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南京总体城市规划_第1页
试谈南京总体城市规划_第2页
试谈南京总体城市规划_第3页
试谈南京总体城市规划_第4页
试谈南京总体城市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6/16南京总体都市规划指导思想:立足宏观战略的考虑;体现区域进展的思路;坚持空间布局规划与经济进展协同的理念;表达可持续进展和以人为本的宗旨;妥善处理好弹性和刚性的关系;妥善处理好长远与近期、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规划范围和期限:现行总体规划规划期为2010年(近期2000年),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现行总体规划范围分为市域—南京都市圈—主城,本次规划调整对此没有修改。市域以及主城范围也没有改变,仅对南京都市圈作局部调整:鉴于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把以南京为核心的宁镇扬地区称为“南京都市圈”,本次规划调整把现行总体规划中的“南京都市圈”改称“都市进展区”。都市进展区范围依照乡镇行政区划撤并,以乡镇为完整单位作了局部调整。南京都市概况一、自然地理概况

南京市位于北纬33゜31′,东经118゜47′,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夏热冬冷,春秋短暂,雨量集中,历年平均气温16゜C,主导风向夏半年为西南风,冬半年为东北风。南京地处我国东西水运大动脉长江与南北陆运大动脉京沪铁路的交汇点,素有“东南门户,南北咽喉”之称。南京境内绵亘着宁镇山脉西段,城东钟山若长龙蟠绕,城西石头山似猛虎雄据,故有“钟山龙蟠,石城虎踞”之讲。万里长江自西向南滚滚而来,折向东去;秦淮、金川两河曲折城中;玄武、莫愁两湖依偎东西山水之间,气概雄浑而景色秀美。二、都市性质南京是闻名古都,江苏省省会,长江下游重要的中心都市。南京为我国六大古都之一,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南京的规划和建设要继承古都历史精华,制造融古都风貌与现代文明于一体的都市特色。南京是江苏省省会,也是该省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要保证省级治理职能的顺利行使,并形成省内最发达的金融、贸易、信息中心和科教文化对外交往中心。南京作为长江流域四大中心都市和长江三角洲西部枢纽都市,要充分发挥沿江、近海的优势,增强跨省域的辐射功能和吸引力。三、都市规模人口规模•全市总人口2010年为680万左右,远景按1000万人口预留,城镇人口2010年为520万左右,远景按870万左右预留。•都市进展区总人口2010年为530万左右,远景按800万左右预留。都市进展区城镇人口2010年为450万左右,远景按740万左右预留。•主城人口2010年操纵在300万以内,远景下降到260万以内。2、用地规模

主城都市建设用地为243平方公里,人均都市建设用地2010年为81平方米,远景为93平方米。新市区、新城和重点镇人均建设用地按100平方米左右安排。四、主城功能布局特征主城布局以河流、铁路、城墙等为自然边界。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片区。以明城墙围合的主体中片(旧城)以进展第三产业为主,强调环境品质的提升和历史文化特色的体现;东、西、南、北四片区要在接着保持原区特色的同时,加强设施配套和功能完善,形成居住就业相对平衡,配套设施相对完善的综合性片区。西片是主城的重要新区,具有以商务、体育、文化等功能为主的新城区的中心功能;居住与新业相协调的中高档居住区的功能;以滨江风貌为特色的主城西部休闲巡游功能。五、社会经济进展目标依据南京市“十五”打算纲要,将社会经济进展目标调整为:通过“十五”和更长的一点时刻的努力,把南京建设成为科学技术先导,古都与江滨特色鲜亮,国际阻碍较大的现代化中心都市。到2010年,差不多实现现代化。(1)以“富民强市,领先差不多实现现代化”为差不多目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把南京做强做大做优做美。到2005年,都市综合实力、基础设施、社会文明和生态环境等方面都进入全国先进行列。人民生活达到更加宽裕的小康水平,5年内,力争实现郊县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在2000年基础上翻一翻。三次产业结构实现“二、三、一”型向“三、二、一”型的战略转变。

(2)进一步加快都市化和都市现代化进程,2010年差不多实现现代化。成为我国重要的教育基地、科技中心和创新基地,重要的外贸口岸和长江下游地区重要的金融、贸易、信息中心。历史文化名城的国际性阻碍进一步扩大。

(3)以加入世贸组织为契机,加快南京经济国际化步伐,以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长远奋斗目标,促进和加快都市建设步伐。本世纪中叶全面实现现代化,跻身世界发达都市行列。六、都市环境景观特色

南京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期的都市建设,形成了南京山水城林交融、古今文化荟萃、园林环境、宜人空间尺度特色的景观环境。

