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储能电站监控系统技术规范》_第1页
《电化学储能电站监控系统技术规范》_第2页
《电化学储能电站监控系统技术规范》_第3页
《电化学储能电站监控系统技术规范》_第4页
《电化学储能电站监控系统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27.180

CCSF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XXXX

电化学储能电站监控系统技术规范

Specificationofmonitoringandcontrolsystemforelectrochemicalenergystorage

station

(征求意见稿)

20XX--发布20XX--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XXX—20XX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电力储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50)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II

GB/TXXXXX—XXXX

电化学储能电站监控系统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电化学储能电站监控系统正常工作条件、系统结构、系统功能、系统性能、检测试验、

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电化学储能电站监控系统的设计、制造、安装、验收、运行、维护、检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含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T4798.2环境条件分类环境参数组分类及其严酷程度分级第2部分:运输和装卸

GB/T13384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19582.1基于Modbus协议的工业自动化网络规范第1部分:Modbus应用协议

GB/T19582.2基于Modbus协议的工业自动化网络规范第2部分:Modbus协议在串行链路上的

实现指南

GB/T19582.3基于Modbus协议的工业自动化网络规范第3部分:Modbus协议在TCP/IP上的实

现指南

GB/T2223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36572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防护导则

DL/T634.5104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4部分:传输规约采用标准传输协议集的IEC60870-5-1

01网络访问

DL/T667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103篇: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接口配套标准

DL/T698.41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4-1部分:通信协议一主站与电能信息采集终端通信

DL/T719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102篇:电力系统电能累计量传输配套标准

DL/T860.6电力企业自动化通信网络和系统第6部分:与智能电子设备有关的变电站内通信配

置描述语言

DL/T860.73变电站自动化通信网络和系统第7-3部分:基本通信结构公用数据类

DL/T860.74变电站自动化通信网络和系统第7-4部分:基本通信结构兼容逻辑节点类和数据

DL/T860.7420变电站自动化通信网络和系统第7-420GB部分:基本通信结构分布式能源逻辑

节点

DL/T860.81变电站自动化通信网络和系统第8-1部分:特定通信服务映射(SCSM)-映射到MM

S(ISO9506-1和ISO9506-2)及ISO/IEC8802-3

DL/T2528电力储能基本术语

1

GB/TXXX—20XX

3术语和定义

DL/T252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站控层stationlevel

监控系统集中布置在计算机室或二次设备室(舱),实现全站监视、控制及与调度通信功能的控制

设备。

3.2

现地层locallevel

监控系统布置在被控设备附近,完成现地数据采集、监视、控制、人机交互等功能的控制设备。

4总体要求

4.1监控系统应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具有可扩展性,并满足系统可靠性、实时性要求。

4.2监控系统应具备对储能电站设备监视、控制以及与电网调度机构通信和信息交互的能力。

4.3监控系统重要设备应采取冗余配置。

4.4监控系统网络安全防护应符合GB/T22239、GB/T36572的规定。

5正常工作条件

5.1温度和湿度

环境温度和湿度要求见表1。

表1工作场所环境温度和湿度要求

环境温度相对湿度*

级别使用场所

最低温度℃最高温度℃最低相对湿度%最高相对湿度%

C0535880室内

C1540880户外舱

*设备内部不应凝露、结冰。

5.2振动和冲击

监控系统应满足在水平和垂直的振动加速度不高于1m/s2的情况下可以正常运行。

5.3海拔

海拔宜不高于3050m。

5.4电源

5.4.1监控系统交流电源应满足以下要求:

a)使用站内不间断电源供电;

b)交流电压为单相220V,电压允许偏差-20%至+15%;

c)频率为50Hz,运行偏差±5%;

d)波形为正弦波,谐波含量小于5%。

2

GB/TXXXXX—XXXX

5.4.2监控系统直流电源应满足以下要求:

a)直流电压为110V或220V,允许偏差为-20%至+15%;

b)直流电压纹波系数小于5%。

5.5防雷

监控系统应设有防雷和防止过电压的保护措施,电源与通道接口宜配置隔离设备。

5.6接地

5.6.1监控系统盘柜应设置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接地铜排的截面应不小于100mm2,接地电阻应不大

