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山坡中学《新视野下的2013年高考历史备考》教学设计_第1页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山坡中学《新视野下的2013年高考历史备考》教学设计_第2页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山坡中学《新视野下的2013年高考历史备考》教学设计_第3页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山坡中学《新视野下的2013年高考历史备考》教学设计_第4页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山坡中学《新视野下的2013年高考历史备考》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视野下的2013年高考历史备考第一讲新课程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命题特点和导向性近三年全国新课标卷知识点(必修部分)的梳理:题号2012年2011年2010年客观题24必修I、II(抑制豪强与土地兼并问题)必修I(西周对秦朝的影响)必修I(分封制的影响)25必修n、m(市民价值取向)必修n(南北朝中国经济发展)必修I(郡县制的意义)26必修II(商品经济与社会结构)必修n(黄宗羲的思想)必修UI(宋明理学)27必修in(宋明理学)必修n(苏格拉底的思想)必修n(明朝货币)28必修I(清代政治制度)必修I(巴黎公社)必修UI(希腊人文主义)29必修I必修m(中国古代专制制度、梁启超思想)必修I(太平天国运动对孔子的态度)必修I(美国独立、英美关系)30必修II(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必修I(甲午战争与五四运动的比较)选修I(日本明治维新影响)31必修I必修皿(中俄革命道路的反思)必修I(20世纪初清朝统治危机)选修I(戊戌变法教育改革)32必修II(1958年中国经必修n(经济全球化)必修n(战时共产主

济)义内容)33必修n(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必修n(1962年国民经济恢复)必修I(百团大战特点)34必修I(罗马法)必修n(国有企业改革)必修I(中国不结盟政策)35必修n(经济全球化)必修n(自然科学)历史研究的立场40必修II(科技发展、工业革命、城市化与城市交通)必修I中国古代、近代的选官制度)必修n(明清手工业和英国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含开放性试题)主观题综合(西方冲击下的近代综合(西方崛起)无41中国)(必修I、II、m)(开放性试题)(开放性试题)一、基本导向1.重思维过程,重管理知识能力;注重概念;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依据教材(非传统意义上的依据教材)而不“死抠课本”。是用教材教。例如.(2012年高考)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政治权利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本题考点涵盖中国古代政治经济两大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对题干材料的理解能力及调用知识的能力。汉武帝设立刺史的目的是加强对地方的监督,题干中提到的主要是刺史对豪强大族经济上的监督,以便中央加强对“田宅逾制”者进行集中控制,目的是限制土地兼并。A、B两项与题干反映的主题不符,容易排除,D项片面地理解了题干的内容,刺史监察地方属于政治手段。答案:C。(监察制度只有人民版教材有叙述)例如.(2011年高考)董仲舒认为孔子著《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握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本题考查理解西周政治制度对秦汉的影响。关键注意西周政治制度〈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实行形成了“家天下”的局面,天下一家,联系民族国家的形成,有共同的地域、共同的文化心理等就可以得出答案。)例如.(2010年高考)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认为,世上有两种形式的平等,即数量平等和比值平等。数量平等是绝对平均主义;比值平等则根据个人的实际价值,按比例分配与之相称的事物。根据上述观点,通常所说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应该是A.更接近于数量平等B.更接近于比值平等c.数量平等高于比值平等D.既非数量平等又非比值平等(注重教材上历史概念的内涵和运用,高考时现场学习概念,再用概念来解决问题。材料提出数量平等和比值平等的概念,再用此概念来解决问题。)2012年涉及的概念:价值取向(25题)、社会结构(26题)、形式主义(34题);2011年涉及的概念:文化心理认同(24题)、天下为公(26题)、思想自由原则(27题)、拜上帝教(29)、东南互保(31)2.高度关注新史学观,新课程观;重视考查新的史学研究成果。尽管高校的研究与中学的教学存在着一定隔阂,但高考命题的主体人员由高校教师组成却是一个基本的游戏规则。高校教师必定会把他们平时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成果直接或间接地体现出来。因此,关注史学研究的新成果、新思路,也就成为了命题的方向。以新史观总揽全局,突出了新课程学科主脉和专题史的形式,中外关联、古今贯通,打破了以往的中外割裂、古今分列的局限,使我们能够从时间、空间上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一个纵向和横向的整体印象。突出强调学生对历史的认知水平。例如(2012年高考)31.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你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B.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本题考查俄国革命道路和中国共产党早期成员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思考,体现中外关联的命题思路。解题关键在于读懂毛泽东这段话的意思。从时间看当时俄国革命已经在中国得到宣传,在此之前中国进行了许多政治试验,最后都失败了。毛泽东在信中认为俄国式的革命是一个“恐怖的方法”,但在“诸路皆走不通”、没有“更好的方法”的时候”的一个变计”,所以A、B、D三项对毛泽东在信中表达的思想的理解是错误的。答案:Co例如(2011年高考).图5是选自飞利浦•费尔南德兹所著《世界:一部历史》中的一幅示意图。货舄平保n・一出口・货舄平保n・一出口・品国家的案例・■■0«石・w・|—|i«xx>人.该图反映了A.单一商品出口国在经济全球化中陷入困境B.贸易往来对国家间关系产生了决定性影响C.贸易不平衡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化D.资本流动在经济全球化中具有重要作用(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看题干中的信息:《世界:一部历史》可知世界一体;看图可知贸易遍布世界各地,资本在世界范围内流动,各地因贸易而联系在一起,所以,资本在世界一体中的作用巨大。)例如(2009年高考).1991年《欧洲联盟条约》、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和1993年《哥本哈根协议》的签订表明,欧洲共同体将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共同的货币、外交和安全政策与防务的欧洲联盟。欧盟的建立有利于构建A.区域统一的世界B.多元并存的世界C.欧美协作的世界D.欧俄均衡的世界(史学界将经济全球化、国家现代化、政治多元化与文化多元化理论称之为“新四化理论”。在高中历史学习中成为需要特别加以注意的重要理论问题。)具体表现为:(1)大学教学的重点内容;(2012年高考)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去农。”据此可知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B.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本题涉及中国古代经济史中诸多知识点。解题关键在于读懂材料。这段文言文反映的内容是明朝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务农人口迅速减少的社会问题,而务农人口的减少并不意味着农业衰退,排除A项,这也说明了当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动,B项正确。C项没有正确反映材料内容。在古代文人看来,“游手”主要是离开土地的人。在明代后期,这些“游手”主要从事工商业,并不完全是无业游民,所以D项不正确。答案:Bo(2011新,全国,31)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浙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2)学术热点问题和科研前沿成果(且在政治上不敏感的问题);(2012年高考)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应出当时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特色浓厚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本题包括中国古代经济文化两部分内容。