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开放性试题汇编之学法守法_第1页
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开放性试题汇编之学法守法_第2页
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开放性试题汇编之学法守法_第3页
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开放性试题汇编之学法守法_第4页
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开放性试题汇编之学法守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开放性试题汇编之学法守法规则与秩序(共3小题)(2020秋•高平市期末)十一长假期间,在山西晋城陵川境内,97.2公里的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沿途秋意熟透,盘旋在红叶尽染的南太行山上,别有一番意境。于是很多游客就在国道上站、坐、躺、跳……摆出各种拍照姿势,甚至有“骑友”爬在标志牌上拍照,寻求新鲜感,让这段国道成为“网红打卡地”。针对这种现象,你有何看法?(2019秋•花都区期末)参观博物馆常常会见到对参观者的一些规定,如图。为营造良好,文明的参观环境,请广大观众自觉遵守以下规定:1、衣冠不整,酗酒和精神不正常者请勿入内参观;2、请勿在展厅内进食、睡觉;3、请保持展厅安静,不要大声喧哗,以免影响他人参观:4、请爱护环境,讲究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或乱丢杂物;5、在吸烟区吸烟后请将熄灭的烟头放入垃圾箱内,切勿随身携带易燃易爆物品;6、请勿触摸陈列展品,以免损坏文物;7、12米以下未成年人必须由家长或监护人陪同参观。请不要攀爬护栏杆和城墙,以免

发生意外;8、参观过程中如遇紧张情况要保持镇定,听从工作人员或广播的指引。2019年8月,某省博物馆一张观众留言本的图片引起热议。起因是一位家长在博物馆留言本上写下了满满一页的质疑话语,称博物馆工作人员“管的好多啊”、“不给吃东西”还声称“碰恐龙怎么了”、“不让孩子释放天性吗”……,用了近20个感叹号表达愤怒。这张留言本图片被发上网后迅速被推上微博热搜,网友们纷纷留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哺嗜:你家孩子解放天性,让别的游客尴尬难受?博物馆工作人员容易吗?博物馆里的东西是我们的历史,我们应该尊重历史、尊重他人。爱吃肉的叮当:博物馆不是释放天性的地方,是一个需要守规则的地方。温迪2016:想跑、想跳可以去体育场、游乐场,不同场所有不同的礼仪要求,文明参展、人人有责。请你选择其中一位网友的观点(只能选择一位),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看法。(2020秋•太康县期中)规则与秩序【案例分析】2019年5月15日,从泰国曼谷飞往上海的某航班上,一位大妈因女儿逛街误机,坐在飞机舱门处不让飞机起飞。无独有偶,5月17日,在哈尔滨113路公交车上,一位大叔坐过站,中途拍车门要求司机停车未果,竟然上前拔走车钥匙,引起乘客恐慌。(1)结合材料谈谈规则对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观点辨析】针对上述案例,小美和小刚发表了各自的观点:区学t舱门、大叔拔钥匙,这类事件频发,规则意思有没回[规则与自由就像事生兄第,如果大家都澳谢t则,邺兵以聚小美I正自由何在? (2)小刚说:“规则与自由像李生兄弟”,你认同此观点吗?请说明理由。(3)结合所学,请你谈谈我们应怎样遵守和维护社会规则。二.规则与自由的关系(共2小题)(2020•临河区模拟)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不自由,毋宁死。--帕特里克•亨利(美国)请你结合以上两句话,说说你对“规矩”与“自由”这两者关系的理解。(2019秋•曲靖期末)材料:曲靖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这是与创文工作背道而驰的不良的现象:红灯亮了,一个女士骑着电动车硬是冲了过去,志愿者使劲摇着旗子让她停下来,可她却说:“我自己有把握过去,我想走哪儿是我的自由志愿者对她说:“你这样是不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请帮助志愿者劝说材料中的这位女士。三.明辨是非(共1小题)(2019秋•邓州市期末)微信是我们经常使用的聊天工具,但是,微信也成了谣言的聚集地。每天打开朋友圈,进入眼帘的不仅有亲朋好友的精彩动态分享,还有很多打着“心灵鸡汤”旗号发布的或被转发的网络谣言。谣言止于智者,别让自己的“智商”被谣言掏空!某校八年级(5)班针对“明辨是非,拒绝网络谣言”召开了一次主题班会,请你参与进来。(1)请你根据自己的经验与同学们分享几个辨别网络谣言的小技巧。(两点即可)(2)为了让同学们不信谣、不传谣,请你谈谈网络谣言的危害?(两点)(3)作为中学生的你如何对待网络谣言?(两点即可)四.犯罪行为(共2小题)(2021秋•麦积区期末)【知法守法、依法自律】材料一:小钟在回家路上捡到一部手机,当失主小黄找到他要求归还时,小钟以种种理由拒绝归还。小黄只好向人民法院起诉小钟,法院判决小钟限期归还手机。(1)小钟的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应承担什么责任?材料二:中学生小亮为了试试消防队的出警效率,打电话报警称自己家着火了。不一会,消防车就赶到了他家。(2)小亮的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应承担什么责任?材料三:十七岁的中学生赵某多次持刀抢夺小学生财物,得赃款1500元。人民法院认定赵某犯了抢劫罪,依据刑法判处其有期徒刑。(3)赵某的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应承担什么责任?(4)材料三的行为具有哪些基本特征?(5)综合材料一、二、三,谈谈给你什么启发?(2019秋•城固县期中)做守法的公民【案例分析】某市学生张某,因父母工作忙,疏于管教,平时在校不认真学习,经常旷课逃学,屡教不改;沉迷于网络,为了去网吧上网,他由偷家里的钱发展到偷别人的苹果手机,结果被行政拘留。出来后不知悔改,经常与社会上的闲散青年交往,为了获得上网的费用,张某在茶庄附近多次对路人持刀抢劫。该市人民法院依法判处张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5000元。(1)张某多次对路人持刀抢劫的行为属于哪一种性质的行为?请结合材料写出你的判断理由。【调查分析】以下是某校针对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所做的调查统计表:从不良行为走向犯罪的主要原因犯罪时的主要想法法律意识弱文化程度低社区环境不良不良文化影响一时冲动不知道是犯罪为了钱财为了朋友76%30%29%22%65%46%42%39%(2)结合上述案例和调查数据,你能从中得出什么结论?(3)预防违法犯罪,作为青少年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做?五.网络的两面性(共5小题)(2020秋•黔东南州期末)“如果你爱他,就请他上网;如果你害他,就请他上网请你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2021秋•高州市校级月考)你喝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了吗?最近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迅速在网上走红。很多人都在微信朋友圈晒“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奶茶店都排起了长队。(1)你如何看待网络上掀起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效应?谈一谈可能会带来哪些影响?(2)现在发微信刷朋友圈似乎成为很多人生活习惯。有人认为微信朋友圈是我的天地,我想发什么都可以和任何人无关。当前社会有一些人利用老人对网络电信不了解的现状,利用五花八门的骗局,使老年人在电信诈骗中屡屡中招。(3)为了帮助老年人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提高老年人的防骗意识,请你给爷爷奶奶们编制出一个预防网络诈骗的攻略。(2020•重庆模拟)阅读下列漫画,运用道德知识回答问题。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漫画《网约车》的理解。(2019秋•文水县期末)材料一:5G的到来代表着网络要发生朝天覆地的变化,5G最大优势是快速连网,并在几秒内实现下载,速度要比现在的4G快十倍,甚至上百倍,例如在4G时代下载一部1G的电影至少需要十几分钟,到了5G时代只需一秒钟,而且画质更高清。4G网络大多数支持手机和电脑,5G网络可以支持家电、智能化工具、科学技术研究设备等,实现真正的智能化,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一个5G站点可以支持无数台设备……材料二:在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上,《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提请审议,草案适应客观形势的需要,增设'‘网络保护”专章,对网络保护的理念、网络环境管理、网络企业责任、网络信息管理、个人网络信息保护、网络沉迷防治、网络欺凌及侵害的预防和应对等作出全面规范,力图实现对未成年人的线上线下全方位保护。5G将会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会给社会带来深远的影响,但《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还要增设“网络保护”专章,实现对未成年人的线上线下全方位保护,请谈谈你的看法。(2020秋•灵石县月考)一个小学生观看网络直播,狂刷礼物,3天打赏主播10万元;一个中学生玩网络直播,暴露了家庭隐私,让家庭成为“网红”……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直播行业迅速由成人走入未成年人群体中,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沉迷于网络直播,或观看,或宜播。很多家长对此提出抗议,但学生却说:“我在享受科学的便利。”请你从一个中学生的角度对目前部分中学生沉迷于网络直播这一现象谈谈自己的看法。六.善用新媒体(共2小题)(2020秋•永定区校级月考)做网络的主人:网络的开放性既提高了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效率,也向我们打开了危险而又充满诱惑的窗口。