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专题阅读:怀念史铁生_第1页
课外专题阅读:怀念史铁生_第2页
课外专题阅读:怀念史铁生_第3页
课外专题阅读:怀念史铁生_第4页
课外专题阅读:怀念史铁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1课外专题阅读:怀念史铁生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2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

怀念史铁生周齐林是的,我一直把他当作心底的一个亲人,一个与自己的灵魂最亲近的人。虽然我们未曾谋面。从15岁那年开始,我开始接触他用灵魂和生命书写的文字。这些文字是如此滚烫而又充满睿智,它们一下子就点燃了我的内心世界。也是从那年开始,在喧嚣的人群里,在孤独寂静的夜晚,脑海里总会出现他沉思的身影,或驻足良久,或一闪而过。10年后,也就是2022年,这一年深陷病痛中的我是如此集中而重复地阅读着史铁生,阅读着与自己灵魂最亲近的这个人。“生病也是生活体验之一种,甚或算得上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又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念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有那么一段时间,我躺在床上,心底却不时默念着这段话。到最后,在沉沉的暗夜里,我几乎能把这段话的每个字说出来。是啊,这段话给了我这么多温暖,它更像一盏灯一样照亮着我幽暗的内心。这一年,我在生与死的旋涡里纠缠着,到最后逐渐好转起来,我始终感觉有一个人在沉沉的暗夜,在我恐惧害怕的时候总陪伴在我身边,这个人就是史铁生,我心底最亲切的那个人。在宽敞而略显空荡的阳台上,在孤独的暗夜里,以及独自走在喧嚣的街市上时,脑海里时常会闪过这样的念头,我不时想着每周要靠透析两次来维持生命的他是怎么度过每一天的。我想他是从容的,是乐观的,“死是一件无需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都不会错过的事。为何不试着活下去”他告诉我怎么坚强而从容地活下去,更告诉我用什么样一种姿态去面对死亡。是的,2022年的几百个日夜,有一位面容和蔼的叔叔日夜陪伴着我,每个孤独的夜晚,一想到有他的陪伴,我就不害怕了。只是,在年末,在2022年即将来临的时刻,我心底最亲近的这个人还是走了,这个陪伴了我这么多日夜的人。我在网上浏览着新闻,双眼顿时模糊起来。母亲问我为什么哭起来,一点也不像男孩子,我说刚有辣椒弄到眼底去了,她不知道我在为我心底的那个亲人哭泣。

作家史铁生不曾离去何东“啪……”一声灵魂脆响!作家史铁生那与现实相衔相接的生命,在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如一线最柔弱的琴弦,悠然分断,飘往天国。最后将他送进太平间时,我注视着他——裹着自己家里那一床柔和花色的羽绒被——他睡得真深,睡得好熟……就在这个彻骨的寒夜中,一位曾经以祥和平静的文字给无数中国人送去内心与灵魂温暖的伟大作家,走了。除了一个现实的世界,还有一个灵魂的世界2011年1月4日,正是史铁生六十大寿之际。虽然去年史铁生过生日时曾笑说:“照民间规矩,过59岁的生日,60岁就不过了。”可4日下午,从四面八方专门赶来的亲友、史铁生生前认识和不认识的读者、喜欢他的人,都不约而同聚在一起,给他过了一个规模盛大的“六十大寿”。史铁生的妻子陈希米,在之前特别细心地提醒来参加这个聚会的人们:不要穿黑衣服、不要戴黑纱;欢迎大家漂亮着装而来,欢迎大家带着鲜花而来。于是,大家带来的鲜花,就在这“六十大寿”的聚会现场,堆起了一座花山……这些天,关于史铁生的一切断断续续地浮上心头。他是我最喜欢并从心里尊重的作家,也是在我人生关键时刻给了我力量的人。1992年,对我和我家人来说,是一个黑年。春末5月,我的父亲在一场重感冒之后,吃睡不安并日渐消瘦。