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基础课件_第1页
药理学基础课件_第2页
药理学基础课件_第3页
药理学基础课件_第4页
药理学基础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

pharmacodynamics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

pharmacod1药物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机体药物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机体2

药物效应动力学

药理作用

作用机制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理作用3药理学基础课件4一、药物的作用与效应药物作用(drugaction):是指药物与机体组织间的初始作用;药物效应(drugeffect):由于药物作用引起的机体在功能或形态上的变化。药物作用:药物与机体靶细胞作用点的结合;药理效应:这种结合所产生的结果;实际上,两者相互通用。第一节药物的作用一、药物的作用与效应药物作用(drugaction):是指5血管收缩心率加快血压升高NE-R药物不能使机体产生新的功能。血管收缩NE-R药物不能使机体产生新的功能。6(一)药物效应的基本类型

1)兴奋(Stimulation):机体原有功能的增强,如肾上腺素可使血压升高;2)抑制(Inhibition):机体原有功能的减弱,如胰岛素使血糖下降。

(一)药物效应的基本类型7(二)药物作用的方式局部作用:无需药物吸收而在用药部位发挥的直接作用,如局部麻醉药引起局麻作用。全身作用:药物吸收入血循环后分布到机体各组织器官而发挥的作用,如地高辛治疗心力衰竭。(二)药物作用的方式局部作用:无需药物吸收而在用药部位发挥的8药物在一定的剂量首先对某一组织或器官产生作用,而对其他组织或器官无作用。选择性高的药物,药理活性高,针对性强;选择性低的药物,作用范围广,针对性不强,不良反应较多。

二、药物作用的选择性(selectivity)药物在一定的剂量首先对某一组织或器官产生作用9选择性(selectivity)M受体阻断药GlandsEyeSmoothmuscleHeartBloodvesselCNS选择性(selectivity)M受体阻断药Glands10(一)治疗作用

(therapeuticeffect)指药物所引起的与用药目的一致的作用,是有利于防病、治病的作用。

对因治疗(etiologicaltreatment)对症治疗(symptomatictreatment)补充疗法(supplementtherapy)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素。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疾病症状。又称替代疗法(replacementtherapy)体内营养或代谢物质不足给予补充。三、药物作用的两重性(一)治疗作用

(therapeuticeffect)11(二)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ADR)

上市药品在常规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并给病人带来不适或危害的反应。急者治其标,缓者治其本、标本兼治(二)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12药物不良反应副反应后遗效应停药反应毒性反应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毒性作用致癌性致畸性致突变性继发反应耐受性药物依赖性药物不良反应副反应后遗效应停药反应毒性反应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13副作用(sidereaction):在治疗剂量引起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属于药物本身所固有的,可以预知且较轻微,不能消除。药物作用范围广,选择性差

副作用(sidereaction):在治疗剂量引起的14口干唾液分泌

扩瞳抑制瞳孔括约肌心率

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阿托品(Atropine)

M受体阻断药

口干唾液分泌扩瞳抑制瞳孔括约肌心率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15毒性反应(toxicreaction):由于用药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急性毒性(acutetoxicity)慢性毒性(chronictoxicity)特殊毒性致癌(carcinogenesis)致畸(teratogenesis)致突变(mutagenesis)毒性反应(toxicreaction):由于用药量过大或用16反应停(沙利度胺):海豹畸形婴儿反应停(沙利度胺):海豹畸形婴儿17后遗效应(aftereffect):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下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变态反应(allergicreaction):是药物引起的免疫反应,反应性质与药物原有效应无关,其临床表现包括免疫反应的各种类型。苯巴比妥催眠次晨头晕、困倦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后遗效应(aftereffect):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下降18继发反应(secondaryreaction):是继发于药物治疗作用之后的不良反应。继发性感染:长期应用广普抗生素菌群交替症继发反应(secondaryreaction):是继发于药19撤药反应(withdrawalreaction)病人长期应用某种药物,突然停药后发生病情恶化的现象反跳现象(reboundphenomenon)停药症状(drugwithdrawalsymptoms)长期服用可乐定停药次日血压即急剧升高;突然停用硝酸甘油致心绞痛发作;撤药反应(withdrawalreaction)反跳现象(20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syreaction)少数病人由于遗传因素对某些药物的反应发生改变。遗传性假性胆碱酯酶缺乏应用琥珀胆碱致长时间骨骼肌瘫痪。遗传性G-6-PD(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者服用磺胺后可致溶血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syreaction)少数21一、受体与配体受体(receptor)是介导细胞信号转导的功能蛋白质,能识别周围环境中微量的化学物质,并可与之选择性结合通过中介的信息放大系统,触发后续的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配体(ligand)是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生物活性物质,受体均有相应的内源性配体。第二节受体

