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张溥五人墓碑记张溥五人墓碑记1学习目标①了解碑记类文体常识及作者。②整体感知,把握思路。
③积累一些古代汉语知识,如重点实词、虚词,常见的特殊句式等。
④体会文中所阐述的生死价值观,了解文章写作特点。学习目标①了解碑记类文体常识及作者。②整体感知,把握思路。2
明代万历、天启年间,统治阶级内部斗争十分激烈。皇帝昏庸,不理朝政,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专横跋扈,排斥异己,一般正直的士大夫皆蒙其害。顾宪成等一批有识之士,在无锡东林书院以讲学为名,指斥时政,被称为“东林党”,受到人民同情。天启六年(1626年)在苏州的东林党人周顺昌因指责魏忠贤而被逮捕,激起了苏州人民久积的义愤,与差吏发生了武斗,打死了两名官差。事后,在这一事件中英勇斗争的五人,挺身自投,从容就义。这件事后,不到一年崇祯皇帝即位,阉党败势,魏忠贤畏罪自缢。苏州人民毁掉魏忠贤生前的祠堂,并在那里筑墓重新安葬了五人,并立碑以为纪念。作者就为此写了碑记。写作背景:明代万历、天启年间,统治阶级内部斗争十分激烈。皇3
周顺昌,号蓼洲,明天吴县人。为人正直、清廉,关心民间疾苦,由于不满于阉党当道,在与他人谈话中,痛骂阉党,被缇骑报告给魏忠贤,于是被革职。由于其清廉,在被革职回老家时,只有“行李一肩,都门叹为稀有”,罢官后,阉党仍不罢手,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原应天巡抚周起元被罢官时,周顺昌曾作文送他,其中有赞美周起元、斥责阉党的话。后来魏忠贤的爪牙与别人勾结,追弹周起元,把周顺昌也带了进去。因此被逮捕。至京,虽被拷得体无完肤,仍痛骂魏如故,后死于狱中,四十三岁,到崇祯元年才得昭雪。周顺昌,号蓼洲,明天吴县人。为人正直、清廉,关4《五人墓碑记》实用课件5
碑记,又称碑志,原是刻在石碑上,以叙事记行、歌功颂德为内容的一种文体。最早的作品,可追溯到秦朝李斯的泰山、琅琊石刻。从立碑的地点和用途上分,有山川碑、宫室碑、桥道碑、寺庙碑著称。
而专以纪念死者、刻于坟前墓道的碑记称墓碑或墓志。从写法上看,原始的碑记只是记叙。后来的作者,或就所叙之事加以评论,或借题发挥抒写情志,碑记遂演变为一种叙述兼议论的文体。碑记,又称碑志,原是刻在石碑上,以叙事记行、歌6
张溥,复社的创始人和领袖,字天如,江苏太仓人。明末有许多文社,复社大约本于“应社”,集合许多小社而成。以复兴古学,务为有用相号召大约成立于熹宗天启末。张溥幼年刻苦读书《明史·文苑传》言之:“所读书必手抄,抄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如是者六、七始已。”后来把自己的书斋命名曰“七录斋”。和同乡张采并称“娄东二张”。张溥,复社的创始人和领袖,字天如,江苏太仓人。7听读录音,掌握字词听读录音,掌握字词8检查自学,掌握注音字的读音
蓼逮祠
皦
liǎodàicíjiǎo赀zī缇tí抶chì溷hùn傫lěi詈lì脰dòu缙jìn逡qūn缳huán谥shì阉湮骑牖暴yānyānjìyǒupù检查自学,掌握注音字的读音蓼9解析课文原文: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者:第一个表提顿语气,第二个是助词,…的人。盖:发语词,无义。当:适值,正当。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激于义:“于”为介词,被。被正义所激励。而:因果关系连词。焉:兼词,相当于“于是”、“于之”“之”代周公被捕一事,“于”:在。…者,…也:判断句。简析介绍五人的死因。揭示全文主旨。翻译:这五个人,是周蓼洲先生被阉党逮捕时,被正义所激励而牺牲在这件事上的(人)。被动句被动句解析课文原文: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10解析课文原文: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注释:于:均为介词,第一个“到”,第二个“向”,第三个“在”。郡:吴郡,今苏州市。葬之:之为代词,他们。其余为“结构助词‘的’”士大夫:做官的人,绅士。当道:掌权的统治阶层。除:清理,整治。祠:生祠,给活人修的庙以:来。其:代五人,他们,他们的。旌:表彰,名作动。所为:指事迹。盛:形容词,盛大。矣哉:句末语气词叠用,表赞叹。⑴台阶。登自东除。《二京赋》张衡⑵清除,去掉。诛乱除害。《史记》⑶拜官,任命,授职。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指南路〉后序》⑷整治,治理。解析课文原文: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逆阉废祠之址11解析课文原文: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翻译:到现在,苏州的贤明士大夫向当政的官员请示,就清理宦官魏忠贤被废的生祠的地基来安葬他们,并且在他们坟墓的门前立了一块石碑,来表彰他们的事迹。啊,也算是盛大的事啊。解析课文原文: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逆阉废祠之址12教师小结。本段写为五义士建墓立碑的经过和目的。先总述五人激于义而死,然后写死后建墓立碑经过。段末以赞颂小结,突出此举之盛。五人原来是市井细民,草野之士,地位卑微,行事普通,而他们死后墓葬时,却十分显耀。清除权重一时的宦首魏忠贤生词的原址为墓地,其身份显赫可见;还要“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其为人所敬重由此可见。墓地之择,立碑之举,葬仪之隆,可谓“盛矣”。教师小结。13原文: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夫:句首发语词,无义。之:取独。去:距离。墓:名词作动词,修墓。而:表并列。焉:兼词,相当于“于之”,到这里。其:代前文。止:通“只”。有: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凡:所有,一切。子:与“徒”为对文,同义。“徒”指同一类别的人。慷慨得志:情绪高昂,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其:复指前边的两种人。疾病:疾指一般的病,病指重病。这里是名词作动词,患上疾病。而:表因果。而:表承接。湮没:埋没。已:程度副词,太。草野:与“朝廷”或“官府”相对,指民间。闻:动作名,声名,声誉。欤:句末疑问语气词。独:副词,只有,唯独。之:取独。皦皦同“皎皎”,光洁,明亮。这里指显赫。
