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护理第一章-PPT幻灯片_第1页
用药护理第一章-PPT幻灯片_第2页
用药护理第一章-PPT幻灯片_第3页
用药护理第一章-PPT幻灯片_第4页
用药护理第一章-PPT幻灯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究竟是否需要用药2.希望用药后病人的状况获得何种改变3.拟用的药物是应能够达到此目的4.能掌握正确的给药方法,使药物在合适的时刻,合适的部位,达到合适的浓度,并维持合适的时间。5.该药可能还有哪些其他效应,这些效应是否有害6.权衡利弊每位医生在给病人使用药物之前都会遇到以下的问题:

一、药理学性质与任务

要做到以上几点,就必须具备良好的药理学知识,对每个药物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指导我们合理用药,这就是药理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们将在绪论中着重介绍有关药理学的一些重要概念和意义,在绪论中着重介绍药物的作用、用途和不良反应。二.药理学的基本内容

1.总论

2.作用于外周神经系统的药物

3.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

4.作用于内脏系统的药物

5.作用于内分泌系统的药物

6.化学治疗药物

7.抗寄生虫药物

8.抗肿瘤药物药理学子情景一药理学概述的学习食物药物毒物

食物、药物、毒物关系有些是药食同源,如海带、苦瓜等;药物与毒物间仅存在量的差异。与毒物无绝对界限,过量即可引起毒性反应。药物与机体有何关系?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机体)(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和作用机制的科学。药物药物代谢动力学(机体→药物)(药动学)研究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的动态规律。可见药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机体,属于广义的生理学范畴。它与主要研究药物本身的药学科学有明显的区别,药理学是以生理学、生化学、病理学等位基础,为指导临床各种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基础的桥梁学科。药理学研究的内容

药效学

a.药理作用

b.作用机制(原理、机理)

c.临床用途(适应证)

d.不良反应和禁忌证药动学

a.吸收

b.分布

c.代谢(转化)

d.排泄1.阐明药物作用机制2.改善药物质量,提高药物疗效3.开发新药4.发现药物新用途5.阐明机体的生理、生化现象,推动其发展

(二)、药理学的主要任务药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实验为主。即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观察药物对机体或其组成部分的作用规律并分析其客观作用原理。近年来逐渐发展而设立的临床药理学是以临床病人为研究和服务对象的应用科学。其任务是将药理学基本理论转化为临床用药技术,即将药理效应转化为实际疗效,是基础药理学的后继部分。(三)、药理学的研究方法是要理解药物有什么作用、作用机制及如何充分发挥其临床疗效尽量避免对机体有害的不良反应。(四)、学习药理学的主要目的

传统本草公元1世纪神农本草经365种药唐代新修本草药典884种药明代本草纲目(李时珍)

52卷190万字

7种文本1892种药

11000方剂

1160插图二、药理学与药物的发展史

现代药理学

19世纪初:有机化学、实验生理学

1804:德国从罂粟中分离出吗啡对犬镇痛

1819:法国青蛙实验士的宁脊髓兴奋

19世纪末:

1878:英国阿托品、毛果芸香碱对猫唾液的影响,提出受体的概念

20世纪初:

1928:青霉素发现

1935

:磺胺类发现20世纪中、后:

分子生物学技术发展⇀药理学形成若干分支:

基础、心血管、生化、免疫、精神、内分泌药理学等

研究水平:

系统⇀器官⇀细胞⇀亚细胞⇀受体⇀分子⇀量子

90年代:

人类基因组计划⇀基因治疗

基因组药理学

我国药理学教学和科研人员在中草药研究领域有重大突破。如抗肿瘤、抗疟药等。真正成为一门现代科学是从十九世纪开始的,在德国(1820年-1879年R.Bucnheim)建立了第一个药理实验室,写出了第一本药理教科书,也是世界上第一位药理学教授。药理学通过现代科学技术,用科学的理论来解释药物的作用,在深度上出现了药理学、分子药理学等。化学的发展使人们能从植物药中提取有效成分和合成新药,扩大了药物的范围。生化学的发展为药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科学方法,使人们能够观察药物对生理功能的影响,从而打破了药物作用的神秘关系,随着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使药理学从整体、器官、细胞和亚细胞水平进入到分子水平,从深度上产生了生化药理学、分子药理学等。随着自然科学的相互渗透,出现了一系列药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边缘学科,如临床药理学、精神药理学、免疫药理学等。(二)、药理学(学科)新药的开发是一个非常严格而又复杂的过程。各药虽不尽相同,但药理研究却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步骤。临床有效的药物都具有相应的药理效应,但具有肯定药理效应的药物却不一定都是临床有效的药物。例如抗高血压都能降低血压,但降压药并不一定都是抗高血压药,更不一定是能减少并发症,延长寿命的好药,因此新药开发研究必需要一个逐步选择与淘汰的过程。为了确保药物对病人疗效和安全,新药开发除了需要有可靠的科学实践结果,各国政府还对新药生产上市的审批与管理制定了法规《新药审批办法》,对人民健康及工商业经济权益以法律保障。三、新药开发与研究来源包括:天然产物、半合成化学物质、全合成化学物质开发新药的途径:1.根据有效药物的植物分类学寻找近亲品种进行筛选。如甘味药(人参、党参、黄芪)能补能缓,是因其大部分所含成分都是机体代谢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如氨基酸、糖类、苷类、维生素等。2.从有效药物化学结构与药理活性关系推断,定向合成系列产品筛选。3.对现有药物进行化学结构改造(半合成)或改变剂型,以获得高效低毒应用方便的药物。4.对于集体内在抗病物质(pr)利用DNA的特异基因区段分离并植入能迅速生长的细菌或酵母细胞,以获得大量所需蛋白药物)进行筛选。(一)新药的来源1.临床前研究:该阶段的主要内容为处方组成、工艺、药学、药剂学、药理、毒理学的研究,对具有选择性药理效应的药物,在进行临床试验前还需要测定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吸收,分布及消除过程。临床前的药理研究是要弄清新药的作用范围及可能发生的毒性反应,在经药物管理部门的初步审批后才能进行临床试验,目的在于保证用药安全。(二)新药研究2.临床研究:新药临床研究是确定一个药物在人身上是否安全有效的关键一环。一般按其目的分为4个阶段。(1)安全性预测。可在少量自愿者(包括患者或正常人)进行,一般在20~30例正常成年志愿者观察新药耐受性、找出安全剂量。(2)有效性试验(300例)再选择特异指征病人按随机分组,设立已知有效药物及空白安慰剂双重对照(对急重病人不得采用损害病人健康的空白对照)并尽量采用双盲法(病人及医护人员均不能分辨治疗药品或对照药品)观察,同时还需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计算药动学数据(3)较大范围的临床研究:受试验例数一般不少于300例。先在一个医院以后可扩大至三个以上医院单位进行多中心合作研究。(4)广泛的安全性,有效性考察:在广泛长期使用的条件下考察疗效和不良反应,也叫售后调研,人数不少于2000例。合成筛选TheLongRoadtoaNewMedicineI期临床试验II期临床试验III期临床试验临床前安全有效性药物制剂候选化合物初步安全有效性研究设计申请证书上市

药理学与新药研发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机制的一门科学,它包括药物对机体的作用的规律和作用机制(药物效应动力学)以及机体对药物的影响(药物代谢动力学)。通过学习,能说出药物、药理学的概念,理解药理学的研究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小结1.说出药物和药物学的概念。2.说出新药的临床研究的分期及各期的主要内容。能力检测子情景二药效学的学习学习目标掌握药物的基本作用、不良反应,药物作用量效关系的基本理论和术语熟悉药物的作用机制了解药物作用的主要类型、受体学说(一)药物作用是指药物与机体细胞间的初始作用,是分子反应机制,具有特异性。例如:强心苷能抑制心肌细胞膜上Na+-K+-ATP酶活性。一、药物的基本作用强心甙

药物作用心肌细胞膜Na+-K+ATP酶药理反应心肌收缩力因此药理效应实际上是机体器官原有功能水平的改变。

二、药物作用的主要分类按作用部位分:局部作用:入血前在用药部位产生的作用

吸收作用(全身作用或系统作用):

入血后分布到机体各部位产生的作用

按作用产生的先后顺序分:直接作用(原发作用)间接作用(继发作用)碘酒、酒精的皮肤消毒作用;口服抗酸药

中和胃酸作用;局麻药的局部麻醉作用;降血压:卡托普利解热镇痛:阿司匹林药物作用的选择性(药物作用特异性高)

