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剑 公开课课件_第1页
刻舟求剑 公开课课件_第2页
刻舟求剑 公开课课件_第3页
刻舟求剑 公开课课件_第4页
刻舟求剑 公开课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刻舟求剑刻舟求剑1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郑人买履》明白了我们在处理实际问题时,不能盲目照搬照抄现成的东西,而要注意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免出现不应该的失误。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另外一篇寓言《刻舟求剑》,看看这篇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郑人买履》明白了我们在处理2讲授新课预习课文相关介绍讲授新课预习课文相关介绍3检查预习一讲授新课相关介绍1、吕不韦,战国末期政治家。秦庄襄王及秦王嬴政时,为丞相,封文信侯,门下有宾客三千。2、《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察今》。《吕氏春秋》,也称《吕览》,是吕不韦使其门客各著所闻,集论成书。书写成后,“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所以后人用“一字千金”来形容文辞高妙,不可更改。检查预习一讲授新课相关介绍1、吕不韦,战国末期政治家。秦庄襄4讲授新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讲授新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5讲授新课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shèqìhuòjùyǐruò讲授新课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shèqìhu6讲授新课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讲授新课刻舟求剑7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刻舟求剑渡水jù立即从糊涂qì雕刻那他的这儿助词,不译雕刻记号的地方到讲授新课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8译文:

有个楚国人渡江,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急忙在船边上刻下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船已经前近了,但是剑(落在江底)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讲授新课译文:有个楚国人渡江,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急9“是吾剑之所从坠。”楚人:不慌不忙十分自信讲授新课“是吾剑之所从坠。”楚人:讲授新课10楚人形象:不知变通,固守成规。说明的道理:说明不懂得随事情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结果。课堂小结楚人形象:不知变通,固守成规。说明的道理:说明不懂得随事情的11寓意:不懂得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效果。现实意义: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课堂小结寓意:不懂得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12小组讨论这两则寓意有什么共同的寓意?在揭示寓意的方法上有何不同?课堂小结小组讨论这两则寓意有什么共同的寓意?课堂小结13共同的寓意:讽刺了那些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写法评析:《郑人买履》通过人物对话,使故事的讽刺效果大大增强。

《刻舟求剑》通过对比、反问揭示其错误实质。结尾“舟行”与“剑止”对比,指出“求剑若此”不仅找不到剑,而且太糊涂了,对比议论发人深省。课堂小结共同的寓意:讽刺了那些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14课堂小结通过这两则寓言,我们应该懂得:

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课堂小结通过这两则寓言,我们应该懂得:世界上的15课堂小结找找通假字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坐”同“座”。座位。2、反归取之。及反,市罢。“反”同”返”,返回。课堂小结找找通假字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坐”同“座”16课堂小结归纳总结度一、动词,量长短。二、名词,量好的尺码。1、先自度其足。2、吾忘持度。3、宁信度,无自信也。量长短量好的尺码量好的尺码课堂小结归纳总结度一、动词,量长短。1、先自度其足。量长短量17课堂小结而一、连词,表承接。“就”“然后”。二、连词,表转折。“却”“但是”。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2、至之市,而忘操之。3、舟已行矣,而剑不行。连词,表承接。“然后”“就”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转折。“但是”课堂小结而一、连词,表承接。“就”“然后”。1、先自度其足,18课堂小结之一、代词。代人,代物。“他”(他们)、“它”(它们)二、动词,到……去三、助词,不译。1、而置之其坐。2、至之市,而忘操之。3、反归取之。3、何不试之以足。4、是吾剑之所从坠。5、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代词,“它”。指量好的尺寸。动词,到……去代词,它。指量好的尺寸代词,代物。指鞋子。助词,不译。代词,代物,指剑。代词,量好的尺寸。课堂小结之一、代词。代人,代物。“他”(他们)、“它”(它们19课堂小结其一、活用作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二、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她、它(们)的。”

