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统计制度方法改革页_第1页
财务管理统计制度方法改革页_第2页
财务管理统计制度方法改革页_第3页
财务管理统计制度方法改革页_第4页
财务管理统计制度方法改革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三 部 分 统 计 制 度 方 法 改 革2005年是全面完成“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成果、保持经济社会发展良好态势的关键一年。为了使统计工作适应新的发展形势,更好地坚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统计工作第一要务”的服务理念,我省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搞好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的实施意见》,作为指导和推动今后一个时期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明确了调研一批、试点一批、实施一批的具体内容,并以《 2005年山东省统计制度方法改革要点》形式,统一规划,突出重点,逐年、逐项、积极稳妥地展开,力争使我省的统计制度方法改革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有所完善。第一节 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的指导思想和遵循原则一、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温家宝总理对统计工作做出的重要指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全国统计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更好地坚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统计工作第一要务”的服务理念,始终坚持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努力改革不合时宜的统计制度方法,使之不断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化,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适应统计需求的变化。积极稳妥地“进、改、创”,即坚持与时俱进,坚持不断改革,坚持不断创新。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的总体目标是: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社会主义新山东的总目标,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核算体系为中心,系统改革统计制度体系,充分运用多种调查方法和组织形式,逐步建立和完善科学、规范、简捷、实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既符合我国国情和山东省情,又符合国际统计标准和一般规则的、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现代统计制度体系,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充分发挥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职能。二、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统计制度方法是统计工作的规范,具有标准性和指导性。在改革过程中,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整合资源,联动推进”。(一)坚持立足当前,兼顾长远的原则。“立足当前”,即首先满足当前统计服务和统计工作的需要。“长远目标”是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符合国际标准及其一般规则、便于进行国际比较的、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现代统计制度体系。这两者要紧密结合起来。(二)坚持需要与可能相结合的原则。随着经济社会管理水平的提高,社会各界对统计的需要越来越大,越来越高,越来越细,要正确处理需求无限性和能力有限性的矛盾,努力提高对统计需求的满足程度,同时兼顾可能,不承诺目前做不到的事情。(三)坚持既积极又稳妥的原则。要分清轻重缓急,坚持分类实施和重点推进。所有的改革项目分为三类,即调研类、试点类、实施类,就是要调研一批、试点一批、实施一批。对国家确定的改革内容,必须坚决实施;对于以省局正式文件下发部署的改革,也一定要实施;对于有需求但目前条件尚不完全具备的其他改革项目,要分清轻重缓急,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施。(四)坚持整合、协调、互补、共享的原则。要加强协调,充分利用现有的统计资料、现有的统计渠道,特别是部门统计资料,实现有机整合,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专业、不同部门的统计需求,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五)坚持既考虑国家统计需求,同时最大限度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则。要朝着覆盖全社会、反映全社会的方向发展,拓展全行业统计,最终实现统计调查范围的无缝覆盖。(六)坚持统计制度方法改革与信息化建设有机结合的原则。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和信息化建设要上水平、提档次,必须做好结合的文章,只有将两者统一纳入到统计改革的大局中通盘考虑,系统设计,才能体现统计生产力的先进性,才能发展先进的统计生产力。三、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应当营造的工作环境(一)与时俱进的创新环境。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工作思路已经确定,全省上下精神振奋、斗志高昂,必将对各方面工作产生巨大影响。统计部门作为反映经济社会信息的主体部门,应当牢固树立“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统计工作第一要务”的服务理念,在全省统计系统形成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改革氛围,用新的思维考虑统计发展战略,用新的观念研究统计改革问题,用新的思路指导统计改革实践,用新的工作方式认真完成各项改革任务。(二)积极进取的干事环境。 推进统计制度方法改革,会出现任务增多、困难增加的局面。“加法”是大势所趋,“减法”是迫切需要。要正确对待和处理统计改革中的“加法”与“减法”的矛盾,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改革中的问题。通过开展统计改革,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统计服务水平,提高统计部门的地位,更多地争取各级政府对统计工作的支持和关心,不断改善工作条件。要把全省统计系统培养锻炼成为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千方百计把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弘扬干事创业的进取精神,建立干事创业的激励机制,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风气,努力完成各项改革任务,为统计部门赢得应有的社会地位。(三)科学有序的管理环境。统计制度方法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内容多、情况复杂,应当强化综合管理和协调。对重复交叉的项目,要统筹规划,运用整体设计思想,提高制度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最大限度地减轻基层负担。对部门管理职责范围内的改革内容,要在政府统计和部门统计之间进行合理分工,借助部门统计的力量,发挥部门统计的作用。对某些能利用已有的统计制度,或适当开展一些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等就能满足需要的改革项目,要合理设计与有效组织,避免再层层布置。各级统计部门要重视统计制度的管理,既要保持强烈的改革意识,也要遵循统计工作内在的科学规律,加大整体改革力度,强化综合协调作用,提高统计改革效率。(四)上下一致的行动环境。现行统计管理体制决定了省、市、县之间各项统计改革和建设工作的联动性。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的框架已经确定,各级统计部门要认真研究方案,逐步进行部署和实施。全省上下要紧密围绕各项改革重点,认真研究组织实施方式,合理安排人力、物力、财力,确保各项改革取得成功。要认真总结改革过程中的新发现、新突破、新经验、新问题,用于指导和更好地推动全省统计改革。全省统计部门要协调一致、上下联动,为顺利完成新时期各项改革任务提供制度保证和组织保证。第二节 改进和规范国民经济核算制度为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 1985年我国正式建立国内生产总值和第三产业统计制度,开始在国民收入的基础上计算国内生产总值,至1993年,MPS体系与SNA体系同时运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1993年国家统计局取消了国民收入统计,修订完善《国民生产总值统计报表制度》,在1992年国内生产总值四张报表的基础上,新增五张综合报表。