指药物在适当剂量时,只对少数器官或组织有明显作用,而对其他器官或组织的作用较小或不发生。药物作用特异性高的药物能否引起选择性高的药理效应?二者不一定平行。例如:阿托品具有特异性阻断M-胆碱受体的药物作用,但药理效应选择性并不高,对心脏、血管、平消肌、腺体中枢神经功能均有影响,而且有的兴奋,有的抑制。药物作用的选择性是相对的,与剂量有关。例如:尼可刹米治疗量——选择性地兴奋延髓呼吸中枢过量——广泛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甚至引起惊厥临床用药时应注意掌握药物的剂量。与选择作用相反,有的药物对机体的各种组织细胞均产生类似的作用,如影响组织细胞的代谢,甚至引起细胞原生质变性。又称原生质毒。例如:苯酚、甲醛等可致蛋白质变性,仅作为消毒防腐剂用于体外杀菌。药物普遍细胞作用药物作用的结果(两重性)防治作用:符合用药目的或能达到防治效果的作用。治疗作用分为:对因治疗(异烟肼、利福平—结核分枝杆菌)对症治疗(阿司匹林-解热)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预防作用治疗作用药物作用的双重性防治作用(治病)不良反应(致病)预防作用如接种乙肝疫苗治疗作用如抗菌,降压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后遗效应、继发反应、特异质反应、依赖性等药物作用的结果不良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效应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停药反应依赖性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不符合用药目的或产生对病人不利的反应一、不良反应的种类1、

副作用:

在治疗量下产生与治疗目的无关

的作用,反应较轻。例如:阿托品

抑制腺体分泌――麻醉前给药(口干)

松弛平滑肌――解除胃肠绞痛(腹胀气)

麻黄碱

松弛支气管平消肌――平喘

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失眠

特点:可知性、可变性、可复性产生原因:药物的选择性低,涉及多个效应器官,当某一效应用作治疗目的时,其他效应就成为副反应(副作用)。不良反应2、毒性反应:

用药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所引起的机体损害性反应,也可预知,但反应重、且有器质性损害。根据中毒症状发生的快慢和接触药物过程毒性反应可分为:①急性毒性

是指一次或突然使用过大剂量立即发生的毒性反应,急性毒性多损害循环、呼吸及神经系统功能。②慢性毒性

是长期反复使用蓄积后逐渐发生的毒性反应。慢性毒性多损害肝、肾、骨髓、内分泌等功能。致癌、致畸胎和致突变等三致反应也属于慢性毒性范畴。3、变态反应(过敏反应):是一类免疫反应,与过敏体质有关,而与原药理作用、用量及疗程无关。不可预知,反应可轻可重。常见过敏体质病人,临床表现各药不同,各人也不同。从轻微的皮疹,发热至造血系统抑制、肝肾损害、休克等,可能只有一种症状,也可能多种症状同时出现。停药后反应逐渐消失,再用时可能再发。致敏物质可能是药物本身,可能是其代谢物,也可能是药剂中杂质。临床前常做皮肤过敏试验,但仍有少数假阳性或假阴性反应。可见这是一类非常复杂的药物反应。例如: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昏迷)不良反应不良反应4、后遗效应是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例如: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停药后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数月内难以恢复。睡前服用某些催眠药,次晨表现为嗜睡,萎靡不振等短暂的宿醉现象。5、继发反应(治疗矛盾)药物发挥治疗作用所产生的不良后果。例如: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后,体内敏感菌被抑制或杀灭,不敏感菌则大量繁殖生长,导致菌群失调引起新的感染,又称为二重感染。不良反应6、特异质反应:(与先天遗传有关)少数特异体质病人对某些药物反应特别敏感,反应性质也可能与常人不同,但与固有药理作用基本一致,反应严重度与剂量成比例。药理拮抗药救治可能有效,这种反应不是免疫反应,不要预先敏化过程,这是一类药理遗传异常所致的反应。例如:骨骼肌松弛药司可林特异质反应是由于先天性血浆胆碱酯酶缺乏。不良反应7、药物依赖性: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后,患者对药物产生的主观上和客观上需要连续用药的现象。(1)生理依赖性(躯体依赖性或成瘾性)(2)心理依赖性(精神依赖性或习惯性)依赖性药物分类:①麻醉药品②精神药品③其它不良反应8、停药反应是指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又称回跃反应。

例如:长期服用可乐定降血压,停药次日血压将激烈回升。不良反应解析:A药物选择性低是产生以下何种不良反应的原因:

