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克和克的认识教案_第1页
千克和克的认识教案_第2页
千克和克的认识教案_第3页
千克和克的认识教案_第4页
千克和克的认识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千克和克的认识教案

千克和克的认识教案1

本单元教育目标是:

1.在详细的生活情境中,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结合自己的阅历,感知1千克和1克的质量,知道1千克=1000克。

2.知道用秤称量物体质量的方法,会选择适当的单位表示常见物品的质量。培育估量的意识。

3.在测量、比较物品质量的过程中进行简约地、有条理地思索,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4.对身边的事物有新奇心,能够积极参加有趣的比较活动,并获得胜利的体验,加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本课教学教学目标:

1结合详细事物经受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过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2掌控用秤称物品质量的方法,会选择适当的单位表示常见物品的质量.知道1千克=1000克.

3在测量和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质量单位与生活的亲密关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预备:以克为单位的电子秤一台,以千克为单位的台秤一台,西瓜一个(整千克的),苹果一个,盐两袋,西红柿每组1千克,糖每组1千克,硬币1个.课前调查表

一、认识千克和克

〔一〕生活了解

1、你调查了哪些物品的质量?〔指名回答〕

2、老师也调查了一些。〔展示〕

3、指导:我们调查的克和千克都是质量单位。国际上用g来表示克,用kg来表示千克。

〔二〕认识秤

1、说一说:拿出西瓜和梨?谁轻谁重?〔同学依据生活阅历〕

2、究竟有多重,生活中人们用什么来称它们的质量?你们在哪见过什么样的秤。〔指名回答〕

3、认识各种秤〔课件展示〕

〔二〕称西瓜和苹果

1、〔出示以克为单位的电子秤一台,以千克为单位的台秤一台〕这是什么秤?猜一猜西瓜大约有多重?苹果有多重?

2、放在天平中称出西瓜和苹果质量。〔重点指导怎样看台秤〕

西瓜有多重?你们同意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苹果有多重?你们同意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秤食盐〔认识1千克等于1000克〕

1、拿出一包500克的食盐,先看看上面的标示的质量,然后称一称。〔在克单位的秤上〕

2、拿出两包来,先算一算一共是多少?再称一称。〔在克单位的秤上〕

3、再放到千克单位的秤上,这两个数有什么关系?使同学了解1千克等于1000克。

三、称土豆〔或西红柿〕

1、每人拿出一个2分硬币,掂一-掂,告知同学大约有一克,(或称量)

2、拿出土豆,掂一掂〔同学轮番掂〕

3、估量有多重?拿一袋食盐(硬币)比较一下,估量有多重?〔在教学时同学估量有500克时我的处理粗,应拿1袋食盐让同学比一比〕

4、称一称1个土豆。体验形成

5、老师称出1千克土豆,猜猜有多少?数一数。〔体验1千克大略是几个土豆?〕

7、同学称出一千克的土豆〔同学小组秤〕。

8、让同学先估量一下有多少个?你是怎样想的?

9、实际数一数?

10、放在厚实的袋里掂一掂,感受1千克有多重。

〔感受1克——估量——感受土豆几克〕——体验1千克大略是几个土豆?——体验千克〕

四、称水果糖

1、同学拿出水果糖,估量有多少克?〔疑问:还有须要吗?〕

2、称出1千克的水果糖〔同学小组秤〕

3、掂一掂,感受1千克有多重。

4、估量有多少块?

5、数一数

五:小结:在刚才的活动中,我们有什么收获?

六:考考大家:

练习1:认秤

练习2:选择合适的单位〔说说填的理由〕

千克和克的认识教案2

教学目标:

1、同学在详细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

2、同学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能够依据物体实际状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沟通。

3、使同学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加强学习数学的爱好;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使同学建立1千克和1克的概念,估量出一些物品大约有多重。

教学构想:

教学时,老师可从同学的已有阅历出发,让同学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地方用到“克”和“千克”,以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同学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应留意让同学通过掂一掂、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大约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l克和1千克的观念。

教具预备:

教学时,老师要预备一个2分硬币,一些大豆、图钉、乒乓球等实物,或其他能表现1克有多重的实物。同时还应要求每个同学都预备一个2分硬币及一些到商场里购买的物品或食品。生活中常见的秤。

教与学的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情境导入,看一看。

程序:同学们你们都到过商场买东西吧?那你们都喜爱到商场买些什么呢?老师这有几件物品,你能看出哪件商品重一些,那些轻一些吗?

