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单元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6讲地球的结构、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学案湘教版
PAGE
PAGE
36
第6讲地球的结构、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知考纲
明考情
理线索
1.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地壳物质循环
1.以示意图、剖面图为载体,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及特点,考查频度低,考查形式主要为选择题
2.以循环图、示意图等为载体,考查地壳物质循环及岩石类型与特征,考查频度低,考查形式主要为选择题
一、地球的结构
1.地球的内部圈层
(1)划分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2)两个界面:A莫霍面,B古登堡面。
(3)三个圈层:
圈层名称
特征
①地壳
由岩石构成的固体外壳;大陆地壳厚,海洋地壳薄
②地幔
上层地幔
固态,上地幔顶部存在软流层,一般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下层地幔
③地核
C外核
呈液态或熔融状态
D内核
呈固态
【深度思考1】地壳和岩石圈有什么区别?
提示虽然岩石圈和地壳都由坚硬的岩石组成,但其范围不同,岩石圈不仅包括全部地壳,还包括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
2.地球的外部圈层
(1)a为大气圈:包裹地球的气体层,从地表至2000~3000千米的高空。
(2)c为水圈: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
(3)b为生物圈:分布于地壳、大气圈和水圈中的生物世界。
二、地壳的物质组成
1.矿物: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单质或者化合物,有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基本存在形式。
2.岩石
(1)概念:岩石圈(地壳)中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体积较大的固态集合体。
(2)三大类岩石成因及常见岩石:
类型
成因
常见岩石
岩浆岩
侵入岩
岩浆在地表以下冷凝成为岩石
花岗岩(最常见)
喷出岩
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岩石
流纹岩、安山岩和玄武岩
沉积岩
裸露于地表的岩石在风化作用下产生的碎屑物质经过漫长的岁月,沉积、固结为岩石
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变质岩
由于岩石存在的条件,如温度、压力等产生变化,导致岩石原先的结构、矿物成分等发生变化而形成
片麻岩
大理岩
石英岩
板岩
三、地壳的物质循环
1.地质循环
(1)动力: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的衰变产生的热能。
(2)影响:岩石圈的诞生与消亡,大地的沧桑巨变及地壳物质形态的持续转化。
2.岩石转化
(1)岩石类型:A喷出岩,B侵入岩,C变质岩,D沉积岩。
(2)地质作用:形成A、B的作用为冷却凝固,形成C的为变质作用,形成D的为外力作用,各类岩石形成新岩浆的作用是重熔再生。
【深度思考2】地壳物质循环中岩石都可以直接转化吗?
提示不可以。三大类岩石在地质循环过程中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但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喷出或侵入地壳冷凝而成,因此沉积岩和变质岩不能直接转化成岩浆岩,必须经过高温高压的岩浆才能转化。
考点一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及组成特点
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内部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具体分析如图表所示:
点拨软流层又称软流圈,位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之下,一般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A、B、C、D为地球外部圈层,C为生物圈
B.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
C.A、B、C、D、E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D.地震波在F、G交界面上,传播速度减为0
(2)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包括地壳和地幔②主要是由各种岩石组成的③位于软流层以上④厚度不一,大陆部分厚,大洋部分薄,甚至缺失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A、B、C分别为大气圈、生物圈和水圈,是地球的外部圈层;D、F、G为地球内部的地壳、地幔和地核。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的D和E。
答案(1)C(2)B
►类题通法
地球内外圈层的识别方法
(1)“记准顺序”:外部的圈层中,大气圈在上,水圈在下,生物圈不单独占有空间,而是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内部圈层即“两面三层”,“两面”即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三层”即地壳、地幔、地核。
如上题中A、B、C为外部圈层,D、F、G为内部圈层。