你认为我们该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2019秋•孝义市期中)近日,针对全国政协委员此前提出《关于停止小学老师用手机微信和QQ对学生及家长布置和提交作业的提案》,教育部在官网上做出回复:明确教师不得通过手机微信和QQ等方式布置作业或将批改作业的任务交给家长,避免出现“学校减负、社会增负,教师减负、家长增负”等现象。请你就这则新闻谈谈你的看法。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开放性试题汇编之学法守法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规则与秩序(共3小题)(2020秋•高平市期末)十一长假期间,在山西晋城陵川境内,97.2公里的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沿途秋意熟透,盘旋在红叶尽染的南太行山上,别有一番意境。于是很多游客就在国道上站、坐、躺、跳……摆出各种拍照姿势,甚至有“骑友”爬在标志牌上拍照,寻求新鲜感,让这段国道成为“网红打卡地”。针对这种现象,你有何看法?【考点】规则与秩序.【分析】本题考查规则与秩序。无规矩不成方圆,社会生活需要秩序,秩序来自规则,规则是秩序的必要保障,社会生活需要秩序来维持,离开了一定的规范秩序的约束,社会就会陷入混乱。我们要自觉遵守规则,遵守秩序,维护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解答】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规则与秩序。上述现象是漠视规则的做法,依据课本内容可从规则与秩序的关系、不守规则的后果、增强规则意识等角度分析。故答案为:上述现象是不守规则、不道德的表现。社会生活需要秩序,秩序来自规则。在实际生活中,哪里有规则,哪里才有秩序,那里的生活和工作才能顺利进行。不守规则,既不道德,也可能违反法律,既是对自己不负责,也是对他人不负责,生活和工作不能顺利进行,社会就会陷入混乱。根治这些不守规则、规矩的乱象要宣传规矩、规则,减少“无知者无畏”现象的发生,培养人们的规矩意识,提升守规矩的文明素养和习惯,加大立法力度和处罚力度,把处罚落到实处,让不守规矩者付出必要代价。【点评】解答本题要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规则与秩序,运用所学,准确作答。(2019秋•花都区期末)参观博物馆常常会见到对参观者的一些规定,如图。为营造良好,文明的参观环境,请广大观众自觉遵守以下规定:1、衣冠不整,酗酒和精神不正常者请勿入内参观;2、请勿在展厅内进食、睡觉;3、请保持展厅安静,不要大声喧哗,以免影响他人参观;4、请爱护环境,讲究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或乱丢杂物:5、在吸烟区吸烟后请将熄灭的烟头放入垃圾箱内,切勿随身携带易燃易爆物品;6、请勿触摸陈列展品,以免损坏文物;7、12米以下未成年人必须由家长或监护人陪同参观。请不要攀爬护栏杆和城墙,以免发生意外;8、参观过程中如遇紧张情况要保持镇定,听从工作人员或广播的指引。2019年8月,某省博物馆一张观众留言本的图片引起热议。起因是一位家长在博物馆留言本上写下了满满一页的质疑话语,称博物馆工作人员“管的好多啊”、“不给吃东西”还声称“碰恐龙怎么了”、“不让孩子释放天性吗”……,用了近20个感叹号表达愤怒。这张留言本图片被发上网后迅速被推上微博热搜,网友们纷纷留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嗜嘴:你家孩子解放天性,让别的游客尴尬难受?博物馆工作人员容易吗?博物馆里的东西是我们的历史,我们应该尊重历史、尊重他人。爱吃肉的叮当:博物馆不是释放天性的地方,是一个需要守规则的地方。温迪2016:想跑、想跳可以去体育场、游乐场,不同场所有不同的礼仪要求,文明参展、人人有责。请你选择其中一位网友的观点(只能选择一位),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看法。【考点】规则与秩序.【分析】本题以社会热点材料为背景,涉及到尊重他人、遵守规则、文明有礼等知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阐述见解题形式呈现,依据所学和题意解答。【解答】选择唯唯的观点:首先判断表态:观点正确;然后说明理由:可从尊重他人是自尊的需要、是个人有修养的表现,尊重他人要做到平等待人、能换位思考等方面作答。选择爱吃肉的叮当的观点:首先判断表态:观点正确;然后说明理由:从博物馆真的是一个需要守规则的地方,维护秩序要靠规则,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等方面作答。选择温迪2016的观点:首先判断表态:观点正确;然后说明理由:从在博物馆等公共场

所要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举止端庄等方面作答。故答案为:选择啮唯的观点:观点正确;因为:①尊重他人是一个人有修养的表现,尊重他人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②我们要想得到他人的尊重,要先做到尊重他人;③尊重他人要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感同身受、推己及人;④要善于欣赏、接纳他人,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情。选择温迪2016的观点:观点正确;因为:①不同场所有不同的礼仪要求,在博物馆等公共场所要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②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仪表整洁,举止端庄;③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努力做一个懂礼、明礼、守礼的人;④要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共同创建文明有礼的社会风尚。选择爱吃肉的叮当的观点:观点正确;因为:①在博物馆参观的每个人都要遵守秩序、维护规则。②维护秩序要靠规则,因为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③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到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④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为了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点评】解答本题要认真阅读材料,注意通过材料本身揭示相关的教材知识点,明确答题方向是尊重他人、遵守规则、文明有礼等,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分析作答,力求做到条分缕析,言简意赅。(2020秋•太康县期中)规则与秩序【案例分析】2019年5月15日,从泰国曼谷飞往上海的某航班上,一位大妈因女儿逛街误机,坐在飞机舱门处不让飞机起飞。无独有偶,5月17日,在哈尔滨113路公交车上,一位大叔坐过站,中途拍车门要求司机停车未果,竟然上前拔走车钥匙,引起乘客恐慌。(1)结合材料谈谈规则对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观点辨析】针对上述案例,小美和小刚发表了各自的观点:大妈堵舱门、大叔披钥匙,这类事件规更,规则意思有没有?|小美规则与自由就像事生兄弟,加果大家都漠视规那则正自由何虫 /大妈堵舱门、大叔披钥匙,这类事件规更,规则意思有没有?|小美规则与自由就像事生兄弟,加果大家都漠视规那则正自由何虫 /小刚(2)小刚说:“规则与自由像挛生兄弟”,你认同此观点吗?请说明理由。(3)结合所学,请你谈谈我们应怎样遵守和维护社会规则。【考点】规则与秩序;规则与自由的关系.【分析】本题以规则、自由等知识为载体,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阐述见解题形式呈现,分析材料内容,依据题意作答。【解答】(1)本题考查规则的作用。解答时,结合相关知识,从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作答。(2)本题考查规则与自由的关系。解答时,先做出判断,而后说明理由。分析可知,认同小刚的观点;理由,结合相关知识,从规则与自由密不可分,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遵守社会规则,才能享有自由作答即可。(3)本题考查怎样遵守和维护社会规则。解答时,结合相关知识,从遵守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需要敬畏规则、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作答。故答案为:(1)①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②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2)认同。规则与自由密不可分。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公民要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和自由,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遵守社会规则,才能享有自由。(3)①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②我们要坚定维护规则。一方面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另一方面要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基础上,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点评】本题问题指向性强,答案较明确。解答时要审请题意,把握有关知识,规范准确作答。二.规则与自由的关系(共2小题)(2020•临河区模拟)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不自由,毋宁死。--帕特里克•亨利(美国)请你结合以上两句话,说说你对“规矩”与“自由”这两者关系的理解。【考点】规则与自由的关系.【分析】本题以人物名言为载体,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涉及的知识点是规则和自由的关系。【解答】本题考查对“规矩”与“自由”两者关系的理解。分析可知,“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突出了规则的重要性;''不自由,毋宁死”突出了自由的重要性。