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易错题专题训练: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的影响_第1页
高考一轮复习易错题专题训练: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的影响_第2页
高考一轮复习易错题专题训练: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的影响_第3页
高考一轮复习易错题专题训练: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的影响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44/44/4高考一轮复习易错题专题训练: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的影响一、单项选择题港珠澳大桥全长近50千米,将按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中间段的海底隧道两端各建一个人工岛。读图完成1~2题。1.港珠澳大桥中部有近7公里是海底隧道,主要是为了〔

A.缩短通行距离和时间

B.保持珠江主航道的通航能力

C.节约建设本钱,降低难度

D.方便旅客欣赏水下风景

2.海底隧道两端人工岛的主要功能是(

)

A.方便游人观景

B.方便旅客休息

C.抵御地震台风

D.利于桥隧转换1.B【解题思路】此题主要考查海底隧道建设的功能。港珠澳大桥中部海底隧道建设在珠江的主航道处,主要是为了不影响珠江主航道的正常通航。海底隧道建设没有缩短通行距离和时间;海底隧道建设本钱高、难度大,海底隧道不透明,不能欣赏水下风景,故B项正确。【易错分析】此题易错选A或C选项,原因是考生可能会认为建设海底隧道可以缩短通行距离和时间,节约建设本钱,降低难度。2.D【解题思路】此题主要考查海底隧道人工岛的功能。隧道两侧的人工岛主要功能是为桥梁和隧道转换提供场所。该大桥全长近50千米,建设为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通过时间短,旅客不需休息,整个大桥建设均需考虑抵御地震和台风,但这不是人工岛的主要功能。故D项正确。【易错分析】此题易错选B选项,原因是考生认为人工岛可供汽车停靠,方便旅客休息。以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为适应开展需要,该区域正在增修铁路新线。读图答复3~5题。3.在建铁路线路选择,最主要为了A.保护铁路沿线植被B.减轻洪水对铁路破坏C.提高区域客运运能D.降低铁路修建工程量4.乙、丙两站间铁路沿线河谷地带自然植被稀疏,主要是因为A.光照缺乏B.水源短缺C.土壤贫瘠D.下沉气流5.在建铁路线路选择,最主要为了A.保护铁路沿线植被B.减轻洪水对铁路破坏C.提高区域客运运能D.降低铁路修建工程量3.C【解题思路】此题主要考查交通运输建设线路选择。图中在建铁路线路经过了假设干个城市,可以方便出行,说明主要目的是提高区域客运运能;在建铁路线路会破坏沿途的植被;该区域位于河流的上游,洪水主要发生在河流的中下游地区;在建铁路经过的区域地势起伏较大,需要修建隧道和建筑桥梁,增加了铁路修建的工程量。4.D【解题思路】此题主要考查区域地理特征。从图中的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我国西南山区。河谷地区位于我国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导致植被生长状况不佳,因此河谷地带植被稀疏;降水少且纬度较低,光照充足;位于河流沿岸,水源充足;河流沿岸,泥沙沉积可以形成肥沃的土壤。5.C【解题思路】此题主要考查交通运输建设目的。由图可知,在建铁路与现有铁路并列,同时经过城市,主要是为了提高区域客运运能。【易错分析】此题易错选B选项,原因是考生认为在建铁路线路选择在地势较高的地区,减轻洪水对铁路破坏。2019年4月滇西龙江特大桥建成通车。龙江特大桥全长2470.58m,主跨1196m,99%的材料和施工技术是国内团队自主创新,为亚洲最大的钢筋梁悬索桥。龙江大桥建成,一头连着巍峨高黎贡山,一头连着极边腾冲,一带一路,直通国外。据此完成6~7题。6.5-10月所在区域多云雾,站在山上向对岸远远望去,整座桥云雾飘渺中煞是壮观。其云雾水汽主要来自〔〕A.太平洋B.印度洋C.大西洋D.北冰洋7.桥梁设计建造与建材选用时应考虑的最大难题是A.高原冻土的防范

