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法哲学原理
(黑格尔,1821)授课教师:法哲学原理
(黑格尔,1821)授课教师: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课件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课件读原著经典的两种方法:一是逐字逐句逐段注释性地读,这是属于注解式、考据式的“我注六经”;二是掌握其基本内容要旨及逻辑与思想方法,这是属于思想性的“六经注我”。此种方法对于思想和创新更为重要。读原著经典的两种方法:黑格尔哲学著作“难读”的原因:黑格尔哲学思想深刻(向人类的思维极限挑战)黑格尔哲学著作的翻译问题(很多概念在我们的话语体系中难以寻觅)黑格尔哲学著作“难读”的原因:研究《法哲学原理》的主旨:其一,厘清法哲学原理的基本思想内容及其逻辑。其二,以黑格尔为出发点,展开对法哲学、道德哲学、政治哲学等理论的探究,尤其是对法权人格、道德、伦理、社会正义等问题的认识。研究《法哲学原理》的主旨:法哲学原理是一本专门研究人的现实存在及其活动、研究社会和国家生活的著作。黑格尔的全部旨趣在于,直面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直面社会的前途与命运,思考什么是自由的生活,什么是一个正义、和谐的社会,并探索这个自由生活、正义和谐的社会何以可能的问题。法哲学原理是一本专门研究人的现实存在及其活动、研究社会和国家正义和谐的社会是自由的社会。首先,这个社会以法权人格为前提。其次,社会成员是具有自由意志精神的道德主体,而不是寡廉鲜耻、俯首听命的臣民、无恶不作的恶棍、奸商、政客。没有自由意志的道德精神,就没有追求正义的自由主体。再次,正义和谐的核心是权利——义务关系的合理安排问题。正义和谐的社会是自由的社会。抽象法(法权人格)、道德(自由意志)、伦理(伦理实体)是黑格尔用来表达对上述问题理解与回答的几个核心理念。自由的生活就是在正义、和谐的伦理实体中的伦理性生活。抽象法(法权人格)、道德(自由意志)、伦理(伦理实体)是黑格第一讲黑格尔哲学体系中的《法哲学原理》黑格尔以其抽象哲学体系把握世界,《法哲学原理》是其庞大哲学体系中关于客观精神之部分,也是其专门论述实践哲学之部分。我的职务是担任讲授法哲学,需要发给听众讲授提纲,我把这部纲要出版,其直接动机就在于此。我以前写过一部《哲学全书》(海得尔堡,1817年),作为我当时讲授之用;本教科书便是对于在那部书中已包含的关于同一哲学部门的基本概念所作更为详尽、尤其是更有系统的阐述。(序言第1页)第一讲黑格尔哲学体系中的《法哲学原理》黑格尔以其抽象哲学体绝对精神与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一、黑格尔的思辨哲学体系黑格尔哲学表现为绝对精神或绝对理念的纯概念的自我运动。绝对精神是万物最初的原因与内在的本质,先于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永恒存在的实在。黑格尔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绝对精神的外在表现。绝对精神与黑格尔的哲学体系黑格尔心中有一个“世界之神”,它创造了这世界上一切东西。物质的、精神的东西都从它那里产生,最后又都返回到它那里去。“绝对精神”,不能等同于哪一个人的“精神”。这种“精神”是独立于我们所有人的,甚至独立于所有事物的。它是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出现以前,就存在着的一种精神性的本原。黑格尔心中有一个“世界之神”,它创造了这世界上一切东西。物质所有在我们面前展现的事物,不仅包括人的精神意识活动,也包括山川河流、动物植物,人类社会……都是“绝对精神”自己展开、自己实现的结果。
绝对精神是一个自我演化的过程,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产生之前,它是纯粹逻辑概念的推衍过程;之后外化为自然界;再后又自我否定,转化为精神并返回自身。所有在我们面前展现的事物,不仅包括人的精神意识活动,也包括山绝对精神是怎样把世界万物都实现出来的呢?精神通过正——反——合的辩证法运动,从而分阶段地把种种事物实现出来。一开始,绝对精神是在纯粹的“概念”世界里面运动(正);然后从概念中把自己外化出来,形成了有具体物质内容的自然界(反);之后,精神扬弃了自然界,结合了前两个阶段,重新回到精神的表现形式中(合)。绝对精神是怎样把世界万物都实现出来的呢?狭义的绝对精神仅指精神阶段上以人类意识形式出现的、通过艺术直观形式、宗教表象形式和哲学概念形式自己认识着自己的精神,黑格尔把它规定为主观精神(个人意识)和客观精神(社会、国家、世界历史)的统一。