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环保行业分析报告全分析_第1页
2022环保行业分析报告全分析_第2页
2022环保行业分析报告全分析_第3页
2022环保行业分析报告全分析_第4页
2022环保行业分析报告全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环保行业分析报告全分析资料汇编

目录1、环保水处理行业发展回顾(概念、产业链、政策、规模、企业等)及展望2、环保行业专题报告:寻找环保行业的第二成长曲线3、环保行业深度研究:长江大保护加速推进_万亿投资带动产业链腾飞4、环保行业-高能环境研究报告:卓越管理加持_金属资源化乘风起5、环保行业-高能环境研究报告:基石稳固_成长打开

环保水处理行业发展回顾(概念、产业链、政策、规模、企业等)及展望随着我国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牺牲环境的基础之上的,随着我国环境污染的加重,尤其是我国水污染日益加重,推动了我国环保水处理行业的发展。从定义上来看,环保水处理并不是简单的污水处理,而是对于我国工业行业所排放出来的工业废水进行处理,这些都是可以被重新利用的正常态水。按照大范围概况统称各种水质处理为环保水处理,因为这些水质的处理都是需要应用环保工程技术去处理的。工业废水分类分类定义处理方法无机废水含无机污染物为主的为无机废水中和沉淀法,在含重金属的废水中加入碱进行中和反应,使重金属生成不溶于水的氢氧化物沉淀形式加以分离。氧化还原处理包括化学还原法处理含Cr废水,碱化时一般用石灰,但废渣多。铁氧体法具有设备简单、投资少、操作简便、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电解法:传统电解法处理含Cr废水具有去除率高、无二次污染、所沉淀的重金属可回收利用等优点。高压脉冲电凝系统对表面处理、涂装废水以及电镀混合废水中的Cr、Zn、Ni、Cu、Cd、CN-等污染物有显著的治理效果。离子交换法是一种借助于离子交换剂上离子和水中离子进行交换反应而除去废水有害离子态物质的方法。吸附法,活性炭能在酸性(pH值2~3)条件下从低浓度含铬废水中有效地去除铬。膜分离技术,利用半渗透膜进行分子过滤,来处理废水的一种方法只适用于某一类物质的分离,具有较强的选择性。有机废水含有机污染物为主的为有机废水焚烧法,但其能耗大,操作成本高。湿式催化氧化技术(CWO)是利用高温高压湿式催化氧化的原理,将炼油碱渣废水和空气共同升温升压后,通过填充有催化剂的反应器,使废水中的污染物被分解成氮气、氧气和水等,同时对废水进行脱色、除臭,处理过程中不产生污泥,无二次污染。生物强化技术(QBR技术)是一项专门针对高浓度、生物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处理技术,通过生物强化技术将好氧系统中专一性强、活性高的优势微生物进行强化。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加剧,尤其是水污染日益严重,威胁人们的生活安全,对于环保水处理的需求逐渐增长,加之我国人口大国,对于水资源需求较大,随着国家经济的转型升级,绿色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我国环保水处理产业链发展逐渐完善,我国环保水处理行业上游主要为水处理设备行业、水处理药剂等行业,环保水处理行业下游主要为环保水处理的应用行业,主要有市政、污水处理厂等。由于我国环保水处理行业发展时间相较于国外相比发展较晚,技术较为落后。为推动我国环保水处理行业的发展,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推动我国环保水处理行业的发展,规范市场,提高我国环保水处理行业的竞争力。加之我国逐渐加强对于环境的保护,不断出台环境保护产业相关政策,推动了我国环保水处理行业的发展。环保水处理行业相关国家政策序号名称主要内容发布单位、日期1《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快推进环保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引导行业差异化集聚化融合发展,鼓励环保装备龙头企业向系统设计、设备制造、工程施工、调试维护、运营管理一体化的综合服务商发展。水污染防治装备,重点攻关厌氧氨氧化技术装备和电解催化氧化、超临界氧化装等氧化技术装备,研发生物强化和低能耗高效率的先进膜处理技术与组件,开展饮用水微量有毒污染物处理技术装备等基础研究。重点推广低成本高标准、低能耗高效率污水处理装备。推进垃圾渗滤液处理等领域高浓度难降解污水治理应用示范。工信部(2017年)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推进水功能区分区管理,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80%以上。做好工业固废等大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快建设城市餐厨废弃物、建筑垃圾和废旧纺织品等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系统,规范发展再制造。全国人大(2016年)3《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整体方案》完善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方针,健全用水总量控制制度,保障水安全。加快制定主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加强省级统筹,完善省市县三级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建立健全节约集约用水机制,促进水资源使用结构调整和优化配置。完善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主要运用价格和税收手段,逐步建立农业灌溉用水量控制和定额管理、高耗水工业企业计划用水和定额管理制度。国务院(2015年)4《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所有设市城市和县城具备污水集中处理能力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城镇污水处理规模达到2亿立方米/日以上,采取政府建网、企业建厂等方式,鼓励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市场化建设和运营。国务院(2015年)5《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应当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保护各方信赖利益,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能源、交通运输、水利、环境保护、市政工程等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的特许经营活动。发改委等(2015年)6《关于环保系统进一步推动环保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大力推进环境服务体系建设,在城镇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处理厂和危险废物处置场地等设施运营服务中全面引入市场机制,推进环境基础设施服务的社会化运营和特许经营。环保部(2011年)7《关于在湖泊实施湖长制的指导意见》全面建立省、市、县、乡四级湖长体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主要湖泊,跨省级行政区域且在本辖区地位和作用重要的湖泊,由省级负责同志担任湖长;跨市地级行政区域的湖泊,原则上由省级负责同志担任湖长;跨县级行政区域的湖泊,原则上由市地级负责同志担任湖长。严格湖泊水域空间管控,强化湖泊岸线管理保护,加强湖泊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加大湖泊水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开展湖泊生态治理与修复,健全湖泊执法监管机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7年)8《“十三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到2020年,全国所有设市城市、县城和建制镇具备污水收集能力,所有设市城市、县城及部分建制镇具备污水集中处理能力,实现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比例控制在10%以内。其中,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应于2017年底前基本消除。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县城达到90%;建制镇达到70%;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提前一年完成。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县城达到70%;建制镇达到50%。再生水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其中,一般地区不低于15%,缺水地区不低于20%,京津冀地区不低于30%。