于4Ω。

5.6.2信号线缆屏蔽层的接地应采用一点接地。

6系统结构

6.1监控系统宜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典型结构参见附录A。

6.2站控层设备宜包含应用服务器、数据服务器、操作员站、远动工作站、工程师站、时间同步装置

等。

6.3现地层设备宜包含测控装置、协调控制器等。

6.4网络及通信安全设备宜包含站控层网络设备、现地层网络设备及网络安全防护设备。

7系统功能

7.1数据采集

7.1.1监控系统应实时采集电池管理系统、储能变流器、变配电系统和辅助系统等设备状态及运行信

息。

7.1.2监控系统应采集储能电池系统的电压、电流、温度、流量、液位、气体浓度等模拟量信号,以

及开关位置、越限、故障报警、充放电状态等数字量信号,采集内容见附录B.1。

7.1.3监控系统应采集储能变流器的交直流电压、电流、功率、充放电量等模拟量信号,以及越限、

故障报警、开关机状态、设备运行模式等数字量信号,采集内容见附录B.2。

7.1.4监控系统应采集变配电系统的交流电压、电流、功率等模拟量信号,以及保护动作、设备故障、

断路器分合状态等数字量信号,采集内容见附录B.3。

7.1.5监控系统应采集视频及环境监控、消防设施、供暖通风与空调等辅助系统的信息。

7.2数据处理与计算

7.2.1监控系统应具备模拟量、数字量处理功能。

7.2.2监控系统应能对数据质量码正确处理,根据不同的质量码以不同的颜色显示。

7.2.3监控系统应具备常用数学运算及逻辑计算功能,并支持充放电量、累计运行时长、统计最值等

数据统计,可灵活设定统计周期。

7.3控制与调节

7.3.1监控系统应能接收上级调度指令,通过储能变流器等设备实现有功及无功控制调节,并支持以

下电站运行模式:

3

GB/TXXX—20XX

a)调峰;

b)调频;

c)紧急功率支撑;

d)电压控制;

e)跟踪计划曲线;

f)平滑功率输出;

g)电压暂降支撑;

h)备用电源供电。

7.3.2监控系统应具有自动发电控制(AGC)和自动电压控制(AVC)功能。

7.3.3监控系统应具备对全站设备的控制功能,控制操作应包含以下内容:

a)对储能系统启停控制、充/放电工况切换、并/离网运行模式切换等;

b)分合断路器、隔离开关、电动手车等变配电设备;

c)操作视频摄像头、门禁等辅助系统设备。

7.3.4监控系统应具备防误闭锁功能,并满足以下要求:

a)站控层防误、现地层防误和现场电气防误的闭锁要求;

b)站内所有操作指令宜经过防误验证。

7.3.5监控系统控制分为调度控制级、电站控制级和现地控制级三个层级,同一时刻只允许一级控制,

三个层级间控制权可切换,切换应无扰动且现地优先。

7.3.6监控系统应具备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两种控制方式,两种控制方式间可相互切换。

7.4报警

7.4.1监控系统应按照对储能电站的影响严重程度,报警等级从严重到一般设置为一级、二级、三级。

7.4.2报警发生时,应按不同级别推出报警画面,报警形式包括声、光报警。

7.4.3当发生严重影响储能设备运行且需立即停机的故障时,监控系统应发出一级报警,包含储能系

统模拟量一级越限、断路器跳闸、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出口信号、通信故障等,详见附录C.1。

7.4.4当发生设备运行状态异常、监测量异常但无需立即停机的故障时,监控系统应发出二级报警,

包含运行状态异常、模拟量二级越限或突变、通信异常等,详见附录C.2。

7.4.5当发生开关变位、设备启停、工况投退时,监控系统应产生三级报警,详见附录C.3。

7.4.6发生报警时,监控系统应能实时监测电池管理系统、储能变流器等设备的状态和动作情况。

7.5事件顺序记录和事故追忆

7.5.1电化学储能电站内重要设备的状态变化应列为事件顺序记录(SOE),宜包含以下内容:

a)电池管理系统、储能变流器等储能系统设备上传的动作信号、故障信号和下发的操作指令;

b)断路器、隔离开关、变压器等变配电系统设备上传的动作信号、故障信号和下发的操作指令;

c)消防报警、视频监视等辅助系统上传的动作信号、故障信号。

7.5.2事故追忆功能应对事故的相关量进行短时段的记录,事故发生时能保存该记录。记录包含事故

前和事故后两时段,两时段的长短和采样间隔可调整。追忆记录采样速率宜为1次/s,时段长度宜不少

于180s,事故前60s,事故后120s。

7.6通信

7.6.1监控系统设备间应采用以太网通信,宜采用符合DL/T860.6、DL/T860.73、DL/T860.74、DL/T

860.7420、DL/T860.81、DL/T667等标准的通信协议,站控层设备网络对时宜采用NTP、SNTP协议。

7.6.2监控系统应具备对外通信功能,包含与上级调度的通信、与电池管理系统、储能变流器等设备

4

GB/TXXXXX—XXXX

的通信。

7.6.3监控系统应支持网络接口、串行接口等标准接口,宜通过数据网通道、专线通道、电力用无线

通道与上级调度通信;对于接入110(66)kV及以上电压等级公用电网的电化学储能电站,监控系统应

具备两路与调度端通信的通道,且其中一路应为光缆通道。

7.6.4网络安全防护设备配置及接线应符合GB/T22239、GB/T36572等标准要求。

7.6.5监控系统远动通信设备应满足以下要求:

a)采用满足电力调度通信网要求的通信协议,符合DL/T634.5104、DL/T719或其他调度自动化

系统标准;

b)具备远动信息的直采直送功能,可直接从现地层获取调度所需的数据;

c)具备与一个或多个上级调度信息交互的能力。

7.6.6监控系统应具备通信通道故障报警功能,在有冗余通道的情况下应能自动完成主备通道的平稳

切换。

7.6.7监控系统宜采用以太网与接入现地层的其他设备通信,并采用以下通信规约:

a)与电池管理系统、储能变流器通信宜采用符合DL/T860.73、DL/T860.74、GB/T19582.1、

GB/T19582.2、GB/T19582.3、DL/T634.5104标准的通信规约;

b)与保护装置通信宜采用符合DL/T860.73、DL/T860.74、DL/T860.81DL/T667标准的通信规

约;

c)与电能采集终端通信宜采用符合DL/T860.73、DL/T860.74、DL/T860.81、DL/T719、DL/T

698.41标准的通信规约;

d)与故障录波装置通信宜采用符合DL/T860.73、DL/T860.74、DL/T860.81、DL/T667标准的

通信规约;

e)与视频及环境监测系统、安防系统、消防及火灾报警、暖通等辅助系统通信,采用符合DL/T

860.73、DL/T860.74、DL/T860.81、GB/T19582.3等标准的通信规约。

7.7自诊断

监控系统应能在线诊断电化学储能电站运行工况,当发现异常和故障时应能及时报警,并无扰动切

换至备用设备。

7.8数据存储

7.8.1监控系统应建立实时数据库,用于存储监控系统的实时数据。

7.8.2监控系统应建立历史数据库,支持灵活设定数据存储周期,具备不少于3个月的历史数据存储能

力。

7.8.3监控系统存储的数据应包含报警信息、运行数据、计算数据等。

7.8.4监控系统数据库应满足以下要求:

a)具备灵活的可扩展性,数据结构应便于维护;

b)具备交互式查询、调用功能,允许不同程序对数据库内的同一数据进行并发访问;

c)在线生成、修改数据库时,数据库管理系统应对所有的工作站上相关数据同时进行修改;

d)在系统死机、硬件故障或者掉电时,数据库管理系统应能自动保护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在故

障排除后,应自动恢复至故障前状态。

7.9人机接口

5

GB/TXXX—20XX

7.9.1监控系统人机接口应支持多窗口、分层、画面缩放、打印输出等功能,可实时显示关键设备运

行状态,并具备电网拓扑着色的能力,可对带电设备进行颜色标识。

7.9.2监控系统人机接口应具备权限设置功能:

a)支持控制权限设置,用户通过权限校验后方可进入控制操作界面;

b)具备监护设置功能,设置监护时,应由监护员确认后方可进行操作。

7.9.3监控系统人机接口的图形画面应包含以下内容:

a)菜单索引图;

b)电站电气接线图;

c)主要设备的运行状态图;

d)不间断电源等公用接口设备状态图;

e)系统结构及通信网络状态图。

7.9.4监控画面应能与数据库相关联,能够以饼状图或柱状图的形式显示数据信息。

7.9.5监控系统人机接口应支持检索查询历史报警信息,能够生成不同格式和类型的报表,并可打印

输出。

7.10系统对时

电化学储能电站宜配置统一的时间同步系统,主时钟应采用双机冗余配置,并满足以下要求:

a)支持接收卫星定位系统或者基于调度部门的对时系统的对时信号,并以此同步站内相关设备的

时钟;

b)站控层、现地层及站内其他设备等应能接受全站时钟对时系统的对时信号,系统对时误差应不

大于1ms;

c)采用网络对时方式时,应遵循NTP、SNTP或PTP时间协议;

d)现地层设备宜采用IRIG-B方式对时。

8系统性能

8.1数据采集

监控系统数据采集性能应满足以下要求:

a)状态量信息从I/O输入端至站控层显示屏的响应时间:≤1s;

b)模拟量信息从I/O输入端至站控层显示屏的响应时间:≤2s;

c)电压、电流采集误差≤0.2%,功率采集误差≤0.5%,频率采集误差≤±0.005Hz;

d)模拟量越死区传送整定最小值≤0.1%额定值,并逐点可调。

8.2报警

监控系统报警或事件产生到画面字符显示和发出音响的时间不得超过2s。

8.3控制与调节

监控系统控制命令从监控系统发出到现地层设备收到命令时间不得超过1s。

8.4事件顺序记录和事故追忆

监控系统事件顺序记录(SOE)和事故追忆性能应满足以下要求:

a)全站SOE记录分辨率≤2ms,单装置SOE记录分辨率≤1ms;