A、副作用B、毒性反应C、停药反应D、后遗效应E、变态反应三、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作用机制(作用原理)一、药物作用的受体机制(一)受体概念:1、受体:是指存在于细胞膜或细胞内的一种能选择性地与相应的递质、激素、自体活性物质或药物等相结合,并能产生特定的生理效应的大分子物质。受体类型:①细胞膜受体:有胆碱受体、肾上腺素受体、多巴胺受体、阿片受体、组胺受体及胰岛素受体等。②细胞桨受体:有肾上腺皮质激素受体、性激素受体等。三、药物的作用机制2、配体: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包括内源性递质、激素、自体活性物质或外源性药物、毒物等。3、受点:受体上能正确识别并特异性地结合配体的部位4、受体的特性:特异性敏感性饱和性可逆性多样性受体特异性的相对性一种药物与几种不同受体结合一种受体被几种不同药物激动三、药物的作用机制5、受体与药物的结合两个条件:亲和力和内在活性1、亲和力:指药物与受体结合的能力(亲和力越高,药物的强度越大)2、内在活性:药物与受体结合引起受体激动产生的效应能力。(内在活性越高,药物的效力越强)当内在活性相等时,药物的强度取决于亲和力的大小。当亲和力相等时,药物的效力取决于内在活性的大小。三、药物的作用机制作用于受体的药物分类(1)激动药(兴奋药):有较强的亲和力及内在活性。(2)拮抗药(阻滞药):有较强的亲和力,但无内在活性。①竞争性拮抗药:能与激动药竞争相同受体,并拮抗激动药的作用。其拮抗作用是可逆的。三、药物的作用机制②非竞争性拮抗药:能不可逆地作用于某些部位而妨碍激动药与受体结合,并拮抗激动药的作用。(3)部分激动药:有较强的亲和力,但内在活性弱。单用—激动效应弱(<完全激动药)与激动药合用:浓度低-激动效应浓度高-拮抗激动药作用和受体结合的亲和力不小,但内在活性有限,量效曲线高度较低,与激动药同时存在时,当其浓度尚未达到Emax时,其效应与激动药协同,超过此限时则因与激动药竞争受体而呈拮抗关系。此时激动药必须增大浓度方可达到最大效能,可见部分激动药具有激动药与拮抗药两重特性。作用于受体的药物分类比较药物类别亲和力

内在活性对受体的作用激动药++++占据受体,激活受体作用强拮抗药++—占据受体,不激活受体部分激动药+++占据受体,激活受体作用弱6、受体类型1.含离子通道的受体

又称直接配体门控通道型受体。存在于快速反应细胞膜上,受体激动时离子通道开放使细胞膜去极化或超极化,引起兴奋或抑制。N-乙酰胆碱受体,甘氨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受体均属这一类型。三、药物的作用机制2.G-蛋白偶联受体

G-蛋白是鸟甘酸结合调节蛋白的简称,一个受体可激活多个G-蛋白,一个G-蛋白可以转导多个信号给效应器。调节许多细胞功能。

这一类受体最多,数十种神经递质及激素的受体需要G-蛋白介导其细胞作用。如肾上腺素,多边胺、5-HT、M-乙酰胆碱、阿片类、嘌呤类、前列腺等类,及一些多肽激素等受体。三、药物的作用机制3.酶耦联受体这一类存在于细细胞膜的受体胞内部分有酪氨酸激酶活性。能促其活性的受体本身酪氨酸残基的自我磷酸化而增强此酶活性。再对细胞内其他底物作用。促进其酪氨酸磷酸化,激活胞内蛋白激酶,增加DNA及RNA合成,加速蛋白质合成,从而产生细胞生长分化等效应。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上皮生长因子,血小板生长因子及某些淋巴因子的受体属该类型。三、药物的作用机制4.细胞内受体

甾体激素受体、甲状腺素等受体存在于细胞内,与相应配体结合后分出一个磷酸化蛋白,暴露与DNA结合区段,进入细胞核能识别特异DNA碱基区段并与之结合促进其转录及以后某种活性蛋白增生。所触发的细胞效应很慢,需若干小时。三、药物的作用机制7、受体激动后信号的转导受体在识别相应配伍并与之结合后需要细胞内第二信使将获得的信息增强,另外,整合并传递给效应机制才能发挥其特定的生理功能或药理效应。G-蛋白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肌醇磷脂钙离子三、药物的作用机制三、药物的作用机制8、受体调节指受体与配体作用,使有关受体的数目和亲和力产生变化。调节方式及意义:1、衰减性调节(向下调节):