(2)“掌握数据”:读图时要结合一些相应的数据去判断,如岩石圈的厚度为100~110千米,莫霍面的深度是地面下平均17千米处,古登堡面指地面下2900千米处,12千米为对流层的平均厚度,50~55千米为平流层的上界等。
考法一以景观图为背景考查地球圈层结构
1.(经典高考题)组成下图所示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A.地表 B.地壳上部
C.地壳下部 D.地幔
解析在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此处是岩浆的发源地。
答案D
考法二地球的圈层结构分析
2.(2016·江苏地理,22)下图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双选)
地球内部圈层与大气圈的关系是()
A.生物圈是大气中的碳进入内部圈层的纽带
B.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C.火山活动使地球内部的碳释放到大气圈
D.大气圈吸收太阳能使地球内部不断增温
解析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排放大量的CO2所致,与地球内能的释放关联较少;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较少,地球内部温度的变化与大气增温没有必然联系。
答案AC
考点二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及三大岩石的特点
1.地壳物质不断以各种岩石相互转化的形式进行循环,其过程和岩石特征如下所示:
2.常见岩石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类型
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岩浆岩
①侵入岩质地坚硬,常用作建筑材料,如花岗岩板材
②喷出岩形态各异,常可作为观赏石材,如玄武岩制作的盆景
③岩浆岩经过了高温冷凝,富含多种金属矿物
沉积岩
①石灰岩是最常见的建筑材料之一,也是重要的化学生产原料,如水泥生产、钢铁生产和玻璃生产等
②沉积岩中富含非金属矿产,如煤、石油、天然气等
变质岩
①大理岩是由石灰岩经高温高压变质而成,质地坚硬,是重要的建筑及装饰板材
②板岩是页岩经高压变质而成,也是重要的建材
③石英岩是重要的建材和化工原料
④许多变质岩本身就是重要的金属矿物
(2018·南昌模拟)读岩层相互关系图(图中①②③④为沉积岩,⑤⑥为岩浆岩),完成(1)~(2)题。
(1)图中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为()
A.④③②①⑥⑤ B.④③②①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⑤⑥④③②①
(2)若①为石灰岩,则在①与⑥之间的结合部位容易形成()
A.花岗岩 B.页岩
C.大理岩 D.玄武岩
解析第(1)题,本题通过岩层的空间形态的组合,考查岩石形成的新老顺序。一般情况下,岩石埋藏越深,大范围的保存越完整,其形成年代越久远。按照先下后上,先完整后断续的原理,A项正确。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变质岩的原因。⑥为岩浆侵入形成的侵入型岩浆岩,与之相接触的石灰岩在岩浆活动所提供的高温、高压环境下,易变质形成大理岩。
答案(1)A(2)C
►类题通法
四个关系判断岩层新老关系
1.岩层上下关系
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
2.岩浆岩与沉积岩的关系
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侵入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
3.变质岩与周围岩石的关系
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多受岩浆活动的影响,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
4.与海岭的远近关系
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小,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大;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大,离海沟越远,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小。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
考法一岩石圈物质运动过程分析
1.(2017·天津文综,3)读下图,回答下题。
上图地貌景观显示的岩石类型和主要的地质构造最可能是()
A.岩浆岩、褶皱 B.沉积岩、褶皱
C.岩浆岩、断层 D.沉积岩、断层
解析由图可知,该地岩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应该属于沉积岩。图中岩层向同一个方向倾斜,应该是岩层受力挤压所致,因此,其地质构造应该为褶皱。故本题选B。
答案B
考法二岩石特征分析判断
2.(2015·上海地理,13~14)根据岩石的质地,如矿物颗粒的大小、有无气孔、致密程度、形状等可以推测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形成环境。据此回答(1)~(2)题。
(1)某山体由岩浆岩组成。该岩浆岩表面无气孔,矿物颗粒粗大,对其成因的合理推测是()
①岩浆冷却较快②岩浆冷却较慢③在地表形成④在地下形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历史上,苏州人利用当地砚瓦山的岩石做原料生产优质砚台。这种岩石岩性致密,呈薄板状。该岩石可能是()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解析第(1)题,岩浆岩分侵入岩和喷出岩。侵入岩是岩浆侵入地壳上部,缓慢冷却形成,在冷却过程中充分结晶,矿物结晶体巨大,肉眼清晰可见。第(2)题,喷出岩往往含有大量气孔,如流纹岩;侵入岩一般不会出现层理构造;沉积岩往往具有层理构造,但岩性较软,质地不坚硬。该岩石呈薄板状,岩性致密,应是页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板岩,D正确。