解答二者关系时,联系教材知识点,从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自由的条件、正确行使自由等角度分析即可。故答案为:①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②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③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④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⑤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点评】解答时,需认真阅读名言,把握规则和自由的关系,找到设问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进而分析作答。5.(2019秋•曲靖期末)材料:曲靖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这是与创文工作背道而驰的不良的现象:红灯亮了,一个女士骑着电动车硬是冲了过去,志愿者使劲摇着旗子让她停下来,可她却说:“我自己有把握过去,我想走哪儿是我的自由。”志愿者对她说:“你这样是不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请帮助志愿者劝说材料中的这位女士。【考点】规则与自由的关系;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珍爱生命.【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规则与自由、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等知识点的掌握运用,解答时要结合材料内容,紧密联系教材相关知识,综合作答。【解答】材料中的女士,骑车闯红灯还振振有词,是错误的,结合教材知识,可从规则与自由的关系、珍爱生命、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规则与秩序等方面考虑作答,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为: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到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骑电动车是你的自由,但是要遵守交通规则;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你闯红灯不仅是对自己不负责任,也是对他人不负责任。【点评】本题开放性强,解答本题要发散思维,多角度组织答案。三.明辨是非(共1小题)(2019秋•邓州市期末)微信是我们经常使用的聊天工具,但是,微信也成了谣言的聚集地。每天打开朋友圈,进入眼帘的不仅有亲朋好友的精彩动态分享,还有很多打着“心灵鸡汤”旗号发布的或被转发的网络谣言。谣言止于智者,别让自己的“智商”被谣言掏空!某校八年级(5)班针对“明辨是非,拒绝网络谣言”召开了一次主题班会,请你参与进来。(1)请你根据自己的经验与同学们分享几个辨别网络谣言的小技巧。(两点即可)(2)为了让同学们不信谣、不传谣,请你谈谈网络谣言的危害?(两点)(3)作为中学生的你如何对待网络谣言?(两点即可)【考点】明辨是非;网络的两面性;善用新媒体.【分析】本题考查了明辨是非、网络的两面性、善用新媒体等相关知识。以明辨是非,拒绝网络谣言为素材,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需要结合设问具体作答即可。【解答】(1)本题考查了辨别网络谣言的小技巧。属于开放性试题,学生可以依据所学知识和自己了解的情况来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如:注意信息出处、关注官方信息、注意验证信息、学会辨析信息、向他人求教等等。(2)本题考查了网络谣言的危害,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误导大众、败坏社会风气,危害社会稳定等方面来回答。(3)本题考查了如何对待网络谣言,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结合教材知识,可以从发现谣言及时举报、提高网络媒介素养等方面来回答。故答案为:(D注意信息出处是否权威;关注官方信息;对信息进行多方验证;辨识信息内容;无法辨别真假的信息,可以向他人求教等等。(2)网络谣言会歪曲事实,误导大众;污染网络环境,败坏社会风气,危害社会稳定等等。(3)①不信谣、不传播网络谣言。②发现制造和传播网络谣言的行为要及时举报。③遵守网络规则,提高网络媒介素养。【点评】解答时注意认真研究题目,明确题目要求和答题方向,综合运用基础知识作答,做到准确无误,思维发散,多角度多方面作答即可。四.犯罪行为(共2小题)(2021秋•麦积区期末)【知法守法、依法自律】材料一:小钟在回家路上捡到一部手机,当失主小黄找到他要求归还时,小钟以种种理由拒绝归还。小黄只好向人民法院起诉小钟,法院判决小钟限期归还手机。(1)小钟的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应承担什么责任?材料二:中学生小亮为了试试消防队的出警效率,打电话报警称自己家着火了。不一会,消防车就赶到了他家。(2)小亮的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应承担什么责任?材料三:十七岁的中学生赵某多次持刀抢夺小学生财物,得赃款1500元。人民法院认定赵某犯了抢劫罪,依据刑法判处其有期徒刑。(3)赵某的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应承担什么责任?(4)材料三的行为具有哪些基本特征?(5)综合材料一、二、三,谈谈给你什么启发?【考点】犯罪行为;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一般违法行为.【分析】本题考查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以阐述见解题形式呈现.分析题文材料内容,依据题意,联系教材中一般违法行为、犯罪行为等知识点作答.【解答】(1)此题考查民事违法行为,考查知识运用能力.依据教材知识可知,民事违法行为指违反民事法律规定,损害他人民事权利的行为.题文材料中小钟拾获小黄手机拒不归还的行为侵犯他人合法财产权,是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2)此题考查行政违法行为,考查知识运用能力.行政违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公务人员及其他国家机关、社会组织或公民违反行政法律规范,侵害受法律保护的行政关系,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题文材料中小亮谎报火警的行为触犯行政法律法规,是行政违法行为,要受到行政处罚.(3)此题考查犯罪行为,考查知识运用能力.犯罪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题文材料中赵某多次持刀抢夺小学生财物被法院追究刑事责任,表明其行为是刑事违法行为即犯罪行为,应受刑罚处罚.(4)此题考查犯罪的特征,考查识记能力.依据教材知识可知,犯罪行为的基本特征是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刑罚处罚性.(5)此题考查如何预防违法犯罪,考查知识运用能力.题文三则材料表明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都受到法律制裁,启示我们要增强法治观念,预防违法犯罪,做到遵纪守法.故答案为:(1)民事违法、民事责任.(2分)(2)行政违法、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2分)(3)刑事违法或严重违法或犯罪、刑罚处罚(2分)(4)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刑罚处罚性(3分))①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2分)②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好公民.(2分)【点评】本题问题方向性强,答案明确.抓住题文材料关键信息分析,联系教材知识规范准确作答.(2019秋•城固县期中)做守法的公民【案例分析】某市学生张某,因父母工作忙,疏于管教,平时在校不认真学习,经常旷课逃学,屡教不改;沉迷于网络,为了去网吧上网,他由偷家里的钱发展到偷别人的苹果手机,结果被行政拘留。出来后不知悔改,经常与社会上的闲散青年交往,为了获得上网的费用,张某在茶庄附近多次对路人持刀抢劫。该市人民法院依法判处张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5000元。(1)张某多次对路人持刀抢劫的行为属于哪一种性质的行为?请结合材料写出你的判断理由。【调查分析】以下是某校针时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所做的调查统计表:从不良行为走向犯罪的主要原因犯罪时的主要想法法律意识弱文化程度低社区环境不良不良文化影响一时冲动不知道是犯罪为了钱财为了朋友76%30%29%22%65%46%42%39%(2)结合上述案例和调查数据,你能从中得出什么结论?(3)预防违法犯罪,作为青少年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做?【考点】犯罪行为: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预防违法犯罪;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及危害;树立法治观念.【分析】本题要在掌握犯罪行为、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预防违法犯罪、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及危害、树立法治观念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解答】(1)此题考查犯罪的基本特征,需结合材料分析可知持刀抢劫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这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由此得出属于犯罪行为。然后说明理由,即犯罪的三个特征。(2)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图表的能力。