receptor一、受体与配体受体(receptor)是介导细胞信号22药物和特异性受体结合方式:(1)离子键(2)氢键(3)范德华引力(4)共价键药物和特异性受体结合方式:23灵敏性饱和性多样性竞争性特异性可逆性亲和性二、受体的特性灵敏性饱和性多样性竞争性特异性可逆性亲和性二、受体的特性24三.受体学说占领学说(Occupationtheory)药物效应的大小与所占领的受体的数目成正比。速率学说(Ratetheory)二态模型理论(Twomodeltheory)三.受体学说占领学说(Occupationtheory)25四、受体的调节向上调节up-regulation受体数量↑反应性↑(增敏hypersensitization)受体数量↓反应性↓(脱敏desensitization)向下调节Down-regulation耐受性tolerance反跳现象reboundphenomenon四、受体的调节向上调节受体数量↑反应性↑受体数量↓反应性↓向26长期应用受体激动药可使受体的敏感性降低或受体数量下调,导致激动药效果下降;例如胰岛素长期应用受体拮抗药或反向激动药可使受体的敏感性升高或受体数量上调,再次应用激动药时药物效应增加。

突然停药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β受体激动药不能突然停药:哮喘β受体拮抗药也不能突然停药:高血压危象长期应用受体激动药可使受体的敏感性降低或受体数量下调,导致激27五.受体类型根据存在位置和分布分类(1)细胞膜受体酶偶联受体:胰岛素受体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偶联受体:烟碱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肾上腺素受体(2)细胞内受体细胞质受体:甾体激素受体细胞核受体:甲状腺素受体、维生素D受体五.受体类型根据存在位置和分布分类28根据结构和信号转导机制分类1)离子通道偶联型受体2)G蛋白偶联受体3)激酶偶联型受体4)基因转导型受体根据结构和信号转导机制分类29GsGiAC+cAMPPKA磷酸化GqPLCDAGPIP2IP3PKCCa2+钙调素生理反应六.细胞内信号转导第二信使GsGiAC+cAMPPKA磷酸化GqPLCDAGP30第二信使(SecondMessengers)细胞外信号如何进入细胞内?通过膜上的信号系统,增加细胞内第二信使的浓度而发挥作用。第二信使通过膜上的信号系统,增加细31第三节药效学概述一、药物作用机制(一)、非特异性作用方式(1)改变细胞周围环境的理化性质:抗酸药、甘露醇等药物(2)与药物直接结合:鱼精蛋白与肝素结合(3)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两性菌素B与真菌细胞膜的类固醇结合增加细胞膜通透性第三节药效学概述一、药物作用机制32(二)、特异性作用方式(1)作用于受体:大多数药物(2)与酶相互作用:阿司匹林(环氧酶抑制剂),卡托普利(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抑制剂);(3)影响核酸功能:抗癌药;(4)影响体内生理活性物质的合成、转运及释放。利舍平(影响儿茶酚胺的储存和释放产生降压作用);(5)直接影响离子通道:硝苯地平(钙离子通道阻断剂);奎尼丁(钠离子通道)(二)、特异性作用方式33二、构效关系(SAR)时量关系药理学三大关系量效关系构效关系药理作用的特异性取决于药物的化学结构,即构效关系(structureactivityrelationship,SAR)。二、构效关系(SAR)341)拟似药----化学结构相似,药效相似拮抗药----化学结构相似,药效相反2)光学异构体左旋体----多数具有药理作用右旋体----一般无药理作用3)同一类药物的作用性质取决于基本骨架结构计算机辅助设计1)拟似药----化学结构相似,药效相似计算机辅助设计35三、量效关系量-效关系(dose-effectrelationship)指药理效应的强弱与其剂量大小或浓度高低呈一定关系即量效关系。三、量效关系量-效关系(dose-effectrelati36a.最小有效量(阈剂量,TD)能引起药理效应的最小剂量;b.级量(maximaldose)效应随剂量增加而增强,当达到最大程度后剂量再增加,效应也不增强,为最大效应;如再增加剂量会产生毒性(质变)。a.最小有效量(阈剂量,TD)37C.最小中毒量(minimaltoxicdose)出现中毒症状的最小剂量。d.常用量(治疗量,therapeuticdose)比最小有效量大,而比级量小,比最小中毒量更小。C.最小中毒量(minimaltoxicdose)38药理效应按性质分为量反应和质反应。1.量反应及其量-效曲线量反应(gradedresponse)药理效应的高低或多少可以用数字或量的分级表示心率,血压,尿量药理效应按性质分为量反应和质反应。药理效应的39

