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八年级上第四单元伟大的抗日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历史八年级上《抗日战争的胜利》学案_第1页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第四单元伟大的抗日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历史八年级上《抗日战争的胜利》学案_第2页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第四单元伟大的抗日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历史八年级上《抗日战争的胜利》学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0课抗日战争的胜利目标导航1.掌握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认识并能讲述中共七大的历史意义。了解并认识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原因,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2.通过阅读教材,能够归纳出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前三个单元的历史知识,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3.中共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会议之一,是一次团结的胜利的大会,它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从而认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给中华民族的解放带来了光明;加深对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树立正确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认识到国际援助对抗日战争胜利的作用,培养求真、求实精神。自主学习随堂演练一、选择题1.规定以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的大会是()A.中共一大B.遵义会议C.中共七大D.井冈山根据地建立2.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准备条件的是()A.毛泽东发表《论联合政府》B.毛泽东发出“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号召C.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军队对日本侵略者展开大规模反攻D.中共七大召开3.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辛亥革命D.抗日战争4.抗日战争胜利后,被日本割占半个世纪之久,回到祖国怀抱的领土是()A.东北三省B.澳门C.台湾D.香港5.中国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A.美国向日本投放两颗原子弹B.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C.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英勇抗战D.日本侵华兵力相对不足二、非选择题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目前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有两个前途。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要使中国回到不独立、不自由、不民主、不统一、不富强的老状态里。这是一个黑暗的前途。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要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把中国建成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这是个光明的前途。我们要努力实现光明的前途。——摘自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论联合政府》是毛泽东在什么会议上所作的报告?这次会议是在什么背景下召开的?(2)材料中“打败日本侵略者"的愿望是什么时问实现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3)这次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这次会议有什么重要历史意义?活动探究将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要战争列一简表,对比一下各次战争的结果,并与同学们讨论原因何在。视野拓展中国战区的日本投降仪式1945年9月9日9时,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原黄埔路国民政府陆军总部大礼堂举行。受降席坐北朝南,以何应钦为最高受降官;投降席坐南朝北。观礼席在东西两侧,除坐有国民政府有关军政人员外,还有美国军官和中外记者。上午9时半,日本侵华派遣军司令冈村宁次率参谋长小林浅三郎等人来到陆军总司令部。l0时,在中国人员的押引下进入会场。冈村宁次面色阴郁,在照相机镁光灯逼射下,快步进入礼堂,向何应钦敬礼后低头入座。然后小林浅三郎再向何应钦敬礼领取投降书,交冈村宁次签字盖章后,呈交给何应钦。递交投降书后,冈村宁次立即率领投降代表退席。何应钦作了简短的致词,宣告受降仪式结束。第20课抗日战争的胜利一、选择题1.C2.D3.D4.C5.C二、非选择题6.(1)1945年4月召开的中共七大。抗日战争即将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