我省于1995年初步实现了省级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全面过渡,国内生产总值成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核心指标,基本上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1993年颁布的国民账户体系(1993年SNA)相衔接。到目前为止,国家和省、市、县四级都开展了年度和季度GDP核算工作,并逐步改进和完善 GDP核算制度。一、《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2002)》的实施为全面准确地反映我国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增强国民经济核算在总体框架、基本原则、计算方法上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以及指标的国际可比性,2000年以来,国家对1992年颁布实施的《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做了重大修订,形成了《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于2003年逐步实施。新体系在结构上更加严谨,充分反映了国民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在内容上更加丰富,涵盖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民经济运行的主要环节和主要方面;在方法上更加科学,既考虑到需要,又考虑到可能。新体系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管理和对外交流工作的需要。(一)新体系的总体框架《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由五张基本核算表、一套国民经济账户和两张附属表组成。五张基本核算表包括国内生产总值表、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表和资产负债表;一套国民经济账户包括经济总体账户、国内机构部门账户和国外部门账户;两张附属表包括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表和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表。基本核算表和国民经济账户是本体系的中心内容,它通过不同的方式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进行全面的描述。附属表是对基本核算表和国民经济账户的补充,它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所涉及的自然资源和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进行描述。(二)新体系的改革内容新体系比1992年版本更加完善,主要有:1、新体系去掉了1992年版本中保留的 MPS内容,如物质生产部门与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划分及其相互间的转换模块等等。这样新体系更加与国际上 1993年SNA相衔接。2、1992年版本在投入产出核算中虽然也提到了供给表( V表)和使用表(U表),但未加详细说明。新体系对供给表和使用表都给予详细说明,从而使投入产出核算更加完善。3、新体系在国际收支核算中增加了国际投资头寸表。4、新体系增加了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这对完善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有重大的积极意义,同时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也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5、新体系对某些核算项目的分组更细,从而与国际上通行的分组更加靠近,如GDP生产法和收入法核算中将工业细分为采掘业、制造业和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支出法中将建筑安装工程中的住宅单列等等。二、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改革内容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中间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分配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与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价值之和。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2003年以来,国家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主要内容有:(一)GDP中文名称的改变长期以来,各级统计部门习惯于把地区GDP称为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如:山东省国内生产总值等等,实际上,这种中文名称并不科学。根据国统字[2004]4号文及鲁统字[2004]12号文的精神,从2004年1月起将地区GDP的中文名称作如下调整:地区GDP的中文名称改为“地区生产总值”;特定地区的GDP用行政区的名字作定语,如“XX省生产总值”,简称为“XX省GDP”。各地GDP?称为“各地生产总值”。如山东GDP的中文名称为“山东省生产总值”。国家、省、市、县各级 GDP英文名称不变,山东省生产总值即山东省 GDP。国家GDP的中文名称也不变,如中国GDP的中文名称仍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二)基本分类的调整和使用1、目前暂时使用并对外公布的产业部门分类从理论上讲,产业部门分类应该是根据主产品的同质性原则对产业活动单位所进行的部门分类。但是,在现行的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中,受资料来源的限制,产业部门分类所采用的核算单位就是现行专业统计所采用的统计单位。GDP核算目前暂时使用并对外公布的产业部门分类,为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94)。随着统计基础状况的改善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的修订,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中的产业部门分类需要作进一步地调整和细化。2、按新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试算地区生产总值根据国家规定,从 2003年统计定期报表开始,各专业统计统一使用新的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为配合新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全面实施,使 GDP核算向新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平稳过渡, 从2003年年报和2004年定期报表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按新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试算地区生产总值工作。 新旧两种行业分类同时上报, 但新行业分类暂不对外发布使用。正在使用的产业部门分类《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94)一、第一产业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二、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三、第三产业农林牧渔服务业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教育、文艺及广播电影电视业

试算的新产业部门分类《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一、第一产业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二、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三、第三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教育团体其他行业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三)人均GDP计算方法的调整人均GDP是一定时期内GDP与同期人口平均数的比值。按照国际标准,人口平均数应该是同期平均常住人口。我国在核算制度中也规定,无论是国家还是地区,人口数都采用常住人口。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实际工作中,各地区在计算人均GDP时,使用的人口数据的口径不尽相同,一些地区采用户籍人口数,一些地区采用常住人口数。在改革开放初期,流动人口比较小,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之间差距不大,采用常住人口数和户籍人口数计算的人均GDP差别也不大。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地区间人口流动日趋频繁,一个地区的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采用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已难以客观地反映一个地区的实际情况。