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讲座心得体会_第1页
书法讲座心得体会_第2页
书法讲座心得体会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书法讲座心得体会书法讲座心得体会1

7月20日,受妻子的影响一起去听了一场书法讲座。那应当是级别很高的书法论坛,从主办方中国书法家协会、省文联就可看出,妻还说这几天有香港、大陆等大学的闻名教授主讲,在我大半天的听讲中苏大的闻名书法博导、苏州市书协主席华人德先生自始至终在主持与串词。

上午是香港大学的艺术系主任莫家良教授主讲《从北山堂保藏谈中国书法史的若干问题》,“北山堂”是已故香港闻名企业家、保藏家利荣森的私家堂名,其保藏中国文物甚为丰富,尤以中国书画最为闻名,其中大局部已惠赠中大文物馆,莫教授对捐赠的百余件书法作品进展了很深刻的讨论,从他今日讲的三个方面对于我这样的书法门外汉也能有所感受。书法与传承,列举的第一件作品是中国南宋第4位皇帝宋宁宗的《楷书为坤宁生辰书诗》,莫教授认为皇帝书法一般都较受书法界重视,加上宋宁宗的书法作品较为罕见,而这首诗是由宋宁宗书写送给生日的太太,从多件作品的比照中可以发觉其手迹是传承于宋高宗书风,期间展现了多幅作品说明书法中的传承;书法与人品,其中介绍的两件作品印象颇深,两件长卷分别是明代书法家王宠《行书借条》,以及明末清初周茂兰为报父仇而用鲜血写成的《血疏贴黄稿》,一件是不起眼的借条,一件是已渐淡的鲜血书法,但后来有那么多的闻名书家与名人为其题跋,其意义已超越了书法本身,是书法与人品的最正确诠释;书法与生活,莫教授列举了很多书法家在出好作品的过程的书写环境及心境,继而论证了书法与生活的亲密关系。由于莫教授自身的深厚造诣、又是对这些藏品的深入讨论,所以可以娓娓道来、可以深入浅出把浅显的内容讲透,这是像我这样的旁听者听后对书法学问的一点感受。

中午没有休息,在这样一个迷人的场所——平望玫瑰园转了一大圈,满园绿化,步步成景,绿荫之处散布着一个个会馆,会议、休憩、讲坛、养身、修心之好去处。

下午浙大艺术与考古讨论中心主任缪哲教授主讲《重访“楼阁”》,他讲的关于汉代建筑(孝堂石祠“楼阁拜谒图”)的意义值和表现等,由于与之相隔甚远,很那听懂,听及一半就静静退出,但还是能看到全场听者此起彼伏地在用手机、相机拍摄幻灯呈现的图片,气氛甚是热闹。

讲坛的听者来自全国各地的书家,也有大学学习书法的学生,大家对之的痴迷如同朝圣,这样的级别、这样的规模、这样内涵丰富的讲坛在苏州已经举办了四次,这是一个文化名城的需要和重视,更是一批书法精英对苏州书法、文化之培植的热忱与信念。由此想到了我们的教育,可以说我们的每个层面都在说如何重视教育,固然硬件的投入已经可以看到众多的佐证,但软件的关注远远缺乏,没有好的方式方法,没有多少的热忱注入,有的只是口号与命令之类的空洞。像暑期中也有各级各类的培训,但这样的培训会有多少的吸引力,能不能让大局部的教师听着而痴迷于其中?我听说教育的培训投入应当相当可观,然高质量的讲坛却很难与一般教师谋面,这或许与组织者有肯定关联,大学有很多知名的学者,民间也有众多的高手,而我们一般的教师却很难听到他们的声音,有时听到的也只是些味淡意空的内容,于是只能是昏昏沉沉而毫无引力可言。最近消失这样一种现象,民间组织,邀请到某某闻名人士、专家教授,收费也很高,但真正的效果如何,也只有天知道。其实众多的教师还是盼望能有一些充电的时机,只是我们的组织者能否以便利为重,能否为教师“投其所好”?假如能像书法讲坛那样,每年能请到几位有实力、有内涵、通地气的人士前来为一方的教师讲讲、聊聊,其得益的确定比造一幢豪华的教学楼更大、更重!