原文: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14原文: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简析:以富贵之子、得志之徒反衬五人。连用两个问句,发人深省。五人的死,距现在修墓安葬在这里,时间不过十一个月罢了。十一个月当中,那些富贵的子弟,志满意得、官运亨通的人,他们患病而死,死了而埋没不足称道的,也太多了,何况乡间的没在声名的人呢?惟独这五人光明显耀,是什么原因呢?原文: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15本段运用对比,赞颂五人的义举。本段运用对比,赞颂五人的义举。16教师小结。(1)“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说明魏阉失败之速。(2)以众人之死与五人之死作对比,突出五人之伟大。“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作者有几方面的对比?有什么作用?以“众”和五人的数量悬殊作比,以“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与野莽无闻之士比,以“湮没”与“皦皦”比,充分显示了“疾病而死”的无声无息,不为人道,“激于义而死”者的名声赫赫,万民敬仰。(3)最后,作者以设问引起下文。教师小结。17原文: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注释:之:主谓之间。之:结构助词的。望,阴历每月十五日。既望:阴历每月十六。社:指应社。之:第一个是结构助词,的;第二个是代词,代周公。行:名词,德行。为:wéi,作动词,作为,成为,是;今义为: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第二个读wèi,是介词,替。士:读书人。先:形作名,这里“表率”之意。声:声扬,伸张。敛:收集,募捐。赀财:钱,款子。赀通“资”。以:目的连词,来。其:代周顺昌。周被捕后被押解赴京。原文: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18原文: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简析:写周顺昌被逮的场面我还记得周公被逮捕,(是)在丙寅年三月十五日。我们(复)社(里那些)道德品行可以作为读书人表率的人,替他伸张正义,募集钱财送他起行,哭声震天动地。原文: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19原文: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注释:缇:丹黄色的帛。骑:骑士。缇骑,古代达官出行时的前导和随从的骑士,后用来称逮捕犯人的禁卫差役。前: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或向前。而:修饰连词。谁为:为谁,倒装句。或:谁为(之),省略句。堪:忍受。抶:击,揍。后省了宾语“之”。而:顺承关系仆:使…倒下,动词的使动用法。原文: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注释20原文: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简析:激于义愤,惩罚魏党爪牙。(阉党爪牙)红衣马队按着剑把上前,问道:“谁为他哭?”大家不能忍受,把他们打倒(在地上)。原文: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简析21原文: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是:指示代词,这。大中丞:都御史,都察院长官。明代巡抚例挂副都御史官衔。抚:名作动词,巡抚,抚慰。或出任巡抚。苏州是其辖区,故曰“抚吴”。南京当时为应天府,所以本句也可译为“做应天巡抚”。私人:心腹,亲信,党羽;今指与公家相对的个人。此指毛一鹭。所由使:由他主使。由:介词。“所由”是介宾词组倒置。痛:恨。痛心,即“痛于心”,在心里恨。焉:兼词,于之,对他。以:连词,同“而”,修饰连词。噪:喧哗,大声叫嚷。而:修饰连词。相:称代副词,指毛一鹭。匿:躲藏。溷:厕所。藩:本指篱笆,这里指墙。以:同“而”。免:逃脱。原文: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吴22原文: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这时以大中丞官衔作苏州巡抚的是魏闲的私党,周公的被捕(是)由他主使的;苏州的老百姓正在痛恨(他),于是趁他严厉地高声呵叱(的时候),就呼叫着追赶(他)。中丞躲到厕所里才逃脱了。简析:魏阉党羽被逐。原文: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吴23原文: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既而:不久以后。以:凭借…的身份,用…的身份。之:取独。乱:形作动,作乱,暴动。于:向;于朝:介宾短语后置。请:申告,这里有“报告并请示处理“的意思。按:审查,追查,考察。之:取独。傫然:并合在一起的样子。傫:捆缚。简析:五人被魏阉惨杀。不久,(他)以苏州老百姓暴动(的罪名)向朝廷请示,追究(这件事),杀了五(个)人,(他们名)叫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就是现在并埋在坟墓里的人。原文: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24
明确:可分两层。前一层叙述苏州市民反阉斗争经过,用事实印证上文“激于义”三个字;后一层写五人被诛。3从分析结构入手,理解第三段的意思。(1)本段可分为几层?试概括层意。
3从分析结构入手,理解第三段的意思。(1)本段可25
讨论明确:这一层的描写,感情真挚,写吴民,则“哭声震动天地”“抶而仆之”,其义勇可见;写缇骑,则“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凶横之态毕见;写狗官,则“匿于溷藩以免”,惶急之状可知。可见作者憎爱分明的感情。(2)前一层叙述反阉斗争的经过,所表现出的作者的感情如何?
