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影视批评课件_第1页
后现代主义影视批评课件_第2页
后现代主义影视批评课件_第3页
后现代主义影视批评课件_第4页
后现代主义影视批评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后现代主义影视批评方法《低俗小说》《猜火车》定义: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产生于1960年代,1980年代达到鼎盛,是西方学术界的热点和主流。它是对西方现代社会的批判与反思,也是对西方近现代哲学的批判和继承,是在批判和反省西方社会、哲学、科技和理性中形成的一股文化思潮,其著名的人物有德里达、利奥塔、福柯、罗蒂、詹姆逊、哈贝马斯等。后现代主义强调社会、文化“现实”和个人身份所具有的异质性和片断性,以及对它们统一的、全面的理解的不可能性。元叙事(metanarration),通常被叫做“大叙事”,就是无所不包的叙述,具有主题性,目的性,连惯性和统一性。后现代主义者企图以具体的事件和人类的多样化经历来代替大叙事,即解“元叙事”3后现代电影的三个特征:

1.电影工业组织本身的“后现代”特色。2.电影在多方面被证明具有后现代的趋向,或提供了后现代社会的图像。3.电影被视为表现了与后现代文化实践特征相关的美学特征。5后现代影视批评:指的是在后现代语境下,对影视后现代特性的批评,主要代表有博德里亚、詹明信、布尔迪厄等。《罗拉快跑》第一节、后现代主义影视批评概述一、后现代主义的理论特征1.反“逻各斯”中心主义。2.反本质主义。3.反二元对立。4.反对理性,消解主体性。(一)鲍德里亚的“拟像理论”让·鲍德里亚(1927-2007),法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他的著作中与传播批判相关的有《消费社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生产之镜》、《仿真与拟像:后现代性的哲学话语》等。主要观点:

1.符号在后现代社会的支配性。

鲍德里亚吸收了福柯等人的后结构主义观念,提出了“符号交换”理论。符号形式所指向的并非指向商品的使用价值和效用,而是指向了人们的欲望,因此它们也就是可以被操控的。2.“拟像”与传媒传媒的推波助澜加速了从现代生产领域向后现代“拟像”社会的堕落。拟像无须原物或者实体,而是通过模型来生产真实——“超真实”(hyperreality)。当代社会,是由大众媒介营造的一个仿真社会,我们通过大众媒体所看到的世界,并不是一个真实的世界,甚至因为我们只能通过大众媒体来认识世界,真正的真实已经消失了,我们所看见的是媒体所营造的由被操控的符码组成的“超真实”世界。3.无所适从的受众在这样一个被符码支配的信息时代里面,大众几乎是无力的。媒介传递给大众的信息是片断式的,甚至可能是断章取义的;同时这种交流又是独白式的、单向度的、没有反馈的。正是因为信息过多导致了大众的无所适从。(二)詹明信的电影理论美国当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美学家弗雷德里克·詹明信(FredricJameson又译杰姆逊、詹姆逊),长期执教于加州大学、耶鲁大学和杜克大学,撰写了两部专门研究电影的著作《可见的签名》(1990)和《地缘政治美学》(1992)。他认为后现代艺术具有如下特征:边界的消失、情感的丧失、历史感的消失和深度模式的消解。

资本主义的三个阶段(杰姆逊)151.后现代电影生存环境。詹明信描述了后现代文化逻辑的三个主要表现:首先,表现为空前的文化扩张;其次,表现为语言和表达的扭曲;最后,表现为其理论作为一种“后哲学”,不再宣布发现真理是自己的义务和天职。与此相联系,后现代主义的表征为距离感消失、深度模式削平、主体性丧失和历史意识隐褪。这些都在后现代电影中得到表现(空间优位、视像文化盛行、高科技狂欢)2.电影从“蒙太奇”过渡到“大杂烩”。

