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 训练_第1页
2022年中考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 训练_第2页
2022年中考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 训练_第3页
2022年中考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 训练_第4页
2022年中考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 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专题练习——说明文阅读1.阅读《拖延也是一种病》,回答问题。①在现实生活中,也许是你的同事、同学、朋友,也许就是你自己,是否曾有过这样的经历:每天早晨都想多赖一会儿床;作业总是快要交了才开始写;买回一大堆书,可一直放在书架上没拿下来过……许多人可能觉得这些现象不算什么,但心理学专家指出,做事总想拖延很可能意味着当事人已患上一种心理疾病——拖延症。②据统计,有70%的大学生存在学业拖延的状况,而正常成年人中也有多达20%的人每天出现拖延行为。申的推算,全球可能有近10亿人患有拖延症。③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得了拖延症呢?加拿大约克大学的心理学专家克拉里•雷恩总结出以下几点:总是从工作清单中挑最不重要的事情做;越重要的工作拖延得越久;每次开工都要整点开始,一点半、两点、两点半,却迟迟无法动手;在决定静下心来做最重要的事时,还要先跑去冲杯咖啡;不容许别人占用或浪费自己的时间,自己却不珍惜时间:总是等待“好心情”或“好时机”去做重要的工作……④其实,人人会有拖延的时候,如果这些事情只是偶尔发生一两次,那算是正常,可如果你总是找借口,内心确实不愿意做事,那就很可能患上了拖延症。⑤拖延症让人的生活步入“恶性循环”。面对没做完的事情就会自责,自责后是焦虑。此时,你的情绪急需宣泄,你又会默默地打开微博、QQ,不自觉地沉溺其中。当你把目光从荧屏中拉回,面对自己早该完成的工作,又开始自责,开始焦虑。⑥拖延症还会破坏团队协作和人际关系。拖延的人自律性不强,对自己应该承担的工作总是会延后完成甚至无法完成,由此,给人留下不守信用、不积极工作的恶劣印象。⑦拖延症甚至会拖垮身体。一项研究表明,慢性长期的拖延行为,暗示着潜在的心理及生理紊乱。一拖再施,常常会让他们错过了体检,错过了一些疾病早期治疗的时机。他们即便决定要戒烟、运动、减肥等,也很难迈出实质性的一步。⑧要改变拖延的习惯,首先要学会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分类。比如,把所有工作分成急切并重要、重要但不急切、急切但不重要、不急切也不重要四类,依次完成。⑨第二,消除所有干扰。关掉QQ,关掉电视机……将一切会影响你工作效率的东西统统关掉,全心全意地去做事情。⑩第三,互相监督。拖延可以传染,不拖延也是可以传染的,找些朋友一起克服这个坏习惯,比单打独斗容易得多。(1)选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说明拖延症的危害的?(2)第②段加点部分“由此推算”能否删掉,为什么?(3)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假如有同学向你咨询他是否有拖延的问题,你认为在你询问的问题中哪一点是必须突出强调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笺张震①笺,对于现代人而言,这个字有点陌生了。笺是什么?说白了就是信纸,只不过这种纸用宣纸制成。按种类分,笺可分素笺和花笺,素笺即是单色笺,如白色、黄色、粉红的笺。而花笺,又叫彩笺、精笺,是用淡墨或淡彩在笺上画上山水人物,翎毛花卉,等干透后再用重墨书写。花笺自古以来都十分受欢迎,捧在手里,手上就像捧着一块秀丽的绢一样,既是很好的文玩,又是一件精致的艺术品。②笺,最早始于唐代女校书薛涛,她侨寓成都百花潭,亲手制作深红小彩笺,用以录写诗篇,当时世人称薛涛笺,非常出名,求者甚众。薛涛之前,肯定也有花笺,只是失了记载,不入史了。所以,这项发明就被后人“注册”在薛涛的头上。③宋、元、明、清,笺依然是非常重要的书牍用具,是文人书信往来、诗词唱和的重要载体。据邓之诚《骨堇琐记》记载:宋代大画家刘松年就喜欢自制雪松笺,经常用这种笺给朋友写信。之后各朝皆有一些制笺圣手,尤其是晚清的吴南愚绘制的艳景笺,更是让人争相睹阅。他将秦淮河畔的几位名艳一董小宛、李香君、柳如是、陈圆圆等绘成仕女笺,或执拂,或展卷,或拈花,或凭几,并每人题诗一首,这种艳景笺美得让人不忍心往上写字。将这种笺收集起来,雅致至极。④民国以后,制笺从翻译《茶花女》的林琴南始,他手绘山水笺谱,通过水印技术由十竹斋、荣宝斋批量发行。稍后,鲁迅与西谛(郑振铎)联手,收罗各地有名笺谱藏本进行翻印,一时间他俩的合作占据了笺的消费市场,也使他俩在这个领域成了那一时代的带头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中国制笺业的最辉煌时期,在那个时期出现了一大批绘制笺谱的大家,他们的笺谱被刻制成木版,一直沿用至今。像齐白石的花鸟人物,陈师曾的花卉蔬菜,张大千的灵芝兰草等,都是上乘之作,至今无人可以同他们比肩。⑤笺是最小的文学形式,不到百字便可以将人情冷暖,陈情抒怀隐含其中。史料记载: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最早就是以笺的形式,到达阅读者手中的。在笺上作书,与作家著书全然不同,作家著书吸引的眼球越多越好,而笺上作书是给特定的对象阅读,是春见山容,夏见山气,秋见山情,冬见山骨的文字,很少有“饰”的成分。笺上书,是一种特殊的文学,相对而言,它比公开的著作更真实,也更具个性。渔樵闲话是史诗,凡人亦有非常言,这里面有天下计。⑥我喜欢制笺,也喜欢笺上作书,这些年来我寄笺无数,遗憾的是大多属单飞雁,很少能收到别人回赠的信笺了,现在的人太忙,还有几人贪恋松下悟道,雨中吟诗?笺不知不觉地也就成了传统的东西。(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花笺是宣纸制成,用淡墨或淡彩画上山水人物、翎毛花卉,干透后再用于书写的信纸。B.”宋代刘松年自制雪松笺”“晚清吴南愚绘制艳景笺”二者都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C.笺上作书是给特定对象阅读的,因此常有“饰”的成分。D.对于“笺”这种精致的艺术品渐行渐远成了传统的东西,作者流露出无奈与惋惜之情。(2)对第⑤段中作者提到作家著书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突显出作家著书更具有吸引读者眼球的特点。B.是为了与笺上作书作比较,突出说明了笺上书这种特殊的文学更真实,也更具个性的特点。C.突出说明了笺上作书是给特定的对象阅读这一特殊的功用。D.在对比中体现作者对作家著书这种方式的厌恶之情。(3)第②一④段按时间顺序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冲上热搜的雪蜡车到底是什么①2021年10月27日,中国第一台拥有完整知识产权的雪蜡车——“黄河”X7雪蜡车在国家体育总局完成交付。在27日前,说起雪蜡车,很多人都会一脸茫然,完全不知道什么是雪蜡车。冲上热搜的雪蜡车到底是什么?②雪蜡车是一台给滑雪运动员雪版打蜡用的车辆,里面集成了工作、休闲娱乐、运动热身及生活等于一体的综合性车辆平台。这辆长17米多的厢体卡车,首次实现左外套侧拉2.1米,右内套侧拉1.6米,全车展开面积90多平方米,创造世界雪蜡车最宽单边侧拉记录。③除了雪板打蜡,我国制造的雪蜡车还有这些功能。④双动力系统,实现环保节能零排放。结合环保节能的需要,雪蜡车的牵引头采用双动力系统,即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和油电混合动力系统。其中,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的电池功率是目.前.已知世界最大的,并且具备零排放、绿色无污染的特点。⑤驾驶室采用的是由中国重汽自主研发的黄河品牌驾驶室,风阻系数低至0.4以下,可降低10%以上的能耗。厢体顶部和侧翻板安装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可以实现在晴天日照4小时的情况下,发电量不小于30kw/h的目标,完全满足日常的照明和家电使用。厢体内部家居等材料全部采用环保无污染材质。同时,全新定制开发车载空调、排风、新风系统,增加氧吧设计,多项配置齐聚,实现环保节能世界第一。⑥单车功能世界最全,雪蜡车可冬夏两用。据了解,为更大程度满足用车需要,雪蜡车功能设置十分齐全且具备冬夏两用的特点。冬季主打雪板打蜡用车,夏季主打自行车比赛用车。整车功能分区种类丰富且布局合理,分为工作区、休闲娱乐区、雪板储存区、雪蜡储存区、洗手间、淋浴区、热身区七大分区。⑦人情味设计,最大程度实现人性化+智能应用。设计者充分考虑残疾运动员进出的方便性,在厢体尾部配备残疾运动员轮椅升降平台,同时还具备重物升降和应急逃生功能。为方便运动员携带设备进出,配备人脸识别系统,实现运动员进出厢体畅行无阻。