图表分析了未成年人从不良行为走向犯罪道路的原因,这警示我们不良行为、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不良行为如果不及时改正就会发展为违法犯罪。(3)此题考查如何预防违法犯罪,考查理解能力和识记能力。依据教材中关于预防违法犯罪知识点,结合材料内容概括作答。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材料中张某从不良行为和一般违法行为逐渐走上犯罪道路,是缺乏法治观念的表现,因此预防违法犯罪就要防微杜渐,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要加强道德修养、增强法治观念,提高辨别是非能力和控制能力。据此分析组织答案。故答案为:(1)因为张某在茶庄附近多次对路人持刀抢劫,其行为符合犯罪的三个特征: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他受到判处三年有期徒行,并处罚金。由此推断张某是犯罪行为。一个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往往有一个演变的过程,有了不良行为不加以改正,任其发展便会去做一些违法的事,若再不回头,就会越走越远,直至滑向犯罪的泥潭。(3)防微杜渐,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要加强道德修养、增强法治观念,提高辨别是非能力和控制能力。【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未成年人保护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对本题的分析解答,有助于学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五.网络的两面性(共5小题)(2020秋•黔东南州期末)“如果你爱他,就请他上网;如果你害他,就请他上网请你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考点】网络的两面性;善用新媒体.【分析】本题以材料为载体,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涉及的知识点有网络的两面性、理性对待网络等。【解答】本题考查对网络两面性的认识。解答时,结合材料信息,联系教材知识点,可从网络是把双刃剑,网络的利和弊,理性对待网络等方面作答。故答案为:①网络是把双刃剑,利弊共存。②网络的利: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速;互联网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网络的弊: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③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工作有关的信息,要学会“信息节食”。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点评】解答时,需认真阅读材料及设问,把握网络的两面性、理性对待网络等知识点,找到设问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进而分析作答。(2021秋•高州市校级月考)你喝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了吗?最近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迅速在网上走红。很多人都在微信朋友圈晒“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奶茶店都排起了长队。(1)你如何看待网络上掀起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效应?谈一谈可能会带来哪些影响?(2)现在发微信刷朋友圈似乎成为很多人生活习惯。有人认为微信朋友圈是我的天地,我想发什么都可以和任何人无关。当前社会有一些人利用老人对网络电信不了解的现状,利用五花八门的骗局,使老年人在电信诈骗中屡屡中招。(3)为了帮助老年人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提高老年人的防骗意识,请你给爷爷奶奶们编制出一个预防网络诈骗的攻略。【考点】网络的两面性;网络交往的两面性;网络交往时学会自我保护.【分析】该题考查网络的两面性以及网络交往时学会自我保护等内容,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以材料题的形式出现。【解答】(1)第一问考查如何看待网络上掀起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效应以及带来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网络上掀起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效应,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这发挥了网络的积极作用,具体表现,从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的平台,让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但是,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沉迷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等角度进行分析回答。(2)此间旨在考章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概括说明的能力,落实情感态度而和价值观目标,难度一股。公民在网络中发布消息,要遵守道德和法律的要求,不得损害他人合法权益,不得损害国家和集体利益;要利用网络传播正能量等。据此进行回答。(3)此间要求编制出一个预防网络诈骗的攻略。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我们要围绕着防范电信诈骗的内容进行设计即可。故答案为:(1)这是发挥了网络的积极作用的体现,说明了网络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网络让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但是,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沉迷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2)在网络中生活,要恪守道德、遵守法律;在网络中发布信息,不得损害他人合法权益,不得损害国家和集体利益;要利用网络传播正能量等。(3)①不贪便宜,仔细鉴别,严加防范。②使用安全的支付工具作为交易手段。③不在网上购买一些不正当的东西,比如手机监听器,考试答案及各类证件等。④不要轻易在网上透露个人证件号码,银行帐号及密码等。③如果遇到一些创业投资的项目要仔细研究其投资模式,提高警惕。如果对方让你先付款,则要警惕是否真实,不要轻易相信对方并付款给对方。【点评】掌握网络的两面性以及网络交往时学会自我保护的有关内容,认真仔细的阅读题干中的材料,结合题意和教材知识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问题,运用思品术语回答,注意语言要简洁、思路要清晰。用APP软件叫率.用APP软件叫率.出行不用担每名单,平台弱1元给儿童基金工育部门(2020•重庆模拟)阅读下列漫画,运用道德知识回答问题。《网约车》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漫画《网约车》的理解。【考点】网络的两面性;诚信做人;规则与秩序.【分析】本题考查了网络的两面性、诚信做人、规则与秩序、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积极承担责任,依据课本知识分析材料要求组织答案。【解答】本题考查了对漫画《网约车》的理解。分析漫画实质,找到其与课本知识的结合点,从网络的积极影响、网约车每一单交易平台捐1元给儿童基金会体现了其积极承担责任、服务社会、奉献社会、不诚信、诚信做人、规范市场行为等方面解答。故答案为:①用APP软件叫车出行方便说互联网的运用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生活;②网约车每一单交易平台捐1元给儿童基金会说明国家鼓励公民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做有责任感的人;③网约车车型与车牌不符说明该车行为是不诚信的行为;④工商部门规范市场行为启示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社会才会和谐;⑤漫画启示我们要说老实话、做诚实事。(结合漫画围绕网络、责任、诚信、规则等答对一点得1分,共4分,不结合漫画扣一分。)【点评】该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了网络的两面性、诚信做人、规则与秩序、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积极承担责任,解答该题需要用全面的观点解答。(2019秋•文水县期末)材料一:5G的到来代表着网络要发生朝天覆地的变化,5G最大优势是快速连网,并在几秒内实现下载,速度要比现在的4G快十倍,甚至上百倍,例如在4G时代下载一部1G的电影至少需要十几分钟,到了5G时代只需一秒钟,而且画