狭义的绝对精神仅指精神阶段上以人类意识形式出现的、通过艺术直逻辑学:存在论、本质论、概念论自然哲学:数学、物理学、有机学精神哲学:主观精神、客观精神、绝对精神逻辑学:存在论、本质论、概念论关于逻辑学(纯概念的推演)黑格尔认为,逻辑学是研究万事万物之根底或本质的学问,而万事万物之根底在黑格尔看来就是概念、理念,逻辑学也就是研究概念、理念的学问。概念、理念是世间万事万物之本质或根蒂。但这个概念不是通常说的“茶杯”、“计算机”这样一类带有感性杂质的具体个别的概念,而是指一切事物都具有的最基本、最一般的“纯粹概念”,是非感性的,诸如有、无、一、多、质、量、因、果等。举例:开端能不能成为纯粹概念呢?黑格尔认为不能。关于逻辑学(纯概念的推演)纯粹概念是万事万物的根底,也可以说是万事万物之所以可能的前提,或者是用黑格尔自己的话说是“绝对在先的”,因此,他又说:“逻辑学,研究理念自在自为的科学。’“自在自为”就是独立、本原、第一位的意思。纯粹概念是万事万物的根底,也可以说是万事万物之所以可能的前提“纯粹概念”本身只是一个不现实的、抽象的“阴影王国”,它尽管是具体事物之所以可能的逻辑前提。但在现实世界中,概念总是同具体事物结合在一起的,现实世界中没有离开具体事物的所谓“纯粹概念”,所以逻辑学的“纯粹概念”必然要体现在具体事物之中,黑格尔把这种向外的体现叫做“外在化”。“纯粹概念”本身只是一个不现实的、抽象的“阴影王国”,它尽管“外在化”并不是指时间上先有“纯粹概念”,后来才变而为具体事物。相反,“纯粹概念”只是具体事物可能的逻辑前提,但单有逻辑上的可能性,还不是现实性,只有通过“外在化”,才有现实性。在现实世界中,“自然在时间上是最先的东西”。黑格尔说:“自然哲学,研究理念的异在或外在化的科学。”“外在化”并不是指时间上先有“纯粹概念”,后来才变而为具体事正是哲学概念,使得万事万物得以被认识和把握。这些概念是事物存在的逻辑前提。纯粹概念是纯粹抽象的,必然要具体体现在具体事物之中,必然要外化为自然。正是哲学概念,使得万事万物得以被认识和把握。这些概念是事物存关于自然哲学(在逻辑学基础上,概念运动外化为自然)黑格尔的自然哲学,以其特有的方式揭示了自然界从低级到高级的自然演进过程。力学阶段中讲的是自然界演进中的机械性,相当于逻辑学存在论中概念的各规定之间的“过渡”的关系。有机学讲的是生命有机体,相当于逻辑学概念各规定之间的发展关系。关于自然哲学(在逻辑学基础上,概念运动外化为自然)从自然哲学的发展中产生出生命现象。人是自然的最高发展阶段,人具有意识、精神能力,超出了自然界。因而,自然实体由于自身的内在运动,就转化为具有自觉意识能力的自由主体,自然哲学就逻辑地发展至精神哲学。实体即主体,讲的是实体的自我运动,尤其是讲的是生命有机体的自我运动。但人不同于动物,人有意识精神,因而人是不同于自然实体的自由主体。从自然哲学的发展中产生出生命现象。关于精神哲学全部精神哲学所讲的精神,实际上都是讲的人的意识和认识(包括社会意识)。黑格尔把精神的发展分为“主观精神”、“客观精神”、“绝对精神”三个阶段。在这个精神的阶段中,精神首先表现为“主观精神”(也就是个人意识的形成和发展),然后外化为“客观精神”(也就是人类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到最后,“主观精神”和“客观精神”走向结合,达到“绝对精神”的阶段。关于精神哲学主观精神部分具体包括:灵魂、意识、精神三个环节。主观精神大致相当于现代心理学所研究的内容,指个人的精神,这是尚未展现于客观、尚未见诸于行为、尚未展现于社会生活(道德、风俗和社会制度)中的精神。主观精神阶段是人的“主体性”形成过程,人的意识由原初、低级与禽兽无异的主客体不分状态,经过主客区分,达到主体主导之下的主客体统一。主观精神部分具体包括:灵魂、意识、精神三个环节。主观精神发展到理性,就进入客观精神。此时,精神现象超越主观意识而客观化。主观精神发展到理性,就进入客观精神。客观精神部分具体包括:法权、道德、伦理三个环节。客观精神是精神的现实存在,是现实性形式下的精神。人不同于万物,就在于人有精神,有自由意志,人的活动是自由精神的活动。客观精神阶段,就是指具有自由意志精神的人的存在及其活动。它指人的现实存在及其关系,以及现实的人通过自由意志活动所创造的法律、道德、国家生活等等。客观精神部分具体包括:法权、道德、伦理三个环节。所以,客观精神部分讨论的是法哲学、道德哲学、政治哲学。客观精神领域是探讨正义的领域,是关于法律正义、道德正义和国家正义的揭示。所以,客观精神部分讨论的是法哲学、道德哲学、政治哲学。客观精客观精神部分具体包括:抽象法(法权)、道德、伦理三个环节,每一环节都是自由意志的一种特殊呈现样式。抽象法是自由意志的外在化和客观化。客观精神部分具体包括:抽象法(法权)、道德、伦理三个环节,每在抽象法阶段,有了法权人格,人获得了人身独立,并拥有了财产权。