环境监测及智能显示系统可以将厢体内外的空气质量、温湿度等环境数据一览无余,为打蜡师选择蜡型提供依据。⑧雪蜡车的投入使用,让越野滑雪国家集训队副领队王岩赞叹不已。据他讲,以前队伍去国外比赛,通常都是在赛场旁的空地上来个打蜡台,就地工作。如今有了这台功能齐全,工作环境舒适的雪蜡车,打蜡师可以在车里工作,工作效率和质量大幅提升。⑨据了解,该雪蜡车是山东省整合全省优势资源,按照“中国首创、世界领先、完全国产”的目标,由十余家企业和单位共同研发的,整个项目在开发过程中申报了6项专利。相信在高科技、人性化的雪蜡车的加持下,中国冰雪健儿们定能竭尽全力,在冬奥会的赛场上披荆斩棘,让世界看到中国力量。(来源:科技日报,有删改)(1)阅读全文,下列选项中关于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设置疑问,引出说明对象,激发读者阅读兴趣。B.雪蜡车功能齐全:双动力系统,实现环保节能零排放;单车功能世界最全,雪蜡车可冬夏两用;人情味设计,最大程度实现人性化+智能应用。C.雪蜡车厢体内部家居等材料大多数采用环保无污染材质,实现环保节能零排放。D.本文从雪蜡车的外形、功能、领先性等方面介绍了雪蜡车,条理清晰。(2)阅读第④段,分析下面句子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其中,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的电池功率是目.前.已知世界最大的,并且具备零排放、绿色无污染的特点。(3)从诩阳方渚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⑧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据他讲,以前队伍去国外比赛,通常都是在赛场旁的空地上来个打蜡台,就地工作。如今有了这台功能齐全,工作环境舒适的雪蜡车,打蜡师可以在车里工作,工作效率和质量大幅提升。.阅读《为什么下雨天睡觉特别香》一文,回答下列各题。①明明是勤勉上进的有为青年,为何总在雨天犯困?是你的自制力太差,还是这其中另有缘由?以下内容,或许可以解答你的疑惑。②白噪声是天然的安眠曲。白噪声是指功率谱密度在整个频域内均匀分布的噪声。不同于其他噪音,白噪声会使人感到平静,更易入睡。人在特别安静与特别嘈杂的环境下都会睡不着,但是在相对舒缓、有规律的声音环境下会很容易入睡,比如雨声、落叶声、转动的电扇声,还有老教授讲课的声音。一些神经衰弱的失眠症患者还会去购买专门的白噪声发生器,以帮助入眠。③雨天气压低,交感神经不给力。交感神经与兴奋有关。当天气晴朗时,空气的含氧量高,能够为人体充分补充能量,人的交感神经兴奋,活动意向更积极:而到了阴雨天,气压降低,空气的含氧量减少,交感神经处于低落状态,人就会出现在雨天犯困的情况。④褪黑素也参与了捣乱。人体在光线昏暗的情景下会增加褪黑素的分泌,其作用就是让人产生倦意:反之,光线明亮则褪黑素分泌减少0下雨天,天色暗沉,光照时间不足,会使人的褪黑素分泌增加,人困马乏也就不足为奇了。⑤可熊与进化有关。人类的许多行为都与早期进化有关。比如,人类对草丛“沙沙”的声音特别警觉,这是源自对蛇类的天生恐惧。男子在挑选配偶时以白为美,是因为肤色白的女子更显年轻,也更可能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⑥同样,雨天好眠也可能与进化有关。远古时代,人类一般住在山洞或茅草屋里面,晚上睡觉时会非常担心野兽来袭。而在下雨天,野兽一般不会出现,人们也会放松警惕,获得短暂的安全感。经过几千万年的进化,人们沿袭了这种习惯,两天在他们的潜意识里意味着“安全”,人们可以在这样的天气里放下戒备,让紧张的神经舒缓下来,做一个甜美的梦。⑦看到这儿,你是否想起了童年的某个雨天,自己慵懒地躺在床上听雨声呢?(选自《读者》2013年第19期)(1)选文从哪几方面说明了下雨天睡觉特别香?(2)选文第②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选文第⑤段中,加点词“可能”能否删去?为什么?(4)常言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儿。”这是关于人在不同季节精神状况的三种说法,请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选择一种说法,分析其中的原因。.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美食不可辜负舌尖岂容奢费

段梅红“民为国基,谷为民命”,中国文化中自古至今传承着“民以食为天”的警训。然而,当曾经的贫穷、饥饿、匮乏与我们渐行渐远,“吃”便被赋予了许多生理需要之外的社会功能,也有了诸多社会表现,“舌尖上的浪费”就是其中一种。2018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发布了《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该报告对北京、上海、成都和拉萨4个城市的366家餐饮企业开展了长达5年的追踪研究,很具代表性。“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根据《报告》我国城市餐饮业仅餐桌食物浪费量就高达1700万〜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中国餐饮业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3克,浪费率大型餐馆的食物浪费量更大,因为这样的场合往往是朋友相见、商务聚会的场所,点餐、就餐往往更注重“面子”。这类聚会还伴有大量酒水消费,因而会减少对其他食物的食用,常常导致更为严重的食物浪费。据《报告》,大型餐馆商务聚会类型的平均浪费率高达38%。校园也是浪费的“重灾区”。各种供餐方式中,以盒饭浪费最严重,浪费量高达每人每餐216克,约占食物供应量的1/3。换句话说,1/3学生的盒饭被倒掉了。但是,“餐桌浪费”只是“城市餐饮”这一个环节中的浪费。其实在消费前的制作环节,很多浪费行为已经在厨房开始了。比如,不少烹饪食材其实只使用一部分;一些用于吊汤的食材大部分被丢弃;为了口感,极端挑剔地选用食材:为了卖相,很多食材只是入眼而非入口。如果继续向前追溯,在食物进入市场流通之前,浪费已经出现。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统计,我国每每年仅在粮食存储、运输和加工等环节造成的损失就在350万吨以上。对此,《经济日报》曾报道,我国每年在粮食生产、流通、加工和消费环节产生的浪费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浪费的不仅是食物或许很多人还未意识到,餐桌浪费不仅意味着大量食物被扔掉,更意味着生产这些食物时所投入的大量淡水资源、能源、土地以及生产资料等的无效消耗。同时,处理这些厨余垃圾也将给城市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前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首席代表卢思骋在谈及食物浪费对环境的影响时表示,全球现有农业生产使用了70%的淡水资源、33%的土地和30%的能源,排放了20%的温室气体。用这样的环境代价生产出来的食物,如果在餐桌上被我们不知不觉地浪费掉,是多么令人痛惜!2019年7月末,国际环保组织全球足迹网络(GFN)发表年度报告指出,人类在7月29日已将2019年地球所有天然资源配额消耗一空,包括水、土壤和洁净空气均被用尽,使2019年的“地球透支日”成为历年来最早到来的“透支日”。自1986年起,GFN开始计算“地球透支日”,几乎每年都较前一年提早到来。1993年为10月21日,2003年为9月22日,2015年为8月13日,2018年为8月1日。GFN报告指出,按照现在的资源消耗率,需要1.75个地球才能满足人类每年使用资源的需求。然而,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自1998年开始,每两年发布一次《地球生命力报告》,历时20年,在全球范围内监测16704个动物种群,以此来衡量生物多样性的变化。2018年的报告指出,全球鱼类、鸟类、哺乳动物、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数量相较1970年平均下降了60%,且消亡速度正在加快,而我们的食物生产和消费模式是这一趋势的最主要成因。保护生物资源多样性实际上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因此,WWF从2019年开始在全球发出了“拯救食物1/3”的倡导。食物浪费是全球通病“拯救食物1/3”行动也在告诉人们一个严酷的现实:食物浪费是全球通病。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指出,全球每年浪费的食物多达16亿吨,其中可食用部分达到13亿吨。欧盟数据显示,欧盟国家每年浪费的食物约为8800万吨,造成的损失超过1400亿欧元。