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教学大纲_第1页
《人格心理学》教学大纲_第2页
《人格心理学》教学大纲_第3页
《人格心理学》教学大纲_第4页
《人格心理学》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格心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及代码:人格心理学

11021125课程学分与学时:4分/60学时(课堂讲授48学时,实验实践12学时)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适用专业:心理学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的学科专业必修课程,课程属性为理论课。该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人格”在不同时期、不同人格心理学家中的看法及发展情况,人格的相关理论,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人格障碍以及人格研究中的几个重要专题等;使学生了解人格心理问题与其他心理之间的关系,认识一个人的人格发展情况对其心理状况的影响程度;探讨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使学生掌握人格分析的基本方法,形成人格分析的意识,为学习咨询心理学和相关心理治疗类课程奠定较扎实的理论基础。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

什么是人格(4学时)一、对“人格”一词的争论1.关于“人格”的内涵2.什么是人格?二、人格的基本特性1.人格的整体性2.人格的稳定性3.人格的独特性4.人格的社会性三、人格心理学的任务与意义1.人格心理学的诞生2.什么是人格心理学3.人格心理学的任务四、人格的性别差异与年龄相关变化1.人格的性别差异2.人格的年龄相关变化五、人格与社会适应1.人格是否良好主要表现于社会适应的过程中,一个人的社会成就、社会地位、社会评价一方面与个人的能力直接相关,另一方面也与个人的人格直接相关。2.影响人际关系的规律六、正常与异常人格的由来1.早年的生活经验与应答方式可以形成习惯,特别经过有意的重复与强化使“习惯成自然”,形成人格。(但若过分重视这点则不妥)2.遗传因素影响个体的气质,基因对行为的影响并不只是在出生时更充分表现无遗,而是在一生的各个年龄阶段,分期分批表现出它的影响。不同生物性素质的个体倾向于形成不同的行为方式。3.早年不良的家庭人际关系经验对儿童形成病态心理与不良社会适应有决定性的影响。4.人格的发展是以利己开始的

第二章

人格的形成和发展(6学时)一、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格发展特点1.婴幼儿期的社会环境和人格发展特点2.儿童早期(学前儿童期)的社会环境和人格发展特点二、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社会环境因素1.父母抚养方式2.同伴的影响3.学校和老师的影响4.社会文化因素5.社会阶层因素6.生活事件和大众传媒等因素三、人格形成和发展的主要理论观点1.童年期的经历与人格发展2.危机解决与人格发展3.生活风格与人格发展4.基本焦虑与人格发展5.自我统一体的发展6.行为的强化与模仿7.自我实现与人格发展8.构念的形成与人格发展

课堂训练一(4学时)训练项目:案例分析训练目的:探讨人格形成。训练要求:1.学生根据呈现的视频案例,自主分析来访者人格形成的原因;2.自由讨论;3.教师点评。

第三章

人格特质理论(6学时)一、什么是特质1.特质的概念2.特质的特点3.特质的种类二、特质理论的产生1.特质理论产生的背景2.奥尔波特是一个真正的折衷理论家三、对人格的理解1.人格就是真实的人2.人格理论必须具备的内容四、机能自主性1.关于动机问题的阐述2.什么是机能自主性3.当动机变成统我的一部分时,动机就为本身而自行其事,而再也不是为着外在的鼓励或奖赏。这些动机就成为自我独立、自我维持。因为它们又成为人的一部分。五、统我及形成过程1.什么是统我2.统我的形成过程六、关于健康的成人人格1.自我广延的能力2.与他人热情交往的能力3.情绪上的安全感和自我认同感4.具有现实性的知觉5.具有自我客观化的表现6.有一致的人生哲学

第四章

人格认知理论(6学时)一、认知理论的产生背景和特点1.认知理论的产生背景2.凯利认知理论的特点二、人格认知理论的基本观点1.人是科学家2.什么是构念3.行动的三个周期(CPC)三、基本假设和十一条推论1.基本假设2.十一条推论或定理四、构念与精神病理现象1.对精神病理现象的解释2.凯利的心理治疗:固定角色疗法

第五章

人格生物学理论(4学时)一、生理机制1.气质类型理论2.唤醒理论3.感觉寻求理论二、遗传基础1.家族研究2.双生子研究3.收养研究4.模型拟合三、进化渊源1.情绪2.求偶3.攻击4.利他

第六章

利他行为(6学时)第一节

利他行为的概念一、什么是利他行为二、利他行为的分类三、研究取向第二节

利他行为的生物基础与文化影响一、利他行为的生物基础1.亲属选择2.群体选择3.进化和遗传二、利他行为的文化影响1.社会环境2.社会公德3.学习4.道德判断的发展第三节

利他行为的情境与认知因素一、利他行为的情境因素1.情境的模糊性2.责任的分散3.助人的代价4.环境的界定二、利他行为的认知因素1.他人需要帮助的推断2.助人合适性的推断3.值得性推断4.责任的自我归因5.自我意识与自我归因第四节

利他行为的情绪与人格因素一、利他行为的情绪因素1.移情2.爱心3.心境4.内疚二、利他行为的人格因素1.促进利他行为的人格特质2.利他人格

第七章

攻击(6学时)第一节

攻击的概念一、什么是攻击1.攻击的定义2.如何理解这个定义二、攻击的分类1.根据攻击是否违反社会准则,可以把攻击分为反社会攻击、亲社会攻击和被认可的攻击2.根据攻击方式的不同,可以把攻击分为言语攻击和动作攻击3.根据攻击时动机的不同,可以把攻击分为报复性攻击和工具性攻击4.根据攻击对象的不同,可以把攻击分为外罚性攻击和内罚性攻击三、研究方法1.观察法2.实验室实验3.现场研究法第二节

