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大学《心理学》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1页
XXX大学《心理学》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2页
XXX大学《心理学》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3页
XXX大学《心理学》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4页
XXX大学《心理学》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号证考准名姓号证考准名姓大学《心理学》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150分钟,本卷满分为100分。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得分|评卷人|III一、填空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1、认识过程是指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物的特征联系与关系的心理活动,主要包括感觉、知觉、和想象。2、年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科学。3、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是因素和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4、表情动作是情绪的外部表现形式,主要有、和言语表情。5、人类获取外界信息的最重要的两种感觉是和。6、人的能力形成和发展,主要是因素和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7、思维是客观事物或现象在人脑中和的反映。8、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不同,把它分为和。9、凯尔曼认为,态度形成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和内化。10、注意分配的条件是,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有一种是的,而且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具有的。|得分|评卷人IIII二、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1、心理辅导员把来访者的主要言谈、思想加以综合整理,再反馈给来访者的技术是()简述语意技术澄清提问具体化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或现象是()原型定势迁移变式3、创造性思维中能对问题提出超乎寻常的新颖独特的见解的思维特征是()流畅性变通性新颖性独特性4、与社会性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的心理活动是()情绪情感。心境D.应激5、有预定目的但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是()随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有意后注意有意注意6、在测验时,如果一个10岁的儿童通过10岁组的全部项目,还通过11岁组的两个项目和12岁组的一个项目,他的智龄是()10岁6个月10岁8个月10岁10个月TOC\o"1-5"\h\z11岁7、问题解决效率受问题的难易和问题解决者情绪状态的影响当在解决难度大的问题时其动机水平应处于()水平。强弱中等偏低8、开卷考试的记忆活动是()识记保持回忆再认9、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是()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能力教学决策能力教学监控能力10、性格属于下列哪种心理现象?()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特征11、在人脑中重现过去所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叫()想象表象印象迹象12、在实际需要时,能够迅速灵活地提取信息以解决当前实际问题的记忆品质是()记忆准备性记忆正确性记忆持久性记忆敏捷性13、()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冯特洛克笛卡儿缪勒14、各种社会关系得以实现和发展的基础是()人际沟通人际交往亲和行为人际关系15、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的方法是()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16、“活泼好动”是下列哪种表现?()能力兴趣气质性格17、正在上课,一位迟到的学生突然推门而入,这时引起大家注意的是()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后注意有意注意18、在刺激物作用下,人脑独立形成具有社会意义的形象的过程是()有意想象随意想象创造想象再造想象19、()指的是个人按自定标准评价自己的行为之后,在心理上对自己所做的奖励或惩罚。