质更高清。4G网络大多数支持手机和电脑,5G网络可以支持家电、智能化工具、科学技术研究设备等,实现真正的智能化,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一个5G站点可以支持无数台设备……材料二:在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上,《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提请审议,草案适应客观形势的需要,增设“网络保护”专章,对网络保护的理念、网络环境管理、网络企业责任、网络信息管理、个人网络信息保护、网络沉迷防治、网络欺凌及侵害的预防和应对等作出全面规范,力图实现对未成年人的线上线下全方位保护。5G将会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会给社会带来深远的影响,但《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还要增设“网络保护”专章,实现对未成年人的线上线下全方位保护,请谈谈你的看法。【考点】网络的两面性;青少年面对网络如何自我保护;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原因;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网络交往时学会自我保护.【分析】本题考查了网络的两面性。网络具有两面性,既有健康积极使人进步的信息,又有消极虚假害人的信息,启示我们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学会正确使用网络。【解答】此题考查对网络的认识。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一方面,人们通过网络可以获取丰富的信息知识,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网络上一些不健康的东西给人们的精神世界带来了消极的影响;要合理利用网络,提高媒介素养,学会“信息节食”,自觉抵制不良信息,遵守网络规则,遵守道德和法律,以此作答即可。故答案为:网络是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网络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5分)另一反面,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我们要学会“信息节食”;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我们要传播网络正能量。【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网络内容的理解,有利于引导学生注重教材细节,准确把握相关知识点,夯实基础。通过解答本题,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意识。(2020秋•灵石县月考)一个小学生观看网络直播,狂刷礼物,3天打赏主播10万元:一个中学生玩网络直播,暴露了家庭隐私,让家庭成为“网红”……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直播行业迅速由成人走入未成年人群体中,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沉迷于网络宜播,或观看,或直播。很多家长对此提出抗议,但学生却说:“我在享受科学的便利。”请你从一个中学生的角度对目前部分中学生沉迷于网络直播这一现象谈谈自己的看法。【考点】网络的两面性;善用新媒体.【分析】本题考查了网络的两面性、善用新媒体等知识点,考查了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阐述见解题的形式出现,难度适中,要精读材料,结合教材知识做出正确的解答即可。【解答】本题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现实,意在向我们说明要正确使用网络,防止沉迷网络的危害。仔细观察漫画内容,网络直播(或观看、或直播)等现象,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存在着危害性。所以,对本题的回答,我们应该围绕着沉迷网络的危害以及应该怎样做等角度进行认识、整理问题的答案。故答案为:①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大量冗余信息干扰人们的选择,浪费人们的时间;碎片化信息影响人们思考的深度;一些人因为沉迷于网络、虚拟交往而疏离了现实中的人际关系。②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我们应抓住大好时机努力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为今后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点评】解答时注意认真研究题目,明确题目要求和答题方向,做到准确无误,思维发散,多角度多方面作答即可。六.善用新媒体(共2小题)(2020秋•永定区校级月考)做网络的主人:网络的开放性既提高了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效率,也向我们打开了危险而又充满诱惑的窗口。你认为我们该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考点】善用新媒体.【分析】本题以典型材料为背景,涉及到善用新媒体、遵守网络规则等知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材料分析题形式呈现,依据所学和题意解答。【解答】本题考查中学生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依据教材知识,分析材料,可从提高媒介素养,学会“信息节食”,学会辨析网络信息,恪守道德、遵守法律等方面作答。故答案为:①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②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学会“信息节食”。③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④恪守道德、遵守法律,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点评】答题时要注意认真读题,明确材料考查的目标是善用新媒体、遵守网络规则等,从而准确地联系课本所学的内容,规范地去组织答案。(2019秋•孝义市期中)近日,针对全国政协委员此前提出《关于停止小学老师用手机微信和QQ对学生及家长布置和提交作业的提案》,教育部在官网上做出回复:明确教师不得通过手机微信和QQ等方式布置作业或将批改作业的任务交给家长,避免出现“学校减负、社会增负,教师减负、家长增负”等现象。请你就这则新闻谈谈你的看法。【考点】善用新媒体.【分析】新媒体亦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严格地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解答】分析材料,答出我同意教育部的这个做法;理由,从通过微信和QQ布置作业,会被电子产品所绑架,很多老人不会使用手机微信,会给这部分孩子和家长带来诸多不便;家长每天工作很忙,会给家长增加了负担;很多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抵御不了网络上的诱惑,会影响学习成绩,还会影响视力和身心健康作答。故答案为:我同意教育部这个做法。老师通过微信和QQ布置作业,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会被电子产品所绑架。此外,许多孩子由老人帮忙照顾,很多老人不会使用手机微信和QQ布置作业,就会给这部分孩子和家长带来诸多不便,因此应该禁止这种行为。家长每天工作很忙,下班回家还要时刻盯着手机或电脑,看老师布置什么作业或任务,甚至还要把孩子的作业传到微信群或QQ群,这无疑给家长增加了很大负担。很多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抵御不了网络上的诱惑,拿着手机写作业,难免会被手机上的其他内容所吸引。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还会影响他们的视力和身心健康。(6分)【点评】仔细审题,把握新媒体及其作用,结合材料分析总结。考点卡片.珍爱生命【知识点讲解】.我们为什么要珍惜生命?(1)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个体的生命是在无数的偶然性中产生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来之不易,生命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幸运。(2)从婴孩成长为儿童,又从儿童成长为少年,生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在时间的长河中,个人的生命很短暂,我们应该珍惜生命的每一寸时光,让每天都过得充实,不错过美好的青春年华。.如何正确看待死亡?我们每个人都难以抗拒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归宿,它让我们感激生命的获得。向死而生,让我们拥有一份好好活着的感动,从容面对生命的不可预知,更加热爱生命。.我们为什么要对生命有敬畏之情?当我们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时,我们就会珍视它。我们的生命都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更重要。在这些外在的东西面前,生命价值高于一切。.我们为什么要珍爱他人的生命?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仁者爱人”“推己及人”,具备这样的情怀,理解这样的道理,才会让我们自觉地珍爱他人的生命,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我们应如何敬畏生命?(1)敬畏生命,让我们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使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2)我们只有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才会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3)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自愿选择。我们对待他人生命的态度,表达着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当我们能够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时,我们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生命的接续有什么意义?(1)在历史的长河中,个人的生命虽然短暂,但正是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在人类生命的接续中,我们总能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一个位置,担当一份使命。(2)生命的接续,使得每个人的生命不仅仅是“我”的生命,还是“我们”的生命。在生命的传承关系中,我们能更好地认识和面对自己的生命。(3)在生命的接续中,人类生命不断发展,人类的精神文明也不断积累和丰富。因此,生命对于我们而言,不仅仅是身体的生命,还包括社会关系中的生命、精神信念上的生命;我们每个人都不仅仅是在身体上接续祖先的生命,也在精神上不断继承和创造人类的精神文明成果。.