2、联系实际,掂一掂。

说话:请你拿出你到商店购买的商品。如:一袋红枣、膨化食品等等。然后分小组用手掂一掂,相互比较一下自己所买的商品和小组同学的商品那些重那些轻。让同学选出其中最重的和最轻的物品。

[简析:商场里常见食品的轻重同学一般比较熟识,特别是他们自己喜爱的食品,这样设计简单激活同学的学习阅历。让同学充分体会数学活动课是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课程,老师引导同学参加,重在同学实践。

二、新课教学,认识质量

1、认识秤。

提问:怎样才能更精确的对这些商品的重量进行比较呢?你们能想出用什么方法吗?引导出用秤称一称的方法〕

提问:你们知道生活中都有哪些秤吗?

让同学把提前预备好的各种秤的资料读一读,介绍一下它们的在不同方面的用途?

老师总结:展示课件中的秤。

[简析:同学要想获得关于秤方面的知识,需要查阅许多学习资料。这也是引导同学课外学习的很好方法。]

2、认识千克

〔1〕猜一猜。

提问出示三包物品〔1千克桔子、一千克棉花、l千克图钉〕猜一猜你认为哪一包重?〔同学间产生争辩〕

〔2〕称一称。

说话:同学们都产生了不同的看法,究竟你的看法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称称看吧。

同学动手称,并相互沟通称后的结果。

〔3〕感受1千克。

说话:这几袋物品都是1千克,看来只凭物品堆大堆小,不能判断出它们的重量,应当用秤称一称。

同学在通过拎一拎、掂一掂、看一看验证结论。

〔4〕感受几千克。

同学分小组秤一下所带商品的精确重量。并指名请演示秤重量的过程。一开始秤的物品的重量肯定要接近1千克,让同学直观感受这些物品l千克有多少。然后再类推出看秤面上2千克、3千克……物品的重量。让同学通过“在玩中学”掌控基本知识。

[简析:以动手活动为主线,层层递进。随着课改的进展,教育的重心就是探讨“乐学”,提高教学效率。在本课中老师实时为同学提供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小组内同学自己动手,通过反复称一称、掂一掂、拎一拎的实践活动,在亲身经受和体验真正感受到了一千克的实际重量。从根本上解决同学的“乐学”问题。」

〔5〕动手操作

称出1千克大米,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感受一下有多重。

称出1千克鸡蛋,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在数数有多少个。

说一说书上37页上一些物品的.重量。第二题说出电梯或卡车的载重量,一方面让同学感受生活中既有几千克重量的物品,也有数千千克重量的物品,同时为今后学习“吨”打下基础。

4、认识重量单位“克”。

〔1〕称一称。

a、用台秤称一枚2分硬币。

b、用台秤称1块橡皮。

c、质疑:你发觉了什么?

〔2〕认一认。

秤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做单位。我们常用天平秤比较轻的物品。用天平秤物品时,需要用砝码。你知道下面这些砝码各重多少克吗?老师用实物投影向同学出示砝码。老师向同学简约介绍天平的运用方法,同学动手称出10克黄豆有多重。1个乒乓球有多重。

一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这是感受1克重的好材料,可以让同学掂一掂一枚2分硬币,感受“克”。小组同学通过掂鹅毛和塑料尺进行比较,进一步体会1克有多重,初步建立起1克的观念。

练习:称一称铅笔盒里的学习用具的重量。

[简析: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同学加深对千克和克的认识,充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使同学在理解和掌控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爱好。]

【总评】:

在这篇教学设计中我们看到新课程理念的存在,并感受到它的冲击力。新课程不再过分着重知识的传授,同学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不再过分强调学科本位,不再偏重书本知识,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同学生活以及现代社会进展的联系,关注同学的学习爱好和阅历,着重同学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更为关注同学在情感、立场、价值观和一般技能等全面进展。提倡同学主动参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育同学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技能,以及沟通、合作的技能。

