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8《生活与哲学》的教学探索与思考《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的课程要求是: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发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生活与哲学》教材的设计思路是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为统领,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讲述,融入到了社会生活、实践的主题之中。从生活、实践出发,以探究性活动为主导,通过案例考察、问题辨析、情境导入等方式,呈现哲学模块的基本内容。《生活与哲学》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看待自然、社会(人生)和思维,如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围绕这一核心问题,全书从生活的智慧、生活的探求、生活的方法、生活的选择四个方面展开,即四个单元,每单元突出一个核心问题。四单元之间的逻辑关系是:生活、实践的观点(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认识世界: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物质·意识·实践)——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矛盾分析的方法(联系·发展·矛盾·创新)——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社会历史的真谛·价值的创造和实现)。如此层层递进,大问题套小问题,全书形成一个“树”形的问题串。根据教材的设计思路,教学模式为:情境——问题——过程——结论——问题追问——又一过程——引申结论。综合探究是单元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它由探究活动目标、探究活动建议、探究路径参考和理论评析四部分构成。综合探究具有体现本单元相关知识的联系的功能,具有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功能,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例:2007年广东高考(政治)40题:(07·广东卷·40)(17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某学生利用寒暑假深入农村进行社会调查。期间,他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向农民认真了解农村基层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虚心求教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在此基础上,他撰写了4万多字的《乡村调查报告》,其中反映的农村真实情况以及提出的合理建议,为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价值的决策参考。问题:请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结合材料,分析该学生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完成反映真实情况的调查报告所体现的求真务实精神。参考答案: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该学生深入农村调查,真实反映农村实际情况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做到了主观思想必须符合客观实际,体现了求真务实精神。②坚持用矛盾观点看问题。该学生认真了解农村基层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说明他承认矛盾,不回避矛盾,体现了求真务实精神。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坚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该学生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实践中了解掌握农村真实情况,坚持在实践中求真务实。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该学生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中吸取智慧,体现了求真务实精神分析:求真务实是第二单元综合探究的内容,但答案要求却是全书的内容。可见综合探究活动着重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学实施的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请奖的设计选择要将学生发展的需求与社会需要统一起来。2、问题的设计机要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又要引导学生提升认识的高度。3、课堂活动的目的是体验、参与、启发,注意避免表演式的活动,注意活动不是为验证知识的。4、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的展开要有峰有谷,要能够引发学生兴趣和思维。我们的探索与思考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一)把握知识结构本单元主要是从学生身边的哲学入手,引导学生了解哲学的一般知识,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重要特点。本单元是全书的逻辑起点,居于起始的位置,起着引领和导入的作用。基本结构是:哲学(第一课)——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二课)——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三课)——哲学的功能(综合探究)。(二)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疑难点1、哲学的含义。“哲学就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教材P4)“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重点引导学生分清“哲学的起源”和“哲学的本质内涵”,理解哲学与世界观关系、哲学与其他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的起源和哲学的功能。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哲学思维的特点,简言之,就是反思、概括和总结。2、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哲学的基本派别的区别。3、哲学的作用: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社会变革的先导。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作用。4、“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成果”是否需要增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单元综合探究的处理第一单元综合探究主要从哲学和生活、哲学和时代的关系的角度帮助学生①认识哲学的功能、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体会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功能,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②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生的根本指南,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我们的尝试1、根据教材P24的建议,由学生学习小组在课外分别做准备,用一节课时间展示。教师评析归纳。2、根据P24-25探究路径参考,由学生学习小组在课外分别做准备,用一节课时间展示。教师评析归纳。3、教师出示一些成语、实例等,由学生学习小组在课外分别做准备,用一节课时间展示。教师评析归纳。4、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身边是的哲理,由学生学习小组在课外分别做准备,用一节课时间展示。教师评析归纳。