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泊秦淮》教学设计_第1页
杜牧《泊秦淮》教学设计_第2页
杜牧《泊秦淮》教学设计_第3页
杜牧《泊秦淮》教学设计_第4页
杜牧《泊秦淮》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杜牧《泊秦淮》教学设计《泊秦淮》是晚唐诗人杜牧的代表作之一,其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一句更是带起吟咏“商女〞的风潮。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写道“至今商女,年年犹唱,后庭遗曲〞,宋代晁端礼《临江仙·今夜征帆何处落》中写道:“渔人西塞曲,商女后庭花。〞假如说中唐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中对唱女形象的塑造带有推崇与怜悯的话,杜牧描写的商女形象让这一群体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文学地位一落千丈,此后“商女〞与“后庭花〞往往被用来指责别人“不知亡国恨〞。如此看来,商女何其无辜?

1.理解全诗大意,体会关键词的内涵。

2.从写景与抒情中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3.通过《泊秦淮》了解“寓情于景〞的表达方式和抒情效果。

一、烟月掩盖下的愁绪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杜牧的《泊秦淮》。从诗的题目看,“泊秦淮〞中“泊〞是动词,表示停泊、停船靠岸的意思;“秦淮〞表地点,本意指秦淮河,在这里指今天的南京秦淮河岸。作为古往今来著名的繁华场所,南京秦淮是十分著名的,往往被诗人吟诵讴歌。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描写秦淮风景的诗作?(此为预习内容)

生1:宋代秦观《木兰花慢·过秦淮旷望》中“更一重烟水一重云〞是描写秦淮江景的,跟《泊秦淮》有点相像。

生2:“十里秦淮,六朝粉面,画阁藏佳丽。〞

……

师:看来大家预习得十分充分,找到大量描写秦淮风景的诗句。假如以情調的冷暖来区分,这些诗句中的秦淮风景更多地倾向于哪一种呢?

生5:大多都是描写秦淮繁华景象的暖色调描写,只有秦观描写得偏冷,跟杜牧这首诗对比像。

师:这位同学总结得十分到位。确实如此,秦淮在大多数诗人的笔下都是声色的代名词,是一派繁华景象,让古诗文中的秦淮拥有了一个暖色调标签。杜牧这首《泊秦淮》可以说特别与众不同,他来到秦淮停船后,最先注意的不是喧嚣的锦绣乡,而是“烟笼寒水月笼沙〞。大家多吟诵回味几遍这句诗[1],体会其中的气氛与情感,然后分组探讨。

(等待5分钟,让学生分组套路并渐渐整合成小组观点)

生6:我们小组探讨后认为这句诗中的风景偏冷,意味着诗人的情绪偏向低落。其中两个“笼〞字,让本就朦胧的秦淮夜景更加模糊,实际中的秦淮夜晚应当是灯火辉煌的,诗人以愁绪观看这些风景,才让风景掩盖上了愁绪。

师:对,两个“笼〞字写景传神,同时也透出了诗人观看风景时低落的情绪。有没有不同看法?(无人举手发言)那有没有需要补充的?(无人举手发言)

师:“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描写诗人所见的秦淮夜景,不同于常见诗文中秦淮繁华喧嚷的景象,这首诗中的秦淮风景偏冷淡、朦胧,画舫中的欢歌笑语、千灯玩火仿佛无法穿透这层烟、月的掩盖圈。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如此写景传达出诗人此时的情绪低落,貌似别有幽愁。诗人为何而忧愁呢?让我们继续往下品鉴。

二、秦淮酒家承上启下

师:“夜泊秦淮近酒家〞与题目呼应,并引出了酒家。注意到其中的“近〞没有?哪位同学能说一说这里的“近〞有多近呢?