不过,人的自由意志只是作为所有物或财产的人格而存在,容易受到外来的侵犯和外物的强制,其所体现的自由还只是抽象、外在的自由。在抽象法阶段,有了法权人格,人获得了人身独立,并拥有了财产权人不仅仅在一般意义上获得了财产权与宪法意义上的人身自由和人格独立,还不是真正的自由。人要真正实现自由,还必须要有一种善的道德精神,以及正义的制度性安排。人不仅仅在一般意义上获得了财产权与宪法意义上的人身自由和人格道德是被自觉意识了的自由的法。在道德阶段,法在心中,自由是主体的内部状态,是个人内部的良心。此时,自由意志不再体现在外在物中,而是体现在主体的内心中,它是意志的自我决定,这时的意志就是无法被强制、无法受到外来侵犯的意志。这样,道德就使自由获得了较抽象法更高的基础。道德是被自觉意识了的自由的法。在抽象法阶段,严格来说,还未达到主体性,道德阶段才把抽象法中的人规定为主体。不过“道德”阶段的行为主体只是个体的主观意志,不是普遍的客观意志,因而有可能成为主观片面的东西。自由意志要成为现实的存在,一方面必须获得自身的客观规定,另一方面必须成为一种正义的社会交往秩序,成为一种社会客观制度性安排。这样,客观精神就由道德阶段逻辑地演进至伦理阶段。在抽象法阶段,严格来说,还未达到主体性,道德阶段才把抽象法中伦理阶段是自由精神的现实存在。这是内与外、主观与客观、特殊与普遍的统一。伦理阶段分为家庭、市民社会、国家三个阶段。伦理阶段是自由精神的现实存在。这是内与外、主观与客观、特殊与黑格尔用哲学的思辨揭示国家的本质,反对17、18世纪的社会契约论从国家的外部特征解释国家的本质,认为国家不是契约的任意产物,不是指某一特殊的国家,而是指“国家”本身或国家的理念。特殊的国家、制度可以是坏的,但国家的理念是现实的神本身。黑格尔用哲学的思辨揭示国家的本质,反对17、18世纪的社会契关于绝对精神(主观精神与客观精神的统一)“绝对”不是通常所说与相对对立的概念,而是指真理。精神的本质是无限。但是,在客观精神阶段所实现的主体性或自由仍然是有限的。因而,精神的发展必然要超出有限进入无限,必定要超出社会历史而进入绝对精神阶段,这是自由的最高阶段,包括艺术、宗教、哲学。绝对精神部分具体包括:艺术宗教、天启宗教、哲学三个环节。关于绝对精神(主观精神与客观精神的统一)艺术是以感性的形式体现理念。黑格尔说:“美是理性的感性体现。”《美学》宗教是用表象的形式体现理念。(利用寓言故事)哲学是用概念的方式体现理念。艺术是以感性的形式体现理念。序言:阐述本书的思想方法和写作意义“本纲要首先是在起指导作用的方法上与普通的讲授提纲各有不同,本书的前提是:从一个论题进展到另一论题以及进行科学论证的那种哲学方法,即整套思辨的认识方法,跟其他任何认识方法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有洞察这种区别的必然性,才能把哲学从其现在所陷入的那可耻的颓废中挽救出来。”
——黑格尔序言:阐述本书的思想方法和写作意义思辨方法的特点:思辨哲学的方法特点抽象地说就是概念思维从一个规定性到另一个规定性逻辑推演的方法。伦理、国家、法的真理性在思维当中。思辨方法的特点:思辨方法:概念不仅是我们的思维,而且也是事物的本质。实在的事物,只有它在符合自身的概念时才是具有实在性的事物。当某物符合概念时,是某物;当某物失去其属性、功能、特点时,不符合概念就不是某物了。任何概念本身包含着属于自身的各种规定性,通过命题判断表现出来。概念所包含的各种规定性之间在逻辑上存在相互过度的关系,规定性的相互过度是概念本身的逻辑运动。思辨方法:黑格尔认为概念是现实事物的本质,所以他认为概念的逻辑运动表现为现实事物自身的运动。所以,他认为,辩证法就是关于概念运动的思辨方法。概念运动就是现实世界的运动。“辩证法是现实世界中一切运动、一切生命、一切事业的推动原则。同样,辩证法又是知识范围内一切科学认识的灵魂”。黑格尔《小逻辑》黑格尔认为概念是现实事物的本质,所以他认为概念的逻辑运动表现经验的方法并不保证概括出来的东西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黑格尔的方法与此是不同的。“只有思维本身才构成使得理念成为逻辑的理念的普遍规定性或要素。”黑格尔《小逻辑》经验的方法并不保证概括出来的东西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这些规定和规律,乃是思维自身给予的,决不是已经存在于外面的现成的事物。(思维本身的规定,不需要经验事实,唯理主义、形而上学的问题。)黑格尔对国家和法的探讨完全是从思维的规定性出发,而不是从经验事实出发,更不是从具体的历史条件、感情和心情、直觉出发。这些规定和规律,乃是思维自身给予的,决不是已经存在于外面的现任何概念既包含着肯定自身的规定性又合乎逻辑地包含着否定自身的规定性。他不是像形式逻辑一样,a就是a,不能既是a又是非a.