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荧光分光光度法
(FluorescenceSpectrophotometry)整理课件第三章荧光分光光度法
(FluorescenceSp1前言:1852年,斯托克斯(Stokes)发现了萤石在暗处受到光的照射时,会发出一种蓝白色的光,他把这种光命名为“萤光”。1868年,Goppelstroeder发表了利用Al-桑色素的绿色荧光来分析微量Al的分析方法,可见荧光分析法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分析方法。整理课件前言:整理课件2
时至今日,荧光分析在方法上取得了极大的进展。促进了诸如:时间分辨、相分辨、荧光偏振、荧光免疫和同步荧光等荧光分析新方法的发展,同时促使各种各样新型荧光分析仪器的出现。整理课件时至今日,荧光分析在方法上取得了极大的进展。整3
在仪器方面,微机控制的全自动荧光分析仪具有灵敏度高(比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高2-3个数量级)、选择性好、工作曲线线性范围宽且能提供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发光强度、发光寿命、量子产率、偏振和各向异性诸多信息等优点,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痕量分析技术。
整理课件在仪器方面,微机控制的全自动荧光分析仪具有灵4
在生物、医药、环境和石油工业等诸多领域,荧光分析法都有广泛的应用。不仅能直接或间接地分析众多的有机化合物,而且还能利用与有机试剂间的反应进行许多无机元素的测定。整理课件在生物、医药、环境和石油工业等诸多领域,荧光分5
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荧光这种光致发光(photoluminescence)的本质被进一步揭开。物质除了受紫外-可见光照射后会发出紫外和可见(UV-Vis)荧光之外,受其它各种不同波长光的照射之后,同样也有发光现象。例如:X-荧光、红外荧光等。整理课件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荧光这种光致发光(pho6除了吸收光能使分子受激发而发光,根据起始激发形成的方式,可以将荧光同其它的发光类型(例如:生物发光、热发光、化学发光和摩擦发光)区别开来。通过化学反应使分子受激而发光称为“化学发光”。利用化学发光进行分析工作叫“化学发光分析”。
整理课件除了吸收光能使分子受激发而发光,根据起始激发形成的方式,可7化学发光分析、荧光分析和磷光分析统称为“分子发光分析(molecularluminescence)”。整理课件化学发光分析、荧光分析和磷光分析统称为“分子发光分析(mo8荧光和磷光同属光致发光。通过测定发光的强度可以定量测定许多种痕量的无机物和有机物。相对于磷光和化学发光而言,目前荧光法的应用较多。本章主要讨论荧光分析法。整理课件荧光和磷光同属光致发光。通过测定发光的强度可以定量测定许多93.1分子荧光产生的本质(MolecularFluorescence)
图3-1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能级跃迁示意图整理课件整理课件101.产生荧光的原因荧光物质的分子吸收了特征频率的光能后,由基态跃迁到能级较高的第一电子激发态或第二电子激发态,然后通过无辐射跃迁返回到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上,再从该能级降落至基态的各个不同的振动能级上,同时释放出相应能量的分子荧光,最后以无辐射跃迁形式回到基态的最低振动能级。
整理课件1.产生荧光的原因整理课件11需要注意的是:(1)整个过程是在单线态之间进行的;(2)产生荧光的过程极快,约在10-8秒左右内完成;(3)荧光的产生是从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开始,而与荧光物质分子被激发至哪一个能级无关。因此,荧光光谱的形状和激发光的波长无关。整理课件需要注意的是:整理课件122.磷光(Phosphorescence)当某些物质分子被激发到较高的能级,并通过无辐射跃迁降落至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之后,尚不能继续直接降落至基态,而是通过另一次无辐射跃迁降至一个中间的亚稳态能级—三重线态上,这些分子在三重线态上经短暂停留后,再降落至基态的各个不同的振动能级上,同时发出辐射光,称这种发出的辐射光为磷光。
整理课件2.磷光(Phosphorescence)整理课件13磷光与荧光的区别主要为:(1)产生磷光的过程稍长,约在10-5~0.1秒,有时长达1秒以上;(2)在辐射停止几秒或更长一段时间后,仍能检测到磷光;而上述荧光现象在照射光一旦停止照射,荧光便立即消失。整理课件磷光与荧光的区别主要为:整理课件143.迟滞荧光(延迟荧光)某些分子在跃迁至三重线态之后,通过热激活作用,可以再回升至第一电子激发态的各振动能级上,然后再由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v=0)降落至基态的各个不同振动能级而发出荧光,这种光叫做迟滞荧光(或延迟荧光)。整理课件3.迟滞荧光(延迟荧光)整理课件154.分子吸收光谱与分子荧光光谱的关系分子吸收光谱和分子荧光光谱都是分子内部振动能级结构的反映,但是分子吸收光谱是反映电子激发态中各个振动能级结构情况。在大多数分子中,由于电子激发态和电子基态的各个振动能级结构相似,因此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往往呈现大致的镜像对称关系。整理课件4.分子吸收光谱与分子荧光光谱的关系整理课件163.2荧光与物质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1.物质产生荧光的两个必须条件(1)物质分子必须具有能吸收一定频率光的特征结构;(2)物质分子在吸收了特征频率的辐射能之后,必须具有高的荧光率,即具有较高的荧光效率(fluorescenceefficiency)。
荧光效率(又称:量子产率,记为)=发射荧光的量子数/吸收激发光的量子数整理课件3.2荧光与物质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整理课件17荧光效率愈大,荧光的发射强度愈大,无辐射跃迁的几率就愈小。当荧光效率等于零时就意味着不能发射荧光。因此,荧光物质必须具有较大的荧光效率。整理课件荧光效率愈大,荧光的发射强度愈大,无辐射跃迁182.物质产生荧光与其分子结构的关系(1)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分子荧光的关系a.碳原子骨架一般含有共扼体系的分子可产生荧光。共扼度越大,则离域电子愈易被激发,愈易产生荧光。所以绝大多数荧光物质含有芳香环或杂环。整理课件2.物质产生荧光与其分子结构的关系整理课件19b.分子的几何排布物质的分子为平面型,且具有一定的刚性结构,这样的分子荧光强烈。对于顺反异构体,顺式分子的两个基团在同一侧,由于位阻原因不能共平面,而没有荧光。