(1)山与水南京依山傍水而建,山取“虎踞龙盘”之势,水以江、河、湖成网,在长江,钟山的宏伟气概中,引入弯曲绕的秦淮河,以悠静的玄武湖、莫愁湖形成了南京独特的都市空间。(2)城与林都城布局与自然山水结合,以明城墙爱护为中心的绿化系统、水系、步行系统的建设必将保持与强化城林的空间特色。(3)路与树由于南京冬寒夏热的特点,树种系以落叶树为主,夏季成荫快,因此南京的绿不是以草坪见长,而是以“绿色隧道”(林荫道)和“林”为特色。要紧规划调整内容:一、都市性质:对国务院批准的现行总体规划明确南京都市的性质:闻名古都、江苏省省会、长江下游重要的中心都市不做调整。二、都市进展目标:本次规划在对南京以后进展的宏观区域背景分析以及南京区域竞争力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应把南京建设成为:充满经济活力的都市——长江下游现代化的中心都市富有文化特色的都市——国际阻碍较大的历史文化名城最佳人居环境的都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江滨都市三、都市进展布局:本次规划调整连续现行总体规划把都市进展区作为南京都市化重点推进的地区和拉开都市进展框架的要紧空间,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整和深化:1、都市进展区范围稍作调整。调整后的都市进展区总面积为2947平方公里,占市域总面积的45%。2、进一步优化了都市进展区空间结构。提出“以长江为主轴,以主城为核心,结构多元,间隔分布,多中心,开敞式的都市进展区空间格局”。一是强调多中心的规划思路,提出除主城外,在三个新市区要培育次区域中心,形成多核区域中心格局;二是明确提出开敞式的空间格局,以有利于把南京建成最佳人居环境都市,使南京在都市规模扩大的同时将城镇进展空间融于绿色自然山水之中,在更大的都市进展区范围内连续南京都市“山水城林”融为一体的空间特色。(1)更加强调都市进展区内绿色开敞空间比例。规定在都市进展区内保持不小于75%的绿色开敞空间,同时林木覆盖率不小于40%。)(2)更加强调生态系统中的廊道作用。依照南京常年主导风向,结合都市进展区自然地形地貌特点,规划提出重点爱护与操纵的三条生态廊道:东北—西南方向:灵岩山→八卦洲→长江廊道;东南—西北方向:汤山→青龙山→紫金山廊道;云台山→牛首祖堂山→老山廊道。规划增加了大型近郊公园的思路。形成牛首-祖堂山、青龙山-汤山、栖霞山、老山、灵岩山等大型近郊公园。(3)增加了对生态空间的硬性规定。为保证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规划实施的可操作性,本次规划明确了生态绿地的规划操纵要求。对八卦洲、江心洲、生态廊道、隔离绿带、沿河和重要公路的带状绿地提出了明确的操纵要求。三是完善了城镇布局结构。现行总体规划提出的南京都市圈城镇结构为“主城和12个外围城镇”。为突出进展重点,本次调整将都市进展区内城镇结构调整为“主城—新市区—新城”,确定了东山、仙西和江北三个新市区。在现行规划外围城镇的基础上,将进展缓慢、进展后劲不足的西善桥调整为重点城镇,去掉了位于主城上风向和生态廊道内的沧波门;为给以后进展留有余地,增加玉带和桥林作为新城进展备用空间。四是对城镇职能进行了调整,使之更具弹性。尤其是对主城的功能和进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加注重主城新区开发、综合功能提升和环境、交通、都市空间特色的塑造。(1)调整了主城进展重点。本次规划调整提出主城进展的重点是:积极推进新区开发,提高旧城改造质量;优化都市用地结构,提高主城综合功能;完善提高第三产业,适度进展都市工业;大力进展轨道交通,完善道路交通网络;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都市保障能力;强调改善环境质量,爱护发扬古都特色。(2)优化了主城空间结构。本次规划调整在现行主城规划五片结构的基础上,对中片也确实是旧城要强调环境品质的提高和历史文化特色的体现,其它外围东、西、南、北四片在现行规划职能比较单一的基础上,增加就业岗位,更强调形成居住和就业相对平衡,强调形成配套设施完善的综合社区,以减少对旧城的依靠,缓解新旧区之间交通瓶颈的压力。(3)优化主城用地结构。本次规划针对主城用地现状,提出大力增加绿化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和道路交通设施用地;同时,为适应人口增长的实际需要,增加一定的居住用地;为保证一定的工业就业岗位,规划提出可适当增加无污染的都市型工业和高科技工业。(4)更加重视主城的绿地建设。本次规划提出主城要强调两项绿地建设,即结构性绿地和便民型绿地的建设。结构性绿地以钟山、雨花台、幕府山风景区及滨江风光带四片为主体。增加便民型绿地,保证80%以上的居民在10分钟内能够便捷地达到一块公共绿地。(5)增加了都市空间特色的塑造要求。本次规划提出要保持和发扬山、水、城、林融为一体的空间特色和闻名古都的文化内涵,进一步强化南京都市空间特色。重点是以“显山露水”为原则,逐步拆除山前、水边、历史资源旁的简屋棚房,增加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向都市的开敞度;以滨江/河绿带和道路轴线串联星罗棋布的景观资源,着力塑造滨江、滨河、滨湖景观带;塑造出入口景观,爱护要紧观景点的视线走廊。3、本次规划调整提出了市域城镇体系布局。通过补充和充实后,南京市域城镇形成主城—新市区—新城—重点城镇—一般城镇五级大中小级配合理的等级结构。调整后的各级城镇有:(1)主城:(2)新市区:包括东山、仙西、江北3个新市区。(3)新城:包括大厂、新尧、板桥、龙潭、雄洲、永阳、淳溪7个新城,预留玉带、桥林为新城备用进展空间。(4)重点城镇:包括栖霞、八卦洲、西善桥、汤山、汤泉、禄口、湖熟、竹镇、八百、东屏、白马、漆桥、桠溪等13个重点城镇。(5)其他城镇为一般城镇。从都市规划应该为以后的都市进展预留空间和具有足够的弹性角度,本次规划调整在依据国际和国家权威部门对我国都市人口进展趋势预测和南京都市人口进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远景南京全市总人口按1000万预留,规划远景按87%都市化水平和870万左右城镇人口进行规划安排。关于主城人口,则依照实际情况作了较大调整,2010年操纵在300万以内,远景下降到260万。