母亲本能地联想起父亲5年前的胃癌手术,赶紧陪他去协和医院做检查,结果应验了母亲的预感,父亲的癌症再次复发。医生们却皆是一脸猜不透的严峻。没过多久,我岳母在父亲即将动手术的前几天突然故去。接连的事故,在我心头蒙上了一层抹也抹不去的死亡阴影。我之前读的那些书,教人刚强的、让人看淡生死的,全没用了。我六神无主,每天都跑去医院旁边的书店翻。那么多书,却很少教人救自己,让人内心能面对自己,没有。直到碰到史铁生的书。在王府井一家书店的角落,我看见了一本薄薄的书——《我21岁那年》,讲的是作者史铁生21岁时双腿瘫痪,自己如何面对。一边看,一边哭,我从来不知道,自己一个大男人在成年之后还能有那么多眼泪。我又找来他的名篇《我与地坛》,他的书告诉我:“除了一个现实的世界,还有一个灵魂的世界。”于是,人世间也不再显得那么凄凉。专业是在家生病,业余写作1995年,我第一次去史铁生家里找他,想亲眼见见这位作家。正好当时他在接受采访,记者问道:“您的专业是在家里写作吧”史铁生却回答:“不是。我的专业是在家生病,我业余写作。”他的话没错。从21岁开始,整整几十年间,史铁生一直就生活在病痛当中。1951年,史铁生出生在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1969年去陕西延川下乡。不久,他就莫名出现腰腿酸痛的情况,医院也去了,诊断也做了,却查不出任何问题。1971年夏末的一天,出去放牛时,史铁生突遇暴雨冰雹,回来之后就发烧、病倒。他回了北京,在医院住了一年多,治疗后的结果却是双腿彻底瘫痪,医生的说法是——“先天脊椎裂”。那时,他才21岁。青春还未挥洒就折翼,任谁也无法平静对待啊。我曾问史铁生那时的状态,他说:“人们最初总是劝慰我,要乐观,我心里说,玩去吧你,病又没得在你身上。当时想的是,我要是不能再站起来,就算是磨磨蹭蹭地走,我也不想再活了。”那时候,史铁生每天用目光在天花板上写一个字——死。“每天夜里醒来,都想,就这么死了多好!每天早晨醒来,都很沮丧,心说我怎么又活过来了我所以没有去死,绝不是生的诱惑,而是死的耽搁,是死期的延缓,缓期执行吧。但又是什么让我要缓期执行了呢是亲情和友情,是爱。”妈妈、友人、妻子给了他力量。虽然经受痛苦,但他最终成为一个乐观的人。他坐在轮椅上,用百万字的小说、散文和剧本讲述了关于病痛、死亡、生命的思考。1983年,他发表了回忆知青生活的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获得当年的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从这篇小说开始,史铁生成为了中国当代文坛上一位重要的作家。1984年,小说《奶奶的星星》再次为他带回了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殊荣。此后,他又写下小说《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等。有人这样评价他:“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融合在了一起,他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心。”零零碎碎地记出一本书拜访过史铁生一次之后,我更喜欢这位作家,有事没事总喜欢往他家跑。与史铁生谈天谈地,谈社会上发生的一切,看着他豁达的笑容,听着他幽默的话语——看似平常,却总是能打动人心。难怪有人说:“史铁生是最爱笑的作家。”史铁生在家总是与妻子陈希米开玩笑。某句话陈希米表达得有点不清楚,史铁生就会“哗”地转过轮椅,然后歪着头对着陈希米一路追问下去,那是一番只会在情人热恋关系中才有的幽默追问。在与他们夫妻相识的十几年里,我印象里被史铁生这样的“袭击”后,陈希米好像还从来没有赢过一次。所以每次,在朋友们被逗得捧腹大笑时,陈希米也会悄然地自己在一旁笑。我认识史铁生之后的那几年,也是他又遭遇不幸的几年。1998年,史铁生的肾病到了必须透析的地步。他开始每周3次去医院透析,一去就是大半天。他躺在透析室的病床上,血液经塑料管流入冷冷的透析机,一遍一遍地过滤。