以历史传说入题是命题者创新的反映,表明学生在中学阶段要拓展自己的学习空间。对题干中“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的理解是学生解题的关键,立足于这一规定的时间空间之下,再明了两段传说故事表达的思想,不难判断两段当时流传的故事反映出新兴的市民阶层的需求。以两段流传故事不能看出当时社会对僧人的心态,A项不正确,流传故事不能等同于戏剧,排除B项,凭两段传说也无法说明地域文化特色浓厚,C项理解错误。答案:Do(2011年高考41题)材料包含的观点:一、西方崛起比亚非拉早,且取决于本土发生的事情;二、西方崛起是晚近突然发生的,且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选自《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设问: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评论对象观点一观点二西方崛起的时间由希腊罗马经中世纪到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到现代世界霸权的建立是长期的历程16世纪后加速赶超19世纪超过亚洲是突然崛起的西方崛起的表现民主制度、君主制、骑士制、思想文化、开拓精神贸易科技航海水平以及政治经济军事的全球影响力西方崛起的动因内部积淀:欧洲自身文明成果的逐步积累外部力量: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他文明成就西方崛起的世界历史地位一直处以世界领先改变了亚非拉的封闭落后状态16世纪之前亚洲引领世界19世纪之前欧洲一直(与亚洲比较)落后(3)作为学科素养的文史常识和史学思想、史学方法;例如(史观与史法)(2010年高考)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例如(2009年高考)法国史学家朗格诺瓦和瑟诺博司所著《史学原论》一书指出:“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述。”作者的意思是A.任何文字史料都带有主观因素B.实迹和文字史料都真实反映历史C.历史是“心理的状态”的反映D.只有实迹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4)中学教材中阐释片面、观点过时的内容,(2012年高考)32.1958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快速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这一文件的判断A.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B.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C.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D.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1958年这个特殊的时间点的中国经济的认识,同时也要求学生对此时的中美关系、中苏关系了解清楚(热点),所以本题也是一道中外关联的选择题。解题的关键在于把握好1958年前后中国经济的基本走向,所以学生在读懂题目之时又要调用所学的知识。材料中文件反映了是美国对中国“二五”计划发展的判断。文件认为在此期间有苏联的帮助,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高速发展。这一判断被中国历史的发展证明是错误的,不符合中国发展状况。A项不符合此时的事实,B项是对材料错误的理解,C项不符合史实。答案:Do(2011年高考28题)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称,“你是受高利贷者、承租户、庄园主和农场主折磨的一个乡下劳动者,贫穷的短工和小所有主…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品要给什么都不干的人…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发布该文告的主要意图是A.号召工农群众迅速起义 B.进一步巩固工农革命联盟C.宣布彻底废除财产私有 D.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3.重点突出能力、素养、信息(答案在材料里),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并且特别青睐边缘化的知识、学术化的内容、成人化的思维、多元化的角度。例如(2012年高考)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应出当时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特色浓厚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本题包括中国古代经济文化两部分内容。以历史传说入题是命题者创新的反映,表明学生在中学阶段要拓展自己的学习空间。对题干中“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的理解是学生解题的关键,立足于这一规定的时间空间之下,再明了两段传说故事表达的思想,不难判断两段当时流传的故事反映出新兴的市民阶层的需求。以两段流传故事不能看出当时社会对僧人的心态,A项不正确,流传故事不能等同于戏剧,排除B项,凭两段传说也无法说明地域文化特色浓厚,C项理解错误。答案:Do例如(2011年高考)图4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这图反映出

MSM主要使用法市的地区MS主要使月金银作为名市的地区E主要使用理、帛作为街市的地区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注重考查对商品经济的影响及经济政策的理解和运用。内容学术化、思维成人化的特点突出。关键注意图中的信息,从图中可以看出,铜钱主要在长江流域使用,金、银主要在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使用,绢、帛主要在黄河流域使用,南北朝时期,通行的货币是铜钱,经济稳定地区使用铜钱的多,经济落后地区铜钱信用降低,相信贵金属金、银。)例如(2011年高考)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堂,拆孔庙,查禁孔庙“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悌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C.反孔受到传统土绅的抵制 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本题考查历史阐释能力,要求全面理解拜上帝教。学术性强,史学界对太平天国基本上是否定的,认为是邪教,所以,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很自然的。依据题干材料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初期,拜上帝教是洪秀全发动起义的主要组织和思想,是支撑其政权的重要部分;而后期反而遵孔孟之道,这充分说明拜上帝教已经不适应形势的发展了,即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这又与太平天国运动没有科学理论指导相符。)例如2010年高考题:(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乾元元年(758),盐铁铸钱使第五琦初变盐法,就山海井灶近利之地,置盐院。游民业盐者为亭户,免杂徭。盗鬻者论以法。及琦为诸州榷盐铁使,尽榷天下盐,斗加时价百钱而出之,为钱一百一十。 ——《新唐书)材料二 刘晏改革榷盐法,调整官营与私商、盐户的关系。在产盐乡“因旧监置吏”,收亭户之盐,转卖给商人经销。其余州县不设盐官,在较远州县设置“常平盐”,“官收厚利而人不知责”。刘晏改革是以官商分利代替官方专利,促进了盐业的发展,大大增加了盐税收入。刘晏始榷盐时,盐利年收入40万缗,其后,达600万缗,“天下之赋,盐利过半”。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第五琦和刘晏所推行的榷盐法的不同之处。(8分)第五琦:官营专卖,官府专利;强行加价。刘晏:官督民产商销,官商分利;设常平盐。(2)根据材料二,说明刘晏改革榷盐法的意义。(7分)促进盐业发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利商,便民;有助于社会稳定。例如(2009年高考)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占领日本,采取削弱日本的政策。1948年,美国改行扶植日本的政策,力图将日本建成冷战的前哨阵地。这一政策转变A.成为日本长期推行仇视中国政策的开端B.促使美国承认美日平等伙伴关系C.提高了日本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D.标志着冷战在亚洲全面展开二、考查情感、态度、价值观更具操作性。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大致包括三个层次:.个体方面:形成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和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健全人格,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和态度;.国家观方面: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以及由此升华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人生理想;.