B.强烈地震的防御C.河谷洪水的防御

D.水土流失的防治6.B【解题思路】此题主要考查水汽来源。由题意可知,该地区位于云南,南部邻近印度洋,因此该地主要的水汽来自印度洋。7.B【解题思路】此题主要考查交通运输建设。我国滇西地区地壳运动活泼,多地震,桥梁设计建造与建材选用时应考虑的最大难题是强烈地震的防御,故B项正确。【易错分析】此题易错选B选项,原因是考生受思维定势影响,认为桥梁设计应考虑河谷洪水的威胁。麦麦高铁是我国海外首条设计时速到达360km/h的海外高铁,也是沙特阿拉伯第一条双线电气化高速铁路,工程主要包括:铁路桥11座,野生骆驼通道2座,地下通道3座,涵洞135座,全长450千米。以下图为麦麦高铁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8.以下有关麦麦高铁工程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地形对该工程建设影响较小B.技术是制约该工程建设的主要因素C.该工程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D.该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加大石油输出9.沿麦麦高铁一线可见A.大片茂密林地B.河网密布C.冰雪高原D.沙地广布8.C【解题思路】此题主要考查交通运输建设。由题干可知,麦麦高铁工程设计了铁路桥、野生骆驼通道、地下通道、涵洞,由此可以看出该工程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该工程经过沙漠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地形对该工程建设影响较大,自然条件是制约该工程建设的主要因素。该线路将有效缓解沙特两圣城间的交通压力,并大幅缩短出行时间,石油输出主要是管道运输,故C项正确。【易错分析】此题易错选B选项,原因是考生认为麦麦高铁经过沙漠地区,并且设计了铁路桥、野生骆驼通道、地下通道、涵洞,技术要求较高,技术是制约该工程建设的主要因素。9.D【解题思路】此题主要考查区域地理特征。麦麦高铁沿线是热带沙漠气候,可以看到沙地广布。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通过多年冻土区约552km,对多年冻土区路基的防护成为青藏铁路建设施工的重点,片石通风路基是冻土区常用的路基防护措施。〔注:片石通风路基是一种控制热量传输过程的工程措施,它通过改变路基的外表形状和热传输机理来调整路基的温度状态,到达保护多年冻土的目的。〕以下图示意青藏铁路片石通风路基横断面。据此完成10~11题。10.片石通风路基散热效果最显著的季节是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11.专家建议青藏铁路东西走向路段路基两侧增加片石护坡层,且南坡厚度要大于北坡,其目的是A.进一步降低路基的温度

