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21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基本信息适应对象:修读完宏观经济学课程规定内容的思政专业的学生;提出并获准免修本课程、申请进行课程水平考核的思政专业的学生;提出并获准辅修第二专业、申请进行课程水平考核的非思政专业的学生。课程代码:学时分配:54赋予学分:3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后续课程:其他专业课程二、课程性质与任务西方经济学是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也是思想政治专业的基础理论课。尽管,这门课程对于思政专业来说是选修课程,但经济活动是人类的最基本的活动,人只要活着就要进行生产、消费和交换这些基本的活动,怎样更好地进行这些活动?怎样形成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怎样提高我们生存和改善生活的能力?经济学会给我们智慧。所以,思想政治专业的学生也很有必要系统地学习这一学科,以及将这门学科定为考试科目。本课程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经济学知识,帮助学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假设、问题,概念,结论以及结论的启示,期望学生能从以上几个方面将经济学的知识系统化。但由于思想政治专业,所开设的课时仅为54节,而西方经济学的内容庞大,又要运用一些数学工具,学习难度大,因此,只能有选择性地选择一部分章节讲授,而更多的章节只能由学生自己学习。三、教学目的与要求总体上来说,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其一,为学生学习经济学提供帮助,最好能帮助学生建立较系统的经济学的知识;其二、帮助学生学习决策论和博弈论等数学工具,为学生解决选择与互动的问题丰富工具箱;其三,帮助学生实现精神世界由本能、迷信、困惑、探索到形成自己对世界的认识的成长;其四,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性思维和树立科学精神;其五,帮助学生提高生存和改善生活的能力。具体来说,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如下:微观经济学部分—消费理论、生产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博弈论、市场失灵和公共选择理论;宏观经济学部分—凯恩斯的商业周期理论、实际商业周期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对于思政专业选择重点讲授微观经济学的内容,宏观经济学的内容只讲讲凯恩斯的商业周期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的部分内容。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假设、问题、概念、结论以及结论的启示。通过学习决策论、博弈论以及经济学理论丰富学生认识世界的工具箱,帮助学生运用前人的智慧解决生活中的选择与互动的问题。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精神。试图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规则意识、遵守规则和独立生存能力、决断能力的现代人。经济学是社会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继承了其它社会科学的许多经典思想,并且还在不断地从哲学、社会科学、政治学、心理学等学科中吸取合理的思想,扩充学科内容。因此,要真正领会经济学的思想、理论,还得加强学生在人文学科方面的修养,所以,还得要求学生阅读相关的经典著作,如西方文化、中国文化、西方哲学史、经济思想史、世界经济史等和古今中外经典文学名著。这样既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又拥有较好的人文素养,以便使学生能体会到经济学思想与数学技巧的完美结合,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另外,对于教师而言:其一,教师要深入钻研《经济学》的教材、阅读《经济思想史》、《经济史》、《国富论》、《通论》、《资本论》等经典著作,形成自己对经济学的系统的理解。其二,教师要加强自身在人文学科方面的素养,不断阅读哲学、社会科学、政治学、历史和文学的经典著,为科学研究和丰富课堂教学作准备。其三,教师对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要有自己的认识,并能将创新思维的核心—猜想与求证和科学的三个标准—依据可观察、适当使用工具、无逻辑矛盾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其四,经济学是社会科学,凡社会科学都涉及人或社会的问题,都要进行价值判断。经济学在不少地方进行规范分析,即涉及到个人和人群的价值判断,如消费者的偏好关系、企业的经营目标、资源配置的评价标准(帕累托有效)和社会福利函数等,教师要有能力将这些知识系统化,并帮助学生形成有利于生存和改善生活的价值观。四、教学内容与安排(注释:标有*号的章节为学生自学内容)第一章导论(2小时)本章研究的问题这是经济学的第一堂课要站在整个学科的高度介绍经济,然后,再引入微观经济学。什么是经济学?没有标准答案。经济学的文献浩如烟海没人能将经济学全面掌握提炼出公认的定义,但每个人自己可以形成对经济学的理解。抽象地说,经济学是关于资源配置的系统的知识,具体来说,经济学是在一切人和物都是有用的假设条件下,探索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资源配置的系统知识。自从176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出版以来,经济学的范式经历了从古典经济学到新古典经济学范式的革命性的改变。什么是范式?什么是经济学范式?字典上的解释,范式是指典型的格式、典范、标准。《科学革命的结构》中认为范式是指在某一研究领域占统治地位的所有的知识,或者说,在某一研究领域公认的、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出发点的重要的研究成果。