讨论明确:(2)前一层叙述反阉斗争的经过,所表现26第三段内容叙述苏州市民抗暴斗争的经过,赞扬五人视死如归的英勇气概。第三段内容叙述苏州市民抗暴斗争的经过,赞扬五人视死如归的英勇27原文: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而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之,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当刑,临刑。当:面对,对着。意气扬扬:神情昂然扬扬。扬扬:心情愉快或得意。詈:骂。置:放,这里是“悬”。“置”后省了介词“于”。颜色:面容,脸色。今义:色彩。少:稍微,略微。简析:五人就义时的英雄气概。然而,(这)五(个)人受斩刑的时候,意气昂扬,喊着中丞的名字痛骂他,谈笑着死去。(被)砍下的头放在城墙上示众,面色没有一点改变。原文: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而死。28原文: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注释:发:“拿出”之意。五十金:五十两银子。一本“脰”:颈,指代头。函:名作动,用匣子装。函之的“之”,代头。卒:最终,终于。全乎:完整的样子,“乎”是词尾。。简析:人们对五人的同情。有几位贤士大夫拿出五十两银子,买了五人的首级,用匣子盛好,终于同尸身合在一起。所以现在的墓中,是完完整整的五(个)人。原文: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29明确:反映五人浩气长存,虽死犹生。(3)文中述贤士大夫发金买五人之脰,有何作用?明确:既有称颂贤士大夫之意,又有从侧面烘托五人形象的作用。4分组讨论第四段要点(1)如何选材来突出五人事迹?五人之事迹不可尽书,故只写其当刑之从容,说明作者选材之精当。(2)“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反映五人的什么精神?4分组讨论第四段要点(1)如何选材来突出五人事迹?五30原文:嗟夫!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注释:之:取独;缙绅:士大夫,做官的人。这里是名作动,当官。古代做官的人上朝时要把笏(记事手板)插在腰带上。缙,同“搢”,插;绅,大带。所以称做官的人为缙绅。缙绅,这里是名作动,当官。四海:指全中国。易:改变。之:定语后置的标志。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判断。简析:叹魏阉当政时坚持志节者少,旨在突出五人。唉!在魏阉乱政的时候,当官而能够不改变自己的志节的,(在)全国(这样)的广大地域,有几(个)人呢?原文:嗟夫!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31原文: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注释:而:转折连词。于:在。编伍:指平民百姓。之:的。素:平时。闻:听说→接受训:教诲。激昂大义:即“激昂于大义”。于,介词,被;激昂,激动振奋,形容词用作动词。蹈死:等于说“面临死亡”。蹈,踩。顾:回头看。曷:通“何”,什么。疑问代词。简析:写五人的身世,以五人之激昂大义与士大夫之变节易志相对照,爱憎之情异常分明。而(这)五(个)人生在民间,平时没有受到过《诗》《书》的教诲,却能为大义所激励,踏上死地而不反顾,(这)又(是)什么缘故呢?被动句原文: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32原文: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注释:且:提起连词,再说。矫:假托。矫诏:假托的诏书。钩:牵连。钩党:有牵连的同党。之:主谓间。卒:最终。以:因为。之:取独。株治:株连治罪。逡巡:迟疑不决。非常:不一般的。今义:十分,很猝:立即。圣人:指崇祯皇帝。投缳:丢出绳套,指上吊。投缳道路:即“投缳于道路”。崇祯帝将魏忠贤发配凤阳,他因畏罪在路上自缢身亡。原文: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33原文: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简析:写五人蹈死不顾的重大意义。况且(当时)假传的圣旨纷纷发出,对有牵连的(东林)党人的逮捕遍于天下,终于因为我们苏州(人民)的发愤一击,(阉党就)不敢再有牵连治罪(的暴行了);魏阉也犹疑不决,畏惧正义,篡位的阴谋难于立刻发动,(后来)等到当今皇帝即位,(魏阉)就吊死(在)路上,(这)不能说不是(这)五(个)人的功劳呀!
原文: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34注释:之:音节助词;则:顺承连词,可不译出。之:结构助词,的;第三个是动词,往。高爵显位:指做大官、地位显要的人。抵:抵尝抵罪:犯罪而受惩治。或:有的人。以:连词,同“而”。远近:形容词用于名词,远近的人;远近的百姓。而:表并列。杜:塞,闭。杜门:闭门不出。佯狂:装作发狂。不知所之:举止失措,不知何去何从。者:与“有”配合,有……者,即有……的人。视:与……比。之:取消主谓句的独立性。固:本来,引申为“究竟”“到底”,副词。原文: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注释:之:音节助词;则:顺承连词,可不译出。原文:由是35由此看来,那么,今天那班(原先)爵位显赫的高官一旦犯罪应受惩治(时),有的脱身逃跑,不能被远近的人收留;又有(的人)剪发为僧,闭门不出,或假装疯狂,不知逃到什么地方去了。他们可耻的人格,卑贱的行为,比起(这)五(个)人的死来,(意义)轻重到底怎样呢?简析:以高爵显位者与五人比较,孰重孰轻以问句出之,让读者自作结论。由此看来,那么,今天那班(原先)爵位显赫的高官一旦犯罪应受惩36原文: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
注释:是以:即“以是”,以:因为,是:这。因此。暴:显露,表彰。赠谥:追赠的谥号。封:坟墓。过:专程拜望。而、且:都是并列连词。泣:流泪。斯:近指代词,同“是”固:实在。遇:际遇。简析:五人为周顺昌奋起抗争,事迹亦与周顺昌永垂不朽。原文: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37因此周公墓洲,忠义显露在朝廷,赠赐的官爵记号美好而光荣,在死后(非常)荣耀;而(这)五(个)人也得以修建(一座)大墓(重新安葬),在大堤之上(立碑)列出他们的姓名,凡四方的士人经过(五人墓时),没有不跪拜而且流泪的,这真(是)百代(难得)的际通呀!因此周公墓洲,忠义显露在朝廷,赠赐的官爵记号美好而光荣,在死38原文: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注释:不然:不这样。然,指代词,这样。令:假使。者:句间语气词。领:颈,脖子。“首领”代指性命。“以老”的“以”:同而,连词。老:“死”的讳称。户牖:门窗,借代“家”。隶:奴仆,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奴仆那样。。安:疑问副词,怎么。屈:动词使动用法,使……屈身,折服,倾倒。……之流:……一类的人物。扼腕墓道:即“扼腕于墓道”。扼腕:用手握着手腕,表示激动痛惜之情。原文: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39不这样(的话),假令(这)五(个)人保全他们的头颅老死在家里,那么,(虽然)享尽他们的天然年寿,但人人都可以把他们当做仆役来使唤,怎么能够使英雄豪杰们拜倒(墓前),在(他们的)墓道上紧握手腕表示非常愤慨,抒发他们作为有志之士的悲叹呢!简析:从反面说明五人的不朽。不这样(的话),假令(这)五(个)人保全他们的头颅老死在家里40原文: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注释:哀: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哀,哀惜。惋惜。徒:副词,白白地。之:取消主谓句的独立性。后一个“之”,代石碑。以:记:名词用作动词,作记。介词,用,凭。“以”后省了宾语“之”(代“记”)。明:形容词用作动词,阐明。匹夫:平民,这里暗指五人。社稷:国家的代称。社,本指古代祭祀的土神;稷,谷神。土神和谷神,借指国家。于:介词,对。第二个“之”,取消主谓句的独立性。者……也:文言判断句格式之一。原文: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41所以,我和同社的各位先生,惋惜这(座)坟墓空有那(块)石碑,就替它写了这(篇)碑记,也借以说明死生的重大(意义),平民(一死),关系国家(兴亡非常)重大啊。
简析:写作墓碑记的原因与意图,照应开头。所以,我和同社的各位先生,惋惜这(座)坟墓空有那(块)石碑,42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