我们为什么要爱护自己的身体?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如何看待轻生或自残的行为?随着年龄增长、心智发育,我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当某些内心需要,如爱、被承认、尊严、自由、被接纳等得不到满足时,有的人经不住一时的挫折,容易做出过激的行为,甚至伤害自己的身体。成长中的我们,不能不珍视自己的肉体生命。怎样爱护自己的身体?在生活中,我们会面对一些客观存在的、非人力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或一些人为灾难。我们需要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知识扩展】.我们要珍惜生命,不可轻生或自残。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个体的生命是在无数的偶然性中产生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来之不易,生命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幸运。在时间的长河中,个人的生命很短暂,我们应该珍惜生命的每一寸时光,让每天都过得充实,不错过美好的青春年华。.生命会消失,但生命的接续永不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个人的生命虽然短暂,但正是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在人类生命的接续中,我们总能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一个位置,担当一份使命。生命的接续,使得每个人的生命不仅仅是“我”的生命,还是“我们”的生命。在生命的接续中,人类生命不断发展,人类的精神文明也不断积累和丰富。.我们不仅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珍惜其他生命,尤其是其他人的生命。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例题精析】2009年5月12日是四川“汶川地震”一周年纪念日。在去年的抗震救灾中,许多被埋在废墟里的受困者“不言放弃”,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珍爱生命”已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一个话题。请你回答:我们为什么要珍爱生命?分析:本题属于“珍爱生命”这一知识点,需要在掌握生命的多样性,生命的重要性,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以及如何依法维护自己的生命健康权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解答:珍爱生命的主要原因是生命的宝贵,生命只有一次,不可重复,所以生命也需要相互关爱,据此回答即可。故答案为: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任何代价都换不来。生命是地球上最宝贵的东西,地球因生命的存在而生机勃勃。我们要爱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还要爱护地球上的其他生物,与大自然和睦相处。点评:此题考查了要珍爱生命,要在准确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顺利解答,难度较小。.网络交往的两面性【知识点讲解】.网络交往有什么特点?(1)网络上的交往具有虚拟、平等、自主等特点,它把天涯海角、素不相识的人连在一起,让人们自由地宣泄内心的快乐、烦恼、孤独、痛苦,舒缓压力,拓展人际交往圈;(2)网络开启了通往世界的又一个窗口,但是有时却关闭了与他人沟通的心灵之门。.网络交往的两面性?“网络交往 把锋利的双刃剑”:一方面,网络有很多的优势,了解时事、学习知识、与人沟通、休闲娱乐等。如便捷高效网络信息、益处多多的网络健康交往等;另一方面,网络也有可能造成很多伤害,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成瘾症、诱惑欺诈。如网络环境的复杂带来的危险性,网络对现实生活中问题较多的学生有更大的“杀伤力”。.网络交往对象特性?虚拟性、间接性、隐蔽性、不可捉摸性。.网络的积极影响?网络丰富了日常生活(1)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速;(2)互联网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3)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网络推动社会进步(1)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了人财物的流动,推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了经济发展生平;(2)网络促进了民主政治的进步,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3)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互联网提高了文化传播的速度,促进了创新资源的合作与共享。【知识扩展】.网络的出现和发展对人类的日常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原有的社会结构、社会行动方式以及社会分层在网络的冲击下都发生了变化。.(1)在网络中交往,可以满足我们的一些心理需要,并且不必承担现实交往中那么多的压力和责任。但是,虚拟的交往难以触摸到生活中的真实;(2)不管网络生活多么精彩,我们不可能只停留在这里。我们要学会在现实中与同伴交往,增加真实而贴近的感受,奠定友谊更可靠的基础。【例题精析】今天,互联网已经深刻影响我们的生活,在网络上交朋友、发祝福、抢红包、学医、购物……我们越来越离不开网络。但同时,网络诈骗、网络售假、网银被盗等也随之出现。比如徐玉玉,2016年8月21日,因被诈骗电话骗走上大学的费用9900元,伤心欲绝,郁结于心,最终导致心脏骤停,虽经医院全力抢救,但仍不幸离世。对此,我们应该( )A.享受网络交往的乐趣,把网络作为生活全部B.正确认识网络两面性,用其所长、避其所短C.消除网络的虚拟特性,根治网络乱象D.网络环境危险,拒绝网络,避免受到伤害分析:本题考查如何正确使用网络。网络具有两面性,如何趋利避害地使用网络,这是值得许多青少年思考的问题。解答:题干“在网络上交朋友、发祝福、抢红包、学医、购物……我们越来越离不开网络。但同时,网络诈骗、网络售假、网银被盗等也随之出现”表明网络具有两面性,是把双刃剑;启示我们对网络问题要正视不能逃避,要科学合理使用网络,用其所长、避其所短,遵守道德和法律,文明上网,学做网络主人、不做网虫、更不做网络黑客。B符合题意;A“把网络作为生活全部”是错误的做法;CD表述绝对;故选B。点评:解答该题需要认识网络的两面性。学会抵制不良诱惑,避免其伤害。3.网络交往时学会自我保护【知识点讲解】.我们为什么要慎重结交网友?在网络上交友,需要考虑对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学会理性辨别、慎重选择。对于交友而言,网络只是一个工具,关键在于我们怎么使用它。.我们如何做到慎重结交网友?・虚拟世界的交往,带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我们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例如,对陌生人的邀请,予以回绝;对个人的家庭住址、经济状况、联系方式等,要注意保密;遇到问题时,要学会求助。,将网上的朋友转化为现实中的朋友,需要慎重。.网络交往要学会自我保护:(1)要正确认识网络的两面性,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发挥网络交往对生活的积极作用;(2)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网络交往对象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必须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不轻意泄漏个人资料,不随意答应网友的要求。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尽可能找熟悉的朋友或师长解决,不要仅仅依赖网友来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以免上当受骗。;(3)提高辨别觉察能力。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个别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实施违法犯罪活动。

作为网络游客,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辨别觉察能力,提高自己的抗诱惑能力,才能保护自己。【知识扩展】网络交往有利有弊,我们要发挥网络的利,尽量避免网络的弊。要在网络交往中学会自我保护,认清现实交往的重要性。【例题精析】网络交往的对象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在网络交往时( )A.可以和每个网友见面B.要用假话去欺骗网友C.可以接受网友的任何要求D.要有安全防范意识,学会自我保护分析:该题考查网络交往的两面性,我们要正确对待网络,遵守网络规则,学会自我保护,以此作答即可。解答:我们不随意答应网友的要求,是因为网络世界是虚拟的,网友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可能会有不良的目的和动机,当然不是说所有的网友都是如此,但是我们要防患于未然,要有安全防范意识,学会自我保护,故选项D符合题意;ABC都是不恰当的做法,排除。故选D。点评:要准确掌握网络交往自我保护的方法,正确对待网络,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诚信做人1、承诺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不要轻易许诺,轻易许诺而不兑现,是一种不良品质。践约守信是我们诚实做人的核心。2、诚信做人体现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之中我们所做的大事、小事,都要认真面对,在做人方面实质上没有大事小事之分。生活是点点滴滴的小事构成的,诚信做人就体现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之中。