生7:从最终一句诗中的“隔江〞看,这里的“近〞应当是仅仅隔河相望,对面的风景历历在目,对面的音乐声也清楚可闻,所以才能听出歌女在唱的是后庭花。

师:很充分的推断,十分正确。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诗人所处的位置十分微妙:已经与“酒家〞十分近,但又并未真正踏入。这个距离在诗歌情感表达上十分完美,同学们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生8:这首诗的第一句更像是远景,随着船的行驶,诗人渐渐接近,并停在酒家门口。诗人对酒家里面纸醉金迷的景象持否定态度,所以停在这里,不愿踏入。

生9:酒家里人声鼎沸、乐声嘈杂,诗人所思所想冷静忧愁,形成泾渭明显的两个世界,他们之间的江水实际上是一条分界限,将他们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师:总的来说,“夜泊秦淮近酒家〞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衔接了前后的物理空间,也为两者之间的情感过渡搭建了一座桥梁。

三、商女讴歌身不由己

师:“商女不知亡国恨〞中“商女〞指的是歌女,跟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老大嫁作商人妇〞的前半生一样,指古时候在酒家里侍候客人的女子。这类女子寻常擅长歌舞表演为宴席助兴,古诗文中常用“秋娘〞来指代她们。这样的歌女往往是根据客人的喜好进行各种表演,诗人却因她们所唱歌曲不合时宜而指责她们“不知亡国恨〞,应当如何理解这一句呢?

生10:这句看似在指责商女的讴歌不合时宜,实际上指责的是爱听后庭花的客人。

师:听什么歌曲是客人的个人喜好,诗人为何要对此进行批判?

生11:杜牧是晚唐诗人,当时的唐王朝已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假如继续沉迷于歌舞享乐中,最终必然跟创作后庭花的陈后主一样落得亡国的下场。

师:所以,诗人批判的不仅仅只是唱后庭花,而是所有的沉迷歌舞享乐曲而不虑国家兴亡的酒家中的客人吗?

生12:杜牧的批判针对的是秦淮纸醉金迷、醉生梦死的人们,不独独是他眼前的这间酒家。

师:那么商女在这其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

生13:商女是一个引子,引出批判对象。诗人难以确定在听秦淮夜寻欢作乐的人是谁,以诗歌的短短二十八字也难以写尽这些穷奢极欲的人们,相比之下,由商女写起则更便利情感主旨的表达。

生14:自古以来的文人墨客好像也特别喜欢写商女。

师:秦淮河岸纸醉金迷的生活与国家生死存亡的危机形成猛烈比较,将诗人前面写景的忧愁完全引爆,他一扫之前的消极,言辞强烈地发出悲愤的慨叹。这慨叹的中心表面看来是商女,实则是以商女为代表的秦淮生活景象。另一方面,中国古代诗人爱写商女,其实是从商女身上看到了自身遭遇的一部分。譬如,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就是以琵琶女自喻:同样的技艺高明,却难以遇到自己的伯乐,最终只能沦落天边。《泊秦淮》中商女的形象是否同样带有诗人杜牧的自喻呢?

生15:李牧生平跟商女有一定的相像之处:商女身处繁华喧嚣的秦淮,却只能任由他人摆布,日复一日地消耗自己的青春;杜牧世家出身,又身为XX官员看似风光,实则游走于官场边缘,年复一年最终失望到自请外放。

师:杜牧与李商隐被并称为“小李杜〞,(大致介绍杜牧的生平事迹,并总结)。因而,“商女不知亡国恨〞中商女并非实指,而是一个人群指代标志——代表秦淮河岸日夜笙歌的那群人们。

四、清醒在奢靡唯余悲

师:确定了“商女不知亡国恨〞中真正的抨击对象并非商女,而是国家生死存亡之时仍只知纸醉金迷的酒家賓客[2],我们还有必要弄明了诗人对他们的不满到底落在何处?这个答案就在最终的“隔江犹唱后庭花〞中找寻。经过预习,大家都知道后庭花的涵义吗?

生16:后庭花是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所创作。陈后主溺于声色,作了这首曲子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

师:后庭花是亡国之音的代表,相应的,作曲人和第一个听曲人陈后主是怎样的代表?

生17:陈后主是统治者的代表,而且是贪图享受导致亡国的坏的统治者代表。

师:杜牧在这首诗中将亡国的统治者代表陈后主与酒家中听曲的客人作比,是正确的吗?

生18:在古代,秦淮是权贵享乐了金窟,只有有权有钱的统治阶级才能在这里寻欢作乐。因此,杜牧这句诗里应当不会有误伤了,除了歌女。(生笑)

师:解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