冏卿:太仆寺卿,掌皇帝车马。因之:吴默的字。太史:明代指翰林院修撰官,掌修史之事。(前面提到的)贤士大夫(是):太仆卿吴公因之、太史文公文起、姚公孟长。
补叙四位贤士大夫的姓名,照应开头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
补叙四43
第一部分(1-2):交代建五人墓碑的由来,抒发感慨,并提出问题,发人深省,引出下文。第二部分(3-4):记述苏州市民的反暴斗争以及五人死难经过。(叙五人之“皦皦”)第三部分(5-6):高度评价五人之死的意义(“皦皦”),揭示中心。第四部分(7):补叙四位贤士大夫的姓名,照应开头。整体感知理清思路第一部分(1-2):交代建五人墓碑的由来,抒发感慨44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2、敛赀财以送其行通假字“有”通“又”“止”通“只”“赀”同“资”,资财,钱财。3、亦曷故哉“曷”通“何”,什么。检查自学,理解下列字词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通假字“有”通“45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2、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3、按诛五人古今异义“行为”是“行”和“为”两个词的连用。行:品行,名词;为,成为,动词。今义为: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私人:党羽;今指与公家相对的个人。按:查究。今常用义为:压住,依靠等。古今异义“行为”是“行”和“为”两个词的连用。行:品行,名词464颜色不少变视五人之死6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颜色:面貌、容貌、脸色。今指由物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视:比较。今义:视觉首领:头颅,脑袋。今义:领袖4颜色不少变颜色:面貌、容貌、脸色。今指由物471、人皆得以隶养之2、去今墓而葬之3、其疾病而死
4、为之声义5、缇骑按剑而前6、是时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词类活用隶,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奴隶那样。墓:名词用作动词,修墓。疾病:名词用作动词,生病。声:名词用作动词,伸张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抚:用作动词,出任巡抚。1、人皆得以隶养之4、为之声义词类活用隶,名词作状语,像487、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8、不能容于远近9、抶而仆之10、安能屈豪杰之流远近:形容词用于名词,远近的人;远近的百姓。仆:动词使动用法,使……倒下
屈:动词使动用法,使……屈身记:名词用作动词,作记。7、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远近:形容词用于名词,远近的人4911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12不复敢有株治13激昂大义14荣于身后15尽其天年。哀,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哀,哀惜株治:动词用作名词,株连治罪的事情。激昂:形容词用作动词,激动振奋。荣:名词使动用法,使……得到荣誉。尽:副词用作动词,享尽。11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哀,形容词意动用法,以……50义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为之声义/忠义暴于朝廷一词多义义愤,形容词。正义,名词。为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为之声义/谁为哀者从……看来,介词。替,给,介词。义一词多义义愤,形容词。为从……看来,介词。替,给51
行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2敛赀财以送其行其辱人贱行
固1轻重固何如哉2斯固百世之遇也。品行,名词。走,动词。行为,名词。本来,引申为“究竟”“到底”,副词。实在,真是,副词。行固品行,名词。走,动词。行52之1、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结构助词,的2、即除废阉之址以葬之前一个“之”是结构助词;后一个“之”是代词,指五人3、佯狂不知所之者动词,到……去4、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夫五人之死/五人之当刑/吾郡之发愤一击/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之1、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结构助词,的2、即除废阉之址以葬之531、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2、斯固百世之遇也。3、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4、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5、故今墓中全乎为五人也6、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判断句检查自学,理解下列句式判断句检查自学,理解下列句式54
1、激于义而死焉者也2、不能容于远近3、予犹记周公之被逮4、激昂大义1、
谁为哀者2钩党之捕遍于天下疑问句,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之”字提宾被动句宾语前置被正义所激发被远近人的收留以“被”表被动被大义所激励
1、激于义而死焉者也疑问句,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之551、
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2、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3、
忠义暴于朝廷4、
荣于身后5、
不能容于远近6、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7、
忠丞匿于溷藩以免8、
令五人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9、
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介词结构后置句1、
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介词结构后置句56省略句1断头置城上2
投缳道路3激昂大义4
扼腕墓道
(于)(于)(于)(于)省略句(于)(于)(于)(于)57检查自学,翻译下面句子①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伸义,敛赀财以送其行。②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③亦以明生死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译:我们复社中那些道德品行可以作为读书人表率的人,替他伸张正义,募集钱财,送他起程。译:怎么能够使英雄豪杰们拜倒哭泣,在墓门前扼腕叹息,抒发其志士的悲叹呢?译:也借以说明死生的重大意义,即使一个平民的死,对于国家的兴亡也有重要的作用啊!检查自学,翻译下面句子①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伸义,敛赀财58突出“独五人之曒曒”的问题
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曒曒对比突出“独五人之皦皦”的伟大以“何也”引发下文突出“独五人之曒曒”的问题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59周公被逮,士人声义缇骑厉斥,众不能堪吴民痛心,噪而相逐吴臣请示,按诛五人英勇抗暴五人当刑,意气扬扬詈骂中丞,谈笑以死头断悬城,色不少变贤者发金,脰与尸合慷慨就义叙“五人之曒曒