整理课件b.分子的几何排布整理课件20c.芳环上取代基的类型和位置类型有些取代基可增强荧光。如:-OH、-OR、-NH2、-NHR、-NR2等;有些取代基可减弱荧光。如:-COOH、-C=O、-NO2、-Cl、-Br、-I等;有些取代基影响不明显。如:-F、-SH、-SO3H等。整理课件c.芳环上取代基的类型和位置整理课件21
位置邻、对位取代,荧光增强;间位取代,荧光减弱。
整理课件位置整理课件22分子所处的环境如:溶剂、温度、pH等都可能会影响分子的结构或立体构象,当然也就会影响分子能否产生荧光。整理课件分子所处的环境整理课件23(2)无机化合物的荧光除过渡元素的顺磁性原子会发生线状荧光光谱外,大多数无机盐类金属离子,在溶液中只能发生无辐射跃迁,因而不能产生荧光。但是,在某些情况下,金属螯合物却能产生很强的荧光,并可用于痕量金属离子的测定。
整理课件(2)无机化合物的荧光整理课件24
不少有机化合物虽然具有共轭双键,但由于不是刚性结构,分子处于非同一平面,因而不发生荧光。若这些有机化合物和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物后,伴随着分子的刚性增强,平面结构增大,常会发出荧光。
整理课件不少有机化合物虽然具有共轭双键,但由于不是刚性25
例如:8-羟基喹啉本身有很弱的荧光,但其金属螯合物具有很强的荧光。这是由于刚性和其平面性增加所致。一般来说,能产生这类荧光的金属离子具有硬酸型结构,如:Be2+、Mg2+、Al3+等。
整理课件例如:8-羟基喹啉本身有很弱的荧光,但其金属螯26
螯合物中金属离子的发光机理,通常是螯合物首先通过配位体的*跃迁而被激发,接着配位体把能量转移给金属离子,导致dd*跃迁或ff*跃迁,最终发射的是d*d跃迁或f*f跃迁光谱。
整理课件螯合物中金属离子的发光机理,通常是螯合物首先通过配位273.3荧光分析的方法及影响因素1.荧光参数(1)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荧光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是用荧光法进行物质的定性、定量分析的基本参数和依据。整理课件3.3荧光分析的方法及影响因素整理课件28a.激发光谱:选择并固定发射波长EM和狭缝宽度S,让激发单色器进行波长扫描,记录荧光强度(F)随激发波长的变化而变化的关系曲线,叫激发光谱。整理课件a.激发光谱:选择并固定发射波长EM和狭缝宽度S,让激发29b.发射光谱:选择并固定激发波长EX和狭缝宽度S,让发射单色器进行波长扫描,记录荧光强度(F)随发射波长的变化而变化的关系曲线,叫发射光谱。整理课件b.发射光谱:选择并固定激发波长EX和狭缝宽度S,让发射30注意:上述记录的激发和发射光谱均为“表观光谱”。它受仪器的光源特性、单色器的特性和检测器的特性等因素影响。
整理课件注意:上述记录的激发和发射光谱均为“表观光谱”。整理课件31对于同一个试样,用不同的荧光仪记录的“表观光谱”需进行校正;经过校正的光谱称为“真实荧光光谱”又叫“校正光谱”。现代化的仪器都具有自动记录校正光谱的功能。整理课件对于同一个试样,用不同的荧光仪记录的“表观光32(2)荧光强度荧光物质吸收辐射能后才会发射荧光,因此,溶液的荧光强度和该溶液的吸光程度以及溶液中荧光物质的荧光效率有关。设I0和I分别为照射在待测溶液上的入射光和透过光强度,c和l分别为待测溶液浓度和液层厚度,则被测溶液吸收的光强度为:Ia=I0-I
整理课件(2)荧光强度整理课件33根据光的吸收定律,得:I=I0×10-cl则:Ia=I0-I=I0-I0×10-cl=I0(1-e-2.303cl)……(3-1)整理课件根据光的吸收定律,得:I=I0×10-34
因为溶液的荧光发射强度F和它吸收的光能Ia成正比,并且与荧光物质的荧光效率有关。所以:
F=Ia=I0(1-e-2.303cl)(3-2)式中:为荧光效率,而其中e-2.303cl展开得
e-2.303cl=1-2.303cl+(-2.303cl)2/2!+(-2.303cl)3/3!+…
(3-3)
整理课件因为溶液的荧光发射强度F和它吸收的光能Ia成35若溶液浓度c很低,、l都是定值,则cl的值很小,当A=cl<0.05时,上面级数展开式中第二项以后的各项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整理课件若溶液浓度c很低,、l都是定值,则cl的值很小,当A36
e-cl=1-2.303cl(3-4)将(3-4)代入(3-2)得:F=2.303I0cl(3-5)当入射光强度I0一定时,
F=Kc(3-6)注意:上式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适用。整理课件e-cl=1-2.303cl37
荧光物质的最大浓度为cmax0.05/l。当浓度较大时,即它的吸光度大于0.05时,荧光强度与其浓度的线性关系将会发生偏离。在浓度较高时,产生这种偏离的原因可能是激发分子间互相碰撞而失去能量(自身猝灭),或者是荧光被未激发的分子所吸收(自身吸收)。整理课件荧光物质的最大浓度为cmax0.05/l。当浓度较38(3)荧光总量荧光发射谱的面积积分,称为荧光总量。(4)峰值波长和谱带宽度a.
峰值波长—在谱图(包括:激发谱和发射谱)中具有最大荧光强度所对应的波长,称为峰值波长。整理课件(3)荧光总量整理课件39b.谱带宽度—常用“半宽”来表示,即荧光峰强度值的一半时所对应的波长宽度。
或:荧光谱的半高宽称为谱带宽度。整理课件b.谱带宽度—常用“半宽”来表示,即荧光峰强度值的一半时所40(5)量子产率(或称:荧光效率)
=发出的光量子数/吸收的光量子数
整理课件(5)量子产率(或称:荧光效率)整理课件41(6)荧光偏振在研究分子的结构变化时用。用来研究荧光的各向异性(荧光的偏振性)。它是在激发和发射光路中引入两个偏正器。它可用偏振度(P)表示:P=(FII-F)/(FII+F)
式中:FII表示与激发光振动方向平行振动的偏光成分;F表示与激发光振动方向垂直振动的偏光成分。整理课件(6)荧光偏振整理课件42(7)荧光寿命它是研究分子结构时要求的参数。
定义:荧光强度衰减到1/e所需的时间,用表示。
整理课件(7)荧光寿命整理课件43任意时间(t)的荧光强度If=If0e-t/=If0e-kt
式中:If—移去激发光源后任一时间t时
的荧光强度;
If0—激发时最大的荧光强度;
k—仪器衰减常数;
—激发态的平均寿命。整理课件任意时间(t)的荧光强度If=If0e-t/=If044(8)荧光分析的灵敏度—对整个发射光谱而言;/H—对部分发射光谱而言,即对所测到的不是整个荧光光谱,只是靠近荧光峰的一个狭窄的谱带(H:为荧光峰的半高宽/谱带宽度)。整理课件(8)荧光分析的灵敏度整理课件452.荧光分析方法(1)定性方法不同分子结构的各种荧光物质,具有不同的激发光谱(即: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这是分子荧光分析的定性依据。整理课件2.荧光分析方法整理课件46