为了准确地计算各地区人均GDP,国家统一规定从2004年起采用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山东省在计算人均GDP时,已经采用常住人口,但市、县两级在计算人均GDP时仍采用户籍人口。省统计局从2005年起,逐步改进市、县级人口统计方法,以利于今后省、市、县三级都采用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四)GDP的核实与发布我国自1985年建立GDP核算制度以来,在GDP发布程序方面经过了多次改进和完善,但目前的GDP发布程序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一是数据发布时间不合理,容易将预计核算数误认为实际核算数,从而怀疑GDP数据的可靠性和严肃性;二是没有建立定期修正和调整机制,即使在获得较全面数据后,往往只调整GDP绝对量而不相应修正增长率;三是不符合国际惯例。为了进一步规范GDP核算工作,提高透明度,国家统计局参照国际惯例,对GDP核算和数据发布进行了重大改革,并于2004年1月1日起实施,我省也随之做出相应调整。1、年末不再公布当年 GDP预计数据。2、年度GDP初步核算数于次年1月—2月发布;初步核实数于次年8月份发布;最终核实数于隔年8月份发布。季度GDP数据于季后15日公布初步核算数;季后45日公布初步核实数;隔年8月公布最终核实数。3、根据年度GDP最终核实数对全年各季度GDP初步核实数进行调整。初步核实和最终核实都要对上一步骤公布的数字进行修订,既要修订GDP总量,也要相应修订增长速度。4、为提高我国GDP及增长率数据的透明度和可信度,在该数据发布时要同时发布相关重要数据,必要时还应公布核算方法。5、除特殊情况外,国家和各地区原则上都不再对外公布月度 GDP数字。另外,在遵循以上GDP发布程序同时,各省、市统计局核算数据未经上级统计局审核评估前不得对外公开使用。(五)建立非公有制经济核算制度为准确把握我省非公有经济发展状况,更好地为地方党政领导决策提供服务,从 19972002局联合发文(鲁统字[2002]55号),正式建立了山东省非公有经济统计核算制度。1、非公有经济的概念非公有经济是指资产归我国内地公民私人所有或归港澳台、外商所有经济成分,包括私有经济、港澳台经济和外商经济。其中,私有经济是指资产归我国内地居民私人所有的经济成分,包括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两部分;港澳台经济是指资产归港澳台商所有的经济成分;外商经济是指资产归外商所有的经济成分。2、非公有经济成分的划分方法国家统计局《关于统计上划分经济成分的规定》(国统字[1998]204号文)对非公有经济的划分作了具体要求:非公有经济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纯非公有经济,即个体私营、外商独资和港澳台等独资经济;二是混合联营经济,即股份制经济、外商合资合作和港澳台合资合作经济,对混合经济中非公有经济成分,原则上按照“注册资本金”中外商、个人所占比例来划分非公有制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三是对没有执行按经济类型分类和情况较为特殊的一些行业,则主要从“营业收入”或其他角度来划分,具体如下 :1)农林牧渔业:我国的农业生产单位目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农场,一类是农户。对于农场,不论其经营方式如何,均列为公有经济;对于农户,凡依靠土地(水面)从事种植养殖及渔业等生产活动的,因土地、水面为国家所有,其经济成分仍为“集体经济”,其它生产活动如家庭养殖捕捞等为“私有经济”。因此第一产业中属于非公有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的范围主要有:其它农业、畜牧业(家庭养殖)、捕捞等。2)建筑业:目前,全国统一采用“间接法”计算建筑业增加值,即通过全社会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完成额来计算。规模以上投资完成额,采用全面调查收集资料,规模以下投资主要是农村集体,个体投资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取得资料,然后根据投资所有制类型划分非公有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3)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主要采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间接计算。规模以上商业企业,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规模以下商业企业则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取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并划分非公有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4)房地产业中城镇、农村居民自有住房折旧全部归入个体经济。5)社会服务业:包括旅馆、旅游、理发、美容化妆、沐浴、日用品修理、娱乐服务、社区服务等等,这些行业的资料一部分取自工商局、税务局有关报表,另外不定期进行抽样调查或典型调查取得资料,以及根据第三产业普查资料、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等资料推算。3、非公有经济核算的基本表式和总量指标:根据非公有经济成分的划分方法,以及资料情况,目前我省非公有经济核算有两张基本表式,包括非公有经济增加值表和基本情况表,总量指标为非公有经济增加值和个体私营经济增加值。三、我省GDP数据质量评估与监控(一)GDP数据质量评估与监控的基本要求GDP数据质量评估与监控要严格执行国家统计局和省统计局的有关制度方法,切实做好与相关专业和部门统计资料衔接与协调,逐级建立GDP数据质量岗位责任制,逐级建立地区GDP数据联审制度,逐级评估审核GDP数据。GDP数据质量评估与监控的主要内容是年度和季度GDP生产额,重点是GDP总量及增长速度,包括主要行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同时也对GDP生产法和支出法之间的差距进行评估。(二)GDP数据质量评估办法GDP数据质量评估办法明确规定了 GDP总量及其增长速度(包括现价、不变价) ,各行业增加值及增长速度、价格缩减指数和相关系数,以及详细资料的报送要求。尤其对

GDP总量,增加了相关指标的控制办法:1、增加值率:在经济效益变化不大的情况下,该比例较为稳定,年度之间不超过

1个百分点。2、GDP生产法与支出法之间差额应在 2%以内。3、全部税收(国税+地税)占第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 ,每年应有明显上升,尤其是该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市必须有明显上升(至少个百分点以上) 。4、地方财政收入占第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每年应有明显上升,尤其是该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市必须有明显上升(至少个百分点以上)。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对 GDP增长的弹性系数为~之间;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即全社会电力消费增长对GDP增长的弹性系数应在以上。6、本地GDP占全省GDP的比例:连续三年不能有较大变动,一般应在

2个百分点之内。(三)应注意的问题1、GDP核算内容广泛,涉及全社会各产业、各行业,数据间的比例关系复杂,检验评估某一个指标时应用多种比例关系进行综合分析,不能简单化。2、对价格体系统计不健全的市,应尽快建立完整的价格统计体系。3、为了保证基础数据的准确可靠,各专业、各行业、各产业应建立相应的数据监控办法。4、为了保证数据的时效性,统一规定各市 GDP季报上报时间和上报方式。四、建立地区GDP数据联审制度近年来,各省市区GDP汇总数据与国家统计局核算数据之间, 各市GDP汇总数据与省核算数据的差距呈扩大趋势。如何逐步缩小这种差距,提高地区GDP数据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已成为目前统计工作的当务之急。国家统计局于2004年正式建立了省级GDP数据联审制度,国务院办公厅也针对改进地区GDP核算工作下发了文件。为了严格执行国家各项联审规定,增强GDP核算方法的科学性和规范性,逐步使省、市之间GDP核算数据的差距缩小到合理范围内,省政府办公厅、省统计局也陆续下文,提出了建立市级GDP数据联审制度的要求。(一)市级GDP数据联审制度的基本要求省统计局要建立对各市主要统计数据的审核评估管理制度,分专业审核、分专业评估、核算总把关,重点强化省对各市主要经济指标的审核把关,保证省级数据与各市汇总数据的协调衔接。每季季后,省统计局核算处对各市上报的GDP季报及附表进行初步审核,并组织省、市两级有关人员,对市级GDP数据进行联审,审查GDP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必要的修正,严把数据质量关。各市应以省联审后反馈的数据为准对外发布和使用。(二)逐步建立 GDP核算下算一级制度在逐步改进和完善市级 GDP数据联审制度的基础上,各级统计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 做好GDP核算下算一级的各项准备和试点工作。在条件成熟时,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全面实行GDP核算下算一级制度,即国家统计局直接计算各省的GDP,省统计局直接计算各市的GDP,各市直接计算所辖县市区的GDP。目前,有条件的市可先试行GDP核算下算一级。鉴于GDP核算的复杂性和目前乡镇一级统计工作实际状况,取消乡镇GDP核算制度。(三)各行业增加值联审评估办法1、农林牧渔业(1)现价第一产业增加值率会随着农业的丰欠、农产品生产价格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升降有所起伏,一般情况下,年度之间的比率不会有较大波动,控制在 1个百分点之内。