚告浑,楚乃退兵,与郑和好。当时晋荀林父、先毂等率兵救郑,渡黄河后,闻郑已附楚,遂驻兵于敖山与郎山之间(今河南荥阳西北)。荀林父主退兵还晋,先毅上对楚作战.楚见晋将意见不、在邻突然向晋进攻,晋军因为战备而败退,中军、下军争船渡河,自相残杀,损失惨重。惟上军因帅士会有备,得全师而退。.蜀之盟春秋时楚国主持的诸侯盟会•晋国于鲁成公二年(前589)在鞍(今山东济南)大败齐兵。楚见齐败,便由令尹子重率楚、蔡、许之师,大举伐晋之盟国鲁、卫,鲁、卫不敌,向楚求和。是年十一月,令尹子重邀集齐、秦、鲁、宋、卫、郑、陈、蔡、许、曹、郑、薛等国于蜀(今山东泰安西)结盟。这是春秋以来参加国数最多的一次盟会。.弭兵之盟春秋晋国、楚国平分霸权之盟。春秋后期,晋、楚两国国内矛盾尖锐,皆有停止争霸、弭兵(休兵)之愿.宋国执政华元、向戌倡导诸侯弭兵,晋、楚皆同意。鲁成公十二年(前579),华元约合晋、楚在宋国西门外相会订盟,约定:晋楚互不交兵,互通聘使,互救灾害,互相援助抗击侵略者。鲁襄公二十七年(前546),向戌因与晋赵武、楚屈建皆友善,再次倡议弭兵之盟,得到晋、楚、齐等国响应。是年夏,晋、楚、齐、鲁、卫、陈、郑、蔡、许、曹、郑、滕和宋,又在宋之蒙门(东北门)外相会订盟。盟约规定晋、楚公为霸主,余国分别向晋、楚进纳贡赋。秦、齐和晋、楚为对等大国,不向晋、楚纳贡,也不受贡赋。第二次弭兵之会后,中原诸侯间的战争得以减少。.鄢陵之战春秋时晋国、楚国之间的战役。晋厉公六年(前575),郑叛晋附楚,并伐宋。晋出兵伐郑,楚共王率兵救之,两军战于鄢陵(今河南)。楚军在晋营前布阵,晋军无法出营,便在营内填井平灶,布阵交战,自晨至暮未分胜负。晋吕勉射中楚共王一目,共王命养由基射杀吕金奇,双方休战。当夜,共王召楚帅子反商议战事,子反醉酒不能出见,共王遂乘夜带兵撤走。晋国遂恢复其而主地位..礼崩乐坏礼崩乐坏是对东周时期典章制度遥渐被废弃的一种形象描述。在春秋中后期,由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在经济基础、上层建筑领域出现了与周礼要求不相融的局面,具体表现在势力强大的诸侯开始变王田为私田,变分封制为郡县制,政权不断下移,并纷纷制定自己的法律。这些都反映了奴隶社会正走向解体。主要袁现仃:经济上井田制逐步解体,出现了土地所仃制及相应的赋税制度,如鲁国的初税亩,齐国的相地而衰租等等。政治上一些强大的诸侯开始建立直属于君王的郡县制,不再对上地进行分封。各分封诸侯间征战不已,周天子无力阻止。各诸侯,卿大夫僭用礼乐的现象十分普遍。.《尚书》原称《书》,到汉代改称《尚书》,意为上代之书。这是我国第一部I: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西汉初存28篇,因用汉代通行的文字隶书抄写,称《今文尚书》。另有相传在汉武帝时从孔子住宅壁中发现的《古文尚书》和东晋梅减所献的伪《古文尚书》。现在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尚书》,就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H》的合缩本。.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战国.三老乡官名。战国时秦、齐、魏国闾里及县均设,掌乡里教化•西汉初,乡、县皆置。汉王二年(前205),诏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为善者,置以为三老,乡•人;择乡三老•人为县三老。后郡国亦置.三老可免除徭役,就地方政事向县令、丞、琳提出各种建议。东汉明帝时,以年老大臣为之,以示孝悌天下。三国、两晋、南北朝所沿其制,少数县、乡亦置,然无定制..胡服骑射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前325-前299)吸取了北方少数民族骑马作战的优点,进行了「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发展骑兵,开拓北地。胡服骑射虽然引起贵族的不满,却使赵国的军事力量强大起来。赵惠文王(前298-前266)继位后整顿内政,于是「民富而府库实」.当时楚、齐相继衰弱,赵国因此成为唯•能与秦国争雄的强国。.