人们完全认识到,旧时逻辑的种种形式和规则,以及下定义、作分类和进行推理的种种形式和规则,包含理智认识的各种规则在内,对思辨的科学说来都不中用了;或者应该说,人们不是认识到这一点,而多半只是感觉到这一点,于是他们把这些规则作为单纯的枷锁抛弃了,以便从心情、幻想和偶然直觉出发,恣意谈论。但是,因为反思和思想联系终于必然出现,于是在不知不觉中竟仍采用着遭到蔑视的那种通常推论和演绎方法。(序言)任何概念既包含着肯定自身的规定性又合乎逻辑地包含着否定自身的此处的旧时逻辑,就是传统的形式逻辑(知性逻辑)。其特点是强调无矛盾的思维,因而无法解决矛盾。只有思辨哲学的认识方式才能真正克服旧时逻辑的局限性,从而达到国家和法的真理。此处的旧时逻辑,就是传统的形式逻辑(知性逻辑)。其特点是强调再来看:不言而喻,自从法律、公共道德和宗教被公开表述和承认,就有了关于法,伦理和国家的真理。但是,如果能思维的精神不满足于用这样近便的方法取得真理,那末真理还需要什么呢?它还需要被理解,并使本身已是合理的内容获得合理的形式,从而对自由思维说来显得有根有据。(序言)再来看:人不能偷盗,这是真理。但还需追问,人为什么不能偷盗?(这是法律根据,它还需要被理解)自由思维不死抱住现成的东西,不问这种现成的东西是得到国家或公意这类外部实证的权威(国家)的支持,或是得到内心情感的权威以及精神直接赞同的证言的支持都好。相反地,这种自由思维是从其自身出发,因而就要求知道在内心深处自己与真理是一致的。自由思维就是从思维本身出发,不借助与别的东西,不是靠外部权威。就是依靠思维本身来论证。人不能偷盗,这是真理。但还需追问,人为什么不能偷盗?(这是法二、如何认识社会、国家现象黑格尔给《法哲学原理》的任务是理解社会、国家,如何理解,就是应当怎样来认识国家这一伦理世界的问题。“现在这本书是以国家学为内容的,既然如此,它就是把国家作为其自身是一种理性的东西来理解和叙述的尝试,除此以外,它什么也不是。”序言12二、如何认识社会、国家现象黑格尔给《法哲学原理》的任务是理解为什么是怎样认识国家而不是国家是什么,黑格尔这里的理解和认识是“哲学”的理解和认识。哲学的认识有两个基本特征:一、哲学的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把握,是要把握“恒久不变”的东西;二、哲学的认识是辩证逻辑的、思辨的,它是基于内在否定性的概念运动过程。对事物的具体认识,总是以认识的方法、立场为前提。原因如下:为什么是怎样认识国家而不是国家是什么,黑格尔这里的理解和认识第一,认识某事物,当然是要揭示该事物,但问题在于: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认识方式,未必能揭示对象。所以,要首先寻求认识方法。第二,国家现象是一种不同于一般自然界的特殊现象,它是人的自由活动所构成的社会客观现象。第三,国家是人的自由存在的方式。从人的自由存在方式来认识国家,这既是认识方法,也是对国家根本内容的揭示。第一,认识某事物,当然是要揭示该事物,但问题在于:不同的对象1、两类规律:自然规律与自由规律规律分为两类,即自然规律和法律。自然规律简单明了,照它们原来那样就有效的。虽然在个别场合人们可以违反它们,但它们不易遭受侵犯。为了知道什么是自然规律,我们必须学习知道自然界。因为这些规律是准确的,只有我们对这些规律的观念才会错误。这些规律的尺度是在我们身外的,我们的认识对它们无所增益,也无助长作用,我们对它们的认识可以扩大我们的知识领域,如此而已。序言14页。1、两类规律:自然规律与自由规律黑格尔此处所说的“法律”规则,实为相对于自然规律的自由规律。自然规律是物的规律,自由规律是人的规律。相对于自然与自由这两类规律,就有两类具体存在世界。当人们研究社会、国家这类现象时,就必须仔细地将它们与自然界相区别,必须仔细区分自然规律与自由规律,法是不同于自然规律的、与人自身自觉或自由意志活动直接相关的规律。黑格尔此处所说的“法律”规则,实为相对于自然规律的自由规律。自然规律的“尺度是在我们身外”,具有自然客观性,因而具有客观可公度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不容易遭受侵犯。自然规律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人们只能认识与应用它们,却不能对规律本身有所增长与减少。(我们的认识对它们无所增益,也无助长作用,我们对它们的认识可以扩大我们的知识领域,如此而已。)即使是对于这种尺度在我们身外、具有客观性的自然规律,也不能绝对地说人类并不能创造与消灭。当人类创造出一种新的物质或物种时,外部自然世界的既有规律就可能被改变。自然规律的“尺度是在我们身外”,具有自然客观性,因而具有客观对于法而言,或对于人类自觉意识到的整个人类社会活动指导的规律或法度而言,必然有个合理性证明问题,“必然要考察法的合理性”。(序言第15页)法哲学要考察的正是这种法或作为人的活动法度的合理性根据问题。