如古典经济学的范式是指在古典经济学中公认的、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出发点的重要的研究成果—生产与交换的分析框架、劳动价值论、分工和剩余价值理论等等;新古典经济学的范式是指目前经济学中公认的、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出发点的重要的研究成果—生产、消费和交换的分析框架、一般均衡理论、市场失灵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凯恩斯的商业周期理论、实际商业周期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等等。抽象地说,经济学范式就是经济学中基本的概念系统和方法,或者说模型和解模型的工具和方法。问题、假设、方法和工具这四个方面决定了研究范式。每一篇文章、每一本著作都会有它们自己的出发点和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经济学也不例外。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假设一切人和物都是有用的;经济学的基本问题是怎样寻找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资源配置。整个经济学就是以这一基本假设为出发点,围绕着这一基本问题在“生产、消费和交接”的分析框架下将知识系统地展开。不过,现实中,个人和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由“生产、消费、交换和掠夺”这四种最基本的活动构成,同样掠夺也是决定资源配置的一种重要的力量,可经济学中却没有研究它。也许,这就是新古典经济学的局限性。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假设资源是稀缺的,研究怎样实现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的基本问题。具体来说,微观经济学研究在市场经济制度背景下,经济活动的主体如何进行消费、生产和交换活动,进而实现稀缺资源的配置。西方经济学的另一个分支是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假设经济中的资源是稀缺的不同,宏观经济学假设经济中,资本与劳动是充足的,研究如何提高资本与劳动的利用率,以便生产更多的产品与服务。教学目的与要求由本堂课引领学生进入一个新的学习领域,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重视。要求学生了解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与问题;要求学生掌握干任何事情都必须具备的一种思维方法:在哪里?到哪里去?怎样去?期望学生能对经济学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重点与难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和基本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经济学的兴趣;在哪里?到哪里去?怎样去?思维方法的训练;经济,资源配置、经济学等重要概念教学内容与安排(2课时)导论本科生与高中生的区别经济学与真理经济学学科介绍教学目的本学期微观经济学教学内容与安排建议与要求第二章决策论本章研究的问题微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将资源配置描述成经济活动主体选择与互动的结果。那么,经济活动的主体怎样决策?因此,对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应该从研究个体决策开始。怎样解决消费者的消费决策问题?怎样解决生产者的生产决策问题?我们需要引进数学工具决策论来进行深入的研究。决策是决策者按照某种标准从所有可能的选项中选出一定的选项的过程。本章介绍两种在经济学的文献中常用的描述决策的方法。一种以偏好关系为基础。这种方法假设知道决策者的选项的集合与满足一定理性公理的偏好关系。第二种以选择规则为基础。这种方法假设知道决策者的选项的集合和具有一定的一致性的选择规则。本章重点介绍以偏好为基础的决策模型;其一,假设选项的集合已知为X;其二,假设选择标准已知。这一重要模型是解决消费与生产问题的工具。从本章来看,集合、笛卡尔乘积和映射等概念是研究个体决策的基本工具。如果学生对这些概念不太熟悉,建议在学习本章的之前先学好以上相关的数学知识。本章在第一节讨论偏好,第二节讨论选择规则。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帮助学生学习决策论这一数学工具;结合偏好关系这一经济学的价值判断的标准,帮助学生建立一切价值判断的最终标准是生存和改善生活。要求学生掌握描述决策的二个基本模型:其一,以偏好关系为基础的决策模型;其二,以选择规则为基础的决策模型。要求学生能运用以偏好为基础的决策模型去解决工作和生活的重大的决策问题,引导学生由本能选择向自觉选择的转变。要求学生能运用以选择规则为基础的决策模型去阅读小说、历史和生活,从人物的行为中去复制人物的偏好关系,加深对社会的理解。要求学生掌握选项、偏好关系、理性的偏好关系、效用函数等基本概念。重点与难点经济学的文献中常用的描述决策的方法;偏好关系和效用函数的概念;引导学生建立生存和改善生活的最终价值判断的标准。教学内容与安排(4课时)偏好关系选项的集合偏好关系理性的偏好关系效用函数选择规则可行的选项的集合预算集族选择规则显偏好第三章消费者的选择与需求函数本章研究的问题本章在假设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市场的前题下研究消费者的决策。本章中讨论的市场经济是指商品和服务都可以按照公开的价格在市场上买卖的经济。消费是指个人或组织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消耗资源的过程。消费者是指消耗资源满足自己需要的个人或组织。消费者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家庭或者社会团体。在市场经济中,消费者是最重要的经济活动的主体,他们的选择决定了各种商品的需求。根据第一章我们有两种研究消费者决策的方法——以偏好为基础的方法和以选择规则为基础的方法。本章首先介绍运用以选择规则为基础的方法研究消费者的选择—瓦尔拉斯需求映射,这部分内容不讲。选择讲授如何以偏好关系为基础的决策方法来解消费者的规划问题—偏好关系与需求函数。本章关注的现象是个人或组织的消费活动,提出的基本问题是消费者怎样进行消费选择,或者说,消费者怎样配置资源进行消费。怎样解决这一问题?运用第一章我们准备的数学工具—决策论,将这一基本问题分解为以下四个问题,逐一解决。其一,消费者的选项是什么?基一,消费者所有可能的选项是什么?其三,消费者所有可行的选项是什么?其四,消费者应该的选项(偏好关系)是什么?引入消费向量、消费集、预算集和消费者的偏好关系来逐一回答这些问题,随着这些问题的逐一回答。消费者的规则问题的模型也就随之建立。