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论文_第1页
世界文化遗产论文_第2页
世界文化遗产论文_第3页
世界文化遗产论文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都江堰的发展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土木工程学院09级给排水班刘杨【概要】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是当今世界上硕果仅存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它以规模宏大、科学布局、费省效宏、代有兴建、历久不衰而举世闻名。都江堰的发展与时代和科技进步紧密相联,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更加有利于都江堰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是都江堰发展的永恒主题。【关键词】都江堰世界文化遗产发展【正文】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四川盆地西北边缘的岷江上游出山口,地处成都冲积平原扇面的顶端,高屋建瓴控制着整个成都平原的水利资源,工程顺江而筑,依山而凿,主要由互为依托的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三大部分组成。据史料记载,工程最早始建于公元前256年的战国后期,为秦蜀守李冰率。得川西民众,历经25载修筑而成,史称“川西第一奇功”益于都江堰灌溉之利,洪旱灾害频繁的川西地区,从此变成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的天府之国。1、都江堰文化遗产保护的内涵根据联合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一条第二款有关文化遗产定义的规定:“建筑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意义价值的单体或连接的建筑群。。都江堰水利工程以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布局合理、运行科学,与环境和谐结合,在历史和科学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因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科学内涵,2000年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4届大会上都江堰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硕果仅存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规模宏大、布局科学、费省效宏,代有兴建,历经2260而不衰,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成功的水利杰作,也是世界水利史上设计施工最完美、最先进、最科学独一无二的无坝式引水枢纽,“古为今用”硕果仅存的奇观。更是古代水利工程沿用至今,、与之兴建时间大致相同的古埃及和古巴比仑的灌溉系统,以及中国陕西的郑国渠和广西的灵渠,都因沧海变迁和时间的推移,或湮没、或失效,唯有都江堰独树一帜,有兴建源远流长,至今还滋润着天府之国的万顷良田。可资借鉴的治水哲学思想和管理经验。都江堰源远流长,惠泽后代,其奥秘除了巧夺天工的工程布局外,更主要的是遵循了“乘势利导、因时制宜”的治水指导思想、“岁必一修”的管理制度,“遇难弯截角、逢正抽心”的治河原则,以及“砌鱼嘴立湃缺,深淘滩、低作堰”的引水、防沙、泄洪之管理经验和治堰准则。而“乘势利导,因时制宜”的指导思想,其实质就是放之四海而皆正确引导,利用有利条件消除不利因素,同时要随时间、地点和具体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采取不同的措施把工程做好。这一治水哲学思想不仅对过去,而且对我们今天的水利工作都有十分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1.3.独具特色的都江堰水文化。由都江堰而产生的具有强烈地域色彩的都江堰水文化包括水文学、水文物、水神、、学等,诸如“二王庙”“伏龙观”“观景台”等处的人文景观;改建鱼嘴挖掘出土的东汉李冰石像和“饮水思源”石刻;歌颂李冰父子降龙治水的民间传说和具有一定宗教神学色彩的祭祀活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祭水、祭神、祭人的诗、词、书画的水文学等,在中国历史文化上占有一席之地。2、文化遗产保护与都江堰的发展关系都江堰的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二者是同属一个主体,而又不同层面的两个问题,既相对立、又相互联系;既相矛盾又相互促进,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笔者认为首先应研究和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灌区社会发展对都江堰的要求。进入21世纪都江堰灌溉面积已突破1100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特大型灌区,另一方面灌区水资源紧张且时空分布不均的矛盾更加尖锐突出,随着灌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灌区农业供水、工业供水和环保用水,对都江堰的水量、水质和用水保证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灌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都江堰提供更为安全卫生、可靠的用水环境和尽可能多的水源保障。都江堰最大承载能力问题。随着灌面的不断拓展和延伸,随着灌区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污染严重等水资源三大问题同样困扰着都江堰灌区,而矛盾的主要方面还是水资源的短缺。目前,都江堰从岷江引水已达到极限,据春灌用水时段的不完全统计,80年代内江引水占岷江来水量的50。90年代平均引水达70,2000年后内江分水已达80以上,已接近饱和。灌区水资源紧张的矛盾日益尖锐,根据岷江多年平均来水值计算,都江堰平3原灌区年平均缺水3.10亿m,丘陵灌区年平均缺水3.41亿333两项合计6.51亿m在P90干旱年平均缺水7.10亿mm,3丘陵灌区年均缺水6.42亿m。如果没有新的补充水源,都江堰将面临发展停滞的状态。都江堰的发展与延伸问题。从都江堰的承载能力和灌区发展对都江堰的要求分析,目前都江堰的水资源已面临入不敷出的窘境,如何发展已是迫在眉睫的选择。当然建立节水型社会,发展科学的节水技术,是减少水资源浪费的一个方面,笔者认为如何增加水资源的总量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发展需要,关键在拦蓄岷江的洪水资源。