4、都市规模:总体规划范围分为三个层次:都市规划区(市域)-都市圈-主城。南京都市规划区的总面积为6516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2000年为600万左右,2010年680万左右;其中城镇人口2000年为340-360万,2010年为460-480万。南京市都市圈的总面积约2753平方公里,都市圈总人口2000年为430万左右,2010年为500万左右;其中,城镇人口2000年为310-320万,2010年为390-400万。其中:主城人口2000年200万左右,2010年210万左右;外围城镇2000年110-120万,2010年160-170万,建制镇2000年10万左右,2010年30万左右。都市圈外的在城、淳溪城镇人口2000年合计10万左右,2010年合计20万左右;其它建制镇城镇总人口2000年20万左右,2010年40万左右。5、本次总体规划调整还结合形势和要求的变化对部分专项规划进行了更新调整。按照建设部都市总体规划编制改革的差不多思路,本次总体规划调整专项规划部分,侧重重大格局的确定;更深入的专业和专项规划,在都市总体规划完成后,依照总体规划的原则,由各专业部门和规划部门合作深化完成。对区域大交通,规划提出要增加铁路和高速公路通道、把禄口机场建设成为南京都市圈共享的国际机场、把南京港建成一流的现代化内河大港、积极建设和进展输气、油管道,巩固和进一步提升南京的区域交通枢纽地位。具体调整的内容要紧是:增加宁西、宁连、宁宣铁路;增加江北铁路客运站;增加宁淮、宁徐(蚌、滁)、宁巢、浦(口)仪(征)、沿江等高速公路。对南京都市圈和市域交通,提出了按“一小时交通圈”的要求,重点突出公交化的快速轨道交通网和高速公路网的规划建设。对都市进展区交通,提出了要适应都市进展区城镇空间的布局,突出公共交通引导新市区、新城开发,形成以快速轨道交通和快速道路为骨架的高效、安全、舒适的都市进展区综合交通体系。对主城交通,提出了“建立以快速轨道交通为骨干、公共交通为主体、其他方式为补充,一体化协调进展的都市客运交通体系;以快速路和主干道网为骨架,结构和功能合理的道路网体系和供求相对平衡的停车设施;形成高效率的现代化都市交通治理体系”的进展目标。对快速路系统,明确了“井字加外环”总体格局。主干道网由“经五纬八”调整为“经六纬九”。重点增加次干道和支路网密度。提出优先进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共交通。在优先进展轨道交通的基础上,大力进展地面公共交通。针对新世纪小汽车进入家庭的挑战,提出要着力解决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问题。历史文化名城爱护规划仍然是本次规划调整的重点专项规划之一。按照建设部最近出台的关于历史文化名城爱护规划编制新要求,分不完善了都市整体风貌、历史文化爱护区和文物古迹三个层次的规划内容。具体规划内容请见本网站“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爱护规划”专版。6、本次总体规划调整还提出了2010年都市进展策略。本次规划调整尝试突破现行总体规划对十年规划较偏重于建设项目安排的不足,用“问题型”的规划方法,在分析以后十年都市进展趋势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规划策略,以增加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