6

GB/TXXXXX—XXXX

b)时段长度不少于180s,事故前60s,事故后120s;

c)数据记录时标精度≤1ms。

8.5数据存储

监控系统数据存储性能应满足以下要求:

a)历史数据库存储容量:历史数据存储时间≥3个月;

b)重要数据保存周期:≥2年。

8.6人机接口

监控系统人机接口性能应满足以下要求:

a)实时画面整幅调用响应时间≤1s;

b)其他画面整幅调用响应时间≤2s;

c)模拟量画面实时数据更新周期≤3s;

d)状态量画面实时数据更新周期≤2s。

8.7系统对时

监控系统对时性能应满足以下要求:

a)测控装置对时误差不大于0.5ms;

b)失去同步时钟信号60min内,测控装置守时误差不大于1ms。

8.8系统可用性

监控系统可用性应满足以下要求:

a)系统年可用率≥99.98%;

b)系统设备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应≥20000h。

8.9CPU负载

监控系统CPU负载应满足以下要求:

a)系统正常时任意30min内CPU负载:≤30%;

b)系统故障时任意10s内CPU负载:≤70%。

8.10网络负载

监控系统网络负载应满足以下要求:

a)系统正常时任意30min内网络负载:≤30%;

b)系统故障时任意10s内网络负载:≤40%。

9检测试验

9.1试验项目

监控系统试验项目应包含表2所列内容。

7

GB/TXXX—20XX

表2储能电站监控系统检测试验项目

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序号试验项目出厂试验

(章条号)(章条号)

1远动通信9.2.3.2√

2通信站内通信7.69.2.3.3√

3通信故障报警9.2.3.4√

4模拟量数据采集9.2.4.2√

数据采集7.1,8.1

5数字量数据采集9.2.4.3√

6数据质量9.2.5.2√

数据处理7.2

7计算与统计9.2.5.3√

8电站运行模式设置9.2.6.2√

9电站控制层级设置9.2.6.3√

10开关控制9.2.6.4√

11调节控制9.2.6.5√

控制与调节7.3,8.3

12自动发电控制(AGC)9.2.6.6√

13自动电压控制(AVC)9.2.6.7√

14防误闭锁9.2.6.8√

15指令响应时间9.2.6.9√

16报警-7.4,8.29.2.7.2√

17SOE产生与存储9.2.8.2√

事件顺序记录和事故追忆7.5,8.4

18事故追忆9.2.8.3√

19自诊断及冗余切换-7.79.2.9.2√

20数据存储-7.8,8.59.2.10.3√

21人机接口-7.9,8.69.2.11.2√

22系统对时-7.10,8.79.2.12.2√

23监控系统负载试验-8.9,8.109.2.13.2√

24连续运行试验--9.2.14.2√

9.2试验方法

9.2.1监控系统出厂试验宜按照第5章规定的正常工作条件要求,利用模拟装置与被检验设备组成一个

可模拟监控系统局部功能运行的试验系统,测试被检验设备的功能或者性能。

9.2.2模拟装置可模拟监控系统输入信号来源或者输出信号执行装置,具有相应的通信或硬件接口,

模拟输入信号精度宜高于被测对象一个数量级。模拟装置根据试验需要设置,宜包含:

a)上级调度系统模拟装置;

b)电池管理系统模拟装置;

c)储能变流器模拟装置;

d)变配电系统模拟装置;

e)保护测控单元模拟装置;

f)消防设施、供暖通风与空调等辅助系统模拟装置;

8

GB/TXXXXX—XXXX

g)协调控制器模拟装置。

9.2.3通信试验

9.2.3.1试验准备

通信试验前应对照试验方案,检查试验环境条件,设置监控系统与上级调度系统、协调控制器、储

能变流器、电池管理系统、变配电系统等模拟装置的网络通信地址、通信规约等参数,建立网络通信连

接。

9.2.3.2远动通信试验

远动通信试验宜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a)在上级调度模拟装置向监控系统发送下行信息;

b)使用报文查看工具,记录并检查接受到的信息报文是否与发送的信息报文一致;

c)对通信点表中所有上行信息重复步骤a)~b),记录试验结果;

d)在监控系统设置向上级调度模拟装置发送上行信息;

e)使用报文查看工具,记录并检查接受到的信息报文是否与发送的信息报文一致;

f)对通信点表中所有下行信息重复步骤d)~e),记录试验结果。

9.2.3.3站内通信试验

站内通信试验宜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a)在监控系统向站内设备模拟装置发送下行信息;