指长期使用激动药后,受体数目减少,该受体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可出现耐受现象。三、药物的作用机制2、上增性调节(向上调节):指长期使用拮抗药后,受体数目增加,该受体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加,可出现停药反跳现象。3、同种调节和异种调节同种调节:配体作用于特异性受体,对自身受体的调节。异种调节:配体作用于特异性受体,对另一配体的受体的调节。剂量与效应(量效关系)

1.量反应:药理效应或强度的高低或多少,可用数字或量的分级表示:血压,血糖等无效量最小有效量极量最小中毒量最小致死量第二节药物的量效关系治疗量

2.质反应:药理效应只用有无、阴性或阳性表示:死亡等①半数有效量ED50:

A量反应,最大效应一半时剂量

B质反应,半数阳性反应时剂量

②半数致死量LD50:质反应,半数死亡时剂量

③治疗指数(TI)=LD50/ED50

④安全范围=ED95与LD5之间距离⑤效能:最大效应

⑥效价强度:性质相同药物之间的作用比较

四量效关系1.研究药物对机体作用规律的科学叫做__________学,研究机体对药物影响的叫做__________学。2.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研究的内容是:A.药物的临床效果B.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C.药物在体内的过程D.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E.药物的作用机理3.新药临床评价的主要任务是:A.实行双盲给药B.选择病人C.进行Ⅰ~Ⅱ期的临床试验D.合理应用一个药物E.计算有关试验数据4.我国第一部具有现代药典意义的药物学典籍是5.我国最早的药物专著是6.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的巨著是A.《神农本草经》B.《神农本草经集注》C.《本草纲目》D.《本草纲目拾遗》E.《新修本草》回顾子情景三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

定义: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及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吸收分布——药物转运排泄代谢——生物转化

吸收分布药物的转运

一、

药物的跨膜转运定义:药物在体内透过各种生物膜的过程生物膜的结构一.

药物跨膜转运的方式12被动转运主动转运第一节、药物的体内过程1.被动转运

药物由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A简单扩散,多数药物的转运方式分子量小(200以下)、脂溶性大,极性小(非离子型)药物较易通过,离子型难以通过。

一、药物的跨膜转运药物的转运B、膜孔扩散要求分子量小于100水溶性极性或非极性的物质才能通过。

易化扩散顺浓度差转运不消耗能量需要载体饱和性竞争性主动转运逆浓度差转运消耗能量需要载体饱和性竞争性

2.主动转运

药物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转运

需要载体,需要能量,有竞争性和饱和性

3.膜动转运胞饮胞吐

一、药物的跨膜转运药物的体内过程一、药物的吸收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循环的过程。吸收快慢,与药物显效快慢、作用强弱有关。药物的体内过程

给药途径:

(一)、消化道给药

1、口服(PO)优点:给药方便,最常用缺点:显效慢,有首过效应,用量大影响因素:药物方面(理化性质、剂型、生物利用度)胃肠方面(排空、蠕动及血流)首过效应其它方面(胃肠内PH、食物、肠内细菌)首关消除口服药物吸收后经门静脉进入肝,然后进入全身血液循环,有些药物进入肝脏就被肝药酶代谢,进入体循环的药减少,药物效应下降。活性药物

大多数无活性药物

极少数门静脉酶无活性或低活性物活性药物活性降低产生活性

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的体内过程2、舌下给药特点:给药方便,血流丰富,吸收快,不受胃肠道因素(尤其首过效应)的影响3、直肠给药特点:防止药物对胃肠粘膜刺激性(二)、注射给药

i.v、i.m、ip

优点:吸收快,显效快避免首过效应不受胃肠道因素的影响缺点:给药不方便静脉、肌肉、皮下和皮内注射等

避免被破坏,起效快(三)、吸入给药,气雾剂、粉雾剂等

经肺吸收进入血液循环或治疗鼻咽局部疾病(四)、皮肤给药,膜剂,贴剂,膏剂等

可发挥局部或全身作用吸收快慢顺序是:

i.v>i.p>吸入>舌下>i.m>i.c>p.o>直肠>皮肤

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的体内过程二、药物的分布

定义:药物吸收后随血液循环到各组织器官的过程。与药物的作用、储存、消除速率及毒性有关。1、体液的pH与药物的理化性质脂溶性或水溶性小分子易透过血管壁2、与血浆蛋白与血浆蛋白结合后的特点:①