千克和克的认识教案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试验教科书数学》二班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在详细的生活情景中,使同学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同学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约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育同学估量物体的意识。

教学重点:

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预备:

天平、弹簧秤、小蜗牛、盐、多媒体课件等。

教材分析:

同学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但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详细,不能靠眼睛观测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为了让同学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并能够在实际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让同学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等实践活动,以增加同学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帮助同学形成质量观念;又通过计算、称同一物体而得出的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使同学的猜想得到验证,很详细地感知了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在整个新知识的教学中,同学始终怀着丰满的热忱,积极地去探究、去体验,主动地建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在生活情境中探究

师:前几天,同学们随家长去超市购买了一些物品,还收集调查了—些常用物品的质量,我们一起沟通一下好吗?

生1:我妈妈买的牙膏是30克。

生2:我买的蛋卷75克。

生3:火腿肠一根是45克。

生4:我的体重是31千克。

生5:一袋茶叶450克。

生6:一袋大米是25千克。

师:同学们说了那么多,你有什么发觉吗?

生1:有的后面带“克”,有的是“千克”。

生2:比较轻的都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师:同学们说得特别好,今日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克和千克”。

师:要知道我们购买物品的轻重,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用秤称。

师,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几种常用的秤〔多媒体课件展示〕。

师;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秤?

生1:在超市买东西用过电子秤。

生2;我跟妈妈买菜时,见过杆秤、盘子秤。

生3:我舅舅卖米用的是磅秤。

生4:我姥爷卖药材用的是天平。

师:同学们见识真广!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天平”〔介绍天平的组成和用法〕

〔二〕在活动中体验感悟

师:今日老师带来了一个小客人,瞧!是什么?

生齐声说:一只小蜗牛。

师:想不想知道它有多重?〔同学脸上洋溢着喜悦,齐声说想〕

师:那么我们选什么秤来称呢?

生:天平。

〔老师示范操作,同学纷纷下位围观〕

师:瞧!游码的左端停在刻度几?

生:l。

师:对!这只蜗牛重1克,1克到底有多重呢?请你们用手掂一掂,然后猜一猜1枚2分硬币有多重?〔同学爱好很高,纷纷掂量、猜想〕

生1:1克。

生2:2克。

师:究竟是几克呢?请各小组称一称,看看谁估量的最准。

同学操作活动,稍后,就有同学“耶!我们猜对了!重1克”。

师:老师真为你们感到兴奋!我们一起来掂一掂,感受一下1克的质量,你有什么感受?

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好轻哟!

师:1克真的是好轻。大自然中象这样轻的物体还有许多呢,你能说诞生活中大约重1克的物品吗?

生l:一小块橡皮。

生2:2粒黄豆。

生3:1个扣子。

生4:1个小发卡。

生5:两块石子。

生6立刻站起来补充说:必需是小石子,大石子1个就够了。

师:同学们真棒!举了这么多例子。大家桌上有一些物品,请同学们先掂一掂、估一估有多重,然后用天平称一称。〔假如多一点或少一点,请你取整数〕〔学们纷纷称方便面、数学书、文具盒……〕

〔三〕在操作沟通中明理

师:请同学们从学具袋中拿出一袋盐,掂一掂、估一估一袋盐有多重?

生1:300克

生2:比300克多,好象是350克。

究竟是多少克呢?我们一看质量标注:500克。

师:一袋盐重500克,那两袋呢?

生:1000克。〔板书〕

师:请同学们再来掂一掂1000克重的盐。〔同学掂量〕

师:假如我们再来称一称这两袋盐的重量,用天平合适吗?

生:不行!重了。

师:今日我们还带来了弹簧秤,谁知道弹簧秤的用法?

〔同学介绍〕

师:来!放进方便袋里称一称,看看!有多重?

生:1千克。〔板书〕

师:还是这两袋盐,计算得到的是1000克,用秤称是1千克,你发觉了什么?