美国《世界日报》2019年报道,美国每年约有6000万吨农产品被丢弃;法国政府公布的报告称,法国每年因浪费食物损失20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378亿元);德国统计资料显示,每个德国人一年扔掉的食品价值约235美元;2018年英国家庭产生的食物浪费总量达450万吨,价值140亿英镑(约合人民币1225亿元);《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称,重视环保的日本人每年丢弃的可食用食物高达634万吨……以法立行向浪费宣战为了减少“舌尖上的浪费”,我国从中央到地方都曾采取过很多措施,企业与民间组织也曾启动过各种活动,如“光盘行动”“半份菜”等。但有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一些条款基本是原则性要求,而且比较分散,针对性、系统性不强,缺乏操作性。厉行节约是一场“持久战”,必须要有能够遏制浪费的有力保障,比如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所以,从国家层面进行专门立法来约束浪费行为才能真正行之有效。先秦《左传•庄公二十四年》中有:“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唐代诗人李商隐曾言:”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也在教导后辈的《诫子书》中写下:''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百科知识》2020年12月)(1)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2)选文划线的句子除了运用引资料还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根据《报告》,我国城市餐饮业仅餐桌食物浪费量就高达1700万〜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能否删去?理由是什么?自1986年起,GFN开始计算“地球透支日”,g乎每年都较前一年提早到来。(4)选出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A.《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报告对北京、上海、成都和拉萨4个城市的366家餐饮企业开展了长达5年的追踪研究,很具代表性。B.“城市餐饮”浪费就是“餐桌浪费”,其中大型餐馆的食物浪费量最大,校园也是浪费的“重灾区C.WWF从2019年开始在全球发出了“拯救食物1/3”的倡导。D.厉行节约是一场“持久战”,必须要有能够遏制浪费的有力保障,比如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大自然的文字伊林文字真是好东西。认识了字,就可以读完最厚的书,可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情。但是也有另外套文字,这是每个想成为真正有学识的人应该知道的。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它总共有成千上万个字母。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母。你脚下的每一粒小石子也是一个字母。对于不认识这一套文字的人来说,所有的星全是一样的东西。而有些人却认得许多星的名字,并且可以说出它跟别的星有什么分别。就像书里的话是用字母组成的一样,天上的星也组成星座。自古以来,当水手们需要在海上寻找道路的时候,他们就去看那星星写成的书。你知道,在水面上船只是不会留痕迹的,那里也没有什么写着“由此往北”的有箭头的指路牌。但是水手们并不需要这样的指路牌。他们有带磁针的罗盘,磁针永远指着北边。即使他们没有罗盘,他们也照样迷不了路。他们朝天望望,在许多星座当中找到小熊星座,在小熊星座当中找到北极星。有北极星的那边就是北方。天空的使者——鸟,也会教给那些留心观察它们的人许多本领。假如燕子在空中飞得很高,看去很小很小,那就会有好天气:白嘴鸭飞来说,春天已经来到大门口了;而飞走的大雁不用日历就可以告诉人们,热天已经过去了。太阳光还是很热的,是个平静、晴朗的日子。这时候从远方传来奇怪的不安的声音,好像有人在高空互相呼应着。声音越来越高,越来越近。凝视天空终于可以勉强分辨出一张模湖的蜘蛛网,就像给风吹着似的。蜘蛛网K近了,抬起头来,已经瞧出,这不是什么蜘蛛网,而是许多长脖子的鸟。它们呈“人”字形飞着,排成整齐的队形朝着阳光照耀着的森林匕行。但是很快乂分辨不出•只只的鸟来了,又像是张蜘蛛网了。一转眼功夫,连蜘蛛网也无影无踪了,它们好像融化在天空里一样。只有那声音还从远方传来,好像在说:“再见!再见!明年春天见!”阅读天空这本大书,可以了解许多新奇的东西。连我们脚底下的土地,在会读它的人看来也是一本很有趣的书。现在。在建筑工地上。挖土工人的铁锹碰到了灰色的石头。在你看来这不过是普通的石头,可是在懂得大自然文字的人看来,它并不是普通的石头,而是石灰石。它是从碎贝壳变化而成的。你知道贝类是海洋里的居民。可见。在古老的时代,这个现在是城市的地方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有时候,你在森林里走。忽然看到树林当中躺着一块很大的花岗石块,上面披着青苔,就像披着毛皮一般。它是怎样到这儿来的呢?谁有这样大的力气把这么大块的石头搬到森林里来呢?而且,它又是怎样穿过茂密的森林的呢?谁如果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就会立刻说出,这叫做漂砾,它不是人搬来的,而是冰川搬来的。这些冰川从寒冷的北方爬过来,沿路把岩石砸碎,并且把砸下来的碎石块带着一起走。这是好久以前的事了,当时这儿还根本没有森林。漂砾周围的森林是后来才长成的。要学会大自然的文字,应当从小就常常到森林里或者田野上去走走,去注意观察一切东西。假如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应当到书里去寻找解释。还应该经常去请教有学识的人:这是什么石头?这是什么树?这只鸟叫什么名字?雪地上面是什么东西的足迹?(选自《大自然的文字》,有删改)(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本文巧妙地将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比作“文字”,并举出实例引领读者去探索隐藏在这些独特“文字”后面的学问和奥秘。B.本文采用空间顺序进行说明,条理清晰。C.画线句中用“蜘蛛网"比喻在高空中迁徙的雁阵,写出了雁阵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的飞行状态,表现了大自然文字的美妙。D.本文将文学性和科学性结合起来,语言浅易生动,活泼有趣。(2)这篇科学小品文在语言风格方面有何突出特点?至少答出两点并简要分析。.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问题。【文本一】①2021年5月19日12时03分,海洋二号D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该星是国家空间基础设施海洋动力卫星系列的第三颗业务卫星,将与海洋二号B星、海洋二号C星等构成我国海洋动力环境卫星星座,主要用于观测海面风场、海面高度、有效波高、重力场和大洋环流等信息。三星在轨组网。建成我国首个海洋动力环境监测网。将为海况预报、风暴预警、降水预报、地表分析和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等领域提供有力支撑。②随着三星组网,我国对全球海洋监测的覆盖能力达80%以上,海洋监测的效率和精度大幅提升,将高效服务于我国海洋防灾减灾、海上交通和海洋经济发展。③精准捕捉台风。海洋二号系列卫星装载微波散射计,可有效用于海面风力的测量,风速测量精度优于2米/秒,为台风预报的及时性和精准度提供了有力保证。即使海面刮起风速小于2米/秒的一级“软风”,也不会逃过海洋二号系列卫星的“法眼”。据报道,自海洋二号系列卫星发射以来,我国近海平均每年20余次的台风均实现精准捕捉,无一漏网。海洋二号D星在轨投入使用后,将进一步增强监测和预警能力,为我国沿海城市防灾减灾和全球灾害监测提供重要保障。④织就太空“天眼二海洋二号B星新增了船舶自动识别和数据收集系统,具备对全球船舶自动识别以及接收、存贮和转发我国近海加其他海域浮标测量数据的能力。海洋二号D星的导航系统更是全面升级,具备GPS和北斗双模数据接收功能,进一步实现了导航能力的自主可控。海洋二号B星、C星、D星组网运行后,相当于在太空中织就“天眼”,实现全球海面船只的位置、航向、航速精确勘测,为支持和服务全球海上定位、导航、搜救等提供重要保障。⑤预测灾害性海浪。海洋二号系列卫星装载有雷达高度计,可以获取有效波高、大洋环流、全球海浪等数据。该设备与校正辐射计配合工作,能够及时获取全球海洋有效波高信息,精度达0.5米,可以有效监测、预测灾害性海浪。⑥发布快速预报。海洋二号系列卫星均装载微波辐射计,可用于海面温度测量,辅之以雷达高度计,可识别出大洋中的锋面和中尺度涡,为探测大洋渔场分布情况等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⑦提升持续观测能力。据悉,海洋二号D星的海面高度测量精度优于5厘米。已达国际先进水平。