量-效曲线(dose-effectcurve)以药理效应的强度为纵座标,药物剂量或浓度为横座标作图表示量效关系的曲线。

40量反应的量-效曲线量反应的量-效曲线41与受体结合的能力效价强度

1)亲和力(Affinity)与受体结合的能力效价强度1)亲和力(Affi422)内在活性(Intrinsicactivity,)药物激动受体产生最大效应的能力效能

2)内在活性(Intrinsicactivity,)43pD2(亲和力参数):激动剂达最大效应一半时所需要浓度的负对数。pD2值越大,亲和力越大,效价强,与实际浓度成反比pD2(亲和力参数):激动剂达最大效应一半时所需要浓度的负44药物的强度(效价)和效能的区别?强度:两药产生相等效应时各药的用量,前提是“等效”,比较的是药物剂量的差别,反映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所用剂量越小则强度越大。效能:药物所能达到的最大效应,前提是不限定剂量,比较的是效应的差别,反映药物的内在活性。增加剂量时效应不再升高。也称Emax。药物的强度(效价)和效能的区别?强度:两药产生相等效应时各药4546效能(maximumefficacy)LgCon.Effect产生最大效应的能力反映药物的内在活性

引起等效反应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同一剂量产生效应强度的比较

46效能(maximumefficacy)LgCon.46最大效应也称作效能(efficacy):A=D〉B效价强度(potency):A〉B〉D最小有效量(minimaleffectivedose)最大效应也称作效能(efficacy):A=D〉B效472001501005000.10.31310301003001000单次剂量(mg,对数尺度)环戊甲噻嗪氢氯噻嗪速尿氯噻嗪每日排钠量几种利尿药的效价强度和最大效应比较2001501005000.10.348药物作用取决于亲和力和内在活性如果亲和力相等,最大效应取决于内在活性();如果内在活性()相等,效价取决于亲和力。药物作用取决于亲和力和内在活性4950logCE(%)pD2cbaa、b、c三药与受体的亲和力相等,内在活性不等a>b>c50logCE(%)pD2cbaa、b、c三药与受体的亲和力50X、Y、Z三药的内在活性(Emax)相等

与受体的亲和力不等,X>Y>Z50logC100E(%)xyzKDxKDyKDz10-310-210-1CX、Y、Z三药的内在活性(Emax)相等

与受体的亲和力不等512.质反应及其量-效曲线质反应在一群体中,某一效应的出现是以阳性(或阴性)反应出现的频数或百分率表示。如惊厥,死亡药效----半数有效量(50%effectivedose,ED50)能使群体中有半数个体可以出现某一效应的剂量。毒效----半数致死量(50%lethaldose,LD50)能使实验动物死亡一半的剂量。2.质反应及其量-效曲线质反应52质反应的量-效曲线以某一反应在某一小样本群体中出现的频数为纵坐标,以剂量为横坐标作图,可得一常态分布曲线,即质反应的量-效曲线。质反应的量-效曲线以某一反应在某一小样本群体中出现的频数为纵5354增加剂量,可产生最大效应达最大效应后增加剂量不再增强效应最大效应(效能)(maximumeffect)EFFECT量效曲线(Doseresponsecurve)100%50%半数有效量(EC50或ED50)