它不分善恶,如同一个筛子般只管分子大小,既滤去了史铁生身体的毒素,也带走了营养,让他的身体永远缺乏精力。他不再写太多文字,但一旦写出,总比以前的文字更敏锐、智慧。他的《病隙碎笔》中有一段格外让人深思:“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又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念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2022年,北京发生了“非典”,史铁生去做透析的医院是治疗“非典”的指定医院。为防感染,当时透析安排暂停,史铁生却说:“该怎样生活就怎样生活,人要乐观一点儿。”他依然在每天早上,摇着轮椅到院子里,对着一棵玉兰树静静地看书,或者是晒晒太阳。将自己的生命就像接力那样传递给了别人史铁生去世后,有人写邮件来安慰我:“您经历过的生离死别比我要多,所以,过多的宽慰也是多余的,知道您对史先生感情甚深,所以希望您能看开些,活人该为活着的人好好活,逝去的人才能走得更安心。”虽然安慰却还是有点误会了——史铁生何以“逝去”或者说,他只是从现实这个太有限的界面上“逝去”了因史铁生生前多次表达,只要自己身上还有一件对别人有用的器官,那么当他最后离开现实世界时,就一定无保留、无条件地捐赠他人。北京宣武医院、天津红十字会中心、中国武警总医院协同联手,帮史铁生实现了他之前一再重申的遗愿:就在他去世当天的清晨6时许,一辆救护车顶着寒风,载着史铁生的肝脏,向天津武警医院飞驰而去……而在天津武警医院的那边,等待肝移植的病人,已经平躺在水银灯下开始手术……在北京宣武医院脑外科新年前最后一次交班会上,史铁生的主治大夫、宣武医院脑外科主任凌锋教授向所有医生、护士语重心长地说:“有一位伟大的中国作家,史铁生,从我们这里走了!他,用自己充满磨难的一生,见证了生前的两条诺言:能呼吸时就要有尊严地活着,而当他临走时,又毫不吝惜地将自己的生命就像接力那样传递给了别人!当此之时,我自己、我们全科、我们全院、我们全国的脑外科大夫,都要向他——史铁生的生命致以崇高的敬意!”史铁生遗体器官摘除手术完毕之后,所有医生,为他做了最细致完整的缝合手术。在从史铁生“六十大寿”聚会回来的路上,我又得知一个可以让所有喜欢史铁生的人欣然受之的消息——天津那位接受肝脏移植的患者,今年38岁,本已生命垂危,而妻子很快将生下他们的孩子。如果没有史铁生捐赠的肝脏,那这三口之家肯定将会发生生离死别的一幕。但现在,因为史铁生捐出的肝脏,因为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独自离去,因为他“一挥衣袖”的又一次生命播撒,那位天津患者很快就会亲眼看见自己的孩子哇哇啼哭着来到人间。史铁生以自己的无言爱意,成全了那一户陌生而又亲近的人家……接到这个电话之后,我的心和手一直在抖,泪水不自觉从眼角溢出。我不得不在路边让自己先安静一下——不是悲伤、不是哀悼、更不是什么惨惨凄凄,而是又一次获得史铁生的灵魂启示,并且还来得这样直接!我仿佛看见:史铁生就在我之上,以他释然的目光,就好像在观看一部他喜欢的电影,正全神贯注地看着那与他素昧平生的一家三口。在他脸上,又露出了他有时碰见最高兴事情时的那一副多少带点痴气的表情:孩子气的得意、满足,还有一丝的调皮、淘气。

死亡是他倾心思考的母题张建波人不能没有爱,尤其不能没有所爱。不能被爱固然可怕,但如果你的爱的本能无以寄托就更可怕。假如不能被爱是一条黑色的小路,燃着爱的心还可以照耀你前行,但倘若全无所爱,便如那绵绵的秋雨,把你的生活打得僵冷。——史铁生敬畏生命显爱愿相对于传统的“久病成良医”,史铁生“久病悟哲理”。史铁生在《病隙碎笔》中将生病视为别开生面的游历,由病悟理,妙语哲思挥洒于字里行间。“生病也是生活体验之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漂流是自觉的勇猛,生病是被迫的抵抗;漂流,成败都有一份光荣,生病却始终不便夸耀……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疾病是人生困境之一,一个人在困境中,思想容易迅速地成熟,因为困境已将他逼入一条狭窄的甬道,唯有过滤掉生活的庸常思想,摒弃了现实的世俗渴望,默默地执着于心中的一方净土,才可能爬出宿命安排的人生沼泽地。