我国10年前发射的海洋二号A星具备稳定的海平面变化监测能力,随着海洋二号B星、C星的相继发射又实现了接续观测。海洋二号D星的成功发射,将发挥海洋动力环境卫星组网优势,进一步提升持续观测能力。⑧开启“小时级”监测。“曾经单颗星需要20多天才能针对全球观测一次,无法满足我们对海上运输、大洋渔场、海洋科考、海上安全等多方面的要求。此次我国首个海洋动力环境监测网建成后,全球海洋观测仅需6小时。”海洋二号卫星总设计师张庆君说。【文本二】苍茫太空之中,一颗由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遥感卫星如同闪亮的眼睛,24小时不停歇地注视着地球,俯瞰着同样苍茫的海洋。监测获取着与我国海洋息息相关的海量信息。这个不知疲倦、就兢业业的监测者就是海洋二号卫星,也是我国第一颗获取海洋动力环境信息的卫星。海洋二号B星是海洋动力环境探测卫星,与后续的海洋二号C星和海洋二号D星组网形成全天候、全天时、高频次全球大中尺度海洋动力环境卫星监测体系。(1)下列对文本一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海洋二号D星与海洋二号B星、海洋二号C星都是我国海洋动力卫星系列的业务卫星。B.自海洋二号系列卫星发射以来,我国近海平均每年20余次的台风基本实现了精准捕捉,无一漏网。C.海洋二号D星的导航系统更是全面升级,具备GPS和北斗双模数据接收功能。进一步实现了导航能力的自主可控。D.海洋二号系列卫星均装载微波辐射计,可用于海面温度测量,可识别出大洋中的锋面和中尺度涡。E.曾经单颗星需要20多天才能针对全球观测一次,此次我国首个海洋动力环境监测网建成后,全球海洋观测仅需6小时。(2)请根据文本二给海洋二号系列卫星下个定义。(3)你认为海洋二号系列卫星可为沿海渔民提高经济效益提供哪些具体帮助?.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走进C919:国产大型客机解密

王思磊①2015年11月2日,国产C919大型客机首架机正式总装下线。C919的命名颇具深意,“C”是“中国商飞”英文缩写“COMAC”的第一个字母,也代表“China”,也恰好与“空中客车(Airbus)”和“波音(Boeing)”的字头构成顺序排列。第一个“9”代表“长久”,后面的“19”则代表最大载客可达190座。C919承载着中国人的“大飞机”梦想。它将在首飞和通过适航测试之后,进入航线运营,填补航线上没有中国干线喷气客机的空白。②科研人员除了考虑大飞机的先进性和科学性,还在努力提升飞机的经济性和安全性。飞机的耗油量与飞机的升阻比(升力和阻力的比值)有直接的关系,升阻比越高,飞机的气动效率越高,耗油量就越少。而飞机的升力主要来源于机翼,为了保证飞机的座级,避免“油老虎”的出现,在飞机机翼上动脑筋,便成了提高飞机气动效率的关键。③C919的机翼设计运用了这一超临界翼型⑴.相对于古典翼型,超临界翼型可使巡航气动效率提高20%以上,巡航速度提高100多千米/小时;如果用同一厚度的标准来设计古典翼型和超临界翼型,超 临界翼型的整体阻力比古典翼型要小8%左右,而这可以减轻飞机的结构重量,增大结构空间及燃油容积。④在C919飞机的设计上,超临界机翼与发动机、机身和吊挂之间还采用了性能更为优化的局部融合设计,这些设计进一步提高了C919飞机的经济性和安全性。⑤在中国武术界,有“内练一身气,外练筋骨皮”的说法。C919大型客机的研发,也诠释了这一思想。在机体主结构上,设计人员大量使用了世界先进的第三代铝锂合金材料,这在国内尚属首次,使用铝锂合金可以实现结构减重并大大提高飞机寿命。⑥如武学人才内外兼修一样,C919也在“内功”上狠下功夫。在民用飞机产业有个形象的说法:航电系统是''太地",飞控系统是‘‘四肢",EWIS系统是“经络二就像人一样,一架先进的飞机应该拥有聪敏的大脑、灵活的四肢、通畅的经络。⑦C919“最强大脑”航电系统的核心--IMA,使用的是目前国际先进的高度集成数据处理和网络传输技术。这种网络化数据处理方式,较之前一对一的数据传输处理方式,是巨大的变革,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处理效率。比如说,飞行速度、高度等数据,以前要由大气数据计算机分别建立通路,传输给显示系统、发动机、环境控制等系统:现在,只需“把工作都交给网络这要归功于C919使用的目前国际先进的ARINC664网络集成技术。C919在数字化和扩展潜力方面,达到了耳朝民航先进机型的水平。⑧C919已顺利下线,并将于2016年迎来首飞,着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有能力研制大型客机的国家。(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16年第1期,有删改。)【注】(1)是一种高性能的跨音速翼型。(1)阅读全文,说说C919国产大型客机具有哪些性能。C919国产大型客机的研发是怎样体现“内练一身气,外练筋骨皮”这一思想的?(3)第③段画线处除用了列数据外,还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分析还使用的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4)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①航电系统是“木型I”,飞控系统是‘'四肢",EWIS系统是“经络”。②C919在数字化和扩展潜力方面,达到了耳迪民航先进机型的水平。(5)第⑤⑥⑦段先介绍飞机机体结构,再介绍飞机的航电系统。具体说说这样安排顺序的好处。.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珠峰“身高”,为何一定要人登顶测量?①2020年5月27日上午11时,中国珠穆朗玛峰(简称“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登顶“地球之巅”,为珠峰“量身高”。五星红旗,又一次飘扬在珠峰峰顶。②珠峰被称为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它的海拔高度究竟是多少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人类。1856年英国测得珠峰的高度为8840米,1975年中国公布了珠峰高程新数据8848.13米,此后,该数据作为官方数据在国内外被广泛采用。2005年,中国国家测绘局测得珠峰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为8844.43米,这个数据,作为中国统一采用的标准数据沿用至今。③我国为什么要再次对珠峰进行高程测量?因为珠峰的高度可能发生变化。据专家分析,尼泊尔2015年的8.1级强烈地震距离珠峰只有200多千米,可能对珠峰板块造成挤压,影响珠峰板块的位置和高度,这需要精准的测量才能得知。距离上一次测量已经过去15年了,珠峰不断经历地壳运动、气候变化,珠峰高度也需要进行定期的观察和对比。④21世纪测量技术飞速发展,今年5月的这次珠峰高程测量,队员是否必须登上珠峰顶端才能进行呢?测绘专家们的答案是肯定的。⑤2005年珠峰测量,采用了传统的经典测量方法,就是以常规的水准测量加上三角高程测量来确定珠峰的高程。同时,采用了GPS卫星大地测量法,把GPS带到珠峰峰顶直接测量珠峰的位置坐标和高程。测绘专家们将这双管齐下的方案称为“双保险”。实施这两种测量方式,都需要登上珠峰峰顶。采用传统的测量方法需要在珠峰峰顶设立标志(专业人员称为觇标0)为下面的测距仪和经纬仪服务,而采用现代GPS技术,要求必须携带设备上峰顶。今年5月的这次测量,方法与2005年基本相同。⑥过去珠峰高程引起争议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高程测量技术和计算的精确性,一是峰顶雪深。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必须利用先进技术登顶实地测量。要测量雪深,必须利用雷达设备在峰顶实际操作,直接测量。采用常规技术必须将觇标立于峰顶最高处,提高精确度。同时,两种技术互相补充,一旦GPS观测技术出现故障,常规方法可以替代电子设备完成观测。所以,登顶珠峰不仅必要,而且必须。它是决定整个测量行动成功的关键所在,因为目前的技术手段还无法确保无人机或机器人在峰顶作业。⑦与2005年相比,本次测量使用的设备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导航卫星系列,先进的国产测绘仪器装备全面承担本次测量任务,这会让珠峰的“身高”更加精准;可以肯定,我国将获得珠穆朗玛峰高度的最新最科学的数据。可以说,这次的测量工作对于地球科学、环境科学是非常有意义的!⑧中国第三次测量珠峰高程获得了人类历史上精度最高的珠峰高程测量结果--8848.86米。(选自澎湃新闻网,有删改)【注释】①觇(chdn)标:一种测量标志,用几米到几十米的木料或金属制成标架,架在被观测点上作为观测的目标。(1)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2)珠峰“身高”,为何一定要人登顶测量?(3)文中第②段画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文中第③段中的“据专家分析”能否删去?为什么?请简要分析。.