合纵连横所谓合纵连横,合纵意指「合众弱以攻一强」,针对的是抗秦,连横意指「事一强以攻众弱」,即屈服于秦国。但最初以三晋为主,北连燕,南连楚,南北相连为纵;东连齐或西连秦,东西相连为横,也即合纵既可以对秦,也可以对齐;连横既可以连秦,也可以连齐。只是到秦赵长平之战后,才形成为:合纵是六国并力抵抗强秦,苏秦主之;连横是六国分别屈服于秦国,张仪主之。.远交近攻公元前266年,秦昭王驱逐了擅权的魏再,改用范睢为相,积极推行范睢的「远交而近攻」策略,先把斗争的重点放在近旁的三晋,对地处较远的齐楚暂置不顾,认为如此才能「得寸即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这样既破坏了东方诸侯国的「合纵」,又能巩固所攻取的上地。.诸子百家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各个学派的总称,诸了即指各家的代表人物,亦指他们的代表作;百家即指各学派。《汉书•艺文志》作者根据刘歆的《七略》一书,把儒家经典列入〈六艺略〉中,在〈诸子略〉中,又把先秦至汉初各学派分为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等十家。同时,还著录各家著作,「凡诸子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J..法家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J,故称之为法家。春秋时期,管仲、子产即是法家的先驱。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至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商鞅的「法J、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以集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这一学派,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其学说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根据和行动方略。《汉书•艺文志》著录法家著作有二百十七篇,今存近半,其中最重要的是《商君书》和《韩非子》。.郭店楚简郭店楚简,又称郭店楚墓竹简,是中国湖北省纪山镇郭店一号楚墓内的竹简,1993年10月出土,是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原装书。郭店楚简共804枚,其中有字的竹简有726枚,字数有1308余个,全部为先泰时期的儒家和道家典籍,共18篇。秦始皇在焚书坑儒中将大量先秦书籍焚毁,而郭店楚简则幸免于难,提供了很珍贵的历史资料。.三家分晋韩、赵、魏灭智氏后,乂三分晋公室领地,并于公元前420年暗杀了形同虚设的晋幽公。由此韩、赵、魏分别建立了独立的政权。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册命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这时晋侯已沦为附庸,公元前376年韩、赵、魏最终废了晋静公,复又三分其残余领地。晋灭。.田氏代齐公元前391年,田成子的曾孙田和废掉齐康公。公元前386年,放逐齐康公于海滨,自立为国君。同年,周天子(周安王)正式册命田和为齐侯。公元前379年,齐康公死,姜氏齐国的历史就此结束。田氏完全取代了姜氏的政权,不过仍然保留「齐J作为国号,史称「田齐」。.围魏救赵公元前354年,魏惠王率宋、卫伐赵,并于次年攻破了赵都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孙膑认为魏国的精锐部队在赵,国内空虚,石是使用了「围魏驹辉」的战术,引兵攻打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然后在魏军回军救大梁的途中,趁其疲惫于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南)进行截击,大败魏军。.