而这一步跨越,看似容易实则艰辛,尤其是心路历程的演变,难以猜想经历了何等无谓的呼喊与挣扎,这种不甘于命运的斗志是生命活力的显现,是个体欲望的展示,是灵魂与肉体的博弈!史铁生对生命的敬畏乃至探索为世所见,他跃出特定的政治、文化的宏大背景,试图从终极意义上思考生命的存在,从残疾的自身关注到对残疾群体的关注,直至从关注“残疾的人”到关注“人的残疾”,作者的思想由此穿越狭窄的苦难丛生的峡谷,直指深邃的精神夜空。史铁生对生命的体验感悟没有囿于残疾群体这一特定对象,从某种意义上讲,每个具体的人乃至人类都有着与生俱来的局限,如影随形的病痛灾祸便是人类永伴之物,残疾一词也具有相对的意义,史铁生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又何尝不是对普通大众生命意义的叩问“残疾并非残疾人所独有,残疾是残缺、限制、阻碍。残疾是一个人正常的命运,而人的命运的局限性才是广义的残疾。”这种尖锐而不留情面的话语直接诘问每一个游荡的灵魂。史铁生作品中的人物往往由最初的苦难承受者,向后来的苦难思索者过渡,由苦难的思索者向最终的精神超越者升华,其间的变化折射了作家的思想历程和精神轨迹,这是人生绝境中的回首与顿悟,是生命经历磨难后的经验与信仰。去留无意情悠远死亡是史铁生倾心思考的母题。史铁生写到各种各样的怕死心理,耐人寻味:“作恶者怕地狱当真。行善者怕天堂有诈。潇洒者担心万一来世运气不好,潇洒何以为继英雄豪杰,照理说早已置生死于度外,可一想到宏图伟业忽而回零,心情也不好。总而言之,死之可怕,是因为谁也摸不清死要把我们带去哪儿。”这种逼真透彻的摹写将每个人置于死神的笼罩之下,进而让芸芸众生一同领悟思索生命之死。史铁生的死亡母题大多出现在他的小说与散文中,其实史铁生在其诗歌里面也寄寓了对生死的彻悟。如他今年新出的《扶轮问路》中有十五首诗歌,其中有一首《最后的练习》仿佛是死亡边缘的模拟:“最后的练习是沿悬崖行走/梦里我听见,灵魂/像一只飞虻/在窗户那儿嗡嗡作响/在颤动的阳光里,边舞边唱/眺望就是回望/谁说我没有死过/出生以前,太阳/已无数次起落/悠久的时光被悠久的虚无/吞并,又以我生日的名义/卷土重来/午后,如果阳光静寂/你是否能听出,往日/已归去哪里/在光的前端或思之极处/时间被忽略的存在中/生死同一”。这首诗歌将梦与灵魂奇异地缠绕,灵魂如窗外嗡嗡作响的飞虻,借助舞蹈的姿态模拟死亡的印象,时间将人的生死之喜忧淡化于静寂的阳光之中,平静与祥和相生,温暖与思索串连,生命的生与死的哲思消解了沿悬崖行走的战栗与恐慌。史铁生曾设想过自己的墓志铭,就是用徐志摩的诗“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这是史铁生认为的对待生死的最好的态度。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山之魄,水之魂,人之思,杂然历世而飘,顺势而落,于飞舞旋转间连缀起人与自然的恒久历史。他原是不住的行魂,原是一路汇集着的水流,浩瀚宇宙中一缕消息的传递,一个守法公民并一个无羁无绊的梦。他是一个因空间限制而充分延展了时间的人,一个对生活苦难与人生困境的体验者和超越者,一个浸润着宗教情怀和无边爱愿的人间赤子。恰如他所言“浪是水,浪消失了,水还在。浪是水的形式,水的消息,是水的欲望和表达。浪活着,是水,浪死了,还是水。水是浪的根据,浪的归宿,水是浪的无穷与永恒。”情牵写作一世缘一代代作家,无数个流派,万千事物,几多心魂。当代文学史的书写仍在继续,许多当代作家将成为未来文学史书写绕不过去的经典。其实,不必等待当代文学史凝固之后再去寻觅当初的文学现场,“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历史终将见证着当代文学的丰富多变的生态,终将记录着当代文学的声音与灵魂。史铁生历经新时期文学30年,于浮躁世界里凸显沉静之美,他的写作与人生同构,写作成为其活着的理由,成为其活着的方式,成为其活着的姿态,成为其活着的价值。