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精英杯”全国公开课大赛获奖作品展示2021年“精英杯”教育部“精英杯”公开课大赛简介2021年6月,由教育学会牵头,教材编审委员会具体组织实施,在全国8个城市,设置了12个分会场,范围从“小学至高中”全系列部编新教材进行了统一的培训和指导。每次指導,都輔以精彩的優秀示範課。在這些示範課中,不乏全國名師和各省名師中的佼佼者。他们的课程,无论是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是经过认真研判,把各学科的核心素养作为教学主线。既涵盖城市中小学、又包括乡村大部分学校的教学模式。適合全國大部分教學大區。本課件就是從全國一等獎作品中,优选出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示范性强,有很大的推广价值。教育部“精英杯”公开课大赛简介2021年6月,由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运动和力有什么关系?
物体要运动起来该怎么办?
一个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力了,这个物体会如何运动?想想议议:运动和力有什么关系?物体要运动起来该怎么办?一维持运动需要力吗?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生活经验:在平地上骑自行车的时候,即使不踩踏板,车会前进一段距离,但因为没有继续用力,它最终还是要停下来。生活中常会遇到这类现象。例如:关闭的发动机的列车会停下来自由摆动的秋千会停下来还有打出去的球也会停下来维持运动需要力吗?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生活经验:在平地上骑自行车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根据当时人们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认识提出一个观点:一、历史回顾: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才能使物体保持运动状态。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根据当时人们对2、伽利略理想实验
物体的运动不需要靠力来维持2、伽利略理想实验物体的运动不需要靠力来维持物体的运动不需要靠力来维持两种说法哪个是正确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物体的运动不需要靠力来维持两种说法哪个是正确的?力是维持物体实验次数表面材料阻力大小滑行距离1毛巾
2粗布条3木板最大最短较长较大最长较小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次数表面材料阻力大小滑行距离1毛巾2粗布条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速度减少得越———。探究:阻力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说明小车受到的阻
运动的车减速并最终停下来的原因是受到摩擦阻力的作用。1、为什么每次都要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
2、小车在平面上滑动的路程与什么因素有关?有何关系?
3、小车为什么最终会停下来?(小车停下来的原因是什么?)【分析论证】请思考下列问题:运动的车减速并最终停下来的原因是受到摩擦阻力的作用。实验次数表面材料阻力大小滑行距离1毛巾
2粗布条3木板最大最短较长较大最长较小?阻力为零想象光滑表面
如果我们想像一下,假设小车是在光滑的水平表面(没有了摩擦阻力)运动,推理一下,小车会如何运动下去?实验次数表面材料阻力大小滑行距离1毛巾2粗布条实验结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实验结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这个结论是通过实验进行证实的吗?
这个结论是建立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之上,通过科学推理而得到的,它不可能通过实验来证实,但是它的结论是符合科学道理的。这个结论是通过实验进行证实的吗?这个结
法国科学家笛卡尔补充和完善了伽利略的论点,提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的物体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伽利略和笛卡尔对物体的运动作了准确的描述,但是没有指明原因是什么,这个原因跟运动的关系是什么。存在的问题:笛卡尔的观点:法国科学家笛卡尔补充和完善了伽利略的论点,提出:如果
牛顿总结了前人的经验,指出了加速和减速的原因是什么,并指出了这个原因跟运动的关系,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艾萨克牛顿
(IssacNewton,1642年~1727年)
牛顿总结了前人的经验,指出了加速和减速的原因是什么,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三、牛顿第一定律:1)一切物体都遵守牛顿第一定律。4)物体的运动不需力来维持。5)牛顿第一定律不可能用实验直接验证。2)“牛顿第一定律”表达了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规律。3)物体不受力时,原来静止总保持静止,原来运动就总保持原来的速度和方向匀速直线运动下去。物体具有这种把原来运动状态保持下去的性质。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力与物体运动有什么关系?力到底对物体运动有什么影响?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力与物体运维持运动需要力吗?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生活经验:在平地上骑自行车的时候,即使不踩踏板,车会前进一段距离,但因为没有继续用力,它最终还是要停下来。生活中常会遇到这类现象。例如:关闭的发动机的列车会停下来自由摆动的秋千会停下来还有打出去的球也会停下来维持运动需要力吗?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生活经验:在平地上骑自行车例题分析:例1.正在做曲线运动的物体,若它所受到的外力同时消失,那么它将()
A.物体立即停下来
B.物体继续做曲线运动
C.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D.物体将改变运动方向C例题分析:例1.正在做曲线运动的物体,若它所受到的外力同时例2.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受力才会运动B.力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C.停止用力,运动的物体就会停止D.力是使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原因B例2.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B【例1】用绳子栓住一个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作圆周运动,当绳子突然断裂,小球将[]A.保持原来的圆周运动状态.B.保持绳断时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C.小球运动速度减小,但保持直线.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分析】原来小球受绳拉力作用在作圆周运动,当绳子突然断裂,小球在光滑水平方向上就没有再受到力了,因此小球将保持绳断时刻的速度大小和方向而运动.【解答】B.有关牛顿第一定律的例题【例1】用绳子栓住一个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作圆周运动,当绳子【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不受力作用就一定静止.B.物体不受力作用就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C.物体受力才能运动.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分析】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说明物体可以有两种表现状态,同时也说明物体不受力时也能运动,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解答】D.【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分析】牛顿第一1.关于伽利略理想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完全是理想的,没有事实为基础