B.保持路基两侧降温一致C.降低南坡风力侵蚀强度

D.增加北坡路基散热效率10.D【解题思路】此题主要考查交通运输建设。青藏高原海拔高,冬季气温较低,路堤外空气温度低于路堤内空气温度,密度大的堤外空气在不断冷却堤体坡面的同时,因密度差的原因,堤外冷空气也不断置换和对流冷却堤内空隙中比重较轻的热空气,这时传导换热与对流换热方向一致,片石通风路基散热效果最显著。夏季时,太阳辐射加热路堤坡面温度,堤外空气温度高于堤内空气温度,在路堤坡面形成热幕,堤外空气小于堤内空气密度,这样抑制堤外热空气与堤内冷空气对流换热。故D项正确。【易错分析】此题易错选B选项,原因是考生没有考虑热量交换,而是认为夏季冻土融化,片石通风孔隙增大,有利于空气对流。11.B【解题思路】此题主要考查交通运输建设。青藏铁路东西走向路段南坡为向阳坡,气温相对较高,冰雪融化量较大,为保持路基两侧降温一致,南坡片石厚度要大于北坡。故B项正确。【易错分析】此题易错选A或D选项,原因是考生认为片石通风路基可以控制热量传输过程。增加片石护坡层可以降低路基的温度或者增加北坡路基散热效率。以下图中的铁路该路段曾屡次发生因大风致列车脱轨、倾覆及设备损毁的现象。读图完成12~13题。12.以下关于图示地区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A.图示地区导致列车脱轨等现象的主要风向为东南风B.相比拟,图中受大风危害最重的路段在车站2附近C.车站2、车站3受大风危害的差异主要是车站所在地地形类型不同导致的D.本地的四个车站中,相比拟而言,车站2上下车的换乘客流量最大13.该段铁路并没沿虚线的走向而是选择了实线修建,主要是因为A.虚线线路风灾危害更大 B.实线线路修建本钱更低C.实线线路洪涝灾害更少 D.虚线线路占用耕地更多12.B【解题思路】此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由图可知,该地的盛行风向为西北风,车站2位于峡谷处,受狭管效应影响,风力较大,危害最严重。图示区域的盛行风向为西北风,造成列车脱轨的主要风向是西北风。车站2是由于地处峡谷,风力较大,车站3受北面山脉阻挡,风力较小。车站1和车站3离城市较近,上下车的换乘客流量较大,车站2离城市较远,换乘客流量较小,故B项正确。【易错分析】此题易错选C选项,原因是考生认为车站2位于峡谷处,风力较大,车站3受北面山脉阻挡,风力较小。它们受大风危害的差异主要是车站所在地地形类型不同导致的。13.B【解题思路】此题主要考查交通运输建设。山区的交通线一般沿着等高线修建,图中实线线路正好沿着等高线修建,建设本钱较低,故B项正确。【易错分析】此题易错选D选项,原因是考生认为虚线线路海拔在200-500米,地势较平坦,占用耕地更多。二、综合题14.根据以下材料,完成问题。郑渝(郑州至重庆)铁路是中国高速铁路网规划中的重要线路,初步规划有①线、②线两种方案。以下图为郑渝高速铁路规划示意图。(1)从城市化角度指出高速铁路建成后对甲城开展的作用,并分析原因。(2)对规划中的①②两线方案,你认为哪一方案更合理,请简述理由。【答案】(1)作用:促进城市规模扩大,提高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有利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原因:高速铁路建成后,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人流、物流,加强区域间的联系,扩大经济腹地;推进工业化进程;加快第三产业开展;促进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2)①线方案。理由:与②线相比,①线所经地区地势较平坦,施工难度较小,投资较少(建设本钱较低);①线所经的城市较多,人口较密集,经济效益较高。或②线方案。理由:与①线相比,②线线路较短,运营效率较高;②线所经的城市较少,人口较稀疏,占用耕地较少,征地费用较低。【解题思路】〔1〕此题主要考查高速铁路的开展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影响,高速铁路的开展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影响有:加强区域间联系,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开展,促进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第三产业开展,等等。此题要从城市化的角度来分析其作用。〔2〕此题主要考查交通运输线路选择,答复①②两线皆可,简述理由须充分。【易错分析】第〔1〕题易错的原因是考生答复不准确、不全面。第〔2〕题易错的原因是考生答题不充分,甚至出现自相矛盾。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以下要求贵州省境内群山起伏、沟壑纵横,山阻水隔的封闭环境,使其资源开发利用率低,经济长期落后。近年来,贵州省实施“县县通高速〞方案,至2019年底,成为我国西部第一个“县县通高速〞的省份,为其冲出“经济洼地〞、总攻“绝对贫困〞提供了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以下图示意贵州省高速公路分布。〔1〕描述贵州省高速公路的布局特点。〔2〕分析贵州省高速公路每千米造价远高于平原地区的原因。〔3〕简述高速公路建设对贵州省冲出“经济洼地〞、总攻“绝对贫困〞的积极作用。【答案】〔1〕线路分布比拟均衡;交织形成网络;以贵阳为中心,构成方格放射式格局。〔2〕山地多,平地少,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形地质构造复杂;河网密布,多地下暗河;线路勘察困难,桥梁洞涵里程长;施工难度大、工期长、投资大,因此造价远高于平原地区。〔3〕高速公路建设能够促进沿线地区资源开发和物资输出,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有利于贵州快速融入周边经济圈〔带〕,加强与其他地区的经济交往和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扩大市场,加速商贸旅游业等产业开展;利于引进人才,开展教育与科技,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脱贫扶贫的步伐,走向小康社会。【解题思路】〔1〕此题主要考查交通运输布局特点。根据贵州省高速公路分布图可以看出,贵州省高速公路线路分布比拟均衡,形成网络状;并且以贵阳为中心呈方格放射式布局。〔2〕此题主要考查交通运输建设本钱,贵州省高速公路造价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