史铁生借助文学放飞人类的理想,借助语言构建生命的宫殿,借助思想编织生命的花环,想别人所未及,写别人所未染,独辟蹊径进入人类的精神富矿,在生命母题的画廊里描摹芸芸众生万象情态。他犹如逆游的行魂,与芸芸众生擦肩而过,于历史的幕布前留下独特的身姿。作为逆游的行魂,他有着与众不同的精神特质与写作行为,与同时代作家相比,他在大多数时期偏离于文学主潮并一心构筑文学精神家园,在写作之夜冥想并勾画人生命运的曲线,破解永恒困境的密码。当“寻根”成为主流,他只寄情那一片黄土地,当“先锋”与现实联盟,他却退守内心的精神世界。他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以沉重的肉身向往着闪烁精神之光的神秘星空。在宿命与命运的昭示中,他揭秘偶然与必然的交织,将命运轨迹勾画的草图临摹示众;在生与死的纠缠中他穿越而过,定位于过程的美好,抛出向死而生的箴言;在现实反思与宗教情怀的浸润里,史铁生反思质疑“位置”的魔力,于现实仰望宗教的星光,借助上帝的意愿转述人间的爱愿;在物质与精神对峙前,他远离物质喧嚣,将精神之树根植于孤独的夜空,成为一路跋涉的精魂。史铁生在潮流之外与文学结缘,因意外之变逼上写作之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史铁生的难以复制的精神历程凸显其独特的存在价值。当突如其来的厄运降临到史铁生头上,他才感受到命运对于个体的无所不在的笼罩。鲁迅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对于当时的处于青春岁月的史铁生来讲,他没有在宿命中永久地沉沦,而是在痛苦磨难面前采取了逆转的姿态,开始了精神跋涉的漫漫长途。他将是一个随着时间延伸而凸显独特气质和魅力的作家,尤其反观当代社会镜像,当爱情简化为性,友谊简化为交际,读书简化为影视,一切精神价值简化为实用价值之时,史铁生以对精神灵魂的执著追寻,对绵绵爱愿的恒久关注,使精神灵魂在他身上栖居,爱愿在其身上闪现。史铁生说过:“人不能没有爱,尤其不能没有所爱。不能被爱固然可怕,但如果你的爱的本能无以寄托就更可怕。假如不能被爱是一条黑色的小路,燃着爱的心还可以照耀你前行,但倘若全无所爱,便如那绵绵的秋雨,把你的生活打得僵冷。”漫漫行魂路,深深爱愿情。史铁生在痛苦的人生背景下做着欢乐的奋斗,不断地超越困境,以爱的温情消弭绝望。斯人驾鹤西去,精神传承久远,他就像那“荒芜但不衰败”的地坛,承载着时代的霜风冷雨,沐浴着生命的旭日和风,精神之旅永在行程。

史铁生,穿透云层的光蒋一谈(作家)史铁生老师的作品整整齐齐摆放在带玻璃门的书架格子里。他此生的作品数量不多,却都是中国文学的真正精品。很多年前,我曾远远地看见过他的身影,我没有兴冲冲跑过去问候他——是心存惊怯,还有对他的敬重之心只允许我静静地远观着他。这之后,我没有机缘和这位老师面对面交谈,心里有遗憾,也有释然——他的文字气息就是他越发清晰的身影。文字和文学的区别到底在哪儿这是文学爱好者和写作者必须清楚的话题。踏入大学之门,老师和师兄向我们推荐必读文学作品,史铁生老师的作品《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与地坛》赫然在目。他的作品帮助我在大学时代慢慢理解了文字和文学的区别,让我逐渐体悟到文学之光究竟来自何处。这束文学之光,不是来自日常生活的表面,而是来自日常生活的下面;这光,模糊不定,就像月光下深井荡漾的水面和在秋风中突然飘落无踪的一片树叶,只有真正用心的体悟者才能捕捉到。我还在史铁生老师的作品里理解到:这束光,更来自写作者面对虚无世界的持续情怀——他对世界的温情、伤感和对自身生命的执着书写会照亮所有曾经幽暗的心。这些年,在他的文字里,我越来越读到另一种启示:看轻自己。“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对一个写作者而言,看轻自己是件多么困难的事情啊!看轻自己的史铁生老师已经超越了写作者本身而成为一位踏实有情的智者——只有智者才能完成与生命的真诚对话,才能写出真正打动人心的恒久文字,才能爱这个世界和世界上更多的陌生人!