国家发展改革委(2016年)9《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城市设要科学确定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总体规模和布局,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能力要与服务片区人口、经济社会发展、水环境质量改善要求相匹配。新区污水管网规划建设应当与城市开发同步推进,除干旱地区外均实行雨污分流。明确城中村、老旧城区、城乡结合部污水管网建设路由、用地和处理设施建设规模,加快设施建设,消除管网空白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2019年)10《关于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指导意见》到2020年东部地区、中西部城市近郊区等有基础、有条件的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明显提高,村庄内污水横流、乱排乱放情况基本消除,运维管护机制基本建立;中西部有较好基础、基本具备条件的地区,农村生活污水乱排乱放得到有效管控,治理初见成效;地处偏远、经济欠发达等地区,农村生活污水乱排乱放现象明显减少。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等九部门(2019年)11《关于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到2020年,以打基础为重点,建立规章制度,完成排查,启动试点示范。到2025年,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模式,加快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生态环境部(2019年)我国地广物博,水资源丰富,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加之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用水量逐渐增加。2018年我国用水总量6015.5亿m3。其中2018年我国生活用水量为859.9亿m3,工业用水1261.6亿m3,农业用水3693.1亿m3,人工生态环境补水200.9亿m3。受我国环境污染加剧的影响,我国水污染尤为严重,严重损害了我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政府加强对于水污染治理的政策扶持,推动我国环保水处理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18年我国环保水处理行业市场规模约4402亿元,同比2017年的3998亿元增长了10.11%,近几年我国环保水处理行业市场规模情况如下图所示。2018年我国水污染治理行业市场规模4402亿元,其中,水污染治理设计施工445亿元;水污染治理设施运营2255亿元;水污染治理产品市场规模1040亿元,污水污泥循环利用及其他662亿元。随着我国环保水处理市场发展的不断壮大,应用范围的逐渐扩大,参与环保水处理行业的企业越来越多,市场竞争充分,推动了我国环保水处理市场的不断繁荣。但由于我国环保水处理发展较晚,市场与行业标准不规范,导致我国环保水处理市场较为混乱,不利于各环保水处理企业的发展。我国环保水处理行业主要生产企业企业名称企业业务企业简介鹏鹞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及运营业务,按照水处理类别不同,公司的投资及运营业务提供污水处理项目和供水处理项目的投资和运营服务。设备生产及销售业务,公司具备系统的环保水处理专用设备的研发、设计和生产能力。目前主要产品有格栅除污机、刮吸泥机、曝气设备、污泥处理设备等。鹏鹞集团,中国环保的开拓者,新加坡主板上市公司。创立于1984年,一直专注于环保水务行业,引领着中国环保水处理行业的发展。经过30多年的持续创新和专业化经营,鹏鹞集团已成为一家集研发设计、设备制造、工程总承包、水务项目投资及运营管理于一体的企业集团。现已完成各类项目2000余项,下属全资子公司30多个,总资产50亿,是国家级企业集团、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中国环保骨干企业。北京首创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业务为综合环境服务,业务范围包括供水、污水处理、水务工程等传统水务业务,以及固废处理、海绵城市、流域治理等环境服务业务,并逐步延伸至绿色资源循环利用业务(包括污泥处理、污水热源、再生水等)。北京首创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首创股份”)成立于1999年,是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旗下国有控股环保旗舰企业。公司于2000年在上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600008。作为首批从事环保投资的上市公司,首创股份率先践行国内水务环保产业市场化改革,积极推动环保事业发展,致力于成为值得信赖的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商。上海中申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产品及服务包括气浮、lamella沉淀器和滗水器设备的整体解决方案和集成应用。2004年创于上海,秉持“专注分离服务环境”的企业宗旨,致力于水环境领域分离技术研发、市场推广、装备制造和服务。苏州依斯倍环保装备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工业废水/废气处理一站式服务商,为中国的中小企业环保达标,提供用得起的解决方案。苏州依斯倍环保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来自荷兰外商投资的环保企业,创始人Jos拥有30余年欧洲环保行业服务经验,致力于帮助中国企业环保达标,实现可持续发展,迄今已服务于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公司的工程设备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金属表面电镀、汽车部件、电子半导体、新材料新能源、精密加工、航空航天等行业,采用模块化精益生产。天津创业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包括污水处理、再生水生产和销售、自来水生产和销售、新能源利用、固废处理、危废处理、环保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等。天津创业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1月,是天津城投集团旗下上海和香港两地上市公司,公司以“立足天津,服务全国”为目标,业务区域已经覆盖天津、贵州、云南、湖北、浙江、安徽、江苏、陕西、山东、河北、湖南、新疆、辽宁、内蒙古、甘肃等十五个省市自治区。安徽国祯环保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逐渐形成了城市水环境治理综合治理、工业废水治理、村镇水环境综合治理三大业务领域。安徽国祯环保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97年,2014年在深交所上市(SZ300388),提供环保领域的项目投资、科技研发、设计建造、设备制造与集成及项目运营服务。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加之对于环保水处理的认知逐渐深入,加之我国水污染加剧,导致对于环保水处理的需求不断上升,从而推动了我国环保水处理行业规模不断增长。2019年,我国环保水处理市场规模预测为4896亿元,2026年,我国环保水处理市场规模预测为8675亿元。2019-2026年中国环保水处理市场规模预测年份水污染治理行业市场规模:亿元2019年48962020年54092021年59262022年64442023年69732024年75342025年81162026年8675