同学们纷纷站起来,异口同声地说:1000克等于1千克。

师:对!也就是说1000个1克就是1千克。

师:你能从你的资料袋里称出1千克重的物品吗?请各小组同学相互合作。〔有的称,有的忙添物品,也有的在换物品〕

师:大家真棒!请你先掂一掂自身小组称的1千克物品,再掂一掂别的重1千克的物品。〔同学相互传送,掂一掂,感受1千克的重量〕。

师:掂过了1千克的物品,你有什么感受?

生1:1千克有点重。

生2:1千克的物品拎时间长了胳膊有点酸。

生3:他们大小不一样,都是一样重。

生4:都是1千克重,但有的物品多一些,有的少一些。

师:为什么呀?

生4:轻的东西就多一些,重的东西就少一些。

师:你分析的很有道理,〔竖大拇指〕。

师:请各小组同学拿身的书包、凳子,先估量一下有多重,再来称一称。〔小组活动,并记录下估量的重量和称出的重量。〕

〔四〕在实践活动中巩固应用

1.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本88页第一题。

2.出示健康秤,同学们排队称一称,并记录下自身的体重。

〔五〕教学:说一说你在这一节课中有什么收获。

千克和克的认识教案4

一、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千克、克、吨”

二、教学目标1、结合详细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

2、掌控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约的换算。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三、课堂实录

教具预备:天平、盘秤、牛奶、黄豆、回形针、花生米、军棋、2分硬币、苹果、鸡蛋等等,教学课件。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笔Γ和学们,上节课有两个同学表现得特别好,老师要和他们激烈拥抱。

老师抱一个特别瘦的同学一下就抱起来了,而抱一个胖的同学怎么抱也抱不起来。

(评析自然引入“轻”“重”。)

师:通过刚才老师抱这两个同学你有什么发觉?

生:×××轻,×××重。

师:真的吗?(让一个同学再来抱抱试试)

2笔θ醚生从桌上任拿2个物品掂一掂,说一说谁比较轻,谁比较重。

(评析通过“抱一抱、掂一掂”的游戏特别自然地引出了物体有轻重的区分,激发了同学学习称物体的欲望,为下面的探究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情境。)

(二)探究新知

1被惚ń涣骺吻笆占的资料。

师:刚才我们通过抱一抱和掂一掂都可以大体比较出两个物品的轻重,那么要知道物品究竟有多重,该怎么办?

(评析唤醒同学生活中有关质量的阅历。)

生1: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示的净含量。

生2:用秤来称。

师:这两个方法都不错!假如物品的包装上标有质量,我们就可以知道一些物品的质量。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到商店任选5件自己喜爱吃的食品调查它们的净含量,谁来汇报一下?

生汇报:1包火腿肠有500克、一根火腿肠有45克、60克、75克……

1包薯片250克,1包饼干500克,1个“小哑铃”面包1千克……

师:同学们收集的资料特别好!同学们刚才说到的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统一运用的质量单位,用来表示物品的质量,今日我们就来认识克和千克!(老师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评析结合同学的生活阅历从轻重引入表示轻、重的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使同学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比鲜冻印

师:径直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示的净含量可以知道物品的质量,但是许多物品没有包装。比如:刚才两个同学的体重、桌上摆的鸡蛋、苹果等物品,要想知道它们的质量该怎么办?

(评析从同学认知规律出发,提出问题,引导同学去发觉。)

生:用秤来称。

师:对,要想知道物品的精确质量可以用秤来称,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在什么地方见过?

生汇报: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健康秤等等。

用课件介绍各种秤的简约运用。

(评析运用课件适时,恰当。)

盘秤:把物品放入盘内,指针会告知我们物品的质量。

电子秤:把物品放入盘内,会自动显示物品的质量。

弹簧秤:把物品挂在钩子上,就可以读出物品的质量。

天平: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右盘内的砝码和下面标尺表示的刻度来计算左盘中物品的质量。

磅秤:计算秤砣质量和秤杆刻度表示的质量,我们可知被称物品的质量。

3奔虻ソ樯芴炱胶团坛拥挠梅ā

师: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放着一台天平和一个盘秤。老师简约介绍天平各部分的名称:托盘、横梁、标尺、指针、螺旋、砝码……(边指边说)