国际观方面:国际视野、全球文明和开放意识。例如(2012年高考)30.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骞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持,舍身喂虎”。这反映出张骞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这一主干知识。题干以直白表述的方式创造一个新的情境,内容只涉及到张骞办厂和当时的心情,所以一定要调用所学知识解题。张骞所处的是“重农”思想占主导地位的时代,而此时民族危机不断加剧,“实业救国”成为时代潮流,正是在这样的矛盾之中,张骞选择了投身实业。因此在四个选项中能反映出题干内容的,只有A项。B、C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也不符合实际,D项不能全面积极地体现张骞投身实业的目的。答案:Ao例如(20H年高考)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堂,拆孔庙,查禁孔庙“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悌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本题考查历史阐释能力,要求全面理解拜上帝教。学术性强,史学界对太平天国基本上是否定的,认为是邪教,所以,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很自然的。这也是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形成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和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健全人格,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和态度;这与太平天国运动没有科学理论指导相符。)例如:(2011年高考)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 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要比较“公车上书”和五四运动,比较其思想基础、群众基础等,五四运动是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参与面广,无产阶级成为主力,而“公车上书”主要是各省举人,两者的群众基础不同,民族觉醒程度不同,由此入手可得出答案。)例如:(2008年高考)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亚诺斯指出:“正如整个世界感受到斯蒂芬森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和加特林的机枪的影响一样,它也感受到《独立宣言》《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共产党宣言》的影响。”斯塔夫里亚诺斯在这里说明的是A.世界各地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加强B.工业革命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C.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D.科技革命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例如:(2010年高考)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A.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B.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C.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D.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三、重视解题技能和“探究学习能力”的考查,重点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判

断、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试题的开放性增强。例如(2012年高考)材料“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图10)o「享如约.中 1919年国才仁市支践言八国以不/‘F. |4||:|八国以不/‘F. |4||:|娥收句样士命跟*51.'、知识分子鲁不文化与思悠革命.'、辛亥革命中争,,仙1以‘;中争,,仙1以‘; (K4K;.情新别明、、、百日维新英法我乍入便比卞•IR6I1894年务运动婢片H1.中1842*1iar:地秒放.、.方一加巾、南家条妁中?为体.g学为用.保I!传统体制.C在母船.制龟等方面学习西方.她棍败向上意收¥.时小平等条约的反应较少.t张m立宪.创制新法律.墉制临*.名¥教育.图10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本题是一道开放式材料题,沿用了近两年的命题技术,关注了现代化这一时代主题,体现了中外关联的特点。按照题目要求,考生先要选择一个观点,然后再进行评述,“评”就是阐明自己对这个观点的看法,“述”就是运用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论证自己的看法。按照去年的评分标准,本题应当是按档次给分。即:一等(12〜10分)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二等(9〜5分)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三等(4~0分)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下面以赞成为例,说明答案的思路。第一步:赞成这一模式对中国近代史的解释。第二步:通过政治、经济、思想背景论证传统的根深蒂固,中国缺乏变革的同内动力;通过中国近代社会不同领域的每一次变动都与“冲击-反应”相关的史实说明模式的解释是正确的。第三步:得出西方的冲击导致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一系列的变化的结论。(持反对意见则关键要找出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内在动力”:如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五四运动时期无产阶级产生的内在根源。)例如(2011年高考)材料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上发生的事情。——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一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评分标准:一等(12〜10分)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一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二等(9〜5分)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三等(4~0分)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这本书是南开大学关永强2010年4月翻译的,2010年7月出版的)例如(2010年高考)图4是英国1782年的一幅漫画。 工/此漫画反映了A,英国国际地位下降 B,英美关系亲近友I,- -关丁 '不列做婷.与淑浪的女儿.黄利耳.图4C.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D.英国愿与美国和解(技巧:注意时间1782年,是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的前一年。注意美国经过6年的战争和2年的谈判,1783年9月美国与英国签订了《巴黎条约》。1781年英军投降,英国政府只得和美国谈判。)四、突出对知识理解和运用程度以及信息提炼能力的考查。(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在题型上以“新情景”“小切口”方式命题,加强了对考生理解和诠释历史能力的考查。命题以新情景新材料为背景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具有开放性和严谨性的显著特点。(信息提炼:信息主旨、意蕴的分析、史实运用。信息释读:关键词,如何应对“热点”问题的探讨。历史结论的阐释。主旨信息:史实;时间)例如:(2012年高考)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去农。”据此可知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B.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本题涉及中国古代经济史中诸多知识点。解题关键在于要挖掘主旨信息,据题干信息可知。这段文言文反映的内容是明朝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务农人口迅速减少的社会问题,而务农人口的减少并不意味着农业衰退,排除A项,这也说明了当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动,B项正确。C项没有正确反映材料内容。