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逐客书》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谏逐客书》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谏逐客书》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谏逐客书》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谏逐客书》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谏逐客书》教学设计【设计思想】《谏逐客书》的教学应紧扣新课标的“思辩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以文体特征作为切入口,结合文言知识,理清文脉,引导学生关注思辨性的说理,进而学习古人的劝谏艺术。【教材分析】本文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文体是“书”即“上书、奏章”,是秦王赢政十年(公元前237年)宰相李斯写的一篇奏章,也是先秦说理散文(议论文)名篇。文章以秦统一天下的高度立论,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驱逐客卿是错误的。然后列举了秦自穆公开始四代君王皆以客致强的历史,随即列举秦王所爱的色乐珠玉皆非秦地所产的事实作比,劝谏秦王不应该重物轻人。此文理足词胜,雄辩滔滔,打动了秦王嬴政,使秦王收回逐客的成名。文章反复使用正反论证、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大肆铺陈的手法,利害并举,雄辩有力,事理昭然。颇有战国策士的论辩之风。【学情分析】高一下学期的学生虽然通过初中及高一上学期阶段的文言文学习,已经有了相应的文言基础积累和一定的经验;但大部分学生对学习文言文仍存有排斥心理。本篇文言文篇幅较长,内容理解的难度相对大,因此在教学前,布置让学生课下阅读有关的历史事件。大胆尝试用讲故事的方式教学,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进行自主疏通与展示,教师进行引导答疑即可。在文本重难点分析上,则要善于设问,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深入文本,真正理解文本内涵。【课标要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中的学习任务群6“思辩性阅读与表达”明确指出:旨在引导学生学习思辩性阅读与表达,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认清事物的本质,辨别是非、善恶、美丑,提高理性思维水平。做到有理有据,以理服人。【教学目标】基础性目标:①了解作者以及写作背景。②反复朗读,掌握生僻字的音、形;重点的文言字词义和句式,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力。拓展性目标:结合把握的写作背景,抓住中心论点的提出方式,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挑战性目标:赏析李斯的这篇奏章的说理艺术,学习本文运用铺陈、排比、比喻等手法手法增强文章感染力的方法。【教学重难点】学习、巩固、夯实文言知识;把握文章的思路,学习本文开门见山立论,运用铺陈列举事实说理和语言特点。【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情境导入战国末年,秦国为了统一中国,光揽人才。韩国怕秦国出兵来攻,乘机派水利专家郑国到秦国去,建议秦国在泾阳县西北开凿渠道,引泾水东流入洛水,称郑国渠,想用它来阻碍秦国向韩国进军。事情被发觉后,秦宗室大臣宗室污蔑客卿都不可靠,提出逐客的主张,公元前237年,秦始皇下令逐客,李斯也在被逐之中,他因此写了这封《谏逐客书》。“秦王览毕,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教学目标了解作者以及写作背景。反复朗读,掌握生僻字的音、形,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力。三.导学过程问题组问题1:了解作者李斯其人以及文章的写作背景。学法指导:课前独自查阅资料,教师补充学生展示: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结果,指正补充问题2:疏通文意学法指导:小组合作,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初步理解文意。学生展示:教师评价:谏----劝谏、劝告;逐---驱逐;客----客卿,是当时对别国人在秦国做官者的称呼;书----同“疏”奏疏,是古代臣子向君子陈述政见的一种文体。本文是古代最优秀的一篇公文,也是一篇议论文。问题3:重要文言现象有哪些?分类整理。学法指导:整理在笔记本上学生展示:教师评价:师生总结文言现象一:通假字(1)昔缪公求士。“缪”通“穆”(2)遂散六国之从。“从”同“纵”(3)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内”,同“纳”(4)而陛下说之。“说”同“悦”(5)西蜀丹青不为采。