或许对男人而言,有两种方式可让自己变得快乐:一种是调侃和嘲讽,一种是静思和梦想。我相信,内心真正安静的人不会去主动伤害他人、嘲讽他人。史铁生老师有一颗安静的心和一座硕大的哲思静屋,整个世界,整个中国,整个北京城,都在他的静屋里浓缩、延展。这两天,有很多人去了地坛凭吊史铁生老师,寒风中萧瑟的地坛让人无语,让人静静倾听穿透灰暗云层的声音。史铁生老师发自本心的伤感情怀让人动容,他对未来的朴素期冀让人感觉到梦想美好的力量:“但是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辉之时。那一天,我也将沉静着走下山去,扶着我的拐杖。有一天,在某一处山洼里,势必会跑上来一个欢蹦的孩子,抱着他的玩具。”我相信,这个怀抱玩具的欢蹦的孩子,正是我们的史铁生老师。人生苦痛,有幸来过。史铁生老师对生与死的体悟早已超越众多写作者——这是他的“幸”。他的笔,让他的身躯成为巨人。在当代中国光怪陆离的文坛,他是个憨厚朴实的农夫,他坐在轮椅里安静地耕种,却让我们收割品尝他的思想果实——这是我们的“幸”!春天还没有降临。寒风扫荡,大雪迟迟不来。在这个冷漠的季节,让我们记诵史铁生老师的语句吧:“命运并不受贿,但希望与你同在,这才是信仰的真意,是信者的路。”

悼史铁生:他无法行走,却会飞……洪烛史铁生或迟或早会成为中国文学的一大传奇。也许他早就是一个传奇了,也许他未来还会成为更大的传奇。凭什么呢编辑朋友约我谈谈对史铁生的印象。我头脑里闪电般浮现出一句话:他无法行走,却会飞……这就是史铁生在我心目中的形象。也许我早就模糊地有这种印象了,直到今天,才能用语言概括出来。也许他的形象太丰富了,直到今天,我才抓住最突出的一个印象。他无法行走,却会飞……就凭这一点,他足以成为当代中国“作家中的作家”,一个最另类的作家,不仅人生具有传奇性,而且作品富有超越性:超越自我,超越凡俗,才可能超越时空。当代作家中,因为身体条件而无法行走的,屈指可数——这种残酷的局限,几乎使人注定很难在任何竞争中获得成功。可史铁生却创造了奇迹,他不是文学的失败者。同样,当代作家中,真正有思想,有大思想并藉此而如庄子笔下鲲鹏展翅般飞起来的并不多,但我相信史铁生即使不是惟一的,也绝对是其中的一个。读史铁生的文章便会发现,他飞了起来,从肉体凡胎中飞了起来,从人群中飞了起来,从灾难与疾病中飞了起来,从茫无涯际的痛苦中飞了起来,就像凤凰从火中飞了起来。他以什么为翅膀呢以轮椅为翅膀,以笔为翅膀,以思想为翅膀,以爱为翅膀。而许多身体健康的作家,却常常因为一点名利的束缚,被版税、奖金以及所谓的市场所羁绊,而没有了独立的思想,而不会飞了。岂止是没有思想,同时还没有灵魂,没有超越功利的信仰。史铁生对比绝大多数作家所产生的重要意义,不在于他以轮椅为翅膀,而在于他视名利如浮云,高蹈于物质世界之上,在星空中找到精神上的家。或者说,头顶的星空确实与他胸怀中的道德律获得了一致与对应。史铁生之所以成为作家中的哲人——作家中的哲人必然是“作家中的作家”,其实原因简单,他比我们更多地保留了不染尘埃的赤子情怀。在对待人生方面,天真才可能认真,认真才可能在虚无的问题上较真。史铁生的诗意与哲理,都是在较真的过程中发现的。我们这个时代还是有福的,在那么多务实有些比常人还要务实的作家中,毕竟出了一个“务虚”并以“务虚”为事业的史铁生。史铁生不在了的时候,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并没有变得模糊,反而更清晰,还会越来越清晰。这几天,莫名其妙地,我脑海里经常浮现出罗丹那尊著名的雕塑——《思想者》。我想,史铁生也算离我们最近的一位思想者吧。只是比那个手托腮帮坐在石头上的思想者要不幸的是,史铁生坐在轮椅上。轮椅比石头更冷,更硬,更让人刺痛吧史铁生也注定比那为了思想而思想的思想者有更多的苦恼。他却不像思想者那么严肃、沉默。可贵的是,他还经常笑着。回想近20年几次参加青创会与作代会,遇见坐在轮椅上的史铁生,没觉得他变老,因为他一直保持着那种让人看了心里一暖的笑容。那是史铁生最经典的表情。也许他最知道,温暖了别人才能让自己加倍地温暖,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