(四)课例分析《关于世界观的学说》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一)把握知识结构本单元主要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入手,引领学生正确认识外部世界,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在实践中探索和发展真理。本单元设置了三课、一个综合探究。基本结构是:世界是什么?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世界能否认识?人具有意识能动性——本质——特点——能动作用怎样认识世界?实践——真理——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二)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疑难点1、P29。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区别。2、第四课第一框在讲世界的物质性时,应注意既要讲自然界的物质性,又要讲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对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我们可以从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和发展三个方面理解。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在第十一课社会历史观中集中予以论述。课程标准中关于“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要求从本课移到了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中予以论述。因为在没有讲意识、没有讲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之前,就讲“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无论在逻辑还是内容上,都有欠缺和不足。3、第五课第一框的内容,课程标准中没有作出规定,但是为了说明意识的作用,说明“人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把握客观规律”,就必须对意识的本质有所了解。4、第五课第二框中的三个目: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本课的核心问题。关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课文中我们主要是从怎样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进行论述的,至于课程标准中要求的阐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意义,我们放到了本单元的综合探究中予以讨论。5、课程标准和教材都把实践和物质、意识安排到一个单元中,这里面体现了作者的一些看法。其基本点有二:一是这个世界(物质)是进入了实践范围内的世界,即现实的世界,而不是抽象的与人无关的世界;二是这个世界首先是改造(实践)的对象,然后才是认识的对象。因此,对实践的理解和把握不能仅仅局限于认识论中,还应把实践和物质、意识概念结合到一起来理解。(三)单元综合探究的处理第二单元综合探究:求真务实与时俱进这一探究主要是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统一性原理与党的思想路线的关系,认识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我们的尝试1、根据教材P50的建议,由学生学习小组在课外分别做准备,用一节课时间展示。教师评析归纳。2、根据P50-51探究路径参考,由学生学习小组在课外分别做准备,用一节课时间展示。教师评析归纳。3、教师出示一些成语、实例等,由学生学习小组在课外分别做准备,用一节课时间展示。教师评析归纳。4、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身边是的哲理,由学生学习小组在课外分别做准备,用一节课时间展示。教师评析归纳。(四)课例分析《怎样认识世界》内容目标:通过剖析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揭示实践在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学习情景:电视片《金字塔之迷》问题设计:我们为什么要认识世界?为什么能够认识世界?怎样才能认识世界?学习过程:第一步:播放《金字塔之谜》片段引入。提出学习任务:金字塔是怎样建造的?人们为什么要探究金字塔之迷?引导学生获得这样的认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二步:播放“探究雄伟金字塔的石块垒筑起来的过程”。提出学习任务:雄伟金字塔的石块是怎样垒筑起来的?引导学生获得这样的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三步:播放《金字塔里的π》。提出学习任务:金字塔里的π之迷是怎样揭开的?引导学生获得这样的认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检验标准。第四步:播放《金字塔的遐想》。提出学习任务:金字塔之迷的逐步揭开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引导学生用记忆地图归纳知识结构:金字塔之迷的逐步揭开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是怎样体现的?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一)把握知识结构本单元帮助学生掌握观察事物、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提高思维能力和做事的能力。本单元设置了四课、一个综合探究。基本结构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发展的观点(第七课、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规律(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创新(第十课)——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综合探究)。(二)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疑难点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但联系具有客观性。2、联系具有客观性,但联系是多样性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周围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虽然教材在这一框下,只讲了两个目,但是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无疑也应包括从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出发认识和观察事物。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发展的普遍性。教材是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三个方面来论证发展的普遍性。要引导学生理解主要是两个领域的发展:事物的发展(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的发展。后者与第六课“真理的发展过程”的原理是一样的。2.发展的实质。与第十课原理一样。3、发展的原因。第八课未讲到“矛盾”,因此内外因问题在教材P82理论评析才提到。4、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中的两个方法论要求: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在回答问题时,学生往往会两个混在一起。要注意引导学生分辨,一主要从事物发展的方向道路、二主要是从发展的状态方面来理解。5、在量变这一知识点是否可增加:①从理解社会问题的角度,量变的另一种形式:数量不变,结构发生变化也会引起质变;②从理解个人的角度,要坚持“适度原则”。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讲矛盾的两种属性——对立的属性和统一的属性时,我们把矛盾规定为事物内部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与通行教科书相比,删去了“事物之间”。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承认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我们的理解是当一个事物和另一个事物发生关系、构成矛盾统一体时,这种对立统一关系就是事物内部的关系。