在定性分析时,一般是在一定实验条件下,用荧光分光光度计作试样和标样的激发光谱和荧光光谱,然后比较它们的光谱图,即可鉴定试样物质。有时需改变溶剂后再比较它们的光谱图,如二者一致,即为同一物质。整理课件在定性分析时,一般是在一定实验条件下,用荧光分47(2)定量方法目前,荧光分析多数用于荧光物质的定量分析。常用的定量方法有直接比较法、工作曲线法和内标法。整理课件(2)定量方法整理课件48a.直接比较法设CX、CS分别为试样和标样溶液的浓度,FX、FS和FX0、FS0分别为试样、标样的荧光值和试样、标样的本底荧光值,因为FX-FX0=KCX、FS-FS0=KCS,所以:Cx/Cs=(FX-FX0)/(FS-FS0)或Cx=Cs(FX-FX0)/(FS-FS0)直接比较法简单快速,它要求被测样品浓度与其相应的荧光值必须处于线性范围内。整理课件a.直接比较法整理课件49b.工作曲线法先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分别测定其荧光值,然后将减去试剂空白荧光值的标准溶液荧光值与其相应浓度作图,即得其工作曲线。根据试液及试液空白荧光值,在此曲线上即可找到试液的浓度。同时根据工作曲线的线性情况,可以确定试液测定的最高浓度。整理课件b.工作曲线法整理课件50c.内标法设Cx、Cs分别为试样和标样浓度,Fx、Fx0分别为试样和试样本底的荧光值;Fs+x为试样加标样的混合溶液的荧光值。则Cx/Cs=(Fx-Fx0)/(Fs+x–Fx)或Cx=Cs(Fx-Fx0)/(Fs+x–Fx)
整理课件c.内标法整理课件51
除了这种内标计算法外,也可采用类似工作曲线法的内标曲线法来求批量试样的浓度。
用内标法时,由于试样和标样的荧光值是在相同体系中测定的,因此可以消除试样中某些杂质荧光的干扰。整理课件除了这种内标计算法外,也可采用类似工作曲线法523.荧光分析中的主要影响因素(1)溶液浓度
要求c<0.05/l,当高浓度时,由于自熄灭和自吸收等原因,使荧光强度与分子浓度不呈线性关系。整理课件3.荧光分析中的主要影响因素整理课件53(2)溶剂的影响一般来说,随着溶剂介电常数的增大,荧光峰的波长越大,荧光效率也越大。
整理课件(2)溶剂的影响整理课件54
在含有重原子的溶剂(如:碘乙烷CH3CH2I和四溴化碳CBr4)中,由于重原子效应,增加系间窜跃速度,会使荧光减弱、磷光则相应增强。溶剂中杂质的荧光光谱或溶剂的拉曼光谱可能干扰测定。
若拉曼光处于荧光波长中,则产生干扰。整理课件在含有重原子的溶剂(如:碘乙烷CH3CH2I55消除干扰的方法有:(a)选用高分辨的仪器;(b)对纯溶剂的拉曼峰进行测定,然后在荧光光谱中进行校正。整理课件消除干扰的方法有:整理课件56(3)温度的影响大多数荧光物质的荧光效率都随其所在溶液的温度升高而下降,荧光强度随之减小。
例如:荧光素钠的乙醇溶液在-80ºC时,其荧光效率可达100%;当温度每增加10ºC时,荧光效率约减小3%。
整理课件(3)温度的影响整理课件57
显然随着溶液温度升高,会增加分子间碰撞的次数,促进分子内能的转化,从而导致荧光强度的下降。为此,在许多荧光计的液槽上配有低温装置,以提高灵敏度。整理课件显然随着溶液温度升高,会增加分子间碰撞的次数58(4)pH的影响当荧光物质为弱酸或弱碱时,溶液pH的改变对溶液的荧光强度有很大的影响。这是因为它们的分子和离子在电子构型上的差异。
整理课件(4)pH的影响整理课件59(5)荧光的熄灭荧光分子与溶剂分子或其它溶质分子的相互作用而引起荧光强度降低的现象称为荧光熄灭。这些引起荧光强度降低的物质称为熄灭剂。
整理课件(5)荧光的熄灭整理课件60引起荧光熄灭的原因很多,机理也很复杂。下面讨论几种导致荧光熄灭的主要类型。
整理课件引起荧光熄灭的原因很多,机理也很复杂。下面讨论61(a)碰撞熄灭碰撞熄灭是荧光熄灭的主要原因。它是指处于单重激发态的荧光物质分子M*与熄灭剂Q发生碰撞后,使激发态分子以无辐射跃迁方式回到基态,因而产生荧光熄灭作用。
整理课件(a)碰撞熄灭整理课件62碰撞熄灭的定量方程:F0/F-1=k[Q]上式称为:Stern-Volmer方程式。式中:k为熄灭常数;[Q]为熄灭剂浓度,单位molL-1;F0、F分别为熄灭剂不存在和存在时,溶液的荧光强度。整理课件碰撞熄灭的定量方程:整理课件63)熄灭常数(k)与体系的粘度有关系,粘度越大,k越小;)熄灭常数(k)与体系的温度有关系,温度升高,k也升高;温度每升高1C,k值增加在2%以下;)熄灭剂的浓度[Q]不得大于10molL-1。整理课件)熄灭常数(k)与体系的粘度有关系,粘度越大,k越小;整理64(b)组成化合物的熄灭有些荧光熄灭现象不能用碰撞熄灭理论来解释。例如:某些荧光物质溶液在加入一些熄灭剂之后,(*)溶液的吸收光谱有了显著的改变;(*)溶液的荧光强度显著降低。整理课件(b)组成化合物的熄灭整理课件65
又如:某些荧光物质的溶液在加入熄灭剂之后,它的荧光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以上几种情况都是因为组成化合物的熄灭所致。整理课件整理课件66上述情况可能是:
络合M+QMQ
(有荧光)(无荧光)
分解MQM+Q(T,荧光增强)如果MQ的形成是由于强大的力,则MQ将具有它自己的特征吸收,因此溶液的吸收光谱也发生了改变。整理课件上述情况可能是:整理课件67(c)转入三重线态(级)的熄灭含溴化合物、碘化合物、硝基化合物、重氮化合物、羰基化合物、羧基化合物及某些杂环化合物,容易转入三重线级,溶液中绝大部分转入三重线级的分子在一般温度下不发光,它们会将多余的能量消耗于它们与其它分子的碰撞之中,因而引起荧光熄灭。
整理课件(c)转入三重线态(级)的熄灭整理课件68
溶液中的溶解氧常对荧光产生熄灭作用。这可能是由于顺磁性的氧分子与处于单重激发态的荧光物质分子相互作用,促进形成顺磁性的三重态荧光分子,即加速系间窜跃所致。
实验证明:O2的熄灭作用,似乎是随着溶剂的介电常数的减小而增加,所以O2在水溶液中熄灭作用较小,而在有机溶剂中熄灭作用较强。整理课件溶液中的溶解氧常对荧光产生熄灭作用。这可能是由于顺磁69(d)发生电子转移反应的熄灭某些熄灭剂分子与荧光物质分子相互作用时,发生了电子转移的反应,即:氧化-还原反应,因而引起荧光的熄灭。例如:甲基兰荧光溶液被Fe2+熄灭D*+Fe2+D-+Fe3+有荧光无荧光
整理课件(d)发生电子转移反应的熄灭整理课件70
发生电子转移反应的熄灭剂并不限于金属离子;I-,Br-,S2O32-等易于给出电子的阴离子对奎宁、罗丹明及荧光素钠等有机荧光物质也会发生熄灭作用。整理课件发生电子转移反应的熄灭剂并不限于金属离子;I71(e)荧光物质的自熄灭荧光物质溶液的浓度大于1gL-1时,常常会发生自熄灭现象,所以液态纯物质的荧光一般都不强烈。此种熄灭的原因:)由于浓度大,分子碰撞几率大,因而引起能量损失大;)溶液浓度过高,物质分子发生二聚体乃至多聚体,这些多聚体不发光。