环保行业专题报告:寻找环保行业的第二成长曲线01历史复盘:资产负债表被动修复周期已过,行业寻找新估值锚环保行业多年跑输大盘,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交替恶化环保行业近三年严重跑输大盘。2018年初至今,申万环保指数、上证综指、创业板指涨幅分别为-42%、-3%、+45%,细分领域涨幅多年排名倒数。板块估值中枢不断下移。申万环保指数PETTM20.15,位于历史9.18%分位点;PBLF1.75,位于历史16.11%分位点(收盘日2022/3/9)。环保工程公司:报表修复初步完成,等待估值修复机会我们认为环保行业近年来表现不佳的核心原因在于2018年去杠杆,拖累环保公司进入被动的报表修复周期,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交替恶化。环保工程公司:走过从加杠杆到去杠杆的历程,目前报表修复初步完成,基本面底已至,存在估值修复机会。2015-2018年,PPP成为环保工程公司的主流商业模式,环保全口径订单PPP模式占比由20%提升到85%。公司订单模式单一,报表中积累大量有息负债和待摊销无形资产。2018年去杠杆周期降临,环保工程公司报表迅速恶化。2019年财政部进一步收缩PPP模式的应用范围,回归运营本位,环保国进民退,企业纷纷通过混改方式引入国企,加速债务置换。保工程公司基本面底已至。目前环保工程公司基本面边际改善,有息负债置换已经初步完成、无形资产摊销长期存在、资产负债率缓慢下降,业绩恢复增长,估值已经降至10倍左右。基本面底已至,等待估值修复的机会。环保运营公司:资产保持稳健扩张,寻找新估值中枢垃圾焚烧运营公司目前仍保持稳健扩张态势。1)垃圾焚烧行业2021Q3资产负债率61.70%,同比增长0.97pct。龙头公司仍然处在构建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高峰期,板块保持稳健扩张态势。2)但随着在手储备项目逐步投产,我们预计龙头公司对于垃圾焚烧项目的资本开支的高峰期将逐步趋近尾声,投资活动现金流增长拐点逐步显现。02展望未来:寻找第二成长曲线将成环保行业的核心逻辑行业龙头目前业绩稳健增长,现金流充沛,估值较低以现金流优质的垃圾焚烧行业为例,目前龙头公司目前在手项目尚未完全投产,储备产能逐步释放驱动未来两年业绩稳健增长,行业主流公司普遍2022年预期净利润增速25%-30%(万得一致预期中值),估值中枢近15倍。同时运营类公司的属性保证公司具备充足的现金流,后续大量资本开始的潜力充足。固废行业龙头率先开始寻找第二成长曲线固废等运营类公司具备天然的现金流优势,存在向新能源等具备更广阔市场转向的先决条件;目前大多数固废龙头企业均有转型预期,围绕新能源绿电运营商、新能源材料生产商等领域开展转型业务。伴随优质公司的转型战略逐步推进,第二成长曲线将成下阶段行业选股的核心逻辑。静待转型公司逻辑逐渐落地,一方面获得新的增长动力,净利润增速预期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转换赛道也有助于公司的估值中枢提升,进而获得双击。伟明环保:与青山集团合作,进军新能源材料领域。1)2021年6月,公司与青山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2021年11月,控股股东伟明集团与Indigo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拟共同在印尼规划投资开发建设年产4万吨高冰镍项目,并重点开发低品位镍矿和尾矿的利用技术。3)2022年1月,具体项目落地,公司签署红土镍矿冶炼年产高冰镍含镍金属4万吨(印尼)项目协议,强势布局新能源材料领域。中国天楹:引进重力储能技术,加速推进储能及海风业务。1)2021年中公司出售Urbaser获得超过60亿元现金净流入。2)2021年底与如东县政府签订海风、滩涂光伏、重力储能等产业投资协议。3)2022年2月,公司与重力储能技术商EnergyVault合作,将在国内引进并推广先进的重力储能技术。圣元环保:携手三峡开发福建海风项目。2022年1月,公司公告与三峡启航签署《福建省海上风电及光伏发电项目合作协议》,充分发挥双方各自的资本及资源优势,合作开发福建省海上风电及光伏发电项目,关注后续进展。旺能环境:收购立鑫新材料,积极布局动力电池回收。1)2022年1月,公司出资9450万元人民币收购浙江立鑫新材料公司60%的股权,立鑫新材料公司正在建设一条以钴酸锂电池废料、三元锂离子电池废料为原料生产钴、镍、锂盐类氧化物类新材料产品的生产线,项目建成后可年产3150t硫酸钴、1350t氯化钴、1305t氢氧化钴、2561t硫酸镍、1458t碳酸锂等,预计2022年一季度可建成进入试运营。2)公司积极布局新能源锂电材料绿色循环再利用产业,迈出第一步,大股东美欣达集团在城市矿产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领域布局已久,产业资源强,后续在再生资源领域的持续拓展值得期待。龙净环保:引入紫金矿业战投,联合开发新能源业务。1)2022年2月,公司发布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拟向紫金矿业非公开发行股票1.19亿股、募资不超过8.2亿元,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公司债务。2)定增引入紫金矿业作第二大股东,强强联合开拓节能环保及新能源业务,具体包括冶炼厂烟气治理、矿山尾矿资源化综合利用、矿山土壤及生态修复、碳捕集及碳减排技术、膜法盐湖提锂技术、光伏风电电站EPC工程建设及运维、锂电新能源材料等领域,公司成长空间进一步开启。03碳交易价格超预期,直接利好垃圾焚烧&再生资源CBAM新政施压及有色钢铁等高盈利景气度行业纳入考核,碳价格有望进一步提升全国碳交易提速。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于2021年7月16日开市。2021年,我国碳市场首个履约周期启动,首批纳入的发电企业和自备电厂碳排放量超过40亿吨二氧化碳。后续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造纸、航空等7大行业将逐步纳入。碳边境调节机制带动中国碳交易市场对标欧洲。欧盟CBAM于2021年7月启动立法提案,2023年至2025年为过渡期,将于2026年起生效,拟对建材、钢铁等碳排放密集产品征税,带来中欧贸易“碳障碍”。中欧贸易“碳障碍”需要通过国内碳中和顶层制度设计规避,CBAM将带动中国碳交易市场与欧洲对标,未来我国碳交易价格也有望超预期。CCER审核重启,带来央行碳货币发行新渠道2012年6月,发改委印发施行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对国内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实施备案管理。自愿减排项目经过设计、审定、备案、监测、减排量核证及减排量备案后,在国家登记簿等级并在经备案的交易机构内交易。从2014年3月到2017年3月:全国共项目备案1041个项目,年减排量合计1.3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全国共减排量备案288个项目,备案减排量0.51亿吨二氧化碳当量。2017年3月,为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发改委暂缓受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相关申请。预计2022年,CCER将审核重启,带来央行碳货币发行新渠道。04垃圾焚烧:显著受益于碳中和,龙头公司开启寻找第二成长曲线逻辑格拉斯哥峰会突破行业发展天花板,预计新增15-30万吨/日新需求根据“十四五”规划,垃圾焚烧行业在“十四五”期间仍将保持约10%的行业增速,稳健增长。2021年11月10日,中美《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发布,聚焦强化甲烷测量和减排。垃圾填埋为甲烷主要的人为排放源之一,管控垃圾填埋产生的甲烷排放量减排潜力较大。我们测算我国每吨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排放甲烷58千克,按照UNEP关于垃圾填埋甲烷减排的规划目标,如果减排量全由焚烧替代填埋来实现,则将新增15万吨/日的垃圾焚烧发电产能需求。极限状态下,如果效仿日本、德国把填埋仅作为焚烧尾渣的处理手段,对应将增加30万吨/日垃圾焚烧产能。焚烧替代填埋为大势所趋,垃圾焚烧行业天花板在甲烷减排的约束下将提升至更高水平。CCER交易将提升垃圾焚烧公司盈利能力及现金流水平CCER交易将显著增厚垃圾焚烧公司利润,若按照吨垃圾二氧化碳减排量行业均值0.3吨、假设CCER交易价格40元/吨CO2测算,CCER交易预计带来吨焚烧处置垃圾12元的增量收入,将增厚目前行业上市公司平均水平营收的5%及净利润的17%左右。伴随碳中和配套政策逐步落实,CCER交易将使得垃圾焚烧公司的盈利能力及现金流水平获得明显提升。05再生资源:输出负向碳税的石化类再生资源,进入量增价涨黄金期再生油:碳约束推动需求高增,再生地沟油产业升级将至碳约束刺激需求,欧洲生物柴油量价将长期处于高位。欧盟是全球生物柴油最大的消费市场,目前欧盟生物柴油消费量占全球总消费量的40%。发达国家强制按比例添加:欧洲公路运输行业的生物柴油掺混比例将从10%提升至25%,需求将在未来10年保持增长态势。按照目前全球生物柴油产能计算,到2030年欧洲地区将至少出现1000万吨/年的供给缺口;如果考虑美国拜登政府改变碳减排政策带来的需求增加以及欧洲地区淘汰ILUC高风险燃料的影响,总体供给缺口将达1500万吨/年。废油脂基生物柴油(UCOME)隐含碳排放权更高,节碳效果最为突出,竞争优势明显,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国际政策推动国内地沟油利用“高端化”,产业升级将至。未来伴随欧洲对于添加比例、排放标准等约束趋严,车用油面临“烃基化”趋势。国际航协2050碳中和目标推动生物质烃基航煤需求释放,IEA测算全球生物质航煤的产量在2021至2026CAGR77%。以地沟油等废油脂作为原材料的生物烃基航煤(HFEA)目前已技术成熟、成本相对较低、得油率较高。再生地沟油产品附加值将逐步提升,产业升级良机将至。再生塑料:政策推动需求释放,PET瓶对瓶高端回收应用替换速度超预期回收再生利用为废塑料最佳处置方式。塑料垃圾泄露到环境中难以降解带来危害,其污染治理是世界性难题,对我国来说也亟待解决。回收再生利用为废塑料最佳处置方式。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18年报告,目前全球生产的一次性塑料制品中,仅9%被再生利用,12%被焚烧。由于塑料制品直接焚烧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堆积在垃圾填埋场或进入自然环境中也难以降解,因此塑料的回收再生利用为废塑料的最佳处置方式。再生塑料节能减碳,为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之一。原生塑料以化石燃料为主要原材料,是全球高碳排放产业之一。