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导论详细_第1页
中药学导论详细_第2页
中药学导论详细_第3页
中药学导论详细_第4页
中药学导论详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药学导论1、中药学中药和中药学概念。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应用的药物,也是人们对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中药学:是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品种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最有代表性的著作。《神农本草经》、梁代·陶弘景所辑 《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宋代唐慎微《经史类备急本草》、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何谓道地药材?试举例。所谓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是优质纯真药材的专用名词。是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四川——黄连(川黄连)、广东——陈皮(广陈皮)、东北——人参(吉林参)、云南——茯苓(云茯苓)、河南——山药(怀山药)、山东——阿胶(东阿胶)中药采集季节的原则。在药用部分中有效成分含量最高的时候采集。一般是在药用部分生长最旺盛的时候。中药炮制的目的。1、降低或消除毒副作用2、增强疗效3、改变药物性能或功效4、改变药物性状,便于贮存制剂5、纯净药材,保证药材品质和用量准确6、矫味、矫臭,便于服用中药的作用。治疗作用:药物治病防病的基本作用副作用:在常用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需要无关的不适反应。不良反应:用药后引起的机体损害性反应。与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有关,也与人的体质因素有关。什么是四气五味?四气:药物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又称“四性”。五味:辛、甘、酸、苦、咸五种药味。实际还有淡、涩两种,习惯上淡附于甘,涩附于酸,故称“五味”。中药配伍的目的配伍:根据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按一定的法则把两味或两味以上的药物配合同用。目的:增效,减毒何谓中药的“七情”及概念。药物的“七情”:单味药的应用和药与药之间的(六种)配伍关系。“单行”—单味药的应用。如独参汤、清金散等。药与药之间的配伍关系有六种:相须(相似增强)、相使(主辅增强)、相畏(毒副被消除)相杀(消除毒副)、相恶(降低药效)、相反(毒性增强)。2、中药药剂学中药药剂学的概念是什么?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药物: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的物质的总称。药品:由原料药加工制成的可直接用于病人的成品。剂型: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称为药物剂型。中成药:“中药成药”简称。指以中药饮片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法定处方和制法大批量生产,具特有名称,并标明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和规格,实行批准文号管理的药品。包括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新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中药药剂学理论体系的特点:①.中药药剂的处方组成必须符合中医理论②.中药制剂的工艺过程必须首先考虑君成药的提取效率,以确保原方的特有疗效③.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制定,除要求符合制剂通则检查外,通常选定君成药中有效成分和指标性成分作为制剂的含量控制标准,还可以探索制剂的指纹图谱④.中药药剂的药效学研究,在运用现代药理学及模型的同时,应尽可能建立符合中医学辩证要求的动物模型⑤.中药制剂的动力学研究不仅可借鉴于现代药剂学中药物动力学的研究方法,而且应该发展符合中医药传统理论和中药复方配伍特点的新的研究方法⑥.中药制剂的临床应用必须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辩证用药,方可发挥应有的疗效请列出药物剂型的分类并各举一具体剂型的例子。①.按物态分类气(气雾剂、吸入剂)液(汤、酒、注射剂)固体(丸剂、片剂、散剂、胶囊剂)②.按制备方法分类按剂型的制备方法,将主要工序采用相同方法的剂型归为一类。浸出制剂:以浸出方法制备的汤剂、酒剂、酊剂、流浸膏、浸膏剂;无菌制剂:注射剂、滴眼剂等,无菌操作法制备的。③.按给药途径和方法分类经胃肠道给药剂型:汤剂、合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包括经直肠给药的栓剂等不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A.注射给药:皮下、皮内、静脉、肌肉、穴位等途径;B.