人为控制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建设紫坪铺水库很有必要。兴建杨柳湖反调节水库势在必行。仅此两个水库的库容调节就可多利用岷3江水资源20亿m左右,彻底解决P90时灌区的缺水问题。同时由于两个水库有效拦截洪峰流量,岷江百年一遇的洪水,将被减弱为十年一遇的洪水标准,从而有效保护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的运行安全,拓展都江堰无坝式引水的内涵,外延到紫坪铺和杨柳湖两个有坝水库上,使紫坪铺水库和杨柳湖水库真正成为都江堰的延伸工程。2.4.都江堰水利工程的遗产保护问题。都江堰作为一个蕴含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的“活化石”,不仅具有丰富而突出的文物价值,而更重要的是它相沿两千多年而不衰的使用价值,因而都江堰文化遗产保护更应放在它的发展上,只有这样才能不违都江堰的真正内涵。其保护措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兴建安全可靠的延伸工程,即紫坪铺水库和杨柳湖水库,其理由前面已谈到。二是在紫坪铺水库、杨柳湖水库充分控制岷江来水量的基础上,拆除外江闸,工业用水闸等现代机械设施和建筑物,还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位一体的自然景观和功能,将工业用水闸和沙黑河进水闸前移自杨柳湖水库坝内,外江闸的作用由具有一定杩槎功能的橡胶坝取代,根据需要橡胶坝可设计为复式结构。使都江堰三大工程成为极具文物保护价值,且保留古代运行功能的实物演示模型和实物景点,同时在鱼嘴和飞沙堰之间兴建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博物馆,可分设具有川西民间特色的水碾、水车和田间提水的龙骨水车动态模型,以及杩槎工艺、竹笼工艺、羊圈工艺、束水冲沙,飞沙堰排沙的演示模型,收集其他有关水利工程的实物或模型,如新疆的坎儿井等。三是取消现在都江堰市的称谓,还都江堰的水利工程的专属称谓。一个城市名若与某个工程或山脉同名,必然导致管理体制的混乱和内涵外延概念的混淆。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若与地名或行政区域挂钩,就有点不伦不类,易产生歧义,极不符合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专属性和一致性。人们谈论都江堰应是指古为今用的水利工程,而不是灌县这个行政区划的地名,应立即制止都江堰市的侵权行为。3、与时俱进是都江堰发展的永恒主题都江堰历经2260年而不衰,源远流长巍然屹立,长期为国兴利,为民造福,至今还发挥着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可持续发展的光辉典范。都江堰的灌溉面积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都江堰始建于公元前256年,其初始灌面为“灌田畴之渠以万计,。然莫足数也”经过历代的发展,到公元1949年已发展到280多万亩。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建国初期恢复调整,从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灌面扩大到678万亩,成都平原得到了全部灌溉。70年代都江堰灌区向龙泉山脉的丘陵地区延伸,80灌面扩大到858万亩。年代对渠系工程进行了扩建和改造,使灌区的工程标准和引、输水能力得到了大幅提高,1993年都江堰灌区灌面突破了一千万亩,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都江堰的功能随历史的需要而发展。2260年前蜀郡守李冰开凿都江堰的初始功能是航运,是为秦国统一中国《华阳志蜀志》提供水运木材和航运之利。“冰乃壅江作堋,穿郸江、检江别支流,双过郡下,以过舟船;岷山多梓、柏、”大竹,颓随水流,坐致材木,功省用饶。《史记河渠志》记载“蜀郡冰凿离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其后“百姓食其利,至于所过,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浸。往往引其水益用”,随着时代的发展,都江堰的灌溉'世纪末期,随着灌区工业用水,城乡生活用水,环保用水的增加,综合利用已上升为都江堰的主要功能。都江堰的产生和发展是随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公元前256年李冰是在总结前人治水经验的基础上,修建了都江堰。都江堰巧夺天工的合理布局堪称无坝式引水枢纽的典范。无坝引水最大优点是减少闸坝设施,减少日常管理,费省效宏,但引水无法保证是最致命的弱点。李冰修筑都江堰为无坝式引水是与当时的科学水平相吻合的。在都江堰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元代的吉当普铸铁龟以镇其源,明代的施千祥铸铁牛以当堰口,清代丁宝桢大修都江堰鳌以大石锭联扣,贯以灰油代替竹笼卵石等,张沅用卵石混凝土修复鱼嘴,以及建国后大规模用钢筋混凝土修复鱼嘴,及其工程新建外江闸取代杩槎工艺,极大地提高了运行效益,这一切都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无坝式引水是启闭手段、筑堤工艺和科学技术相对落后的无奈选择。在当前水资源相当紧缺的时期,一味地遵守古训,坚持无坝引水,实乃迂腐和违背发展规律的不明智之举。都江堰的发展将会因全社会对水资源的更高需求而发扬光大。纵观都江堰的发展历史,都江堰的第一次发展与社会的需求密切相关,随着灌区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对都江堰水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都江堰也也不失为是一个优秀方案,都江堰今后的发展,将以其延伸工程的形式,发挥更加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焕发出新的强大的生命力。4、结语综上分析,都江堰的发展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是互为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而并非相互制约,相互对立。与时俱进是都江堰的发展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的永恒主题。遵循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遵守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规定,面对都江堰灌区日益尖锐的水资源紧缺矛盾,修建紫坪铺水库很有必要,兴建杨柳湖反调节水库势在必行,按照遗产保护公约的规定,拆除鱼嘴、飞沙堰、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