师:天平的运用方法是先在左边的盘里放上要称的物品,然后在右边的盘里放上砝码,直到天平的指针在标尺的中间为止。这时天平平衡表示两端的质量相等,计算出右盘内的砝码和下面的标尺指示的刻度的和就是左盘中物品的质量。(边操作边介绍)同学们桌上的天平,老师已经调试好了,在运用的时候,右边放砝码,左边放物品,打开红色的砝码盒,里面有一个小镊子,肯定要用小镊子来夹取砝码,不能用手径直拿,假如用手径直拿会腐蚀砝码。现在用小镊子夹取每个砝码认识一下每个砝码的质量是多少。

同学分组认识砝码。

师:现在同学们把1克的砝码放在盘秤的盘里,看看秤的指针有什么改变?

生:指针略微动了一点点。

师:指针所指的位置就是1克。现在同学们每人选不同克数的砝码,看看指针的位置在哪里,那个地方就是砝码的质量。

同学分组结合砝码,熟识盘秤的运用方法。

4比鲜犊恕

(1)称一称。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天平和盘秤,学习了它们的运用方法。现在我们就用盘秤或天平称出桌上的苹果、盐、几粒黄豆、

几个回形针……的质量。同学们称完之后写清物品的名称和质量做好记录。看在3分内哪组同学称的物品最多,哪组就是优胜组!

同学分组称物品。

(2)说一说。

生:一枚2分硬币大约是1克,一枚5分硬币大约是3克,一枚1元硬币大约是15克……

生:一枝铅笔大约是9克,一本书大约是65克,另一本书大约是165克,50粒花生米大约是35克,一个苹果大约是89克,10个回形针大约是23克……

师:这些比较轻的物品,同学们都运用克作单位。很好!克用字母g来表示。(师边说边板书:克——g)

(3)掂一掂。

师:你知道1克有多重吗?把你们刚才称的1克的物品拿出来,比如一枚2分的硬币,放在手里掂一掂,感觉一下1克,有什么感觉?

(评析通过“掂”的感受,建立1克的质量概念。)

生:很轻。

(4)找一找。

师: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克?

(评析着重估测,同时进展1克的质量概念。)

生:我称的一粒花生米大约是1克。

生:我咬的一口苹果大约是1克。

生:5张纸的质量大约是1克。

生:……

师:同学们能够结合自己的物品体会1克的质量太棒了!

(5)猜一猜。

师:同学们不要称,猜一猜几粒黄豆的质量大约是1克?几粒大米的质量大约是1克?几个回形针的质量大约是1克?……猜完之后再称一称看对不对?

(评析加强估测,并验证估测,培育同学自我修正、反思的习惯。)

同学分组活动

沟通汇报

生:我们组8粒黄豆是1克。

生:我们组10粒黄豆是1克。

师:为什么有的小组8粒黄豆是1克,有的组10粒黄豆是1克?

生:黄豆的大小不一样……

生:……

(6)借一借。

师:刚才我发觉了这样一件事情,在王建那组他们在称一个大苹果质量的时候,在砝码的盘里除了有砝码,还有一个橘子,为什么?

(评析把问题抛给同学。)

王建:由于砝码的质量合在一起不能达到大苹果的质量,所以我们用一个小橘子代替砝码。用砝码的质量加上小橘子的质量就是大苹果的质量。

师:那个小橘子的质量你们知道吗?

王建:知道,我们已经称过了。

师:同学们认为他们的做法怎么样?

生:……

师:在我们称一个物品的质量时,假如砝码的质量达不到我们想要的质量时,可以用已经知道的物品的质量来补充。

(评析实时关注同学的“创举”,抓住了课堂的再生资源,并引导同学加以分析,有助于培育同学的创新意识。)

(7)估一估。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任选3~4件物品合在一起,先估一估它的质量,然后再验证估量得准不准。比一比谁估量得最准!