b)使用报文查看工具,记录并检查接受到的信息报文是否与发送的信息报文一致;

c)对通信点表中所有下行信息重复步骤a)~b),记录试验结果;

d)在站内设备模拟装置向监控系统发送上行信息;

e)使用报文查看工具,记录并检查接受到的信息报文是否与发送的信息报文一致;

f)对通信点表中所有上行信息重复步骤d)~e),记录试验结果;

g)依次对所有设备模拟装置重复步骤a)~f),记录试验结果。

9.2.3.4通信故障报警试验

通信故障试验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a)连接一个设备模拟装置与监控系统并保持正常通信;

b)拔掉该设备模拟装置与监控系统之间的通信连接线;

c)等待超过通道状态判别时间;

d)查看报警窗口是否有通信故障一级报警信息,记录测试结果;

e)重新连接通信连接线,恢复正常通信;

f)等待超过通道状态判别时间;

g)查看报警窗口是否有通信恢复事件信息,记录测试结果;

h)依次对所有设备模拟装置重复操作步骤a)~g),并记录测试结果。

9.2.4数据采集试验

9.2.4.1试验准备

数据采集试验前应检查确认电池管理系统、储能变流器、变配电系统、辅助系统等模拟装置与监控

9

GB/TXXX—20XX

系统设备通信及运行是否正常,具备可模拟测试的状态。

9.2.4.2模拟量数据采集试验

试验宜按以下步骤,对电池管理系统、储能变流器、变配电系统、辅助系统模拟量进行采集测试:

a)通过模拟装置对模拟量输入信号进行赋值,选取变量的上限值、下限值和其中某个有效值,分

别触发通信上送,并记录触发时间t1;

b)记录该模拟量在监控系统实时库中的数值及响应显示时间t2;

c)计算并记录该模拟量变化响应时间:△t=t2-t1;

d)检查该模拟量在实时数据库中数值与模拟数值是否一致;

e)检查△t应不大于2s。

9.2.4.3数字量数据采集试验

试验宜按以下步骤,对电池管理系统、储能变流器、变配电系统、辅助系统数字量进行采集测试:

a)通过模拟装置对相关数字量输入信号由“0”置为“1”,记录触发时间t1;

b)记录该数字量在监控系统实时库中的数值及响应显示时间t2;

c)计算并记录该模拟量变化响应时间:△t=t2-t1;

d)检查该数字量在实时数据库中数值、监控显示画面状态与模拟输入是否一致;

e)检查△t应不大于1s。

9.2.5数据处理与计算功能试验

9.2.5.1试验准备

试验前宜按照9.2.4.1检查模拟装置与试验系统是否处于可模拟测试的状态。

9.2.5.2数据质量试验

监控系统宜按以下步骤对数据质量处理功能进行测试:

a)打开实时库管理工具查看所有模拟量和开关量的数据质量码;

b)设置数据的“人工置数”状态显示颜色为某特定颜色;

c)选择图形画面上显示的任意数据进行人工置数;

d)验证被人工置数的模拟量在图形画面上是否显示该种颜色。

9.2.5.3计算与统计试验

监控系统宜按以下步骤对数据统计计算功能进行测试:

a)在监控系统数据库中预先存储一段时间的系统运行数据;

b)在公式编辑界面编辑公式,分别测试加、减、乘、除、三角、对数、绝对值、日期时间等常用

算术和函数运算及逻辑与条件判断运算;

c)统计计算该时段充放电量、累计运行时长、最值等数据;

d)检查统计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9.2.6控制与调节试验

9.2.6.1试验准备

试验前宜按照9.2.4.1检查模拟装置与试验系统是否处于可模拟测试的状态。

10

GB/TXXXXX—XXXX

9.2.6.2电站运行模式设置试验

电站运行模式设置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a)在监控系统界面设置储能电站运行模式;

b)在监控界面设置或者接受上级调度系统模拟装置下发的功率定值;

c)查看协调控制器或者储能变流器模拟装置是否接收到相应功率定值;

d)逐一选择储能电站运行模式,重复b)~c)操作步骤,并记录测试结果。

9.2.6.3电站控制层级设置试验

电站控制层级设置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a)逐一将储能变流器、变配电系统、测控装置、协调控制器等模拟装置的控制方式设置为“现地