2)在计算不变价增加值时,价格缩减指数应使用农调队编制的以农业产值为权重的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而不能使用以销售额为权数的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缩减指数应换算成以2000年为100的定基价格指数。3)增加值增长速度一般不能高于总产值增长速度,如果增加值增长速度高于总产值增长速度,需附报当期和前两个季度的中间消耗、总产值、增加值率以及相应价格变动情况的详细资料。(4)农林牧渔服务业目前仍暂不放在农林牧渔业中。各市在使用农调队统计的增加值增长速度时,应考虑农林牧渔服务业口径变动的影响,调整农调队统计的增加值增长速度,并附报当期和上期详细的调整依据。2、工业1)在计算不变价增加值增长速度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不能高于工交处统计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不能高于企调队调查的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如果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与企调队提供的数据有差异,需附报当期和上期规模以下工业抽样框企业的分行业大类总产值、构成和相应价格指数的详细资料。2)在计算规模以上工业不变价增加值和规模以下工业不变价增加值时,根据工交处和企调队的要求,缩减指数应使用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中的大类或中类缩减。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综合缩减指数和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综合缩减指数应分别换算成以2000年为100的定基价格指数。3)在计算现价工业增加值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应与工交处统计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数据一致,计算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使用的增加值率应低于或等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与上年度相比,波动不能太大。如果核算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与工交处(科)统计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有差异,需附报详细的情况说明,如果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率超过了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需附报有关详细的中间消耗和总产值资料。3、建筑业(1)计算现价增加值增长速度,应根据城镇(如果有全社会口径,使用全社会口径)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增长速度来确定,增加值增长速度应低于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增长速度,并应保持二者的比例系数(即增加值增长速度/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增长速度,下同)与上年年度系数之间的协调,即季度比例系数应低于或等于上年年度系数,同时,比例系数不应过高或波动较大。如果出现增长速度为负数的情况,可改用两个指标的发展速度来计算比例系数。否则,需附报当期和近两年年度有关详细的资料。(2)建筑业增加值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比例为 18%以下。3)计算不变价增加值增长速度,严格使用建筑安装工程价格指数作为价格缩减指数,并换算成以2000年为100的定基价格指数。4、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1)增加值增长速度应根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来确定,增加值增长速度应低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并应保持二者的比例系数与上年年度系数之间的协调,即季度比例系数应低于或等于上年年度系数,同时,比例系数不应过高或波动较大。如果出现增长速度为负数的情况,可改用两个指标的发展速度来计算比例系数。否则,需附报当期和近两年年度有关详细资料。在计算不变价增加值增长速度时,缩减指数应严格使用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并换算成以2000年为100的定基价格指数。(3)批零贸易餐饮业增加值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一般为 25%左右。5、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1)不变价增加值增长速度应根据客货运周转量增长速度和邮电业务总量增长速度的加权平均增长速度来确定,增加值增长速度应低于客货运周转量增长速度和邮电业务总量增长速度的加权平均增长速度,并应保持二者的比例系数与上年年度系数之间的协调,即季度比例系数应低于或等于上年年度系数,同时,比例系数不应过高或波动较大。否则,需附报当期和近两年年度有关详细资料。(2)如果搜集邮电业务总量资料有困难,可以利用邮电业务收入资料。即用邮电业务收入除以通信服务价格指数计算不变价邮电业务收入,得到不变价邮电业务收入增长速度,代替邮电业务总量增长速度。3)在利用不变价增加值和缩减指数推算现价增加值时,缩减指数应根据城市间交通费服务价格指数和通信服务价格指数的加权平均指数(权重为不变价交通运输业增加值和邮电通信业增加值占全行业不变价增加值的比重)来确定,缩减指数不能高于加权平均指数。6、房地产业(1)不变价增加值增长速度应根据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速度、房地产业劳动报酬不变价增长速度和自有住房折旧不变价增长速度计算的加权平均增长速度来确定,不变价增加值增长速度一般应低于加权平均增长速度,并应保持二者的比例系数与上年年度系数之间的协调,即季度比例系数应低于或等于上年年度系数,同时,比例系数不应过高或波动较大。否则,需附报当期和近两年年度有关详细资料。2)在利用不变价增加值和缩减指数推算现价增加值时,缩减指数的确定,应利用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土地交易价格指数和房屋租赁价格指数的简单平均指数反映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业的价格变动,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反映房地产管理业的价格变动,用建筑安装工程投资价格指数反映农村和城镇居民自有住房折旧的价格变动,以上年年度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业不变价增加值、房地产管理业不变价增加值、农村和城镇居民不变价自有住房折旧三部分的构成比重为权数,计算加权平均指数。缩减指数应等于加权平均指数。如果有的市没有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土地交易价格指数和房屋租赁价格指数,而使用其他指数来反映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业的价格变动,应做详细说明。(3)计算居民自有住房虚拟折旧,城镇住宅采用4%的折旧率,农村住宅采用2%的折旧率。4)居民自有住房折旧不变价增长速度,利用自有住房面积存量的增长速度计算,如果无法使用上述计算方法,按1%-2%的增长速度计算。7、金融保险业(1)现价增加值增长速度,应根据存贷款余额的增长速度来确定,增加值增长速度应低于存贷款余额增长速度,并应保持二者的比例系数与上年年度系数之间的协调,即季度比例系数应低于或等于上年年度系数,同时,比例系数不应过高或波动较大。如果出现增长速度为负数的情况,可改用两个指标的发展速度来计算比例系数。否则,需附报当期和近两年年度有关详细资料。如果利用银行利息收支差的增长速度来计算现价增加值增长速度,应把金融机构往来收支差和投资收益包括在银行利息收支差中,并需附报有关财务资料。2)利用可以搜集到的银行、证券、保险业的季度财务资料,按收入法直接计算增加值,应严格按照核算原则和方法进行计算,并需附报详细的财务资料。3)计算不变价增加值,缩减指数应为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加权平均指数,权数分别为上年度不变价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最终消费占两者之和的比重。缩减指数应等于加权平均价格指数。8、其他服务业1)在计算现价增加值增长速度时,其他服务业按新行业分类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市场营利单位,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娱乐业、住宿业、农林牧渔服务业等;第二部分是非市场非营利单位,包括文化和体育、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普查业、城市公共交通业;第三部分是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第一部分用市场营利单位营业税增长速度,第二部分用国有非市场非营利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增长速度,第三部分用行政管理费支出增长速度,计算三部分的加权平均增长速度,权数为上述三部分上年度现价增加值占其他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以此来确定其他服务业现价增加值增长速度。