”周公被逮,士人声义缇骑厉斥,众不能堪吴民痛心,噪而相逐吴臣请60五人之死的意义不畏强暴,伸张正义挫败阴谋,功在国家苟且偷生,轻如鸿毛仗义而死,重于泰山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五人之死的意义不畏强暴,伸张正义挫败阴谋,功在国家苟且偷生,61大阉之乱,缙绅难以不易其志五人则激昂大义,蹈死不顾对比突出五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大阉之乱,缙绅难以不易其志五人则激昂大义,蹈死不顾对比突出五62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五人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有重于社稷突出五人之死的意义的重大对比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63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对比突出五人荣于身后的显耀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对比突出五人荣于身64紧扣五人墓碑落笔,抒发强烈的感慨之情紧承对五人旌其所为,提出“独五人之曒曒何也?”围绕为什么“曒曒”展开叙述和议论点明为什么写这篇墓碑记,并交代贤士大夫是谁文章思路小结紧扣五人墓碑落笔,抒发强烈的感慨之情紧承对五人旌其所为,提出65文章内容小结
作者在这篇碑记中记述和颂扬了苏州市民不畏强暴、不怕牺牲、敢于向恶势力进行斗争的英勇事迹,热情颂扬了五位烈士仗义抗暴、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对于他们“激于义而死”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肯定了斗争的重大意义和不朽功绩,进而阐明了“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道理。文章内容小结作者在这篇碑记中记述和颂扬了苏州市民不畏强暴66①夹叙夹议,叙议结合。从全文看,前两部分侧重记叙,第三部分侧重议论。两部分之中,记叙和议论又互有穿插。②巧妙使用对比。文章多处使用对比,突出五人慷慨就义的英勇事迹和重大意义,突出五人之伟大。③用简练传神的笔墨刻画人物形象。写作特点①夹叙夹议,叙议结合。从全文看,前两部分侧重记叙,第67整治,治理。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登自东除。《二京赋》张衡诛乱除害。《史记》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指南路〉后序》台阶。清除,去掉。拜官,任命授职。除终于士兵死结束,终了买五人之脰而之,卒于尸合。(《五人墓碑记》)项燕为楚,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陈涉世家》)卒于二年卒岁穷年卒整治,治理。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登自东除。《二京赋》张衡诛68发有贤士大大夫发五十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见发矢十其中八九。舜发于畎亩之中。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怀怒不发,休祲降于天。(《唐雎不辱使命》)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拿出头发抒发发射,射出起,起用征发,派遣发作,爆发显现开放发有贤士大大夫发五十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安能69盛大隆重兴旺,兴盛大大规模华美装亦盛矣哉!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伶官传序》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盛装相迎盛请其矢,盛以锦囊。私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自己偏爱偏向,偏私私下,偷偷的盛大隆重兴旺,兴盛大大规模华美装亦盛矣哉!盛衰之理,虽曰天命70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而安陵以五十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业。《唐雎不辱使命》徒同一类人仅仅空,徒然去今之墓而葬焉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缇骑按剑而前缙绅而不易其志者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而表并列表因果表承接表修饰表转折表目的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71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始为篱,已为墙可以已大风日过午已昏学不可以已程度副词很已经副词已而然后连词治疗停止完毕动词已激于义而死容于远近请于当道请于朝立石于其墓门之上于表被动,介词向,介词介词,在向,介词表被动,介词句末,疑问语气句末判断语气句中停顿句末,判断语气也独五人之皦皦,何也?周公之逮所由使也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始为篱,已为墙可以已大风日过午已72张溥五人墓碑记张溥五人墓碑记73学习目标①了解碑记类文体常识及作者。②整体感知,把握思路。
③积累一些古代汉语知识,如重点实词、虚词,常见的特殊句式等。
④体会文中所阐述的生死价值观,了解文章写作特点。学习目标①了解碑记类文体常识及作者。②整体感知,把握思路。74
明代万历、天启年间,统治阶级内部斗争十分激烈。皇帝昏庸,不理朝政,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专横跋扈,排斥异己,一般正直的士大夫皆蒙其害。顾宪成等一批有识之士,在无锡东林书院以讲学为名,指斥时政,被称为“东林党”,受到人民同情。天启六年(1626年)在苏州的东林党人周顺昌因指责魏忠贤而被逮捕,激起了苏州人民久积的义愤,与差吏发生了武斗,打死了两名官差。事后,在这一事件中英勇斗争的五人,挺身自投,从容就义。这件事后,不到一年崇祯皇帝即位,阉党败势,魏忠贤畏罪自缢。苏州人民毁掉魏忠贤生前的祠堂,并在那里筑墓重新安葬了五人,并立碑以为纪念。作者就为此写了碑记。写作背景:明代万历、天启年间,统治阶级内部斗争十分激烈。皇75
周顺昌,号蓼洲,明天吴县人。为人正直、清廉,关心民间疾苦,由于不满于阉党当道,在与他人谈话中,痛骂阉党,被缇骑报告给魏忠贤,于是被革职。由于其清廉,在被革职回老家时,只有“行李一肩,都门叹为稀有”,罢官后,阉党仍不罢手,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原应天巡抚周起元被罢官时,周顺昌曾作文送他,其中有赞美周起元、斥责阉党的话。后来魏忠贤的爪牙与别人勾结,追弹周起元,把周顺昌也带了进去。因此被逮捕。至京,虽被拷得体无完肤,仍痛骂魏如故,后死于狱中,四十三岁,到崇祯元年才得昭雪。周顺昌,号蓼洲,明天吴县人。为人正直、清廉,关76《五人墓碑记》实用课件77
碑记,又称碑志,原是刻在石碑上,以叙事记行、歌功颂德为内容的一种文体。最早的作品,可追溯到秦朝李斯的泰山、琅琊石刻。从立碑的地点和用途上分,有山川碑、宫室碑、桥道碑、寺庙碑著称。
而专以纪念死者、刻于坟前墓道的碑记称墓碑或墓志。从写法上看,原始的碑记只是记叙。后来的作者,或就所叙之事加以评论,或借题发挥抒写情志,碑记遂演变为一种叙述兼议论的文体。碑记,又称碑志,原是刻在石碑上,以叙事记行、歌78
张溥,复社的创始人和领袖,字天如,江苏太仓人。明末有许多文社,复社大约本于“应社”,集合许多小社而成。以复兴古学,务为有用相号召大约成立于熹宗天启末。张溥幼年刻苦读书《明史·文苑传》言之:“所读书必手抄,抄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如是者六、七始已。”后来把自己的书斋命名曰“七录斋”。和同乡张采并称“娄东二张”。张溥,复社的创始人和领袖,字天如,江苏太仓人。79听读录音,掌握字词听读录音,掌握字词80检查自学,掌握注音字的读音
蓼逮祠
皦