通过解模型和进行比较静态分析,找到了消费者的最优消费向量和推导出需求函数,从而形成了消费理论。教学目的与要求运用第一章所学的决策论,通过回答以下四个问题:其一,消费者的选项是什么?其二,消费者所有可能的选项是什么?其三,消费者所有可行的选项是什么?其四,消费者应该的选项(偏好关系)是什么?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消费理论。人只要活着就要搞应用,只有自觉和本能地搞应用的差别,我们要训练学生自觉地运用理论的能力。通过这一章的消费者的规则问题和下一章的生产者的规则问题,训练学生自觉地运用决策论这一工具。我们对于思政专业的本科生只要求学生掌握以偏好关系为基础的方法来研究消费者的决策。要求学生掌握语言文字和数学语言二种方式描述的消费者规划问题的模型。要求学生掌握消费向量、消费集、预算集、无差展品曲线、柯布-道格拉斯偏好与柯布-道格拉斯效用函数、需求函数、总需求函数和需求定律等基本概念和结论。重点与难点决策的四个问题;描述消费者规划问题的模型;需求定律;比较静态分析方法;消费向量、消费集、预算集等重要概念。教学内容与安排(6课时)消费集和预算约束商品消费向量消费集竞争的预算约束预算集和预算集的性质预算线的变动非竞争的预算集比较静态分析*财富效应价格效应偏好关系的基本假设与效用函数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合意性假设偏好关系与效用函数柯布-道格拉斯偏好与柯布-道格拉斯效用函数需求函数与总需求函数消费者效用最大的规划问题一阶条件与边际替代率*需求函数比较静态分析总需求函数与需求定律第四章生产者的决策与供给函数本章研究的问题消费者消费的的各种各样的商品都是由生产者生产出来的,生产者为市场提供商品的供给。这一章转向供给,研究商品是怎样生产出来的。经济中有许多生产者:工厂、公司、个人或者家庭等。如果不特别说明,以后我们将各种类型的生产者笼统地都称为企业。我们感兴趣的企业不仅包括现有的已经在进行生产活动的企业,还包括潜在的,或者说是尚未组织起来、甚至永远不会组织起来企业。讨论企业时,谁拥有企业?谁管理企业?怎样管理企业?企业是怎样组织起来的?企业能够干什么?等等都是须要说明的重要问题。为了建立最简单的研究市场经济的模型,我们只考虑企业能够干什么的问题,将企业理解成能够将投入转化为产出的“黑箱”,至于其它的问题留给别的学科去研究。虽然不同的企业可能会有不同的生产目标,本章假设企业的生产目标是利润最大。与利润最大密切联系的问题是成本最小。本章我们继续运用决策论来研究生产者的生产决策,从而为下一步研究交换做准备。本章关注的现象是生产活动。自有人类以来,人们为了活着便要进行生产,生产是消费的前提,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最初人们采集、捕鱼、打猎;后来才有了农业、畜牧业、工业;再后来才有了五花八门的服务业;以后还会有什么谁也不知道。这些都是生产活动,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生产现象。本章研究的基本问题是在生产过程中,人们怎样配置生产资源?或者说企业怎样进行生产规则?怎样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仍然运用第一章的决策论来解决这一问题。运用决策论企业的生产决策问题可分解为以下的四个问题;企业的选项是什么?企业所有可能的选项是什么?企业所有可行的选项是什么?企业应该的选项是什么?站在整个人类和长期来看,企业的生产活动一切皆有可能,教材上我们没有讨论企业所有可能的选项。我们引入生产计划、生产集和偏好关系来回答以上的问题,同时在假设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基础上,征对生产的性质增加了若干新的假设,建立起描述企业生产决策的模型和解模型,从而解决企业的规则问题。教学目的与要求运用第一章所学的决策论,通过回答以下四个问题:其一,企业的选项是什么?其二,企业所有可能的选项是什么?其三,企业所有可行的选项是什么?其四,企业应该的选项(偏好关系)是什么?帮助学生理解生产理论。要求学生掌握生产、生产者、生产计划、生产集、生产函数、边际产出、边际成本、总供给与供给定律等基本概念和结论。要求学生了解生产与消费的区别。重点与难点决策论的应用;供给定律;生产计划、生产函数等重要概念教学内容与安排(2课时)生产计划和生产集生产计划生产集关于生产集的假设*生产函数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边际产出技术替代率*关于生产函数的假设*生产者的规划问题*利润生产者利润最大的规划问题和一阶条件短期利润最大比较静态分析供给函数与供给定律生产者成本最小的规划问题*成本成本最小成本最小的规划问题和一阶条件成本曲线平均成本、可变成本、不变成本和边际成本总供给与供给定律总供给供给定律总生产集总供给与总利润第五章竞争均衡本章研究的问题前面分别单独讨论了消费者的决策和生产者的决策。事实上,市场将具有不同目标的消费者和生产者联系在一起。因此,仅仅分别研究消费与生产是不够的,有必要将消费和生产放到一起,将经济视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厂商和消费者自主决策、自愿交换,当每个主体的愿望都实现时的资源配置就是均衡的资源配置。本章研究竞争均衡的资源配置,其内容属于一般均衡理论。一般地研究均衡是很困难的。本章研究三种特殊情况:一、两个消费者的纯交换经济;二、一个消费者和一个生产者的经济;三、两家企业的小开放经济。本章关注的现象是消费者和厂商通过市场交换实现了资源配置和决定了商品价格。提出的基本问题是资源配置与价格是怎样形成的?以及资源配置的性质是什么?这一章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它包括伟大的均衡思想、价格的形成和强有力的对市场配置资源的辩护,这些内容对于本科生来说很有必要学习,但目前国内外对本科生编写的教材,要么没有讲这部分内容,要么仅仅是非常简单地提到一、二个概念。要给本科生讲清楚一般均衡理论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资源配置就是消费者与厂商选择与互动的结果。消费者与厂商的选择问题在前几章我们已经研究过了。怎样研究消费者与厂商的互动,即交换活动?我们可以将互动的问题分解为以下的五个问题:其一,消费者与厂商互动的结果是什么?其二,所有可能的结果是什么?其三,所有可行的结果是什么?其四,应该的结果是什么?其五,怎样实现应该的结果?经济学家认为,消费者与厂商互动的结果是资源配置,猜想这个结果是竞争均衡的配置,并证明竞争均衡的存在性。价格是由规则、偏好、技术和禀赋决定的,简单地说,价格是由供给需求决定的均衡价格即,交换价格。应该的结果是价值判断,人类没有一致公认的价值判断的标准,经济学家也没有完全回答这个问题,只是提出了不应该发生的配置,或者说资源配置的最低标准是帕累托有效以及对财富进行适当调整的公平观。