引起50%阳性反应

50%最大效应的量最小有效浓度(阈浓度)

LgCon.54增加剂量,可产生最大效应最大效应(效能)EFFECT量54药物安全性评价指标(1)半数有效量(50%effectivedosage,ED50)(2)半数致死量(50%lethaldosage,LD50)(3)治疗指数(therapeauticindex,TI)TI=LD50/ED50(4)安全指数(safetyindex,SI)=LD5/ED95(5)安全界限(safetymargin)(LD1-ED99)/ED99(6)安全范围(marginofsafety)最小有效量-最小中毒量的距离

药物安全性评价指标(1)半数有效量(50%effectiv55表示药物的安全性效应

死亡

治疗指数

表示药物的安全性效应死亡治疗指数56Warfarin:

ASmallTherapeuticIndexPercentofPatients0501000LogDrugConcentrationDesiredTherapeuticEffectUnwantedAdverseEffectWarfarin:

ASmallTherapeutic57Penicillin:

ALargeTherapeuticIndexPercentofPatients0501000LogDrugConcentrationUnwantedAdverseEffectDesiredTherapeuticEffectPenicillin:

ALargeTherapeuti58激动药(agonist)有很大亲和力和内在活性的药物,它们能与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而产生效应。内在活性(=1)。例:肾上腺素(心率较快、传导加快、输出量增加)、乙酰胆碱等皆属于激动药。

四、激动药与拮抗药激动药(agonist)有很大亲和力和内在活性的药物59部分激动药(partialagonist)具有一定亲和力,但内在活性低(0<<1),与受体结合后只能产生较弱的效应。例:喷他左辛(镇痛新)部分激动药(partialagonist)具有一定亲和力60拮抗药(antagonist)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0)的药物。拮抗药与受体结合但不激活受体。例:普奈洛尔阻断肾上腺素对心脏的拮抗作用拮抗药(antagonist)有较强的亲和力610E(%)100激动药部分激动药拮抗药0E(%)100激动药部分激动药拮抗药62根据拮抗药与受体结合是否有可逆性而将其分为:竞争性拮抗药(competitiveantagonists)非竞争性拮抗药(noncompetitiveantagonists)根据拮抗药与受体结合是否有可逆性而将其分为:63竞争性拮抗药*与激动药争夺同一受体,可逆性结合;*增加阻断药的剂量,使量效曲线平行右移;*降低其亲和力,而不改变内在活性,最大效应不变(效能不变)。竞争性拮抗药*与激动药争夺同一受体,可逆性结合;64Agonistalone

Agonist+antagonistIncreasedagonist+antagonistAgonistaloneAgonist+antago65激动药+递增剂量的竞争性拮抗药激动药剂量比对数浓度(激动药)最大效应(%)激动药+递增剂量的竞争性拮抗药激动药剂量比对数浓度(激动66拮抗参数pA2:表示竞争性拮抗药的作用强弱;A2的概念:将激动药的浓度增加2倍时,要使其效应与原有激动药的效应相同,这时所需的拮抗药的浓度。拮抗参数pA2:67*如果A2值大,所需拮抗药的浓度大,拮抗作用弱;*如果A2值小,所需拮抗剂的浓度小,拮抗作用强;*PA2=-logA2PA2值越大,拮抗能力越强。*如果A2值大,所需拮抗药的浓度大,68非竞争性拮抗药*与受体结合是不可逆的;*在拮抗药作用下,激动药的亲和力和内在活性均降低,增加剂量也不能恢复到无拮抗药时的Emax;*量效曲线右移,斜率减小,最大效应降低。非竞争性拮抗药*与受体结合是不可逆的;69激动药

药物的对数浓度

最大效应(%)

+竞争性拮抗药

+非竞争性拮抗药

激动药药物的对数浓度最大效应(%)+竞争性拮抗药+非70作业:P22:1-5作业:P22:1-571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

pharmacodynamics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

pharmacod72药物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机体药物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机体73