书法讲座心得体会2

行书兼具楷书、草书的特点,但又绝非写好楷书便肯定能写出一手美丽的行书字来,行书作为一种独立的书体,其进展过程中具有它自身的特点。要学好行书,还要经过一段特地的临摹训练,以把握它的笔法和结字的规律。

我们分两个方面介绍行书的技法特点:

笔法方面:

顺势入笔:行书笔法中不再如楷书那样,要求逆入回出,藏头护尾。而是落笔便顺锋而入,行笔中锋行走,收笔多是顺势带出,或牵连下笔,或钩挑出锋。不再回锋作顿。这样许多笔画发生了变异。如下页。

这样笔画多为露锋。笔势明显地流畅起来。也使行书中更多地形成了曲笔,笔画不行过于平直,增加了点画的动感,使之不至僵滞。笔法上的这些变化,就自然使书写的速度加快了很多。

点画照应:由于行书收笔不再回锋作顿,而多是将笔锋提出,所以形成了点画的附钩和挑趯,即上笔终了时顺势带下,而下笔自然承上,使点画之间虽断似连,笔断意连,产生了明显的顾盼照应关系。如55页。

明显这些顾盼揖让和照应使字型增加了生动活泼的意趣。

牵丝引带:点画间的勾挑使之顾盼照应,有时将这种照应通过笔锋提写出游丝,连接起来形成两笔或几笔,连续写出,一气呵成,使字显得连贯、潇洒。如:

一般状况是凡字的固有笔画则重些,而两画之间的连接相应轻些,但不行截然跳动,否则呆板无神。牵丝形成连的效果是行书的主要特征之一,但却要运用得当。一味的牵连缠绕,当断不断,反而弄巧成拙,形成浮滑薄弱之病,是行书书写中的大忌。一位书法家讲过“连与断效果不同,连易断难,故当知断”。因此将牵丝引带与点画照应分开来讲以区分它们的不同功用,这是行书的又一重要特征。

简括省略:前面谈到连能把两笔或几笔连成一笔写下来,这其实已起到了简化的作用,加快了书写的速度,但其原有笔画并未削减,只是笔画之间有牵丝相连,不单独存在而已。在行书中还有更省简的状况,那就是干脆合并了原来的点画,形成行书中独有的写法。如

其中“無”字中间四竖和下边四点被一组相连的竖撇横代替了,既保持了原字的面貌又起到了简化作用。其余各字也是用这种方式形成了现在的写法。有时为了行笔的便利,行书字书写时,甚至可以转变原来的笔画挨次,如:

收放变化:比拟楷、隶、篆等规整严谨的字体,行书有一个与草书共同的特点。即它可依据章法的需要和某字的特征,随时调整它的字形和笔画形态。例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之字,如:

既可收敛些又可放纵些,可以任意屈伸、收放,即可使之长,如亦可使之方如:扁如:这就是行书可收可放的特性。

离方遁圆:楷书方多圆少,折笔处多为方,即如赵孟頫的圆转为主的书写也时露方意,这无疑是需要也使字增加了肯定的力度。而行书则随笔顺势转折,变化无穷,方圆兼用,敏捷生动。如:

因此留意到方圆的变化,使之自然融汇,使书写的效果既有方笔的雄劲力度,又富圆笔的通畅灵动。若一味方折,则显板滞、生硬,纯用圆转则又俗滑、疲软。总之临习中要多观看,创作中要多思考。

重按轻提:楷书中的一些笔法,如顿笔回锋挫逆等,在行书的运笔中已经不再应用或很少应用了,更多运用的是顺势提、按的运用。凡轻细之处需收笔轻提起,速度稍快。而粗重处则需将笔重按下,速度稍缓,固然,笔画轻重粗细的交替要有合理的起浮过程,不行大起大落,忽轻骤重,应使其自然。提按处在行书中几乎随处可见,一字之内的提按变化如《集字圣教序》中的:一画之内也当有轻重之别,如:

至于一篇之内的依据章法的需要而消失的轻重布局,也是行书作品中屡见不鲜的。历代书家对此各有体会,我们认真品尝后面作品即可领悟提按在行书书写中的妙用。

运腕得宜:“书法之妙,全在用笔。”今日看来,有人以为前人这个论断未免偏颇。其他如章法、墨法之类当然也很重要。但书法是线条的造型艺术,提高线的表现力往往是书法家毕生追求探究的。章法、墨法之类也离不开线条去完成表现,而线条的表现力全在于笔的运用,因此,前人的说法可谓一语中的,不容无视。

谈到用笔,不能不提到运腕,二者是不行分。这一点初学书法的人往往简单忽视或不甚明确。

前面提到笔的运动可以组合出秀美、雄强、古朴、稚拙等不同风格的作品,那么用笔的关键是什么呢?固然,是大脑,但大脑的设想是靠指、腕、臂的合理协作来完成的,指过于细弱,精致处或许尚可,总体上却力不从心。谁也不能运指写出盈尺大字来。臂又过于粗大,写榜书或许差强人意,然要精到完善却难尽如人意。那么只有腕居中承启,能兼领二者的功能。尤其是行书的灵动精妙处,有时全凭腕的运动来完成。

运腕是指在书写过程中腕要有意识地指挥毛笔左右挥洒,疾徐提按,使转变幻。以使书写效果灵动流畅。举例来说:写百字时百笔落纸后腕须往左倾推笔向右,至横的末端即刻腕须转向右摆,提笔带过再向怀内压至小竖折处提锋向右上,使转带下向内提笔作点收,这一系列的运动都是腕的左右推移转动,假如光靠臂来运动则明显难以精确地使笔恰到好处地写出轻重变幻的线条,一些灵活之处更难精确地表现出来,写半尺以内的字则显得费劲不讨好了。固然假如写檗窠大字,则需臂的帮助运动,而掌握笔还靠腕来完成。因此,运腕是行草至关紧要的练习课程。固然,腕与臂、指的相互协作亦是不容无视的。

书法讲座心得体会3

为期一周的书法培训学习完毕了,在培训中,通过书法教师的言传身教,使我对书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此次培训,时间虽短,感受颇深,受益匪浅。使我深深地感受到它不仅仅是一次对专业学问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传递着一种责任,那就是传承祖国书法传统文化的责任。作为参与培训的教师,深知培训意义和此次书法学习的重要性。

在培训中,倾听了朱宏、吴宝玉书法名师讲座,以及李伟东教师的书法与写字教学方面专业学问精辟的讲解与指导。使我对书法专业学问有了较系统了解和新的熟悉。这使我不仅学到了书法专业学问,而且从中也悟出了许多道理。

通过培训,熟悉到作为教育工对书法传承的重要性。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而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又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来的优秀文化,它与中国文化相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

中国书法自古以来深受人们宠爱,它既能熬炼意志,又可陶冶情操;既反映个人的意志,又表达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灵魂的详细表达。书法艺术,不仅在国内深受人们的宠爱,同时在国际艺坛上也享有盛誉。尤其在东南亚、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地爱好成风,因此,书法艺术成为沟通我国和各国人民友情的桥梁。

众所周知,书法是我国独特的传统艺术,千百年来,始终为人们观赏和宠爱。人们只所以会喜爱她,正是由于她能示人以美,可以说,他是无声的音乐,静态的舞蹈。它触发人们对美的感受和联想,它是审美与有用的结合体。学习书法不只是提高写字的水平,还能提高人的艺术修养和人的良好心里素养。如练习书法可以陶冶情操。练字也像音乐一样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使人兴奋,受到美的感染。如学习王羲之秀美挺立的字体,可使人的性格变得开朗活泼;学习颜真卿端正的字体,就似乎倾听一首抒情小调,可以使人性格朴实、厚重;中国自古讲究“文如其人”,很多大书法家都是做人的楷模,他们的精神有助于陶冶情操。