B.是以可靠事实为基础的,经科学抽象深刻反映自然规律的
C.没有事实为基础,只是理想推理
D.以上说法都不对B课堂练习:1.关于伽利略理想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课堂练习:2.伽利略的斜面实验证明了()A.要物体运动必须有力的作用,没有力的作用的物体将静止B.要物体静止必须有力的作用,没有力的作用的物体就运动C.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D.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D2.伽利略的斜面实验证明了()D3.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在任何情况下始终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B.物体运动需要靠力来维持
C.牛顿第一定律既揭示了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原因,又揭示了运动速度改变原因
D.牛顿第一定律反映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即始终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C3.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三、牛顿第一定律的重要贡献是:(1)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一、人们对物体的运动规律的认识是经历了漫长的时间的。物体在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它是经过亚里士多德对人们近两千年的思想束缚,伽利略的科学推理,才最终由牛顿分析事实,总结,概括,推理出牛顿第一定律。小结:二、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三、牛顿第一定律的重要贡献是:一、人们对物体的运动规律的认识
从牛顿第一定律知道,物体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和静止状态的性质.得到惯性的概念:任何物体都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惯性。因此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也叫惯性定律。从牛顿第一定律知道,物体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1.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即无论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无论物体是受力还是不受力,在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具有惯性。1.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即无论物体2.惯性不是力,在解答问题时,只能说“由于惯性”、“具有惯性”.而不能说“受到惯性”、“由于惯性的作用”、“克服惯性”等,否则就将惯性和作用混为一谈。2.惯性不是力,在解答问题时,只能说“由于惯性”、“具3.所有的物体都有惯性,但不同物体的惯性大小是不同的,物体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物体的质量越小,惯性越小,质量是物体惯性的量度。3.所有的物体都有惯性,但不同物体的惯性大小是不同的,物体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物体惯性的大小只与其质量有关,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与电荷有关的现象:电击老鼠与电荷有关的现象:电击老鼠小实验:1、用塑料尺、笔杆与头发摩擦,再靠近碎纸屑,观察现象。2、用塑料梳子梳头发,观察现象。能吸引碎纸屑小实验:1、用塑料尺、笔杆与头发摩擦,再靠近碎纸屑,观察现象一、电荷物体具有了
我们说物体带上了“
”或者说带了电荷。1、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现象就是
现象。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电摩擦起电一、电荷1、摩擦起电: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电摩擦起电想一想: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一样吗?想一想: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一样被丝绸摩擦过的
上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
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大量的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电荷、
电荷。正负玻璃棒橡胶棒被丝绸摩擦过的上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正同学们观察探究: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时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时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时相互排斥相互排斥相互吸引同学们观察探究: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2.两种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2.两种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带电的头发飘起来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带电的头发飘起来同种电荷相互排斥1、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轻质小球,小球被吸引过来,则小球是()
A、一定带正电
B、一定带负电
C、一定不带电
D、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D1、异种电荷相互吸引。2、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带正电1、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轻质小球,小球被吸引过来,则2、用丝线吊起三个通草球,其中任意两个靠近都相互吸引,则它们可能是()
A、两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
B、两个带负电,一个带正电
C、两个带正电,一个不带电
D、两个带异种电,一个不带电D温馨提示:通草球是轻小物体1、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排除A、B、C选项2、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2、用丝线吊起三个通草球,其中任意两个靠近都相互吸引,则它们作用:1、验电器是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2、金属箔张角的大小,可以判断所带电荷的多少。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bó)3、验电器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作用:1、验电器是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2、金属箔张角4、电荷(量):单位:库(仑)例如: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大约只有10-7C。一片雷雨云带电的电荷,大约有几十库仑。电荷的多少符号是C4、电荷(量):单位:库(仑)例如: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用五分钟的时间自学课本原子的结构、元电荷并回答:1、物质是由组成的。2、原子是由和组成,它们各带电荷和电荷。3、什么叫元电荷?符号是什么?电荷量是多少?