整理课件(e)荧光物质的自熄灭整理课件72综上所述:
无论何种类型的熄灭作用,均随熄灭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如对试液进行稀释,则可消除或降低荧光的熄灭作用。但是O2的熄灭作用并未消除,需在试液中通入N2或CO2等以驱逐O2,方可达到消除熄灭作用的目的。整理课件综上所述:整理课件73(6)光散射光散射常常关系到一个实验的灵敏度和再现性。实践中常常遇到的光散射包括:溶液的瑞利散射、拉曼散射、器壁的散射及胶粒的散射(丁铎尔散射)。
整理课件(6)光散射整理课件74
当物质分子吸收了频率较低的光能后,并不足以使分子中的电子跃迁到电子的激发态,而只是上升到基态中较高的振动能级上去,若在10-15~10-12s返回到原能级,此时辐射出和激发光相同波长的光,称为瑞利散射。若分子中的电子返回到较原能级稍高或稍低的振动能级上,辐射出较激发光稍长或稍短的光,称为拉曼散射。
整理课件当物质分子吸收了频率较低的光能后,并不足以使分子中75(7)表面吸附在稀溶液中(<1gmL-1),表面吸附尤为明显,特别是有机溶剂,此吸附更为厉害。溶质常常吸附在瓶子、吸管和吸收池等壁上。芳香族化合物易吸附,并且所用溶剂的极性越小,吸附就越大。在非极性溶剂中加一点极性溶剂,常常可以减少这种吸附损失。整理课件(7)表面吸附整理课件763.4荧光分析的仪器、特点及注意事项1.荧光的分析仪器整理课件3.4荧光分析的仪器、特点及注意事项整理课件77
由光源发出的光,经第一单色器(激发单色器)后,得到所需要的激发光波长。荧光物质被激发后,将向四面八方发射荧光,但为了消除入射光及散射光的影响,荧光的测定应在与激发光呈直角的方向上进行。仪器中的第二单色器称为荧光单色器。它的作用是消除溶液中可能共存的其它光线的干扰,以获得所需要的荧光。整理课件由光源发出的光,经第一单色器(激发单色器)后,78(1)光源
光源应具有强度大,适用波长范围宽两个特点。常用光源有高压汞灯和氙弧灯。
高压汞灯常用在荧光计中,发射强度大而稳定,但不是连续光谱。高压汞灯的平均寿命均为1500~3000h,荧光分析中常用的是365nm、405nm和436nm三条谱线。
整理课件(1)光源整理课件79
氙弧灯(氙灯)是连续光源,发射光束强度大,可用于200~700nm波长范围。在200~400nm波段内,光谱强度几乎相等。但氙灯需要稳压电源以保证光源的稳定。整理课件氙弧灯(氙灯)是连续光源,发射光束强度大,可用于200~780
此外,高功率连续可调染料激光光源是一种新型荧光激发光源。
激光光源的单色性好、强度大。脉冲激光的光照射时间短,并可避免感光物质的分解。
整理课件此外,高功率连续可调染料激光光源是一种新型荧光81(2)滤光片和单色器在荧光计中,通常采用激发滤光片和荧光滤光片作为激发光束和荧光辐射的波长选择器。而大部分的荧光光度计中至少选用一个,而常常是用两个光栅单色器,且均带有可调狭缝,以供选择合适的通带。
整理课件(2)滤光片和单色器整理课件82
激发滤光片、激发单色器的作用是让所选择的激发光透过并照射于被测试样上;
荧光滤光片、发射单色器的作用是把激发光所发生的容器表面的散射光、瑞利散射光和拉曼光以及溶液中杂质荧光滤去,让荧光物质发出的荧光通过而照射到检测器上。
整理课件激发滤光片、激发单色器的作用是让所选择的激发光83
分光荧光计的入射狭缝及出射狭缝是用以控制通过波长的谱带宽度及照射到测定试样上的光能强度的。测定的目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狭缝,以获得较好的测定结果。整理课件分光荧光计的入射狭缝及出射狭缝是用以控制通过84(3)试样池荧光分析用的试样池需要用低荧光材料制成。常用石英为材料。试样池的形状以散射光较小的方形为宜。有的荧光计附有恒温装置,便于控制温度。测定低温荧光时,在石英池外面套上一个盛有液氮的石英真空瓶,以便降低温度。整理课件(3)试样池整理课件85(4)检测器荧光的强度比较弱,因此要求检测器有较高的灵敏度。在荧光计中常用光电池或光电管检测。但在荧光光度计中常用光电倍增管进行检测。二极管阵列和电荷转移检测器也应用于荧光光度计中,它们可以迅速地记录激发和发射光谱,特别适用于与色谱法或电泳法的联用技术上。此外,可以记录二维荧光光谱图。整理课件(4)检测器整理课件86
目前,设计的许多荧光光度计具有不少新的功能。采用双光束荧光分析装置,可以提高方法的精度;采用凹面全息光栅的大孔径异面光学系统,可减少杂散光的影响,并使检测限达5pgmL-1;整理课件目前,设计的许多荧光光度计具有不少新的功能。整87采用“区分器”装置,可以识别暗电流而不予记录,以减少荧光信号的噪音等。不少仪器中还配有累加、微分、偏振、流动注射和液相色谱联用装置等,大大扩展了荧光分析的应用范围。整理课件采用“区分器”装置,可以识别暗电流而不予记录,以减少荧光信88
光学纤维可在远离光源和检测器不同的区域中,进行几种荧光物质的分析。它是通过光学纤维将激发光源发出的辐射传输到待测试样,然后由同样的光学纤维将发射的荧光传输返回到检测器,进行测定。整理课件光学纤维可在远离光源和检测器不同的区域中,进行几种荧光物质892.荧光分析的特点及注意事项(1)荧光分析的特点a.灵敏度高
分子荧光法的灵敏度通常比分子吸收光谱法高几个数量级(测定下限为:0.1~0.001gg-1)。整理课件2.荧光分析的特点及注意事项整理课件90这是因为在荧光分析中,可以采用高强度的光源和高灵敏度的荧光检测系统,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它的分析灵敏度。F=I0cl而在紫外-可见分子吸收光谱法中,由于是测量入射光和透射光的比率,因而采取提高光源强度的办法不能提高分析灵敏度。A=lgI0/I=cl整理课件这是因为在荧光分析中,可以采用高强度的光源和91b.干扰少
由于多种分子在紫外-可见光区都能产生吸收,但是其中只有一部分分子能再发射荧光,因此分子荧光法的固有干扰少。c.选择性强
因为荧光法不但可依据其特征发射(发射光谱),而且可以依据其特征吸收(激发光谱)来鉴定物质;而紫外-可见分子吸收光谱法只能根据被测物的特征吸收谱来鉴定。整理课件b.干扰少整理课件92d.试样量少且方法简便
采用荧光微池,只要用10L试液即可。e.能同时提供较多的物理参数
包括:激发光谱、发射光谱、荧光强度、荧光总量、极值峰位、谱带宽度、量子产率、荧光寿命和荧光偏振等参数。整理课件d.试样量少且方法简便整理课件93(2)注意事项a.溶剂和化学试剂
对于溶剂,一是选择要适当,二是要足够纯。在使用波段范围内,选用的溶剂应无吸收才好;另外溶剂中也不应含有卤素、硝基化合物等,否则会降低荧光强度。对于化学试剂,越纯越好。整理课件(2)注意事项整理课件94b.荧光的污染
荧光的污染源很多(如:活塞的润滑油、橡皮塞和软木塞、去污粉、洗液、滤纸和微生物等)。试验器皿须用1:1HNO3浸泡24小时或煮沸,再用蒸馏水洗净,凉干备用。整理课件b.荧光的污染整理课件953.5荧光分析的实验技术1.荧光计的校正(1)灵敏度的校正