可逆性暂时的储存②暂无生理效应库,且有饱③不能代谢和及竞争性④

不能排泄抑制现象⑤

难转运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物双香豆素和安定3.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碘甲状腺,钙骨骼4.组织器官的屏障作用血液

脑脊液脑细胞胎盘屏障血脑屏障

药物的体内过程胎盘屏障

是胎盘绒毛与子宫血窦间的屏障,该屏障与一般生物膜无明显区别,一般药物均可通过,只是药物进入胎儿的速度慢一些,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在预期胎儿娩出前短时内注射镇静镇痛药,新生儿不致遭受影响。血脑屏障血液

脑脊液脑细胞

是由毛细血管壁与神经胶质细胞形成的血浆与脑细胞外液之间的屏障。由于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紧密联接,基底膜外还有一层星状细胞包围,故使分子、极性高的药物难以通过。这使得较少药物能到达中枢神经系统,这是大脑自我保护机制。但应注意,新生儿及脑膜炎时该屏障通透性均增高。5、组织器官的血流量肝、肾>脑、心>肌肉>皮肤>脂肪>骨骼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的体内过程三、药物的代谢定义:

药物在体内发生化学结构的变化过程。主要代谢器官:肝转化的意义:①灭活(转化后药理活性消失或减弱)②活化(转化后才具药理活性)③极性增高—排泄加快④毒性↓(大部分)或↑(少部分)1.方式氧化、还原、水解结合反应第一相反应第二相反应2.药物代谢酶:(1)专一性酶:对特定基团。例胆碱酯酶(2)非专一性酶(肝微粒体酶或肝药酶)组成:①血红蛋白类:细胞色素P450

细胞色素b5②黄素蛋白类:还原型辅酶Ⅱ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NADPH)还原型辅酶Ⅰ细胞色素b5还原酶(NADH)③磷脂类:磷脂酰胆碱

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的体内过程3.酶的诱导和抑制(重点)药酶诱导剂:能提高药酶的活性药酶抑制剂:能抑制或减弱药酶的活性意义:(1)合并用药时,使药物的作用比单用时增强或减弱(2)可增强或减弱自身的转化导致作用强弱的变化影响因素:主要是肝功能四.排泄

1.药物的原形或代谢产物通过排泄器官或分泌器官从体内排出体外的过程。

2.肾,主要排泄器官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的分泌肾小管的重吸收

药物的体内过程

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的排泄肾排泄影响因素:①肾功能②尿液pH③竟争分泌系统④与血浆蛋白结合率⑤药物的理化性质

如碱化尿液可加速弱酸性药物苯巴比妥的排出丙磺舒(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可与青霉素竞争分泌系统,从而延长青霉素的作用时间3.胆汁排泄:肝肠循环药物无活性结合物胆囊生物转化肝脏4.其他途径胆道小肠原型药物肠道吸收肠道酶门静脉

药物的体内过程有的药物经胆汁排泄,在肠道再次被吸收入血的现象(一).时量,时效曲线

1.时量,时效曲线以药物剂量或血药浓度为纵座标,用药后时间为横座标,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可绘制出一条曲线第二节血浆药物浓度动态变化

潜伏期,持续期,残留期药峰时间,药峰浓度最小有效量,最小中毒量

血浆药物浓度的动态变化(二)时量曲线的意义

1、时量曲线的形态的意义

2、时量曲线的时间段潜伏期、显效时间、达峰时间、残留期3、曲线下的面积(三)连续多次给药的血药浓度的动态变化1、稳态浓度与给药总量成正比

2、稳态浓度的波动幅度与每次用药量成正比

3、达到稳态浓度的时间.给药途径与药时曲线的关系

血浆药物浓度的动态变化药动学参数及应用1.生物利用度

①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和程度

A,进入体循环药量

D,给药剂量;药动学的基本概念和参数药动学参数及应用2.表观分布容积,指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达到平衡状态时,体内总药量与血药浓度的比值意义(1)Vd反映药物在组织中分布,分布容积大的药物,组织分布广,反之则组织分布少。(2)推测药物分布范围。(3)推测药物剂量血浆药物浓度的动态变化药动学的基本概念和参数3.血浆半衰期(t1/2)

: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其主要意义:①反映药物消除快慢程度②确定给药间隔时间及药物分类:超短效类t1/2≤小时,短效类1~4小时,中效类