我们做大事的同时也要拘小节,把做事与做人有机地统一起来。.规则与秩序【知识点讲解】.生活需要秩序(1)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常见的社会秩序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2)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政府、企业、社会公民要遵守秩序,有了良好的社会秩序,社会才能正常运转;(3)社会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证。有序、整洁、安全的社会环境,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我们对生活的热情。.维护秩序靠规则(1)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如纪律、道德、法律等;(2)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如果违反规则,会受到舆论的谴责,甚至受到相关部门处罚;(3)社会规则不会自动起作用,需要人们自觉遵守。人人都要以遵守社会规则为荣,违反社会规则为耻。【知识扩展】维护和改进规则(1)我们要坚定维护规则。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另一方面要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基础上,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2)我们要积极改进规则,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规则需要制定,有的需要废除,有的需要修改和完善。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例题透析】小到乱扔垃圾、插队抢座,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开车不遵守交通规则。大到企业经营不守规矩,什么昧心钱都敢赚;政府部门的人靠潜规则办事等等。根治这些乱象,必须( )①宣传规矩、规则,减少“无知者无畏”现象的发生②培养规矩意识,提升守规矩的文明素养和习惯③加大立法力度,通过立法来彻底杜绝不守规矩的行为④把处罚落到实处,让不守规矩者付出必要代价。A.(DdXDB. ③C.①③④D.(2X3)@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规则与秩序。社会生活需要秩序,秩序来自规则。在实际生活中,哪里有规则,哪里才有秩序,那里的生活和工作才能顺利进行。解答:不守规则,既不道德,也可能违反法律,既是对自己不负责,也是时他人不负责,生活和工作不能顺利进行,社会就会陷入混乱。根治这些不守规则、规矩的乱象要宣传规矩、规则,减少“无知者无畏”现象的发生,培养人们的规矩意识,提升守规矩的文明素养和习惯,加大立法力度和处罚力度,把处罚落到实处,让不守规矩者付出必要代价。所以选项①②④的观点是正确的,故应选择A;选项③的观点具有绝对性,通过立法来不可能彻底杜绝不守规矩的行为,故应排除BCD.故选A。点评: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重点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和运用教材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6.规则与自由的关系【知识点讲解】自由和规则不可分(1)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到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2)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为了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知识扩展】自觉遵守规则(1)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2)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例题透析】八年级(1)班的小伟同学爱好唱歌,他经常午休时在集体宿舍唱歌,宿管老师找到他,教育他不要午休时在宿舍唱歌,小伟说:“我在宿舍怎么啦,唱歌是我的自由。”如果你是小伟的同学,你会对他说( )①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②公民在行使自己的自由时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③自由不是随心所欲④公民的自由不是无限制的绝对自由。A.①②®B. ④C.②③④D.①0③④分析:规则是指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规则可以是由书面形式规定的成文条例;也可以是约定俗成,流传下来的不成文规定。而更多的时候,规则是因为得到每个社会公民承认和遵守而存在的。遵守规则是人类社会生活能够正常进行的前提和保证,规则保证我们的学习和活动的顺利进行,规则保证社会公共生活的有序、安全、和谐和文明。解答:公民的自由不是无限制的绝对自由。纪律、法律等规则制约着人的行为,也保障着人的权利和自由。只有内心甘愿接受规则的约束,我们的心灵才会获得真正的自由;相反,无视规则、违背规则,我们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公民在行使自己的自由时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因此选项①②③④正确,故选D。点评:正确掌握教材中规则与自由的关系,结合题干中具体的题意即可解答。.明辨是非【知识点讲解】1、什么是做人的良知做人的良知就是正确的是非善恶观,是做人的首要品质。2、如何铸造良知的标尺(1)懂道德,学法律;(2)选择好的榜样;(3)学会理性分析;(4)树立美好理想。3、如何正确对待社会影响(1)正确看待长辈亲朋的影响:要分清是非,问个究竟,不能盲从,如果长辈有错,应给予纠正;(2)正确看待公共传媒的影响:上网浏览,看电视,读报刊最重要的是要学会选择③正确对待社会流行:要独立思考,理性行动,避免盲目追随。4、怎样做到明辨是非(1)铸就良知的标尺:(2)面对各种社会影响要学会正确判断和选择:(3)身体力行,知行合一。【知识点扩展】面对社会流行正确的做法:对待社会流行要独立思考,理性行动,避免盲目追随,合理消费。【例题透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层出不穷的各种“流行”;追星、网购、微博、网络游戏……面对各种流行,小明和小敏的观点截然相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社会生活是复杂的,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②参与社会生活,就要正确认识社会,辩证地分析问题③青少年应该与时俱进,紧跟所有“流行”,不能落伍潮流④我们要抗拒诱惑,在复杂的生活生活中做一个理智的社会成员。A.①②@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④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明辨是非。正确的是非善恶观是做人的基本品质,明辨是非要以道德和法律铸造自己的良知标尺,以善良正义的人作为人生的榜样,坚持美好的理想追求,对诱惑不软弱,对错误不盲从。解答:漫画中小明对流行的东西都喜欢,小敏则都反对,他俩的观点都是错误的,因为社会是复杂的,流行的东西,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我们要明辨是非,正确对待流行,辩证地分析问题,做一个理智的社会成员。①②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③说法错误,是盲目追逐流行的表现。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宜采用排除法,将含有错误说法③的选项排除即可。.一般违法行为【知识点讲解】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较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知识扩展】1、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2、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3、刑事违法行为是最严重的一种违法行为,是犯罪。【例题透析】2016年10月28日中午1点左右,广州白云机场一航班在下客过程中,一男子擅自打开了飞机左3号门,并将应急滑梯放出,导致后续航班不得不调换飞机执行。目前,李某被处以行拘13日。李某的行为是(①一般违法行为 ②行政违法行为 ③民事违法行为 ④刑事违法行为。A.①②B.②@C.©@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对违法行为的理解。一般违法行为是对社会危害性不大,尚未触犯刑法,依法应承担民事责任或受到行政制裁的行为。解答:一般违法行为是指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相对于犯罪而言,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性较小,题干中李某被处以行拘13日的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选项①②的观点是正确的,故应选择A;选项③的观点不符合题意,李某的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选项④说法有误,李某的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不是犯罪,故应排除BCD.故选A。点评:审清题意区分把握一般违法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与犯罪的不同即可。.犯罪行为【知识点讲解】犯罪行为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严重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知识扩展】1、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较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最严重的一种违法行为,是犯罪。二者都要承担法律责任。