荧光计的灵敏度可用被测出的最低信号来表示;或用某一标准荧光物质的稀溶液在一定激发波长照射下,能发射出最低信噪比时荧光物质的最低浓度来表示。整理课件3.5荧光分析的实验技术整理课件96
荧光分光光度计的灵敏度与三方面有关:(a)与仪器光源强度、单色器(包括透镜、反射镜等)的性能、放大系统的特征和光电倍增管的灵敏度有关;(b)与所选用的波长及狭缝宽度有关;(c)与空白溶剂的拉曼散射光、激发光和杂质荧光有关。整理课件荧光分光光度计的灵敏度与三方面有关:整理课件97
由于影响荧光计灵敏度的因素很多,同一型号的仪器,甚至同一台仪器,在不同时间操作所测得的结果也不尽相同。因而在每次测定时,在选定波长及狭缝宽度的条件下,先用一种稳定的荧光物质,配成浓度一致的标准溶液进行校正(或称:标定),使每次所测得的荧光强度调节到相同的数值(50%或100%)。如果被测物质所产生的荧光很稳定,自身就可作为标准溶液。整理课件由于影响荧光计灵敏度的因素很多,同一型号的仪器98
从紫外区到可见区常用的标准荧光物质有:酚(溶于甲醇)、吲哚(溶于乙醇)、奎宁(溶于0.05molL-1的H2SO4溶液)及荧光素(溶于水或乙醇)等。最常用的是硫酸奎宁,其产生的荧光十分稳定。整理课件从紫外区到可见区常用的标准荧光物质有:酚(溶于甲99(2)波长校正
荧光分光光度计的波长刻度在出厂前一般都经过校正,但若仪器的光学系统和检测器有所变动,或在较长时间使用后,或在重要部件更换之后,有必要用汞弧灯的标准谱线对单色器的波长刻度重新校正,特别在精细分析工作中尤为重要。整理课件(2)波长校正整理课件100(3)激发光谱和荧光光谱校正
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得的激发光谱或荧光光谱,往往是表观的,不是真实的。其原因很多:单色器波长刻度不够准确;拉曼散射光的影响以及狭缝宽度较大等,但这些因素都可消除或得到校正。最主要的是光源的强度随波长而变,检测器的响应与波长不成线性。整理课件(3)激发光谱和荧光光谱校正整理课件101
当用单光束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激发光谱和荧光光谱时,因为不用参比溶液作相对校正,影响特别大。尤其是当峰的波长处在检测器灵敏度曲线的陡坡时,误差最显著。
整理课件当用单光束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激发光谱和荧光光谱102
因此,先将每一波长的光源强度调整到一致(用仪器附有的校正设备),然后根据表观光谱上每一波长的强度除以检测器对每一波长的响应强度进行校正,以消除这种误差。校正的方法常由于仪器不同而不完全相同。
目前生产的荧光分光光度计大多采用双光束光路,可用参比光束抵消光学误差。整理课件因此,先将每一波长的光源强度调整到一致(用仪器1032.实验新技术(1)时间分辨技术
时间分辨发光光谱技术是基于不同发光体的发光衰减速率的不同,配置使用带时间延迟设备的脉冲光源(闪光灯或激光器)和带有门控时间电路的检测器件,通过选定延迟时间td和门控时间tg,对发射单色器进行扫描,得到时间分辨发射光谱,从而实现对光谱重叠但发光寿命不同的组分进行分辨和分别测定。整理课件2.实验新技术整理课件104
或者固定激发与发射波长,对门控时间扫描,得到发光强度随时间的衰减曲线,从而实现发光寿命的测量。时间分辨技术还能利用不同发光体形成速率的不同进行选择性测定。整理课件或者固定激发与发射波长,对门控时间扫描,得到105(2)偏振和各向异性技术
在偏振光激发下,荧光体所发射的荧光在空间取向强度不同,即偏振光。荧光偏振和各向异性测定,即只需在荧光分光光度计的激发和发射光路上分别加上起偏器和检偏器(统称:偏振附件)。
整理课件(2)偏振和各向异性技术整理课件106
在处的荧光偏振P()和各向异性r()值可按如下公式计算:P()
=[III()-GI()]/[III()+GI()]r()=
[III()-GI()]/[III()+2GI()]
式中:III()和I()分别是检测器的取向平行和垂直于起偏器取向时,在波长处观察到的荧光强度,G为校正因子,可实验测定。整理课件在处的荧光偏振P()和各向异性r()值可107
由于荧光偏振不仅与荧光体分子形状、光选择性和荧光体吸光对偏振激发的取向等内在因素有关,而且许多外界因素,如:环境的粘度等都会影响和改变其偏振度,从而在生化领域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整理课件由于荧光偏振不仅与荧光体分子形状、光选择性和荧108
荧光体的偏振度与荧光体的转动速度成反比这一特性,可用于荧光免疫分析。若采用脉冲偏振光激发荧光体,还可以进行荧光偏振及各向异性的时间分辨测量。
整理课件荧光体的偏振度与荧光体的转动速度成反比这一特性109(3)同步扫描技术
根据激发和发射单色器在扫描过程中彼此间所保持的关系,同步扫描技术可分为:固定波长差、固定能量差和可变角(可变波长)同步扫描。
整理课件(3)同步扫描技术整理课件110同步扫描技术具有使光谱简化,谱带窄化,提高分辨率,减少光谱重叠,提高选择性和减少散射光影响等诸多优点。这种光谱简化,虽然损失了其它光谱带所包含的信息,对光谱学的研究不利,但是对分析工作却十分有利,可以避免其它谱带存在所引起的干扰,提高测量的选择性。
整理课件同步扫描技术具有使光谱简化,谱带窄化,提高分辨111固定波长差同步扫描中,波长差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同步光谱的形状、带宽和信号强度,从而提供了一种提高选择性的途径。
目前,有关合适Δ的选择已有若干理论研究,但在实际应用中多根据具体的发光体系通过实验加以选择。整理课件固定波长差同步扫描中,波长差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同步光谱的形状112固定能量差(Δ)同步扫描可能克服0-0带跃迁非常弱甚至不显现的情况,以及不同组分对Δ的不同要求所带来的困难。有可能对同一类化合物(如:多环芳烃)只选择一个Δ值用于整个光谱的扫描。同时还能最大限度地减小瑞利散射和拉曼散射的干扰。
整理课件固定能量差(Δ)同步扫描可能克服0-0带跃迁非常弱甚至不113可变角同步扫描技术可进一步提高测量的选择性。整理课件可变角同步扫描技术可进一步提高测量的选择性。整理课件114同步荧光分析方法的应用:固定波长差同步荧光分析多环芳烃和生物大分子的检测小分子与蛋白相互作用的热力学研究固定能量差同步荧光分析多环芳烃的检测整理课件同步荧光分析方法的应用:整理课件115可变角同步荧光分析天然产物检测高背景体系中微量组分的检测整理课件可变角同步荧光分析整理课件116(4)三维光谱
三维荧光光谱(亦称:总发光光谱或激发-发射矩阵图)技术与常规荧光分析的主要区别是能获得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同时变化时的荧光强度信息。三维荧光光谱有两种表示形式:等(强度)高线图(如下图中带圈的部分)和等角三维投影图。