国际能源署统计,2020年塑料行业全球碳排放量为14亿吨,占全球能源使用所产生的碳排放量比例为4%。从能耗及碳排放的角度来说,再生塑料比起原生塑料来说显著的节能减碳。以PET为例,每吨再生PET可减碳1.13吨。政策驱动全球再生塑料需求释放。全球政策积极推动塑料回收利用。在我国,垃圾分类及废塑料回收再利用政策相继出台。在欧洲,欧盟委员会循环塑料联盟已征集近300家机构自发推进塑料回收利用,目标于2025年实现1000万吨/年塑料回收再生量。全球大型企业积极承诺提高再生塑料使用比例。目前已有覆盖全球塑料包装行业20%产值的超过400家企业和政府组织签署了新塑料经济全球承诺,到2025年,参与者对包装中的再生成分的总需求将超过500万吨。全球前四的饮料企业在新塑料经济承诺中设立2025年使用再生塑料的目标比例均为25%以上。PET为最主要的可回收塑料之一,PET瓶对瓶高端回收应用替换速度超预期。聚酯切片PET是全球最主要可回收再生塑料之一。PET占可回收塑料包装的比例近60%,为最主要的可回收再生塑料的种类。全球PET主要终端产物为瓶级PET。饮料企业为瓶级PET最主要的终端客户,PET瓶经回收可实现瓶到瓶循环再生。在我国,PET瓶回收率全球领先,但以降级利用为主,产业链向瓶级高端利用升级为未来发展趋势。在欧洲,政策驱动再生PET产能扩张。06烟气治理:火电灵活性改造需求加速释放电灵活性改造调峰势在必行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对于消纳能力提出高要求。双碳目标驱动下,我国能源结构转型步伐加快,可再生能源爆发式发展。新能源发电出力的随机性、波动性和间歇性对于大规模并网提出挑战,对于电网调峰和消纳能力提出高要求。目前我国灵活调节电源比重低。根据中电联,我国发电装机以煤电为主,抽水蓄能、燃气发电等灵活调节电源装机占比不到6%,“三北”地区新能源富集,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分别占全国的72%、61%,但灵活调节电源不足3%,调节能力先天不足。比较而言,欧美等国灵活电源比重较高,西班牙、德国、美国占比分别为34%、18%、49%。火电灵活性改造调峰势在必行。对比各类灵活调节电源,火电灵活性改造成本优势明显,为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承担全国70%以上发电量的火电机组承担电网调峰任务势在必行。“十四五”火电灵活性改造百亿市场需求加速释放改造技术方面:提高燃煤机组深度调峰能力主要包括:提高锅炉侧锅炉低负荷稳燃能力;实现汽轮机侧机组供热工况热电解耦;以及提高机组主辅机及其环保装置在低负荷下的设备适应性;其中锅炉侧的宽负荷脱硝技术应用普遍,主要原理是国内主流的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法所用催化剂要求烟气温度稳定在280-420℃范围内,而机组低负荷运行时烟气温度往往偏低,主要解决方案是改造锅炉热力系统或烟气系统或选用宽温催化剂。改造规模方面:2021年1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开展全国煤电机组改造升级的通知》,提出进一步提升煤电机组清洁高效灵活性水平,存量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应改尽改,“十四五”期间完成2亿千瓦,增加系统调节能力3000-4000万千瓦,促进清洁能源消纳。投资强度方面:火电机组间改造投资差异明显,不同机组特征、改造目标、燃料特性等条件都将带来改造投资的巨大差别,一般来说,在不包括储能设备的情况下,改造投资通常在30-90元/kw,最小出力可降至20%-40%。根据以上数据测算市场空间:“十四五”期间火电灵活性改造市场空间约60-180亿元,若是考虑所有12.9亿千瓦的存量机组的一半进行改造,则灵活性改造的市场空间预计将达195-581亿元。改造完成后,还将创造超千亿/年电力辅助服务运维市场。未来整个市场空间将超过随着电力辅助服务、清洁能源消纳等相关政策的逐步推广,更多的火电企业参与灵活性改造及深度调峰可预期。报告节选:

环保行业深度研究:长江大保护加速推进_万亿投资带动产业链腾飞1.长江大保护刻不容缓,政策不断出台1.1长江流域环境形势严峻,长江大保护刻不容缓长江生态环境地位突出,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和母亲河。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的长江,干流自西向东流经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长约6300千米;支流伸展到甘肃、陕西、河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浙江等8个省(自治区),流域面积约18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的1/5。长江地跨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地貌类型复杂,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同时长江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9958亿立方米,约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35%,是中华民族战略水源地。此外,长江流域山水林田湖浑然一体,具有重要的水土保持、洪水调蓄功能,是我国生态安全屏障区。因此自古以来,长江沿线就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密集区和产业承载区,也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支撑。长江经济带地位重要。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2020年长江经济带常住人口占全国比重为43%,GDP占比为47%),地位异常重要。2016年3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纲要确立了长江经济带“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发展新格局。“一轴”是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两翼”分别指沪瑞和沪蓉南北两大运输通道,“三极”指的是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和成渝三个城市群,“多点”是指发挥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纲要从多方面描绘了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纲领性文件。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严峻,典型表现包括:1)污染物排放量大,风险隐患多,饮用水安全保障压力大。长江经济带水环境存在“4+1”污染源,即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化工污染、农业面源污染、船舶污染以及尾矿库污染。根据生态环境部2017年发布的《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长江经济带废水排放总量占全国的40%以上,单位面积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强度是全国平均水平1.5至2.0倍。重化工企业密布长江,流域内30%的环境风险企业位于饮用水水源地周边5公里范围内,各类危、重污染源生产储运集中区与主要饮用水水源交替配置。部分取水口、排污口布局不合理,48.4%的城市水源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能力不足。2)部分区域发展与保护矛盾突出,长江大保护迫在眉睫。秦巴山区、武陵山区等8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矛盾突出。磷矿采选与磷化工产业快速发展导致总磷成为长江首要超标污染因子。全国近一半的重金属重点防控区位于长江经济带,湘江流域等地区重金属污染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部分支流水质较差,湖库富营养化未得到有效控制,居住区水体黑臭现象普遍存在。长江经济带大部分地区长期受到酸沉降影响,仍属我国酸雨污染较严重的区域。大气污染严重,成渝城市群与湘鄂两省所有城市空气质量均未达标,长江三角洲地区仅舟山、池州两个城市达标。工矿企业建设、生产以及农业生产等造成的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除上述压力之外,长江经济带面临的环境压力还包括:区域发展不平衡,粗放型发展仍在持续。危险化学品运输量持续攀升,航运交通事故引发环境污染风险增加。流域整体性保护不足,生态系统破碎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呈退化趋势。当前,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已成为现阶段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瓶颈。长江经济带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长江大保护迫在眉睫。1.2政策出台+资金保障,长江大保护支持不断长江大保护政策不断落地。