人的行为的活动规则是被设定的,即是人自身在社会活动过程中所创造的。但是,一方面,人为何要创作这种规则?哲学规则凭何要求人们遵守?哲学设定本身是否合理?人为什么要遵守这些设定的规则?解释如下:对于法而言,或对于人类自觉意识到的整个人类社会活动指导的规律人是具有理性能力的社会性存在。这意味着:其一,社会性交往关系需要协调,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就自发演进出一些基本交往规则。其二,任何一个具体的存在着的个体一来到世间就面对两种先在或先天性的客观存在:先在性的社会伦理实体及其交往关系结构,在这种伦理实体中存在着先天性的交往规则。在此意义上人是被设定的。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课件其三,人不同于动物,在于具有理性能力。这种理性能力使人能够把握这种客观存在的伦理关系及其法则要求,并自觉地作为自己的行为规则。在这意义上,人的行为规则也是被设定的。设定性是理解人存在价值性的关键处。其三,人不同于动物,在于具有理性能力。这种理性能力使人能够把人的行为活动法度或规律存在于人的现实生活世界中,只不过这种活动法度或规则并不直接以感觉经验的方式呈现出,而需要人们通过理性的方式去把握。黑格尔说:“法和伦理以及法和伦理的现实世界是通过思想而被领会的,它们通过思想才取得合理性的形式,即取得某种普遍性和规定性,这一形式就是规律。”序言第7页。人的行为活动法度或规律存在于人的现实生活世界中,只不过这种活社会、国家生活中的规律并不是以感性背后所存在着得那种稳定性内容。这种稳定性的内容,必须通过理性的辨识才能被把握。这就是意味着,主体及其自由是社会国家生活法度合理性的根本价值规定。社会、国家生活中的规律并不是以感性背后所存在着得那种稳定性内2、实然与应然主体及其自由是一个极为复杂乃至极为混乱的问题。它被自由的主观性与客观性、合理性与现实性的纷扰所纠缠。其一,自由意志的主观性与客观性问题。主体及其自由意志的多样性与主观性,似乎表明在社会国家生活领域行为活动法度没有客观性与正义可言,只有主观情绪态度。来自于日常生活经验的感觉似乎又在支持着这种判断。但若果真如是,则真、客观、正义又似乎是不可被认识的了。2、实然与应然黑格尔通过明确反对那种以为“真的东西本身是不可能被认识”的看法,秉持社会国家生活具有客观规律(或真),且这种客观规律(或真)是能够被认识的立场。黑格尔通过明确反对那种以为“真的东西本身是不可能被认识”的看正义、客观并不是现象形态的东西,因为现象形态是流逝易变的,而流逝易变的东西不具有普遍性。正义、客观也不是社会公众的感觉,因为感觉是杂乱、不确定的。即,在社会国家生活中关于正义、公理、规律这样一些内容,并不是一个简单数人头的事,它并不依人数的多寡而确定,也不为“大众所接受”左右。正义、客观并不是现象形态的东西,因为现象形态是流逝易变的,而“文化大革命”就是大众化了的,但“文化大革命”中所盛行的大众化了的东西,并不能成为正义、公理、规律的证明。正义、公理有时会很“背时”,会被人们蹂确践踏。时髦的未必就是正义与公理。不过,正义、公理、真、客观等等作为社会国家生活基本法则内容的东西,又必定要透过这些现象、通过主观来表达自己。主观中的普遍、必然就是客观,流逝中的持存就是稳定。《法哲学原理》所要做的工作,正是“从那些形式靡定、反复无常的考察中提取”“不新不旧”、“恒久不变”的东西。“文化大革命”就是大众化了的,但“文化大革命”中所盛行的大众正义、客观、真理,也并不是由外部权威所宣布决定,或者换言之,并不依赖于外部权威的认可——不管这种权威是“国家或公意这类外部实证的权威”,还是“内心情感的权威”。对于正义、必然、客观、真理的认识,应“不死抱住现成的东西,不问这种现成的东西是得到国家或公意这类外部实证的权威的支持,或是得到内心情感的权威以及精神直接赞同的证言的支持”。《原理》序言第3页。正义、客观、真理,也并不是由外部权威所宣布决定,或者换言之,在社会生活领域,追求真理、追求正义,必须要有一种独立人格精神,必须不依附于任何权贵。正义、客观、真理,是社会具有现实必然性的伦理关系及其秩序,是自由的现实存在。正义、真理需要理性来把握。在社会生活领域,追求真理、追求正义,必须要有一种独立人格精神其二,合理性与现实性的问题: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原理》序言第11页。黑格尔从其否定辩证法中提出“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思想,并认为哲学正是根据对这一思想的“信念”考察世界的。这里的“合理性”指的是必然性、理由、存在逻辑;这里的现实性是在必然性及其定在,而非“现存”意义上而言。其二,合理性与现实性的问题:黑格尔以自己的独特思辨方式,道出了极为深刻的内在生长性这一历史哲学思想。