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体制改革》导学案_第1页
《经济体制改革》导学案_第2页
《经济体制改革》导学案_第3页
《经济体制改革》导学案_第4页
《经济体制改革》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7《经济体制改革》导学案教学内容第19课主题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经济建设方针、农村改革的两种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乡镇企业建立的意义;国企改革的意义;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确立的过程及意义。过程与方法联系现实,通过展示图片、文字材料、视频等相关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及主要内容,认识到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农村改革前后的对比,培养学生珍惜现在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的情感,通过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的讲述,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操。教材分析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在农村和城市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措施及其作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难点理解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理解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的目标,任务、实质等。学情分析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自主学习归纳提升学生依照教学目标参照课本归纳,完成基础再现部分。历史概念的认识和把握:1.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内容: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的一系列环节。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来实现资源配置的一种经济体制。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是与计划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经济体制。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的市场经济。第一学习时间:自主学习、归纳提升(30分钟)一、网一、制定改革方针——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北京)1.内容:确立了_______,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_______来的方针。2.意义:是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揭开了中国____________的序幕。二、具体实践(一)农村改革:1.第一步,实行________________制(1)内容:是指在土地______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____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_________,_________。(2)试点:安徽省和四川省。(3)特征:___________。(4)意义:①使农民获得________和__________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_____________,促进经济的发展。②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村出现剩余劳动力,促进乡镇企业和城镇化的发展。

▲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的生产关系的变革:建国初土地改革→▲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的生产关系的变革:建国初土地改革→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地主土地私有制→农民土地私有制→土地公有制

(1)概念:指农村集体或个人创办的各类企业(2)意义: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开辟了道路。知识问题化——学生带问题阅读课文并思考完成下列问题:问题思考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展开?

(二)城市国有企业改革(1984年全面展开):1.背景:________________的推动。2.中心环节:增强企业___________。目标: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___________。3.过程:(1)1978—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处于_________时期。(2)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__________全面展开。(3)1992年,中国共产党“__________”确立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建立_____________制度。4.意义:(1)增强了企业的______________,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使________________大幅度增加,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的稳定和健康发展。6.存在的问题:____________、部分职工生活困难等。7.解决办法: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制,以利于社会的稳定和人民________________的提高。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1.过程(1)明确目标: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________________体制。(2)立法保障:_________年,全国人大将《宪法》第15条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次写进我国宪法。(3)发展创新: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_______次全国代表大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有了更进一步的创新。________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我国____________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4)初步形成:21世纪初,中国已经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____________体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基本形成。2.特征(1)坚持公有制的________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________________为根本目标。(3)国家能够对市场经济的运行实行有力的________________。3.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解放了中国的_______,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真正接轨,大大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加快了中国___________发展的进程。★20世纪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与发展1.美国模式——国家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2.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3.1978年后中国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知识问题化——学生带问题阅读课文并思考完成下列问题:问题思考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