2018年12月,《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发布,提出八大任务实施长江大保护。2020年12月,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作为我国首部流域保护法,长江保护法从根本上夯实了长江大保护的制度保障。核心政策保障长江大保护资金来源。2021年9月,财政部印发《关于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财税支持政策的方案》,提出完善财政投入和生态补偿机制,进一步保障长江大保护行动方案落地,包括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加大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投入力度、积极支持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等重点投向长江经济带、引导地方建立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推进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等多项措施。2021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意见》,进一步明确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细则及意见。《意见》明确采取“生态保护修复+产业导入”方式,利用获得的自然资源资产使用权或特许经营权发展适宜产业;申请核证碳汇增量并进行交易;通过经政府批准的资源综合利用获得收益等。2.三峡模式逐渐清晰投资加速带动供应链机会三峡模式是指三峡集团在长江大保护中探索出的长江经济带城镇污水治理模式,其核心为“聚焦厂网一体的治理模式、聚焦价格机制的商业模式、聚焦政企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聚焦产业联盟的共建模式”。2.1为什么是三峡:休戚与共,实力雄厚长江流域治理以央企引领为主,三峡集团发挥骨干作用。2018年4月,国家发改委和国务院国资委联合下发《关于印发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战略发展定位意见的通知》,要求三峡集团在促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发挥基础保障作用、在共抓长江大保护中发挥骨干主力作用。2018年5月,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国家长江办”)增补三峡集团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2018年7月,国家长江办印发《关于支持三峡集团在共抓长江大保护中发挥骨干主力作用的指导意见》,支持三峡集团在共抓大保护中发挥骨干主力作用,对三峡集团参与共抓长江大保护工作做出制度性安排,明确近三年重点工作任务和保障措施。2018年12月,长江生态环保集团在武汉注册成立。三峡集团与长江经济带休戚与共,且实力雄厚,适合在共抓长江大保护中发挥骨干主力作用。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前身为1993年为建设三峡工程而成立的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2017年12月,公司完成改制,变更为国有独资公司。三峡集团起源于长江、植根于长江、壮大于长江,战略地位重要、功能定位独特、经济效益突出,是长江流域最具实力的中央企业之一,与长江经济带休戚与共、紧密相连。目前,葛洲坝、三峡、溪洛渡、向家坝、乌东德等梯级电站已累计为全国12个省市输送超过2.8万亿千瓦时的清洁电力,充分发挥防洪、航运、给水、灌溉等综合效益,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历经近30年高质量发展,目前三峡集团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水电开发运营企业和中国最大的清洁能源集团。截至2021年6月底,三峡集团可控、在建和权益装机达1.4亿千瓦;资产规模突破万亿元大关,资产负债率52%左右,继续保持最高的国际信用评级;利润总额、归母净利润、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利润等指标继续在中央企业名列前茅。此外,从治水患、兴水利到提水质,中国三峡集团有丰富的治水经验,同时还有强大的项目整合能力、政企互信基础好,均极有利于长江大保护工作开展。目前,三峡集团已形成清洁能源和长江生态环保“两翼齐飞”的新发展定位,全面融入地方绿色发展。2.2治理思路:“厂网一体”科学治水模式逐步成形“三峡模式”提出长江水环境的治理“黑臭在水里、问题在岸上、关键在管网”。三峡集团通过调研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尤其是中游四省的水环境现状,分析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城镇排水管网等基础设施落后、欠账严重;城镇污水收集率很低,污水直排,污水处理厂低效运行;河湖水倒灌、溢流,雨污错接混接,地下水入渗,河湖水环境容量严重不足等。经过调研分析,三峡集团逐步形成了城镇污水治理“三峡模式”:即黑臭在水里、问题在岸上、关键在管网”,得到了行业的广泛认同并取得了积极效果。163字三峡治水方略强调“厂网一体、泥水并重”及建设养护全周期模式。三峡模式提出以城镇污水处理为切入点,以摸清本底为基础,以现状问题为导向,以污染物总量控制为依据,以总体规划为龙头,坚持流域统筹、区域协调、系统治理、标本兼治的原则。遵循“一城一策”,突出整体效益和规模化经营,通过“厂网河(湖)岸一体”、“泥水并重”、资源能源回收、建设养护全周期等模式开展投资建设和运营,最终实现城市水环境质量的根本改善。2.3治理手段:对内搭建五大业务平台,对外联合政府及产业三峡集团搭建起五大业务平台,成为推动共抓大保护的重要抓手。为了担起长江大保护骨干作用,三峡集团对内搭建起五大业务平台:1)长江生态环保集团,作为推动共抓长江大保护的核心业务实施平台;2)长江绿色发展投资基金,定位为国家级产业筹资平台,引入社会资本,保障资金需求;3)生态环保工程研究中心,承担生态环境研究和监测业务,为研发平台;4)长江生态环保产业联盟,作为共抓长江大保护国家级合作平台,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机构的有效融合,形成项目共建、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生态环保产业链;5)长江生态环保专项资金平台,主要用于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研究与编制、试验性项目、示范工程等支出。聚焦政企互利共赢,带动社会资本广泛参与。长江大保护责任主体多,治理难度大,资金需求高,建设运营周期长。三峡集团充分认识到,仅靠自身单打独斗,不可能完成长江大保护的任务,必须动员各方力量。三峡集团根据163字科学治水方案,创造性地探索建立了与国家发改委、试点城市、社会资本等利益方共同组成的责任工作体系,形成了“国家发改委统筹领导、相关部委行业指导、试点城市政府主导、三峡集团牵头实施、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长江大保护工作机制。2.4打通产业:以股权为纽带,推动全行业参与发展“资本+”模式,以股权为纽带,推动行业参与。依靠自身良好的投融资能力以及资本信用体系,三峡集团围绕“资本+”模式,与全国性龙头企业、地方政府平台公司以及产业链上下游技术型企业等相关主体建立股权纽带联系,为长江大保护业务合作赋能,目前三峡集团已参股11家大型环保上市公司、7家大型非上市环保公司,并与2家大型环保上市公司形成合资公司,覆盖水务、固废、管网、水环境等多种业务领域。1)资本+全国性行业平台。通过建立股权纽带关系,优势互补、协作发展,增强能力,引导加大长江大保护投资力度,例如三峡集团与北控水务组建“资产+管理双平台”,在南京、浏阳、岳阳等城市开展项目投资合作。具体而言:行业龙头企业获得资金支持,缓解资金压力;三峡集团获得专业技术支持;三峡集团控股资产平台,为项目投资主体;行业龙头企业控股管理平台,受托管理项目;实现风险共担、收益共享。2)资本+区域性地方平台。2019年以来,三峡集团为破解发展瓶颈,增强投资运营管理能力,逐步建立市场化机制,真正发挥区域业务平台职能,打造区域共抓大保护重要抓手和载体,对“资本+区域性地方平台”进行了快速布局。区域性地方平台主要包括地方水务平台及区域省市平台。对于地方水务平台:主要为推进地方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地方水价市场化机制改革;推动地方平台上市,资本获得增值并循环投入长江大保护;向地方水务平台注入资金,输入管理和技术,盘活存量资产,带动增量项目,促进降本增效。对于区域省市平台:三峡集团通过参与设立省级环保平台,与省内重点城市搭建国有平台,促进“省市联动,环保扩面”,将治理需求与业务导向结合,统筹布局,推动合作项目加快落地。部分地方政府和相关平台企业由于负债率高、新的投资能力不足,三峡集团通过“资本+区域性地方平台”,盘活存量带动增量,获得了国家长江办和各地方政府的高度认可。三峡把其存量资产通过股权合作的方式,由三峡进行现金注资,带动其增量投资,在此过程中,既能减轻地方政府的压力,也能推动三峡集团自身的机制改革创新。3)资本+专业技术型企业。与国内优秀的技术企业建立股权合作关系,将先进的治理技术、设备和管理理念引入长江大保护项目,形成业务拓展和技术研发的良性循环。