在古代文人看来,“游手”主要是离开土地的人。在明代后期,这些“游手”主要从事工商业,并不完全是无业游民,所以D项不正确。答案:Bo例如:(2011年高考)1985年,国务院在《关于国有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浮动的比率,一般是上缴税利总额增长1%,工资总额增长0.3%-0.7%,最多不得超过1%,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保证职工收入逐年提高 B.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C.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D.有效控制企业工资总额(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和历史阐释能力。要挖掘主旨信息,题题干信息可知,工资总额增长不能超过上缴税利总额,只有提高经济效益才能提高工资,此外,再从改革分配制度的作用入手,改革分配制度就是调整生产关系以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益。联系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内容就不难做答了。)例如(2010年高考)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信息释读:关键词)例如(2010年高考).1902〜1906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共有学生512人,其中举人62人、贡生48人、生员232人、监生84人。这表明此时A.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B.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C.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D.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新文化运动在社会转型中的作用)(用教材培养学生的理解迁移能力,强调自然一体,背书无用,注重实践,学生进考场记得的是几本书,最好的学生是把书变成技能。)例如(2010年高考)19世纪上半叶,法国农村盛行一种“家庭加工系统”,即工厂本身或通过承包商把产品原料分给一些家庭加工,然后收回成品。这一现象说明在当时的法国A.工业基于经济的多元结构B.工业革命尚未开始C.工业化带动农业经济转型D.农村的劳动力过剩(主旨信息;史实的运用;时间)(关于“工业革命”的影响问题是高考的重点。19世纪上半叶一般考“工业革命”的影响,变相考查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例如:19.英国人麦考利1830年说:“如今我们国家比1790年还穷吗?我们坚决相信,尽管统治者有种种管理不当之处,但英国一直在变得越来越富。有时略有停顿,有时暂时倒退,但总的趋势是不容置疑的。”这一说法的主要历史背景是A.国际局势平稳发展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C.工业革命成效显著D.西方殖民主义体系确立例如:(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他们)最通常的物品是那小小的荷兰机械,有一个忙碌的摆,在整个世界面前公开而公正地摆动着。”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曼彻斯特A.钟表工业非常发达B.工厂纪律严格C.工人消费水平较高D.贫富差距缩小例如:(2010年高考)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突出对分封制和郡县制理解和运用程度。分封制——血缘世袭;郡县制-任免官吏(依据才干而不是血缘))五、整卷充分体现高中新课程的方向与要求。突出史学常识和研究素养的考查;创设新材料、新情景,体现新课程重视探究过程和学习方法的理念,考查内容与要求向课程方案、课程标准、课程改革靠近;渗透探究性学习的理念,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究能力,强调思维方法、思维过程的考查,强调考生的专业化素质。.文史常识(2011年和2012年为什么没有命此类题)例如(2010年高考)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TOC\o"1-5"\h\zC山车山西D广车广西 ,C.山东、山西D.广东、厂西例如(2009年高考)图4是甲骨文的“年”字,该字由两部分 X组合而成,上部为“禾”。卜辞中常见“有年”、“大有年”的 A记载,据此,“有年”的意思应是 图!A:人寿年丰B.祈盼丰收C.庄稼收获 D.祭祀谷神例如(2008年高考)中国古代用12种动物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相配,组成十二生肖。相传唐玄宗因属鸡而热衷斗鸡,唐玄宗出生之年应该是A.庚申年B.癸卯年C.甲辰年D.乙酉年.研究素养(如:新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整体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和生态史观;如西方新的史学研究方法〈社会史学、心理史学、计量史学、口述史学、影视史学〉对高考历史命题形式的影响。)例如(史观与史法)(2010年高考)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例如(2009年高考)法国史学家朗格诺瓦和瑟诺博司所著《史学原论》一书指出:“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述。”作者的意思是A.任何文字史料都带有主观因素B.实迹和文字史料都真实反映历史C.历史是“心理的状态”的反映D.只有实迹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在《南京大屠杀的虚构》一书中,田中正明说:“记述历史有一大禁忌,就是绝对不能以传闻(口述)为证据撰写论文或记事对此你做何评价?(记录历史的史料种类及价值、甄别等)★同样出自日本人(如东史郎),但对南京大屠杀一事为何有不同的论定?(持不同阶级立场和政治需要的人对历史的看法会迥异的。)(史料学:正史的记载不一定正确,如古代史官受统治者思想的制约,史书中有掩恶和虚美等)例如(2009年高考)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写道,研究世界历史“就如一位栖身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星球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在伦敦或巴黎、北京和新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迥然不同斯塔夫里阿诺斯此处所强调的是,研究世界历史应A.突出对于各国历史的研究B.超越地区和民族的界限C.特别关注东方民族的历史D.侧重对大国历史的考察例如(2008年高考)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亚诺斯指出:“正如整个世界感受到斯蒂芬森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和加特林的机枪的影响一样,它也感受到《独立宣言》《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共产党宣言》的影响斯塔夫里亚诺斯在这里说明的是A.世界各地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加强B.工业革命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C.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D.科技革命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全球史观)例如(2010年高考)表2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檄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