“采”同“彩”二:词类活用(1)至今治强形容词,安定(2)西取由余于戎名作状,向西(3)西并巴蜀名作状,向西(4)使之西面事秦名作状,向西(5)使之西面事秦名作动,侍奉(6)蚕食诸侯名作状,像蚕一样(7)娱心意、说耳目者使动,使……娱乐(8)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使动,使……愉快(9)故能明其德使动,使……德明(10)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动,使……完成事业(11)强公室使动,使……强大三:重点字词的含义(1)窃以为过矣私下(2)窃以为过矣过错(3)移风易俗改变(4)举地千里占领(5)拔三川之地攻取(6)包九夷吞并(7)制鄢、郢控制(8)遂散六国之从瓦解(9)功施到今延续(10)杜私门贵族豪门(11)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假设(12)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拒绝(13)今陛下致昆山之玉获得(14)服太阿之剑佩戴(15)树灵鼍鼓陈设(16)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取用(17)退弹筝而取韶虞摒弃(18)非秦者去离开(19)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方法(20)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排斥(21)故能成其大形成(22)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借给(23)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赠送(24)今逐客以资敌国来,表目的(25)不可得也实现四:特殊句式①东得百里奚于宛状语后置,东于宛得百里奚②遂霸西戎省略句“于”“遂霸于西戎”③国以富强省略句“之”“国以之富强”④百姓乐用被动句,乐于被用⑤东据成皋之险定语后置,“险之成皋”⑥江南金锡不为用被动句,“不被用”⑦西取由余于戎定语后置,“西于戎取由余”……课堂小结司马迁对李斯的评价太史公曰: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斯知《六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适立庶。诸侯已畔,斯乃欲谏争,不亦末乎!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不然,斯之功且与周、召列矣。五.板书设计:一、通假字谏逐客书二、词类活用三、重点字词四、特殊句式六、达标检测一、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2)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答案:(1)增强巩固王室的权力,堵塞权贵垄断政治的局面,逐步侵吞诸侯,使秦国成就帝业。(2)泰山不拒绝土壤,方能成为巍巍大山;河海不遗弃溪流,方能成为深水;称王的人不抛弃民众,才能表现出他的德行。二、拓展提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客,指外来的人,与“主”相对。也指外出或寄居、旅居他乡的人。文中指在秦国做官的其他诸侯国的人。B.本文中“六国”指与秦国并称的包括郑国、卫国等六个诸侯国,而苏洵《六国论》中的“六国”指齐国、燕国、赵国、韩国、魏国、楚国等六个诸侯国。C.“丹青”中丹、青本是两种可作颜料的矿物,因为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和青色两种颜色,丹青成为绘画艺术的代称,后也可指代史册、史籍。D.黔首,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谓。当时平民用黑巾裹头,称为“黔首”,后来成了平民的代称。汉贾谊《过秦论》:“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答案:B(本文中“六国”不包括郑、卫)七.课后作业:完成《课时练》中文言字词的练习。八.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情境导入上节课我们疏通了文意,归纳整理了重点文言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赏析李斯的劝谏艺术。二.教学目标1、结合把握的写作背景,抓住中心论点的提出方式,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2、赏析李斯的这篇奏章的说理艺术,学习本文运用铺陈、排比、比喻等手法增强文章感染力的方法。三.导学过程问题组问题1:找出中心论点,结合具体内容,试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学法指导:小组合作讨论,教师调拨。学生展示:教师评价: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引论部分三段:进行分析论证。本论部分第二段:运用事例分析论证。(摆事实)第三段:运用理论分析论证。(讲道理)第四段:收束文章,照应全文。结论部分(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逐客”为过,观点,却并不急于继续批驳,而是充分陈述客卿之功,这样既避免了过分针锋相对,有给秦王一个正面的良好印象,为下午批驳错误意见做好了铺垫。