鲁讯曾说:“我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书法艺术的形式美是通过有规律的组合线条作用于纸上而形成的,这次学习,学员临摹结合,自觉地感受流淌线条的美,也感受到写好字并非高不行攀,只要持之以恒地坚持练习,就会有惊喜的收获。

我国的汉字起源悠久,书画同源。他的造型,原于自然,是对自然形象的高度概括和抽象空间的视觉形象。汉字构造的艺术性是对立统一的。他不但具有主观的形式美,还具有客观的形象美。所以,学习书法,要有良好的想象力量,要与自然造物之美结合起来,书写出主观与客观、具象与抽象相结合的艺术汉字来。

练习书法对于培育人的道德素养、身心素养、智能素养及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共性塑造及审美力量都有及其重要的作用。美的书法能通过形象而又抽象的线条使观赏者获得美的享受,并能够陶冶人的人格和性情。练习书法实际上是习字者用眼睛感受美,用练习探求美,专心领悟美,用手制造美的过程。

苏东坡云:“神、气、骨、肉、血,五者缺一不为成书也”。唐朝书法家欧阳修云:“古之人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逐远...爱其书者善取其人也。”如民族英雄岳飞的书法代代相传,而卖国贼、残害忠良的秦桧的书法却无人知晓。所以,学习书法不仅能修身养性,还是修心养性的好活动。

通过学习和训练来提高审美鉴赏力量。鉴赏水平是人综合学问水平的表达,也是学习书法学问积存程度的表达。在很大程度上,人的鉴赏水平越高,书写进步的程度就越快。另一方面,鉴赏水平的高度,是随着人书写程度的进步和学问的积存而提高的。因此鉴赏水平和书写水平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进展的。所以今后应在书法学问积存、根本功训练来提高书写技能和文化素养,从而到达提高自己鉴赏水平和书法修养。

练字的人,虽然不行能人人成为书法家,但人人都可成为一个书法艺术爱好者。我们在学习书法的同时,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一曝十寒,它是一个长期的细水长流的过程。既要留意人品的修养,要不务虚名,不好高骛远,还要富有刻苦踏实的学习作风。这正是我们民族气节和精神文明的表现。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才能以坚忍不拔的毅力攀登书法艺术的顶峰。

总之,此次书法培训学习不仅提高了受训教师的书法水平,也对传承民族的文化艺术,修练人的修养素养,对今后在学校进一步开展书法教育活动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不是一朝一夕练就的,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在今后一段时间中,要尽量挤出时间,静下心来仔细思索,积极行动,尽快地消化和汲取培训的学问,按要求去完成作业,尽快到达培训的目标和要求。努力为书法的传承做出应有的奉献。

书法讲座心得体会4

首先特别感谢领导给我们四位教师供应了这次学习的时机,通过十五天的集中封闭培训,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产生了对民族文化更进一步学习的愿望。来自台湾的杨淑芬教师,在教会我们书法的同时,更让我们体会到了国学的深邃悠远。

文化是民族之魂,艺术源于道德、呈现仁爱,书法艺术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珍宝。通过这次培训,去除了内心的急躁之气,也明白了书法教学的意义所在,更多的是一种品德的培育与心灵的沉淀。此次培训得到区领导、局领导和校领导的重视与支持,表达了“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书法教育进课堂、经典诵读进教材”的初衷,加强学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提升书法书写、经典诵读的力量。“写好字、读好书、做好人”能够自主学习,找到学习兴趣,这也是“三进”活动的指导思想。

痛惜学习时间短暂,不能通晓国学精华,仅学得冰山一角。但此次培训开启了我深入学习国学的大门,在以后的时间里更深刻的理解国学,学习国学,应用国学。半月以来,每天反复的习练书法,不仅陶冶了我们的情操、增加了我们的耐性,还学会了虚己待人的处事态度,“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的做人原则,能让我在个人成长道路上设定一个标杆。信任通过这次培训,让我明白自身的缺憾和缺乏,懂得更多做人的道理弥补我之前的缺乏,能够在进步的道路上逐步前行。