控制”;

b)查看监控系统电站对应设备控制界面,检查控制层级是否为“现地控制级”,检查监控系统下

发指令功能是否闭锁;

c)逐一将储能变流器、变配电系统、测控装置、协调控制器等模拟装置的控制层级设置为“远方

控制”;

d)查看监控系统电站对应设备控制界面,检查储能电站控制层级是否为“电站控控制级”,检查

监控系统下发指令功能是否正常;

e)从上级调度系统模拟装置下发指令,检查监控系统是否拒绝指令;

f)将监控控系统储能电站控制层级设置为“调度控制级”,检查对应设备控制界面显示是否一致;

g)从上级调度系统模拟装置下发指令,检查监控系统是否接受该指令。

9.2.6.4开关控制试验

开关控制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a)在监控系统控制界面中选择一个可控开关设备,对该设备进行操作;

b)记录监控系统中该设备状态变化,检查是否与操作一致;

c)依次测试储能电站其他可控设备,重复步骤a)~b)。

9.2.6.5调节控制试验

调节控制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a)在监控系统控制界面中选择一个可调节设备,对该设备进行调节操作;

b)记录监控系统中该设备状态变化,检查是否与调节操作一致;

c)依次测试储能电站其他可调节设备,重复步骤a)~b)。

9.2.6.6自动发电控制(AGC)试验

自动发电控制(AGC)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a)将监控系统的储能电站控制层级设置为“调度控制级”、AGC控制模式设置为“自动控制”方

式;

b)将监控系统AGC功率下发模式设置为“定值设置”模式;

c)从上级调度系统模拟装置下发有功设定值;

d)记录监控系统中储能系统的有功功率的输出值,检查是否与调度下发定值一致;

e)调整监控系统AGC储能系统状态、储能系统优先级、有功功率分配策略等;

11

GB/TXXX—20XX

f)记录监控系统中储能系统的有功功率的输出值,检查是否与调度下发定值一致,各储能系统功

率分配是否正常;

g)将监控系统AGC功率下发模式切换至“计划曲线”方式;

h)从上级调度系统模拟装置下发有功功率计划曲线;

i)记录监控系统中有功功率的输出值,检查是否与计划曲线一致。

9.2.6.7自动电压控制(AVC)试验

自动电压控制(AVC)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a)将监控系统的储能电站控制层级设置为“调度控制级”、AVC运行模式设置为“自动控制”方

式;

b)将监控系统AVC功率下发模式设置为“定值设置”模式;

c)从上级调度系统模拟装置下发无功设定值或者电压设定值;

d)记录监控系统中有功功率的输出值,检查是否与调度下发定值一致;

e)调整监控系统AGC储能系统状态、储能系统优先级、无功功率分配策略等;

f)记录监控系统中储能系统的无功功率的输出值,检查是否与调度下发定值一致,各储能系统功

率分配是否正常;

g)将监控系统AVC功率下发模式切换至“计划曲线”方式;

h)从上级调度系统模拟装置下发电压计划曲线;

i)记录监控系统中无功功率的输出值,检查是否正常。

9.2.6.8防误闭锁功能试验

防误闭锁功能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a)在模拟装置设置一个可控设备的状态,使其不满足操作条件;

b)在监控系统控制界面中对该设备进行操作;

c)记录监控系统中该设备状态变化,检查防误闭锁功能和闭锁原因提示是否正常;

d)依次测试储能电站其他可控设备,重复步骤a)~c)。

9.2.6.9指令响应时间试验

指令响应时间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a)在监控系统控制界面下发控制指令,记录控制命令发出时间t1;

b)记录设备收到控制命令的时间t2;

c)计算并记录控制指令响应时间△t=t2-t1;

d)检查△t是否≤1s。

9.2.7报警试验

9.2.7.1试验前宜按照9.2.4.1检查模拟装置与试验系统是否处于可模拟测试的状态。

9.2.7.2监控系统宜按以下步骤对系统报警功能和报警响应性能进行测试:

a)通过模拟装置依次逐个触发报警信息表中的报警信号,典型报警信息表可参考附录C,记录触

发时间t1;

b)查看监控系统报警窗口,验证是否推出相应的报警推送信息和图形画面,并触发对应报警等级

的声、光信号;

c)记录报警事件在系统界面响应显示的时间t2;

d)计算并记录该报警信号响应时间:△t=t2-t1;

12

GB/TXXXXX—XXXX

e)检查△t应不大于2s。

9.2.8事件顺序记录和事故追忆试验

9.2.8.1试验准备

试验前宜按照9.2.4.1检查模拟装置与试验系统是否处于可模拟测试的状态。

9.2.8.2SOE产生与存储功能试验

SOE产生与存储功能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a)通过模拟装置触发某一个动作信号、故障信号或下发某一个操作指令;

b)检查监控系统数据库是否正确存储相应SOE数据;

c)检查事件顺序记录时间分辨率是否满足8.4要求;

d)通过历史事件查看工具,根据事件类型、设备类型、发生或上报时间等条件进行查询显示,检

查监控系统查询事件功能。

9.2.8.3事故追忆功能试验

事故追忆功能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a)通过模拟装置触发某一个事故的触发条件;

b)检查监控系统是否自动触发事故追忆功能;