技术类企业的技术被三峡以参股形式给与资金支持,叠加三峡的施工和规划设计,通过资本的纽带建立联系,实现降本增效,确保科学治水的成效。2020年集团在新型管道、智慧水务、管网修复、污泥处置、污水深度处理等领域寻找优质标的。2.5理顺回报:短期承担社会责任长期推动价格机制长江大保护资金投入巨大,短期三峡集团是投资主力。长江大保护资金投入巨大,据三峡集团总经济师吴海斌介绍,一座100万人口规模的城市,水环境系统综合治理投入超过100亿元,人均成本超过1万元。目前来看,在长江流域环境治理中,对于经历环境产业寒冬的社会资本而言,项目回报率、投资回收期、地方政府的支付能力,仍然是影响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大流域治理的主要因素。因此,短期而言三峡集团是投资主力。聚焦价格机制的商业模式,将管网等非经营资产转变为经营资产,理顺价格机制,保障长江大保护可持续性。三峡集团调研发现,治水关键症结在管网、河湖水环境治理等经营性相对较差的基础设施环节,由于这类环节严重依赖政府付费,相关价费政策尚未到位,社会资本普遍不愿涉足,或是以牺牲工程质量等手段谋求短期利益。如果价格机制不突破,模式的探索、治理路径的探索都受限制,因此三峡集团积极推进价格调整机制为导向的模式。例如在管网方面,要积极推动国家层面在管网价格机制方面有所突破,加快城市排水管网资产的市场化改革,将管网等非经营性资产转变为经营性资产,回报机制由政府付费逐步过渡到使用者付费,引导资源在治水领域高效配置。在污水处理费方面,2021年5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十四五”时期深化价格机制改革行动方案的通知》,提出进一步完善污水处理收费机制。结合污水处理排放标准提高情况,将收费标准提高至补偿污水处理和污泥无害化处置成本且合理盈利的水平,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积极探索实践PPP模式优质化提升路径(PPP+EOD等),实现生态产品价值。与此同时,考虑当前长江大保护项目仍以PPP模式为主,而在当前严控地方政府债务的情况下,PPP面临较大困境。三峡集团积极探索实践PPP模式优质化提升路径,通过PPP+EOD、PPP+ROD、PPP+专项债、PPP+生态补偿等延伸模式,更好利用PPP模式来实现生态产品价值,推动建立长江大保护项目全生命周期绩效考核体系,促进生态环保项目资产提升质量。目前,三峡集团参与这些项目均采用PPP模式,形成保本微利、可推广复制的回报机制及成本控制模式,实现治理的可持续发展。此外,三峡集团也将积极利用ABS(资产证券化)、REITs(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等资本工具,发布中证长江保护主题指数,打通资产证券化路径,盘活存量资产,带动增量,实现“资源-资产-资金”良性循环的滚动开发模式,推动大保护可持续发展。EOD模式打造光谷生态大走廊初见成效,入选环境部首批EOD试点名单。2020年8月,长江环保集团首次探索EOD模式,与武汉东湖高新区管委会签订光谷生态大走廊生态旅游示范区一期工程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片区内排污整治、入湖水质提升、海绵化改造等建设内容为基础,形成水道、绿道和旅游专线“三道融合”,致力于打造具有世界水准、中华气派、长江文明的美丽光谷。2021年4月,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关于同意开展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的通知,同意36个项目开展EOD模式试点工作,期限为2021-2023年,由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武汉片区管委会及长江生态环保集团组织实施的“武汉东湖高新区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项目”入选。2.6投资加速:年均投资千亿元,十四五进入加速推广期三峡集团引领下,“厂网河湖岸一体”等模式全面推广。按照最初制定的“一年出模式,两年初见成效,三年明显见成效”的目标,三峡集团推进长江大保护3年来,以实际成效得到各方的认可好评,全面打开共抓大保护工作局面。三峡集团探索的“厂网河湖岸一体”模式在四个试点城市已落地见效,并在沿江省市全面推广。2019年12月,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三峡集团与沿江地方合作开展城镇污水治理经验做法的通知》,要求在长江经济带范围内全面推广。“+光伏”等新模式不断推进,助力项目降本增效。目前,三峡集团还在镇江、六安、武汉等地,探索一体化合作、“四个一体”(建管运一体、厂网一体、供排一体、城乡一体)、流域综合治理等新模式。在芜湖,三峡集团通过“污水处理厂+光伏”模式充分利用厂区土地资源设置分布式光伏,实现“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助力项目降本增效,增加整体效益,目前岳阳、九江、六安、亳州等长江大保护沿线污水处理厂光伏项目也将陆续落地投产。长江流域水质优良比例稳步提升。据2020年生态环境公报,2020年长江流域监测的510个水质断面中,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96.7%,同比上升5.0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为0,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落地项目投资初具规模,十四五长江大保护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年均投资1000亿元。目前三峡集团已基本实现沿江11省市业务全覆盖。截至2021年8月底,三峡集团长江大保护落地投资达1805亿元,对应污水处理能力1668万吨/日,雨污管网长度2.55万公里,直接服务城镇面积2.11万平方公里,直接服务居民人数2604万人。“十四五”期间,三峡集团规划约1万亿投资规模,70%将部署在长江沿线,其中长江大保护投资规模达5000亿元,年均投资1000亿元。3.投资分析:关注问题迫切的细分领域及有科技含量的细分行业龙头2019年生态环境部印发《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提出以长江干流、主要支流及重点湖库为突破口,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坚持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两手发力”,推进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突出工业、农业、生活、航运污染“四源齐控”。我们建议优先关注问题迫切、市场空间巨大的管网建设与维护、市政污水提标扩容、水环境治理及修复、工业废水近零排放四大细分领域。3.1管网:十四五投资核心黑臭在水里,根源在岸上,核心在管网。近年来我国污水处理厂产能快速提升,且绝大部分都是满负荷运行,2020年我国污水处理率达97.53%。但与此同时,我国城镇地区水环境质量却并未得到显著改善,这背后主要原因即是污水收集率低、污水厂进水BOD浓度低,即“污水处理厂进水污染物浓度上不去,水体中污染物浓度就下不来”。根据《城镇排水系统提质增效的方法与措施》,我国各地实测居民小区出口的污水浓度为350~500mg/L,无化池则更高。若进水COD浓度不足150mg/L,就意味着污水处理厂真正处理的污水仅是该地区污水产量的40%,管道和设施容量都被“清水”挤占,而60%的污水就都在水体里,可见提高污水处理厂进水污染物浓度是关键,因此补齐城镇污水管网短板,提升收集效能,成为我国《“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的首要任务。管网投资巨大,缺乏有效回报机制,一直以来是硬骨头。近几年来,我国排水管道呈增长态势,2020年我国排水管道总长达80.27万公里(其中污水管36.68万公里,雨水管33.48万公里,雨污合流管10.11万公里),但是在人均占有量、管网密度上,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差距(2020年全建成区排水管道密度为11.61公里/平方公里),整体管网建设能力不足。与此同时,我国城镇排水管网存在一定盲目建设,重复建设情况,加之管网老化,管道改造、修复严重不足,由此产生的排水管网漏损爆管,地下水污染等事件时有发生。长江生态环保集团在治水实践中发现:一是城市管网建设属于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巨大;二是城市涉水资源部门较多,协调难度大;三是城市水务涉及民生问题,价格机制改革困难大。因此一直以来存在“重厂轻网”现象,社会资本普遍不愿涉足,或是以牺牲工程质量等手段谋求短期利益。相较于城市的高质量发展,管网的配套升级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三峡集团提出城市智慧“水管家”模式,管网市场快速发展。立足城市管网难点,三峡集团创造性地提出“城市智慧水管家”模式,即指三峡集团从实施工程项目转变为主动站在政府角度进行系统全域谋划,变为地方政府更加依靠信赖的平台和抓手。水管家公司可在30-50年特许经营期内统筹区域或流域的厂、网、河、湖等水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维护和涉水调度,以管家身份为地方政府科学诊断城市水环境根本问题,提出系统解决方案,在全生命周期统筹实施,可有效实现系统治理、精准投入、效率提升。