liǎodàicíjiǎo赀zī缇tí抶chì溷hùn傫lěi詈lì脰dòu缙jìn逡qūn缳huán谥shì阉湮骑牖暴yānyānjìyǒupù检查自学,掌握注音字的读音蓼81解析课文原文: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者:第一个表提顿语气,第二个是助词,…的人。盖:发语词,无义。当:适值,正当。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激于义:“于”为介词,被。被正义所激励。而:因果关系连词。焉:兼词,相当于“于是”、“于之”“之”代周公被捕一事,“于”:在。…者,…也:判断句。简析介绍五人的死因。揭示全文主旨。翻译:这五个人,是周蓼洲先生被阉党逮捕时,被正义所激励而牺牲在这件事上的(人)。被动句被动句解析课文原文: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82解析课文原文: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注释:于:均为介词,第一个“到”,第二个“向”,第三个“在”。郡:吴郡,今苏州市。葬之:之为代词,他们。其余为“结构助词‘的’”士大夫:做官的人,绅士。当道:掌权的统治阶层。除:清理,整治。祠:生祠,给活人修的庙以:来。其:代五人,他们,他们的。旌:表彰,名作动。所为:指事迹。盛:形容词,盛大。矣哉:句末语气词叠用,表赞叹。⑴台阶。登自东除。《二京赋》张衡⑵清除,去掉。诛乱除害。《史记》⑶拜官,任命,授职。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指南路〉后序》⑷整治,治理。解析课文原文: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逆阉废祠之址83解析课文原文: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翻译:到现在,苏州的贤明士大夫向当政的官员请示,就清理宦官魏忠贤被废的生祠的地基来安葬他们,并且在他们坟墓的门前立了一块石碑,来表彰他们的事迹。啊,也算是盛大的事啊。解析课文原文: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逆阉废祠之址84教师小结。本段写为五义士建墓立碑的经过和目的。先总述五人激于义而死,然后写死后建墓立碑经过。段末以赞颂小结,突出此举之盛。五人原来是市井细民,草野之士,地位卑微,行事普通,而他们死后墓葬时,却十分显耀。清除权重一时的宦首魏忠贤生词的原址为墓地,其身份显赫可见;还要“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其为人所敬重由此可见。墓地之择,立碑之举,葬仪之隆,可谓“盛矣”。教师小结。85原文: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夫:句首发语词,无义。之:取独。去:距离。墓:名词作动词,修墓。而:表并列。焉:兼词,相当于“于之”,到这里。其:代前文。止:通“只”。有: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凡:所有,一切。子:与“徒”为对文,同义。“徒”指同一类别的人。慷慨得志:情绪高昂,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其:复指前边的两种人。疾病:疾指一般的病,病指重病。这里是名词作动词,患上疾病。而:表因果。而:表承接。湮没:埋没。已:程度副词,太。草野:与“朝廷”或“官府”相对,指民间。闻:动作名,声名,声誉。欤:句末疑问语气词。独:副词,只有,唯独。之:取独。皦皦同“皎皎”,光洁,明亮。这里指显赫。
原文: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86原文: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简析:以富贵之子、得志之徒反衬五人。连用两个问句,发人深省。五人的死,距现在修墓安葬在这里,时间不过十一个月罢了。十一个月当中,那些富贵的子弟,志满意得、官运亨通的人,他们患病而死,死了而埋没不足称道的,也太多了,何况乡间的没在声名的人呢?惟独这五人光明显耀,是什么原因呢?原文: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87本段运用对比,赞颂五人的义举。本段运用对比,赞颂五人的义举。88教师小结。(1)“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说明魏阉失败之速。(2)以众人之死与五人之死作对比,突出五人之伟大。“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作者有几方面的对比?有什么作用?以“众”和五人的数量悬殊作比,以“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与野莽无闻之士比,以“湮没”与“皦皦”比,充分显示了“疾病而死”的无声无息,不为人道,“激于义而死”者的名声赫赫,万民敬仰。(3)最后,作者以设问引起下文。教师小结。89原文: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注释:之:主谓之间。之:结构助词的。望,阴历每月十五日。既望:阴历每月十六。社:指应社。之:第一个是结构助词,的;第二个是代词,代周公。行:名词,德行。为:wéi,作动词,作为,成为,是;今义为: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第二个读wèi,是介词,替。士:读书人。先:形作名,这里“表率”之意。声:声扬,伸张。敛:收集,募捐。赀财:钱,款子。赀通“资”。以:目的连词,来。其:代周顺昌。周被捕后被押解赴京。原文: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90原文: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简析:写周顺昌被逮的场面我还记得周公被逮捕,(是)在丙寅年三月十五日。我们(复)社(里那些)道德品行可以作为读书人表率的人,替他伸张正义,募集钱财送他起行,哭声震天动地。原文: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91原文: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注释:缇:丹黄色的帛。骑:骑士。缇骑,古代达官出行时的前导和随从的骑士,后用来称逮捕犯人的禁卫差役。前: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或向前。而:修饰连词。谁为:为谁,倒装句。或:谁为(之),省略句。堪:忍受。抶:击,揍。后省了宾语“之”。而:顺承关系仆:使…倒下,动词的使动用法。原文: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注释92原文: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简析:激于义愤,惩罚魏党爪牙。(阉党爪牙)红衣马队按着剑把上前,问道:“谁为他哭?”大家不能忍受,把他们打倒(在地上)。原文: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简析93原文: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是:指示代词,这。大中丞:都御史,都察院长官。明代巡抚例挂副都御史官衔。抚:名作动词,巡抚,抚慰。或出任巡抚。苏州是其辖区,故曰“抚吴”。南京当时为应天府,所以本句也可译为“做应天巡抚”。私人:心腹,亲信,党羽;今指与公家相对的个人。此指毛一鹭。所由使:由他主使。由:介词。“所由”是介宾词组倒置。痛:恨。痛心,即“痛于心”,在心里恨。焉:兼词,于之,对他。以:连词,同“而”,修饰连词。噪:喧哗,大声叫嚷。而:修饰连词。相:称代副词,指毛一鹭。匿:躲藏。溷:厕所。藩:本指篱笆,这里指墙。以:同“而”。免:逃脱。原文: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吴94原文: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这时以大中丞官衔作苏州巡抚的是魏闲的私党,周公的被捕(是)由他主使的;苏州的老百姓正在痛恨(他),于是趁他严厉地高声呵叱(的时候),就呼叫着追赶(他)。中丞躲到厕所里才逃脱了。简析:魏阉党羽被逐。原文: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吴95原文: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既而:不久以后。以:凭借…的身份,用…的身份。之:取独。乱:形作动,作乱,暴动。于:向;于朝:介宾短语后置。请:申告,这里有“报告并请示处理“的意思。按:审查,追查,考察。之:取独。傫然:并合在一起的样子。傫:捆缚。简析:五人被魏阉惨杀。不久,(他)以苏州老百姓暴动(的罪名)向朝廷请示,追究(这件事),杀了五(个)人,(他们名)叫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就是现在并埋在坟墓里的人。原文: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96
明确:可分两层。前一层叙述苏州市民反阉斗争经过,用事实印证上文“激于义”三个字;后一层写五人被诛。3从分析结构入手,理解第三段的意思。(1)本段可分为几层?试概括层意。
3从分析结构入手,理解第三段的意思。(1)本段可97
讨论明确:这一层的描写,感情真挚,写吴民,则“哭声震动天地”“抶而仆之”,其义勇可见;写缇骑,则“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凶横之态毕见;写狗官,则“匿于溷藩以免”,惶急之状可知。可见作者憎爱分明的感情。(2)前一层叙述反阉斗争的经过,所表现出的作者的感情如何?