答案(1)D(2)D
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
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是展示岩石圈物质循环、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过程的图形。类型多种多样,但都是说明岩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之间的循环关系。常见图示有两种:以地质剖面图为背景的循环示意图和以关联图为背景的示意图。结合实际景观地貌分析应用物质循环示意图的知识是常见的命题形式,选择题是常见的题型。
[典图示例])
获取信息
本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可以得到如下信息:①表示形成沉积岩的固结成岩作用,②表示形成变质岩的变质作用,③表示形成岩浆岩的冷却凝固作用,④表示形成岩浆的重熔再生作用,⑤表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作用。
解读信息
(1)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岩浆指向外的箭头一定指向岩浆岩。图中③形成了两类岩浆岩。
(2)岩浆岩和变质岩能转化成沉积岩,岩浆岩和沉积岩能转化成变质岩。
(3)沉积岩和变质岩均不能转化成岩浆岩。
(4)各类岩石受地壳运动影响,经高温、高压作用,在地壳深处经重熔再生作用又可以重新转化为岩浆。
[类图通法]
1.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技巧
(1)巧用岩浆
岩浆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出发点和归宿。有些示意图是较为单一的单向循环图,岩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岩浆。
(2)巧用箭头
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区分:
①岩浆:三进一出。
②岩浆岩:一进三出。
③变质岩和沉积岩:二进二出。
(3)巧用辅助性信息
①沉积物。各种岩石均可以转化为沉积物,是通过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将岩石转化为沉积物。沉积物只能转化为沉积岩,是通过外力作用(固结成岩作用)实现的。
②化石和岩层。含有化石或有层理特征(地层)的岩石为沉积岩,形成的地质作用是外力作用。由沉积岩发出的箭头指向的另一种岩石,是变质岩,该箭头是变质作用。
2.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读图流程
第一步:判定岩浆和三大类岩石
三类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区分。
第二步:判读箭头的地理含义
(1)指向岩浆岩的箭头表示冷却凝固作用;
(2)指向沉积岩的箭头表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
(3)指向变质岩的箭头表示变质作用;
(4)指向岩浆的箭头表示重熔再生作用。
第三步:结合题目具体要求,解决实际问题
常见题目往往结合某一具体岩石构成的景观命题,或涉及某一具体地点地形、地貌、地质状况,要求对其成因进行分析,或分析某种地貌对人类活动造成的影响。
[学以致用]
考法一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读
1.(2016·江苏地理,21)下图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双选)
关于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A.①指化学沉积作用 B.②指搬运作用
C.③指成岩作用 D.④指火山喷发作用
解析结合图示可知,①指向沉积岩且在此过程中有离子参与到水圈中,应为化学沉积作用;③由变质岩指向土壤、沉积物,应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②由土壤、沉积物指向沉积岩,应为固结成岩作用;④由岩浆指向大气圈,应为火山喷发的火山灰进入大气圈的过程。
答案AD
考法二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与环节
2.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读图,回答(1)~(2)题。
(1)花岗岩的形成过程属于()
A.① B.③
C.④ D.⑤
(2)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
A.Ⅰ—① B.Ⅱ—③
C.Ⅲ—⑤ D.Ⅰ—⑥
解析第(1)题,根据地壳物质循环规律,结合图,可知②代表重熔作用,③代表岩浆活动,④代表地壳运动,⑤代表变质作用,花岗岩的形成过程属于岩浆冷凝作用。第(2)题,化石存在于沉积岩中,是古生物的遗体保留在沉积环境中,经过长期的外力作用而形成的。
答案(1)B(2)A
限时规范专练
(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
本卷共25个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8·湖南长沙一中期末)读地球圈层结构局部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代表地球不同圈层结构),完成1~2题。
1.有关①②③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圈层属于内部圈层
B.②圈层密度最大
C.②③圈层属于外部圈层
D.③圈层厚度有8~18km
2.铺路、建楼用的建筑材料主要来源于()