人类世造就“热室地球”①“人类世"(Anthropocene)这一新名词及概念由诺贝尔奖得主,大气化学家保罗•克鲁岑于2000年首次正式提出。②“人类世”概念的核心在于,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已经大大超过了自然变化的影响,尤其是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在土地利用、建坝挖河、水资源利用等方面极大地改变了地球的面貌和环境,更为重要的是,人类活动改变了大气成分,化石燃料的巨量燃烧造成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飙升,改变了气候变化的方式,地球的历史演变自此进入了全新的阶段。③人类的各项活动深刻地影响着地球的演变。克鲁岑把人类世的起始地质年代精确定为1784年,即从瓦特改良蒸汽机开始。而人类世的最后时限,应当是到人类自然消亡的那一天,这个时间长度目前未知,保守估计至少应该有数万年。④2016年8月29日,第35届国际地质大会在南非召开,会议正式通过“人类纪”“人类世”和“人类期”的概念,随着地质年表的修订,被世界公认的“人类世”彻底到来。⑤人类世概念的确定,标志着地球气候系统的演变再也不是纯“自然”的过程,人类活动不断参与气候系统的演变并起到重要作用。⑥根据对两极冰芯的分析,自从进入第四纪以来,随着地球轨道参数的变化,地球气候大概维持着10万年左右的周期,进行冰期一间冰期一下一个冰期……的循环演变。自从全新世以来,地球进入温暖的间冰期,高纬度冰雪消融,海平面上升,农业和生产工具不断进步,促进了人类社会的繁荣发展。⑦全新世里,人类成为地球系统演变里不可忽视的力量,甚至成为重要的改变因子。⑧人类活动已经改造了至少50%的陆地表面,对生物多样性、土壤结构和气候都造成了重大影响。人类每年向大气排放1.6亿吨二氧化硫,这是所有自然排放量的两倍以上。人类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氮氧化物总量,远远超过自然过程的排放量。人类活动引发的风化率比自然风化率高出一个数量级。⑨更为重要的是,人类活动引起大气中温室气体数量飙升,目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达到410ppmv(体积比,百万分之一),这比过去至少80万年中的任何时候都高,由此导致全球温度升高,目前的地球气温几乎和第四纪里间冰期的历史最高温度一样高。⑩在全球变暖的过程中,地球系统存在不少的临界点,如果超过这些临界点,容易引起多米诺骨牌式的正反馈过程,突破一个个临界点,会使得地球气候系统脱离冰期一间冰期的循环,最终导致在“热室地球”状况下,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革命前高4〜5℃,这将超过数百万间冰期的最高温,甚至比中新世时期的气温还高,海平面比今天高10〜60米。因此,伴随地天进入人类世,人类的第一生存要义就是摆脱“热室地球”的命运。⑪目前,预估未来气候变化主要利用气候数值模式,即在假定的未来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讨论气候系统的未来状态,其中包含了预估未来的三个主要的不确定性来源:未来温室气体排放情景的不确定性、数值模式的不确定性以及气候系统本身内部变率的不确定性。阚前,人们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前两个不确定性上,一方面力求设计更合理的未来温室气体排放情景,另一方面努力提高数值模式的模拟性能,然而关于临界点的研究揭示了另外一个不确定性,那就是地球气候系统本身的不确定性。未来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也会因气候系统临界点的问题大大增加,甚至可能出现更剧烈的气候变化。⑬如果随着温度增加,地球发生生物物理反馈过程的变化,例如,当生物圈的退化引起生物圈碳汇能力的降低,甚至成为碳排放源,或者温度变化引起海洋微生物呼吸作用的增强,从而减少海洋碳汇的能力,或者发生冰雪减少一反照率降低的冰雪-辐射的正反馈作用,那必然会引起一系列反馈过程,该过程甚至会变成主宰气候系统走向的主要因子,人们评判和预估未来气候的发展将更为困难。⑭为避免临界点的突破以及规避不确定性的风险,全球升温幅度控制在2℃甚至更低就成了必然选择。“热室地球”带来的将是一个人类难以承受的前景。因此,人类的应对之策就是要改变原有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对待地球的态度必须有根本改变从''过度开采”模式转为“有效管理”模式。基本思路有:第一,大幅度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第二,增强或者创造碳汇,这可以通过保护并增强全球生物圈或者发展碳回收技术来实现;第三,在必要时,通过气候工程减少气候系统中的太阳辐射量。⑮面临全球变暖的挑战,人类是否拥有足够改变地球的能力,考验着每一个人。不过,留给我们的时间真的不多了,距离分岔点不远处的大门已经在吱吱呀呀声中开始关闭。(1)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进行说明的?(2)举例说明本文的语言特点。(举出一例即可)(3)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4)作为中学生的你打算从自身哪些方面做起,来降低未来“热室地球”的可能性?(至少答两点。).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茱萸之谜余光中茱萸在中国诗中的地位是十分特殊的。屈原在《离骚》里曾说:“椒专佞以慢幡兮,檄(sha)又欲充夫佩帷。”显然认为檄是不配盛于香囊佩于君子之身的恶草。檄就是茱萸。千年之后,到了唐人的笔下,茱萸的形象已经大变。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甫的“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都是吟咏重阳的名句。屈原厌憎的恶草,变成了唐人亲近的美饰,其间的过程,是值得追究一下的。重九,是中国民俗里很有诗意的一个节日,诸如茱萸,菊花,登高等等,都是惯于入诗的形象。登高带茱萸囊的传统,一般都认为是源于梁朝人吴均《续齐谐记》所载的这么一段:“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日:'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红)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日:'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带茱萸囊,盖始于此。”根据《续齐谐记》的说法,登高带茱萸囊,饮菊花酒等习俗到梁时已颇盛行。吴均虽是梁朝人,相传桓景和费长房却是东汉人。《西京杂记》中也有记载,汉高祖宫人''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华酒,令人长寿”。据此推测,重九的习俗起源则在东汉乃至汉初了。有意思的是,重九吟诗的传统中,从东晋至南北朝,却唯独少见咏茱萸之作。到了唐朝,情形便改观了,茱萸己为诗人所乐道。王维所谓“遍插茱萸",说明佩花之盛。杜甫所谓“醉把茱萸”,可能是指茱萸酒。重九二花,菊与茱萸,菊花当然更出风头,因为它和陶渊明缘结不解,而茱萸,在屈原一斥之后,却没有诗人特别来捧场。虽然如此,茱萸在唐诗里面仍然是很受注意的重阳景物。杜甫全集里,咏重九的十四首诗中便三次提到茱萸。李白的诗句“九日茱萸熟,插鬓伤早白”说明此树的红实熟于重九,可以插在鬓边。佩戴茱萸的方式,可谓不一而足,或如赵彦伯所谓“簪挂丹萸蕊”,或如陆景初所谓“萸房插缙(jin)绅二至于李娇“萸房陈宝席”和杜甫的“缀席茱萸好”,则是陈花于席,而李乂(yi)的“捧箧萸香遍”该是分传花房或赤果。佩缀茱萸之风大盛于唐,大概是宫廷倡导所致。当时每逢重阳佳节,皇帝常常率领一班文臣登高赋诗,同时把一枝枝的茱萸分赠群臣作佩饰,算是辟邪消灾,应付桓景的传说吧。茱萸辟邪除害,并非纯由传说,乃有医学根据.我们统称为“茱萸”的植物,其实更分为三类:山茱萸属山茱萸科,吴茱萸和食茱萸则属芸香科,功能杀虫消毒,逐寒去风。李时珍《本草纲目》里说,井边种植此树,叶落井中,人饮其水,得免瘟疫。至于说什么“悬其子于屋,辟鬼魅”,自然是迷信,大概是取其味辛辣性烈之意。其花、茎、叶、实均可入药,还可制酒。白居易所谓“浅酌茱萸杯”,恐怕正是这种补酒。然茱萸何以独独见鄙于屈原呢?可能茱萸味特辛辣,不合屈原口味,甚至引起过敏之症,也未可知。曹植诗句:“茱萸自有芳,不若桂与兰”,也许正说中了此意。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据史料推测重九佩戴茱萸的习俗源自汉初,到唐朝则大盛,且佩戴方式也多种多样。B.文段6为了说明茱萸辟邪除害的医学根据,运用了分类别、举例子、引用的说明方法。C.茱萸被屈原鄙视是因为茱萸味特辛辣,不合屈原口味,甚至引起过敏之症。.说明性文章阅读。自动驾驶塑造未来①1939年,通用汽车公司在纽约世博会上展出了世界上第一辆自动驾驶概念车一Futuramaoo此后,科技发达国家都开展了关于自动驾驶技术的初步探索和基础研究。