时间使用通货类别及契约张教洪武年间至永乐年间宝钞23、银1、布1宣解睚景泰年间宝钞4、艇27、布42、稻谷4天解间至弘治年间银52、稻谷1表2反映了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讲古代商业中的纸币时要拓宽知识面,如元、明、清代发行的纸币,如“至元通行宝钞”,“大明通行宝钞”、“大清宝钞”)例如(2009年高考)表1美国钢铁业统计表年份18701900企业总数(个)808669工人总数(人)78000272000产量(吨)320000029500000投资额(美元)121000000590000000表1美国胡铁业统计大年份18701900 企业总数(个)808669工人总数(人)78000 272000产量(吨)320000029500000投资额(美元)121000000590000000表1所反映的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是A.行业竞争激烈B.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C.企业规模保持稳定D.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例如(2008年高考).表2 1870—1910年中国一些进口货物占总进口值的百分比年份棉布金属和矿物机械187028.05.8—188024.95.5—189020.25.70.3190021.54.70.7191014.74.31.5表2反映出A.中国对工业产品需求量减少B.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C.近代中国工矿企业发展壮大D.中国的传统手工业衰败没落(材料的数字要认真比较,找出特征和主旨)六、以课程观取代教材观高考历史试题出现的一个突出变化是以课程观取代教材观。以前强调的是教材观,即依纲靠本,现在强调的是课程观,教材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提高历史学习的思维能力是最根本的,要动用各种课程资源来命题。教材就是材料,而不是死知识。这表现在:(1)试题更多地呈现新材料、新情景,考查的不是单纯的教材知识,而是课程知识。(2)材料题中的材料不再单纯印证教材的观点。(3)试题的切入角度与教材完全不一样。(4)考查的是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和管理知识的能力,而非单纯的记忆能力。(特别提示:死背书没有用,要理解清楚。把教材当材料。如工业革命催生英国的文官制度,要理解工业革命——专业化,要求有高素质的管理人员,靠血缘关系解决不了。又如反全球化的原因及表现,污染、贩毒等是原因,而发达国家的就业机会减少等也是原因之一,教材没有讲。这与全球化有关,要全面理解全球化。〈资本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生产要素(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不是发源于新航路开辟,而是始于二战后。)例如(2011年高考).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至少30年不变,这项政策在当时A.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 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C.消除了“左”的错误影响 D.增加了城市的粮食供应(本题考查理解能力。材料来自课外,教材没有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这个内容。学生要理解经济政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好的经济政策能促进或恢复经济的发展。再联系60年代,中央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P49)(即大办人民公社、一大二公),所以,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到1965年,国民经济的到恢复和发展。用排除法,B明显错误,所有制成分并没改变,C明显错误,“左”的错误只是的到纠正,其影响并未消除,D不对,经济恢复发展,城市的粮食供应不一定增加。)七、以主干知识为依托,以考察基本能力为主线;命题的视野更加开阔,突出了主干知识中有份量的知识和必需掌握的经典知识,彰显其在历史学科中的主干知识地位(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制度(政治、经济)、社会变迁中的历史背景)。例如:(2012年高考)33.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形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本题考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热点、周年纪念)。题干通过1992年的两个“下海”经商的数据,反映了人们对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信心和热情。题干没有反映多种经济成分,B错误,C、D两项不发生在1992年。答案:Ao例如:(2011年高考)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 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重大历史事件:“公车上书”与五四运动)例如:(2011年高考)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则,废除血缘世袭的贵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秦至汉初,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东汉时,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名”,官吏矫情虚伪而无实际才能成为普遍现象,曹操执政,强调“唯才是举”,功、能者优先,“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西魏北周选任官吏,突出思想品行的重要性:“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治民。”强调对官员的品行和政绩考核。”其志行名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者,则去之……凡求贤之路,自非一途。然所以得之审者,必由任而试之,考而察之。”——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材料二唐代将品德与任职态度方面的“四善”作为考察官员最重要的内容:“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同时规定各类职务的最佳业绩标准,称作“最”。每年考核,公示结果。考核分为九等:“一最四善为上上,一最三善为上中,一最二善为上下……居官饰诈,贪浊存状,为下下。”“善”是获得薪酬奖励与迅速提升的关键。——据《新唐书》材料三取土概归学堂,固已明示天下以作新之基……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具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其才高者,固足以佐治理,次者亦不失为合格之国民。查科场试土,但凭文字之短长,不问人品之贤否。是以暗中摸索,最足为世诟讥。今学堂定章于各项科学外,另立品行一门,用积分法,与各门科学一体考核,同记分数,共分言语、容止、行动、作事、交际、出游六项,随处稽查,第其等差,至考试时,亦以该生平日品行分数,并合计算。凡算学、地理、财政、兵事、交涉、铁路、矿务、警察、外国政法等事,但有一长,皆可保送。俟考试时分别去取……其取定者,酌量用为主事、中书、知县官。——摘编自《袁世凯、赵尔巽、张之洞等会奏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暨上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1905年)(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至唐官员选拔所体现的“德”、“才”观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1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清末对“德”、“才”的新认识。(10分)(重要制度(政治、经济):选官制度与用人制度)八、关注与社会生活、历史观的联系.密切联系社会现实,不回避对社会热点、学术热点的考查,关注民生,重视考查社会生活史内容。(关注长效热点大国崛起科教兴国 民主进程制度创新大国关系三农问题环境保护 近现代化)★(学术热点)例如(2012年高考)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应出当时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特色浓厚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考查社会史内容,学术热点)例如(2011年高考).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称,“你是受高利贷者,承租户,庄园主和农场主折磨的一个乡下劳动者,贫穷的短工和小所有主……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品要给什么都不干的人……巴黎公社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发布该文告的主要意图是A.好找工农群众迅速起义 B.进一步巩固工农革命联盟C.宣布彻底废除财产私有D.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本题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也是考热点,2011年是巴黎公社成立140周年,同时也是学术热点。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巴黎公社提出把土地给农民,这说明巴黎公社希望得到农民的支持,联系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之一是没有发动农民,缺乏农民的支持,没有建立工农联盟,故B不对,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的起义,故A不对,文告提出将土地给农民,说明没有宣布彻底废除财产私有,故C不对。)★(关注民生、社会热点)例如:(2012年高考)33.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形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南巡讲话20周年)例如:(2011年高考)1985年,国务院在《关于国有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浮动的比率,一般是上缴税利总额增长1%,工资总额增长0.3%-0.7%,最多不得超过1%,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保证职工收入逐年提高 B.