他的这个思想既是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又是对现代性立场的一种坚持。一方面,他反对复古,反对对过去的盲目崇拜,坚持现代社会的价值立场;另一方面,他又反对现实世界中的放任自由主义,坚持对现实世界的批判性,主张要变革现实世界。黑格尔以自己的独特思辨方式,道出了极为深刻的内在生长性这一历这正是他“合理性”与“现实性”关系思想中真正具有历史感的内容。恩格斯曾对黑格尔的这一思想中所包含的革命性精神大加赞赏。恩格斯认为根据黑格尔的这个思想,凡是现存的总是要消失的,凡是具有存在理由的总会变为现实的。这正是他“合理性”与“现实性”关系思想中真正具有历史感的内容凡是现实的都是要灭亡的当资本主义还如日中天时,马克思就以自己的洞察,在揭示资本主义所固有内在矛盾的基础上,宣布资本主义必定要灭亡,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必定要被新的更高社会形态所取代。至于这个新的社会形态的具体存在样式、其具体名称叫什么,那并不重要——马克思自己以科学社会主义命名这个新的社会形态。凡是现实的都是要灭亡的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资本主义确实如马克思所说在经历着自我否定,马克思所认为的科学社会主义的许多内容,正在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逐渐得到实现。当代资本主义已不再是原先意义上的资本主义。在一定意义上,恰如列宁所说,它比之不发达的社会主义更接近社会主义。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资本主义确实如马克思所说在经历着自我否定在人类社会国家生活中,任何具体事物都只是作为一个环节存在。任何一种具体的正义、自由一旦变为现实,它就在否定既有的不正义、不自由的同时,又内生着新的异质成分,孕生着否定自身的种子。在其现实性上,正义、自由注定不断被自身所否定,并在这种不断的自我否定中获得新生,开辟自身的前进道路。在人类社会国家生活中,任何具体事物都只是作为一个环节存在。任其三,否定性与肯定性问题。事物具有内在矛盾性。矛盾在发展过程中表现为:肯定性中有否定性,否定性代替肯定性而改变旧事物,产生新事物。这个肯定性中的否定性,对于肯定性来说就意味着肯定性变化的应然性,即现实走向的“应当如何”。这种事物发展的应然性,不是人的主观想象,而是事物运动的必然性。把握这种必然性规律是哲学的任务。其三,否定性与肯定性问题。“应当”的依据就存在于事物的矛盾之中。任何事物都是个规定(定在),任何规定本身都包含着矛盾,因而都包含着要求解决矛盾的“应当”。由于事物本身包含着矛盾,包含着对自身限制的否定性,因而它会不断冲破已有规定,向他物转化。矛盾是一切运动和生命力的根源,也是“应当”由以产生的根据。“应当”的依据就存在于事物的矛盾之中。任何事物都是个规定(定在客观辩证法中,这种事物所内在包含着的对自身规定的否定性关系就是“应当”。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解决矛盾的要求就表现为“应当”的要求。“应当”就包含在事物的规定中。“应当”若不在规定之中就没有现实根据,而没有现实根据的“应当”就只是虚无缥缈的幻想。在客观辩证法中,这种事物所内在包含着的对自身规定的否定性关系然而,客观事物不会说话。事物内在所包含的“应当”需要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认识到事物发展所出现的矛盾和矛盾的预示,自觉把握解决矛盾的“应当”,自觉表达客观世界和历史发展的“应当”要求。这个“应当”是反思的、被把握的规定。什么是反思?然而,客观事物不会说话。事物内在所包含的“应当”需要人在改造所谓对对象的反思,就是认识到一个对象能实际存在着、但它还不是它应当是的那样存在的,它和它所应当是的概念不相适应。在这个意义,善、真、应当是同一层次的范畴。如果说从实然求应然是由实而求虚,那么从应然到实然就是由虚而求实。这也就是说,人们越是准确地把握合理的“应当”的要求,就越能够使自己的行为具有现实性和正当性。所谓对对象的反思,就是认识到一个对象能实际存在着、但它还不是否定性思维方法,这是我们认识包括社会国家生活在内的一切事物的既合乎逻辑、又具有革命性的思维方法。否定性思维方式,就是辩证逻辑的方法。它不是简单的否定、抛弃,而是生长、发展的思维方法。所以,黑格尔在“序言”开头就申明自己的方法是“思辨的认识方法”,这个方法就是“从一个论题进展到另一论题”。否定性思维方法,这是我们认识包括社会国家生活在内的一切事物的在这里,法、社会、国家生活就不是一个个散在零乱的现象,而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整体,是一个由发展的环节、否定性中介所构成的有机整体。