作为人工智能最具商业价值的领域之一,自动驾驶产业广受热捧,发展迅速。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预测,到2040年全球75%的新款汽车都将会是自动驾驶。自动驾驶在推动人类交通革命的同时,也必将塑造城市的未来。②目前,世界各国正在积极开展自动驾驶技术的基础研究,抢占人工智能的竞争高地。2016年,日本发布《自动驾驶普及路线图》,允许自动驾驶汽车2020年在高速公路上通行。2017年,德国通过了针对自动驾驶汽车的法案,并于同年提出了自动驾驶指导原则。我国在2017年发布实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和《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当前,我国在自动驾驶道路测试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17年12月,深圳首次在开放道路上进行了无人驾驶公交的试运行测试,此后,上海、北京、重庆相继为自动驾驶测试车辆颁发了测试牌照。根据麦肯锡的研究,中国未来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市场。③然而,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的自动驾驶等级划分标准。我国正在积极制定自动驾驶等级划分标准。美国曾将自动驾驶技术分为5个等级。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按照智能化程度将自动驾驶汽车划分为''完全人类驾驶、辅助驾驶、部分自动驾驶、有条件自动驾驶、高度自动驾驶、完全自动驾驶”6个标准等级。据比标准,当前配备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几乎都在4级标准以下,且处于基本测试阶段。2017年,加利福尼亚常规公路测试公里数最高的自动驾驶汽车厂商,测试里程总数不超过40万公里,技术人员无干预的行驶里程也低于6000公里。此外,路测也仅限于乘用车场景,并没有实现多个行业都已经出现的应用场景的全覆盖,距离真正意义上“完全自动驾驶”的目标还有相当长的距离。④作为交通领城的又一次重大革命,自动驾驶将面临一系列复杂的问题。一是自动驾驶的安全性问题。2018年3月,接连发生的两起自动驾驶汽车交通事故,敲响了自动驾驶的安全警钟。同时,自动驾驶汽车通过网络与外界实现大规模数据交互,一旦受到网络黑客攻击很可能失去车辆控制权。二是自动驾驶汽车的事故责任主体问题。可以预见,与传统的以司机为中心的责任认定相比,自动驾驶所引发的事故责任主体将会发生改变。随着汽车的控制权被逐渐交给计算机系统,汽车制造商相关产品供应商或者是乘用人,都有可能成为责任主体。三是自动驾驶引发的社会伦理问题。例如,在将要发生事故时,是拯救车上的乘客还是挽救路人?一旦自动驾驶汽车上路,必然面临上述这类伦理性难题,这些技术伦理价值导向一经确立,将成为自动化规则被大规模植入到自动驾驶程序,对人类社会产生重大影响。(1)本文的说明顺序是A.时间顺序B.逻辑顺序C.空间顺序D.时空顺序(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第①段列举通用汽车公司在纽约世博会展出世界上第一辆自动驾驶概念车的事例,引出了本文的说明对象。B.可以预见,与传统的以司机为中心的责任认定相比,自动驾驶发展所引发的事故责任主体将会发生改变。C.①②两段中,加点词语“之二”和“祖继”分别从范围和时间两个方面进行界定和说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D.根据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的划分标准,当前配备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几乎都有“有条件自动驾驶”标准以下,且处于基本测试阶段。.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我们为何很难记住自己的梦境杨阳①每个人都会做梦,但不是每个人在第二天早上醒来都能记得那些梦境。相信不少人都深有体会:在做梦时,明明很清晰地记得发生过的事情,潜意识里还对自己说,一定要记住了,但第二天醒来后就什么也记不起来了。科学家们发现,一般人一个夜晚大约要做4〜6个梦,总共大约有一两个小时的睡眠时间是在梦中。既然做梦的频率如此高,为什么我们醒来后记不住自己的梦?②睡眠是人类必需的一项生理活动。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的睡眠分为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这两种睡眠形式交替进行,一个人晚上8小时的睡眠时间里有4个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周期。在快波睡眠中被唤醒的人有80%正在做梦,在慢波睡眠中被唤醒的人有7%在做梦。③一个人每晚做梦的时间平均在1.5小时左右。由于梦相伴睡眠周期循环规律,所以在快波睡眠中醒来的人,感觉梦多,而在慢波睡眠中醒来的人,感觉梦少。此外,人能记住的梦多在快觉醒时,而刚入睡时的梦早就消逝得无影无踪了,这也是人们感觉梦多或少的原因。④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法国科学家对41名志愿者进行了实验。这些志愿者分为经常能记住梦和记不住梦的两类。研究人员用脑成像设备对所有志愿者在清醒和睡着时的大脑活动进行了观察。⑤结果显示,这两类人在睡着和醒着时的大脑活动有明显差异。那些常能记住梦的人,大脑的信息处理中心也就是撅顶联合区更为活跃,这一区域的活动增加很可能对梦境内容编码到记忆里有很大帮助。而且,不管是在睡着还是醒着的时候,常能记住梦的人的大脑中,内侧前额叶皮质和撅顶联合区的大脑活动都更强,同时他们的大脑对听觉刺激的反应也更强。不仅如此,相比不大记得住梦的人,那些常能记住梦的人在睡觉时比较容易醒来,其醒来的时间也要多一倍。⑥为什么很容易被忘掉?研究显示,醒来后5分钟,梦的内容会忘掉50%;醒来后15分钟,睡梦细节会忘掉90%。有关“梦境遗忘”的理论解释有多种。一种理论从学习和生存两方面解释了梦被遗忘的原因。对早期洞穴人来说,“纵身跳崖逃避狮子追杀”在现实生活中就难以实施。这种情况下,如果睡梦与真实生活存在相同记忆印迹的话,梦就不是很好的学习经验,忘掉梦反倒可能是件好事。另一种理论认为,梦的功能是淘汰大脑中随着时间而累积的不需要的记忆。记住梦只会使大脑中的无用信息堆积如山。从本质上说,梦是“忘却”垃圾记忆的过程。⑦在回忆梦境方面,专家们则认为主要有三大障碍。第一大障碍是梦中的记忆方式与清醒时大不同。清醒时,人们习惯按照时间顺序、线性或因果关系等方式记住过去的事情。然而,睡梦中发生的“剧情”往往会随着情绪变化而无规律地“漂移”,并非具有时间或因果关系等逻辑。第二大障碍是现实生活本身。对很多人来说,一觉睡醒首先想到的是“今天该做什么",此时睡梦则会像“鬼火”般消失掉。第三大障碍是身体活动的变化,睡梦往往是在人们处于休息、身体躺卧时发生的。醒来时,身体活动大幅增多,会干扰大脑对梦境的记忆。(1)通读全文,请分点写出梦很容易被忘掉的原因。(2)按要求回答下面两个小题。①全文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②请简要谈谈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睡梦中发生的“剧情”往往会随着情绪变化而漂移,没有时间或因果关系等逻辑。(3)文章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4)有人认为第①段可以删掉,这样第②段从人类睡眠机理直接谈起,文笔更加简洁,你认为呢?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问题。会呼吸的建筑文本一①当你穿行于城市的钢筋混凝土森林时,当你远途旅行却发现“千城一面”时,越来越多的建筑正在以其优雅的造型、丰富的空间感受和人性化的使用方式努力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其中仿照生物的功能、组织、形象构成来修建的建筑物,就是“仿生建筑”。②仿生建筑的类型十分丰富,有些仿生建筑不仅拥有与生物相仿的优美外形,而且还像自然界的生物一样“呼吸”着,拥有无与伦比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大大缩短了人与自然的距离。它们中有的能够像向日葵花盘一样旋转,有的能够像仙人掌一样开花,有的能够像盛开的马蹄莲一样迎风招展。③众所周知,向日葵从发芽到花盘盛开这一段时间,其叶子和花盘会一直追随着太阳的位置以获得最充足的阳光。向日葵式的仿生建筑也能够随时跟踪太阳的方向进行旋转,太阳落山以后,控制程序会让房屋自动恢复初始位置。其旋转的动力全都来自于自身的“光合作用”,即由屋顶的太阳能光电板和小型的太阳能电动机提供动力,十分节能。加上其外表面安装了大量的太阳能光电板,它每天生产的电能远远大于旋转所消耗的,于是住户便将多余的电能存入社区电网,冬天或者阴天时再拿出取用,剩余的还能卖钱。“向日葵建筑”中还拥有众多“葵花子”,比如客厅电灯、浴室加热器等,它们的能量都来自于屋顶的太阳能光电板。