c)等待事故追忆结束;

d)通过系统人机界面查看该事故记录,检查记录时长是否满足8.4要求,并启动事故反演;

e)检查事故反演过程中,是否可以从人机界面以图形方式回放事故发生前后的设备状态变化,检

查相应的报警事件信息是否准确。

9.2.9自诊断及冗余切换功能试验

9.2.9.1试验前宜按照9.2.4.1检查模拟装置与试验系统是否处于可模拟测试的状态,并检查监控系统

主、备服务器是否处于正常“主服务器工作、备服务器待命”状态。

9.2.9.2监控系统宜按以下步骤对自诊断及冗余切换功能进行测试:

a)对监控系统某一个服务器或网络设备,通过断开物理连接或模拟通信中断的方式触发该设备通

信故障,记录操作时刻t1;

b)从监控界面检查所有监控系统设备运行状态;

c)检查故障设备是否处于退出状态,相应备用设备是否处于工作状态;

d)检查报警窗口是否有服务器或网络设备的相关报警事件以及设备启停信息,记录备用设备启动

时间t2;

e)检查其他服务器设备及模拟装置是否保持正常运行,未发出故障信号;

f)计算并记录该设备冗余切换时间:△t=t2-t1。

9.2.10数据存储试验

9.2.10.1试验前宜按照9.2.4.1检查模拟装置与试验系统是否处于可模拟测试的状态。

9.2.10.2参照附录D的数据存储容量计算方法,计算满足8.5规定的数据库所需磁盘容量,检查系统可

用于数据存储的磁盘空间是否大于此值。

9.2.10.3监控系统宜按以下步骤对数据存储功能进行测试:

a)按照9.2.8.2步骤测试监控系统实时数据存储功能;

13

GB/TXXX—20XX

b)设置监控系统定时存储周期;

c)保持系统正常运行一个周期,并记录系统设备运行数据;

d)检查历史数据库是否正确存储该周期数据。

9.2.11人机接口试验

9.2.11.1试验前宜按照9.2.4.1检查模拟装置与试验系统是否处于可模拟测试的状态。

9.2.11.2监控系统宜按以下步骤对人机接口功能进行测试:

a)以多窗口的方式展示监控画面,检查画面是否清晰,是否对不同带电设备采用不同颜色进行标

识;

b)检查权限设置界面是否可以为不同用户设置权限,并检查无控制权限的用户是否无法对设备进

行控制操作;

c)检查人机接口图形调阅界面是否包含7.9.3所列的图形画面,记录从点击图形热点到屏幕上全

图正常显示图形画面所花费的时间;

d)检查实时图形响应时间及更新周期是否满足8.6相关性能要求;

e)以饼状图或柱状图对监控系统数据和运行状态进行展示,并检查图表数据是否正确;

f)通过时间、报警等级、设备类型等筛选方式进行历史数据查询,并检查查询数据是否正确;

g)打开报表功能,检查是否可生成不同格式和类型的报表,并检查是否具备打印功能。

9.2.12系统对时试验

9.2.12.1试验前宜按照9.2.4.1检查模拟装置与试验系统是否处于可模拟测试的状态。

9.2.12.2监控系统宜按以下步骤对系统对时功能进行测试:

a)配置系统的时钟源,各服务器和工作站配置NTP客户端,检查系统服务器和工作站是否可直接

通过配置NTP客户端实现NTP服务对时;

b)检查服务器节点配置为NTP服务器时,检查其它服务器和工作站时钟是否可通过NTP服务与该

服务器保持时钟同步;

c)验证系统服务器和工作站各个节点接受网络卫星钟、NTP服务器的对时误差均不大于1ms。

9.2.13监控系统负载试验

9.2.13.1试验准备

监控系统负载试验前应对照试验方案,进行下列试验准备:

a)试验环境条件应符合设备正常工作环境要求;

b)连接监控系统与上级调度系统、协调控制器、储能变流器、电池管理系统、变配电系统等模拟

装置,确认通信正常;

c)设置模拟设备参数,准备各种工况下电站模拟运行数据。

9.2.13.2试验步骤

监控系统负载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a)在监控系统中设置储能电站控制层级为“调度控制级”、AGC控制模式为“自动控制”方式;

b)通过上级调度模拟装置下发计划曲线,并保持系统稳定运行;

c)观察并记录系统各服务器、工作站的CPU负荷率、内存占有率、磁盘使用率、网络负载等参数;

d)验证是否满足8.9和8.10要求或受检产品技术条件规定;

e)通过模拟装置触发系统事故事件;