最后,证明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市场不仅能实现帕累托有效的资源配置,而且只要对财富进行适当的调整市场还能参与公平的资源配置,即福利经济学第一、二定理。这就回答了上面的最后一个问题可以通过市场来实现帕累托有效和公平的资源配置。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讲授互动要解决的五个问题:其一,消费者与厂商互动的结果是什么?其二,所有可能的结果是什么?其三,所有可行的结果是什么?其四,应该的结果是什么?其五,怎样实现应该的结果?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资源配置、价格的形成、竞争均衡和福利经济学第一、二定理。要求教师结合竞争均衡的概念与其存在性的证明,阐述创新思维的核心—猜想与求证。要求学生掌握均衡思想,这是经济学家对人类的伟大的贡献,也是人类自二战以来一直追求的人群与人群之间互动的结果。要求学生掌握福利经济学第一、二定律,坚定市场信念。要求学生掌握资源配置、均衡、帕累托有效配置、竞争均衡等重要概念。要求学生了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与规范研究方法。重点与难点互动的五个问题;福利经济学第一、二定理;帕累托有效;配置;均衡;竞争均衡;市场出清;完全的市场等重要概念。教学内容与安排(4课时)两个消费者的纯交换经济*配置和埃奇沃思方框图帕累托有效配置竞争均衡竞争均衡的存在性一个消费者和一个生产者的经济配置与帕累托有效配置竞争均衡均衡的福利性质均衡的存在性两家企业的小开放要素配置与帕累托有效竞争均衡竞争均衡的配置是总收入最大的配置竞争均衡的存在性第六章不确定性与风险资产本章研究的问题在前几章,我们讨论消费者与企业的决策时,都假设消费者的效用完全由其消费向量决定,企业的利润完全由其生产计划决定,没有不确定性。但实际上,消费与生产都有可能是在不确定性条件下进行的。例如,旅游的快乐和农业的收成都受天气的影响,不完全由旅游者与农民的选择决定。本章考虑在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决策。第一章的决策理论可以直接应用与具有不确定性的情况。但不确定条件下的选项是分布函数,我们可以选择选项的这种特殊形式,推导出不确定条件下理性的偏好关系具有第一章的抽象的偏好关系不具有的特殊性质——可以用期望效用函数表示。第一节讨论不确定性的概念;第二节讨论不确定性条件下,理性的偏好关系可用期望效用函数表示的条件。在不确定性的条件下人们对风险的态度是不同的,有的人厌恶风险,有的人喜欢冒险,有的人风险中性。第三节利用期望效用函数明确地定义风险厌恶,风险偏好与风险中性。第四节是前三节讨论的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决策理论的一个应用,说明人们是怎样利用保险市场与股票市场分散风险的。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第一章的决策论在特殊情况—存在不确定性下的运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应用决策论;帮助学生提高关于不确定性问题的认识水平、训练面对不确定性的良好心态以及学习前人应对不确定性的智慧。要求学生掌握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决策模型中的选项和偏好关系的描述。要求学生掌握必然性现象、不确定性现象、依选项等重要概念。要求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哪些是可控与不可控的因素,这有益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并知道如何为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做准备。重点与难点决策论在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应用;不确定性;不确性条件下的选项;期望效用函数教学内容与安排(2课时)第一节不确定性基本概念描述不确定性现象的二个要素解决不确定问题的工具第二节期望效用函数依状态而定的消费向量选项期望效用函数第三节风险态度*风险厌恶风险爱好风险中性第四节、保险市场与股票市场*保险市场股票市场第七章博弈论本章研究的问题到目前为止,我们一直假设消费的效用与企业的利润,分别完全由其消费向量与生产计划决定,不受其它消费者与企业的影响,也不影响其它消费者与企业。实际上,当经济中有多个消费者和企业时,消费者的效用和企业的利润,可能会受其它消费者和企业的影响,不完全是由自己的决策决定。例如,一个人在深夜听音乐可能影响他的邻居的休息;化工厂向江河排放污水,可能影响下游居民的生产与生活。人们的活动相互影响是很普遍的现象。在娱乐游戏、军备竞赛、政治谈判、战争等活动中,人们都是互动的,每个人都受其他人影响,也影响其他人。互动的情况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遵守一定规则的互动,例如,娱乐游戏;一类是不遵守任何规则的互动,例如,战争。博弈论是由出生于匈牙利的约翰·纽曼(JohnvonNeumann)(1903~1957)开创和发展起来的,是研究遵守一定规则时人们的活动相互影响的现象的数学工具。本章关注的现象是在遵守一定规则的前提下,人们的活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一类现象。这一章不是经济学,而是数学—博弈论,是我们为了研究这种在一定规则下的互动现象的工具。博弈论的基本问题是在互动的结果中,什么样的结果会出现?由这一基本问题派生出以下三个问题:其一,怎样描述博弈?其二,怎样表示博弈?其三,什么结果会出现;其四,对结果的福利性分析。前面三个是数学问题,最后一个是经济学的问题。根据互动的各方是否能够达成具有约束力的合约,博弈可分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本章仅研究非合作博弈。恰当地描述一个博弈,是研究博弈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是展开分析的前提。第一节讨论非合作博弈的描述,并举列说明非合作博弈的两种表示形式:标准型与扩展型。一个博弈可能会有多个结果,哪些结果可能会发生呢?现在学界普遍认为均衡的结果最有可能会发生。在博弈论中有多种均衡的定义,第二节介绍应用广泛又比较简单的占优策略均衡、纳什均衡与混合策略纳什均衡,并对纳什均衡进行福利分析。教学目的与要求帮助学生学习博弈论这一数学工具;帮助学生提高了解环境和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要求学生认识到从个人或人群从事的生产、消费、交换和掠夺这些基本活动角度来看,可能处于以下三种环境:决策、博弈与战争,并且对于每一种环境都要相应运用前人的智慧—决策论、博弈论和《孙子兵法》适当应对。