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第二十二讲 秋水_第1页
古代汉语第二十二讲 秋水_第2页
古代汉语第二十二讲 秋水_第3页
古代汉语第二十二讲 秋水_第4页
古代汉语第二十二讲 秋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汉语

第二十二讲

秋水(节选)

一、庄子简介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宋国蒙邑

(河南商丘)人,大约和孟子同时或稍后,是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的世界观主要可归结为二点:

首先,他主张顺应自然,无所作为。“物不胜天”、“无以人灭天”“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其次,他齐万物,一死生,泯是非得丧,否定一切。

《庄子》文章,大量使用寓言故事,想象力丰富,文笔变化多端,富有浪漫色彩,语言丰富生动,并常常具有有讽刺意味。对后世的文学语言影响很大。《秋水》是《庄子》中的一个长篇,其中心思想是论说判断和认识的相对性。全篇由两大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写北海之神跟河神的谈话,七问七答,一气呵成,构成主体。后一部分写了六个寓言故事,每个寓言故事自成一体,各不关联,跟前一部分没有什么关联,疑是后人掺入。本段课文是前一部分七问七答中的第一问第一答。写河神小却自以为大,海神大却自以为小,以此说明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具有相对性的道理。二、课文串讲与字词解释1、泾流之大

泾:形声。从水,从巠jīng,巠亦声。“巠”义为“南北向的”、“纵向的(由高向低处的)”。“水”与“巠”联合起来表示“南北流向的水流”、“由高处向低处流的水”。本义:由北向南、由高向低流动的水。特指:泾水。文中泛指水流。2、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焉:【兼词】于是、于之;【代词】指示代词:指代人、地、前文等(相当于“之”“此”等),疑问代词:什么、哪里、怎么;【语气词】表陈述、肯定,疑问,反问,停顿等语气;【连词】于是,表示前后承接;【副词】乃,才;【词尾】相当于“然”。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③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④草木无知,叩焉何益?(明·马中锡《中山狼传》)⑤心不在焉。⑥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⑦未知生,焉知死(《论语》)⑧且焉置土石。(《列子·汤问》)⑨食其禄,焉避其难?(《三国志》)⑩面目美好者,焉故必知(智)哉?(《墨子》)①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史记》)②嗟行之人,胡不比焉?(《诗·唐风》)

③既富矣,又何加焉?(《论语》)④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⑤使其中无可欲者,虽无石椁,又何戚焉?(《史记》)⑥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⑦民之服焉,不亦宜乎?(《左传》)⑧且以五帝之圣焉而死,三王之仁焉而死。(《史记》)⑨西王母为王谣,王和之,其辞哀。焉乃观日之出入,一日行万里。(《列子》)⑩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孟子》)(11)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12)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石钟山记》)(13)坛有祷,焉祭之(《礼记》)(14)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

3、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殆:形声。从歹(è),台声。本义:危险。《説文解字》:殆,危也。

【形容词】:危险;困乏,疲惫;古同“怠”:懈怠,懒惰;【名词】:危险之事。【副词】:大概、几乎,仅仅、只。文中“殆”是形容词危险的意思。①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②不敢以先父母之体行殆。③以有涯随无涯,殆已。④车殆马烦。(曹植赋)⑤日将暮,步履颇殆,休于路侧。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⑦农者殆则土地荒。⑧敌人伤亡殆尽。⑨沛公殆天授。⑩此殆空言,非至计也。4、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以”:“与”的通假字,同,和之意。其句型为:宾语前置句为了强调介词“以”的宾语而将其前置。介词“以”的宾语有时不需要条件就可以前置。①“《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②“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皜皜(光明)乎不可尚矣!”③是以5、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1)乎:介词,于、在。(2)乎:语气词,表停顿语气。①吾独穷困乎此时也!(《离骚》)②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③不动乎众人之非誉。(《荀子》)④参乎!吾道一以贯之。(《论语》)⑤众言同,于是乎书。(《狱中杂记》)三、重点和难点提示(一)文字方面1、“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辩——辨,通假字,辨别。2、“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tí)米之在大仓乎?”大—太,古今字。3、“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鼃——蛙,异体字。4、“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比—庇(bì),通假字,寄托。5、“人卒九州。”卒——萃(cuì),通假字,聚集。6、“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豪——毫,通假字,毫毛。(二)词汇方面1、“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河:黄河。2、“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涘(sì):水边。

渚(zhǔ):水中的小块陆地。3、“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望洋:叠韵联绵词。抬头向上看的样子。4、“野语有之曰。”野语:词组,俗语。5、“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穷:尽,走到尽头。殆:危险。6、“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语:谈论。笃:固定,拘限。7、“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丑:浅陋。8、“尾闾(lǘ)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泄:排放。已,停止。虚:空,尽,这里指水流尽。9、“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未尝:副词,从来没有过。10、“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中国:复合词,指黄河流域一带,处于九州之中部。11、“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连:连续。所:的帝业,的天下….

任:担负,承担,“任士”指担负职业的人。12、“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向:先前,刚才。(三)语法方面1、词类活用现象(1)“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时”名词作状语,按时,按季节。(2)“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东”,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方。

“面”,名词作动词,面向,面对着。(3)“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少”,形容词用作意动,以……为少,认为……少。

“轻”,形容词用作意动,认为……轻。(4)“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多”,形容词用作意动,认为……多,“自多”即自以为多,自我夸耀的意思。“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同上例。2、宾语前置句式(1)“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莫己若”是否定句中代词“己”充当动词“若”的宾语而前置。“我之谓也”句,动词“谓”的宾语“我”用代词“之”复指而前置。(2)“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疑问代词“奚”充当介词“以”的宾语而前置。3、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介词“以”的宾语前置4、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介词“与”的宾语前置3、被动句式

(1)“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用介词“于”引进行为主动者,并和表被动助动词“见”构成“见……于”的被动句式,被大方之家取笑。(2)“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拘于虚”、“笃于时”、“束于教”,都是用介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