14

GB/TXXXXX—XXXX

f)观察并记录系统故障时各服务器、工作站的CPU负荷率、内存占有率、磁盘使用率、网络负载

等参数;

g)验证是否满足8.9和8.10要求或受检产品技术条件规定。

9.2.14连续运行试验

9.2.14.1试验准备

连续运行试验前应对照试验方案,进行下列试验准备:

a)试验环境条件应符合设备正常工作环境要求;

b)连接监控系统与上级调度系统、协调控制器、储能变流器、电池管理系统、变配电系统等模拟

装置,确认通信正常;

c)设置模拟设备参数,准备模拟运行数据。

9.2.14.2试验步骤

连续运行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a)在监控系统中设置储能电站控制层级为“调度控制级”、AGC控制模式为“自动控制”方式;

b)通过上级调度模拟装置下发计划曲线,并保持系统稳定运行;

c)72小时内至少每隔12个小时进行一组系统操作,发现系统异常或产品质量问题时中止试验,

待问题解决后重新开始试验;

d)72小时结束后查看历史数据,综合评估监控系统运行情况。

10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

10.1标志

10.1.1产品上应加上识别标志,以便与说明文件对照,应至少包含产设备名称、型号、制造厂名、商

标、出厂日期及符合GB2894规定的安全标志。

10.1.2产品外包装上应有收发货标志、包装储运标志和警示标志,参考GB/T191相关规定执行。

10.2包装

10.2.1产品包装应符合GB/T13384规定,随产品供应的技术文件应包含五个基本部分:设计文件、安

装文件、操作文件、维护文件和试验文件。

10.2.2设计文件应包含:

a)硬件系统框图(或配置图)及设备清单;

b)原理图;

c)机柜的设备布置图及布线图;

d)软件系统结构设计文件;

e)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清单;

f)操作系统、支持程序、实用程序、数据库、数据采集软件、人机接口软件及通信软件使用说明;

g)全部外购设备所附文件。

10.2.3安装文件应包含:

a)端子图及内部连接图;

b)设备安装开孔和固定连接图;

c)设备接地连接图;

15

GB/TXXX—20XX

d)安装说明书。

10.2.4操作文件应编制与使用母语一致的操作说明书。

10.2.5维护文件应包含:

a)正常维护说明书;

b)故障检查及修复说明书。

10.2.6试验文件应包含系统设备在工厂和现场各试验阶段的文件。

10.3运输

监控系统设备运输应符合GB/T4798.2中的规定。

10.4贮存

10.4.1包装好的设备应储存在环境温度为-25℃~55℃、相对湿度不大于85%、无腐蚀性和爆炸性气

体的室内。

10.4.2设备储存时限应明确。

16

GB/TXXXXX—XXXX

附录A

(资料性)

电化学储能电站监控系统结构图

A.1电化学储能电站监控系统结构应参见图A.1。

图A.1电化学储能电站监控系统结构图

17

GB/TXXX—20XX

附录B

(资料性)

电化学储能电站监控系统信息点表

B.1电池管理系统信息应包含表B.1内容。

表B.1电池管理系统信息点表

数据类型信息名称

电池单体电压

电池单体温度

电池模块正负极端子温度

电池簇电压

电池簇电流

电池簇温度

单体最高电压

电池簇的单体最低电压

电池簇的单体平均电压

电池簇的单体最高温度

电池簇的单体最低温度

电池簇的单体平均温度

电池簇允许最大充电电流

锂离子电电池簇允许最大放电电流

池、钠离子电池阵列总电压

电池和铅酸电池阵列总电流

模拟量

(炭)电池电池阵列的单体最高电压

电池阵列的单体最低电压

电池阵列的单体平均电压

电池阵列的单体最高温度

电池阵列的单体最低温度

电池阵列的单体平均温度

电池阵列允许最大充电电流

电池阵列允许最大放电电流

电池阵列的单体最高电压位置

电池阵列的单体最低电压位置

电池阵列的单体最高温度位置

电池阵列的单体最低温度位置

循环次数

DOD(放电深度)

液流电池电堆电压

电堆电流

18

GB/TXXXXX—XXXX

电解液温度

电解液压力

电解液流量

电解液液位

电解槽电压

电解槽电流

电解槽温度

电解槽出口气体压力

冷却水压力

电解槽液位

电解液循环流量

电解槽压力

水电解制氢电解槽出口气体纯度

/燃料电池纯化系统温度

制氢系统出口气体纯度

燃料电池电压

燃料电池电流

燃料电池温度

空气压缩机出口压力

电池堆芯入口氢气压力

储氢系统压力

供氢管道氢气流量

环境泄漏气体浓度

温度

空调

湿度

直流开关分合状态

保护装置故障

散热风机故障

继电器故障

内部通信故障

断路器分合状态

主正继电器状态

主负继电器状态

数字量

禁充停机

禁放停机

电池单体(模块/簇)电压越限故障/报警

锂离子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