小组内验证,比一比谁估量得最准。

(评析认识“克”这一环节,老师为同学提供了实践活动所需的盘秤、天平以及许多实物,为同学的实践活动制造了充分的条件,放手让同学去探究、去体验。教学中引导同学通过称一称、说一说、掂一掂、找一找、猜一猜、借一借、估一估等实践活动亲身经受和体验1克的实际质量,并感受了几克的质量。使同学在自主的时间和空间里自主地积极主动地学习,老师仅仅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由于学习方式的转变同学学习的积极性特别高。)

5比鲜肚Э恕

(1)老师介绍。

师:刚才有的组的同学称的物品合在一起的质量达到1000多克甚至20**多克,在记录的时候是不是要写许多数,假如不留意还有可能写错,是不是不方便?怎么办呢?

(评析用“问题”引发同学思索,同时使同学感受到运用“千克”的须要性。)

生:可以用千克。

(评析假设此处师追问一下为什么,让同学说出他的想法会更好。另外,假设同学答不出,可结合长度单位米、千米,有助于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还可导致同学知识之间的迁移。)

师:我发觉我们班有的同学特别聪慧。结合课前的调查知道,较重的物品要用千克表示。特别好!称较轻的物品,可以用克作单位。称较重的物品,要用千克作单位的,千克用kg表示。(师边说板书:千克——kg)

师:同学们刚才称的盐一袋是500克,两袋盐就是1千克。一袋牛奶是250克,4袋牛奶也是1千克。

(2)掂一掂。

师:请大家掂一掂两袋盐或4袋牛奶,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

(评析通过“掂”,让同学直观感受1千克的质量概念。)

(3)找一找。

师:1千克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1公斤,也就是2斤。那么在你四周还能找到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也是1千克?

生:2包面条。

生:6个馒头。

生:……

(4)拎一拎。

师:请同学们想方法任意称出几千克重的物品,然后用手拎一拎。

同学有的把几个小组的盐都收集起来拎一拎,有的把书包称一称再拎一拎……

(5)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以克和千克为单位说一说生活中熟识的物品质量。

(同学回答省略)

6苯萄1千克=1000克。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克与千克,那么克与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多少克才是1千克呢?请同学们猜一猜,然后想方法验证!

生:刚才老师说4盒牛奶是1千克,每盒250克,250×4=1000,所以1千克=1000克。

生:桌上有一袋1000克的大米,和两袋盐一样重,所以1千克等于1000克。

生:……

(评析每一个同学都是富有性格、极富潜力的思维主体,关键是看老师是否为同学创设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开放性的问题——“克与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请同学们自己想方法解决验证。”

千克和克的认识教案5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学校二班级同学,由于年龄较小,在生活中虽然接触过质量单位,但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在学习过程中必定会涌现茫然。依据这一特点,本设计从生活情境入手,激活同学已有生活阅历,体会学习质量单位的须要性。同时通过动手操作活动,让同学亲自去感受1克和1千克这两个质量的实际“大小”,从而使同学正确掌控质量单位间的进率。

1.在生活情境中感悟“克”和“千克”的存在形式,体会学习质量单位的须要性。

课前布置同学分别预备重50克、100克、500克、1千克的四样物品,让同学深入生活,到超市进行调查。在选择、购买商品的过程中,发觉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的质量,拓宽了同学学习、体验的空间,拉近了“克”“千克”与同学之间的距离,使同学充分了解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从而体会学习质量单位的须要性。

2.在活动中建构“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培育测量意识。

为了让同学了解每一个质量实际有多重,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同学感爱好的实践活动,增加同学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让同学充分认识克和千克,感受1克和1千克质量的轻重,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使同学充共享受动手操作、合作沟通、自主探究的胜利喜悦。同时通过对天平和秤的认识,使同学体验测量的方法,培育同学的测量意识。

课前预备

老师预备PPT课件天平一枚2分硬币一支笔一块橡皮两袋重500克的盐、一袋重1千克的面条等实物

同学预备一枚2分硬币分别重50克、100克、500克、1千克的四样物品

教学过程

⊙课前调查,了解信息

1.课前布置同学深入生活,到市场、超市等场所调查、采集信息。

2.调查内容: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哪些?

3.初步了解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秤。

⊙创设情境、关注质量

1.请两位同学举起质量不同的两袋物品给大家看,其他同学留意观测这两位同学的动作和表情,你发觉了什么?