整理课件(4)三维光谱整理课件117等高线图易于获得更多的信息和体现与常规荧光光谱和同步光谱的关系。三维光谱技术能获得完整的光谱信息,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光谱指纹技术。整理课件等高线图易于获得更多的信息和体现与常规荧光光谱118
可在石油勘采中用于油气显示和矿源判定;在环境检测和法庭判证中用于类似可疑物的鉴别;临床医学中用于癌细胞的辅助诊断和不同细菌的表征和鉴别;另外,作为一种快速检测技术,对化学反应的多组分动力学研究具有独特的优点。整理课件可在石油勘采中用于油气显示和矿源判定;整理课件1193.6荧光分析的用途分子荧光分析,是测量试样溶液在光源辐射激发下产生的荧光光谱及荧光强度,从而鉴别待测物质和测定其含量的一种分子光谱分析方法,它实际上是一种利用光能激发的分子发射光谱分析法。它在实际应用中主要用于微量物质的定量分析。
整理课件3.6荧光分析的用途整理课件120荧光法作为一种高灵敏度的分析手段,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可用荧光法测定的元素达70多种,可用荧光法测定的有机化合物为数更多,至少在数百种以上。整理课件荧光法作为一种高灵敏度的分析手段,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1211.无机化合物的荧光分析能发生分子荧光的无机物很少,因此一些无机元素需与某些有机试剂生成荧光络合物后进行间接测定。较常采用荧光法测定的元素有:Be、Al、B、Ga、Se、Mg及某些稀土元素等。测定的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四种:整理课件1.无机化合物的荧光分析整理课件122(1)荧光熄灭法:一些元素可用荧光熄灭法进行测定,这些元素的离子从发生荧光的其它金属—有机试剂络合物中夺取该有机试剂或金属离子以组成更稳定的络合物或难溶化合物,从而导致荧光强度的降低,由荧光强度降低的程度来测定该元素的含量。用该法测定的元素有:F、Cl、S、Fe、Ag、Co和Ni等。整理课件(1)荧光熄灭法:一些元素可用荧光熄灭法进行测定,这些元素123(2)催化荧光法:某些荧光反应进行非常缓慢,荧光微弱,难于测定,但若有微量金属离子存在,可起催化作用,反应将大大加速,可由在给定时间内所测定的荧光强度来定量该起催化作用的金属离子,称为催化荧光法。用该法测定的元素有:Cu、Be、Fe、Co、Os及H2O2等,该方法灵敏度特高,有的可达0.1ngg-1。整理课件(2)催化荧光法:某些荧光反应进行非常缓慢,荧光微弱,难于124(3)低温荧光法:测定的元素有Cr、Nb、U、Te等(-196C液氮温度下)。(4)固体表面荧光分析法(SFF):是将待测组分吸附于固体物质表面上,然后进行荧光测定;测定的元素有U、Ce、Sm、Eu、Tb、稀土元素及Sb、V等。整理课件(3)低温荧光法:测定的元素有Cr、Nb、U、Te等(-1252.有机化合物的荧光分析
在有机化合物中,脂肪族化合物的分子结构较简单,能产生荧光的为数不多。芳香族化合物因有共轭的不饱和体系,容易吸收光能,其中结构庞大而复杂的化合物,在光照射下大多能产生荧光。并且采用某些有机试剂与弱荧光的芳香族化合物作用,可得到很强的荧光物质。整理课件2.有机化合物的荧光分析整理课件126
因此对于胺类、甾体内、抗菌素、维生素、氨基酸、蛋白质和酶等许多具有荧光性质的物质都可进行分子荧光分析。尤其适于生物体组分的分析。由于分子荧光法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因此有可能在生物组织中不经分离而直接进行分析物的测定。它还可以用于酶的动力学和机理研究。整理课件因此对于胺类、甾体内、抗菌素、维生素、氨基酸1273.其它用途(1)机械工业:利用荧光法进行金属制品的荧光探伤。(2)农业:荧光法常被用于检查农副产品的纯度、鉴定种子的生活力、及早发现农副产品的败坏,判断果实成熟的程度以及诊断农作物的病虫害等。整理课件3.其它用途整理课件128(3)石油化学探矿:利用荧光法测定钻探水样、岩石样、土样中石油裂解产物的荧光信息,从而辅助判断地层中的贮油信息。此外,在环境样品、半导体材料和食品添加剂等试样中某些超痕量元素的分析中也可以一显身手。整理课件(3)石油化学探矿:利用荧光法测定钻探水样、岩石样、土样中129复习思考题:1.荧光光谱产生的本质是什么?2.有机化合物产生荧光光谱与其分子结构的关系是什么?3.荧光熄灭和熄灭剂的定义?有哪几种导致荧光熄灭的类型?整理课件复习思考题:整理课件1304.荧光分析中有哪些影响因素?5.荧光分析的特点及注意事项有哪些?6.为什么荧光分析比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分析的灵敏度要高?整理课件4.荧光分析中有哪些影响因素?整理课件131参考书目:1.《荧光分析法》,陈国珍,科学出版社,1975年2.《分析化学》(下册),上海化工学院、成都工学院,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整理课件参考书目:整理课件1323.《仪器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武汉大学化学系编,2001年6月第一版4.《实用仪器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杨根元,金瑞祥,应武林主编,1997年9月第2版,1997年9月第一次印刷。5.《仪器分析》,陈允魁编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2年11月第一版整理课件3.《仪器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武汉大学化学系编,20011336.《分子发光分析法(荧光法和磷光法)》复旦大学出版社,祝大昌、陈剑宏、朱世盛译,1985年12月第一版7.《现代仪器分析实验与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陈培榕、邓勃主编,1999年12月第一版,2004年5月第4次印刷。整理课件6.《分子发光分析法(荧光法和磷光法)》复旦大学出版社,祝大134第三章荧光分光光度法
(FluorescenceSpectrophotometry)整理课件第三章荧光分光光度法
(FluorescenceSp135前言:1852年,斯托克斯(Stokes)发现了萤石在暗处受到光的照射时,会发出一种蓝白色的光,他把这种光命名为“萤光”。1868年,Goppelstroeder发表了利用Al-桑色素的绿色荧光来分析微量Al的分析方法,可见荧光分析法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分析方法。整理课件前言:整理课件136
时至今日,荧光分析在方法上取得了极大的进展。促进了诸如:时间分辨、相分辨、荧光偏振、荧光免疫和同步荧光等荧光分析新方法的发展,同时促使各种各样新型荧光分析仪器的出现。整理课件时至今日,荧光分析在方法上取得了极大的进展。整137