马陵之战公元前342年,魏攻韩,齐威王乂派田忌、孙膑率军救韩。魏惠王派将军庞涓、太子申以十万大军迎战。孙膑利用魏军骄傲轻敌,采用了退军减灶、诱敌深入的战术。齐军逐日减少营地军灶数目,制造齐军大量逃亡的假象.魏军中计,只以精锐部队轻装兼程追赶,于马陵(今出东范县西南)进入齐军包围圈。「齐军万弩齐发」,魏军大溃,太子申被擒,庞涓自杀。此战齐歼魏军十万,魏从此一蹶不振。.长平之战公元前262年,秦、赵为了争夺韩的上党郡,发生了长平(今山西高平县西北)之战。赵将廉颇采用坚壁清野、以逸代劳、消耗秦军的战术,双方僵持了三年。后来赵王听信秦的反间计,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杵廉颇为将。公元前260年,赵括改守为攻,全线出击。秦将白起兵分二路,•方面佯败引诱赵军深入,一方面切断赵军退路,使赵军粮道断绝,困丁长平。赵括战死,四十余万降军被全部活埋。.商鞅变法商鞅即卫国公孙鞅,也称卫鞅。少好刑名之学,曾作过魏相公叔座家臣。后来公叔座去世,公元前359年,卫鞅闻秦孝公卜令国中求贤,续修穆公之业,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先以帝道说之,孝公时时瞌睡:次以王道说之,然而犹未中旨;最后以霸道说之,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变法强国主张,孝公大悦,任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公元前356年,商鞅进行第一次变法,内容包括:(-)颁发法律,制定连坐法,轻罪用重刑;(二)奖励军功,禁止私斗,颁布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爵制度:(三)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特别奖励垦荒;(四)焚烧儒家经典,禁止游宦之民。到了公元前350年,商鞅又进行第二次变法,进一步从经济和政治上进行改革,内容包括:(一)废除贵族的井田制,「开阡陌封疆J,(二)普遍推行县制,设置县一级官僚机构;(三)迁都咸阳,修建宫殿;(四)统一度量衡制,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五)开始按户按人口徵收军赋;(六)革除残留的戎狄风俗,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两次变法,使得秦国大治。.李悝战国初期法家的始祖,曾被魏文侯任用为相,主持变法。经济上主张「尽地力之教」和「平余法」,鼓励农民精耕细作,增加产量,在丰收之年国家要以平价购买余粮,在灾荒之年国家则以平价售出粮食,强调要播种多种粮食作物,以防灾荒之年。政治上实行法治,废除维护贵族特权的世卿世禄制度,奖励有功于国家的人,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国之一。他汇集当时各国法律编成的《法经》一书,是我国古代第•部比较完整的法典,内容包括盗、贼、囚、捕、杂、具六法,现已失传。其言论见于《汉书•食货志》、《晋书•刑法志》等,《汉书•艺文志》著录有《李子》三十二篇,已佚。.徐州相王公元前342年,魏又进攻韩国,韩也求救于齐。齐又以田忌、田婴为将,孙膑为军师,在马陵再次重创魏军,魏国精锐尽失,秦国趁机向魏国发动进攻,占领了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河稗之地。魏国迭遭惨败,元气丧尽,面对咄咄逼人的秦国,不得不对中原各国转取友好政策.山东诸国惧怕强秦东来,接受了魏国的善意,公元前334年,魏惠正、齐威王订立了同盟条约,吏称''徐州相王二.郑国渠公元前246年秦王采纳韩国人郑国的建议,并由郑国主持兴修的大型灌溉渠,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300余里.郑国渠充分利用这一有利地形,在礼泉县东北的谷口开始修干渠,使千果沿北面山脚向东伸展,很自然地把干渠分布在灌溉区最高地带,不仅最大限度地控制灌溉面积,而且形成了全部自流灌溉系统,可灌田四万余顷。