在水管家模式下,政府部门负责水管家资产的核定、成本监审和精准考核;水管家公司负责向上对接政府部门、接受考核,向下统一管理和调度涉水资产,是水环境目标的统一责任主体。水管家公司重点参与管网投资,与其他社会资本共存,通过委托运营和行政许可、受托监管方式,对社会资本运营进行监督;社会资本则通过招标参与设计、投资、监审和运营等环节,形成共抓长江大保护格局。十四五长江大保护预计新建管网8.3万公里,对应市场空间1413亿元。《“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大力实施长江干流沿线城市、县城污水管网更新,地级及以上城市基本解决市政污水管网混错接问题,基本消除生活污水直排。截至2021年8月,“三峡集团已建成的雨污管网为2.5万公里左右,而实际需求超过25万公里”。根据十四五规划,到2035年我国城市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基本全覆盖。据此来看,假设25万公里管网投资节奏按照年度平均释放,则十四五期间长江经济带新建管网约8.3万公里。按照“十三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数据,新建管网每公里投资约为169.5万元,则十四五期间长江大保护管网投资市场空间约1413亿元。三峡模式要求建管并举,业主对供应商质量把控是核心。埋地排水管是涉及到社会公众利益的社会公共产品。管道产品技术指标未达标或出现产品质量问题,往往造成渗水漏水进而引发地表大面积、大落差的破裂、坍塌,社会影响大,且容易导致严重事故和经济损失。目前长江沿岸各城市均面临管材质量参差不齐、施工工艺不规范、标准不统一、隐蔽工程质量管理困难、重建轻管问题尤为突出、常态化运维工作机制缺失等管网问题。《“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也提出要加强管网建设全过程质量管控,管材要耐用适用,管道基础要托底,管道接口要严密,沟槽回填要密实,严密性检查要规范。可以预见三峡模式由于要求保障持续运营质量,将对管网质量进行严格把控。3.2市政污水:提标扩容持续推动收集能力提升推动污水厂持续扩容,预计十四五市场空间约537亿元。近年来我国污水处理厂产能快速提升,且绝大部分都是满负荷运行,2020年我国污水处理率达97.53%,其中长江经济带平均污水处理率达97.36%,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一致。但伴随管网短板补齐、污水收集率提升、总体用水量伴随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而增长,污水处理产能仍有扩容空间。以三峡集团中标的长江大保护示范项目“九江市中心城区水环境系统综合治理一期项目”和“芜湖市城区污水系统提质增效一期项目”为例,两个项目分别规划新增污水处理产能17、17.5万吨/日,相当于2019年末九江市、芜湖市城市污水处理产能存量的63%、37%。参照2020年三峡集团共抓长江大保护形成污水处理能力规模358万吨/天,假设十四五期间每年也新增358万吨/天污水处理产能,则十四五期间长江经济带将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790万吨/天(即358万吨/天*5=1790万吨/天),结合2019-2020年新增污水处理产能,累计新增污水处理产能2584万吨/天。参照《十三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数据,污水厂单位投资3000万元/(万吨/天),则十四五期间新增污水厂建设市场空间约537亿元。加强重要水体污染排放控制,长江经济带提标改造势在必行。伴随污水收集率提升和污水厂扩容,若城镇污水处理厂执行的排放标准和处理条件、技术不变,则污水处理厂出水中总体水污染物排放量势必增加。《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指出要“严格执行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将水质达标作为环境质量的底线要求,从严控制污染物入河量”。《长江保护法》(2021年3月1日起施行)提出,长江流域省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没有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特色产业、特有污染物,或者国家有明确要求的特定水污染源或者水污染物,补充制定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对于现有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不能满足所辖长江流域水环境质量要求、流域或者区域水环境形势复杂,无法适用统一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长江流域省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严于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最新的《“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也指出,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京津冀、长江干流和南水北调工程沿线地级及以上城市,黄河流域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可对城镇污水处理厂提出更严格的污染物排放管控要求。水环境敏感地区污水处理基本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江浙等有条件地区出台最新排水标准,引领长江经济带提标改造。目前长江经济带已有浙江、江苏、安徽、湖南、上海等五省市发布地方标准,对污水排放标准进行分级指导,多数地方指标均严于国家一级A标准。例如2018年12月,浙江省发布《城镇污水处理厂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标准》,2019年1月1日起实施,2019年6月,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安徽省淮河流域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2021年12月,江苏省环保厅发布《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在最新的江苏省地方标准征求意见稿中,江苏根据水域的功能、重要性和保护目标划分为太湖流域一、二级保护区,太湖地区其他区域,重点保护区域和一般区域,又根据区域分类和新建、现有城镇污水处理厂将基本控制项目中的CODcr、氨氮、总氮、总磷等常规污染物排放限值分为一级标准、二级标准、三级标准。对于新建城镇污水处理厂,当设计规模大于等于5000m3/d时,执行一级标准;当设计规模小于5000m3/d时,执行二级标准。对于现有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排入重点保护区域水体时,执行二级标准,其他地区执行三级标准。3.3水环境:黑臭水体及富营养化持续攻坚黑臭水体是我国最突出的水环境问题之一。2019年生态环境部印发的《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提出以长江干流、主要支流及重点湖库为突破口,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进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黑臭水体作为老百姓身边的水环境问题,群众关注程度最高、反映问题最为集中。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是我国水环境问题治理成果的直接体现。2018年黑臭水体上报完成率虚高,历经三年攻坚战,地级市黑臭水体治理整体快速好转。据生态环境部召开3月例行新闻发布会披露,2018年年初,从各地调度上来的黑臭水体治理完成率已达99.1%,但生态环境部通过群众举报、卫星遥感等手段,发现很多黑臭水体并没有消除,有的是加了盖板,有的是撒药,有的是调水冲污,有的甚至把黑臭水体填掉。为夯实黑臭水体治理工作,2018年,住建部及环境部印发《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开展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到2018年年底,黑臭水体治理完成率为66%;到2019年年底,黑臭水体治理完成率上升到84%;到2020年年底达到98.2%。2021年环保督察通报典型案例,进一步披露黑臭水体存在返黑返臭现象,地级市黑臭水体治理仍未结束。2021年10月9日,第二轮第四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通报第四批典型案例,一共有5个,其中2个都是关于“黑臭水体返黑返臭”的,分别是“吉林省长春市建成区部分水体返黑返臭群众反映强烈”,以及“山东省菏泽市黑臭水体整治不力水体返黑返臭问题突出”。督察组发现,2018年长春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通过考核验收后,由于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长效管控机制落实不到位等原因,部分水体返黑返臭。而在山东菏泽,由于仅通过河道清淤、临时截污、生态补水等“治标不治本”的方式来完成整治达标任务,控源截污等根本性措施未得到落实,也导致了水体返黑返臭问题不断重现。