詹明信认为:“现代主义和作品中的美学形式仍然可以用电影蒙太奇的逻辑加以解释,正如爱森斯坦在理论上所做的总结那样,把毫无关系的意象并列仍然是寻求某种理想形式所必需的,后现代主义那种杂乱的意象堆积却不要这种统一,因此不可能获得任何新的形式。我们可以归纳说,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这种转变,就是从‘蒙太奇’(montage)向‘东拼西凑的大杂烩’(collage)的过渡。”

3.“怀旧电影”分析。怀旧电影是将古人经过包装之后,使其适合于现代人的欣赏口味,满足现代人的窥视欲望。《三毛从军记》、《阳光光灿烂的日子》、《牵牛花》、《长大成人》、《站台》、《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4.

后现代电影与“认知绘图”。用“认知绘图”来说明后现代电影可以反映出社会环境的风貌。(三)布尔迪厄的电视批评皮埃尔·布尔迪厄(PierreBourdieu,1930--2002),当代法国最具国际性影响的思想家之一,他的《实践理论概要》(1972)是经典的社会学著作,此外还有《实践的逻辑》(1980)等,而其媒介文化观主要体现在《关于电视》这部成书于1996年的后期著作中。

布尔迪厄对大众媒介采取严肃的批判立场。他认为,电视正在对艺术、文学、科学、哲学和法律等文化生产形成巨大的危险,揭露电视的象征暴力,布尔迪厄指出,电视在当代社会并不是一种民主的工具,而是带有压制民主的强暴性质和工具性质。具体表现为:第一,由于把收视率作为电视的基本目标,电视逐渐开始走向非政治化或中立化。第二,传媒化的经济力量渗透到纯粹的科学领域和艺术领域,进而造成了传媒与学人或艺术家“合作”(合谋)来危及科学和艺术的自律性。《迷墙》

导演:艾伦·帕克

《洞》

蔡明亮第二节后现代主义影视批评方法概述在对电影批评的关系上,后现代主义没有形成一套像其他理论方法一样系统完整的理论和批评方法这是因为在本性上怀疑统一的理论框架是后现代主义的本质特征之一。后现代观念通过动摇较早理论的既有知识系统和本体论观念对电影研究产生影响。一、后现代电影的技巧和手段(一)影像的拼贴挪用——“拼接”詹姆逊认为混杂拼贴是最具代表性的后现代艺术手法。“拼接”这种创作手法在某种程度上体现着后现代主义文化的特征。大部分后现代作品把“拼贴”作为屡试不爽的手段。复制、挪用、戏仿是后现代主义电影的一个重要特征。“东拼西凑的大杂烩”1.风格多样音乐的杂糅拼贴。2.特技、多媒体剪辑技巧的巧妙拼贴。《重庆森林》(二)类型嫁接与风格杂糅后现代电影的另一个重要表征是:纯粹的口味已经消失,代之以杂凑的多重口味。一些很有创意的后现代电影往往无法归为某种类型。它们往往是多重电影类型的嫁接与多种电影风格的杂糅。例如伍迪·艾伦的《变色龙》(《

Zelig》)、奥利弗·斯通的《天生杀人狂》、大卫·林奇的《蓝丝绒》、中国新生代导演陆川的《寻枪》。《变色龙》

伍迪·艾伦《蓝丝绒》(三)戏仿经典后现代电影对经典的戏仿主要有两种形态:一是对经典的电影的戏仿。如李力持的《国产凌凌漆》对007系列剧进行戏仿;日本导演大林宣彦的《感官新世界》以全新的视角、后现代的嬉戏杂糅风格结构了大岛渚的《感官世界》;二是“旧瓶装新酒”的后现代式改编。如刘镇伟的《东成西就》、《大话西游》、《情癫大圣》。第三节:后现代电影的叙事结构:不确定性和“时空平面化”

1.不确定性、偶然性、零散性2.时空平面化参考书目:

1.王岳川等,《后现代主义文化和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李简瑷,《后现代电影——后现代消费社会的文化奇观》,四川人民出版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