讨论明确:(2)前一层叙述反阉斗争的经过,所表现98第三段内容叙述苏州市民抗暴斗争的经过,赞扬五人视死如归的英勇气概。第三段内容叙述苏州市民抗暴斗争的经过,赞扬五人视死如归的英勇99原文: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而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之,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当刑,临刑。当:面对,对着。意气扬扬:神情昂然扬扬。扬扬:心情愉快或得意。詈:骂。置:放,这里是“悬”。“置”后省了介词“于”。颜色:面容,脸色。今义:色彩。少:稍微,略微。简析:五人就义时的英雄气概。然而,(这)五(个)人受斩刑的时候,意气昂扬,喊着中丞的名字痛骂他,谈笑着死去。(被)砍下的头放在城墙上示众,面色没有一点改变。原文: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而死。100原文: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注释:发:“拿出”之意。五十金:五十两银子。一本“脰”:颈,指代头。函:名作动,用匣子装。函之的“之”,代头。卒:最终,终于。全乎:完整的样子,“乎”是词尾。。简析:人们对五人的同情。有几位贤士大夫拿出五十两银子,买了五人的首级,用匣子盛好,终于同尸身合在一起。所以现在的墓中,是完完整整的五(个)人。原文: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101明确:反映五人浩气长存,虽死犹生。(3)文中述贤士大夫发金买五人之脰,有何作用?明确:既有称颂贤士大夫之意,又有从侧面烘托五人形象的作用。4分组讨论第四段要点(1)如何选材来突出五人事迹?五人之事迹不可尽书,故只写其当刑之从容,说明作者选材之精当。(2)“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反映五人的什么精神?4分组讨论第四段要点(1)如何选材来突出五人事迹?五102原文:嗟夫!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注释:之:取独;缙绅:士大夫,做官的人。这里是名作动,当官。古代做官的人上朝时要把笏(记事手板)插在腰带上。缙,同“搢”,插;绅,大带。所以称做官的人为缙绅。缙绅,这里是名作动,当官。四海:指全中国。易:改变。之:定语后置的标志。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判断。简析:叹魏阉当政时坚持志节者少,旨在突出五人。唉!在魏阉乱政的时候,当官而能够不改变自己的志节的,(在)全国(这样)的广大地域,有几(个)人呢?原文:嗟夫!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103原文: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注释:而:转折连词。于:在。编伍:指平民百姓。之:的。素:平时。闻:听说→接受训:教诲。激昂大义:即“激昂于大义”。于,介词,被;激昂,激动振奋,形容词用作动词。蹈死:等于说“面临死亡”。蹈,踩。顾:回头看。曷:通“何”,什么。疑问代词。简析:写五人的身世,以五人之激昂大义与士大夫之变节易志相对照,爱憎之情异常分明。而(这)五(个)人生在民间,平时没有受到过《诗》《书》的教诲,却能为大义所激励,踏上死地而不反顾,(这)又(是)什么缘故呢?被动句原文: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104原文: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注释:且:提起连词,再说。矫:假托。矫诏:假托的诏书。钩:牵连。钩党:有牵连的同党。之:主谓间。卒:最终。以:因为。之:取独。株治:株连治罪。逡巡:迟疑不决。非常:不一般的。今义:十分,很猝:立即。圣人:指崇祯皇帝。投缳:丢出绳套,指上吊。投缳道路:即“投缳于道路”。崇祯帝将魏忠贤发配凤阳,他因畏罪在路上自缢身亡。原文: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105原文: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简析:写五人蹈死不顾的重大意义。况且(当时)假传的圣旨纷纷发出,对有牵连的(东林)党人的逮捕遍于天下,终于因为我们苏州(人民)的发愤一击,(阉党就)不敢再有牵连治罪(的暴行了);魏阉也犹疑不决,畏惧正义,篡位的阴谋难于立刻发动,(后来)等到当今皇帝即位,(魏阉)就吊死(在)路上,(这)不能说不是(这)五(个)人的功劳呀!
原文: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106注释:之:音节助词;则:顺承连词,可不译出。之:结构助词,的;第三个是动词,往。高爵显位:指做大官、地位显要的人。抵:抵尝抵罪:犯罪而受惩治。或:有的人。以:连词,同“而”。远近:形容词用于名词,远近的人;远近的百姓。而:表并列。杜:塞,闭。杜门:闭门不出。佯狂:装作发狂。不知所之:举止失措,不知何去何从。者:与“有”配合,有……者,即有……的人。视:与……比。之:取消主谓句的独立性。固:本来,引申为“究竟”“到底”,副词。原文: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注释:之:音节助词;则:顺承连词,可不译出。原文:由是107由此看来,那么,今天那班(原先)爵位显赫的高官一旦犯罪应受惩治(时),有的脱身逃跑,不能被远近的人收留;又有(的人)剪发为僧,闭门不出,或假装疯狂,不知逃到什么地方去了。他们可耻的人格,卑贱的行为,比起(这)五(个)人的死来,(意义)轻重到底怎样呢?简析:以高爵显位者与五人比较,孰重孰轻以问句出之,让读者自作结论。由此看来,那么,今天那班(原先)爵位显赫的高官一旦犯罪应受惩108原文: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
注释:是以:即“以是”,以:因为,是:这。因此。暴:显露,表彰。赠谥:追赠的谥号。封:坟墓。过:专程拜望。而、且:都是并列连词。泣:流泪。斯:近指代词,同“是”固:实在。遇:际遇。简析:五人为周顺昌奋起抗争,事迹亦与周顺昌永垂不朽。原文: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109因此周公墓洲,忠义显露在朝廷,赠赐的官爵记号美好而光荣,在死后(非常)荣耀;而(这)五(个)人也得以修建(一座)大墓(重新安葬),在大堤之上(立碑)列出他们的姓名,凡四方的士人经过(五人墓时),没有不跪拜而且流泪的,这真(是)百代(难得)的际通呀!因此周公墓洲,忠义显露在朝廷,赠赐的官爵记号美好而光荣,在死110原文: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注释:不然:不这样。然,指代词,这样。令:假使。者:句间语气词。领:颈,脖子。“首领”代指性命。“以老”的“以”:同而,连词。老:“死”的讳称。户牖:门窗,借代“家”。隶:奴仆,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奴仆那样。。安:疑问副词,怎么。屈:动词使动用法,使……屈身,折服,倾倒。……之流:……一类的人物。扼腕墓道:即“扼腕于墓道”。扼腕:用手握着手腕,表示激动痛惜之情。原文: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111不这样(的话),假令(这)五(个)人保全他们的头颅老死在家里,那么,(虽然)享尽他们的天然年寿,但人人都可以把他们当做仆役来使唤,怎么能够使英雄豪杰们拜倒(墓前),在(他们的)墓道上紧握手腕表示非常愤慨,抒发他们作为有志之士的悲叹呢!简析:从反面说明五人的不朽。不这样(的话),假令(这)五(个)人保全他们的头颅老死在家里112原文: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注释:哀: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哀,哀惜。惋惜。徒:副词,白白地。之:取消主谓句的独立性。后一个“之”,代石碑。以:记:名词用作动词,作记。介词,用,凭。“以”后省了宾语“之”(代“记”)。明:形容词用作动词,阐明。匹夫:平民,这里暗指五人。社稷:国家的代称。社,本指古代祭祀的土神;稷,谷神。土神和谷神,借指国家。于:介词,对。第二个“之”,取消主谓句的独立性。者……也:文言判断句格式之一。原文: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113所以,我和同社的各位先生,惋惜这(座)坟墓空有那(块)石碑,就替它写了这(篇)碑记,也借以说明死生的重大(意义),平民(一死),关系国家(兴亡非常)重大啊。