这是“科学论证”的“哲学方法”。这种方法就是辩证法的方法。它是一种事物内在矛盾及其运动展开的思维再现过程,是概念在自身展开行程中不断进一步规定自己的逻辑思维过程。在这里,法、社会、国家生活就不是一个个散在零乱的现象,而是一三、作为时代精神的哲学“哲学的任务是理解存在的东西”,是追求本质、必然,是要在变幻的现象中认识“永久的东西”。作为本质“映现的无限繁复的情况。……并不是哲学的对象”。哲学所追求的不是那些现象性的材料,否则,哲学就是“管闲事”。《原理》序言第11页。哲学是对真(理)的追求与揭示,是对时代的反思性把握。哲学只能揭示真理,不能创造真理。通常我们都以为哲学可以超越于时代,其实,哲学是无法超越于自己的时代的。三、作为时代精神的哲学真正有生命力的哲学是时代精神,是对时代的思想把握。所以,思想不是任意,不是“关于事物的意见,而是事物本身的概念”。思想是“本质的形式”,本质是思想的内容。序言15页。这个“概念”、“本质”,就是事物自身的内在规定性,对于法这一类社会国家生活而言,就是“伦理实体”。这些“概念”、“本质”,无论人们是否认识它们,它们都“自在自为”地存在着,并以自己的方式发挥着作用。这样,作为精神最高形式的哲学,它所探究的就不是任意或空洞,亦不是想象中的东西,而是现实的存在。真正有生命力的哲学是时代精神,是对时代的思想把握。所以,思想哲学的研究对象不是所谓的彼岸世界,而是现实的此岸世界,不是未来世界,而是包含未来的现时世界。尽管根据哲学对于现实世界的认识,根据事物自身的内在否定性发展原则,可以大致地揭示未来世界的可能趋向,但这也只是一种关于趋向的大致揭示而已。关于未来世界设想那是理想、信仰、信念、幻想。“哲学是探究理性东西的,……它是了解现在的东西和现实的东西的,而不是提供某种彼岸的东西,神才知道彼岸的东西在哪里”。序言10。彼岸世界是神学的事。一种哲学要有生命力,就必须直面社会直面现实。没有现实内容、没有历史感的哲学,至多只是学人的自娱自乐,没有生命力。哲学的研究对象不是所谓的彼岸世界,而是现实的此岸世界,不是未哲学是对此岸现实世界、对时代的思想把握,因而,哲学的内容就是那个时代。哲学是那个时代及其精神。作为时代精神的哲学不能超出于它的时代。“哲学的任务在于理解存在的东西,因为存在的东西就是理性。就个人来说,每个人都是他那时代的产儿。哲学也是这样,它是被把握在思想中的它的时代。妄想一种哲学可以超出它那个时代,这与妄想个人可以跳出他的时代……,是同样愚蠢的。”序言12。哲学是对此岸现实世界、对时代的思想把握,因而,哲学的内容就是所以,黑格尔认为:“关于教导世界应该怎样……在这方面,无论如何哲学总是来得太迟。哲学作为有关世界的思想,要直到现实结束其形成过程并完成其自身之后,才会出现。概念所教导的也必然就是历史所呈示的。这就是说,直到现实成熟了,理想的东西才会对实在的东西显现出来,并在把握了这同一个实在世界的实体之后,才把它建成为一个理智王国的形态.。……密纳发的猫头鹰要等黄昏到来,才会起飞。”序言13-14。密纳发是古希腊神话中智慧女神雅典娜的罗马名称,密纳发的猫头鹰比喻哲学家。
所以,黑格尔认为:“关于教导世界应该怎样……在这方面,无论如黑格尔关于哲学是密纳发猫头鹰的思想,表达了其对法国大革命的一种批判态度与理解。黑格尔认为法国大革命是场破坏,但不是倒退,因为它导致了现代国家的完成。在黑格尔看来,社会历史、国家制度的改变系理性自身所筹划,而不是人所能筹划的。理性自身的诡计性,注定了试图按照人自身的理解、意志筹划出一个具体的国家制度的那种浪漫主义,只能是异想天开的任意妄为。社会革命的发生有其必然性,社会国家制度变革有其自身的规律、条件。社会历史只有已经得到了实现,这个历史才能为人们所理解。黑格尔关于哲学是密纳发猫头鹰的思想,表达了其对法国大革命的一黑格尔“密纳发猫头鹰”比喻的两个重要思想:其一,哲学只能理解现实世界是怎样,而不能要求现实世界应当怎样;其二,哲学在根本上无法超越时代,它总是自己时代的产儿。黑格尔“密纳发猫头鹰”比喻的两个重要思想:
黑格尔的这些思想与我们的常识性认识相悖。我们总是习惯于以为:哲学具有超越性功能,哲学认识具有一种认识的穿透力。它一方面可以使人们根据对于事物的本质认识,在事物展示之前就预见到事物存在及其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使人们假借规律,按照规律的要求去要求事物应当怎样——在社会国家生活中则根据哲学的指导去创造一个理想正义的社会。黑格尔在这里似乎给我们泼了一盆凉水。黑格尔的这些思想与我们的常识性认识相悖。我们总是习惯黑格尔“哲学是密纳发猫头鹰”比喻提出了两个重要问题:1、哲学的任务为何?2、哲学是否具有引领社会前行的功能?哲学的任务首先是求真,是对客观事物本质之认识。它所关注的不是事物之现象性存在,而是事物之内在规定性,是事物之本质,是事物流逝中的稳定、变异中的不变。