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支架强度可靠性优化设计方法研究论文_第1页
液压支架强度可靠性优化设计方法研究论文_第2页
液压支架强度可靠性优化设计方法研究论文_第3页
液压支架强度可靠性优化设计方法研究论文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4-液压支架强度可靠性优化设计方法研究论文

1基于最大应力约束的强度牢靠性优化设计

1.1优化变量设定

在对液压支架掩护梁结构举行优化的阶段中,液压支架中的主要参数以及空间尺寸已经基本完成设计,为恒定状态。因此,设计变量能够选取支架主要部件所对应的钢板厚度,同时可在有限元优化中对其初始值举行定义。假定对于液压支架掩护梁而言,3个板厚分离定义为T1,T2,T3,均为设计变量,T1取值为25.0mm,为掩护梁竖筋板板厚,T2取值为25.0mm,为掩护梁上顶板板厚,T3取值为25.0mm,为掩护梁下腹板板厚。该状态下掩护梁整体质量为3345.0g。

1.2有限元优化分析

在有限元分析过程当中,挑选掩护梁受力条件最为恶劣的偏载工况作为加载方式。在此工况下,囫囵液压支架的试验高度取值为2400.0mm。应力极限值在460.0MPa范围内,因此可设定掩护梁分量最小作为强度牢靠性优化设计的基本任务。同时,遵从现行国家标准,将设计变量的增长步长设置为5.0mm。同时,对于液压支架而言,厚度在15.0mm以下的板材较为单薄,与液压支架其他组件结构无法互相协作,因此缺乏实际意义,故而在牢靠性优化设计分析中,根据下表方式挑选板厚,计算相应的组合计划。

1.3有限元优化结果分析

按照在不同组合计划下获得的数据分析来看,根据表1所取值IDE各种板厚组合计划均可以满足液压支架掩护梁结构强度牢靠性优化设计中“掩护梁最大受力不超过屈服极限水平”的要求。在此状态下,在液压支架分量取最小值时,板材厚度T1,T2,T3均取值为20.0mm,与之相对应的探测点1应力水平为398.9MPa,探测点2应力水平为413.7MPa,能够满足应力标准要求,对应的液压支架掩护梁质量水平为2992.29kg。

2基于疲劳寿命约束的强度牢靠性优化设计

因为在现行国家标准《煤矿用液压支架第一部分(通用技术条件)》中,已经针对液压支架疲劳强度试验办法与结果提出了严格要求,因此在液压支架试验中仅需要满足要求即可,无需过分追求较大的疲劳寿命水平。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在对液压支架强度牢靠性举行优化分析的过程中,不需要单独将液压支架疲劳寿命作为优化任务,将其满足循环寿命作为牢靠性优化中的约束条件之一。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对于液压支架掩护梁而言,基于疲劳寿命约束的强度牢靠性优化设计能够从如下角度举行分析

2.1设定负载水平

在现行国家标准《煤矿用液压支架第一部分(通用技术条件)》中,耐久性实验规范中要求实行内加载方式举行循环加载,加载压力交替设置为1.05*额定工作压力以及0.25*额定工作压力。加载周期根据规范标准,设定为20000次。

2.2有限元优化分析

有限元分析过程当中,结构材料为Q460,弹性模量取值为210000.0MPa,密度标准值为7.85kg/m3,泊松比取值为0.3,结构屈服强度取值为460.0MPa。按照结构优化分析数据表,可在满足所设定疲劳寿命(即加载周期20000次)的条件下,最优计划为板材厚度T1,T2,T3分离取值为20.0mm,20.0mm,以及25.0mm,与之相对应的探测点1寿命水平为3.2*104,探测点2寿命水平为2.6*104。

3牢靠性优化设计结果分析

按照以上分析数据,在终于确定牢靠性优化设计计划的过程中,能够首先考虑适当减小T1板材厚度,然后可对T2板材厚度举行调节,最后是对T3板材厚度的控制。按照有限元分析结果,在满足液压支架掩护梁疲劳寿命以及应力水平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可先选几组性能较好的数据作为优选计划,绽开进一步分析。备选数据计划如下表所示。

4结束语

对以上各个计划的牢靠性优化结果举行对照分析:其中,对于A计划而言,在该组合下,液压支架掩护梁质量减小比例最大,虽然疲劳寿命有一定程度上的下降,但仍然可以满足所设定疲劳寿命(即加载周期20000次)的基本要求,同时应力变化较小。对于B计划以及C计划而言,虽然疲劳寿命取值有一定程度上的提升趋势,但同时应力值也对应下降,液压支架掩护梁质量减小状态不抱负。对照A计划,D计划虽然可以使液压支架掩护梁的整体分量获得控制,但液压支架掩护梁的应力水平以及疲劳寿命改善效果均不抱负。E计划虽然可以增大疲劳寿命,但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