现价增加值增长速度应低于(或等于)加权平均增长速度,并应保持二者的比例系数与上年年度系数之间的协调,即季度比例系数应低于或等于上年年度系数,同时,比例系数不应过高或波动较大。否则,需附报当期和近两年年度有关详细资料。(2)在计算2003年的比例系数时,由于在2002年各项统计中实行旧行业分类,把2002年营业税和从业人员劳动报酬转换成新行业分类数据时,可利用2003年的新旧行业分类的关系进行转换。在季度统计中,由于行业分类比较粗,有关细分类数据可以用年度细分类数据的比例进行分劈。3)计算不变价增加值,价格缩减指数使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的简单平均价格指数。第三节 改革和完善统计制度和调查方法一、研究建立《山东省文化产业统计报表制度》文化产业作为国际公认的 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朝阳产业之一,已成为统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新的增长点。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关于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2004年,国家统计局出台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明确了文化产业的概念、范围和分类标准。如何抓住机遇,建立制度,适时开展文化产业的统计,正确反映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是统计部门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统筹协调政府综合统计和部门统计的现实需求。(一)有关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的规定1、文化及相关产业的概念文化及其相关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2、文化及相关产业的范围文化及相关产业的活动主要包括:文化产品制作和销售活动;文化传播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文化用品生产和销售活动;文化设备生产和销售活动;相关文化产品制作和销售活动。3、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分类《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的主要内容来源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4754-2002,下同),它是根据文化活动的特点将行业分类中相关的类别重新进行的组合, 也是《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派生分类。《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将文化及相关产业根据文化活动的重要性分为文化服务和相关文化服务两大部分,共涉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 20个门类的9个门类,个小类。具体分类如下:国民经 国民经类 别 名 称 济行业 类 别 名 称 济行业代码 代码第一部分 文化服务一、新闻服务新闻服务新闻业二、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书、报、刊出版发行书、报、刊出版图书出版报纸出版期刊出版其他出版⑵书、报、刊制作书、报、刊印刷包装装潢及其他印刷*⑶书、报、刊发行图书批发图书零售报刊批发报刊零售音像及电子出版物出版发行音像制品出版和制作音像制品出版音像制作⑵电子出版物出版和制作电子出版物出版

文化研究与文化社团服务研究社会人文科学7550体*专业性社会团96218810―文化社会团体其他文化艺术服务其他文化艺术 9090五、网络文化服务8821 1. 互联网信息服务8822务互联网信息服6020―互联网新8823闻服务―互联网出8829版服务―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2311 ―其他互联网信息服务六、文化休闲娱乐2319服务63431.旅游文化服务7480旅行社6543管理风景名胜区81316344公园管理81326544*野生动植物保护8012―动物观赏服务―植物观赏服务8824理其他游览景区管813989402.娱乐文化服务室内娱乐活动92108825游乐园9220版物出版―电子出―电子出版物制作⑶音像及电子出版物复制的复制*记录媒介2330―音像制品复制国民经类别名称济行业代码版物复制―电子出⑷音像及电子出版物发行音像制品及电子出6345版物批发音像制品及电子出6545版物零售3.版权服务服务*知识产权7450―版权服务三、广播、电视、电影服务1.广播、电视服务广播8910电台―广播―其他广播服务8920电视台―电视电视服务―其他2.广播、电视传输有线广播电视传输 6031服务―有线广播、电视传输网络服务

活动休闲健身娱乐 9230务*其他计算机服6190―网吧服务其他娱乐活动 9290七、其他文化服务国民经类 别 名 称 济行业代码文化艺术商务代理服务代理文化艺术经纪 9080其他未列明的商7499务服务*―模特服务―演员、艺术家经纪代理服务―文化活动组织、策划服务文化产品出租与拍卖服务图书及音像制品出租 7321贸易经纪与代理*6380―艺术品、收藏品拍卖服务3.广告和会展文化服务广告业7440会议及展览服务7491第二部分相关文化服务八、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1.文化用品生产品制造文化用241乐器制造 243―有线玩具制2440广播、电视接收造无线广播6032游艺器材及娱乐用245电视传输品制造服务―无线广播、电机制纸及纸板制造2221视发射*台、转播台―无线手工纸制造*2222广播、电视接收国民经类别名称济行业代码服务*卫星传输60403.电影服务与发行电影制作8931―电影制片厂服务制作―电影发行―电影院线―其他电影发行电影放映8932院、影剧院―电影电影放映―其他四、文化艺术服务1.文艺创作、表演及演出场所与表演文艺创作9010―文艺创作服务

国民经类 别 名 称 济行业代码信息化学品制造*2665照相机及器材制造4153文化设备生产印刷专用设备制造3642广播电视设备制403造电影机4151械制造家用视听设备407制造复印和胶印设备4154制造其他文化、办公用机4159械制造*3.相关文化产品生产工艺美术品制造421摄影扩8280印服务其他专业技术服7690务*九、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文艺表演服务―其他文艺服务场馆艺术表演90202.文化保护和文化设施服务化保护文物及文9040

文化用品销售文具用6341品批发文具用6541品零售其他文化用品批发6349其他文化用品零售6549―文物2.文化设保护服务―民族备销售民俗文通讯及广播电视设6376化遗产备批发*保护服务照相器博物馆9050材零售6548纪念馆烈士陵园、9060*家用电器批发6374图书馆9031家用电器零售*657190323.相关文化产3.档案馆品销售群众文化首饰、工艺品及收藏6346服务品批发活动群众文化9070工艺美术品及收藏6547品零售―群众文化场馆―其他群众文化活动4、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的有关问题1)关于公益性文化单位和经营性文化单位公益性和经营性是我国文化特有的现象,也是政府部门管理和决策所关心的内容,《文化及相关文化分类》已包括了这部分内容。但由于《文化及相关文化分类》是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活动的同质性原则划分,不是以公益性和经营性为标志划分,因此,本分类不能单独体现公益性文化单位和经营性文化单位,有关内容可通过相关的统计调查加以解决。2)关于旅游休闲活动旅游休闲活动主要包括:旅行社服务、风景区游览活动、动植物观赏活动、公园游玩活动、游乐园活动、室内娱乐活动、休闲健身娱乐活动等。这些活动是否作为文化产业的内容,还存在不同认识。从表面看这些活动与文化的关系不太直接,但它们作为公众可直接参与的旅游娱乐消费,推动了我国文化市场的多元化发展和健康繁荣,反映了公众闲暇时间的分配和精神生活的质量,因此,本分类将其纳入文化产业的范畴。(3)关于教育、体育和自然科学研究等活动从与文化的关系看,教育、体育和自然科学研究等活动与文化的关系较为紧密,社会上普遍认为它们应属于大文化的范畴。教育、体育和自然科学研究等活动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并已形成了自己完整的科学体系和分类体系。本分类属于中文化的范畴,如果将其列入文化产业,有可能冲淡《文化及相关文化分类》整体的文化特征。因此,本分类暂不包括教育、体育和自然科学研究等活动。《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首次从统计上对文化及相关产业作了科学、权威的规范和界定,是具有约束力的国家统计标准,是开展文化产业统计、建立文化产业统计制度的权威依据。(二)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行业的相关分类,其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以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核算为核心,以满足扩大就业为基准,从规模、结构、效益、速度上反映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按法人单位的经营性质分为两类:对文化产业的企业、经营性事业单位来讲,主要设置单位数、从业人员数、从业人员报酬、主营业务收入、税金、利润、资产等指标;对文化产业的行政、非经营性事业、团体单位来讲,主要设置单位数、从业人员数、全年收入、经常性支出、资产等指标。同时,有管理职能的主管部门也要报送本部门的财务决算资料。由此核算出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及其对全省GDP增长的贡献份额。(三)文化产业统计的组织实施文化产业统计是一项涉及多个行业、多个部门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分工协作。