攻击的生物与心理社会因素一、攻击的生物因素1.社会生物学的观点2.遗传学的观点3.生理机制二、攻击的心理社会因素1.挫折-攻击假说2.社会学习与攻击3.影视的影响第三节

攻击的情境与人格因素一、攻击的情境因素1.高温2.拥挤3.责任分散4.服从权威5.暴力年代6.性唤起二、攻击的人格因素1.攻击性可能是一种特质2.与攻击有关的其他人格变量3.行为异常者第四节

预防和控制攻击一、提高生活品质二、惩罚攻击者三、矫正儿童的攻击行为四、唤起同理心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堂训练二(4学时)训练项目:案例分析训练目的:探讨攻击行为的产生。训练要求:1.学生根据呈现的视频案例,自主分析攻击行为产生的原因;2.自由讨论;3.教师点评。

第八章

人格障碍(6学时)一、什么是人格障碍1.人格障碍的内涵2.DSM—Ⅳ对人格障碍的明确限定3.人格障碍的一般临床特点二、人格障碍的流行学1.人格障碍的发病率2.人格障碍的患病率3.社会人口学变量与患病率之间的关系三、人格障碍的成因1.遗传因素2.病理生理因素3.后天生活环境和社会因素四、人格障碍的诊断1.人格障碍的具体诊断标准2.人格障碍与以下状态或疾病的鉴别诊断五、常见人格障碍类型1.偏执型人格障碍2.分裂型人格障碍3.反社会型人格障碍4.攻击型人格障碍5.表演型人格障碍6.强迫型人格障碍7.边缘型人格障碍8.回避型人格障碍9.依赖型人格障碍10.自恋型人格障碍

课堂训练三(4学时)训练项目:案例分析训练目的:探讨人格障碍的产生。训练要求:1.学生根据呈现的视频案例,自主分析人格障碍形成的原因;2.自由讨论;3.教师点评。

第九章

人格教育(4学时)第一节

人格教育的意义一、什么是人格教育1.人格教育的内涵2.人格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二、人格教育的意义1.人格教育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实际需要2.人格教育是我国社会发展与现代化的迫切需要3.人格教育是儿童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4.人格教育是儿童青少年品德教育的基础第二节

人格教育的目标一、确定人格教育目标的原则1.超前的社会适应性2.发展性3.可操作性4.协同性二、人格教育的总目标三、人格教育目标的层次1.从心理成分上分析,应包括认知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2.分不同年龄阶段的教育目标3.每一活动的具体目标四、人格教育的内容1.矫正与预防不良的心理与行为倾向,促进心理健康2.培养儿童青少年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人格3.开发智能,促进人格发展第三节

人格教育的基本原则一、个性化与社会化相协调二、全面渗透性三、认知教育与行为训练相结合四、早期教育五、自我、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教育第四节

人格教育的途径与方法一、人格教育的途径1.人格教育的专门途径2.人格教育的非专门途径二、人格教育的方法1.认知法2.操作法3.集体讨论法4.角色扮演法5.行为改变法第五节

人格教育的教学模式一、人格教育的教学模式及其研究的意义1.现代教学模式的类型(乔依斯、威尔)2.教学模式的要素3.人格教育的教学模式二、关于人格教育的主要教学模式1.开放教室的教学模式2.勒温的敏感性训练3.成就动机训练4.归因训练5.温斯坦的自我教育课程模式三、关于人格教育课程的主要特点1.以培养或训练人格品质为主要的教学目标。2.人格教育的课程教学必须规定教学的基本步骤或主要程序,而这样的教学步骤或程序一般都明确地以学习者的心理过程与人格发展的理论观点为基础。3.一般都强调学习者主体性的教学原则,强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4.一般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同时也要求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5.大多要求提供支持性的教学气氛与教学环境。6.一般都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活动,主张“做”中学。7.强调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多向反馈与互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编排。对教学内容的编排要充分考虑实用性原则,有利于学生利用这些知识和理论进行人格的分析,同时在课堂教学中,精讲人格的相关理论,如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的生物学理论和人格认知理论,而对于人格的其它理论,学生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教师辅导的方式弥补。2.

课堂讲授与案例分析、讨论法相结合。主要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联系生活中的一些个案,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不但培养学生人格分析的意识,而且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教学的意识。

3.多媒体演示教学。课程采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课程讲述过程中利用计算机、录像机、投影等设施,力求将大量的知识生动形象地传授给学生。四、课程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平时考试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考核办法。1.过程考核:占课程成绩占50%,具体为:平时表现占10%,含出勤情况、平时课堂表现等;平时书面作业两次,占20%,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和理论的理解、掌握情况;个案分析一次,占20%。2.期末考核:闭卷考试60分钟,占课程成绩的50%,五、其他1.作业及自主学习要求本课程布置作业(含个案分析作业)3次,主要是通过单元练习来进行。目的在于让学生充分掌握人格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并能初步运用。课外自主学习12学时,主要是要求学生拓展知识,阅读相关文献并在课堂上分享交流。其目的:一方面强化学生对课内讲授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是拓展课堂内容,提高学生学习人格心理学的兴趣。2.课程资源(1)建议教材《人格心理学导论》.郭永玉等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