分子和原子原子核电子正负用五分钟的时间自学课本原子的结构、元电荷并回答:分子和原子原二、原子的结构元电荷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孙(1856-1940)发现了比原子小得多的带负电的粒子-----,揭开了原子具有结构的秘密。分子、原子很小。1亿个氧原子排队只有几厘米长。电子元电荷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做元电荷,常用符号e表示。e=1.6×10-19C二、原子的结构元电荷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孙(18原子核电子原子结构(带正电)(带负电)电子在电力吸引作用下绕核运动绿豆100米原子核电子原子结构(带正电)(带负电)电子在电力吸引作用下绕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数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也就是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8想一想:这个氧原子带电吗?想一想:这个氧离子带电吗?不带电带负2e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三.电荷在导体间的定向移动.+++++ABAB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金属杆上有了电荷的定向移动三.电荷在导体间的定向移动.+++++ABAB金属球金电荷在金属杆中可以定向移动,金属是导电的。电荷在金属杆中可以定向移动,金属是导电的。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食盐水、溶液等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塑料、陶瓷等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食盐水、溶液等不善于导电金属导电,靠的就是。自由电子金属导电,自由电子本课小结一、电荷1.摩擦过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则说明该物体带了电荷。这种现象叫摩擦起电现象。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3.验电器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本课小结一、电荷本课小结4.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单位:库仑(C)二、原子核
元电荷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做元电荷,常用符号e表示。e=1.6×10-19C三、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本课小结4.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单位:库仑(C)练习1.摩擦起电现象是怎样产生的?根据所学的知识(学了电荷),做出你的猜想。答:不同物质构成的物体相互摩擦时,由于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不相同,其中对核外电子束缚能力弱的就会失去电子而带上正电。另一个物体由于得到相同数量的电子而带上等量的负电摩擦起电是电子的转移。练习1.摩擦起电现象是怎样产生的?根据所学的知识(学了电荷)2.把一个带电的碎纸片靠近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时,它们互相排斥。这个纸片带什么电荷?答: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所以纸片带的是正电荷。2.把一个带电的碎纸片靠近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时,它们互相排练习2.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带负电.若用摩擦后的毛皮和丝绸靠近碎纸片会吸引碎纸片,这说明毛皮带
电;丝绸也带
电。正负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发生了转移。练习2.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谢谢合作谢谢合作2021年“精英杯”全国公开课大赛获奖作品展示2021年“精英杯”教育部“精英杯”公开课大赛简介2021年6月,由教育学会牵头,教材编审委员会具体组织实施,在全国8个城市,设置了12个分会场,范围从“小学至高中”全系列部编新教材进行了统一的培训和指导。每次指導,都輔以精彩的優秀示範課。在這些示範課中,不乏全國名師和各省名師中的佼佼者。他们的课程,无论是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是经过认真研判,把各学科的核心素养作为教学主线。既涵盖城市中小学、又包括乡村大部分学校的教学模式。適合全國大部分教學大區。本課件就是從全國一等獎作品中,优选出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示范性强,有很大的推广价值。教育部“精英杯”公开课大赛简介2021年6月,由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运动和力有什么关系?
物体要运动起来该怎么办?