通常人们讲外部矛盾时,都是相对于发生对立统一关系的两个要素的低一级关系而言,但是对于处在矛盾统一体中的两个事物来说,对立统一关系永远都是统一体内部的,不处在统一体中的两个事物是没有矛盾的。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讲矛盾特殊性时,只需把矛盾特殊性的三种情况列举出来即可,至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放到第二框第一目(矛盾分析法)中讲述。在讲矛盾问题精髓时,应注意矛盾的普遍性不仅是指矛盾的无处不在和无时不有,它还指事物所具有的共同本质和共同属性,即事物的共性或一般。与矛盾的普遍性相对应的特殊性,则是指事物的个性或个别。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就是在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意义上讲的。3、矛盾分析法。①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③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1.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为什么要把创新放到在唯物辩证法体系中来?这主要是因为创新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正确理解破与立的关系,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陈规成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这是“破”;根据变化发展了的实际,提出新问题,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这是“立”。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改变世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使命和本质特点。一是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树立创新意识,二是辩证否定观要求树立创新意识。这两个方面从理论的层面说明创新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3、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与社会进步的关系,从实践的层面说明创新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三)单元综合探究的处理第三单元综合探究主要任务有二:一是对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进行系统总结,说明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二是说明科学发展观的哲学依据,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我们的尝试(四)课例分析《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第四单元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一)把握知识结构本单元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历史问题,在社会生活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实现人生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本单元是全书的终点,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全书的落脚点,在整部教材中具有目的和归宿的意义。第四单元设置了两课、一个综合探究。基本结构是: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二)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疑难点历史观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4、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本单元考虑了学科逻辑。即除了把课程标准第四单元中4.12和4.13的要求作为本课的内容外,还把课程标准第二单元中2.4“提示与建议”栏中的部分内容(“从社会物质生产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来解释世界,认识社会发展规律。”)作为本课的内容。这样就把课程标准中关于历史观的内容集中在十一课中讲授。关于实践第一的观点。对社会历史观的科学理解必须从实践入手,实践是唯物史观的历史和逻辑的起点,也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锁钥。这里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马克思的一个论断,这就是“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只有把社会的本质理解为实践,人类社会的客观性才会得以确立。尽管社会发展的规律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但是,对社会规律的理解应从社会实践入手,实践构成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基本内容,形成了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历史的主体,也应从实践出发予以解释。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一切价值的创造者。明确这一点就为第十二课讲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奠定基础。价值观1.人的价值。人的价值与物的价值的不同。物永远都是价值客体。人是价值主体与价值客体的统一,因此,人的价值就包括了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社会对个人的满足两个方面,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辩证统一。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主体差异性。4、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强调劳动和奉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因为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人能够创造价值,这是人的价值所在。只有在工作中,在为社会做贡献的劳动中,人才能创造价值。一个人创造的价值越多、越大,他自身的价值就越大,他的幸福感也就越强(三)单元综合探究的处理第四单元综合探究:以“坚定理想,铸就辉煌”为题,进行探究性活动,目的有二:一是为了升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二是为了对第十二课中没能涉及的人生观的重要内容——理想和信念予以阐述。作为全书的结尾,这一探究既体现了生活与哲学这门课的目的和归宿,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虚拟货币交易质押担保合同3篇
- 2024年国际汽车出口协议3篇
- 2024年服务协议补充条款示例版
- 2024年度智慧家居系统研发制造劳务承包协议3篇
- 2024版乡村振兴战略财政借款合同范本
-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挫折
- 2024版典当行与借款人合作协议书3篇
- 2024年度无锡房产买卖合同6篇
- 2024年度医院员工信息安全合同6篇
- 金融谈判培训
- Unit 7.《It's a dog.》(说课稿)-2022-2023学年英语三年级上册 湘少版(三起)
- 压力容器质量安全风险管控清单
- 装置异常工况处置方案
- 师徒结对带教记录表
- 建筑施工与组织(2)实践大作业: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微观经济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山东大学(威海)
- 桥梁工程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广州大学
- 科学认识天气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中国海洋大学
- 家居风格分类说明PPT讲座
- 高标准农田施工合同
- J.P. 摩根-全球电气设备行业-自动化产业:摩根大通系统集成商调查-2021.5.20-58正式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