药物效应动力学

药理作用

作用机制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理作用74药理学基础课件75一、药物的作用与效应药物作用(drugaction):是指药物与机体组织间的初始作用;药物效应(drugeffect):由于药物作用引起的机体在功能或形态上的变化。药物作用:药物与机体靶细胞作用点的结合;药理效应:这种结合所产生的结果;实际上,两者相互通用。第一节药物的作用一、药物的作用与效应药物作用(drugaction):是指76血管收缩心率加快血压升高NE-R药物不能使机体产生新的功能。血管收缩NE-R药物不能使机体产生新的功能。77(一)药物效应的基本类型

1)兴奋(Stimulation):机体原有功能的增强,如肾上腺素可使血压升高;2)抑制(Inhibition):机体原有功能的减弱,如胰岛素使血糖下降。

(一)药物效应的基本类型78(二)药物作用的方式局部作用:无需药物吸收而在用药部位发挥的直接作用,如局部麻醉药引起局麻作用。全身作用:药物吸收入血循环后分布到机体各组织器官而发挥的作用,如地高辛治疗心力衰竭。(二)药物作用的方式局部作用:无需药物吸收而在用药部位发挥的79药物在一定的剂量首先对某一组织或器官产生作用,而对其他组织或器官无作用。选择性高的药物,药理活性高,针对性强;选择性低的药物,作用范围广,针对性不强,不良反应较多。

二、药物作用的选择性(selectivity)药物在一定的剂量首先对某一组织或器官产生作用80选择性(selectivity)M受体阻断药GlandsEyeSmoothmuscleHeartBloodvesselCNS选择性(selectivity)M受体阻断药Glands81(一)治疗作用

(therapeuticeffect)指药物所引起的与用药目的一致的作用,是有利于防病、治病的作用。

对因治疗(etiologicaltreatment)对症治疗(symptomatictreatment)补充疗法(supplementtherapy)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素。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疾病症状。又称替代疗法(replacementtherapy)体内营养或代谢物质不足给予补充。三、药物作用的两重性(一)治疗作用

(therapeuticeffect)82(二)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ADR)

上市药品在常规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并给病人带来不适或危害的反应。急者治其标,缓者治其本、标本兼治(二)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83药物不良反应副反应后遗效应停药反应毒性反应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毒性作用致癌性致畸性致突变性继发反应耐受性药物依赖性药物不良反应副反应后遗效应停药反应毒性反应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84副作用(sidereaction):在治疗剂量引起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属于药物本身所固有的,可以预知且较轻微,不能消除。药物作用范围广,选择性差

副作用(sidereaction):在治疗剂量引起的85口干唾液分泌

扩瞳抑制瞳孔括约肌心率

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阿托品(Atropine)

M受体阻断药

口干唾液分泌扩瞳抑制瞳孔括约肌心率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86毒性反应(toxicreaction):由于用药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急性毒性(acutetoxicity)慢性毒性(chronictoxicity)特殊毒性致癌(carcinogenesis)致畸(teratogenesis)致突变(mutagenesis)毒性反应(toxicreaction):由于用药量过大或用87反应停(沙利度胺):海豹畸形婴儿反应停(沙利度胺):海豹畸形婴儿88后遗效应(aftereffect):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下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变态反应(allergicreaction):是药物引起的免疫反应,反应性质与药物原有效应无关,其临床表现包括免疫反应的各种类型。苯巴比妥催眠次晨头晕、困倦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后遗效应(aftereffect):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下降89继发反应(secondaryreaction):是继发于药物治疗作用之后的不良反应。继发性感染:长期应用广普抗生素菌群交替症继发反应(secondaryreaction):是继发于药90撤药反应(withdrawalreaction)病人长期应用某种药物,突然停药后发生病情恶化的现象反跳现象(reboundphenomenon)停药症状(drugwithdrawalsymptoms)长期服用可乐定停药次日血压即急剧升高;突然停用硝酸甘油致心绞痛发作;撤药反应(withdrawalreaction)反跳现象(91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syreaction)少数病人由于遗传因素对某些药物的反应发生改变。遗传性假性胆碱酯酶缺乏应用琥珀胆碱致长时间骨骼肌瘫痪。遗传性G-6-PD(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者服用磺胺后可致溶血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syreaction)少数92一、受体与配体受体(receptor)是介导细胞信号转导的功能蛋白质,能识别周围环境中微量的化学物质,并可与之选择性结合通过中介的信息放大系统,触发后续的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配体(ligand)是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生物活性物质,受体均有相应的内源性配体。第二节受体