一个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力了,这个物体会如何运动?想想议议:运动和力有什么关系?物体要运动起来该怎么办?一维持运动需要力吗?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生活经验:在平地上骑自行车的时候,即使不踩踏板,车会前进一段距离,但因为没有继续用力,它最终还是要停下来。生活中常会遇到这类现象。例如:关闭的发动机的列车会停下来自由摆动的秋千会停下来还有打出去的球也会停下来维持运动需要力吗?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生活经验:在平地上骑自行车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根据当时人们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认识提出一个观点:一、历史回顾: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才能使物体保持运动状态。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根据当时人们对2、伽利略理想实验
物体的运动不需要靠力来维持2、伽利略理想实验物体的运动不需要靠力来维持物体的运动不需要靠力来维持两种说法哪个是正确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物体的运动不需要靠力来维持两种说法哪个是正确的?力是维持物体实验次数表面材料阻力大小滑行距离1毛巾
2粗布条3木板最大最短较长较大最长较小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次数表面材料阻力大小滑行距离1毛巾2粗布条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速度减少得越———。探究:阻力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说明小车受到的阻
运动的车减速并最终停下来的原因是受到摩擦阻力的作用。1、为什么每次都要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
2、小车在平面上滑动的路程与什么因素有关?有何关系?
3、小车为什么最终会停下来?(小车停下来的原因是什么?)【分析论证】请思考下列问题:运动的车减速并最终停下来的原因是受到摩擦阻力的作用。实验次数表面材料阻力大小滑行距离1毛巾
2粗布条3木板最大最短较长较大最长较小?阻力为零想象光滑表面
如果我们想像一下,假设小车是在光滑的水平表面(没有了摩擦阻力)运动,推理一下,小车会如何运动下去?实验次数表面材料阻力大小滑行距离1毛巾2粗布条实验结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实验结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这个结论是通过实验进行证实的吗?
这个结论是建立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之上,通过科学推理而得到的,它不可能通过实验来证实,但是它的结论是符合科学道理的。这个结论是通过实验进行证实的吗?这个结
法国科学家笛卡尔补充和完善了伽利略的论点,提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的物体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伽利略和笛卡尔对物体的运动作了准确的描述,但是没有指明原因是什么,这个原因跟运动的关系是什么。存在的问题:笛卡尔的观点:法国科学家笛卡尔补充和完善了伽利略的论点,提出:如果
牛顿总结了前人的经验,指出了加速和减速的原因是什么,并指出了这个原因跟运动的关系,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艾萨克牛顿
(IssacNewton,1642年~1727年)
牛顿总结了前人的经验,指出了加速和减速的原因是什么,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三、牛顿第一定律:1)一切物体都遵守牛顿第一定律。4)物体的运动不需力来维持。5)牛顿第一定律不可能用实验直接验证。2)“牛顿第一定律”表达了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规律。3)物体不受力时,原来静止总保持静止,原来运动就总保持原来的速度和方向匀速直线运动下去。物体具有这种把原来运动状态保持下去的性质。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力与物体运动有什么关系?力到底对物体运动有什么影响?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力与物体运维持运动需要力吗?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生活经验:在平地上骑自行车的时候,即使不踩踏板,车会前进一段距离,但因为没有继续用力,它最终还是要停下来。生活中常会遇到这类现象。例如:关闭的发动机的列车会停下来自由摆动的秋千会停下来还有打出去的球也会停下来维持运动需要力吗?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生活经验:在平地上骑自行车例题分析:例1.正在做曲线运动的物体,若它所受到的外力同时消失,那么它将()
A.物体立即停下来
B.物体继续做曲线运动
C.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D.物体将改变运动方向C例题分析:例1.正在做曲线运动的物体,若它所受到的外力同时例2.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受力才会运动B.力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C.停止用力,运动的物体就会停止D.力是使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原因B例2.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B【例1】用绳子栓住一个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作圆周运动,当绳子突然断裂,小球将[]A.保持原来的圆周运动状态.B.保持绳断时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C.小球运动速度减小,但保持直线.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分析】原来小球受绳拉力作用在作圆周运动,当绳子突然断裂,小球在光滑水平方向上就没有再受到力了,因此小球将保持绳断时刻的速度大小和方向而运动.【解答】B.有关牛顿第一定律的例题【例1】用绳子栓住一个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作圆周运动,当绳子【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不受力作用就一定静止.B.物体不受力作用就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C.物体受力才能运动.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分析】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说明物体可以有两种表现状态,同时也说明物体不受力时也能运动,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解答】D.【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分析】牛顿第一1.关于伽利略理想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完全是理想的,没有事实为基础
B.是以可靠事实为基础的,经科学抽象深刻反映自然规律的
C.没有事实为基础,只是理想推理
D.以上说法都不对B课堂练习:1.关于伽利略理想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课堂练习:2.伽利略的斜面实验证明了()A.要物体运动必须有力的作用,没有力的作用的物体将静止B.要物体静止必须有力的作用,没有力的作用的物体就运动C.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D.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D2.伽利略的斜面实验证明了()D3.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在任何情况下始终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B.物体运动需要靠力来维持
C.牛顿第一定律既揭示了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原因,又揭示了运动速度改变原因
