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拙壶”看紫砂艺术的光素之美和古拙之味_第1页
从“拙壶”看紫砂艺术的光素之美和古拙之味_第2页
从“拙壶”看紫砂艺术的光素之美和古拙之味_第3页
从“拙壶”看紫砂艺术的光素之美和古拙之味_第4页
从“拙壶”看紫砂艺术的光素之美和古拙之味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从“拙壶”看紫砂艺术的光素之美和古拙之味顾冰瑜

宜兴的紫砂艺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之中,把紫砂的传承和发扬当做了自己的容身立命之本和养家糊口的第一技能,一直到今天依旧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同时也更加具有时代气息,更大程度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精神世界。从整體上来看这件紫砂作品“拙壶〞,重点突出了其中的拙字,在器型的设计方面,没有壶钮的设计使得其中藏着更加具有历史韵味和人高雅韵的独特魅力,使得我们在把玩这件作品的时候感觉大巧不工、大象无形,不知道从何下手,而在精神的层次方面则是把拙的味道做足,没有丝毫多余的装饰和对比直接的处理,而是通过完美的弧线和优雅的线条来展示其中令人着迷的古拙之味。

关键词

紫砂壶;拙壶;光素之美;古拙之味

“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这是清代文人汪文柏在描述宜兴紫砂的诗句,其中的意思是说,人间的珠宝玉器有什么好宝贵的呢,还没有宜兴溪边的泥土值钱。尽管有一些夸诞的手法,但是也从侧面说明在清代的时候紫砂壶的地位,阳羡就是今天的宜兴,宜兴紫砂艺术之所以受到如此的青睐和重视,其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紫砂泥料的稀缺性和唯一性。宜兴地处XX省南部,太湖水域西岸,天目山余脉从南面穿越而过,在山地丘陵和水域交汇的地方蕴蓄着丰富的紫砂泥料,其中含有石英、云母、铁质等成分,在一千多度的高温烧制之下形成了独特的双气孔结构,用来冲泡茶叶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原有的滋味。宜兴的紫砂艺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之中,把紫砂的传承和发扬当做了自己的容身立命之本和养家糊口的第一技能,代代相传、薪火不息,一直到今天依旧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同时也更加具有时代气息,更大程度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精神世界。

1

紫砂“拙壶〞的光素之美

紫砂作品“拙壶〞(见图1)是一把十分典型的光素器,也是脱离了传统的紫砂艺术造型,采用了现代艺术的设计理念,把圆的形态很好地阐释出来,但是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古拙的味道,充满了历史的韵味感,把紫砂艺术的光素之美展示得淋漓尽致。此壶壶身圆润饱满,流畅的线条勾画出宛如扁石一般的形态,明针的工艺把如铜器一般的光泽流露出来,壶底置足,参考了古代青铜器的设计,十分具有历史的沧桑之感;壶嘴弯流,修长隽永,出水十分的爽利,自带弧度;与之遥相呼应的壶把则是圈卷自然,端握舒适;壶口短颈,和肩部的过渡自然流畅、浑然一体,没有丝毫的违和感;而壶盖的设计更是匠心独运,上面没有我们熟悉的壶钮,而是直接地压合壶口,严丝合缝,和壶身完美地融合起来,气韵卓然,令人眼前一亮。在设计和制作此壶的过程之中,我希望把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的“简约而不简单〞的理念阐释出来,通过以“圆〞为代表的器型,展示中国紫砂文化的传统技艺和质朴古拙的气质,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作品“拙壶〞,重点突出了其中的拙字,在器型的设计方面,没有壶钮的设计使得其中藏着更加具有历史韵味和人高雅韵的独特魅力,使得我们在把玩这件作品的时候感觉大巧不工、大象无形,不知道从何下手,而在精神层次方面则是把拙的味道做足,没有丝毫多余的装饰和对比直接的处理,而是通过完美的弧线和优雅的线条来展示其中令人着迷的古拙之味。

2

紫砂“拙壶〞的古拙之味

沉埋于地下的紫砂泥料,经过了亿万年的孕育之后,在紫砂艺人的手中幻化成为了一件件精妙绝伦的艺术品。紫砂在经过一千多度的高温烧制之后,具有了一种介于陶和瓷之间的特质。陶瓷艺术在我们国家渊源流长,彩陶文明为我们记录了祖先们的生活和狩猎情境,至今依旧栩栩如生,宜兴的陶瓷艺术也存在了七千多年,诞生了均陶、精陶、彩陶、青瓷和紫砂等等多样化的艺术形式,所以说,紫砂尽管只有短短的几百年历史,但是具有深厚的积淀,是踩在诸多陶瓷艺术的肩膀之上蓬勃发展而来的,历史悠久、古韵悠远,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所在。拙,则是一种很高的艺术境界,在我们常人的理解之中,拙有着笨拙、不灵光的意思,其实真正的高人往往有着大智若愚的境界,其创作的艺术形式也是不拘一格的,或宛如三岁孩童之作,其实背后是多年的修炼和艺术的修养,我们最为熟悉的就是新文人画的典型代表朱新建的作品,充满了一种稚拙之感,在随便灵动的涂抹之中,往往带给我们一种出其不意、茅塞顿开的感觉。这件紫砂艺术作品“拙壶〞就是在参悟艺术理念的基础之上,充分地利用了紫砂这种质朴古典的属性,来把我们希望表达的古拙之味不加修饰地凸显出来,希望从最简单的紫砂圆器入手,让我们在喝茶品茗之中能够感受到紫砂最为本质的特点,那就是“自然去雕饰,浑然自天成〞的光素之美和古拙之味。

3

赓续薪火,代代相传。回望紫砂走过的沧桑之路,我们更加钦佩宜兴紫砂艺人的执着、坚守和创新。无论是过去的为了生活而不得不坚持抟泥制陶,还是在今天为了寄托自己的情感而诗意的创作,都为紫砂艺术带来了新的生命和勃勃的活力,特别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于饮茶文化的重视,紫砂已经深入千家万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