郑国渠的修建本来是其他诸侯国削弱秦的•项计策,但此以后秦国的关中地区变为沃野,为秦的统一提供了物质上的保障。.《吕氏春秋》《丹氏春秋》乂名《吕览》,为战国末年秦相吕不韦集合众多门客共同编辑,完成于秦始皇八年。吕不韦组织其宾客各自著速所见所思,“集论”以为《吕氏春秋》,以为天地万物古今之事,都充备其中。该书是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法、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以封建大一统政治需要为宗旨,熔诸子百家之说于一炉的理论巨著。秦.二十爵制爵位制度,战国时秦国初置,秦及汉代沿用。秦国商鞅变法时,依据原有爵制,参照各国制度,制定秦国军功爵位等级,其后逐渐形成二十等爵制。据《汉书•百官公卿表》,二十等爵名为:一公土,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簪袅别称谋人,大上遭别称大良造。一级至四级相当于土,五级至九级相当于大夫,十至十八级相当于卿,十九、二十相当于诸侯。有爵者依据级位不同享有各种政治、经济特权。战国时秦国五大夫以上得食邑,汉初,公大夫以上食邑,官大夫以下得免役,文帝时乂改为五大夫以上才得免役。.秦朝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负责辅佐皇帝处理全国事务,是皇帝的助手。太尉协助皇帝掌管全国军队。御史大夫掌图籍章奏,监察百官,直接对皇帝负责。.郡县制春秋时期已有县、郡的设置。至战国末年,各国郡县的设立已很普遍。秦统一后郡县制递遍行于全国,汉继秦制,比秦更为严整。县之下置有乡、亭、里。里是民户聚集之处,犹如后世之村藩。秦称郡之长官为守,汉景帝时改名太守,西汉时郡的军事平时似主要由郡尉主管。县之长官为令、长。郡县制确立后,中央通过考课和监察以加强对地方政权的控制。秦汉的郡县制代替了罔的分封制,也即从地方分权演进为千强枝弱的中央集权制,为后来地方行政体制奠定了坚固的基础..焚书坑儒秦朝统一以后,博上淳于越又提出恢复分封制的主张。大臣李斯坚决反对,并认为儒生以古非今,私学诽谤朝政,要求对他们加以禁止。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秦始皇下令:除秦朝国史、医药、术数、农技、园艺等著作,其它一律限期交到官府,统一焚毁。逾期不交者处以粽刑或罚做苦役,凡谈论《诗》、《书》等儒家经典者处死,借古谤今者灭族,废止私学,欲学者以吏为师。次年,又发生了坑儒事件。焚书坑儒暴露了秦政的苛暴,加速了秦朝的灭亡。.隹鹿大战秦:世二年,秦将章邯镇压陈胜、吴广起义之后,继败楚地反秦武装,杀项粱,破邯郸,反秦武装赵王歇度张耳退保巨鹿,被秦将王离率20万人围困。赵将陈余率军数万屯于巨鹿北,因兵少不敢往救。楚怀王派宋玉为上将军,项羽、范增为将,率主力5万救赵,同时派刘邦西进攻秦,项羽愤杀宋玉,被楚怀王任命为上将军。项羽率领全部楚军渡过河水,下令全军破釜沉舟,每人携带三日口粮,以示决一死战之心。巨鹿之战,全歼了秦军主力30万人。这对最后推翻暴秦统治起了决定性作用。.约法三章公元前206年,刘邦进成阳后,本想住在豪华的王宫里,但他的心腹樊哙和张良告诫他别这样做,免得失掉人心。为了取得民心,刘邦把关中各县父老、豪杰召集起来,郑重地向他们宣布道:“秦朝的严刑苛法,把众位害苦了,应该全部废除。现在我和众位约定,不论是谁,都耍遵守三条法律。这三条是:杀人者要处死,伤人者要抵罪,盗窃者也要判罪!”.灵渠秦始皇统一北方六国之后,又于公元前211年对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地区的百越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征服活动,改善和保证交通补给成了这场战争的成败关键。秦始皇命令史禄劈山凿渠。史禄通过精确计算终于在兴安开凿了灵渠,奇迹般地把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连接了起来,使援兵和补给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推动了战事的发展。.