D.牛顿第一定律反映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即始终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C3.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三、牛顿第一定律的重要贡献是:(1)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一、人们对物体的运动规律的认识是经历了漫长的时间的。物体在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它是经过亚里士多德对人们近两千年的思想束缚,伽利略的科学推理,才最终由牛顿分析事实,总结,概括,推理出牛顿第一定律。小结:二、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三、牛顿第一定律的重要贡献是:一、人们对物体的运动规律的认识
从牛顿第一定律知道,物体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和静止状态的性质.得到惯性的概念:任何物体都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惯性。因此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也叫惯性定律。从牛顿第一定律知道,物体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1.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即无论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无论物体是受力还是不受力,在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具有惯性。1.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即无论物体2.惯性不是力,在解答问题时,只能说“由于惯性”、“具有惯性”.而不能说“受到惯性”、“由于惯性的作用”、“克服惯性”等,否则就将惯性和作用混为一谈。2.惯性不是力,在解答问题时,只能说“由于惯性”、“具3.所有的物体都有惯性,但不同物体的惯性大小是不同的,物体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物体的质量越小,惯性越小,质量是物体惯性的量度。3.所有的物体都有惯性,但不同物体的惯性大小是不同的,物体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物体惯性的大小只与其质量有关,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与电荷有关的现象:电击老鼠与电荷有关的现象:电击老鼠小实验:1、用塑料尺、笔杆与头发摩擦,再靠近碎纸屑,观察现象。2、用塑料梳子梳头发,观察现象。能吸引碎纸屑小实验:1、用塑料尺、笔杆与头发摩擦,再靠近碎纸屑,观察现象一、电荷物体具有了
我们说物体带上了“
”或者说带了电荷。1、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现象就是
现象。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电摩擦起电一、电荷1、摩擦起电: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电摩擦起电想一想: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一样吗?想一想: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一样被丝绸摩擦过的
上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
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大量的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电荷、
电荷。正负玻璃棒橡胶棒被丝绸摩擦过的上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正同学们观察探究: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时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时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时相互排斥相互排斥相互吸引同学们观察探究: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2.两种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2.两种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带电的头发飘起来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带电的头发飘起来同种电荷相互排斥1、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轻质小球,小球被吸引过来,则小球是()
A、一定带正电
B、一定带负电
C、一定不带电
D、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D1、异种电荷相互吸引。2、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带正电1、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轻质小球,小球被吸引过来,则2、用丝线吊起三个通草球,其中任意两个靠近都相互吸引,则它们可能是()
A、两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
B、两个带负电,一个带正电
C、两个带正电,一个不带电
D、两个带异种电,一个不带电D温馨提示:通草球是轻小物体1、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排除A、B、C选项2、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2、用丝线吊起三个通草球,其中任意两个靠近都相互吸引,则它们作用:1、验电器是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2、金属箔张角的大小,可以判断所带电荷的多少。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bó)3、验电器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作用:1、验电器是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2、金属箔张角4、电荷(量):单位:库(仑)例如: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大约只有10-7C。一片雷雨云带电的电荷,大约有几十库仑。电荷的多少符号是C4、电荷(量):单位:库(仑)例如: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用五分钟的时间自学课本原子的结构、元电荷并回答:1、物质是由组成的。2、原子是由和组成,它们各带电荷和电荷。3、什么叫元电荷?符号是什么?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全球微型矩形电连接器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点型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探测器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电磁精密仪器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激励应用程序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半导体用PFA阀门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工业级3D传感器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翻新耳机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小区停车位租赁合同多例
- 2025劳动合同主体变更协议
- 三方协商产品销售代理合同
- 项目采购管理培训
- 面试官面试技巧(精简版)课件
- 中央空调节能改造方案
- 高校图书馆服务
- 员工提前辞工管理制度
- 环卫一体化运营方案
- 科技进步类现代轨道交通综合体设计理论与关键技术公
- 源代码审计报告模板
- 干式变压器知识大全课件
- 重大危险源公示牌(完整)-2
- 初一英语英语阅读理解专项训练15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