皮肤给药:膏剂、糊剂、搽剂;洗剂、离子透入剂;C.粘膜给药:眼、口腔、鼻腔、舌下、阴道、直肠D.呼吸道给药:气雾剂、吸入剂。④.按分散系统分类液体分散体系:真溶液型:露剂、水剂、溶液剂胶体溶液型:胶浆剂、涂膜剂(胃酶合剂C.乳浊液型:乳剂(鱼肝油乳)D,混悬液型:合剂、洗剂(炉甘石洗剂)气体分散体剂系:气雾剂固体分散体剂系:散剂、冲剂、片剂、丸剂半固体(软膏、糊剂、栓剂)试简述中药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①根据防治疾病需要选择A.据不同病情病因选择剂型(急症、慢性病)B.根据不同病变部位选择剂型(皮肤、局部)C.还有根据治疗的特殊需要,制成的缓释制剂,靶向制剂,控释制剂。②.根据药物的性质选择剂型:药物性质不同,剂型不同(药物的溶解性、味如:难溶性、挥发油、苦不易口服液体剂型根据药物稳定性选择剂型(化学稳定性如:青霉素、红霉素降低药物毒副作用和刺激性的(毒性、刺激性如:胃肠刺激(注射、皮肤)毒性大(靶向)③.根据生物药剂学和药动学特征选择④.根据生产条件和五方便的要求选择厂家设备条件五方便:服用、携带、生产、运输、贮藏方便。何谓药典,其性质与特点为何?①.法典,由国家组织编写,政府颁布,具有法律约束力。②.收载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质量稳定的常用药物和制剂。③.管理的依据。④.药典可以反映一个国家药品生产、医药卫生和科技水平,体现出医疗卫生工作的特点和服务方向。⑤.药典每隔5年修订一次,现行药典为2010年版。GAP、GLP、GCP、GMP、GSP,请给出中英文全称及其应用范围。GAP(GoodAgriculturalPractice):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LP(GoodLaboratoryPractice):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CP(GoodClinicalPractice):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MP(goodmanufaturingpractice):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SP(GoodSupplyPractice):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3、中药鉴定学中药、中药材、饮片、中成药、中草药、草药和道地药材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厂生产中药成方制剂(中成药),如桔梗,或制药工业提取有效化学成分的原料,如红豆杉树皮,长春花全草等。中药饮片:中药材经过静制、切制、炮炙,制成符合临床医疗需要的加工品。中药材及其饮片在临床上绝大多数以复方和中成药的形式应用;70%以上中药材用于中成药生产。中成药:以中药材或饮片为原料,根据临床处方要求,采用相应的制备工艺和加工方法,制备成各种适于应用的剂型(如丸剂、片剂、胶囊剂等等)。中草药:中药和较广泛使用的草药的总称。(如鹅不食草)。草药:常为非中医业者普通使用的动植物药,常为民间区域性使用的具有一定治病功效的植物或其部位,许多本草上已有记载。如臭牡丹。道地药材:特指来源于特定产区的货真质优的生药。如石牌藿香,阳春砂仁。《中药鉴定学》的任务是什么?(一)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二)制订规范化的质量标准(三)继承、弘扬祖国医药学遗产(四)中药资源的合理和可持续性开发利用与有效保护中药质量问题的主要形成原因有哪些?如何保证?保证:有必要对中药种植实施规模化,整个生产环节进行规范化,使产品质量标准化。中药真伪优劣评价的方法有哪些?原植(动)物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法理化鉴定DNA分子标记鉴定4、中药炮制学中药炮制与中药炮制学的含义?中药炮制学的基本任务?中药炮制: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中药炮制学: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中药炮制学的基本任务:A.探讨炮制原理B.改进炮制工艺C.制订饮片质量标准中药炮制发展的四个时期?各个时期的著作及其特点春秋战国至宋代——中药炮制技术的起始和形成时期。《五十二病方》、《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雷公炮炙论》(历史上的第一部炮制专著)、《新修本草》、《证类本草》金、元、明时期——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本草纲目》、《炮炙大法》(第二部)清代——炮制品种和技术的扩大应用时期。《修事指南》、《本草纲目拾遗》现代——炮制振兴、发展时期《中药炮制经验集成》、《历代中药炮制资料辑要》、《历代中药炮制法汇典》中药炮制的目的?利于贮藏及保存药效C.增强药物疗效D.改变或缓和药性,适应临床需要E.F.利于调剂、制剂矫臭矫味,便于服用除去杂质和非药用部位,提高净度五、中药生物技术中药生物技术、生物转化的定义。产业化要求的一门科学技术门科学技术。所产生的酶对外源化合物进行酶催化反应。中药生物技术与中药现代化有什么关系?①中医药基础研究将更加借助于生命科学技术手段②生物技术将使原始的中药农业步入现代经2.生物技术将使原始的中药农业步入现代经济农业产业的轨道。③细胞和酶工程技术将使名贵濒危中药材及其活性成分的生产实现产业化④生物技术将贯穿到中药新药研制的全过程生物技术在中药材研究和生产中有何应用?