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烛》教学设计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大赛获奖课件_第1页
《红烛》教学设计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大赛获奖课件_第2页
《红烛》教学设计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大赛获奖课件_第3页
《红烛》教学设计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大赛获奖课件_第4页
《红烛》教学设计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大赛获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红烛》教学设计·教学对象:普通高中高一学生·教学目标:1.了解诗中比喻、拟人、象征手法详细寓意,观赏在诗歌意象中所创造艺术效果。2.体会诗歌艺术特色,了解其抒情脉络。3、了解诗人献身祖国、甘愿自我牺牲爱国精神。·教学重点:诗歌表现手法,在诗歌意象中所表现出来艺术效果。·教学难点:诗歌抒情脉络。·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闻一多早期写《黄昏》这首诗引入本节课。《黄昏》太阳辛劳了一天,赚一个平安黄昏,喜得满面通红,一气直往山洼里狂奔。二、作者介绍,《红烛》介绍。三、初读:对学生朗诵进行指导(字音和节奏)说说初读感受。四、品读:·问题1:这首诗将唐代诗人李商隐一句诗“蜡炬成灰泪始干”作为引子,诗歌主体扣住了引子中哪两个字写红烛?说一下理由。(“灰”与“泪”两层。2、3、4节——“灰”,5、6、7、8——“泪”)·:问题2:开头“红烛啊,这么红烛”对全诗有什么作用?(是全诗抒情中心和总纲。)·问题3:自读2、3节,先说红烛“一误再误”,后又写“不误不误”是不是矛盾?(设问手法,自问自答。诗人思索过程)问题4:怎样了解“烧破世人梦,烧沸世人血——也救出他们灵魂,也捣破他们监狱!”结合时代背景回答。(这是诗人对红烛所寄予殷切希望,也是诗人自我勉励。)问题5:第五至第七节你认为写了“泪”哪些内容?(5节:醒悟以后贡献之始。6节:对红烛劝慰“何苦难过流泪”,因“残风”阻挠而“烧不稳”不怕牺牲自己而是“急”不能带来光明,对不能贡献自己急。7节:“培出慰藉花儿,结出高兴果子。”相信泪也是一个贡献,不会白流。8节:泪是结果,不过目标在于贡献光明。)问题6:怎样了解“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不在意付出是否会有回报,展现是诗人无怨无悔付出。不计较个人荣辱,在意是否能创造光明,闻一多人格美集中表达。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毫不顾惜个人得失荣辱,是极其伟大高尚献身精神。)5.归纳抒情脉络。(“红”到本身,扣住“灰”与“泪”。最终归结为哲理“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五、鉴读:问题1:全诗扣住“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一共问了几次?(三次。:吐出你心来比比,可是普通颜色?/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出光来?/既已烧着,又何苦难过流泪?问答式抒情层层递进。问题2:全诗九节,每一节开头都是一声“红烛啊”,这是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重复呼告,形成诗节排比,便于倾诉自己所见所思所感。)问题3:鉴赏诗句:红烛啊!这么红烛!诗人啊!吐出你心来比,可是普通颜色?/是残风来侵你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六、主旨:经过问题逐步引出主旨。表现主旨方法。问题:这首诗,诗人由红烛联想到诗人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