直接强化间接强化奖惩自我强化20、汽车司机在驾驶时,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脚并用,这种注意特性是()注意分散注意分配注意转移注意广度|得分|评卷人|III三、名词解释(共8小题,每题2分,共16分)3、注意的稳定性:4、感觉:5、表象:6、错觉:7、创造性思维:8、意识:得分评卷人III四、判断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1、()复述是短时记忆保持的重要机制。2、()无意识水平,指个体对其内在身心状态或对外环境变化没有觉知的意识状态。3、()“笨鸟先飞”、“勤能补拙”,说明优良的个性品质是促进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4、()“谈虎色变”是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5、()所谓“潜移默化”,就是指影响通过有意识记而接受。6、()动机越强,则学习效率越高。7、()知觉是人脑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8、()心境是一种持久而微弱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散性,有时心境的产生是没有原因的9、()想象的基本材料是表象。10、()虚幻的想象是不受客观现实制约的。|得分|评卷人|III五、简答题(共6小题,每题4分,共24分)1、表象和想象有哪些区别与联系?2、意志品质及培养。2、意志品质及培养。1、注意的分配:2、有意后注意:3、马斯洛是怎样划分需要层次的?4、创造力及其培养。5、人格结构包含哪些成分?各个成分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6、什么是意识?意识有几种水平?得分评卷人III六、论述题(共1小题,每题10分,共10分)1、什么是问题解决,举例分析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参考答案一、填空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1、记忆思维2、1879冯特3、遗传环境4、面部表情身段表情5、视觉听觉6、遗传环境7、间接概括8、集中性思维发散性思维9、服从、同化10、熟练内在联系二、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TOC\o"1-5"\h\z1、A2、A3、C4、B5、C6、A7、B8、D9、D10、D11、B12、D13、A14、A15、D16、C17、A18、C19、D20、B三、名词解释(共8小题,每题2分,共16分)1、注意的分配:是指注意同时指向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注意特征。注意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几种不同活动的现象。边听讲边做笔记、自拉自唱等都是注意分配的例子。注意分配是有条件的,需要训练和培养,不是想分配就能分配的。注意分配是注意的特征之一。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同时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到处可见。例如,教师一边讲课,一边还能观察学生听讲的情况;操纵机械的工人,一边观察仪表,一边控制和调节操作,有时还能注意周围环境的变化等。注意的分配是有条件的。(1)、有熟练的技能技巧。也就是说,在同时进行的多项活动中,只能有一种是活动生疏的,需要集中注意于该活动上,而其余动作必须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可以不假思索地稍加留意即能完成。(2)、有赖于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的关系,如果它们之间没有内在联系,同时进行几种要困难些。当它们之间形成某种反应系统后,组织更加的有合理性时,注意分配才容易完成。2、有意后注意:又称随意后注意,是指有一定目的,不需要意志的注意。从理论上讲,大脑在同一时刻内信息加工的容量有限,注意是对于其中一部分信息的集中。集中注意的加工要求全部心理活动参加,有很高的紧张性,因此注意不可能同时指向于两个不同方向。3、注意的稳定性:也叫注意的持久性,是指注意能较长时间地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上的注意特征。注意的稳定性,是指对选择的对象注意能稳定地保持多长时间的心理品质特性。对选择的对象注意能稳定地保持多长时间的特性,叫做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维持的时间越长,注意越稳定。所以注意的稳定性是一项重要的心理品质。和注意稳定性相反的注意品质是注意分散,即平常说说的分心。注意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注意的稳定性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人的感受性不能长时间地保持稳定状态。例如,在听觉方面,把一只怀表放在离被试耳朵一定的距离上,使他刚能听到表的滴嗒声。这时被试时而听到表的声音,时而听不到;或者感到表的声音时强时弱。注意的这种周期性变化,称作注意起伏。这是注意的一种基本规律,也是狭义的注意不稳定的表现。