receptor一、受体与配体受体(receptor)是介导细胞信号93药物和特异性受体结合方式:(1)离子键(2)氢键(3)范德华引力(4)共价键药物和特异性受体结合方式:94灵敏性饱和性多样性竞争性特异性可逆性亲和性二、受体的特性灵敏性饱和性多样性竞争性特异性可逆性亲和性二、受体的特性95三.受体学说占领学说(Occupationtheory)药物效应的大小与所占领的受体的数目成正比。速率学说(Ratetheory)二态模型理论(Twomodeltheory)三.受体学说占领学说(Occupationtheory)96四、受体的调节向上调节up-regulation受体数量↑反应性↑(增敏hypersensitization)受体数量↓反应性↓(脱敏desensitization)向下调节Down-regulation耐受性tolerance反跳现象reboundphenomenon四、受体的调节向上调节受体数量↑反应性↑受体数量↓反应性↓向97长期应用受体激动药可使受体的敏感性降低或受体数量下调,导致激动药效果下降;例如胰岛素长期应用受体拮抗药或反向激动药可使受体的敏感性升高或受体数量上调,再次应用激动药时药物效应增加。

突然停药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β受体激动药不能突然停药:哮喘β受体拮抗药也不能突然停药:高血压危象长期应用受体激动药可使受体的敏感性降低或受体数量下调,导致激98五.受体类型根据存在位置和分布分类(1)细胞膜受体酶偶联受体:胰岛素受体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偶联受体:烟碱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肾上腺素受体(2)细胞内受体细胞质受体:甾体激素受体细胞核受体:甲状腺素受体、维生素D受体五.受体类型根据存在位置和分布分类99根据结构和信号转导机制分类1)离子通道偶联型受体2)G蛋白偶联受体3)激酶偶联型受体4)基因转导型受体根据结构和信号转导机制分类100GsGiAC+cAMPPKA磷酸化GqPLCDAGPIP2IP3PKCCa2+钙调素生理反应六.细胞内信号转导第二信使GsGiAC+cAMPPKA磷酸化GqPLCDAGP101第二信使(SecondMessengers)细胞外信号如何进入细胞内?通过膜上的信号系统,增加细胞内第二信使的浓度而发挥作用。第二信使通过膜上的信号系统,增加细102第三节药效学概述一、药物作用机制(一)、非特异性作用方式(1)改变细胞周围环境的理化性质:抗酸药、甘露醇等药物(2)与药物直接结合:鱼精蛋白与肝素结合(3)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两性菌素B与真菌细胞膜的类固醇结合增加细胞膜通透性第三节药效学概述一、药物作用机制103(二)、特异性作用方式(1)作用于受体:大多数药物(2)与酶相互作用:阿司匹林(环氧酶抑制剂),卡托普利(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抑制剂);(3)影响核酸功能:抗癌药;(4)影响体内生理活性物质的合成、转运及释放。利舍平(影响儿茶酚胺的储存和释放产生降压作用);(5)直接影响离子通道:硝苯地平(钙离子通道阻断剂);奎尼丁(钠离子通道)(二)、特异性作用方式104二、构效关系(SAR)时量关系药理学三大关系量效关系构效关系药理作用的特异性取决于药物的化学结构,即构效关系(structureactivityrelationship,SAR)。二、构效关系(SAR)1051)拟似药----化学结构相似,药效相似拮抗药----化学结构相似,药效相反2)光学异构体左旋体----多数具有药理作用右旋体----一般无药理作用3)同一类药物的作用性质取决于基本骨架结构计算机辅助设计1)拟似药----化学结构相似,药效相似计算机辅助设计106三、量效关系量-效关系(dose-effectrelationship)指药理效应的强弱与其剂量大小或浓度高低呈一定关系即量效关系。三、量效关系量-效关系(dose-effectrelati107a.最小有效量(阈剂量,TD)能引起药理效应的最小剂量;b.级量(maximaldose)效应随剂量增加而增强,当达到最大程度后剂量再增加,效应也不增强,为最大效应;如再增加剂量会产生毒性(质变)。a.最小有效量(阈剂量,TD)108C.最小中毒量(minimaltoxicdose)出现中毒症状的最小剂量。d.常用量(治疗量,therapeuticdose)比最小有效量大,而比级量小,比最小中毒量更小。C.最小中毒量(minimaltoxicdose)109药理效应按性质分为量反应和质反应。1.量反应及其量-效曲线量反应(gradedresponse)药理效应的高低或多少可以用数字或量的分级表示心率,血压,尿量药理效应按性质分为量反应和质反应。药理效应的110