阳光下,“向日葵”就像璀璨的宝石一样闪闪发光,周围植物的影子由玻璃透到室内去,光影纵横,仿佛置身于树荫之下;黑夜里,“葵花子”们熠熠生辉,五彩斑斓,十分动人。④仙人掌一般生长在干旱的沙漠里,每次降雨,仙人掌都会竭尽全力吸收、储存水分。城市“仙人掌建筑”也是如此,住户们将各种植物种植在自己大面积的户外阳台上,整个建筑就像一座小型的光合作用工厂,能够吸收城市中的有害气体,并且释放新鲜的氧气,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为住户提供清新、优雅的居住环境。每当花朵盛开的时候,红、黄、蓝、绿等色彩交相辉映,在白色建筑表面的映衬下,犹如一幅美丽的百花图,加上天光云影的点缀和追逐嬉戏的飞鸟,其中的住户宛如身处自然森林之中,十分惬意。⑤花梗是马蹄莲的中轴部分,除了作为结构主体,还作为整株植物的主要能量传送带,可以将水分、养分及时地在根、花、果实之间运输。“马蹄莲建筑”的塔楼作为整支''马蹄莲”的花梗,在其底部设有集热棚,利用温室效应加热空气,将热量通过中心烟囱的内部气流,源源不断输送给整座建筑。此外,塔楼主体的外表面并不平整,像折过的纸张一样,这样能够保证经过气流的最大化,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风能。而且,为了提高顶部风力发电机组的效率,“花”被设计成双弧形截面,将风速提高到环境风速的4倍之多。风儿吹过,“马蹄莲建筑”迎风招展,散发着蓬勃的生机。⑥其实大自然还有很多神秘之处,蕴藏着无限可能,启发着建筑师的设计灵感。文本二城市仿生,功能仿生,结构仿生,形式仿生等方面。建筑仿生学的应用范围很广,从城市总体到单体建筑,从居住环境到材料都可涵盖。未来的城市将是仿生与生态的城市。人类文化从蒙昧时代进入文明时代就是在模仿自然和适应自然界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起来的,建筑同样如此,古代从巢居穴居到各类建筑的出现,无不留下了模仿自然的痕迹。但是,随着工业化的高速发展,使人类的文明发生了异化,反过来破坏了自己的生存环境,也使自己的创作囿困于僵化的机器制品,束缚了创造性,这就是近几十年来人类重新对仿生学开始重视的原因。近几十年来,仿生的倾向也在不断发展,它的研究意义既是为了建筑应用类比的方法从自然界中吸取灵感进行创新,同时也是为了与自然生态环境相协调,保持生态平衡。自然界是人类最好的老师,人们无时无刻不在从自然界中获得启发而进行有益的创造。仿生并不是单纯地模仿照抄,它是吸收动物、植物的生长肌理以及一切自然生态的规律,结合建筑的自身特点而适应新环境的一种创作方法,它无疑是最具有生命力的,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1)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向日葵建筑”能够随时跟踪太阳的方向进行旋转。B.文本一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双弧形截面的风速与环境风速进行比较,突出双弧形截面设计能提高顶部风力发电机组的效率。C.仿生建筑就是“会呼吸的建筑”。D.文本一的语言生动形象;文本二的语言更专业严谨。E.仿生是对动物、植物的生长肌理以及一切自然生态的规律的模仿照抄,并结合建筑自身特点的一种创作方法。(2)文本一第③④⑤段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3)文本一和文本二都在介绍“仿生建筑”,但侧重点不同。请结合文本内容,比较两篇文章在说明内容上的不同点。.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甲】“超五星”的三星堆①残缺的黄金面具、彩绘的青铜头像、巨大的青铜神树……2021年春天,随着一件件神秘文物的陆续出土,三星堆遗址再次聚焦世人目光。②位于四川省广汉市的三星堆遗址距今约5000至2800年。几千年来,它沉睡于成都平原一隅,直到上世纪二十年代,才被一位村民“悄然唤醒”。经过数次发掘,其出土文物数量之惊人,造型之精美,可谓“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③文物众多且精美就能让其“吸睛无数”?事实远非如此。“高颜值”的背后有许多未解之谜,令我们对其历史文化价值不断叩问一眼睛向前凸出的青铜面具,为什么造型如此奇特?高耸的青铜神树,是对太阳的崇拜,还是对岛的崇拜?这些神奇的器物,构建起古蜀人怎样的精神世界?……有关专家表示,三星堆遗址考古成果充分体现了古蜀文明对中华文明的重要贡献,更体现了我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完整性,它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发展模式的重要实物例证,足以位居世界顶级考古发现之列。(摘自三星堆博物馆解说词,有删改)【乙】考古热下的冷思考①考古现场拆盲盒,直播现场问专家,视频平台飞“弹幕”……今年的三星堆考古,真是“热爆”了。②昔日“冷清”的考古,为何突然变得如此“炽热”?除掉文物本身自带的“热能”,还有什么值得我们思考?③相较往年,今年网络直播和新闻报道不再“冷清清”。大家可以身临其境地参与到这场考古互动中,同步知晓许多相关知识。“古蜀先民太土豪了”“青铜器奇奇怪怪又可可爱爱”……考古揭开面纱,网友深度互动。考古不再“冷门”,文物不再“高高在上”。④更深层次的原因才是关键。以前,物质条件缺乏,人们忙于生计,漠视了本国文化的美好。随着经济发展带来生活富足,人们注重精神追求,关注传统文化。内心不再“冷冰冰”,表现就会“热腾腾”。⑤三星堆“霸屏”是五千年文明应有的热度,我们期待更多有价值的“冷”变成这样的“热二(摘自人民网等,有删改)(1)今年的三星堆考古“热”是哪些条件促成的?请结合两文内容,分点加以概括。(2)甲乙两文都以今年同一热点考古事件开头,两文的第一段是否可以交换?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3)如果要将这两篇文章编入有关“三星堆”的图书,它们适合一起放入下面哪一章节?请作出选择并简述理由。A.魅力三星堆B.诗意三星堆C.故事三星堆(4)下列说法中,表述无确的一项是A.位于四川省广汉市一隅的三星堆遗址距今5000至2800年。B.有关专家表示,三星堆遗址考古成果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对古蜀文明的重要贡献。C.目前三星堆遗址考古成果,已经位居世界顶级考古发现之列。D.考古热的兴起的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人们对精神追求的注重和对传统文化的关注。.非文学性文本阅读。我们为什么要睡觉袁越①地球上绝大部分陆生动物都要睡觉,人类自然也不例外。但动物们为什么非得睡觉呢?睡眠的功能到底是什么?②从进化的角度来看,睡眠似乎对动物的生存很不利。你想啊,动物睡觉时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极为迟钝,很容易被天敌抓住。如果有动物进化出不睡觉的能力,岂不是会比那些需要睡眠的动物更有生存优势?可惜这样的事例极为罕见,迄今为止尚未在陆生动物中发现过。③曾经有人相信动物的睡眠需求是由阳光周期决定的,但后续研究发现,即使生活在暗无天日的洞穴中的动物也需要睡觉,这说明睡眠需求和光照周期无关。④不管真正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硬挺着不睡觉的感觉是很糟糕的。20世纪60年代,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市的一位名叫兰迪•加德纳的高中生决定挑战一下不睡眠极限,在几位科学家的轮番监督下保持不睡眠长达7天零25分钟,创下了人类不睡觉最长的世界纪录。据说最后那几天他出现了严重的精神问题,具体表现为认知障碍、情绪失控和短期记忆力丧失等等,甚至还出现了幻觉。但是,结束试验之后他休息了两天就完全恢复了,此后好像也没有留下什么后遗症。这说明不睡觉造成的损伤似乎并不是永久性的,很容易恢复。⑤按照这个思路,有些科学家认为,睡眠的主要作用可能就是清除脑神经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废物堆积过多当然不好,但如果堆积时间不长的话,只要通过补觉来清理一下,就能完全恢复原状。所以一个人偶尔熬个夜不是什么大问题,只有长时间睡眠不足才会对身体有害。⑥那么,大脑产生的代谢废物主要靠什么来清理呢?答案是脑脊液。这是一种像水一样清亮的液体,可以在脑组织和脊髓之间自由流动,其功能有点像清洁液,可以通过反复地冲洗将神经细胞产生的废物清理出去。脑脊液是如何冲进大脑开始“干活”的呢?美国波士顿大学的劳拉•路易斯博士通过实验证明,人类脑脊液的流动和睡眠状态密切相关。每当志愿者进入深度睡眠,脑脊液就会大量涌入脑组织,开始打扫卫生。⑦为什么只有在深度睡眠时脑脊液才会流进脑组织中去呢?原来,脑神经在工作时需要消耗大量氧气,这些氧气是被血液带进来的。人在清醒时(以及在非深度睡眠时)脑神经一直持续放电,耗氧量居高不下,血液必须保持高速流动,并充满整个脑组织,这样才能保证脑神经的氧气供应。处于深度睡眠阶段时,脑神经元放电模式趋向一致,要么大家一起放电,要么集体同时休眠。当脑神经集体休眠时,耗氧量快速下降,血液流速降低25%左右,空出的部分则由脑脊液来填补。