对照提纲,知识系统整理,归纳记忆。合作探究高分跨栏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在积极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围绕核心知识和重点难点设问,启发诱导学生思考探究,从而达到环环相扣、绕疑深入的目的,帮助学生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第二学习时间:合作探究、高分跨栏——知识技能系统化老师指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完成本节的知识结构及探究本课重点难点:全面认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实行原因:人民公社体制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2)主要特点:它以土地等基本的生产资料公有为前提,把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地结合起来。(3)积极影响: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促进了乡镇企业和城镇化的发展。默写过关当场检测1.建国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经历了哪几个步骤每一步变革或调整的原因、核心内容及结果如何据此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1)建国以后我国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经历了以下四个步骤:土地改革、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改革或调整的原因、核心内容及结果=1\*GB3①土地改革(1950年—1952年):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核心内容:是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归农民个人私有。结果:是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2\*GB3②农业合作化(1953年—1956年底):原因:土地改革后,农业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核心内容:是把土地等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实现集体经营。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3\*GB3③人民公社化(1957年—1978年:原因:党的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的发展。核心内容:是提高公有化程度和规模,实行“一大二公”。结果: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4\*GB3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以后):原因:人民公社化体制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挫伤人民群众生产积极性。核心内容:“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田承包,自负盈亏等。结果: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极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3)认识:①生产关系的调整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手段。②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是为了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也是检验生产关系的调整是否正确的标准。③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实事求是,合乎经济规律,生产关系超前或滞后都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2.建国后工业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改变(1)第一次:建国初到1956年①内容: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②主要原因:照搬苏联模式,主观上急于追求实现现代化。③结果:这种体制在建国初期,对恢复国民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曾起到积极作用。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2)第二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①内容: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②原因:总结建国以来工业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借鉴外国经验,决定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③结果:增强了企业的活力,解放了生产力,工业开始腾飞,成就举世瞩目。(3)第三次:20世纪90年代以来①内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②原因:现代化建设需要加快改革开放,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核心是把企业推向市场。③结果: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快现代化建设。高效训练不练不讲高效训练、不练不讲——知识题目化、能力具体化当场训练、同步测控:一、选择题1.1984年,在国庆游行队伍中,农民开着拖拉机,载着“联产承包好”的牌子通过天安门广场。农民从联产承包中得到的实惠是()A.获得了承包土地的所有权B.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C.获得了劳动产品的所有权D.获得了一切生产资料的所有权2.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建立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落实C.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D.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政企分开、简政放权3.中共十四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国家计划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这表明当时我国()A.彻底结束了计划经济体制B.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C.已经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D.强化了计划调控经济的手段4.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试点改革中,一些国营企业从过去的“等米下锅”发展到主动派人出去“找米下锅”,从而由原来的“吃不饱”变成了“吃不了”。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A.企业融入大量外资B.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C.企业自主权逐步扩大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两权分离”取得良好效果,近年来又实行“三权分置”,拉开了第三次土地改革的序幕。“两权分离”中的“两权”是指()A.所有权、承包权B.经营权、承包权C.自主权、承包权D.所有权、经营权6.20世纪80年代初期,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为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这说明()A.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C.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D.城市经济改革已摆脱计划经济束缚7.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在县以下设立乡、民族乡、镇一级人民政府,作为一级行政机关,以此取代人民公社行使行政权力。以下属于这一规定出台背景的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推行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C.政企分开的管理体制已普遍实行D.经济体制改革全面从农村转向城市8.20世纪80年代,我国在改革的实践中坚持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道路。这条道路就是()A.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农业B.大力发展乡镇企业C.确立土地承包关系D.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9.万科、联想、海尔这几个在中国风云驰骋的企业都诞生在1984年。这一年,中国出现了第一次“下海经商”浪潮。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公私合营的全面展开B.家庭承包责任制开始推行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0.下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甲线段”所示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的经济理论是()

A.社会主义的高度计划经济B.自负盈亏的分配管理制度C.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D.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形势观11.从1978年到2022年,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8年。中国改革开放38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奏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序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84年建国35周年盛大阅兵,是新中国结束了长达十年的灰暗岁月后举行的第一次国庆阅兵。参加游行的100万各族群众欢欣鼓舞地展示着自己的工作成果和丰收果实,也将中国5年来的巨大变化展现在世界面前。游行队伍中打出的“小平,您好”的横幅则充分表达了人民的心声。材料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1992年春天邓小平南方谈话材料三

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1)根据材料一,“小平,您好”表达了人民群众爱戴领袖的心声。结合史实分析这一“心声”产生的最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在“解放生产力”过程中,邓小平是怎样引导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的(3)根据材料三,1957—1962年、1980—1997年我国的粮食人均产量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问题思考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展开(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条件;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80%。(2)过去探索中的失误给农村造成的危害大于城市;人民公社体制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贫困。(3)农民和一些地方领导率先进行改革试验。问题思考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分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2)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效率优先,兼顾公平。(3)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高效训练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特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的前提下,农民获得了土地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图表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1978年,农村开始经济体制改革,农民收入有了大幅度提高,到1985年前后,与城市居民的差距进一步缩小。1984年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城市居民的收入又逐步提高,城乡差距又有所扩大。3.答案B。解析中共十四大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答案C。解析由材料中“一些国营企业从过去的‘等米下锅’发展到主动派人出去‘找米下锅’”可知,20世纪80年代一些国营企业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寻找商机,使企业恢复了活力,其原因是企业自主权的逐步扩大,故C正确。5.解析:1978年,安徽、四川的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拥有对土地的承包权,但是所有权仍然归国家,也就是所有权和承包权分离,故A项符合题意。答案:A6.【答案】C。【解析】中国至今仍是以公有制为主体,排除A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于1992年,排除B项;对雇工人数的限制和要求、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体现了当时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仍受计划经济束缚,排除D项;允许开办“个体企业”体现了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C项正确。7.【答案】A。【解析】B项内容出现在1992年,所以不正确。C.D两项出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