要求学生掌握描述博弈的模型和图示博弈的两种表示形式。要求学生掌握博弈、博弈论、占优策略、占优策略均衡、纳什均衡等重要概念。重点与难点描述博弈的模型;博弈的二种表示方法;博弈与战争的区别;几个经典的博弈案例,如囚徒困境、军备竞赛;纳什均衡;占优均衡等重要概念。教学内容与安排(4课时)第一节非合作博弈的描述1、博弈与博弈论2、描述博弈的模型3、同时行动的博弈与序贯博弈4、图示博弈的两种表示形式第二节均衡1、占优策略均衡2、纳什均衡3、囚徒困境4、纳什均衡的福利分析第八章市场势力*本章研究的问题在完全竞争的模型中,所有的企业和消费者都是价格的接受者,不能影响价格为自己牟利。这个假设意味着,在给定的市场价格,企业和消费者都认为他们面对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具有无穷大的弹性。然而,如果在企业或者消费者的数量很少时作这样的假设,则会显得很牵强。例如,假设中国铁路、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电讯和中国移动没有影响价格为自己牟利的势力,是很难令人信服的。当一个企业或者消费者能够影响市场价格为自己牟利时,称这个企业有市场势力(marketpower)。市场势力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在经济学的文献中,市场势力被分为垄断和寡头两种情况。如果一个市场中只有一家企业,则称这家企业为垄断企业或者专卖者。中国铁路是垄断企业。垄断是市场势力最强的情况。当市场中企业的数量少但不只一家,而且这些企业能够影响价格为自己牟利时,则称这些企业为寡头。寡头的市场势力没有垄断大,不能象垄断企业一样选择价格,但能够影响价格为自己牟利。石油行业的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电讯行业的中国电讯和中国移动都是中国的有巨大市场势力的企业,都是寡头。垄断企业可以直接控制价格为自己牟利。在第一节我们将研究垄断企业的价格选择以及它追求高额利润造成的社会福利损失。寡头能够影响价格但不能选择价格,它们影响价格的行为是互动的,因此,博弈论是研究寡头的重要工具。构造寡头博弈模型的关键是明确每个寡头的策略和经营目标。寡头的经营目标是利润最大。寡头的策略由市场的需求、寡头的生产技术和市场的竞争规则决定。只要对市场的需求、寡头的生产技术和市场的竞争规则作不同的假设,就会得到不同的模型。因此,经济学的文献中关于寡头的模型很多。本章的第二节将研究经典的伯特兰模型、古偌模型和斯塔克尔伯格模型。虽然除了在伯特兰模型中寡头同时选择价格、在古诺模型中寡头同时选择产量外,在其它方面这两个模型完全相同,但它们得到的资源配置完全不同。在伯特兰模型中,均衡的资源配置和完全竞争的资源配置相同,市场势力不会造成社会福利损失。在古偌模型中,均衡总产出低于完全竞争均衡的总产出,市场势力会导致社会福利损失。斯塔克尔伯格模型假设寡头相继采取行动,不是同时采取行动。在产量竞争的斯塔克尔伯格模型中,假设有一个企业有选择产量的优先权,其它企业要等这家企业选择了产量后才选择产量;在价格竞争的斯塔克尔伯格模型中,假设有一个企业有定价权,其它企业是价格的接受者。伯特兰模型和古偌模型都假设企业的生产技术是规模报酬不变的,在斯塔克尔伯格模型中,企业的生产技术可以是规模报酬替减的。在斯塔克尔伯格模型中,市场势力也会导致社会福利损失。在第二节的最后,我们研究卡特尔——寡头合谋结成的垄断联盟,说明反垄断法禁止寡头合谋能够提高社会的福利,卡特尔的成员间有相互欺骗的激励。教学目的与要求帮助学生了解不完善的市场之一:市场势力的存在;帮助学生了解市场配置资源可能出现资源配置扭曲的情况。本章要求学生掌握垄断、寡头、垄断均衡、自然垄断、卡特尔等重要概念。要求学生了解分析垄断与寡头的几个经典模型如伯特兰模型、古偌模型和斯塔克尔伯格模型。重点与难点本章以及下一章是一般均衡理论、博弈论的运用,学习难度大,对于本科生不作要求。市场失灵;市场势力;垄断;寡头等重要概念教学内容与安排第一节垄断1、垄断均衡2、垄断均衡不是帕累托有效的3、垄断的净损失4、反垄断与自然垄断第二节寡头1、竞争均衡与帕累托有效2、伯特兰模型3、古偌模型4、斯塔克尔伯格模型5、卡特尔第九章外部性与公共物品本章研究的问题在生产理论和消费理论中,我们假设每家企业的利润完全由它自己的生产计划决定,每个消费者的效用完全由他自己的消费向量决定,因此,他们做决策时不需要关心其它企业和消费者的活动。但是,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企业和消费者常常直接相互影响。例如,一家化工厂向河流排放污水,污染河流,造成河流中鱼虾大量死亡,直接影响靠在河流中打渔为生的渔民的生产。在临晨3点享受音乐会影响邻居的休息;在公共场所抽烟会影响其它人的健康。当企业和消费者的活动直接影响其它企业和消费者时,我们就称存在外部性。当存在外部性时,企业和消费者的利润和效用依赖生产外部性的企业或消费者的活动,他们做决策时必须考虑产生外部性的企业和消费者的活动。有害的外部性被称为负外部性。其实除了负外部性外,还存在大量有益的外部性,例如,一家人的庭院幽雅,让邻居和路人赏心悦目;一个人的知识渊博,让和他交谈的人都得到启发。称有益的外部性为正外部性。在生产理论和消费理论中,我们研究的商品都是私人物品。私人物品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排它性,即一个人多消费一个单位,其他人必须少消费一个单位。例如,食品是典型的私人物品,一个人吃完了一个单位的食品,其他人就不能够再吃这个单位的食品了。与私人物品不同,公共物品是不具有排它性的物品,例如,国防、公路和清新的空气都是公共物品。一个人享受了国防带来的安全,不妨碍其他人享受国防带来的安全;一个人呼吸新鲜空气,不妨碍其他人呼吸新鲜空气。当公路不拥挤时,许多人可以互不影响地同时使用公路。公共物品是一个与外部性密切联系的概念。例如,一个人修路架桥。路和桥不但他自己走,其他人也可以走。他修的路、架的桥给其他人带来了方便,产生了正的外部性。当经济中不存在外部性且物品都是私人物品时,完全竞争的市场能够有效地配置资源。但如果经济中存在外部性和公共物品时,完全竞争的市场是否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如果完全竞争的市场不能够有效地配置资源,是否能够通过健全市场来改善资源的配置呢?本章研究这些问题。教学目的与要求帮助学生理解当存在外部性和公共物品时,市场配置资源可能会出现扭曲,即出现市场失灵的现象,以及改善途径。要求学生掌握外部性、公共物品、科斯定理等重要的的概念和原理。要求学生进一步地领会,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即竞争均衡的资源配置是帕累托有效的配置。我们常常讨论的市场配置资源是有效的,是有前提条件的,即经济中不存在外部性且物品都是私有物品。要求学生掌握如果经济中存在外部性和公共物品时,完全竞争的市场是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的,不过我们可以通过健全市场来改善资源的的配置。