第二段分为四个层次,前三层分别从珠宝、美女、音乐几个方面说明秦王“取物”的标准,第四层把“取人”与“取物”相比较,揭示秦王“逐客”的错误本质。第三段承接第二段最后一层,从正反两方面批驳“逐客”的错误。回扣第一段。第四段归结全文,进一步论证“逐客”危及国家安全。作为文章的结尾,包举全文,宏阔有力,掷地有声。)问题2:、,结合全文分析文章用到了那些论证方法?学法指导:学生从原文中依次分析归纳论证方法,教师点拨。学生展示:教师评价:1、举史实例论证第一段举了四个史实,历数秦国先君启用的客卿对秦的贡献;最后用秦的发展事实证明客卿有功。穆公求士——广纳人才——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变法治国——民盛国强惠王用张仪——四面扩张——以横破纵昭王得范雎——打击豪门——强化集权2、类比论证用重物与轻人作类比,指出对“人”“不问可否,不论曲直”“为客者”全在驱逐之列。如此“重物”“轻人”,“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指出秦王”逐客“的本质错误是放弃了对人才的重视,危害的是秦的统一大业。言虽简,意甚明撼人心。比喻论证比喻论证在文中比较典型,如用秦王取物的态度为喻,来说明秦王对取人应该抱有的态度和不可取的态度。”夫击瓮扣缶,弹筝......适覌而已也。”这形象地说明了秦王想得意于天下,在任人方面也应该弃退秦国那些平庸之辈,而取用异国的贤能之才。用“太山不让土壤......故能就其深”为喻来说明“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得”的道理。用“籍寇兵而赍盗粮”为喻来说明逐客是“资敌国”“业诸侯”“益仇”的愚蠢行为,既形象生动又具有说服力。这些比喻论证,形象生动,说理深刻,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问题3:鲁迅在《汉文学史纲》中对李斯的《谏逐客书》曾这样评价:“法家大坻少文采,惟李斯奏议,尚有华词。”请同学们分析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学法指导:提示学生注要从修辞角度赏析,教师补充。学生展示:教师评价:本文在语言上的最大特点,是铺陈手法的运用和排比句、对偶句的大量使用。如第二、三段都铺陈、排比了大量事实,读之令人有应接不暇的感觉。这不仅使文章论据充实,而且使人感到理直气壮,大大加强了文章的气势。所为铺陈,就是用大量的典型的事实说话,使论据充实,文气饱满,说服力强。问题4:秦王读完《谏逐客书》以后,废除了逐客令,你怎么看待他的这个决定?请结合文本和现实,谈一谈你的感悟和思考。学法指导:鼓励学生历史现实相结合,大胆发言。学生展示:教师评价:①秦王的决定,展现了他作为君王的胸怀、眼光和度量。“过则勿惮改”,秦王用自己的选择告诉我们,成就大事,需要有虚心接受正确意见,不断改正进步的胸怀。②开放包容才能互利共赢,秦王接受了李斯的意见,接纳了客卿,客卿也为秦国一统天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实现了君臣共赢。当今社会也是如此,我们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吸收优秀的外来事物,推动实现共同进步与发展。课堂小结本文首先以秦国历史上四位君主因用客卿而成帝业的事实,说明客卿的重要;然后举出大量事实,说明重物轻人绝非一代英主所应为;最后又从理论上阐明纳客与逐客的厉害关系,指出逐客必将造成秦国的危亡。文章劝谏角度巧妙,站位高远,其中体现的广纳人才、任人唯贤等政治主张至今仍有现实意义。板书设计谏逐客书李斯谏书观点:逐客为过史实论证:客卿有功类比论证:重物轻人归纳论证:逐客利害总结分析,逐客亡国达标检测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谏逐客书》(节选)李斯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18.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之B.而C.则D.也19.对第①段划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强调君主只看重“色乐朱玉”会有损德行。B.对比凸显秦王骄奢淫逸、不重民生的危害。C.说明秦王对待物产与人才不同的政治主张。D.突出用物与用人的差异,暗讽其策略错误。20.奏疏一类的文体特别强调文章的立足点、针对性和语言技巧,联系第①段,在下面横线上填写适当的内容。作者站在____________的高度,发表对政令的意见;主要运用了______的论证手法,论述秦王驱逐客卿的荒谬,语言_____________,富有感染力。

答案:18.C19.D20.

争霸天下(或跨海内、制诸侯)

对比

铺张扬厉(或气势酣畅)

【解析】【分析】18.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带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是否通顺。本题中,作者列举秦王的爱好,诸如昆山之玉,随和之宝,明月之珠,以及所佩太阿剑,所乘之纤离之马等等,都是来自诸侯各国。“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但是在“取人”方面,却“不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