A.① B.②
C.③ D.①②③
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①表示岩石圈,②表示水圈,③表示大气圈。②圈层属于外部圈层,A错误;①表示岩石圈,密度最大,B错误;②③圈层属于外部圈层,C正确;③圈层厚度大于18km,D错误。第2题,铺路、建楼用的建筑材料主要来源于地球表面的岩石,主要来源于岩石圈。
答案1.C2.A
(2018·昆明模拟)下图为某区域地壳厚度等值线图,据此回答3~4题。
3.关于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壳厚度自南向北增加
B.地壳厚度最大的地区海拔最高
C.断层分布的区域均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D.两地地壳厚度的差异不等于其相对高差
4.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10km处可以表示()
A.海平面 B.莫霍面
C.岩石圈底面 D.古登堡面
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知该地地壳厚度从中间向南北两侧减小,A错;图中显示地壳厚度最大的地方不在喜马拉雅山上,B错;断层是断裂下陷形成的,不是板块消亡边界,C错;两地相对高差是指海拔的差值;地壳厚度是莫霍面之上的高度,而不同地区的地壳厚度不同,则地壳厚度的差异不等于其相对高差。第4题,莫霍面平均深度约17km,大陆部分平均深度约33km,海洋部分平均深度约6km。则10km处可以表示莫霍面。
答案3.D4.B
读下面景观图片,回答5~6题。
5.甲景观图的形成,突出反映了()
A.地壳的水平运动 B.地壳的垂直运动
C.剧烈的火山活动 D.外力的强烈侵蚀
6.乙图中地质构造及出露的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岩层受挤压后被侵蚀
B.岩层受挤压后经沉积
C.岩层受张裂后被搬运
D.岩层受张裂后经沉积
解析第5题,由甲图可知,景观悬崖壁立(我国著名的华山景观),突出反映了地壳岩层沿断裂面相对上升形成的地貌。第6题,由乙图可知,岩层受挤压形成褶皱,褶皱一般埋藏在地下,只有经外力侵蚀或地壳上升后才出露地表。
答案5.B6.A
(2017·北京海淀)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
A.断层①形成时间早于地层②
B.形成③④的内力作用相同
C.⑤受到挤压后隆起形成山地
D.岩层⑥断裂之后相对下降
8.图中区域()
A.a处地质构造具有良好储水条件
B.b处的花岗岩可用作优质石材
C.c处有河流流经,适宜建坝蓄水
D.d区的石灰岩形成喀斯特地貌
解析第7题,本题考查地质作用。断层①形成时间晚于地层②,形成③④的内力作用不同,⑤是岩浆喷发形成的山地,岩层⑥断裂之后相对下降,所以D正确。第8题,本题考查地质作用。从图中可以看出,a处地质构造为背斜,具有良好储油气条件;b处形成玄武岩而非花岗岩;c处位于断层处,不适宜建坝蓄水;d区的石灰岩形成喀斯特地貌,所以D正确。
答案7.D8.D
(2018·日照一模)到长白山天池边上的游人会发现这样一种石头:遍身气孔,看上去满目疮痍,入水不沉,这就是著名的长白山浮石。下图为王娟同学拍摄的天池自然风光及天池周边“浮石”图片。据此完成9~10题。
9.长白山天池形成源于()
A.火山活动 B.溶洞塌陷
C.地壳下陷 D.岩石崩塌
10.关于“浮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浮石”中能找到动植物化石
B.“浮石”孔隙源于外力侵蚀
C.“浮石”与大理岩岩性相同
D.“浮石”源于岩浆喷发
解析第9题,长白山天池是火山湖。第10题,火山口附近的岩浆岩遍身气孔,为喷出型玄武岩(浮石是火山喷发的岩浆在空中凝固后胶结成密度较小的石块);含有动植物化石的是沉积岩;岩浆岩源于内力作用;大理岩是变质岩。
答案9.A10.D
地球上不同的岩石具有不同的成因。读图回答11~12题。
11.有关图中字母所示内容,正确的是()
A.a是外力作用 B.b是冷却凝固
C.c是变质作用 D.d是高温熔化
12.关于图中数字代表内容,正确的是()
A.①是沉积岩,板岩属于数字①代表的岩石
B.②是岩浆岩,玄武岩属于数字②代表的岩石
C.①是岩浆岩,花岗岩属于数字①代表的岩石
D.②是沉积岩,石灰岩属于数字②代表的岩石
解析第11题,a是岩浆冷却凝固,b是重熔再生,c是变质作用,d是外力作用。第12题,岩浆冷却凝固形成②岩浆岩,侵入岩以花岗岩为代表,喷出岩以玄武岩为代表;三大类岩石受外力作用都可变成①沉积岩;板岩是变质岩。
答案11.C12.B
(2018·江西赣州联考)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下题。
13.P地区的地壳演化过程是()
A.沉积—褶皱—岩浆侵入—断层
B.断层—褶皱—岩浆侵入—沉积
C.断层—岩浆侵入—沉积—褶皱
D.沉积—断层—岩浆侵入—沉积
解析图中呈水平分布的岩层属于沉积岩,说明有沉积过程;同时沉积岩层不连续分布,出现了断层;花岗岩属于岩浆岩,花岗岩部分穿插到沉积岩中,则有岩浆侵入过程;最上面有沉积物,说明最后有沉积过程。
答案D
(2018·山东师大附中模拟)下图为某地地质地貌示意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②④① B.③①④
C.④②① D.④①③
15.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
A.风蚀现象显著 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
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 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
解析第14题,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是:在海洋沉积环境下,形成石灰岩层;石灰岩层在地壳运动作用下,抬升形成陆地;地下石灰岩层遭受流水溶蚀作用,形成地下暗河;随着地壳进一步抬升,地下暗河被抬升到地表形成溶洞;在流水溶蚀、淀积作用下,溶洞内部形成石钟乳、石笋等。故D正确。第15题,喀斯特地貌发育的环境:浅层石灰岩层,湿热的气候条件。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降水丰富,流水的侵蚀作用较强,土层较薄,土壤贫瘠;喀斯特地貌区,地形崎岖,岩层破碎,地表水贫乏,地下水丰富。故正确选项为C。