睡虎地秦简睡虎地秦简,又称睡虎地秦墓竹简,是指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墓中发现的大量竹简,这些竹简记录的很多秦朝时的法律制度,对研究秦朝法制具有极大价值。此外,睡虎地秦简对研究秦代管理少数民族官吏的职责规定、秦代兵制和秦代诉讼制度都具有很大的价值。汉.王莽王莽字巨君,汉元帝皇后王政君之侄。幼年时生活俭朴,饱读诗书,结交贤士,声名远播。初始元年,王葬接受描子婴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改长安为常安。他仿照周朝的制度推行新政。屡次改变币制,更改官制与官名,削夺刘氏贵族的权利,引发豪强的不满。由于他削王为候,不断挑起对匈奴和东北、西南各族的战争。赋役繁重,刑政苛暴。加之黄河改道,天灾肆虐,各地农民纷起反抗。.谶纬之学谶纬之学流行于中国两汉时期的一种学说。“谶”,即一种神秘的预言,假托神仙圣人预决吉凶,又分为符谶、图谶等;“纬”是相对于“经”而言的,以迷信方术、预言附会儒家经典。谶纬之学以阴阳五行学说和董仲舒“天人感应论”为依据,适应了当时封建统治者的需要,故流行一•时,在东汉被称为内学,尊为秘经。.约法三章公元前206年,刘邦进成阳后,本想住在豪华的王宫里.,但他的心腹樊哙和张良告诫他别这样做,免得失掉人心。为了取得民心,刘邦把关中各县父老、豪杰召集起来,郑重地向他们宣布道:“秦朝的严刑苛法,把众位害苦了,应该全部废除。现在我和众位约定,不论是谁,都要遵守二条法律。这三条是:杀人者要处死,伤人者要抵罪,盗窃者也要判罪!”123.张家山汉简1983年底到1984年初,在湖北江陵张家山发掘三座西汉初年古墓时,出土了一批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随葬品及大量竹简。经整理后发现其中凡五百多枚是《汉律》竹简,涉及广泛,与睡虎地秦简存在大量相似之处。其他简的内容还包括《脉书》、《算术书》等。张家山汉简的内容涉及西汉旱期的律令、司法诉讼、医学、导引、数学、军事理论等方面。.晁错文景时期著名的政论家。他向文帝提出了削夺诸侯王、修改法令等主张,这都是当时急需解决的国家大事。在景帝即位之后,晁错升为内史,不久任御史大夫,成为举足轻重的国家重臣,很受景帝器重。他依旧主张削夺同姓诸侯王的封地,达到巩固中央集权的目的。景帝最终采纳了他的建议,并且要削夺吴王刘涛的封地。吴、楚等七国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借口,一起发动了大规模的叛乱,这就是历史上的吴楚七国之乱。.赵过汉武帝时任搜粟都琳。发明推广代田法,即在地上开沟培垄,作物种在沟内,在苗长出以后,将垄上的土培到苗的根部,最后沟变成垄,垄变成沟。次年垄沟轮换。这种方法,既便于管理,又可恢复地力。此外赵过亦发明了耦犁和接犁,有助于西汉农业的发展。.轮台诏汉武帝时,连年征战,耗费了巨额钱财,其他财政支出也相当惊人,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农民破产流亡乃至沦为奴婢的II益增多,农民起义相继发生。晚年的汉武帝,深感统治政幕有改弦易辙的必耍。公元前89年,他下诏“陈既往之悔”,罢轮台之成。此后减少了边事,减轻徭赋,重视农业,命赵过推行代田法,改进农具和耕作技术,以发展生产。这些转变果然收到一定实效,社会逐步安定,封建秩序逐渐恢复。.合市民族间由官方组织的定期的商业交换关系,叫做“合市”或“互市”。合市在西汉已出现。东汉时期,汉和匈奴之间,定期''合市”.每次合市,汉商以大量的铁器、丝织品和其他手工业品,交换匈奴的数以万计的牛马。汉和羌、鸟桓、鲜卑以及西南各族之间,也定期合市。舍市这一交换形式在促进民族间的经济、文化变流方面,起了重大的作用。汉族的小商贩还载负货物,深入到少数民族地区,以商品换取民族地区的土特产,进行民族间的物资交流。.五铢钱中国古铜币。汉武帝元狩五年,“罢半两钱,行五铢钱”。钱形圆,有方孔,正面和背面都有外舞,外郭同文字一样高低,可保钱文不受磨损,钱重五铢,铸有篆字“五镣”二字。此后至700多年间,各代均有铸造,但形状大小不尽相同。唐高祖武德四年废五铢,改铸开元通宝,但兀铢钱继续在民间流通。