基于当前文化产业统计工作的现状和各有关部门管理职能的分工,我省文化产业的统计要采取统计部门为主、统一设计、部门协作、统一核算的方式进行,应当根据第一次经济普查的结果,建立文化产业单位名录库,充分利用现有的行业统计资料,同时,适当开展一些小型的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再辅之以必要的科学推算,合理确定各行业的统计调查方法,从而既保证文化产业统计调查工作顺利开展,又能避免重复劳动,减轻基层负担。统计部门:负责制定统一的文化产业统计报表制度,接受有关部门报送的文化产业基础统计资料和财务决算,统一核算文化产业增加值。负责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中文化产业单位基础统计资料的调查汇总,承担没有主管部门,如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等文化产业相关行业的抽样调查任务。通讯管理、广播电视、科技、新闻、文化、民政等部门:按照行业管理职能和统一的报表制度,改进和完善部门报表制度,将系统内单位统计扩大到全行业统计,负责所分工行业基础统计资料的调查、搜集、整理、汇总,与本部门有关财务资料一并报送统计部门。财政部门:按时向统计部门报送年度财务决算资料。我省的文化产业报表制度实行年度统计。2005年上半年,利用第一次经济普查的资料,建立以文化产业基层单位为基础的数据库,完整地计算、整理、分析我省文化产业的各类资料,适时向省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向社会公布。2005年年报,正式实行《山东省文化产业统计报表制度》。二、实施扩大范围的劳动统计改革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而现行劳动统计范围覆盖面较窄,不能全面反映全省劳动就业情况。为进一步加强劳动统计工作,改革和完善劳动统计制度方法,我省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决定从2005年年报开始,将扩大劳动统计范围的工作在全省范围内实行,从而全面系统地搜集我省全社会单位从业人员及其劳动报酬等方面的资料,为各级党委政府制定有关政策、进行宏观决策和调控提供依据,为分析研究劳动就业、劳动报酬、收入分配情况以及国民经济核算提供可靠依据。(一)劳动统计的范围现行劳动统计范围是城镇全部独立核算单位,即国有单位、城镇集体单位和股份合作、联营、有限公司、股份公司以及三资企业等其他类型的混合型单位。扩大后的劳动统计范围:在现行统计范围的基础上,扩大到所有企业(单位),主要包括私营企业、目前仍未改制的乡镇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调查对象为上述单位中的全部从业人员。主要包括:1、私营企业:是指由自然人投资设立或自然人控股,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赢利性社会组织。包括按照《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私营企业暂行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的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私营股份有限公司、私营合伙企业和私营独资企业。2、目前仍未改制的乡镇企业。乡镇企业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农民投资为主,在乡镇(包括所辖村)举办的承担支援农业义务的各类企业。3、个人独资企业: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者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4、民办非企业单位: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主要有:⑴非营利性医疗机构;⑵社会福利性机构;⑶教育类;⑷职业培训类; ⑸体育类; ⑹其他。5、其他单位:主要是指城市居民委员会,以及现行劳动统计制度规定未包括的社会团体和社会组织等。(二)劳动统计的指标体系劳动统计的指标体系主要有两类,从业人员和劳动报酬1、年末人数。包括:从业人员人数,女性,专业技术人员,职工人数,其他从业人员人数;2、年平均人数。包括:从业人员平均人数,职工平均人数,其他从业人员平均人数;3、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包括:从业人员劳动报酬,职工工资总额,其他从业人员劳动报酬。(三)劳动统计调查单位的确定扩大范围的调查单位采取目录抽样方式确定,对省、市、县三级有代表性。1、建立扩大范围单位名录库。以县(市、区)为单位,通过各种方式,按上述规定的统计范围摸清辖区内应纳入调查的单位个数及从业人员数、劳动报酬数。2005年可从经济普查基本单位名录库中提取。2、分层排序确定调查单位。将上述全部单位按行业门类分为19层。——凡单位个数不足30的行业,该行业中的全部单位作为抽中单位,即全行业调查;——单位个数超过30个的行业,以该行业为总体建立抽样框,全部单位按照从业人员多少由高到低排序,临界点以上的单位,全数调查;剩余单位按照对称等距抽样方法进行抽取。“临界点”按照单位从业人员人数由高到低累计达到50%以上的原则确定。调查单位的确定由县级统计部门按照全省统一编制的计算机程序进行。(四)劳动统计的调查和汇总方式扩大范围的劳动统计调查,实行年度调查。调查单位确定后,要组织被调查单位的填表人员进行培训,由被调查单位组织填报。也可派调查员到单位现场询问填报。调查结果采取分级、分行业汇总方式。各级汇总程序由省统计局统一编制下发。(五)资料的使用对外公布和提供有关劳动统计方面的数据资料,必须执行国家现行劳动统计制度规定;扩大范围的数据只供内部分析使用,原则上不对外公布。三、改进和完善《山东省社会公众安全感调查方案》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是各级统计部门坚持以人为本,贯彻科学发展观和为各级党政提供决策依据的重要工作任务。2004年我省进行的社会公众安全感调查就是反映社情民意的一项调查,也是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的一次演练。2005年,我省社会公众安全感调查要结合2004年实施情况和存在问题,整合资源,改进和完善《山东省社会公众安全感调查方案》。(一)调查的范围和调查对象调查范围为全省城乡常住人口。调查对象为上述范围内年满 16周岁及以上的公民。(二)调查内容和时间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群众的安全感受;影响安全感的主要因素;群众对当前社会治安的评价;群众对政法队伍的满意程度。本项调查每年进行一次,调查的时间为每年的 10月份。(三)调查方法2005年的调查采用人口抽样调查、电话调查和街头直接访问相结合的方法。部分调查样本从1%人口抽样调查的样本中抽取,采取整群、分层、概率比例的抽样方法,与1%人口抽样的现场调查结合一并进行。对选中的调查对象,由调查员直接入户发放《山东省社会公众安全感调查问卷》,被调查人员自己填写,调查员负责收回。对于年龄较大或不识字的被调查人员,可由调查员询问登记的方式进行。部分调查样本利用省统计局咨询中心建立的电话访问系统随机抽取,直接进行电话访问,调查内容简捷、明了,易于回答。部分调查样本由省统计局咨询中心组织调查员在公共娱乐场所、商场和集贸市场、繁华街区、旅游景点、学校及周边、车站与出租车等场所直接抽取,现场进行街头访问。统计部门具体负责选调并培训调查员,并选调一定数量的督导员分片指导调查员的工作。(四)数据处理与结果使用全部调查表由调查员收集、督导员整理并审核后,报各市统计局,各市统计局审核通过后直接上报省统计局。省统计局采取统一录入、超级汇总的数据处理方式,并负责《山东省社会公众安全感调查问卷》数据处理程序的编制、汇总和数据评估等工作。调查汇总结束后,省统计局要对调查结果进行全面、细致、有理有据的分析评估,与调查工作总结和调查数据结果一并报省综合治理办公室。由省综合治理办公室统一使用。四、改进和完善信息化发展水平监测评价制度为了适应当前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2004年我省实施了信息化水平评价制度,对我省 17市的信息化水平进行全面、科学的测算和评价,以便为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制定信息化发展战略提供科学的依据,促进我省信息化发展目标的全面实现。 2005年,要分析总结2004年开展信息化发展水平监测评价的经验,理顺资料来源渠道,调整评价指标,继续开展监测评价并适时公布使用。(一)信息化水平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信息化水平的评价方法,采用加权法,即将不同的指标赋予一定的权重,然后再按各个指标所占的权重进行加权,最后得出一个综合指数,通过综合指数,对信息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反映信息网络基础建设水平的指标、反映信息资源开发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指标、反映信息产业发展水平的指标和反映信息化发展环境的指标四个指标群。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群总分类指标 子分类指标1、信息网络基础建 每百平方公里长途光缆纤芯长度设水平的指标群 每百平方公里微波通信线路长度(X1) 每百平方公里卫星站点数每百人拥有电话主线数(含移动电话数)每万人局用交换机容量人均宽带拥有量每万人拥有图书馆藏书量2、信息资源开发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指标群(X2)

每天广播电视播出时间网络资源数据库总容量万维网人均流量每百户有线电视用户数每百人拥有计算机数每百人互联网用户数人均电话通话时间3、信息产业发展水平的指标群(X3)4、信息化发展环境的指标群(X4)(二)信息化水平评价的组织实施