换句话说,人类大脑在深度睡眠时放慢了脑神经放电的频率,从而减少了对血液的依赖,脑脊液便可趁机进入大脑,开始清理工作。睡眠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为大脑打扫卫生的。⑧路易斯博士的这项研究成果发表于2019年1月1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她相信,如果未来的科学家们能够掌握控制脑脊液流动的方法,就能动员起人体自身的清洁工,把脑部产生的所有废物全部清理出去,从而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健康。⑨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对身体素质的大考,让一样人人皆有的式器备受瞩目一一那就是免疫力。就像机器用一段时间需要检修一样。睡眠就是人体免疫系统的维修工。⑩如果总是贪黑、熬夜,健康防线很容易被病毒攻破。(1)阅读全文,下列选项中关于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具有不睡觉的能力的动物,迄今为止尚未在陆生动物中发现过。B.兰迪•加德纳挑战不睡眠极限的例子说明小睡觉造成的损伤是永久性的。C.一个人偶尔熬个夜不是什么大问题,只有长时间睡眼不足才会对身体有害。D.本文由地球上绝大部分陆生动物都要睡觉写起。采用了由结果到原因的逻辑顺序。(2)请你运用文中的知识对小华同学进行劝导。[链接材料]小华同学有一天夜里做作业到十二点,第二天中午小睡了一下,上课精神也还可以,于是他打算在会考复习阶段利用晚上时间复习,等会考结束后再多花点时间来补觉。.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超级仿生眼①在科幻电影里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拥有仿生眼的智能机器人可以实现对目标的远距离精准打击;视觉受损的盲人,通过植入仿生眼就能完全恢复视力……不要以为这只是编剧天马行空的想象,实际上,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打造如电影中那样理想化的仿生视觉装置,并且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②福建医科大学黄温指出,从医学角度来看,如果把人的眼球比作一台相机,角膜是镜头,视网膜就像是底片。视网膜上的图像信号传到大脑中,就能形成人的脑海中的视觉印象。③但是,人的眼球又不同于相机,人眼中的图像与外界环境也并不是像照镜子一样的简单映射关系。正常人的左右眼受大脑调控,能够保持一定的位置关系,可以获取全方位、多角度的不同图像片段,再经过大脑融合生成统一的环绕立体图像;动态环境中,甚至快速奔跑的状态下,人眼依旧可以获取稳定的图像;此外,人眼还具备自适应光线能力,不论光线强度如何,都能够自动进行亮度适应。④当前造成大部分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就是视网膜退行性病变。一旦视网膜受损,人眼就无法接收光线信息,无法产生视觉信号。仿生眼能否帮助人“看清世界”的关犍之一,就在于是否能模拟精密的人眼视网膜结构。⑤人眼视网膜构成十分复杂,尤其是视网膜的凹半球形状,历来是仿生眼研制难以突破的一大难题。人眼的晶状体呈弯曲状,光线通过晶状体后会发生弯曲,这样形成的图像通常是曲面的,人眼视网膜恰好可以对曲面图像进行完美捕捉,但以往的视觉装置是利用平面传感器来捕捉曲面图像,无法对图像进行完整聚焦,部分区域会模糊不清。本次中美研究者发明的半球型人工视网膜通过制造成凹半球形状,成功解决了图像无法聚焦的难题。⑥在制造过程中,他们使用了一种钙钛矿光敏纳米线扮演“感光细胞”,通过将其紧密排布在半球状衬底上来模拟人眼视网膜的构成。经过测试,该人工视网膜的光敏感度效果与人类的视网膜几乎相当。同时,它还能在接受光刺激后的19.2毫秒内作出响应,并在23.9毫秒内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比人眼视网膜中感光细胞40-150毫秒的响应和恢复时间要短得多。⑦那么这种仿生眼可以完美替代人眼吗?答案是否定的。⑧黄赛指出,正常人眼感光细胞能够感受到的发光点约100万个,这些发光点能够组成清晰的图像。而人工视网膜虽然可以达到相应的性能指标,但是稳定性还难以保障。⑨此次引发轰动的仿生眼获取图像的能力虽然有了大幅提升,但是仿生眼传输的电子信号,与人眼的生物信号并不完全一致,二者无法实现充分转化,对中根神经的刺激效果也有所下同。目前的研究还没有完全破解大脑处理生物信号的工作机制,所以人工视网膜何时才能完全替代人眼视网膜,还是个未知数。⑩此外,由于电化学设备的性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下降,所以人工视网膜也需要更多的测试来完善,以延长使用寿命。⑪虽然不能完全替代人眼,但是“在不考虑体积、功耗的情况下,仿生眼的部分性能可以远远超过人眼,例如极限视觉距离、显微视觉能力、红外观测能力等”,中国科学院张晓林说,人工视网膜虽然还无法让失明患者完全恢复视觉,但至少能做到让他们识别物体模糊形状等,一定程度上方便患者的日常生活。⑫同时,张晓林指出,虽然仿生眼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还有待大力推广,但是在智能机器人开发方面,仿生眼与人工智能芯片的结合已经成功开展应用。例如工业流水线上的机器人,可以在快速移动的传送带上准确地抓取物品。另外,仿生眼还有望应用于无人驾驶、无人机导航、体育赛事全自动跟拍等领域,让未来的机器人更加智能。(节选自《科技日报》2020年6月23日)(1)根据文章内容,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一项是A.仿生眼能否帮助人“看清世界”主要在于是否能模拟人眼视网膜结构。B.人工视网膜将在不远的将来完全替代人眼视网膜。C.当前造成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就是视网膜退行性病变。D.人工视网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方便失明患者的日常生活。(2)“人的眼球又不同于相机”表现在哪些地方?(3)简析第⑥段中画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作用。(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正常人眼感光细胞能够感受到的发光点约100万个,这些发光点能够组成清晰的图像。(5)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仿生眼”的应用前景。18.莫欠睡眠债

宁致远随着我们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课后作业的越来越多,睡眠时间也相应的越来越少,很多同学将上床的时间慢慢往后推,直接导致睡眠严重不足,第二天没精神就打瞌睡。而很多同学在周一到周五的时候都有一个坚强的信念支撑--那就是到了周末睡上一整天,把觉好好补补,可是,长期透支睡眠会不会引起高昂的睡眠债呢?靠“补觉”来偿还欠下的睡眠债靠谱吗?眼睛一闭一睁要想评说补觉到底有没有用,我们首先要知道睡觉到底起什么作用。你知道吗,你的一生约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那么,人为什么每天要睡觉?睡眠对于维持我们正常的生理机能至关重要,其生理机制也是当代生命科学最大的奥秘之一。作为人体最高的神经司令部,大脑白天担负了重要的任务,用日理万机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因此,夜间的睡眠是大脑神经暂时性休息的过程,也是一种保护性抑制。虽然睡眠过程看起来也就是眼睛一闭一睁,整个身体“蛰伏”起来,但睡眠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它可以帮助消除疲劳,平衡体内各个脏器功能,增强人体免疫机能和抗病能力。既然缺了睡眠,人们就想去补。关于补觉到底有没有用,一直争论激烈,那么结果究竟怎样呢?困了补觉有用吗美国科学家为了搞清补觉究竟有没有用,他们特别设计了实验,用以确定最终的结论。科学家选取志愿者进行测试,要求保持清醒33个小时候后才能睡10个小时,如此循环持续3周。当测试的志愿者保持清醒33小时再补觉后进行的立即测试表明,他们在测试中的表现情况与正常作息的时候基本相当,说明补觉似乎还是有一定作用的。但好景不长,当补觉后继续硬撑下一个33小时,再进行测试,志愿者的表现相当糟糕,这说明刚才偿还的那点睡眠债消耗殆尽,重新被债务缠身,随着测试时间的延续,这种糟糕的表现也越来越严重。实验证明,缺乏睡眠会导致身体和精神状态受到影响,大大增加事故发生的概率,并且对自身的健康也是一个恶性透支。我们每天该睡多少觉究竟是由谁决定的?只不过是少睡了几个小时,为何会这么难受,甚至会有这么大的伤害?理想的睡眠和醒来的时间都是由体内的生物钟决定的,这是人类长期进化的结果。生物钟对生物体的影响十分广泛,甚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