黑格尔“哲学是密纳发猫头鹰”比喻提出了两个重要问题:黑格尔在“序言”中很明确地规定自己的任务是要揭示关于社会国家生活之真理,因而,是要超出流俗意见,摆脱情感的任意,寻求作为普遍性与规定性的规律。换言之,他是要寻求关于国家、社会正义合理性之客观根据。他不是从所谓民意这一不确定的意见来说明正义之根据,而是要从客观性、规律性来说明正义。黑格尔在“序言”中很明确地规定自己的任务是要揭示关于社会国家黑格尔要认识正义、善自身究竟为何。这就是哲学对于真的探究。真是什么?真就是客观,就是事物自身,就是事物自身所固有的内在联系。因而,哲学的求真,是以事物存在为前提。此事物之存在,不是简单地“在”,而是事物的展开性过程。事物是一个否定性的展开过程,具有无限开放性。然而,作为具体存在的事物之“在”却总是这无限开放的否定性过程中的环节或阶段。事物发展的具体阶段、具体环节、具体程度,正是人们在抽象思维行程中对其认识所能达到的程度。黑格尔要认识正义、善自身究竟为何。这就是哲学对于真的探究。所谓哲学的超越性,是指哲学思维具有对于感性实在性、意见杂多性、表面现象性的超越性,而不是指哲学能够超越事物自身;是指基于对事物内在否定性认识和把握的超越性,而不是无根据的盲目幻想的超越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说生活之树常青,而理论总是灰色的。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哲学无法超越事物自身,无法超越时代,因为哲学自身就是时代精神的表达。所谓哲学的超越性,是指哲学思维具有对于感性实在性、意见杂多性黑格尔密纳发猫头鹰的比喻性认识,是从哲学的立场反对理想主义乌托邦精神,反对空想幼稚,主张一种不同于经验主义的求真、求实态度。这种态度在冷静观察社会生活(“摸着石头过河”式的实践)自身丰富内容后形成一种认识。它更侧重的是“解释”或“理解”现实,更重在把握现实发展的根据和条件。事实上,通过对社会生活实际的“理解”、“解释”,找到了问题及其本质、关键、内在特殊性,也就为行动了提供了“应当如何”的依据。黑格尔密纳发猫头鹰的比喻性认识,是从哲学的立场反对理想主义乌一种时代精神的出现,一种哲学内容的出现,总是以一种新的社会生活方式出现为前提或基础。没有这种社会生活方式类型,就没有这种时代精神及其哲学得以孕育的土壤。哲学不过是这种社会生活方式类型的自觉表达而已。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明白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生活方式类型对于一种新的时代精神确立之意义。一种时代精神的出现,一种哲学内容的出现,总是以一种新的社会生不是先有了这种时代精神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艺术品投资借款担保服务协议3篇
-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习题及答案3
- 二零二五年度特色小吃饭店送餐合同协议书3篇
- 宜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计算几何》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南交通大学《大学数学(1)》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度艺术品拍卖佣金提成协议3篇
- 2025年度北京冬奥会场馆建设联合体竞标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新型建筑材料买卖居间服务合同2篇
- 2025年度股权转让合同中的优先购买权条款3篇
-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讲大气环流与气候素能特训含解析
- 2024年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培训课件
- JGJT46-202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标准》条文解读
- 申论公务员考试试题与参考答案
- “三排查三清零”回头看问题整改台账
- 造价咨询结算审核服务方案
-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机动车综合商业保险条款
- 八年级物理上册计算题精选(50道)
- 矿井反风演习方案
- 2022年胫骨平台三柱理论
- 工程进度款支付申请表
- 基因编辑技术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