在仪器方面,微机控制的全自动荧光分析仪具有灵敏度高(比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高2-3个数量级)、选择性好、工作曲线线性范围宽且能提供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发光强度、发光寿命、量子产率、偏振和各向异性诸多信息等优点,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痕量分析技术。
整理课件在仪器方面,微机控制的全自动荧光分析仪具有灵138
在生物、医药、环境和石油工业等诸多领域,荧光分析法都有广泛的应用。不仅能直接或间接地分析众多的有机化合物,而且还能利用与有机试剂间的反应进行许多无机元素的测定。整理课件在生物、医药、环境和石油工业等诸多领域,荧光分139
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荧光这种光致发光(photoluminescence)的本质被进一步揭开。物质除了受紫外-可见光照射后会发出紫外和可见(UV-Vis)荧光之外,受其它各种不同波长光的照射之后,同样也有发光现象。例如:X-荧光、红外荧光等。整理课件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荧光这种光致发光(pho140除了吸收光能使分子受激发而发光,根据起始激发形成的方式,可以将荧光同其它的发光类型(例如:生物发光、热发光、化学发光和摩擦发光)区别开来。通过化学反应使分子受激而发光称为“化学发光”。利用化学发光进行分析工作叫“化学发光分析”。
整理课件除了吸收光能使分子受激发而发光,根据起始激发形成的方式,可141化学发光分析、荧光分析和磷光分析统称为“分子发光分析(molecularluminescence)”。整理课件化学发光分析、荧光分析和磷光分析统称为“分子发光分析(mo142荧光和磷光同属光致发光。通过测定发光的强度可以定量测定许多种痕量的无机物和有机物。相对于磷光和化学发光而言,目前荧光法的应用较多。本章主要讨论荧光分析法。整理课件荧光和磷光同属光致发光。通过测定发光的强度可以定量测定许多1433.1分子荧光产生的本质(MolecularFluorescence)
图3-1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能级跃迁示意图整理课件整理课件1441.产生荧光的原因荧光物质的分子吸收了特征频率的光能后,由基态跃迁到能级较高的第一电子激发态或第二电子激发态,然后通过无辐射跃迁返回到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上,再从该能级降落至基态的各个不同的振动能级上,同时释放出相应能量的分子荧光,最后以无辐射跃迁形式回到基态的最低振动能级。
整理课件1.产生荧光的原因整理课件145需要注意的是:(1)整个过程是在单线态之间进行的;(2)产生荧光的过程极快,约在10-8秒左右内完成;(3)荧光的产生是从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开始,而与荧光物质分子被激发至哪一个能级无关。因此,荧光光谱的形状和激发光的波长无关。整理课件需要注意的是:整理课件1462.磷光(Phosphorescence)当某些物质分子被激发到较高的能级,并通过无辐射跃迁降落至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之后,尚不能继续直接降落至基态,而是通过另一次无辐射跃迁降至一个中间的亚稳态能级—三重线态上,这些分子在三重线态上经短暂停留后,再降落至基态的各个不同的振动能级上,同时发出辐射光,称这种发出的辐射光为磷光。
整理课件2.磷光(Phosphorescence)整理课件147磷光与荧光的区别主要为:(1)产生磷光的过程稍长,约在10-5~0.1秒,有时长达1秒以上;(2)在辐射停止几秒或更长一段时间后,仍能检测到磷光;而上述荧光现象在照射光一旦停止照射,荧光便立即消失。整理课件磷光与荧光的区别主要为:整理课件1483.迟滞荧光(延迟荧光)某些分子在跃迁至三重线态之后,通过热激活作用,可以再回升至第一电子激发态的各振动能级上,然后再由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v=0)降落至基态的各个不同振动能级而发出荧光,这种光叫做迟滞荧光(或延迟荧光)。整理课件3.迟滞荧光(延迟荧光)整理课件1494.分子吸收光谱与分子荧光光谱的关系分子吸收光谱和分子荧光光谱都是分子内部振动能级结构的反映,但是分子吸收光谱是反映电子激发态中各个振动能级结构情况。在大多数分子中,由于电子激发态和电子基态的各个振动能级结构相似,因此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往往呈现大致的镜像对称关系。整理课件4.分子吸收光谱与分子荧光光谱的关系整理课件1503.2荧光与物质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1.物质产生荧光的两个必须条件(1)物质分子必须具有能吸收一定频率光的特征结构;(2)物质分子在吸收了特征频率的辐射能之后,必须具有高的荧光率,即具有较高的荧光效率(fluorescenceefficiency)。
荧光效率(又称:量子产率,记为)=发射荧光的量子数/吸收激发光的量子数整理课件3.2荧光与物质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整理课件151荧光效率愈大,荧光的发射强度愈大,无辐射跃迁的几率就愈小。当荧光效率等于零时就意味着不能发射荧光。因此,荧光物质必须具有较大的荧光效率。整理课件荧光效率愈大,荧光的发射强度愈大,无辐射跃迁1522.物质产生荧光与其分子结构的关系(1)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分子荧光的关系a.碳原子骨架一般含有共扼体系的分子可产生荧光。共扼度越大,则离域电子愈易被激发,愈易产生荧光。所以绝大多数荧光物质含有芳香环或杂环。整理课件2.物质产生荧光与其分子结构的关系整理课件153b.分子的几何排布物质的分子为平面型,且具有一定的刚性结构,这样的分子荧光强烈。对于顺反异构体,顺式分子的两个基团在同一侧,由于位阻原因不能共平面,而没有荧光。
整理课件b.分子的几何排布整理课件154c.芳环上取代基的类型和位置类型有些取代基可增强荧光。如:-OH、-OR、-NH2、-NHR、-NR2等;有些取代基可减弱荧光。如:-COOH、-C=O、-NO2、-Cl、-Br、-I等;有些取代基影响不明显。如:-F、-SH、-SO3H等。整理课件c.芳环上取代基的类型和位置整理课件155
位置邻、对位取代,荧光增强;间位取代,荧光减弱。