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软件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信息制造业利税总额占工业利税总额的比重电子商务交易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重大中专及以上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信息产业研发经费支出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的比重信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居民信息消费比重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其指标体系涉及多个行业,统计内容中不仅需要新增多项综合统计指标,还有专业性很强的业务指标。在组织实施时,以省统计局为主,有关业务部门各负其责。综合统计指标由省统计局负责组织调查,专业业务指标由有关部门负责收集。统计局和有关业务部门在各自的统计工作中建立必要的经常性的统计制度,对本专业相关的基础指标开展调查。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工作,由省统计局负责组织实施,包括评价资料的收集、测算,并与省信息产业厅和通信管理局衔接,开展对信息化发展水平的年度统计监测。2005年的信息化发展水平监测评价,要调整个别不易取得的指标,以省统计局和省信息产业厅的名义发布2003年和2004年全省各市信息化发展水平综合指数。五、城市化发展的监测评价城市化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必不可少的过程和推动力,城市化战略也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四大发展战略之一。为全面系统地反映全省城市化发展状况,及时科学监测我省城市化发展进程,促进全省城市化快速健康发展,为各级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依据,2005年我省要开展城市化发展监测评价。(一)城市化发展监测的范围、对象对全省范围内的城市化发展进程和发展水平进行全面监测。监测对象分为五个层次:全部设区市、县级市、县、建制镇和重点镇。(二)城市化发展监测的主要内容监测内容主要包括人口与就业、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社会发展、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生态环境等六个领域。指标体系分为两大类:一是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二是监测指标体系(或称调查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共设《山东省城市化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1张表,32个指标,用于综合评价设区市、县级市和县的城市化发展水平。监测指标体系,分别设置《山东省设区市城市化发展监测指标》、《山东省市辖区城市化发展监测指标》、《山东省县级市城市化发展监测指标》、《山东省县域城市化发展监测指标》、《山东省建制镇城市化发展监测指标》等5张表,分别用于获取综合评价和分析研究所需要的基础数据。山东省城市化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序二级指标单位标号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人口与12非农产业从业人口比重%就业3人口密度人/平方公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里经济发元5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元展6第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7城建资金总收入占GDP比重%8人均道路面积平方米9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台城市建设10用水普及率%11燃气普及率%12集中供热普及率%13每万人拥有固定电话户数户一级指标序二级指标单位号%14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15初中毕业生升学率%16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人社会发17数个每万人拥有文化机构数展18万人社区服务网点数个19每万人拥有有线电视用户户20数户每万人拥有互联网用户数21每万人口刑事案件立案数件22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平方米23积元居民生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和社会保25城镇职工失业保险覆盖率%障26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27盖率%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28盖率—环境质量指数生态环29环境污染控制指数—30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境31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3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三)现行城乡划分的统计标准1、城乡区域的划分在统计上划分城乡的标准, 国家以正式文件发布实施的是 《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试行)》,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开始使用。这一标准,以国务院关于市镇建制的规定和现行的行政区划为依据,将我国地理区域划分为城镇和乡村两部分。 城镇又分为设区市的市区、不设区市的市区和经批准设立的建制镇的镇区。主要包括:一是设区市的市区,即人口密度超过1500人/平方公里的区辖全部行政区域; 人口密度1500人/平方公里以下的市辖区,只有区辖街道办事处和政府所在地及延伸建制镇(乡)的地域为市区。二是不设区市的市区,即市辖街道办事处和市政府所在地及延伸建制镇(乡)的地域。三是经批准设立的建制镇的镇区,即镇辖居委会和镇政府驻地及其延伸村委会地域。2、城市化率的计算监测区域的总人口及城镇人口均按“常住人口”进行统计。常住人口包括:1、住本调查小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2、住本调查小区半年以上,户口在外乡、镇、街道;3、住本调查小区不满半年,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4、住本调查小区,户口待定。城市化率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计算公式为:某地区城市化率=(该地区城镇人口该地区总人口)×100%。(四)数据来源及调查方法1、城乡区域的划分随着城镇建设的延伸,城乡区域的划分要结合年度行政区划和代码的调整,逐步实现动态划分、定期维护管理。从2004年开始,每年划分一次,与行政区划代码库一并实行动态管理。2、城市化率的来源全省、17个设区市、县级市、县、建制镇和重点镇的城市化率,通过建立1%人口抽样调查制度,并结合公安、人口与计划生育、建设等部门的行政登记资料进行科学推算和计算取得。3、其他指标全省、17个设区市、县级市、县、建制镇和重点镇的经济、社会、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城市建设、生态环境等指标,根据“城市统计年报”、“县卡”、“乡卡”“村卡”等现有统计资料进行整理,缺口指标通过完善现有统计指标体系解决。(五)监测评价的组织实施和方法步骤城市化监测评价工作,由省建设厅和省统计局共同牵头,公安、人口与计划生育、财政、民政、劳动与社会保障等部门,按照“统一组织、部门协作、上下联动、共同实施”的方式组织实施。业务培训和数据搜集整理以统计局为主,监测评价结果形成《山东省城市化发展报告》,由省建设厅和省统计局共同编写,联合发布。城市化监测评价工作大体分为收集资料和评价分析两个阶段。1、资料收集整理阶段。如逐级业务培训、年度行政区划代码及城乡属性代码调整并建库管理、组织填报调查表和调查数据的整理汇总。2、评价分析阶段。如量纲的消除、单项指数的计算、综合指数的形成、监测评价分析以及《山东省城市化发展报告》的编写、监测结果的发布等。第四节 逐步实施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改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为适应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的需求,我国在统计制度方法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但是随着经济成分的多元化、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以及就业形式的多元化, 统计调查的内容大大增加,现行的统计制度方法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政府各经济管理部门和统计部门向企业多头布置统计报表、多头进行培训;有些统计报表重复交叉,部分统计指标的口径范围、计算方法、来源渠道、报送次数等不规范、不统一,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基层和企业的负担。为了理顺政府统计部门与基层调查单位的统计工作关系,改革统计调查组织方式,避免重复交叉统计,切实减轻基层统计负担,1998年以来,省统计局开展了企业“一套表”制度相关问题的研究,进行了三次不同层面的试点和一系列调研活动,对企业“一套表”改革的可行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制开发了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程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这项改革作为《2005年山东省统计制度方法改革要点》的重点项目,已进入实质性推广阶段。