(举较重物品的同学很吃力……)

师:物体有轻重之分,要表示物体有多重,可以用什么作单位呢?

(克、千克……)

师:表示物体有多重,在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是克和千克,今日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

(板书课题:克和千克的认识)

2.同学介绍自己见过的秤。

(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设计意图:奇妙利用“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通过同学的动手实践,既能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又能很自然地引入到克和千克的学习中。

⊙操作实践,形成概念

1.认识“克”。

(1)借助生活中的物品认识克。

(出示三样物品:2分硬币、一支笔、一块橡皮)猜想哪样物品的质量是1克。

(同学自由猜想,师用天平称量验证)

①介绍天平的运用方法。

②演示利用天平称一枚2分硬币的过程。

得出:一枚2分硬币重约1克。

③克用字母“g”表示。

[板书:克(g)]

(2)掂一掂,感知1克。

师:请大家取出一枚2分硬币,放在手心掂一掂,闭上眼睛感受一下1克有多重。

千克和克的认识教案6

教学内容:

课本P85~86页,及第88~89页的第3~6题。

教学目标:

1、使同学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2、在详细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3、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同学认识到质量单位与时间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时间生活中特别有用的。

教学重点:

1、掌控质量单位:克、千克。

2、掌控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

建立克和千克的时间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

1、拿出一本数学教课书,和一只笔,提问:哪个重有些?

2、确定同学的回答,并让同学掂一掂,然后让同学说说有什么样的感觉。

3、从刚才的实践得出结论:物体有轻有重。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同学熟识的问题情境,激活了同学的生活阅历和数学思维。

二、观测、操作领悟新知

1、出示主题挂图,物体的轻重的计量。观测主题挂图。

〔1、〕请同学们观测一下,这幅图画的是什么?

〔2、〕这幅图中的小伙伴和阿姨在说什么?

〔3、〕前几天,老师让大家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我们现在来沟通以下好吗?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单位来表示。

〔4、〕在同学说的同时,老师拿出有预备的东西展示。

2、克的认识。

〔1、〕提问:通过调查我们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你们知道1克、1千克各有多重吗?要知道物品的质量,应当怎么办呢?

〔2、出示天平,简约介绍天平的结构,并说明运用方法。

〔3、〕将一个2分皮放在左边盘内。1克砝码放在右盘内,让同学观测。

提问:你们发觉了什么?这个2分皮重多少克?板书:克

〔4、〕1克有多重?我们来掂一掂好吗?

【设计意图】:从同学的实践调查入手,结合同学的生活实际,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找一找等同学爱好的活动,让同学充分认识了克。

3、千克的认识。

〔1、〕出示盘称。大家认识这称吗?

〔2、〕看看盘称的运用方法。现在要称1千克的水果或蔬菜,谁能当售货员来称一称?

〔3、〕现在先掂一掂自己的书包有多重?估量有几千克,然后用称一称。

〔4、〕刚才大家都说了,一袋盐中农500克,那两袋呢?

〔5、〕板书:1000克

1000克和1千克比较,请同学们猜一猜,谁重?

板书1000克=1千克

齐读:1000克=1千克

三、效果测评。

1、完成教材第88页第3题。

2、完成教材第89页第4题。

3、完成教材第89页第5题。

4、完成教材第89页第5题。

【设计意图】:训练同学对本节课的知识的敏捷应用技能。

四、全课总结。

今日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千克和克的认识教案7

千克、克的认识〔第五册第三单元〕

教学目标:

1、结合详细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克的实际质量。

2、掌控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约的换算。

3、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培育应用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技能。

重难点:

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能进行简约的换算。

教具预备:课件、台秤、天平、称的物品〔盐两包、蜜枣一包、五个共约重一千克的苹果、李子一个、同学奶五瓶、一角硬币一个、一瓶500ml的水、铅笔一枝、《新华字典》一本、花生米约50颗,鸡蛋一个〕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备:口算

101010100520010001010005

二、导入:

同学们,老师手里拿着一包蜜枣和一包盐,哪一样重一些?