2021年1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提出持续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文件要求统筹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城市和乡村,系统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加强农业农村和工业企业污染防治,有效控制入河污染物排放。强化溯源整治,杜绝污水直接排入雨水管网。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对进水情况出现明显异常的污水处理厂,开展片区管网系统化整治。因地制宜开展水体内源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增强河湖自净功能。充分发挥河长制、湖长制作用,建立防止返黑返臭的长效机制。2022年6月底前,县级城市政府完成建成区内黑臭水体排查并制定整治方案,统一公布黑臭水体清单及达标期限。到2025年,县级城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力争提前1年完成。可见,未来县级城市将成为黑臭水体治理攻坚主战场。十四五期间,长江经济带黑臭水体市场空间约280亿元。参考“十三五”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规模数据,全国地级市黑臭水体投资规模为1700亿,考虑2020年全国县城建成区面积约为城市的34%,则全国县城黑臭水体投资规模约为584亿。考虑全国部分地级市黑臭水体仍存在返黑返臭现象,我们假设十四五期间全国地级市返黑返臭比例为5%,叠加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已达98.2%,则十四五期间全国地级市仍有6.8%比例待消除,对应市场空间约116亿元。即十四五期间全国城市+县城黑臭水体治理市场规模合计约700亿元。根据“十三五”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规模数据,长江经济带地级市黑臭水体个数及长度分别为885个及2297公里,分别占全国的44%及39%,综合考虑,我们假设长江经济带黑臭水体市场规模为全国市场的40%,则十四五期间长江经济带黑臭水体市场规模约为280亿元。水生态修复及湖泊富营养化治理也将迎来快速发展。水体富营养化指的是水体中N、P等营养盐含量过多而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其实质是由于营养盐的输入输出失去平衡性,从而导致单一物种疯长,破坏了系统的物质与能量的流动,使整个水生态系统逐渐走向灭亡。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长江流域接近30%的重要湖库处于富营养化状态,长江生物完整性指数到了最差的无鱼等级,废水、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占全国的43%、37%、43%。2021年1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提出持续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推进长江岸线生态修复,加强太湖、巢湖、滇池等重要湖泊蓝藻水华防控,开展河湖水生植被恢复、氮磷通量监测等试点。到2025年,长江流域总体水质保持为优,干流水质稳定达到Ⅱ类,重要河湖生态用水得到有效保障,水生态质量明显提升。可见水生态及湖泊富营养化领域未来也将迎来快速发展。3.4工业废水:聚焦废水资源化及近零排放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化工基地。长江历来是我国黄金水道,水运成本较低,运输原料和产品相对方便,加之沿线矿产资源丰富,长江经济带快速发展成为我国重化工的产业基地。目前长江流域规模以上化工企业超过1.2万家,化工园区多达250个以上,产业总体规模占中国化工产业的40%以上、全球化工产业的16%以上。在2020中国化工园区30强中,有15家位于长江经济带。化工围江问题突出,加强工业治理成为破解之道。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但长期以来,长江沿岸重化工业高密度布局,是我国重化工产业的集聚区,沿江“化工围江”问题突出。2019年1月发改委及环境部发布《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提出加强工业污染治理等八大专项行动,具体包括:优化产业结构布局,现有重污染行业企业要限期搬入产业对口园区,工业园区应按规定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并稳定达标运行。组织评估依托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园区工业废水对出水的影响,导致出水不能稳定达标的,要限期退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并另行专门处理。制定造纸、焦化、氮肥、有色金属、印染、农副食品加工、原料药制造、制革、农药、电镀等十大重点行业专项治理方案,推动工业企业全面达标排放。传统工业废水关注达标排放,新法规要求总量控制及工业节水,污水资源化及近零排放迎来发展契机。目前我国工业废水主要是解决达标排放问题。近年来,针对石化、化工、制药、造纸、印染、电力、钢铁等重点行业水资源消耗和废水排放强度大的问题,国家大力鼓励开展沿江沿河工业园区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实现污水资源化及近零排放。2021年3月起施行的《长江保护法》规定长江流域省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严于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例如《江苏省长江水污染防治条例》规定“沿江地区实行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也提出聚焦农业农村、工业、城镇、非常规水源利用等重点领域,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在工业节水方面,1)实施工业废水资源化利用工程,重点围绕火电、钢铁、石化化工、有色、造纸、印染、食品等行业,创建一批工业废水资源化利用示范企业。2)开展节水型工业园区建设。推动印染、造纸、食品等高耗水行业在工业园区集聚发展,鼓励企业间串联用水、分质用水,实现一水多用和梯级利用,推行废水资源化利用。实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废水近零排放试点工程。到2025年,创建一批工业废水近零排放示范园区。长江经济带工业废水排放量约80亿吨。据中国环境统计年鉴2016(此后未再更新工业水排放数据),2015年我国工业废水排放量199亿吨,相比2010年的237亿吨,整体呈小幅下降趋势。考虑工业发展及工业节水降耗双重因素,我们假设目前我国工业废水排放量仍为199亿吨。由于工业废水来源多样,我们粗略按照环境部公布的2017年长江经济带废水排放总量占全国的40%以上比例计算,长江经济带工业废水排放量约80亿吨,未来工业废水近零排放需求空间巨大。膜分离技术可很好满足污水资源化需求,长江经济带膜市场空间达400亿元/年。在污水资源化及近零排放的大背景下,传统的生物处理工艺已很难满足现行排放标准及污水资源化利用要求,许多园区为实现达标排放增设了深度处理单元。在深度处理技术中,膜分离技术占地面积小,无需添加化学药剂,出水水质好,可很好满足污水资源化的需求。2018年我国水处理及料液分离膜材料及膜组件市场销售额达190亿元(其中微滤20亿、超滤65亿、纳滤5亿、反渗透70亿、膜生物反应器30亿),2018年中国膜工程市场达650亿元,其中反渗透工程产值约260亿元,占整个膜工程市场40%的产值。可见2018年我国膜材料及膜工程市场即达840亿元,伴随污水资源化市场快速提升,可以预见我国膜材料及膜工程市场有望超1000亿元/年,按照环境部2017年长江经济带废水排放总量占全国的40%以上比例粗略计算,长江经济带膜市场空间约400亿元/年。

环保行业-高能环境研究报告:卓越管理加持_金属资源化乘风起高能环境:卓越管理加持,成长方兴未艾业务构成:聚焦危废资源化,运营业务比重过半高能环境前身为成立于1992年的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垫衬工程处,2014年12月登陆A股主板。高能环境以防渗工程起家,2009年左右以重金属修复为起点切入土壤修复市场,并逐渐成长为行业龙头;后自建+并购拓展垃圾焚烧和危废运营业务。当前环境修复市场处于平稳增长阶段,公司垃圾焚烧项目多数已投运步入运营期,而危废业务中的资源化板块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为公司未来的重点业务方向,2021H1公司危废运营业务毛利润比重达到32.9%,该比例未来几年预计将持续提升。随着公司垃圾焚烧产能迅速提升及危废资源化项目逐渐扩建,运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占比逐渐提升,2020年营收和毛利润占比分别达到31.0%和43.7%,2021H1该类业务比重分别进一步提升至52.4%和58.4%,运营业务比重超过工程建造业务比重,公司的收入、利润和现金流稳定性大幅提升。HYPERLI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