三、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个”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2、其剑自舟中坠于水。3、遽契其舟。4、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代词,自己的。代词,他的指示代词,那个,具体指船边上代词,他刻舟求剑-公开课课件刻舟求剑-公开课课件课堂小结其一、活用作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20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是吾剑之所从坠。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请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当堂检测刻舟求剑-公开课课件刻舟求剑-公开课课件其剑自舟中坠于水。请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当堂检测刻舟求剑211、船靠岸以后,楚人没捞到剑可能会想些什么?2、文中哪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这件事的看法?3、如果你是和他一起坐船过江的人看到整个情景想对楚人说些什么?再读课文、讨论问题当堂检测刻舟求剑-公开课课件刻舟求剑-公开课课件1、船靠岸以后,楚人没捞到剑可能会想些什么?再读课文、讨论问22当堂检测1.熟背并默写两则寓言。2.完成课后练习。3.预习并背诵《古诗词三首》。课后思考:刻舟求剑-公开课课件刻舟求剑-公开课课件当堂检测1.熟背并默写两则寓言。课后思考:刻舟求剑-公开课课231.口语交际能力不仅显示着一个人的语言水平,更体现着一个人的自信、智慧和风度。2.尽管美、印、巴三者关系何其暧昧,但是美国和印度走向军事合作的态度相当明朗。3.乔冠华是个从不设防的人,他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叱咤风云,却无法应对政治生活中的阴谋和陷阱,最后付出的宝贵的生命为代价。4.国庆假日是人们休闲的大好机会,那段时间里,我市解放路上到处都是游玩购物的人,直到深夜,大街上还是不绝如缕,热闹极了5.高中语文学习一定要多读多思多积累,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实现自己高远的目标;如果毫无知识储备,在激烈的竞争中,只能是铩羽而归6.我们学生都应该懂得:发展自己的智力,必须与培养自己的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因为二者是休戚相关,紧密相连的7.从文中反映的信息来看,汉初四分天下是按功论封,这个功主要是征伐平定之功,而刘信在这方面功小,所以只封得列侯。但作者却从“七门三堰”对后世吏治的启迪和警示上提出了以是否惠泽人民为尺度的功劳观,这是难能可贵的。8.本文以叙述为铺垫,以议论为主体。其叙事以作者陆续了解七门堰历史的过程为线索,9.语言简洁,叙事清楚;其议论,则联系汉初宗室王族作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借题发挥,以此阐述自己的思想观点。10.“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老子说:“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庄子说:“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老子和庄子所启示的“虚静观复法”是人们明心见性,洞察自然,反观自我,体悟道德的无上妙法。道家的“虚静观复法”在中国的茶道中演化为“茶须静品”的理论和实践11.“怡”有和悦愉快之意。中国茶道雅俗共赏,不拘一格。一方面,突出体现了道家“自恣以适己”的随意性,同时,不同地位、信仰和文化层次的人对茶道有不同的追求。王公贵族讲茶道,意在炫耀权贵,附庸风雅;12.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是多种文明因素的整合。整合的模式是以华夏文明为核心,核心向周围扩散,周围向核心趋同,核心与周围互相补充、互相吸收、互相融合。汉族和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都为中华文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刻舟求剑-公开课课件刻舟求剑-公开课课件1.口语交际能力不仅显示着一个人的语言水平,更体现着一个人的24刻舟求剑刻舟求剑25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郑人买履》明白了我们在处理实际问题时,不能盲目照搬照抄现成的东西,而要注意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免出现不应该的失误。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另外一篇寓言《刻舟求剑》,看看这篇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郑人买履》明白了我们在处理26讲授新课预习课文相关介绍讲授新课预习课文相关介绍27检查预习一讲授新课相关介绍1、吕不韦,战国末期政治家。秦庄襄王及秦王嬴政时,为丞相,封文信侯,门下有宾客三千。2、《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察今》。《吕氏春秋》,也称《吕览》,是吕不韦使其门客各著所闻,集论成书。书写成后,“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所以后人用“一字千金”来形容文辞高妙,不可更改。检查预习一讲授新课相关介绍1、吕不韦,战国末期政治家。秦庄襄28讲授新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讲授新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29讲授新课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shèqìhuòjùyǐruò讲授新课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shèqìhu30讲授新课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讲授新课刻舟求剑31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刻舟求剑渡水jù立即从糊涂qì雕刻那他的这儿助词,不译雕刻记号的地方到讲授新课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32译文:

有个楚国人渡江,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急忙在船边上刻下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船已经前近了,但是剑(落在江底)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讲授新课译文:有个楚国人渡江,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急33“是吾剑之所从坠。”楚人:不慌不忙十分自信讲授新课“是吾剑之所从坠。”楚人:讲授新课34楚人形象:不知变通,固守成规。说明的道理:说明不懂得随事情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结果。课堂小结楚人形象:不知变通,固守成规。说明的道理:说明不懂得随事情的35寓意:不懂得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效果。现实意义: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课堂小结寓意:不懂得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36小组讨论这两则寓意有什么共同的寓意?在揭示寓意的方法上有何不同?课堂小结小组讨论这两则寓意有什么共同的寓意?课堂小结37共同的寓意:讽刺了那些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写法评析:《郑人买履》通过人物对话,使故事的讽刺效果大大增强。

《刻舟求剑》通过对比、反问揭示其错误实质。结尾“舟行”与“剑止”对比,指出“求剑若此”不仅找不到剑,而且太糊涂了,对比议论发人深省。课堂小结共同的寓意:讽刺了那些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38课堂小结通过这两则寓言,我们应该懂得:

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课堂小结通过这两则寓言,我们应该懂得:世界上的39课堂小结找找通假字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坐”同“座”。座位。2、反归取之。及反,市罢。“反”同”返”,返回。课堂小结找找通假字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坐”同“座”40课堂小结归纳总结度一、动词,量长短。二、名词,量好的尺码。1、先自度其足。2、吾忘持度。3、宁信度,无自信也。量长短量好的尺码量好的尺码课堂小结归纳总结度一、动词,量长短。1、先自度其足。量长短量41课堂小结而一、连词,表承接。“就”“然后”。二、连词,表转折。“却”“但是”。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2、至之市,而忘操之。3、舟已行矣,而剑不行。连词,表承接。“然后”“就”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转折。“但是”课堂小结而一、连词,表承接。“就”“然后”。1、先自度其足,42课堂小结之一、代词。代人,代物。“他”(他们)、“它”(它们)二、动词,到……去三、助词,不译。1、而置之其坐。2、至之市,而忘操之。3、反归取之。3、何不试之以足。4、是吾剑之所从坠。5、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代词,“它”。指量好的尺寸。动词,到……去代词,它。指量好的尺寸代词,代物。指鞋子。助词,不译。代词,代物,指剑。代词,量好的尺寸。课堂小结之一、代词。代人,代物。“他”(他们)、“它”(它们43课堂小结其一、活用作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二、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她、它(们)的。”

三、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个”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2、其剑自舟中坠于水。3、遽契其舟。4、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代词,自己的。代词,他的指示代词,那个,具体指船边上代词,他刻舟求剑-公开课课件刻舟求剑-公开课课件课堂小结其一、活用作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44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是吾剑之所从坠。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请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当堂检测刻舟求剑-公开课课件刻舟求剑-公开课课件其剑自舟中坠于水。请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当堂检测刻舟求剑451、船靠岸以后,楚人没捞到剑可能会想些什么?2、文中哪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这件事的看法?3、如果你是和他一起坐船过江的人看到整个情景想对楚人说些什么?再读课文、讨论问题当堂检测刻舟求剑-公开课课件刻舟求剑-公开课课件1、船靠岸以后,楚人没捞到剑可能会想些什么?再读课文、讨论问46当堂检测1.熟背并默写两则寓言。2.完成课后练习。3.预习并背诵《古诗词三首》。课后思考:刻舟求剑-公开课课件刻舟求剑-公开课课件当堂检测1.熟背并默写两则寓言。课后思考:刻舟求剑-公开课课471.口语交际能力不仅显示着一个人的语言水平,更体现着一个人的自信、智慧和风度。2.尽管美、印、巴三者关系何其暧昧,但是美国和印度走向军事合作的态度相当明朗。3.乔冠华是个从不设防的人,他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叱咤风云,却无法应对政治生活中的阴谋和陷阱,最后付出的宝贵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