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C.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D.有效控制企业工资总额★(社会热点、学术热点)例如2011年高考,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予之定名‘中华民国'者,盖欲于革命之际,在破坏时则行军政,在建设时则行训政。所谓训政者,即训练清朝之遗民而成为民国之主人翁,以行此直接民权也。有训政为过渡时期,则人民无程度不足之忧也。”“除宪法上规定五权分立外,最要的就是县治,行使直接民权材料二1928年10月3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会议通过《训政纲领》,内容包括:“依照总理建国大纲所定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政权,应训练国民逐渐行使,以立宪政之基础。……治权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付托于国民政府总揽而执行之,以立宪政时期民选政府之基础。”——摘编自《中华民国法规辑要》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与英美宪政的异同。(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孙中山的训政思想与南京国民政府的“训政”。(8分)(纪念辛亥百年,孙中山的民主思想。2011年辛亥史的研究是热点)★2011年高考,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邦本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影射辛亥百年,孙中山天下为公的思想。材料信息宣示的是黄宗羲的思想,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他反对君主专制,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是大家的,不是君主一人的天下。弄清楚了这一点,再看选项,与这一思想的精神实质较为接近的只有C了,A、B、D都不接近。)九、追求新颖与变革;隐性评价标准为课程改革理念、新课程理念A、时代性:反映学科发展趋势,强化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B、基础性:掌握经典知识(主干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搜集与处理新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C、选择性:多样化、多元化模式十、呈现方式(考查方式)变化L从熟悉的知识背景、设问导向、解题途径来自考查所学,考点情境、设问导向、答案与所学有关系。例如:(2012年高考)33.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形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如(2011新,全国,35)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A.得到科学实验的验证 B.改变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C.推动技术的重大突破 D.科学概括出物质运动的定律如(2011年高考30题)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和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 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D.列强攫取中国权利的手段不同2.从熟悉的知识背景入手,视角和解题途径却比较陌生,答案修正、补充或颠覆所学知识,目的是考查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打破思维定式。如(2012年高考)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应出当时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特色浓厚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20H年高考24题)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国家对土地和人口的控制3.从陌生的知识背景入手,但设问导向和解题途径不一定陌生,答案来自所学知识。目的考查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答案熟悉但得出答案较难。如(2012年高考)32.1958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快速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这一文件的判断A.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B.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C.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D.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

(2011年高考33题)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单位,至少30年不变。这项措施在当时A.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C.消除了“左”的错误影响D.增加了城市粮食供应4.知识背景陌,设问导向,解题途径都不熟悉或者很陌生,答案由推导得出,目的是考查独立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如(2012年高考)29.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C.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2011年高考25题)图4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M主票使用品市的地区主要使月金银作为名市的地区LE主要使用窠、品作为街市的地区

该图反映出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第二讲新视野下的复习备考方法一、加强研究(一)、研究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1)研究新课程改革与当前高考之间的联系,认真领悟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找准新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的结合点。高考本身不能脱离新课程改革,不能脱离中学教学,但高考本身并不是高中教学的终结性的评估,它是选拔性考试,它肯定要比中学教学的高度要高;历史观问题、学科发展的趋势问题、历史课程知识等,这些在中学教材中不一定能反映出来,但在高考中都要反映出来了,因此在中学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三大关系:高考考纲与教材以及课程标准之间的关系,高中与初中教材之间的关系,教材与考试内容之间的关系(教材观与课程观的变化)。所以中学教学中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要用新课程、新课标的理念来指导教学。新课程观认为:历史教材不是唯一的历史学习资源,历史课程资源包括物质的、人力的、直接的、间接的、有形的、无形的所有因素和条件。大体来说包括有:教材、教师、学生、场地、媒介、财力、环境、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社区、历史遗址、文物等直观的课程资源;还包括:时间、知识、技能、经验、教师和学生的素质、学习方式、教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课程资源和课程改革的认识和理解等无形的课程资源。教材相对于教师而言,是教本,相对于学生而言,是学本。“不是教教材(课本),而是用教材(课本)九(2)研究新课程形势下高考与课程标准之间的关系,找准复习的重点。(高考中,考纲大于课标)(二)、研究考纲和高考试题(1)研究考纲2013年高考新课标文综考试考试大纲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的具体表述,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考纲如何研究:重点是研究高考历史考什么?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做三个方面的工作:教会学生如何“阅读理解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教会学生如何“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教会学生如何“结合所学知识,将有效信息提炼成完整、准确、合理的观点”。★答案直接来自教材分值(考查知识)2010年共4分,2011年共4分,2012年0分。★整合知识或从材料中得出答案(考查能力)2010年共96分,2011年共96分。2012年100分。