注意起伏的一个周期包括一个正时相和一个负时相。正时相表现为感受性的提高,感觉到有刺激或刺激增强;负时相表现为感受性的降低。每一次起伏周期历时约8〜10秒,人的个别差异较大。一般认为,注意的起伏是外周感受器官和中枢的适应过程造成的。在发生适应现象以后,感受性减弱,然而由于刺激物又作用于新的感受细胞,或者感受器官经过一个恢复过程,感受性又会再度提高。有人把注意起伏与机体一系列功能变化联系起来,如呼吸、脉搏和其他生物节律等。4、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人对各种事物的认识活动是从感觉开始的,感觉是最初级的认识活动。同时,感觉是知觉、记忆、思维等复杂的认识活动的基础,也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心理活动。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感受器接受刺激所产生的表示身体内外经验的神经冲动过程。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从感觉开始的,它是最简单的认识形式。例如一个红苹果,我们用眼睛看,知道它的颜色是红色,形状是圆形;用嘴咬,知道它的味道是甜的。这里的红、圆、甜就是苹果这一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红是苹果表面反射一定波长/频率的光波/电磁波作用于眼睛引起的,圆是由苹果的外部轮廓作用于眼睛引起的,甜是苹果内部的某些化学物质作用于舌头引起的。我们的头脑接受和加工这些属性,进而认识这些属性,这就是感觉。感觉是人的认识过程的初级阶段,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开端,是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成分。感觉的特点主要有三点:(1).反映的是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2).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整体;(3).感觉的内容和对象是客观的,感觉的形式和表现则是主观的。5、表象:是指人脑对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的反映。表象是指基于知觉在头脑内形成的感性形象。包括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前者指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脑中再现出来的该事物的形象。后者指对知觉形象或记忆表象进行一定的加工改造而形成的新形象。表象具有直观性,但不如知觉映象鲜明、完整和稳定。具有一定的概括性,是从感知过渡到思维的中间环节。根据表象形成时其主导的感觉通道不同,可分为视觉表象、听觉表象、运动表象、嗅觉表象、味觉表象、触觉表象等。表象是客观对象不在主体面前呈现时,在观念中所保持的客观对象的形象和客体形象在观念中复现的过程。表象不仅是一个人的映象,而且是一种操作,即心理操作可以以表象的形式进行,即形象思维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表象的心理操作、形象思维与概念思维可处于不同的相互作用中。在心理学中,表象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表象是外物的呈现方式,自在之物呈现给我的东西才叫表象,它自在的状态不叫表象,只是物质自身。自在之物是如何呈现给我的呢?其途径就是自在之物发出信息,这些信息通过我的感官进入主体内,主体利用自己的设备把这些信息转化为表象,表象就是自在之物的呈现,表象呈现给我们,我们就看到了事物。就像有线电视通过光缆把信号传递到电视机中,电视机将信号转化为图像,我们就看到了电视节目。不能说我们看到了电视信号,我们只能看到电视屏幕上的图像。同理不能说我们看到了信息,而是我们看到了通过我们的感官将信息转化来的表象。也不能说我们看到的是外物,而只能说我们看到的是外物的表象。6、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错觉是人们观察物体时,由于物体受到形、光、色的干扰,加上人们的生理、心理原因而误认物象,会产生与实际不符的判断性的视觉误差。错觉是知觉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人在特定的条件下对客观事物的扭曲的知觉,也就是把实际存在的事物被扭曲的感知为与实际事物完全不相符的事物。错觉又叫错误知觉,是指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知觉,包括几何图形错觉(高估错觉、对比错觉、线条干扰错觉)、时间错觉、运动错觉、空间错觉以及光渗错觉、整体影响部分的错觉、声音方位错觉、形重错觉、触觉错觉等。错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不正确的、歪曲的知觉。错觉可以发生在视觉方面,也可以发生在其他知觉方面。如当你掂量一公斤棉花和一公斤铁块时,你会感到铁块重,这是形重错觉;当你坐在正在开着的火车上,看车窗外的树木时,会以为树木在移动,这是运动错觉等等。谓错觉,是指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感知,是一种被歪曲了的知觉。与错觉容易混淆起来的,是幻觉。幻觉,是在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情况下所出现的知觉体验。