一、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的概念及特征(一)基本概念所谓企业“一套表”,就是指将政府综合统计部门针对基层企业布置的各种专业统计报表,通过优化设计、规范标准,重新整合成一套以基层企业为整体的统计报表制度。如工业企业“一套表”,就是将工业基本单位统计、工业统计、劳动统计、投资统计、科技统计、外经统计等多个专业的现行基层统计报表,消除重复指标,规范统计标准,建立表间联系,统一整合在“一套表”制度之中。所谓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就是指在现行统计体制下,利用统一的基层统计信息处理平台,把企业“一套表”统计制度一次性布置到基层企业,统一录入、统一审核,并通过联网直报方式实现统计部门和基层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数据上报。(二)基本特征1、统计报表设计的整体性。这是企业“一套表”的根本特征,即以企业为整体、以基本单位统计为基础,进行报表设计,系统、科学地整合各专业统计报表,消除重复指标,建立表间联系,体现统计报表的整体性,统计指标的唯一性。2、统计工作流程的规范性。在企业“一套表”统计制度的设计、调查和数据处理过程中,应用统一的统计标准、分类和目录,统一的数据处理模式,确保统计工作全过程的统一规范。3、统计工作布置的一次性。企业“一套表”制度的组织方式,便于实行“下(企业单位)去一把抓,上(综合统计部门)来再分家” ,以减少企业的受会次数,减轻基层负担。4、统计信息处理的网络化。以联网直报的方式实施企业“一套表”统计制度,更能体现企业“一套表”优越性。即企业的统计报表通过统一的网络数据处理平台,实现统计数据在输入、审核、修改、传送过程的网络化、程序化,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为干扰。二、我省企业“一套表”的改革进程1993年,国家统计局在年报中组织实施了基层企业“一套表”制度。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一套表”制度只实行了一年就停止了。这之后,统计工作内部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统计调查对象的规模逐步扩大,经营领域不断拓展。与此同时,政府统计调查的领域也在不断扩展和延伸。由于各项统计调查主体不同,组织实施中缺乏统一协调机制,造成同一调查对象多次参加统计部门培训会,重复填报不同统计制度中的相同指标,给基层调查对象增加了工作难度。为了解决新形势下统计工作出现的新问题,省统计局开展了企业“一套表”制度的研究,率先在统计制度重复较多的工业企业中进行“一套表”的改革试点,先后三次、循序渐进地开展了山东省企业“一套表”的试点工作。(一)基本情况1、章丘试点2000年8月,省局在章丘市开展了工业企业“一套表”的县级试点工作。这次试点,就是以工业统计制度为基础,将现行国家制度中的劳动统计、投资统计、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统计、工业品价格统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统计、工业企业景气调查统计及工业基本调查单位统计等项目,均设计在“一套表”的范围内,采取“统一设计、统一布置、分头填表、集中上报”的组织方式,对章丘市全部工业调查对象统一布置调查任务,组织填报了1999年年报和2000年9月份月报(第三季度季报)。这是1993年以后,在全国范围内的首次重新对“一套表”工作的尝试。为克服不同项目基层表式之间存在的专业分割、重复交叉现象,在进行报表整合和设计时,坚持了“精简、效能、统一”的原则,尽量做到将属于同一性质的统计内容设计在同一类报表上,整套表实行统一的统计表式、统计标准、统计分类和目录,统一的数据处理程序,保留基础性指标,删除派生性指标。经过重新设计,工业企业“一套表”年报表式和定报表式各有10张,年报统计指标精简了 72个,定期报表统计指标精简了 104个。这次“一套表”试点的成功之处在于,验证了工业企业“一套表”整体设计、组织方式的可行性,不足之处在于,数据处理采取“分表录入、集中转换、分别汇总”的模式,程序编制只为试点而用,且没有体现企业“一套表”整体性。2、济南试行为了在更大范围检验工业企业“一套表”试点方案,省局决定,在济南市2000年年报和2001年定期报表中,对全市范围内的工业企业试行“一套表”制度。济南的试行制度,在章丘工业企业“一套表”试点方案的基础上,作了如下调整:一是将“外商投资企业统计报表制度”纳入了工业企业“一套表”制度中。二是改变投资统计模式,要求所有投资行为的报表单位,都填报投资报表。三是尽量减少数据处理的麻烦,简化了企业“一套表”的整体设计,尽可能保持各专业报表表体的原貌。济南试行的目的,除了进一步检验工业企业“一套表”试点方案在更广范围内基层调查对象填报的可行性、统计部门组织实施的可操作性外,着重要检验对统计部门内部各专业衔接的影响,具体来说就是通过企业“一套表”形式获取的工业企业的各种信息,在反馈其他各专业、各专业上报上级统计部门过程中的可行性。工业企业“一套表”平稳试行两年,济南市又从2002年上半年开始,参照工业企业“一套表”的思路,在建筑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和房地产业中推行了企业“一套表”,进一步扩大了企业“一套表”的应用领域。3、青岛崂山试点章丘、济南开展的工业企业“一套表”试点,主要是验证方案本身的可行性及对统计部门内部各专业工作流程的影响。因此,在数据处理软件开发上,只强调了数据汇总与数据分解功能,对软件的系统性和集成性没有提出过多的开发要求,这是企业“一套表”改革的软肋。借助于青岛市统计局开发的基层统计信息处理平台,省局又在青岛崂山区2002年年报和2003年定期报表中开展了工业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试点。这次试点的目的,重点是结合工业企业联网直报工作的开展,开发和完善基层统计信息处理平台,编制工业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软件,由此检验企业和统计部门在联网直报环境下开展企业“一套表”各环节的情况与效果,包括调查企业的填报、审核、上报,以及县级统计部门的报表接受、审核、数据汇总和资料分解。这次试点主要是采取年、定报与试点合二为一的组织方式,采取“统一录入、集中转换、分别汇总”的数据处理模式,其特点就是:在一个软件系统中,将“一套表”的调查企业与统计部门、企业“一套表”的各种报表与信息、企业“一套表”工作的各个环节等,都紧密地联系在一个运行环境中,保证了企业各种信息的唯一性,优化了统计部门内部工作程序,实现了工业企业“一套表”制度与现行国家统计制度以及专业之间的全面对接,更能体现企业“一套表”制度的实质和整体效果。2003年下半年和2004年,青岛市又对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应用程序进行两次改版,在2003年年报和2004年定期报表中将这项改革拓展到

5市

3区,联网直报率达

40%,加大了推行工业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的力度。(二)达到效果我省企业“一套表”试点和试行已取得突破性进展,效果是明显的,并由此逐步验证了实行企业“一套表”改革的可行性。一是检验了工业企业“一套表”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从试点和试行看,在现行统计体制下,开展工业企业“一套表”是可行的,“一套表”制度的整合是科学合理的,基本实现了“下去一把抓,上来再分家”的组织实施方式。二是检验了《综合统计业务平台》在工业企业“一套表”实施过程中的效果,为实现企业“一套表”与联网直报的有效结合提供了成功范例。从崂山试点和青岛5市3区的试行结果看,基于该系统开发的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软件,既能适应企业“一套表”和企业联网直报工作,也能满足企业自身对统计信息的需求,使企业“一套表”的全面推行有了技术保障,提供了成功的可能。三是检验并探索了加强企业综合统计职能的思路。企业“一套表”的实施,要求企业设置综合统计机构或综合统计人员,这是加强企业综合统计职能和统计工作基础的大好时机。在试点和试行中发现,中小企业由于内部组织机构单一,组织协调工作比较顺利,在体制上基本适应企业“一套表”的要求。但是由于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基层资料不完善、统计人员素质较差的现象,在统计基础工作和业务素质方面不太适应“一套表”的要求,这是今后推行“一套表”时中小企业的工作重点。而大型企业内部机构比较完善,通过试点和试行,各方面都认为,在企业内部实行“统一受表、领导协调、集中上报”的工作思路是基本可行的,但是需要加强综合统计机构的综合协调能力,提高综合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四是强化了专业之间的协调和衔接,拓展了专业统计人员知识面。在现行统计制度体系下,各专业统计独立性较强,各统计人员只注重本专业数据及运行态势。企业“一套表”的实施,从客观上要求全局观念和一盘棋思想,要求专业之间的协调和衔接,要求统计人员通盘了解企业“一套表”涉及的专业统计知识,更有利于培养统计人员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和统计复合型人才。(三)存在问题1、部分企业领导对统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其综合协调职能和统计基础比较薄弱。在试点中发现,有些企业内部机构设置齐全、管理规范、统计的综合协调职能较强,实行企业“一套表”顺理成章。但也有些企业不重视统计工作,其综合统计机构或统计负责人的协调能力较弱,离开了企业领导人对综合统计的重视和支持,单纯靠企业综合统计机构或综合统计负责人的综合协调,在企业推行“一套表”时会有一定的难度。还有部分中小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较差,有些综合统计人员的素质还不完全适应“一套表”的工作要求。这一问题在乡镇企业中表现比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