(2)研究高考试题,研究高考一定要研究高考本身的规律,一定要研究高考题,而不是单纯研究考纲,一定要将考纲与高考试题相结合;把考试大纲与教材相结合;把大纲与练习相结合;把大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重中之重是研究高考题。如果停留在单纯的考纲和课标的研究上那是在做无用功。关于历史学科素养★历史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时空线索、因果联系、过程描述、阶段分析、性质评判、意义定位)★历史学科注重的研究方法(从材料出发,史实相互应证、甄别与辨伪)★历史学科常用的解决问题方法(解读一复述一概括、归纳一比较一提炼、分析一论证)(3)关于高考与课标的研究二、转变观念转变观念是新课程高考备考取胜的关键。要转变课程观、转变学习观、转变评价观、转变历史观,加强历史理论修养,更新史学观念,更新专业知识,重新构建历史学科知识体系,重新认识历史。(一)转变历史观认识六大史观(唯物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整体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和生态史观)。1、文明史观。文明史观认为:人类历史从本质上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的发展及其人类自身的文明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而文明是指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它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产生,并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发展的。人类文明史可分解为物质文明史、政治文明史、精神文明史、社会文明史。各国各地区的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不同的文明需要交流。现代文明的发展的基本线索:在1500年前,世界传统的四大文明以及介乎其间、散布于亚、非、美等大洲的一些边缘文明,基本上处于一种相互隔绝状态,而且呈现着某种平等对峙的格局,然而从积极奉行重商主义的欧洲发现了美洲并打通了全世界的商道之后,这一平等格局就开始突破,欧洲文明逐渐获得压倒其它诸文明的优势。欧洲文明在成功地吸收了它种文明的诸般优秀成果集中了全人类智慧的基础上,通过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的种种努力,初步创立了以科学化、工业化、民主化为基本原则的现代文明,并以此为准绳重组建立了西方社会,然后借助于由这种合理化变革创造的极大的政治经济优势,最终完成了“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历史进程。伴随着现代文明的这种扩散,东方民族独立自强意识开始苏醒,斗争最终导致殖民体系的崩溃、中心国家势力的分散和第三世界的兴起,这种变化从国际政治格局看,表现为由英欧独霸到美苏争霸再到多极世界的演进,这种演变无非是在世界范围内全面贯彻现代文明的“民主化”原则的一个逻辑结局。就政治文明而言,政治文明是一个由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构成的完整体系,现代政治文明有两个不同的文明范式,一个是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政治文明,一个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文明,前者成为近代政治文明发展的主流,后者也是近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和发展了近代政治文明的形式和内容,是对近代政治文明的另一种探索。文明的交流与整体考察:(1)整体考察的含义:把人类社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察,勾勒出人类文明总体演进的脉络,总结人类文明的成果,在充分肯定人类社会取得的进步的同时,揭示存在的问题。把中华文明纳入世界文明当中进行综合全面考察研究,由此确定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地位,在和其它文明的比较中探讨中华文明的特点,同时丰富世界文明的内涵。(2)对待文明的正确态度平等的态度:即文明没有优劣之分,无论是东方文明还是西方文明,都要进行平等和耐心的对话,承认和维护文明的多元化、多样性。在弘扬本国本民族文明优秀传统的同时,充分吸收和借鉴世界文明的一切积极成果。开放的态度:文明的交融和整体演进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要以平等开放的精神相容并蓄各种文明成果,努力构建各种文明相容并蓄的和谐世界。(3)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和平交往:是人类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无论从时间还是空间维度上看,人类的和平往来活动都占有绝大比重,和平是人们在自身生存实践中所生发出的一种基于本能的精神向往,是人们在历史实践活动中所逐渐建立起来,并为大多数人所普遍接受的价值取向。从世界文明发展的整个过程来看,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和碰撞乃至发生冲突固然是常有的,但不同文明之间的和平共存、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乃至交融互动,仍是世界文明发展的常态和主流。和平往来的直接效果人类物质财富的互通有无,(如中国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和平交往:少数民族地区的动植物、食物的传入,提高了内地的生产生活水平。)精神文化的交汇更新,以及由此而来的人们在生活质量上的提高与内容上的丰富,(如中国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和平交往: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服饰、风俗习尚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容;少数民族内迁与融合为中华文化增添了刚劲、豪爽、活泼的多民族色彩。)这种交往方式对人类整体文明的进步产生了持续而深远的积极影响。暴力冲突:即战争方式,是文明交往的消极方式、残酷方式,其直接后果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文明交流的同时,导致人类精神上的创伤、仇恨及物资上的巨大损失,在一般情况下是人们不愿看到和不能接受的。这种交往方式更大的后果是人类文明成果的毁灭,许多优秀文明由此衰落。2、全球史观(整体史观)。全球史观就是“把全球化历史化,把历史学全球化”。它以“社会空间”而不是“国家”作为审视历史的基本单位;它关注大范围、长时段的整体运动,不仅关注跨国家和种族的经济互动、技术转移和帝国扩张,还关注影响各个文明之间互动的自然环境变化、移民潮流、观念和信仰的演变等等;它综合考虑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重估人类活动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破除欧洲中心论,重新审视地区史和国别史,把地区和国别放在一个更大的空间范围来考察。“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又称为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考察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的客观过程。人类文明的发展经历了由点到面、由面到片、由片到圈、最终组合成世界文明的过程。自文明形成到资本主义出现,人类经历了“点”、“面”、“片”、“圈”的文明发展;资本主义的作用则是把“圈”进一步扩大,引导出一个“世界文明”。马克思、恩格斯在文章中也多次表达过同样的思想,即资本主义构造了“世界文明”。因此,从“整体史观”的角度看问题,“圈”的限制被资本主义突破了,历史继续其“从分散到整体”的发展。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其基本完成。这个过程至今仍在延续,这就是所谓的“全球化”和“区域化”。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在“世界文明”的构建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又称为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考察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的客观过程。人类文明的发展经历了由点到面、由面到片、由片到圈、最终组合成世界文明的过程。自文明形成到资本主义出现,人类经历了“点”、“面”、“片”、“圈”的文明发展;资本主义的作用则是把“圈”进一步扩大,引导出一个“世界文明”。马克思、恩格斯在文章中也多次表达过同样的思想,即资本主义构造了“世界文明”。因此,从“整体史观”的角度看问题,“圈”的限制被资本主义突破了,历史继续其“从分散到整体”的发展。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其基本完成。这个过程至今仍在延续,这就是所谓的“全球化”和“区域化”。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在“世界文明”的构建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如:全球化史观关注中国古代文明对西方文明进步的影响及相互关系(儒家思想);西方近代文明对中国社会进步所产生的影响(启蒙思想、民主法制等“西学东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和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和鸦片战争后;经济全球化和改革开放后)。