重点与难点科斯定理;外部性问题的传统的解;外部性;公共物品;搭便车现象等重要概念教学内容与安排(4课时)第一节基本概念1、外部性、2、可消耗的外部性3、不可消耗的外部性4、公共物品、第二节外部性问题的传统解1、当外部性存在时,竞争均衡的资源配置是帕累托有效的2、配额和税收3、建立可执行的产权4、外部性与市场不完全第十章信息经济学本章研究的问题在商品交易的双方中往往有一方比另一方能够更好地观察到商品质量,在经济学的文献中称这种现象为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很普遍,可分为两类:一是交易时(签定契约时)的信息不对称。例如,在旧汽车市场,旧汽车的主人比想买旧汽车的人更了解汽车;在2008年发生的毒奶粉事件中,厂商比消费者更了解奶粉中添加三聚氢胺的情况;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工人往往比雇主更了解自己的劳动能力。Akerlof在1970年最早研究这类现乔治·乔治·阿克洛夫(GeorgeAkerlof):《次货市场:质量不确定性和市场机制》,《经济学季刊》,84卷,1970年,第488-500页。乔治·阿克洛夫因这项开创性的工作获得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一是交易后(签定契约后)的信息不对称。例如,一家企业的老板在与经理签定雇佣合同时和经理一样了解企业,但签定合同后,经理在管理企业的过程中会掌握一些老板无法观察到的情况——经理的努力程度,产品的市场需求等。这类现象是委托人雇佣代理人后常发生的现象,在经济学的文献中,被称为委托-代理问题。这两类信息不对称有时会在同一次交易中发生。例如,一家企业的老板在与经理签定雇佣合同时,经理比老板更理解自己的能力,老板比经理更了解的企业;签定合同后,经理在管理企业的过程中会掌握一些老板无法观察到的企业的情况。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市场是完全的,即,不同质量的商品是不同的商品,每种商品都有交易的市场。这个条件隐含着交易的双方都能够观察到商品的质量,因为当有一方不能观察到商品的质量时,不同质量的商品会相互混杂。因此,当存在信息不对称时,市场是不完全的。如果竞争均衡的配置不一定是有效的,则自然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怎样定义均衡?均衡的配置有什么性质?是否改善均衡的配置?本章将研究这些问题。教学目的与要求帮助学生了解市场不完善的又一种情况—信息不对称,以及学习信息经济学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掌握一些重要的概念,如信息不对称、柠檬市场、道德风险、逆向选择、隐藏行动、隐藏信息等。要求学生明白当存在信息不对称时,市场是不完全的,竞争均衡的资源配置不是帕累托有效的。要求学生了解当存在信息不对称,竞争均衡的资源配置不是帕累托有效时,如何改善均衡的配置。重点与难点委托—代理问题的本质;委托—代理问题的解决办法;次帕累托有效;信息不对称;柠檬市场;道德风险;逆向选择;隐藏行动;隐藏信息等重要概念。教学内容与安排(4课时)第一节旧车市场1、信息对称时的竞争均衡2、逆向选择3、信号4、筛选5、劳动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第二节隐藏行动1、行动可观察到时的保险合同2、行动不可观察到时的保险合同3、隐藏行动的福利性质第三节隐藏信息1、行动和状态都可观察时的保险合同2、保险公司可观察行动不可以观察状态时的保险合同3、隐藏信息的福利性质与激励4、激励机制第十一章社会选择本章研究的问题生产理论、消费理论和博弈论系统地研究了个人的选择,这一章研究社会的选择。社会选择,或者说集体选择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国家事务和日常生活中都存在社会选择。例如,1983年底的“撤社建乡”就是一个事关全国人民的社会选择问题。1983农业生产责任制在全国普遍实行,政社合一的农村人民公社管理体制受到了的冲击。有些地区的人民公社和生产队机构陷入了瘫痪和半瘫痪状态。全中国人面临是否撤掉“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政社分设,建立乡政府的选择。一个三口之家,妈妈、爸爸和小孩,一起享受周末。他们有三种过周末的方式,看电影、出席音乐会和滑冰,但只能够选一项。妈妈认为:看电影优于出席音乐会,出席音乐会优于滑冰。爸爸认为:出席音乐会优于滑冰,滑冰优于看电影。小孩认为:滑冰优于看电影,看电影优于出席音乐会。全中国人民面临的“撤社建乡”问题有两个选项:撤、不撤。全国人民都希望撤,中央政府代替全国人民做出了“撤社建乡”的决定。May定理告诉我们,在只有两个选项的情况,投票表决,少数服从多数,是一种很好的将个人的偏好加总成社会的偏好的方式。这个三口之家有三个选项,妈妈、爸爸和小孩的最优选项都不一样,妈妈是看电影,爸爸是出席音乐会,小孩是滑冰。任何一个人代表全家做决策,都会使另外两个人不满意。在本章中,我们将会看到,投票表决、少数服从多数的方式也不是一个好办法。这个三口之家遇到了如何从个人的偏好导出全家的偏好的问题。这个三口之家遇到的如何从个人的偏好导出全家的偏好,即将个人的偏好加总的问题是社会选择理论的核心问题。Arrow不可能定理告诉我们,在有三个以上的选项的条件下,除了独裁,即某一个人代表全社会做决策以外,不存在其它的将个人的偏好恰当地加总成社会的偏好的方式。市场通过经济活动的主体,即消费者和企业自主决策、自愿交换配置资源,不是通过全社会集体决策配置资源。市场得到的资源配置不一定是社会满意的配置,因此,需要评价市场得到的资源配置的社会价值。帕累托有效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标准。一个资源的配置是帕累托有效的,是指在不损害任何的福利的情况下不可能提高任何人的福利,强调的是没有资源的浪费。在一个资源稀缺的社会,某一个人占有所有资源、其他人一无所有的配置是帕累托有效的,但这个配置显然是不公平的。帕累托有效这个概念只关心效率,不关心公平,因此,还需要有其它的评价资源配置的标准。社会的偏好代表全社会的愿望,社会福利最大自然是评价资源配置的最恰当的标准。在本章中,我们将会说明帕累托有效和社会福利最大的标准之间的关系:一个配置是社会福利最大的,则一定是帕累托有效的,但一个帕累托有效的配置不一定是会福利最大的。因此,帕累托有效是一个较低的评价资源配置的标准。教学目的与要求帮助学生学习公共选择理论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明白前面消费理论和生产理论中的个体决策与公共选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领会微观经济学在决策论与公共选择理论中,传达的自由与民主的价值观。