钱币界称该钱为“长寿钱”。.尚书台东汉中枢机关。秦代于少府内设尚书,有令、丞。汉成帝时,初置“尚书”员5人,开始分曹办事。东汉光武帝刘秀鉴于西汉末年大权旁落于贵戚大臣,所以竭力把权力集中于君主,凡机密之事全部交给尚书,以此制约三公。因而加重了尚书的职权。因尚书的官署在宫禁内而称为台阁,故有尚书台之称。尚书台权力重,但台富职位卑微,长官尚书令不过千石,尚在九卿之下,这样位卑权重,皆由皇帝亲任干练之士充任,便于控制,发挥效率。.布衣将相西汉初年的政治格局总体来说有一种平民化的倾向,首先西汉的建立者刘邦出身「平民,而跟随刘邦建立王朝的将领和大臣们,绝大多数也是出身低微。这种情况是对自春秋战国以来贵族政治的一种打破,开始动摇世卿世禄的局面,权臣的地位不再受到其身份的保护,有可能在瞬间失去,而对有才学的平民阶层向上层流动开辟了道路,而原本出身平民的大臣在制定政策的时候更能参考平民百姓的实际需求。清代学者赵翼将西汉初年的这种政治局面称为“汉初布衣将相之局”。.“算缗”、“告缗”“算缗”、“告缗”都是汉武帝时期出台的打击商人的经济政幕。其中“算缗”开始推行于汉武帝元狩四年,内容是商人、手工业者和高利贷者必须向政府申报资产。如果商人瞒报或者是虚报自己的财产,那么不仅要没收所有财产还要罚戍边一年。“告缗"在‘'算缗”实行的五年后开始推行,即汉武帝元鼎四年。内容是鼓励百姓相互告发身边没有按照“算缗”制度缴纳税钱、隐瞒财产的人,并按照规定将没收财产一半奖励告发者。自此绝大多数的商人宣告破产,政府则收获了大量的财产、奴婢和私田。.同姓王西汉建立初期,一些在楚汉战争中有重大战功的将领,被分封为诸侯王,他们都拥兵自重于一方,西汉建立时的疆域,实际上有一半是掌握在异姓的诸侯王手中,这种状况给中央的集权统治带来了威胁,所以在政权稳固后,刘邦开始着手朗灭这些异姓诸侯王。同时刘邦认为秦朝的统治败亡原因之一是因为缺乏同姓的诸侯王拱卫中央的统治,所以在翦灭异姓诸侯王的同时,刘邦开始分封同姓诸侯王,共计九个诸侯王。非同姓不王的政策虽源起于西汉,但之后的封建王朝都遵守了这•条政策。.中朝“中朝”是与丞相、御史大夫和九卿所组成的“外朝”相对应而言的,“中朝”主要由皇帝身边亲近的人员所组成。汉武帝主持政务以后,不仅频繁地任免丞相,并将丞相分为左右两人。以削弱相权。另外就是“中朝”的出现,汉武帝注意从身份低微的平民中选拔人才,并担任皇帝身边的职位,名义上是侍奉皇帝的日常事务,实际上参与了政策的制定。“中朝”经过发展壮大后,其作用已经明显超过了相权,成为皇帝身边重要的秘书机构。.经古今文之争五经用隶属所写称“今文经”,在汉武帝时盛行。武帝末年,兽王刘余坏孔宅得用汉以前的古汉字所写的五经等书称'‘古文经”。经今古文之争,不仅仅是书写文字与读法的问题,而是随着经师源流不同,传授的方法和对经义的解释也不同,因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思想体系和政治派别。其区别大致有下列几点:1、今文经学家以六经皆孔子所作,系托古改制之书;古文经则以六缝皆史;2,今文经学家崇奉孔子,认为孑L子为政治家、哲学家;而古文经崇奉周公,认孔子为史学家;3、今文经学家信纬书,讲微言大义;古文经学家斥纬书妄诞,谓六经:4、今文经学家斥古文经为刘歆所伪造;古文经学家斥今文经为秦火残缺之余.西汉时期经今古文之争,是儒家内部争夺“禄利之路”的斗争,是统治阶级争权夺利的一种表现形式。虽然他们两家各立门户,争论不休,但在歌颂先王先圣、美化古代政治制度、为封建统治阶级政治服务等问题上还是一致的。不过,经今古文之争,由于双方互相辩难,对学术发展也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134.西域都护汉朝设立的西域最高行政军事长官。西域都护官秩二千石,相当内地都守,其下设副校尉、丞、司马等属吏。西域都护的设置,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加强了民族间的团结和经济文化交流,标志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同时,因其在当地实行屯HI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西域农业生产的发展。