1、猜一猜;

2、掂一掂再猜。〔让同学初步感受物体的质量有轻有重〕

那我们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这两个物体究竟有多重呢?

明确:可以用秤来称,也可以看物体包装袋上的净重量。

三、介绍秤和常用的质量单位:

同学们说一说,你曾经见过哪些秤?在什么状况下运用?

先让同学说,再投影。〔台秤、电子秤、天平、磅秤、弹簧秤、杆秤等〕

明确:在生活中,称一般的物体有多重,我们常用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作单位。〔板书课题:千克和克〕

四、掂一掂,认识千克

1、掂一掂两包盐。

2、你知道有多重吗?我们来称一称。〔放在台秤上〕

你会看吗?指针指着数字1表示什么?单位呢?〔表盘上标着:kg〕

明确:两包盐约重1千克,千克国际上用kg表示。

3、再次掂两包盐,感受1千克,边掂边说两包盐重1千克。

五、再次感受1千克。

1、你估量1千克有几个苹果?

2、掂一掂,比较这一袋苹果〔5个〕和刚才的两包盐,谁重?

先猜再称。明确:通常这么大的苹果,5个大约1千克。

3、假如是李子呢?一个李子比一个苹果重还是比苹果轻?猜一猜1千克有多少个李子?〔要求作出合理的猜想,即要有依据〕

明确:一个李子比一苹果轻,因此一千克的李子数量比5个苹果多。

4、找一找,1千克有哪些物体?

例如:两包盐、五个苹果、五瓶同学奶、两瓶水等等。

5、思索题: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盐比较,哪个重些?

明确:质量都是1千克,所以是一样重。

六、认识克

1、那老师现在称一下一枚一角的硬币〔放在台秤上〕。咦,怎么没台秤反应?〔太轻了〕

用什么秤?明确:天平。

看天平的方法:当指针指着中间红色的刻度,就说明两边平衡了。

2、那我把硬币放在左边,右边放砝码,由于怕砝码被氧化,我们要求用小镊子夹〔说明用天平的方法〕

那我们挑砝码时该挑大的还是小的?〔小的〕

依据一角硬币的重量,选择适当的砝码。〔教同学依据实际状况作出合理的选择〕

3、放最小的10g砝码也太重了,怎么办?用游标。〔指导如何看游标〕

明确:约重1克。

4、表示比1千克轻得多的物体,我们常用克作单位,国际上用g表示。

1千克的物体和1克的物体质量差距甚大。

5、认识千克和克的关系:

那千克和克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回头看两包盐重多少?〔1千克〕那我们再来看看一包盐的净重量500g,那也就是说:

500+500=1000〔g〕1000g=1kg

刚才我们称了大约5个苹果1000克,那一个苹果有多重?你是怎么想的?明确:1kg=1000g,10005=200〔g〕。

同理,一瓶同学奶也约重200g。

七、分小组动手操作:

先掂一掂,作出合理的估量,再称一称。〔填表格〕强调:填好单位!

千克和克的认识教案8

〔一〕教学目标:

1、结合详细生活情景,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1克的实际质量,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

2、掌控“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约的单位间的换算。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4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育同学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掌控1千克=1000克。

〔三〕教学难点:

联系同学已有的生活阅历,让同学选择合适的单位表示物体的轻重。

〔四〕教学预备:

课件、台秤、天平、2分硬币、小食品、六袋重1千克的物品、味精、弹簧秤等。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游戏:背一背。

指一名同学分别背起一胖一瘦两位同学。

2、汇报调查状况。

你所看到的物品的净含量。

3、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千克克

二、探究新知

1、生活中常见的秤。

〔1〕说一说。

你认识哪些秤。

〔2〕认一认。

课件出示几种秤,介绍弹簧秤的用法。

认识几种常见的秤。

2、认识千克,感受1千克

〔1〕猜一猜。

猜老师讲桌上的物品谁轻谁重。

〔2〕称一称,掂一掂。

每组领取一袋物品称一称,用手掂一掂,谈感受。

〔3〕说一说。

生活中哪些物品大约重1千克。

〔4〕估一估。

估量同学的体重并验证。

〔5〕称一称。

称盆子里任意一件物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