植物基因工程:获得具有抗性的植物,改良次生代谢,保证药材产量植物细胞工程:突变体、多倍体的诱导,获得新品种发酵技术:酶制剂发酵、生物转化发酵、生物工程细胞发酵(红豆杉细胞发酵生产紫杉醇)植物微繁殖与脱毒技术:组织培养脱毒苗生物转化技术:手性化合物的拆分与合成、食品添加剂的合成(香草醛)酶工程:提取有效成分、关键酶表达催化次生代谢六、药用植物学生物多样性有几个层次?分别有何含义?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3个层次的意义。遗传多样性:又称基因多样性。广义指地球上所有生物 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狭义指内个体之间或一个群体内不同个体的遗传变异的总和。物种多样性:是指一定地区内物种的变化,用一定空间范围内物种数量的分布频率来衡量。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 过程的多样化以及生态系统内的生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化。植物分为哪几个类群?低等植物。请比较以下几对概念: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孢子植物 和种子植物,维管植物和无维管物。孢子植物:如藻类、菌类、地衣、苔藓植物都用孢子进行繁殖,所以叫做孢子植物。由于它们不开花、不结果,故又称为隐花植物。种子植物:种子植物开花结果,用种子繁殖,所以叫种子植物或显花植物,其中被子植物又叫显花植物。低等植物:藻类、菌类、地衣合称为低等植物 。低等植物在形态上无根、茎、叶的分化。殖器官是单细胞,合子发育时离开母体,不形成胚,故又称无胚植物高等植物: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合称为高等植物植物构造上有组织分化,生殖器官是多细胞,合子在母体化,故又称有胚植物。维管植物和无维管植物:从蕨类植物起,到种子植物都有维管系统,而其它植物全无。故植物界又可分成维管植物和无维管植物两大类。七、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化学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化学的性质、任务和研究内容?性质:天然药物化学就是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学科。任务:1)探明天然药物中作为药效物质基础的化学成分。2 )研究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类型、理化性质。3)研究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鉴定方法。)新药研制。)阐明天然药物中主要有效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内容:1)各种天然药物化学成分和活性成分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方法及结构鉴2)化,以了解和掌握提高中草药品质的变化规律,为规范化种植(GAP))研究中草药在加工炮制和贮藏过程中的成分变化,为保证中草药疗效以及中草药及其制剂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成高效、低毒、安全的新的衍生物。简述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化学与中药学/药学的关系?中药系开出的是中药化学,西药学专业开出的是天然药物化学。严格来讲中药化学和天然药物化学是有区别的,但由于中药研究的滞后,中药化学的内容基本模仿天然药中药化学本应按中医理论来指导研究,来寻找其活性成分,毕竟西医的概念和中医不同,按目前中药化学研究的方法事实上不能表达中医使用中药的特色。所以中药化学研究的内容长期来不能为中医所接受,而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基本上遵循了西医的研究思路。次生代谢和次生代谢产物。次生代谢产物是由次生代谢产生的一类细胞生命活动或植物生长发育正常运行的非必需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其产生和分布通常有种属、器官、组织以及生长发育时期的特异性。8、中药分析学简述《中国药典》的组成。常用的中药分析技术有哪些?分析技术有薄层色谱法、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分光光度法。常用的中药制剂分析的鉴别方法有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三种方法。定性与定量,定性是对物质的性质进行确定,如性状、鉴别、溶解性、等,定量就是确定物质的某一组分或性质的准确值,如密度、pH、装量、溶出度、含量等。也可以分为理化分析(性状、鉴别、溶解性、密度、装量)和仪器分析(如IR、HPLC、GC、GC-MS、UV、LC-MS等)。中药分析的基本程序是什么?一、取样二、供试品的制备三、鉴别四、检查五、含量测定六、原始记录和检验报告9、中药药理学中药药理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及任务。中药药理学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和作用机制的学科。中药药理学研究内容:1)中药药效学:研究中药对机体以及病原体的作用、作用机制和物质基础2)中药药动学:研究机体对中药的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