学校、领导给了我们学习的时机,我们不能敝帚自珍,要将我们学到的学问化为工作的羽翼,作为一名教师更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同时教会更多的学生。一个人的进步,转变不了什么,但一群人的进步将转变一个时代,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尽我所能的用我们的学问转变更多的人。

在我们整个培训期间,深受领导重视。区领导,局领导亲临培训现场。我们的余校长更是亲自拿起毛笔和我们共同感受书法带来的辛苦与愉悦,让我们深受感动与启发。

这次培训不同于以往,培训时间相对较长且全封闭式教学,每天早六晚九高强度的训练让有些教师的身体透支、有的教师孩子尚小由于思念只能暗自流泪、有的教师缺席家中重要事情的决策YY但这些困难最终都化作了学习的动力,学校启动大量资金给我们供应这次学习的时机,我们感动更加感恩。要充分利用每一分每一秒,并且作为教师的我们身兼重任,只有充实了自己才能让学生的百花园开出绚烂的花朵。书法培训虽然完毕了,但是国学经典的学习才刚刚开头,我们会连续丰富自己的学问并竭尽所能的让国学书法在校园里生根发芽!

书法讲座心得体会5

20xx年8月8日至10日我有幸参与了日照市其次期标准汉字书写骨干教师培训班,在培训中,我们倾听了北大书法博士姜栋、湖北美院书法教研室主任孟庆星和来自本省的刘祥海、邝建立四位教授的精彩讲座,使我对书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此次培训,时间虽短,感受颇深,受益匪浅。让我在思想、理念、方法等不同方面都得到了洗礼和提高。

姜栋教师首先从传世经典《兰亭序》入手,以王羲之书法为核心,遍述历代碑帖,讲授高屋建瓴,在浩如烟海的前朝书法中去伪存真,让人眼界大开,在很多专业性的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刘祥海教师依据参训学员大多来自中小学一线教师的现实,强调从根底入手,几乎是手把手地教教师们粉笔字书写的“独门秘笈”,弯腰撅腚的背影让人不胜唏嘘;来自青岛的邝建立教师是中国硬笔书协会员,他的课从有用动身概括了硬笔书写的根本执笔姿态、根本运笔方式、重点笔画的书写等,还给大家推举了《灵飞经》、《汲黯传》和王献之的《洛神赋》(玉版十三行)等适合钢笔临习的经典书目;源出日照的孟庆星教师则独辟蹊径,从国民素养教育讲到中国书法的审美体验,从陈振濂先生的“蒲公英培训规划”讲到中国书法的“技”、“道”并进,将教育学、心理学与中国书法融会贯穿,听来如同醍醐灌顶,令人茅塞顿开。

在李娜教师细心组织下,学员学习的热忱高涨,效果显著。通过培训,大家熟悉到作为教育工对书法传承的重要性。中国书法自古以来深受人们宠爱,它既能熬炼意志,又可陶冶情操;既反映个人的意志,又表达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灵魂的详细表达。练习书法对于培育人的道德素养、身心素养、智能素养及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共性塑造及审美力量都有及其重要的作用。美的书法能通过形象而又抽象的线条使观赏者获得美的享受,并能够陶冶人的人格和性情。练习书法实际上是习字者用眼睛感受美,用练习探求美,专心领悟美,用手制造美的过程。学员们用特殊的热忱在这个特殊酷热的夏天里掀起了一股学习书法的热潮,马上完毕之际有学员还即兴赋诗一首表达参训的感受,诗文朗朗上口颇为雅致,到达了培训学习的一个高潮。

我想,教师为人师表应具备丰富的学问,更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与人格魅力,能以自身典范无言的力气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成才先成人,“书品如人品”,姜栋教师讲到的蔡京、秦桧和文天祥的`比照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静心倾听专家们的讲座,无不受到他们人格魅力的感染。书法作为一门艺术,不是一朝一夕练就的,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在今后一段时间中,要尽量挤出时间,静下心来仔细思索,积极行动,尽快地消化和汲取培训的学问,我会在接下来的书法学习中先从临帖入手,多练字、多读书、多讨论,终身学习,不断提升自己,争做一名全面的优秀的书法教师。