2、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3、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任何人的违法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例题透析】王力军是内蒙古的一个农民,他从种粮农民那里无证收购玉米。一审法院以非法经营罪,判处王力军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并处罚金二万元。此案判决之后,社会反应强烈,最高法院依法指令内蒙古法院重新审理,重审改判王力军无罪。根据所学知识,以下属于王力军不构成犯罪的理由的是()①他行为没有违犯刑法②他的行为没有给社会带来严重危害性③他是一个老实本分的农民,社会舆论都同情支持他④他的行为没有刑事处罚必要性。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④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犯罪行为。犯罪是指违法情节严重,对社会危害很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也称为严重违法行为。解答:犯罪行为具有三个特征,即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刑罚当罚性。题干中王力军从种粮农民那里无证收购玉米,显然不具备这三个特征,只是无证经营,属于行政违法行为。①②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③显然不能作为无罪的依据,要以法律为准绳。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宜采用排除法,将含有错误说法③的选项排除即可。.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知识点讲解】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是相联系,两者之间有相同点:(1)都具有社会危害性;(2)都违反了法律;(3)都要承担法律责任。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两者违反的法律不同,对社会的危害不同,受到的惩罚不同。一般违法:违法情节轻微,对社会危害不大;违反刑法以外的法律;承担民事责任或受行政处罚。犯罪:违法情节严重,对社会危害很大(严重社会危害性);违反刑法(刑事违法性);受到刑事处罚(刑罚处罚性)。【知识扩展】加强自我防范(1)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3)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4)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例题透析】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共同点有(①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②都应受到刑事处罚③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④都是触犯了刑事法律的行为。A.①②B.①③C.②@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共同点,解决本题要在认真读题的基础上对选项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而得到正确答案。解答:一般违法与犯罪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法规,都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①③是对的,②不对,一般违法行为应承担民事责任或受到行政制裁。犯罪要受到刑事处罚。④不对,一般违法行为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犯罪触犯了刑法。故选B点评:解决本题要在牢记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与共同点的基础上完成。.预防违法犯罪【知识点讲解】1、尊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1)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3)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2、预防犯罪(1)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3)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4)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知识扩展】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1)家庭原因:缺乏家庭保护,家教不严,家庭教育方法不当,方法单一、粗暴,家庭生活不和睦,家庭成员不良行为的影响等;(2)学校原因:只重视知识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方法单一(3)社会原因:缺乏社会保护,社会环境复杂,存在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4)个人原因:身心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道德水平低,是非、法制观念淡薄,自制力差,没有调控好自己的不良情绪,没有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没有正确对待好奇心理和从众心理,贪图享受,交友不慎,无心向学,具有不良行为等。【例题透析】古语云“小时偷针,大时偷金这句话告诉我们( )①不良行为是一定会走向违法犯罪的 ②要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③要懂得避免沾染不良习气,改正错误 ④不良行为不加以改正会走上违法犯罪。A.①@@B.②④C.@@D.@@④分析:该题考查预防违法犯罪的内容;有了不良行为不加以改正,任其发展,便会去干一些违法的事;若再不回头,就会越走越远,直到滑向犯罪的泥潭。因此,我们要防微杜渐,勿以恶小而为之,这是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途径。解答:题干谚语告诉我们: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我们要防微杜渐,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结合题干选项可知,②③④符合题意;①说法绝对;故选D。点评:解答该题需要给出的选项依次分析,结合题干信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确定正确的选项。.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及危害【知识点讲解】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不良行为是社会危害性相对较小的行为;严重不良行为是严重危害社会的、尚不构成刑犯处罚的违法行为。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都是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二者在违反社会规范上没有区别,只是存在程度上的差别。有些不良行为已经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无数事实表明,从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从一般违法行为到犯罪行为,往往只有一步之遥。如果经常犯小错,有不良行为又不及时改正,就有可能一步步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行为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不良行为可能演化为违法犯罪;严重不良行为已属违法行为,离犯罪仅有一步之遥。【知识扩展】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分别有:1、不良行为:①旷课、夜不归宿;②携带管制刀具;③打架斗殴、辱骂他人;④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⑤偷窃、故意毁坏财物;⑥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⑦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⑧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⑨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2,严重不良行为:①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②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③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④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⑤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⑥多次偷窃;⑦参与赌博,屡教不改:⑧吸食、注射毒品;⑨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例题透析】某中学法治副校长在该校做法治报告时指出:“现在不少中学生认为经常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参与赌博、屡教不改等行为无伤大雅。殊不知极有可能一步一步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上述所列行为中属于严重不良行为的是( )A.经常夜不归宿B.打架斗殴、辱骂他人C.携带管制刀具D.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解答该题要深入分析题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