整理课件位置整理课件156分子所处的环境如:溶剂、温度、pH等都可能会影响分子的结构或立体构象,当然也就会影响分子能否产生荧光。整理课件分子所处的环境整理课件157(2)无机化合物的荧光除过渡元素的顺磁性原子会发生线状荧光光谱外,大多数无机盐类金属离子,在溶液中只能发生无辐射跃迁,因而不能产生荧光。但是,在某些情况下,金属螯合物却能产生很强的荧光,并可用于痕量金属离子的测定。
整理课件(2)无机化合物的荧光整理课件158
不少有机化合物虽然具有共轭双键,但由于不是刚性结构,分子处于非同一平面,因而不发生荧光。若这些有机化合物和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物后,伴随着分子的刚性增强,平面结构增大,常会发出荧光。
整理课件不少有机化合物虽然具有共轭双键,但由于不是刚性159
例如:8-羟基喹啉本身有很弱的荧光,但其金属螯合物具有很强的荧光。这是由于刚性和其平面性增加所致。一般来说,能产生这类荧光的金属离子具有硬酸型结构,如:Be2+、Mg2+、Al3+等。
整理课件例如:8-羟基喹啉本身有很弱的荧光,但其金属螯160
螯合物中金属离子的发光机理,通常是螯合物首先通过配位体的*跃迁而被激发,接着配位体把能量转移给金属离子,导致dd*跃迁或ff*跃迁,最终发射的是d*d跃迁或f*f跃迁光谱。
整理课件螯合物中金属离子的发光机理,通常是螯合物首先通过配位1613.3荧光分析的方法及影响因素1.荧光参数(1)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荧光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是用荧光法进行物质的定性、定量分析的基本参数和依据。整理课件3.3荧光分析的方法及影响因素整理课件162a.激发光谱:选择并固定发射波长EM和狭缝宽度S,让激发单色器进行波长扫描,记录荧光强度(F)随激发波长的变化而变化的关系曲线,叫激发光谱。整理课件a.激发光谱:选择并固定发射波长EM和狭缝宽度S,让激发163b.发射光谱:选择并固定激发波长EX和狭缝宽度S,让发射单色器进行波长扫描,记录荧光强度(F)随发射波长的变化而变化的关系曲线,叫发射光谱。整理课件b.发射光谱:选择并固定激发波长EX和狭缝宽度S,让发射164注意:上述记录的激发和发射光谱均为“表观光谱”。它受仪器的光源特性、单色器的特性和检测器的特性等因素影响。
整理课件注意:上述记录的激发和发射光谱均为“表观光谱”。整理课件165对于同一个试样,用不同的荧光仪记录的“表观光谱”需进行校正;经过校正的光谱称为“真实荧光光谱”又叫“校正光谱”。现代化的仪器都具有自动记录校正光谱的功能。整理课件对于同一个试样,用不同的荧光仪记录的“表观光166(2)荧光强度荧光物质吸收辐射能后才会发射荧光,因此,溶液的荧光强度和该溶液的吸光程度以及溶液中荧光物质的荧光效率有关。设I0和I分别为照射在待测溶液上的入射光和透过光强度,c和l分别为待测溶液浓度和液层厚度,则被测溶液吸收的光强度为:Ia=I0-I
整理课件(2)荧光强度整理课件167根据光的吸收定律,得:I=I0×10-cl则:Ia=I0-I=I0-I0×10-cl=I0(1-e-2.303cl)……(3-1)整理课件根据光的吸收定律,得:I=I0×10-168
因为溶液的荧光发射强度F和它吸收的光能Ia成正比,并且与荧光物质的荧光效率有关。所以:
F=Ia=I0(1-e-2.303cl)(3-2)式中:为荧光效率,而其中e-2.303cl展开得
e-2.303cl=1-2.303cl+(-2.303cl)2/2!+(-2.303cl)3/3!+…
(3-3)
整理课件因为溶液的荧光发射强度F和它吸收的光能Ia成169若溶液浓度c很低,、l都是定值,则cl的值很小,当A=cl<0.05时,上面级数展开式中第二项以后的各项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整理课件若溶液浓度c很低,、l都是定值,则cl的值很小,当A170
e-cl=1-2.303cl(3-4)将(3-4)代入(3-2)得:F=2.303I0cl(3-5)当入射光强度I0一定时,
F=Kc(3-6)注意:上式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适用。整理课件e-cl=1-2.303cl171
荧光物质的最大浓度为cmax0.05/l。当浓度较大时,即它的吸光度大于0.05时,荧光强度与其浓度的线性关系将会发生偏离。在浓度较高时,产生这种偏离的原因可能是激发分子间互相碰撞而失去能量(自身猝灭),或者是荧光被未激发的分子所吸收(自身吸收)。整理课件荧光物质的最大浓度为cmax0.05/l。当浓度较172(3)荧光总量荧光发射谱的面积积分,称为荧光总量。(4)峰值波长和谱带宽度a.
峰值波长—在谱图(包括:激发谱和发射谱)中具有最大荧光强度所对应的波长,称为峰值波长。整理课件(3)荧光总量整理课件173b.谱带宽度—常用“半宽”来表示,即荧光峰强度值的一半时所对应的波长宽度。
或:荧光谱的半高宽称为谱带宽度。整理课件b.谱带宽度—常用“半宽”来表示,即荧光峰强度值的一半时所174(5)量子产率(或称:荧光效率)
=发出的光量子数/吸收的光量子数
整理课件(5)量子产率(或称:荧光效率)整理课件175(6)荧光偏振在研究分子的结构变化时用。用来研究荧光的各向异性(荧光的偏振性)。它是在激发和发射光路中引入两个偏正器。它可用偏振度(P)表示:P=(FII-F)/(FII+F)
式中:FII表示与激发光振动方向平行振动的偏光成分;F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安庆市迎江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带答案详解
- 怎样下载数学教学课件
- 点亮新学期开启新征程-2025年秋季高一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课件-2025-2026学年高中主题班会
- 第十章化工机泵第五节风机37课件
- 第三章防火防爆技术23课件
- 地铁检修教学课件
- 2025年二级注册建筑师考试真题及答案
- 口腔基础知识课件下载
- 小学生秋冬季节疾病课件
- 2025年音乐版权运营与流媒体平台付费模式协同发展研究报告
- 公路应急值守管理办法
- 财务离职保密协议及竞业限制合同范本
- 市政工程施工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陕西行政执法资格考试备考模拟题及答案(题型)
- 实验室培育钻石行业技术发展趋势报告
- 2025年领英大制造行业人才全球化报告-马来西亚篇
- 心肺复苏双人培训
- 2025年高考化学试卷(广东卷)(空白卷)
- 2025年北京市高考英语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初级社工职业道德试题及答案
- 国际压力性损伤-溃疡预防和治疗临床指南(2025年版)解读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