量-效曲线(dose-effectcurve)以药理效应的强度为纵座标,药物剂量或浓度为横座标作图表示量效关系的曲线。

111量反应的量-效曲线量反应的量-效曲线112与受体结合的能力效价强度

1)亲和力(Affinity)与受体结合的能力效价强度1)亲和力(Affi1132)内在活性(Intrinsicactivity,)药物激动受体产生最大效应的能力效能

2)内在活性(Intrinsicactivity,)114pD2(亲和力参数):激动剂达最大效应一半时所需要浓度的负对数。pD2值越大,亲和力越大,效价强,与实际浓度成反比pD2(亲和力参数):激动剂达最大效应一半时所需要浓度的负115药物的强度(效价)和效能的区别?强度:两药产生相等效应时各药的用量,前提是“等效”,比较的是药物剂量的差别,反映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所用剂量越小则强度越大。效能:药物所能达到的最大效应,前提是不限定剂量,比较的是效应的差别,反映药物的内在活性。增加剂量时效应不再升高。也称Emax。药物的强度(效价)和效能的区别?强度:两药产生相等效应时各药116117效能(maximumefficacy)LgCon.Effect产生最大效应的能力反映药物的内在活性

引起等效反应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同一剂量产生效应强度的比较

46效能(maximumefficacy)LgCon.117最大效应也称作效能(efficacy):A=D〉B效价强度(potency):A〉B〉D最小有效量(minimaleffectivedose)最大效应也称作效能(efficacy):A=D〉B效1182001501005000.10.31310301003001000单次剂量(mg,对数尺度)环戊甲噻嗪氢氯噻嗪速尿氯噻嗪每日排钠量几种利尿药的效价强度和最大效应比较2001501005000.10.3119药物作用取决于亲和力和内在活性如果亲和力相等,最大效应取决于内在活性();如果内在活性()相等,效价取决于亲和力。药物作用取决于亲和力和内在活性12050logCE(%)pD2cbaa、b、c三药与受体的亲和力相等,内在活性不等a>b>c50logCE(%)pD2cbaa、b、c三药与受体的亲和力121X、Y、Z三药的内在活性(Emax)相等

与受体的亲和力不等,X>Y>Z50logC100E(%)xyzKDxKDyKDz10-310-210-1CX、Y、Z三药的内在活性(Emax)相等

与受体的亲和力不等1222.质反应及其量-效曲线质反应在一群体中,某一效应的出现是以阳性(或阴性)反应出现的频数或百分率表示。如惊厥,死亡药效----半数有效量(50%effectivedose,ED50)能使群体中有半数个体可以出现某一效应的剂量。毒效----半数致死量(50%lethaldose,LD50)能使实验动物死亡一半的剂量。2.质反应及其量-效曲线质反应123质反应的量-效曲线以某一反应在某一小样本群体中出现的频数为纵坐标,以剂量为横坐标作图,可得一常态分布曲线,即质反应的量-效曲线。质反应的量-效曲线以某一反应在某一小样本群体中出现的频数为纵124125增加剂量,可产生最大效应达最大效应后增加剂量不再增强效应最大效应(效能)(maximumeffect)EFFECT量效曲线(Doseresponsecurve)100%50%半数有效量(EC50或ED50)

引起50%阳性反应

50%最大效应的量最小有效浓度(阈浓度)

LgCon.54增加剂量,可产生最大效应最大效应(效能)EFFECT量125药物安全性评价指标(1)半数有效量(50%effectivedosage,ED50)(2)半数致死量(50%lethaldosage,LD50)(3)治疗指数(therapeauticindex,TI)TI=LD50/ED50(4)安全指数(safetyindex,SI)=LD5/ED95(5)安全界限(s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