4~8小时,长效类8~24小时,超长效类>24小时

药动学的基本概念和参数4、药物消除类型指进入血液的药物由于分布、代谢和排泄,使血药浓度不断衰减的过程。(1)一级动力学消除(恒比消除)特点: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成正比,单位时间内药物消除百分比相同

(2)零级动力学消除(恒量消除)

特点:单位时间内药物消除量相等,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无关子情景四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一机体方面的因素

药物方面的因素第四节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1年龄2性别3遗传异常一机体方面的因素4病理情况5精神因素(一).年龄和体重

1.小儿:组织和生理功能尚未发育成熟皮肤、胃肠、体液比重、血浆蛋白结合能力、肝肾功能

2.老年人:组织和生理功能减退

胃肠、肝肾功能、药物敏感性(二).性别

1.女性体液占体重比率比男性低,脂肪反之。

2.妇女生理期一机体方面的因素(三).遗传差异

1.遗传基因异常(四).病理情况

1、严重心、肝、肾功不全2、其它功能失调3、营养不良(五).精神因素

1.安慰剂:影响自主神经的功能一机体方面的因素(六)、饮食

1.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酸性食物可增加铁的溶解;高脂饮食促进维生素A、D、E的吸收;

2.对尿液的影响:四环素、氨苄西林酸性强(金葡、铜绿)红霉素、氯霉素、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碱性强

一机体方面的因素(六)、饮食3.与药物相互作用:

乳酶生不宜用热水冲服;服用泻药、解热药易多饮水;蛋白质的药物忌与茶同服等一机体方面的因素

1剂量和剂型2给药途径和时间3药物相互作用二药物方面的因素一.剂量和剂型

1.剂量

同一药物,同一剂型在不同剂量或浓度下①作用强度不同②用途不同

2.剂型①同一药物,剂型不同,作用强度和持续时间不同

液体吸收快,肠溶片、缓释和靶向制剂各有特点

②同一药物,剂型不同,药物的作用不同

③同一药物,剂型不同,副作用和毒性不同二药物方面的因素二.给药途径和时间、次数

1.同一药物,给药途径不同

①起效时间不同

静注﹥吸入﹥肌注﹥皮下﹥口服﹥直肠﹥皮肤

②作用效果不同

硫酸镁口服导泄、利胆Im注射抗惊厥、降压

二药物方面的因素2.给药时间

①饭前用药起效快,饭后用药刺激性小②根据用药结果选择用药时间,催眠药,利尿药③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有昼夜差别④半衰期短的药物,应增加给药次数⑤毒性大或消除慢的药物,应延长给药间隔二药物方面的因素药物相互作用两种或多种药物合用或先后序贯应用,引起药物作用和效应的变化。即一种药物的体内过程被另一种药物所改变,使前者的药动学行为发生明显变化,其结果是药物的半衰期、血浆蛋白结合率、血药浓度、生物利用度、峰浓度等均可发生改变。

二药物方面的因素①协同作用,合并用药作用增加总称协同作用。

A.相加作用:两药合用的效应是两药分别作用的代数和,称相加作用。

B.增强作用:两药合用的效应大于两药个别效应的代数和,称增强作用。

C.增敏作用:是指一药可使组织或受体对另一药的敏感性增强,称增敏作用。二药物方面的因素

②拮抗作用,合并用药效应减弱,两药合用的效应小于它们分别作用的总和

A.药理性拮抗:当一药物与特异性受体结合,阻止激动剂与该受体结合

B.生理性拮抗:两个激动剂分别作用于生理作用相反的两个特异性受体

C.生化性拮抗:酶诱导作用

D.化学性拮抗:络合作用等二药物方面的因素从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论述激动药与拮抗药特点受体激动药与受体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能与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而产生效应;受体拮抗药与受体只有亲和力,没有内在活性,与受体结合后,可阻断受体与激动药的结合综述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①药物的体内过程方面的因素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②机体方面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个体差异、心理精神因素及病理状态;③药物方面的因素包括:药物的化学结构、剂量;④给药方法方面的因素包括给药途径、给药时间和次数;

⑤药物相互作用方面的因素有:药物在体外的相互作用、药效学方面药物相互作用、药动学方面药物相互作用案例患者,男,56岁,因腹部绞痛、腹泻急诊入院,诊断为急性胃肠炎。治疗方案:洛美沙星片每次0.3g,每天2次,阿托品注射剂1mg,立即肌注。给药后症状减轻继而消失,但患者出现皮肤干燥、面部潮红、口干、视物模糊、排尿困难。请分析:两种药物的作用机制,用药后能否避免不良反应?子情景五