简析:写作墓碑记的原因与意图,照应开头。所以,我和同社的各位先生,惋惜这(座)坟墓空有那(块)石碑,114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
冏卿:太仆寺卿,掌皇帝车马。因之:吴默的字。太史:明代指翰林院修撰官,掌修史之事。(前面提到的)贤士大夫(是):太仆卿吴公因之、太史文公文起、姚公孟长。
补叙四位贤士大夫的姓名,照应开头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
补叙四115
第一部分(1-2):交代建五人墓碑的由来,抒发感慨,并提出问题,发人深省,引出下文。第二部分(3-4):记述苏州市民的反暴斗争以及五人死难经过。(叙五人之“皦皦”)第三部分(5-6):高度评价五人之死的意义(“皦皦”),揭示中心。第四部分(7):补叙四位贤士大夫的姓名,照应开头。整体感知理清思路第一部分(1-2):交代建五人墓碑的由来,抒发感慨116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2、敛赀财以送其行通假字“有”通“又”“止”通“只”“赀”同“资”,资财,钱财。3、亦曷故哉“曷”通“何”,什么。检查自学,理解下列字词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通假字“有”通“117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2、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3、按诛五人古今异义“行为”是“行”和“为”两个词的连用。行:品行,名词;为,成为,动词。今义为: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私人:党羽;今指与公家相对的个人。按:查究。今常用义为:压住,依靠等。古今异义“行为”是“行”和“为”两个词的连用。行:品行,名词1184颜色不少变视五人之死6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颜色:面貌、容貌、脸色。今指由物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视:比较。今义:视觉首领:头颅,脑袋。今义:领袖4颜色不少变颜色:面貌、容貌、脸色。今指由物1191、人皆得以隶养之2、去今墓而葬之3、其疾病而死
4、为之声义5、缇骑按剑而前6、是时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词类活用隶,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奴隶那样。墓:名词用作动词,修墓。疾病:名词用作动词,生病。声:名词用作动词,伸张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抚:用作动词,出任巡抚。1、人皆得以隶养之4、为之声义词类活用隶,名词作状语,像1207、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8、不能容于远近9、抶而仆之10、安能屈豪杰之流远近:形容词用于名词,远近的人;远近的百姓。仆:动词使动用法,使……倒下
屈:动词使动用法,使……屈身记:名词用作动词,作记。7、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远近:形容词用于名词,远近的人12111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12不复敢有株治13激昂大义14荣于身后15尽其天年。哀,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哀,哀惜株治:动词用作名词,株连治罪的事情。激昂:形容词用作动词,激动振奋。荣:名词使动用法,使……得到荣誉。尽:副词用作动词,享尽。11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哀,形容词意动用法,以……122义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为之声义/忠义暴于朝廷一词多义义愤,形容词。正义,名词。为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为之声义/谁为哀者从……看来,介词。替,给,介词。义一词多义义愤,形容词。为从……看来,介词。替,给123
行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2敛赀财以送其行其辱人贱行
固1轻重固何如哉2斯固百世之遇也。品行,名词。走,动词。行为,名词。本来,引申为“究竟”“到底”,副词。实在,真是,副词。行固品行,名词。走,动词。行124之1、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结构助词,的2、即除废阉之址以葬之前一个“之”是结构助词;后一个“之”是代词,指五人3、佯狂不知所之者动词,到……去4、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夫五人之死/五人之当刑/吾郡之发愤一击/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之1、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结构助词,的2、即除废阉之址以葬之1251、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2、斯固百世之遇也。3、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4、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5、故今墓中全乎为五人也6、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判断句检查自学,理解下列句式判断句检查自学,理解下列句式126
1、激于义而死焉者也2、不能容于远近3、予犹记周公之被逮4、激昂大义1、
谁为哀者2钩党之捕遍于天下疑问句,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之”字提宾被动句宾语前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版餐饮酒水供应协议3篇
- 《冬季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新能源销售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度土地流转及农业产业化合作合同3篇
- 辅警法律知识培训课件
- 2024短视频平台与广告代理公司战略合作协议
- 2024门窗销售渠道拓展及代理合作协议范本3篇
- 2025年度GRC构件环保认证采购合同3篇
- 2024游艇销售及售后服务投诉处理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度城市核心地段住宅二手房出售补充协议书3篇
- 2025年采购部工作计划
- 《防范于心反诈于行》中小学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知识宣传课件
- 江苏某小区园林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勘察工作质量及保证措施
- 体外膜肺氧合(ECMO)并发症及护理
- 垫江县中医院2018年11月份临床技能中心教学设备招标项目招标文件
- 排放源统计(环统)年报填报指南
- 反射疗法师理论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 房地产销售主管岗位招聘笔试题及解答(某大型国企)2025年
- 心电图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 重庆市七中学2023-2024学年数学八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