答案14.D15.C
(2018·宁波调研)下图是“八达岭长城照片”,该段长城主要坐落在花岗岩侵入体上。读图,完成16~17题。
16.图中指示山脊和山谷的分别是()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④和⑤
17.八达岭地区花岗岩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A.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
B.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
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
D.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
解析第16题,山脊是从山顶到山麓凸起高耸的部分,山脊高于两侧;山谷是指山脊之间的低洼部分。从图中可以看出,④为山脊,⑤为山谷。第17题,花岗岩属于岩浆岩,是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形成的,后来地壳抬升,经风化、侵蚀、搬运等外力作用将其上部岩层侵蚀掉以后才出露。
答案16.D17.C
厦门鼓浪屿是以日光岩、笔架山、升旗山等由自然地貌变化而形成的冈峦起伏的山地景观为主体的自然形态,汇集了不同类型的建筑等人工形态的景观综合体。2017年7月在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鼓浪屿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鼓浪屿的日光岩是典型的花岗岩风化景观,花岗岩属于岩浆岩。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18~19题。
18.形成日光岩风景的岩石是图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19.日光岩的形成过程是()
A.岩浆侵入—地壳上升—风化堆积
B.岩浆喷发—地壳上升—风化侵蚀
C.岩浆喷发—地壳下降—风化堆积
D.岩浆侵入—地壳上升—风化侵蚀
解析第18题,由题干可知日光岩是典型的花岗岩风化景观。根据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关系,可以确定图中甲是变质岩,乙是沉积岩,丙是岩浆岩,丁是岩浆,花岗岩是岩浆岩的一种。选C。第19题,花岗岩是侵入岩,形成于地表以下;现在日光岩出露地表,说明其经过地壳的上升运动;花岗岩出露地表后被风化侵蚀,形成日光岩景观。选D。
答案18.C19.D
20.(经典高考题)读图,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解析组成该山体的岩石是火山岩,在地球表层受外力作用可转化为沉积岩。
答案C
21.(2018·广州市一中模拟)专家认为,欣赏旅游景观,尤其需要的是提升感受力和理解力。完成下题。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这是宋朝诗人王禹偁谪居陕西时,描述山村风景的《村行》。
下列对地貌旅游资源所构成的岩石类型的表述,正确的是()
A.火山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花岗岩
B.丹霞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流纹岩
C.岩溶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可溶性的沉积岩
D.球状风化形成的山石景观的岩石构成是砂岩
解析火山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喷出型岩浆岩,而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由红色砂砾岩构成的具有陡峭坡面的各种地貌形态是丹霞地貌景观;岩溶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可溶性沉积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高端餐厅门面租赁与品牌推广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庭院租赁与环保教育合作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石油天然气运输合同的保价及安全管理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企业走账内部控制合同
- 单招考试河南数学试卷
- 桩基础专项施工方案
- 汽车店施工方案
- 二零二五年度货车司机聘用与绩效考核合同3篇
- 2025年度农业大棚租赁与农产品品牌推广合同范本4篇
- 微服务容器化实践-第1篇-深度研究
- 中国成人暴发性心肌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23版)解读
- 新生儿低血糖课件
- 自动上下料机械手的设计研究
- 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规程
- 幼儿园学习使用人民币教案教案
- 2023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科学真题(解析版)
- 语言学概论全套教学课件
-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概论
- 《史记》上册注音版
- 2018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数学试卷含解析
-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