幻觉,是一种虚幻的知觉,是在当事人过去生活实践基础上所产生的。幻觉和错觉的主要区别,在于幻觉的产生当时,并没有客观刺激物作用于当事人的感觉器官上;而错觉的产生,不仅当时必须要有客观刺激物作用于当事人的感觉器上,而且知觉的映象性质与刺激物是一致的。一言蔽之,那就是“错觉是一种错误的感知觉”;而幻觉,则是“一种虚幻的不存在的感知觉”。在通常的情况下,错觉多见于正常人;而幻觉,则多见于精神病人,因而幻觉是一种严重的知觉障碍。错觉从产生的来源可分为心理性、生理性和病理性三种。7、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颖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并产生首创的具有社会价值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需要人们付出艰苦的脑力劳动。一项创造性思维成果往往要经过长期的探索、刻苦的钻研、甚至多次的挫折方能取得,而创造性思维能力也要经过长期的知识积累、素质磨砺才能具备,至于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则离不开繁多的推理、想象、联想、直觉等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本质是发散性思维,这种思维方式,遇到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去寻找答案,既不受现有知识的限制,也不受传统方法的束缚。其思维路线是开放性、扩散性的。它解决问题的方法更不是单一的,而是在多种方案、多种途径中去探索、选择。创造性思维具有广阔性,深刻性、独特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灵活性等特点。创造性思维具有新颖性,它贵在创新,或者在思路的选择上、或者在思考的技巧上、或者在思维的结论上,具有着前无古人的独到之处,在前人、常人的基础上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新的突破,从而具有一定范围内的首创性、开拓性。创造性思维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它无现成的思维方法、程序可循,人可以自由地海阔天空地发挥想象力。创造性思维具有艺术性和非拟化的特点,它的对象多属“自在之物”,而不是“为我之物”,创造性思维的结果存在着两种可能性。创造性思维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首先,创造性思维可以不断增加人类知识的总量;其次,创造性思维可以不断提高人类的认识能力;再次,创造性思维可以为实践活动开辟新的局面。此外,创造性思维的成功,又可以反馈激励人们去进一步进行创造性思维。正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所说:“‘人’之可贵在于能创造性地思维。”8、意识:心理反应具有不同的形式,意识是心理反应的最高形式,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广义的意识是作为直接经验的个人的主观印象,表现为知、情、意的统一。意识是人脑对大脑内外表象的觉察。生理学上,意识脑区指可以获得其它各脑区信息的意识脑区(在前额叶周边)。意识脑区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辨识真伪,即它可以辨识自己脑区中的表象是来自于外部感官还是来自于想像或回忆。这种辨识真伪的能力,其它任何脑区都没有。当人在睡眠时,意识脑区的兴奋度降至最低,此时无法辨别脑中意像的真伪,意像基于记忆中的认知,这就是所谓的“梦境”。意识脑区没有自己的记忆,它的存储区域称作“暂存区”,如同计算机的内存一样,只能暂时保存所察觉的信息。意识还是“永动”的,你可以试一下使脑中的意像停止下来,就会发现这种尝试的徒劳。有研究认为,意识脑区其实没有思维能力,真正的思维都发生在潜意识的诸脑区中,我们所感知到的思维,其实是潜意识将其思维呈现于意识脑区的结果。一种更一般的定义将意识视为一种特殊而复杂的运动,可以反映(映射)真实世界以及非实有意识自身的运动,可以正确映射真实和意识本身规律,也可不正确或歪曲反映。一般意识需要真实物质媒介才能对真实和意识本身产生作用。它的存在可以分为静态和能动两种状态,静态意识一般以编码形式存在,比如语言文字、声音、图像、软件或其它静态物质载体,意识能动态可以继承静态形式而提升意识范围和水平。意识的静态和能动态互相作用是新意识产生的重要源泉之一。这种定义的出发点源自于物质永恒运动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对人工智能有一定参考意义。意识是物质的一种高级有序组织形式,它是指生物由其物理感知系统能够感知的特征总和以及相关的感知处理活动。一定要将其与精神、理性、真理等概念区分清楚。意识原意为精神活动。意,既是自我的意思。识,就是认知、认识、了解。意识,代表个体的独立性,它是主观存在的独特坐标。意识,代表了人可以认识自己的存在,可以知道发生的事情。可以与不同于自己的存在进行对比。意识的定义非常简单,就是认识和知道事物的存在的那个。意识本来就是精神同一种用法。理性从意识而来,真理是观念等同,跟心理无关。意识是思维主体对信息进行处理后的产物。没有思维主体及思维活动就不可能产生意识。思维主体是可对信息进行能动操作(如采集、传递、存储、提取、删除、对比、筛选、判别、排列、分类、变相、转形、整合、表达等等作业)的物质。思维主体既有自然进化而形成的动物(比如人类),也(会)有逐渐发展完善的人工智能产品。