要求学生了解公共选择的主要问题就是要解决如何描述人群的偏好的问题。要求学生掌握May定理与阿罗不可能性定理。要求学生了解描述几种社会偏好的社会福利函数,从而在此基础上,理解经济学中所描述的平等与公平。重点与难点公共选择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如何将个人的偏好加总成人群的偏好;May定理与阿罗不可能性定理;独裁的社会福利函数;社会福利函数、平等与公平等重要概念。教学内容与安排(4课时)第一节偏好的加总1、两个选项的情况:May定理2、一般情况:阿罗不可能定理第二节社会福利函数1、社会福利函数2、社会福利最大、帕累托有效与竞争均衡3、平等与公平第十二章宏观经济学概述本章研究的问题与微观经济学假设经济中的资源是稀缺的不同,宏观经济学假设经济中,资本与劳动是充足的,研究如何提高资本与劳动的利用率,以便生产更多的产品与服务。这是宏观经济学的第一堂课,要向学生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和研究的基本问题以及内容,并站在整个经济学的高度来介绍它。本章研究的问题是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宏观经济学家的工作内容;古典学派与凯恩斯学派。教学目的与要求帮助学生了解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对象和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宏观经济学的兴趣。要求学生掌握经济理论、经济模型、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等重要概念。要求学生掌握古典学派与凯恩斯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假设前提、基本信条。重点与难点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和基本问题;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古典学派与凯恩斯主义学派教学内容与安排(2课时)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2、宏观经济学家干什么?3、宏观经济学家为什么总是见解不一?第二节古典学派与凯恩斯科学家派1、古典学派2、凯恩斯学派3、古典方法与凯恩斯方法争论的演进4、统一的宏观经济学的方法第十三章国民经济的结构与衡量本章研究的问题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的总体运行,那么如何从整体上来描述一个经济呢?或者说,选择哪些重要的指标来描述一个经济呢?这一章,我们就从总体上,多视角地来考虑一个经济的结构和介绍一些重要的衡量宏观经济的指标和如何度量它们。教学目的与要求帮助学生了解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区别;帮助学生学习国民经济的结构与衡量。要求学生掌握三种不同方法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衡量。要求学生掌握储蓄、私人储蓄、政府储蓄、国民储蓄、价格指数、消费价格指数、通货膨胀、利率等重要概念。要求学生了解国民收入帐户,这一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有了它才有可能对经济活动进行细致的衡量。重点与难点由学习微观经济学考虑单个经济主体的活动到学习宏观经济学关注经济的整体运行的思维方式的转变;支出法衡量GDP;国内生产总值、储蓄、财富、通货膨胀、利率等重要概念教学内容与安排(6课时)第一节国民收入核算:产量、收入和消费的测量1、国民收入帐户与国内生产总值2、产出法衡量GDP3、支出法衡量GDP4、收入法衡量GDP第二节储蓄与财富1、总储蓄的衡量2、私人储蓄的使用3、储蓄与财富的关系第三节价格指数、通货膨胀与利率1、名义变量与实际变量2、价格指数3、通货膨胀4、利率第十四章生产率、产出和就业*本章研究的问题第二章讨论了用于衡量经济体是否健康运行的诸多变量及其度量,这一步仅仅是了解经济运行的基础,而了解经济如何运行是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目标,从这一章开始,我们将从整体上分析经济活动的主体消费者和厂商在劳动市场、商品市场和资产市场上的行为,运用一般均衡的分析方法,分别讨论这三大市场上的均衡,然后,将这三大市场同时置于一个框架下进行分析,即IS—LM模型,运用它来分析经济的运行和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在这一章,我们主要研究的问题是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模型之一,劳动市场均衡模型。教学目的与要求对学生进行“猜想与求证”的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和训练“供给—需求”的分析方法。要求学生了解对一个经济的生产能力的描述。要求学生掌握劳动市场上的需求方——厂商雇用劳动的原则、劳动的边际产出、劳动需求;该市场的供给方——劳动者(消费者)提供劳动供给的原则、劳动的边际产出、劳动供给。要求学生掌握劳动市场均衡分析。要求学生掌握关于就业与失业的相关概念的描述。重点与难点“猜想与求证”的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劳动需求的雇用原则;劳动供给的原则;劳动市场均衡模型;资本的边际产出、劳动的边际产出、劳动供给曲线、劳动需求曲线等重要概念教学内容与安排第一节经济的生产能力与生产函数1、经济的生产能力2、生产函数3、生产函数的形状和性质4、资本的边际产出和劳动的边际产出第二节劳动需求1、劳动需求的雇用原则2、劳动的边际产出与劳动需求3、市场工资的变动对劳动需求的影响4、劳动的边际产出与劳动需求曲线5、影响劳动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第三节劳动供给1、劳动供给的基本概念2、劳动供给的原则3、劳动供给曲线4、劳动供给曲线的移动第四节劳动市场均衡劳动市场均衡劳动需求曲线与劳动供给曲线的移动对劳动市场均衡的影响充分就业的产出劳动市场均衡模型的运用失业失业的衡量就业状况的变化为什么总存在失业产出与失业的关系第十五章消费、储蓄和投资*本章研究的问题第三章研究了经济体内产出或供给的决定因素,本章将研究整个经济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换言之,我们将从研究生产多少转向探讨产出如何被使用。第二章曾提到经济体中的需求由四部分组成:家庭对产品与服务的需求(消费)、厂商对新资本品以及家庭对新建住宅的需求(投资)、政府对产品与服务的购买、外国对本国产品的净需求(净出口)。