这次培训,收获很大,不仅提高了参训教师的书法水平,也对传承民族的文化艺术,修练人的修养素养,对今后在学校进一步开展书法教育活动具有非常重要意义。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更新了理念,我会尽我所能根据市语委要求把我学到的东西在学校推广,更会牢记专家们的话,“技”、“道”并进,提升自己的“人品”和“书品”。努力为书法教育和传承做出自己的奉献。

书法讲座心得体会6

前些日子,有幸倾听了闻名书法家叶培贵教师的书法讲座。讲座中,叶培贵教师笑容可掬,不乏亲切之感,他从观赏的角度动身,引导教师感悟书法艺术中的“雅”与“俗”,讲解了如何客观正确的感受书法艺术之美,提高了美术教师对书法艺术的感悟和鉴赏水平。另外,叶培贵教师还提到了历代优秀碑帖,尤以唐楷为主,对各家书体做出了精炼的阐述。

本次书法学问的学习,使我对书法鉴赏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醉过方知酒浓,当置身于那一幅幅优秀的书法作品中,才知道书法爱好者如痴如醉地“求工于一笔之内,寄情于点画之间”那种情结为何!书法是一门艺术,有道是“内行看门道,外行看喧闹”,要瞧出门道,就必需懂得如此门道的方法,我们平常很欠缺这方面的学问,由此学习正确的鉴赏学问尤为重要。我们对书法的学习与熟悉,大多只停留在“好”与“差”的感觉层次上,是特别笼统和模糊的。要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必需多看多写多练。叶培贵教师建议初学者学写字应从楷书和隶书入手,楷书尤以欧体和颜体为宜,把握各种笔法后再学习其它书体就有了根底。临帖是练好字的必需手段。不临帖全凭自己想法随便写,是上不了路子的。学写毛笔字肯定要有恒心和毅力,要持之以恒,戒骄戒躁,不能一曝十寒。常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毛笔字比一般的硬笔书画在书画的要求上更为细致,它的笔画并不是从始至终完全一样的,从提笔、运笔到最终收笔,线条的饱满程

度都有所不同,只有良好的视知觉力量才能对整个字的边、线和角有一个正确的把握。而且,对墨的多少全掌握在手腕和手指之间,对手部小肌肉的精细掌握力量要求很高,力度的把握也非常重要。

练习书法能使人静,而静又是书法的前提!静以修身,对书法的追求是一种境地,伦教师还给我们展现了他的一些作品。这也使我联想到了许多,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导致人心急躁,做事情缺乏长久力,也总是静不下心来!祖先留给我们的,是无比珍贵的艺术财宝和精神财宝,真的应当仔细练习书法,徜徉其中,不但可以提升我们的自身修养,还可以让渊源的文化传承和发扬下去。

有所求,亦有所乐,为此要一往向前!

书法讲座心得体会7

努力在写字课堂中传承中华书法文化———倾听姚金中教师《中国书法学问讲座》的感悟201c年11月10日下午,我有幸参与了六郎片区小学语文书法教育专题讲座。细心倾听了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教研室主任姚金中教师做的长达两个半小时的《中国书法学问讲座》。

姚教师首先分析的当今书法教育的现状,阐述书法教育的意义以及教育部对中小学书法教育教学的要求;图文并茂,叙述书法简史及字体的特点。从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魏碑、楷书,呈现历代优秀碑帖,对各家书体做出了精炼的阐述;然后,从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五指执笔法:擫、押、钩、格、抵,笔法:起、行、收的三个过程,构造的九条根本规律:大小、平正、疏密、均匀、错落、收放、让就、同异、连贯,细致叙述了书法练习的要领。

通过此次培训,我对书法专业学问有了较系统了解和新的熟悉,深深地感受到它不仅仅是一次专业学问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传递着一种责任,那就是传承祖国书法传统文化的责任。作为参与培训的教师,深知培训意义和此次书法学习的重要性。

通过培训,熟悉到作为教育工对书法传承的重要性。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而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又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来的优秀文化,它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世界艺术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