意识的产生需要能量,意识的存在和传播需要介质(物质),总之,意识的存在是依附于物质的。意识与其物质载体本身的现象往往并不是一回事。撇去载体的因素,意识不占据空间,而物质存在是占据空间的,这就是意识与物质的根本区别。由于思维主体在获取及处理信息时,信息可能发生种种变异,因此意识的内容不一定真实的反映了客观事物,意识可能超越客观事物,也可能是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四、判断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TOC\o"1-5"\h\z1、对2、对3、对4、错5、错6、错7、错8、错9、对10、错五、简答题(共6小题,每题4分,共24分)1、表象是指人脑对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的反映。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以表象为内容的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表象是指基于知觉在头脑内形成的感性形象。包括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前者指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脑中再现出来的该事物的形象。后者指对知觉形象或记忆表象进行一定的加工改造而形成的新形象。表象具有直观性,但不如知觉映象鲜明、完整和稳定。具有一定的概括性,是从感知过渡到思维的中间环节。根据表象形成时其主导的感觉通道不同,可分为视觉表象、听觉表象、运动表象、嗅觉表象、味觉表象、触觉表象等。想象表象与记忆表象的区别联系:区别:(1)概念上的区别(2)记忆表象基本上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重现,而想象表象是新的没有直接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是经过加工改造过的。它可以是世界是还不存在或根本不可能存在事物的形象。如《西游记》人物;对月球的形象等。(3)想象中出现的形象是新的,不是表象的简单再现,想象的内容往往出现在现实生活之前,乍看起来似乎是“超现实”的。联系:想象表象的基本材料是记忆表象,记忆表象越丰富,则想象表象越丰富。想象是有现实基础的,材料来自客观现实。如仙人:童颜、白发、鹤骨、松姿形象组合。“天生的聋子决不能想象出悠美的音乐,天生的盲人决不能想象出春天的美景。”记忆表象是保存在人头脑中的曾感知过的客观事物的形象。感知过的事物不在眼前而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形象,称之为记忆表象。它是同形象记忆有关的回忆结果。我们把头脑中出现的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称为记忆表象。记忆表象是通过对现实的对象或现象的知觉过程获得的。记忆表象与知觉密切联系,知觉映象愈丰富,记忆表象愈多样;但与知觉映象又有本质的区别,知觉映象是由事物本身直接引起的,而记忆表象往往是由其他的事物,特别是在有关词语的作用下引起的。记忆表象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出现时,在头脑中仍然能够再现出事物的形象。记忆表象是通过对现实的对象或现象的知觉过程获得的。记忆表象与知觉密切联系,知觉映象愈丰富,记忆表象愈多样;但与知觉映象又有本质的区别,知觉映象是由事物本身直接引起的,而记忆表象往往是由其他的事物,特别是在有关词语的作用下引起的。例如,一个老朋友在远方工作,当收到和阅读他的来信时,就会在头脑中出现老朋友的形象和在一起学习的情景。表象是记忆内容的一种表现形式。根据研究的数据推测,在人的记忆中的语言信息量与形象信息量的比例是1:1000,由此可见,表象的信息量在记忆信息的总量中占了极大的部分。表象有不同的种类,可以分为视觉的、听觉的、触觉的、运动觉的表象等等。表象可能是单一的,如视觉表象、听觉表象等;但通常是综合性的,这是由于在知觉过程中不同分析器相互作用的结果。例如,回忆某个外文单词时既有声音的听觉表象,又有字母的视觉表象。记忆表象产生于感知,是在过去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并保持在头脑中的事物映像,所以它同知觉一样,也是以其形象为基本特征的。记忆表象属于客观事物的感性印象,是直观的、具体的。例如,我们回忆中学的某位教师时,这位教师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的形象就会在大脑中浮现,犹如在眼前一样。但是,由于记忆表象所反映的事物不在眼前,因而它与知觉表象相比又有些差异,记忆表象不如知觉表象那样鲜明、完整和稳定,它是较模糊、暗淡、片断、不稳定的。有些儿童在观察一件东西之后,在短时间内,可以形成异常鲜明的表象,可以对表象继续“观察”。例如有人给儿童看一张内容十分丰富的图画,半分钟以后把画拿开,然后要求儿童描述所看到的东西,结果大多数儿童或者说没有看到什么,或者描述得不清晰。但有些儿童描述得非常清晰,甚至可以说出图画上的一些细节。又如,有些小学生背诵课文时,有鲜明的书本表象,好像看着书本朗诵一样。这类现象称为遗觉象,是部分儿童特有的现象,一般到青年期就消失了。我国心理学家林传鼎等的研究表明,我国儿童遗觉象出现频率约为22%〜33%。2、特点: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如何培养:(一)明确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制定目标时应注意目标应反映需要,目标应适度,目标应明确(二)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坚强的意志是从实践中磨砺出来的,离开了实践活动,就谈不上意志锻炼。