由于政府购买主要通过政治程序来决定,因此宏观经济分析通常假设这部分支出是既定的。本章同样假设封闭经济体,因此,净出口为零(第五章将放弃这一假设)。这样,本章将只对剩余的两部分进行分析,即消费和投资。本章探讨产品和服务的总需求,但也可以说本章的研究主题是储蓄与资本形成的决定。这两个同等重要问题看似毫不相干,但探讨产品与服务的总需求却等同于研究储蓄和资本形成的决定。其原因有二:第一、一个经济体(比如一个家庭)的收入中除去消费的剩余部分即为储蓄,因此当决定消费多少时也就决定了储蓄多少;第二,投资支出是产品和服务总需求的一部分,它也表示厂商对新资本品的购买,因此,研究投资支出时,我们会讨论哪些因素使经济体需要更多的新工厂、设备和房屋。实际上,在本章开始我们将做两件事:首先,揭示产品总需求的决定因素,这为进一步分析经济周期中支出波动打下基础;其次,在讨论总需求时,我们还考察影响储蓄和资本形成的因素,这为继续探讨经济增长的源泉及其他问题做好充足的准备。教学目的与要求帮助学生了解个人的消费、储蓄和投资与整个经济的消费、储蓄和投资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分析影响储蓄和投资的因素。本章要求学生掌握个人的消费和储蓄决策以及个人消费和储蓄决策的影响因素和将如何影响。要求学生了解厂商投资决策。重点与难点永久性收入理论;意愿储蓄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化;意愿投资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化;商品市场均衡;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重要概念教学内容与安排第一节消费与储蓄1、个人消费与储蓄的决策2、当期收入对消费与储蓄的影响3、预期的将来收入对消费与储蓄的影响4、财富对消费与储蓄的影响5、预期的实际利率对消费与储蓄的影响6、财政政策对消费与储蓄的影响第二节投资1、需要的资本存量2、资本的使用成本3、决定需要的资本存量4、需要的资本存量的变动5、从需要的资本存量到投资第三节商品市场均衡1、商品市场均衡2、储蓄—投资图3、储蓄曲线的移动4、投资曲线的移动第十六章在开放经济中的储蓄与投资*本章研究的问题当今世界,各国都毫无例外地处于开放经济体系中,这就意味着各国都参与到产品与服务的贸易及国际借贷当中。本章我们将放弃第四章中关于封闭经济的假设,在开放经济中来探讨储蓄与投资的问题。为了能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首先得描述在开放经济中一个经济体与另一个经济体或其他经济体进行贸易与借贷的帐目往来的衡量问题。由于我们放弃了封闭经济的假设,因此,相应地我们要拓展商品市场均衡的概念,在储蓄投资图中引入国外部分。我们说明不同于封闭经济,在开放经济中的意愿国民储蓄可以不等于意愿投资。当一国的意愿国民储蓄超过意愿投资时,它将成为国际借贷市场中的贷款者并出现经常帐户盈余;当一国的意愿国民储蓄低于意愿投资时,它将成为国际借贷市场中的借款者并出现经常帐户赤字。教学目的与要求帮助学生了解开放经济中经济活动的核算。本章要求学生了解国际收支帐户的基本原理和它的构成项目,掌握其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如经常帐户、经常帐户余额、净单方面转移、资本与金融帐户、官方储备资产等。要求学生掌握开放经济中的商品市场均衡的描述。重点与难点国际收支帐户的基本原理和它的构成项目;经常帐户、经常帐户余额、净单方面转移、资本与金融帐户、官方储备资产等重要概念教学内容与安排第一节国际收支平衡1、国际收支帐户2、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结构3、经常项目帐户与资本帐户之间的关系4、净外国资产与国际收支平衡第二节在小开放经济中的储蓄与投资1、在开放经济中的商品市场的均衡2、小开放经济中的储蓄与投资3、小开放经济中,经济波动的影响第三节在大开放经济中的储蓄与投资1、大开放经济中的商品市场的均衡2、大开放经济中的储蓄与投资图3、财政政策与经常项目帐户第十七章长期经济增长本章研究的问题一国能否不断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关键取决于长期经济增长,因此,长期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没有人能够完全破解经济增长的秘密,也没有一个完美的公式能够包罗促进经济增长的全部因素。相反,如果正的存在一个这样的公式,世界上就没有贫穷的国家了。不过,经济学家对于经济增长过程的研究还是卓有成效的。本章运用索洛模型研究决定长期经济增长的因素,表明储蓄率、人口增长率和生产率增长是长期生活水平的基本决定因素。教学目的与要求帮助学生理解索洛模型,及其重要结论。要求学生了解经济增长的衡量、生产率增长的计算。掌握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增长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模型—索洛模型和由该模型得出的一些重要的结论,即一国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深圳大学图书馆》课件
- 《电子服务概论》课件
- 2024届安徽省部分学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 2024年辽宁轻工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完整答案
- 单位管理制度集粹选集【人事管理篇】十篇
- 单位管理制度汇编大全【员工管理篇】
- 单位管理制度合并选集职工管理篇
- 《法国雪铁龙公园》课件
- 单位管理制度分享合集【职工管理篇】
- 单位管理制度呈现大全【职工管理】十篇
- 新能源汽车研发合作协议书
- 四川省成都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校级调研联考数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 4s店管理的年度工作总结
- 中医护理查房胁痛好
-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1-72课测试
- 类风湿关节炎课件
- 2022版《义务教育教学新课程标准》解读课件
- 写字楼项目风险评估报告
- 库存周转率与库存周转天数
- 福州市晋安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检测卷(含答案)
- 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三级手术目录(2020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