药物一般知识的学习

药物的基本知识与处方

药物的基本知识处方与处方书写规范

天然药物合成或半合成药物生物药物生化药物生物技术药物生物制品其他一、药物的来源(分类)凡在体表或某些粘膜部位应用,具有杀虫止痒、消肿散结、化腐排脓、生肌收口、收敛止血的一些药物,称为外用药。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非处方药:(OTC,OverTheCounter

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甲类:红色乙类:绿色甲类OTC为红色标记,是只能在具有《药品经营许可证》配备执业药师或药师以上技术人员的社会药店、医疗机构药房零售的非处方药。甲类非处方药须在药店由执业药师或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乙类OTC为绿色标记除了社会药店和医疗机构药房外,还可在经过批准的普通零售商业企业零售的非处方药。乙类处方非处方药安全性更高,无需医师或药师的指导就可以购买和使用。

用于临床诊断与治疗的放射性核素制剂及其标记药物。

毒性剧烈、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相近,使用不当会使人中毒或死亡的药物

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之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产生依赖性的药物。分为一类和二类。连续使用后易产生依赖性的药品

特殊药品:国家实行特殊管理的药品。合理使用——医疗必需品“双刃刀”药品使用不当/滥用——危害品麻

放麻醉药品

121种,医疗用21种具有依赖性潜力,不合理使用或滥用可产生身体依赖性和精神依赖性(即成瘾性)的药品、药用植物或物质。阿片类可卡类可待因类大麻类合成麻醉药类其他易瘾癖类麻醉药品麻醉药精神药品:130种,医疗用31种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之兴奋或抑制,具有依赖性潜力,不合理使用或滥用可产生药物依赖性的药品或物质。一类精神药品:冰毒、摇头丸二类精神药品:镇静催眠药毒性药品毒性剧烈,治疗量与中毒量相近一、毒性中药品种:(中药材和饮片)砒石(红砒、白砒)砒霜水银生马钱子生川乌生白附子生附子生半夏生草乌生南星生巴豆斑蝥青娘虫红娘虫生甘遂生藤黄生千金子生天仙子闹羊花生娘毒红升丹雪上一只蒿白降丹蟾酥洋金花红粉轻粉雄黄二、西药毒性品种:(化学原料)去乙酰毛花甙丙阿托品洋地黄毒甙氢溴酸后马托品三氧化二砷毛果芸香碱升汞(氯化汞)水杨酸毒扁豆碱亚砷酸钾氢溴酸东莨菪碱士的年秋水仙碱硫酸长春碱硫酸醛基长春碱放射药品用于临床诊断或治疗的放射性核素制剂或其标记药物。3H、14C、32P、35S、125Ⅰ、131Ⅰ成瘾性:连续多次用药后,需较大剂量才产生镇痛和欣快效果,一旦停药出现戒断症状。戒断症状:

成瘾性药物反复使用后,停药可出现兴奋、失眠、流涕、流泪、出汗、震颤、呕吐、腹泻、虚脱、意识丧失等,重复用药后可减轻或消失。强迫性觅药行为:成瘾者为了获得欣快感和避免戒断症状→丧失人格,不择手段地去弄到药品→不顾一切去偷、抢、杀人、放火。依赖性药物:《麻醉药品及精神药品品种目录》121种麻醉药品及130种精神药品。毒品可分为:天然毒品,半合成毒品和合成毒品。也可分为:抑制剂,兴奋剂和致幻剂。也可分为:传统毒品和新型毒品。毒品传统毒品包括:鸦片→吗啡,杜冷丁,海洛因(白粉),大麻,古柯→可卡因。可待因,二氢挨托非。新型毒品包括:冰毒(甲基苯丙胺)→摇头丸;K粉(氯胺酮),咖啡因,三唑仑(迷药,蒙汗药)。

ABCDEFG1.哪些类型的药物不需要处方购买?2.普通零售商店(如超市、宾馆)能够购买的药物是?3.只能外用,不能内服的药物标志是?4.能使人产生依赖性的药物是?5.治疗量与中毒量接近,使用不当易使人中毒的药物是?6.能释放出射线的药物是?CBCADFEG7.需要特殊管理的药品有?DEFG不定项选择二、药物剂型

药物应用、保存的方式依据或目的:方便用药:片剂临床用药需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