(三)充分发挥集体和榜样的力量在良好的集体环境中,同学互相帮助,尊重集体意见,努力为集体争光,从而可以表现出良好的意志品质。且榜样对学生改变认知、情感、意志、行动等都具有巨大的力量。(四)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在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过程中,尽管社会环境、教育条件、人际关系、交往活动等很重要,但这些都必须通过自我修养、自我锻炼才能真正起作用。(五)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来进行意志锻炼人的意志过程同人的个性特征密切相关。我们应在实践中做到扬长避短,自觉的克服不良的意志品质的影响。3、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2)社交需要;(4)尊重需要;(5)自我实现需要。(2)马斯洛的动机理论基础是需要层次理论。需要的五种层次:从低级到高级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各层次的关系及作用:a.需要层次越低,力量越强大°b.当低级需要未得到满足时,这些需要便成为支配个体的主导动机。一旦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较高一层的需要便会占主导地位,支配个体的行为。4、(1)创设有利于创造力产生的适宜环境(2)注重创设性人格的塑造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力的榜样(3)开设培养创造力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发散思维训练头脑风暴训练5、答:人格结构包括:(1)知一一情一一意系统。(2)心理状态系统。(3)人格动力系统。(4)心理特征系统。(5)自我调控系统。关系:以上五种人格系统之间并非完全独立,相互之间会有重合,这种重合使各成分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6、意识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是心理反映的高级形式,指人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自己身心状态与外界环境变化的觉知和认识,其中语言和思维是意识活动中的核心因素。意识是人脑对大脑内外表象的觉察。生理学上,意识脑区指可以获得其它各脑区信息的意识脑区(在前额叶周边)。意识脑区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辨识真伪,即它可以辨识自己脑区中的表象是来自于外部感官还是来自于想像或回忆。这种辨识真伪的能力,其它任何脑区都没有。当人在睡眠时,意识脑区的兴奋度降至最低,此时无法辨别脑中意像的真伪,意像基于记忆中的认知,这就是所谓的“梦境”。意识脑区没有自己的记忆,它的存储区域称作“暂存区”,如同计算机的内存一样,只能暂时保存所察觉的信息。意识还是“永动”的,你可以试一下使脑中的意像停止下来,就会发现这种尝试的徒劳。有研究认为,意识脑区其实没有思维能力,真正的思维都发生在潜意识的诸脑区中,我们所感知到的思维,其实是潜意识将其思维呈现于意识脑区的结果。一种更一般的定义将意识视为一种特殊而复杂的运动,可以反映(映射)真实世界以及非实有意识自身的运动,可以正确映射真实和意识本身规律,也可不正确或歪曲反映。一般意识需要真实物质媒介才能对真实和意识本身产生作用。它的存在可以分为静态和能动两种状态,静态意识一般以编码形式存在,比如语言文字、声音、图像、软件或其它静态物质载体,意识能动态可以继承静态形式而提升意识范围和水平。意识的静态和能动态互相作用是新意识产生的重要源泉之一。这种定义的出发点源自于物质永恒运动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对人工智能有一定参考意义。意识是物质的一种高级有序组织形式,它是指生物由其物理感知系统能够感知的特征总和以及相关的感知处理活动。一定要将其与精神、理性、真理等概念区分清楚。意识原意为精神活动。意,既是自我的意思。识,就是认知、认识、了解。意识,代表个体的独立性,它是主观存在的独特坐标。意识,代表了人可以认识自己的存在,可以知道发生的事情。可以与不同于自己的存在进行对比。意识的定义非常简单,就是认识和知道事物的存在的那个。意识本来就是精神同一种用法。理性从意识而来,真理是观念等同,跟心理无关。意识可分为自我意识和对周围事物的意识,它的不同水平反映了个体在某一时间内对自身活动及其状态的觉知程度。在意识的调节与支配下,人的意识水平还可以具体划分为以下三种水平:无意识水平,指个体对其内在身心状态或对外环境变化没有觉知的意识状态;前意识水平,指人脑中所保持的经验或信息,可由需要时复现、提取而达到觉知的意六、论述题(共1小题,每题10分,共10分)1、问题解决指一系列有目的指向性的认知操作过程。运用新颖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叫创造性问题解决;运用现有方法解决问题的叫常规性问题解决。问题解决过程一般经历四个阶段: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例如,证明几何题就是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