王莽时期撤除,东汉或设或撤,安帝永初元年撤除。.《四民月令》四民是指土、农、工、商,此概念早于春秋时已出现;月令是一种文章体裁,《四民月令》,是后汉大尚书崔富模仿古时月令所著的农业著作,成书于2世纪中期,叙述田庄从正月直到十二月中的农业活动,对古时谷类、瓜菜的种植时令和栽种方法有所详述,亦有篇章介绍当时的纺绩、织染和腋造、制药等手工业.自西汉《汜胜之书》到后魏《齐民耍术》的出现,中间相隔500多年,期间只有《四民月令》一部农业生产书籍,能反映当时的农业发展。.巫蛊之祸巫蛊之祸是汉武帝晚年发生的一场宫廷政变。传统迷信认为“巫蛊”之术可以害人。汉武帝晚年多病,疑其为左右人巫蛊所致。征和元年,丞相公孙贺用巫术ill咒、在驰道理木偶人的事件被人告发,公孙贺父子后来死于狱中。次年,江充诬告太子宫中埋有木人,太子捕杀江充,武帝发兵追捕,太子也发兵抗拒。激战五日后,太子兵败出逃泉鸩,皇后卫子夫随即自杀,后官吏欲捕太子,太子自尽,两皇孙亦死。这段历史被称为“巫蛊之祸”.推恩令汉代法令。据《汉书•主父偃传》,汉武帝为削弱诸侯王势力,于元朔二年(前127)采纳主父偃建议,颁行此令。规定诸侯王得推恩将其封地分封给继承王位的嫡长子以外的子孙,并上报朝廷,由皇帝制定列候封号,诸侯王无权废除或更改。所分王子候其过归郡统辖,不得过问政事,仅收纳封地内租税。此后诸侯王权势、封地俞益俞减,名存实亡。.盐铁之议西汉昭帝时召开的辩论盐铁官营等国家政策的会议.汉武帝时实行盐铁官营,增加了政府收入,但其弊端也日益显著。昭帝即位后,大将军霍光辅政,继续遵行汉武帝末年与民休息的政策。始元六年(前81),令丞相车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召集郡国所举贤良文学六十余人至京师,问以百姓疾苦及施政教化的要务.贤良文学请罢盐铁酒肆均输,而桑弘羊则以盐铁官营等为国家大业,反对废止。双方展开论战,除盐铁问题外,还涉及对匈奴的关系、德教与法治之得失等问题。结果,桑弘羊作出某些让步,奏罢郡国罹酷及关内铁官。宣帝时,庐江太守丞桓宽据会议资料,结合汝南朱子伯的追述,推衍增广而成《盐铁论》一书。139.汜胜之书书名。西汉汜胜之着。作者在成帝时曾在今陕西关中平原提倡种麦,获得丰收。本书是西汉黄河流域劳动人民农业生产经验和操作技术的总结,内容几乎包括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对耕作的基本原则、选择播种日期、种子处理、农作物栽培技术、收获、留种贮藏、区田法等均有记述。其中区田法、漫种法突出体现了西汉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平。本书已佚,北魏贾思勰《齐民耍术》引证较多。清人辑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秋节给员工慰问信(14篇)
- 学校食堂临时用工协议书美篇
- 交通安全承诺书模板锦集七篇
- 中秋晚会主持词范文(6篇)
- 学生做饭课件教学课件
- 中班熊猫课件教学课件
- 影响企业软实力形成的因素分析
- 日期和时间 词汇 编制说明
-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2
- 四年级数学(上)计算题专项练习及答案汇编
- 申论国家公务员考试试题与参考答案
- 乱扔垃圾的课件
- 消化内科五年发展规划
- 2024-2030年中国安全校车市场发展分析及市场趋势与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北京市房山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含解析
- 期刊编辑的学术期刊版权教育与培训考核试卷
- SolidWorks-2020项目教程全套课件配套课件完整版电子教案
- 2024政务服务综合窗口人员能力与服务规范考试试题
- 鼎和财险机器人产品质量责任保险条款
- 动脉瘤病人的护理查房(标准版)
- 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建筑工程识图赛项赛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