例高考题: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亚诺斯指出:“正如整个世界感受到斯蒂芬森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和加特林的机枪的影响一样,它也感受到《独立宣言》《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共产党宣言》的影响。”斯塔夫里亚诺斯在这里说明的是A.世界各地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加强B.工业革命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C.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D.科技革命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现代化史观通常情况下,现代化和近代化意思相同,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其动力是工业化,涉及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如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教育、军事、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近代化(现代化)以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演进为纵向发展主线,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进程,即从人治到法制化、从专制政治到民主政治等内容;经济上的工业化进程,即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自然经济到市场化等内容;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或合理化)、大众化(或世俗化)进程;社会生活和风俗的演进,即城市化。现代化史观包括:政治现代化:包括政治民主化、法制化等;经济现代化:包括工业化、市场化等;思想文化现代化:包括人类思想的理性化、科学化等;社会生活现代化:包括城市化、服饰现代化等现代化的基本进程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原发型,指的是西欧和北美(德国例外),主要是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一种是传导型,大多数国家都是,主要不是内部因素,是外部刺激,是回应和学习。.社会史观,社会史观认为,和历史上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问题一样,社会问题也是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历史,不仅要“眼光向上”,关注“大人物”和“大事件”,还要“眼光向下”,关注“小人物”,关注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生态史观,生态史观认为,历史流变中人与自然、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关系,是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总结人类处理与自然关系的历史经验和历史教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协调发展是生态史研究的主旨。.革命史观革命史观认为,革命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复习中国近代史一定要运用新民主主义(-)转变教材观。要注重多元,教材观点要全面理解,多角度看问题,教材观点要拓展。课程观取代教材观。(三)、转变教学观。教学观念要大换位,要有大教学观。第一、我们不能跪着教书!教书是我们的职责,但我们不是教书匠,不能成为教材和教辅的奴隶一一“书上怎么说,我就怎样教;资料怎样编,我就怎样讲”。要有拿来的勇气,要有十足的霸气,要有怀疑的习气,不盲从,不追捧,让教材为我所用!没有独立自由思想的教师,教书难有底气,难得轻松!育人是我们的天职,当学生满意的老师也是我们的追求。事实上,真正的教育是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满意的,因为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所以,面对学生不做作业,不守规矩,甚至对他人拳脚相向时,我们应该站出来,理直气壮地进行批评教育!不要怕学生不投满意票(事实上不一定),而放纵、迁就应该受到教育甚至惩罚的学生!捍卫教育的尊严,就是捍卫教师自己的尊严!第二,我们不能只埋头教书!埋头教书一直被看作是教师的优良品质。但面对日益变化的世界,面对如火如荼的课程改革,面对越来越难的高考,我们确实应该抬抬头,仰望星空,感受大师们的大智大慧!要把学习与研究变成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把先进的教育思想内化到课堂教学当中。在研究状态下从事教育工作,才能真正感受到职业带来的快乐!第三,我们不能只为少数学生教书!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考已不再是走向成功的独木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的。人们不仅要问,难道只有上了重点大学的学生今后才有出路?客观地说,一个教室的学生能够上重点线的,又有多少个?又占几成?我们为什么总是习惯或喜欢把眼光瞄准班上前几名的学生?为什么总是根据几个人的学习能力来确定全班课堂教学的标高,而忽视大多数学生的存在?(这也是我同高三座谈时学生反响最激烈的一个共同问题,)。事实上,前几名的学生往往不需要你多费心。实践证明,过分关注尖子生,尖子生也尖不到那儿去;只有面向全班学生,尖子生才能更尖,班级成绩才能整体提升。第四,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比关注“分数”更重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么处于正螺旋状态,呈上升趋势;要么处于负螺旋状态,呈下降趋势。如果一旦处于负螺旋状态,“分数”自然会下跌!这时我们要做的立刻给学生减压,否则就是在把学生往向下的方向推,那就是在制造失败。所以,我们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全力以赴帮助学生进入正螺旋,那就是上升的趋势,成长的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的分数才会昂首向上。第五.关注学生的自尊比关注学生的自信更重要!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自信,不是所有的学生时时都有自信。因为,自信来源于成功的体验。但是,所有的学生都有自尊,时时刻刻都有自尊。我们有时埋怨学生死不听话,对一切都满不在乎。其实,他的满不在乎的样子是装出来的,满不在乎是他保护自尊的最后一道防线。当这最后一道防线被突破了的时候,就是校园恶性事件暴发之时。所以,保护学生的自尊,需要教师的豁达、宽容、耐心与赏识!所以,不论学生处于什么状态,我们永远不要对学生失望,永远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如果做到了这一点,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三、抓好知识复习(-)抓好单元复习单元复习注重学科主干知识,整体构建单元特征,落实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基础知识: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历史线索;历史阶段及特征宏观:把握历史发展阶段特征、历史发展线索、认识规律微观:把握历史基本史实、历史概念落实基础知识要做到:全面、系统、准确、牢固全面:掌握知识点,不能厚此薄彼系统: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避免模棱两可牢固:死记硬背要不得,但“背”硬“记”死少不得(二)、以通史为线索,重视知识体系的构建和能力的提升。以通史为线索,整合必、选修模块,在复习中加强同类知识的联系,根据一些小的“主题”构建知识体系;贯穿中外、连通古今。四、加强应试和答题技巧、答题规范的指导。复习备考首先首先要了解学生存在问题。学生存在的六大问题:(1)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掌握不准确。不能准确理解知识的内涵和外延、适用范围和条件,导致不能根据具体问题准确选择、运用知识。知识的掌握存在系统性缺陷。知识残缺、散乱,学科内知识不能系统化,以致在答题时只答一点不及其它。概念理解不透。对一些重要历史事物和事实认识不清晰、不全面,对历史概念理解不到位,这在选择题中的表现尤为突出。学生不明白事物或现象的大概念: 内涵、起因、过程、结果、性质、作用、影响、评价等尽量完整的要素构建知其一端,而忘其余,结果是望文生义(2)阅读能力差。考生阅读能力差,即从试题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欠缺,是考卷失分的第一大原因。没有真正弄懂题干的要求,对选项没有认真分析只凭感觉选择。阅读材料不够冷静、细心。慌乱中没能发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